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中国传统文化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发布时间:2022-03-31 09:03:48

⑴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传了千年,为什么能以直会传到现在。就在于它写成了文言文的!它不是从技能学起,而是从如何做人学起的。首孝!立信,爱众,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现实的社会全错了,人不教首孝,而把学习的分数看的很重,试想一想不是现在的人的过错,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啊!这样的社会如何能再继千年,我看百年不到就要出乱子,因为人都在竟争的环境里成长。竟争的升级是什么?那就是战争啊!

⑵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启发民族性的全社会的文化自觉

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变得更加多样化,亟需在多元之中立主导,多样之中求统一。这就需要确立国家主导的核心价值体系。如果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就会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文化稳定性的力量无可比拟

深刻理解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对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认识。“四个自信”同向而行、相互影响、相互印证。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对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理解得更为深刻。

三. 对“非遗”要有效传承和发展

从社会层面来说,全社会对“非遗”的挖掘、保护、利用和创新,拥有前所未有的热情。这是“非遗”保护和发展的社会动力源。

四. 进入品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时代

如果每人都能消费有品质的生活,那就是过上了美好生活。精神消费,就是在解决“吃饭问题”之后,要解决“精神食粮”的问题。

五. 对外交流要有强大自信的心理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我们拥有极其丰厚的素材和内容。作为人类文明成果,我们的文化不只是中国人接受,许多理念在全世界也拥有共识。

⑶ 如何理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是启蒙读物《千字文》中的句子。《千字文》是我国南北朝时南朝梁的周兴嗣编写的一部文化经典,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评价很是不错。这部经典4字一句,共250句,一千字,没有一个重复字,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力。书中的知识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多彩,从自然现象到社会历史,从农业生产到发明创造,从做人做事到言谈举止,从宫墙建筑到名山大川等等。我们今天读它,仍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既长知识,又明道理。为了开创“读本体”文学样式,苏叔阳将儒家的人文关怀、历史的求真精神与文学的温情想象注入《中国读本》,让这本红色读本燃烧一个有良知的国人情怀,让这本书写着伟大民族心灵历程的“飞翔的书简”,感动着国人,也感动着世界。愚以为,这就是我们学习并传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范本和样式,其中涵盖的内容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如若细细考量“中国传统文化”,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我们首先应该明了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它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有学者称,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对我们当今社会是大有裨益的。1、传统文化可以安顿中国人的个体生命。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文化中所体现的超越神圣的信仰与价值来提供生活的意义与安顿生命的无常。2、传统文化可以重建中国人的社会道德。孟子曰:“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3、重拾传统文化可以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4、传统文化可以重建中国乃至世界的信仰与希望。从儒学的历史来看,儒学在本质上是希望之学,儒学追求的正是社会和谐、世界大同与宇宙太和的信仰与希望。儒学把人类的希望寄托在人类的良知上。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儒学为中国人提供了信仰与希望,使中国人的生命存在与历史现实具有了意义,获得了动力。它也必将在21世纪为人类寻求后工业时代的出路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方向。由此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其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与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呢?简言之,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为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常态的、规范的甚或是幸福的生活。这样一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也就显现出来了。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当前,我们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之风日盛,各种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纷纷开设专栏、专题、讲座,可谓多管齐下,名利双收,国人也受益不小。这都没错,因为这是好事。但是,我们在提倡中国传统文化时,可别误入或掉进了“三大陷阱”里面去。第一个“陷阱”:建立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所要继承的三个传统是: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1949年以来毛泽东时代的传统,继承改革开放以来这30年的传统;并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概念就表明它的含义就是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这是某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员提出来的。我们说,“这是一个绝对错误的政治纲领”。原因有二:首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传统文化也是多种多样的,把汉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派作为一个国家建立基本制度的根基,这个提议本身就是荒唐的。其次,这是对世界发展全局缺乏了解的片面之词。有学者分析说,从罗斯福新政以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开始融合。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十分严重,为了挽救其制度,罗斯福提出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一方面总结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文化传统,捍卫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另外又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即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人民所带来的严重的损害,考虑到纳粹的倒行逆施和苏联正负两方面的东西,提出了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既吸取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也继承了西方的福利制度。中国要什么样的现代化?遵守WTO的规则,以此来改造经济制度;政治体制改革按照中国政府签了字的联合国人权公约来办即可。任何国家要现代化都不能忽视文明的新进展,人类的核心价值是任何国家都不能违背的。 第二个“陷阱”:就是时下正在流行的“读经”(读“四书”、“五经”)。中国有位教授甚至说,从小读“四书”、“五经”,小学教育可以不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强迫学生读经,这是重复20世纪军阀的老路,此路不通。一方面它的内容不适合现代公民的需要;另一方面,按照现代教育原理,强迫儿童和青少年去读他们根本不懂的东西,这是错误的。再加上中国的实际情况,青少年的负担太重了,再摧残他们,对中国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鼓励成人读经,不忘传统,牢记国粹,说得过去,但也不能“一刀切”。第三个“陷阱”:彰显中国特性。为了论证中国与众不同,有些论点似是而非。比如,《荀子》里说:“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荀子·子道》)。有人据此论道:中国知识阶层不是都听皇帝话的,皇帝不遵守道的话,他宁愿牺牲生命也要维护道的权威。任何时候都会有个别人舍生取义。但是作为社会制度,中国没有形成牵制专制权威的制度,个别人的行为不足以为整个文化的缺陷辩护。还有许多好的东西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不是只有中国才有?西方的基督教里面有很多类似的东西。要强调中国的特性,就要证明西方没有这些东西。还有个流行论调:中国有句“天人合一”,特别注重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证明东方文化足以做环境保护的根据。但是中国是世界上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天人合一”本来的意义是说天与人是互相感应的,你做了什么坏事,上天会通过打雷、地震等方式给你惩罚。我们不过是受了西方思想家环境保护思想的影响,回过头来说我们的“天人合一”是重视环境的,这是牵强附会。诚然,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现在的人们有自己基本的文化判断力,也存在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世界以何种影响?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镜鉴和现实的渊源,促进全球文化的平等与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我们给出的八个字就是:保护、尊重、继承、发展。保护是手段,尊重是前提,继承是条件,发展是要务。我们不仅要做好传承的工作,这是硬任务,更要做好发扬光大的工作,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所在。只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积极的、有意义的东西保存住了,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现在,让我们默读这样的句子:“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也许,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们骄傲的心会为之动容,我们美好的希冀也会增添无数绚烂的光环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 贵以专……”这是多好的《三字经》里的字词。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我决心从《诗经》开始读起,争取集中几年的时间,中国古汉语大学毕业。图书馆的读书卡已办妥,你是否也来设个座?

⑷ 谈谈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并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摘要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⑸ 传统文化教我怎样做人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我们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做人,提到做人,就不得不提到国学经典这类书,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非《千字文》莫数了。《千字文》四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每句都有很高的哲理性。
每当读到“知过必改,得能莫忘”时,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一件事。在上三年级的时候,我总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可以,老师上课时我开始不认真听讲,老师讲的课我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心不在焉。期末考试时,我信心百倍地走进教室,等到卷子发到手里时我整个人都呆了,上面有的题目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考试结束后我垂头丧气的坐在椅子上,班主任走过来摸着我的头意味深长的说:“学习上来不得半点儿骄傲,必须踏踏实实,知错能改还是好学生,”听了这番话我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千字文》中教会我做人的语句还有很多,如“尽壁非宝,寸阴是竞”告诉我要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有的告诉我做人要诚实,教会了我要孝敬长辈,有的使我明白了结交朋友,要选择志趣相投的人,有的┅┅这些道理让我终生难忘! 啊!感谢《千字文》,你是我的良师益友;啊,感谢《千字文》,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是你用简单的语言时刻教育我;《千字文》,你真伟大!

⑹ 中国传统文化,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意义与影响

传统文化给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从上学到现在,感觉传统文化不仅教会了如何做人、怎么做事,而且这影响会一直伴随着我的一生。我觉得对我影响最为深刻的应该是儒家文化,大概也是因为自从汉朝以来,古代社会都是比较推崇儒家文化的。即使里面有一些放在现代不太合理的地方,但是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03、孝道真的非常重要,成功的速度请快一些

我其实对家庭算是比较淡薄的,因为我现在在外地上学,基本上一年回家的时间也只有几个月。每次回家的时候父母都会问我想吃什么他们去做之类的。我是农村人,家里条件不能算特别好,看着爸爸妈妈四十多岁了还在做体力活儿就觉得挺不忍心的,感觉很心疼。所以我希望自己快点成功,能让父母早日过上好生活。

⑺ 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在我看来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⑻ 传统文化教会了我做人

祝福你,努力。

⑼ 儒家学如何教我们做人的

《大学》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教人修身做人。

1、“恭”、“宽”、“信”、“敏”、“惠”

从“仁”谈修养:“独善其身、尊善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的品格修养正是体现、完善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面对纷杂的利益世界,面对各种诱惑和矛盾,面对利益和功名的取舍抉择,一个人能否表现出心平气和、神闲气定、坐怀不乱、荣辱不惊的气度和心态,能从容不迫、举重若轻、丝丝入扣、恰到好处地处理好一切事情,这就是修养问题。

子路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王者于天下,仁矣。”子路问哪五种,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恭则不悔”:所谓“恭”乃庄重恭敬,即你尊重他人,他人就会尊重你,你就不容易受到羞辱。“恭则不侮”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情结。“恭则不侮”是避免伤害的艺术。在与人相处时,应学会尊重别人,尽量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就是彼此之间的互不伤害。没有谁会拒绝或敌视一张诚挚、谦恭的笑脸。当然光有微笑还不够,如果微笑后面缺少了真诚,那就成了笑里藏刀、笑面虎了。所谓“宽”乃宽宏大量,是一种容他人之过的胸怀。宽谅他人,就是等于善待自己。因为中国人推崇的是“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的人生哲理。

“宽则得众”:所谓“宽”乃宽宏大量,是一种容他人之过的胸怀。宽谅他人,就是等于善待自己。因为中国人推崇的是“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的人生哲理。

“信则任焉”:所谓“信”乃诚实无欺。如果一个人踏实守信,别人就会喜欢与之交往,就容易得到他的信赖。“信”是美德,更是人格,而且是不朽的人格,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重要尺度。

“敏则有功”:所谓“敏”乃智能,明达事理。如果一个人办事善用智能,知进知退,明轻重缓急之理,那么他就容易成功。

“惠则足以使人”:所谓“惠则足以使人”是说如果你知道给他人以好处,就有人心甘情愿的为你效劳。

● “宽”的内涵品格。

○ 忍让:“小不忍则乱大谋”。

◎ 那第如何做到“宽”?就要具备对他人的忍让、包容、理解的品格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忍”乃“心上架着一把刀”,肯定不是什么快乐、轻松的事。

◎ 因为生活总是有得有失,一味抓住小利就会失去大利;而为了得到大利,作为“得到的成本应该肯失去小利的。这个道理用于为人处世:如果你要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朋友就让你的朋友显得比你优越。当你处处压倒别人的时候,也就是你的人际关系要出问题的时候。并不是你的表现错了,而是你的生活理念错了。你存在的方式让他人感到是一种威胁,不舒服。因此,适当地把自己软弱的一面暴露给别人,是避免伤害的最好办法。

○ 包容:人要有“江纳百川“的胸怀就是包容。

◎ “江纳百川,有容乃大;壁刃千尺,无欲则刚。”“无欲则刚”是一种“人到无求品自高”的精神境界。“刚”乃方正之意,并不一定脾气大。上等人有本领没脾气,中等人有本领有脾气,下等人没有本领脾气大。这里的“刚”是指本领无脾气的上等人而言的。

◎ “江纳百川,有容乃大”含意有二:

其一,宽厚博大。容百川于腹中,即中国人常说“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其二,兼容并蓄。江纳百川,泥沙俱下,其中免不了藏污纳垢,而贵在兼容。一个人可以坚守自己的道德操行,但对他人要宽容、包容,更不可能要求别人与你遵守相同的人生价值观。

包容是一种美德,显示了一个人的度量、力量和自信。能容“伟大”,亦能容“卑微”;能容“高尚”,亦能容“平淡”。

◎ 水至清无鱼,人至纯无友。

○ 理解: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

◎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利益冲突。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这种利益是私利,但绝不能简单用自私来形容),因而处理问题的立场、方式方法和主导思想也就各不相同(这种不同往往又无明显的是非之别)。

◎ 鲍管之交。

◎ 相互理解的原则还包括利用人性来管理心灵。人皆趋利避害,希望别人赞扬,害怕别人指责。人性的表现是:做错事的人只会怪别人,而不会怪自己,我们自己也如此。因此,当你要批评人时要明白,批评就象家鸽,它总会回来的。当你准备批评、指责别人时,可能会由于为自己辩护的心态作用,被批评的人会返过来指责你的。理解他人就要学会让人他人保住面子,哪怕是孩子。因为生活中每个人都顾及自己的面子。你让他人保住面子,他人就会让你保住尊严。

●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最难得的美德。人只有先控制了自己才能控制别人。

◎ 在两人争吵时,回避沉默是最优雅的武器。回避不是怯懦,而是智能,沉默不是无能,而是有心计。面对你的回避和沉默,对方会乱了方寸。因为你反击对方的武器是他感到陌生或意料之外的。

◎ 自我控制能力是培养、修炼而来的,真正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水平。但是“自我控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的确很难。

◎ “反求诸已”是儒家的一个很重要的立身原则。所谓“反求诸已”,就是“内省”,即反思自我。与人相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的错误责备起来不要像对自己一样严厉,要给予宽谅,那么怨恨就少了。只问自己应对人如何,不要求别人对你如何。

◎ 人学会控制自我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就是要有自知之明的精神。通常“知人易,知已难”。人天生具有的自卫心理、竞争心态和荣誉感,因而不敢也不大愿意面对自己的弱点。自知之明是需要坦荡的襟怀和无私的勇气的。所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道家也提倡“知”,并给“自知”的品格以很高的地位:“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信”的内涵品格

◎ “信”是人格的自我升华。“信”有“自信”和“信人”两重含义。“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有不屈的精神和不怕失败的勇气和信念。“信人”又分为相信他人和被人信赖两方面。只有相信他人,才会为之忠心耿耿,肝脑涂地。所以“信”与“忠”又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被人所信也会带来“涌泉相报”,但获取他人信任的正规渠道是“诚”而非其它。

◎ “诚”与“信”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信”和“被信”是互动的,也是可以相互激励的。当一个人感到自己真正被人所信赖时,由于被感动,“不忠”会变成“忠”,“诚信”自“信”起。反之,如果经常怀疑一个对自己忠实、诚信的人,不信任会磨损“忠诚”。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过,这句老话已被现代人修改为:“用人必疑,疑人要用”。“用人不疑”,就容易上当受骗:“疑人不用”,就会无人可用。看起来,一切都要因人而异。

● “敏”的内涵品格。

◎ 孔子曾自谦地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不忧”是说有仁德的人没有忧烦,只有快乐。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纵然一时没有办法解决,也能坦然处之。每个人都有烦恼、忧愁,而仁者的修养可以超越物质环境的拘绊,达到“乐天知命”的无忧境界,即“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智者不惑”是说真正具有高度智能的人,没有什么迷惑怀疑的,一切坦然于心中。

◎ “勇者不惧”是说只要公义之所在,心胸昭然坦荡,人生没有什么可恐惧的。

◎ 孔子认为,聪明的人不一定是仁者(有修养的人),仁者(有修养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 《智谋大全》的作者冯梦龙说:人要有智能,犹如土地要有水。土地没有水就会干涸,人没有智能就是行尸走肉。

◎ 在中国文化中,智能和聪明是有区别的。智能乃上智,聪明乃下智。智能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聪明,什么时候不该显露自己的聪明;而聪明的人只知一味地显示自己的聪明;聪明的人无时无刻忘不了向别人昭示自己聪明的大脑,但却丢了脑袋,而智能的人则知道首先保护自己。中国历史上智能莫过于箕子,聪明莫不过杨修,但一者尽天年,一者被杀了头。

2、“刚”、“毅”、“木”、“纳”

● 刚,乃无私;毅,乃果敢,有绝断;木,乃质朴;纳,乃语言迟钝。

● 孔子把“木”的品格看作仁者品格,是由于木质朴、畅达、通顺,软硬适度,很符合“温而厉,威而猛,恭而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分寸。子贡曾问孔子,在学问和为人处事上,子路过于炉火纯青,而子师又有点欠火候,两者相比是不是子路更好一点呢?

● 子贡问孔子:——“过犹不及”。

● “质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中庸”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方法。它要求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止于至善。与人相处:“交友之道,忠告而善道,不可则止,莫自辱焉”。

○ 交友之道

○ “宠辱不惊”的品格修养。

● 老庄尚木、尚水。

○ 庄子以木喻人生。

○ 道家上善若水:即水是世界万物中最好的。水是最“柔”的,东堵西流,西堵东流;水又是最“坚”的,水可以从沙漠中涌出,洪水来了冲跨万物;水不与高山树木论长短、争高低,水往低处流,但水却无处不到,无处不有。水的品格体现了道家以柔克刚的哲学理念。

3、“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企业家修养,也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它体现了东方文化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而不相悖”的生存竞争观。

● 东西方竞争理念比较。

○ “不相害”,“不相悖”与肉弱强食、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 后退一步自然宽,赢之有形与无形。

○ 东方气功与西方拳师。

○ 下跳棋的哲学。

结 束 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修养的人在一起很和睦,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没有修养的人在一起整天争吵不休,矛盾重重,但每个人都无独立思想,易受他人影响。“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有仁德修养的人很舒泰(度量宽宏、胸襟开阔、光明爽朗)。但态度绝不骄傲;没有仁德修养的人既骄傲又自卑,而且心境也不泰然。对于小人来说,不仅“立人”难,“立已”亦难。

“器小易盈”:一个人的成就,永远不会高出他的修养。

儒家思想对做人的影响

孔子姓孔名丘,出生于公元前551年的鲁国。他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很有影响的教师,是创立私学的第一人。他的思想言论集《论语》,就是由他的学生们编纂而成的。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他以自己对道德的理解去诠释经书,并在个人与社会、人与天、与其他人的关系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

关于政治,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关于品德,孔子强调仁和义,尤其是仁。孔子提出仁者爱人,一个人对别人怀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作为人的使命。关于忠恕,孔子提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尽己为人谓之忠,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谓之恕。"忠"和"恕"的做人原则也就是"仁"的原则,一个人按照"忠"和"恕"的原则去行事为人,也就是在"仁"的方面的实践。关于知命,孔子主张做自己认为应当做的事情,其价值也就在"做"之中,并不是为了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果做了应当做的,在道德上便已释然。能够做到这样,人就不会计较个人得失,"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关于心灵修养,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正好印证了孔子本人心灵修养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他在人生最后阶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孔子学派取古代文明之精华,形成了一个文明传统,因此,他被后人尊崇为"至圣先师"。以上所言,在冯友兰先生所着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均有精辟的阐述。

《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是儒家最重要的经书,这四部书被称为"四书"。在儒家的"四书"中,诠释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即仁、义、礼、信、智。仁是做人的基础;义是做人的气节;礼是做人的文表;信是做人的支柱;智是做人的主导。

"仁"是做人的基础,人做得好与不好,首先要看他是否有"仁"。

有一天,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问孔子何为仁德,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论行动都合乎礼仪就是仁。一旦坚持做下去,天下的人都会推崇你为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颜回道:"请问行动的纲领。"孔子答:"不合礼制的事不看,不合礼制的话不听,不合礼制的话不说,不合礼制的事不做。"颜回说:"我颜回虽然迟钝,但一定要把您刚才讲过的话当成座右铭。"(先秦《论语•颜回》)关于仁德,孔子还对另一个名叫子张的弟子说过这样的话:"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子张问他哪五者,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先秦《论语•阳货》)

由此看来,孔子倡导的"仁"包含诸多方面,其中包括知廉耻、知善恶、自重自爱,有强烈的荣辱感,还包括为人真诚、博爱、宽厚待人等等。

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先秦《孟子•离娄下》)孟子的话,又对孔子关于仁的观点作了补充。

孔子十分强调做人要仁,并且严格区分"义"和"利"。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要行义而不谋利,即"推己及人"。在中国,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一直传承到现在。人们普遍认定仁是做人的基础,也就是一个人的本质,一个人的所有的德性。仁与不仁,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修养优劣的象征。

"义"指的是做人的气节。义是一种绝对的道德观,也就是指道义以及符合道义的行为。"义"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崇尚的一种精神。"义"的界限在于取不取不义之财;"义"的气节在于能不能主持公正;"义"的境界在于敢不敢为正义献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先秦《论语•述而》)孔子的意思是说,吃粗食,喝凉水,睡觉时弯着胳膊作枕头,也有不少乐趣。干不正当的事而得到的富和贵,对我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孔圣人对义的界限可谓分明。

⑽ 论中国传统文化给学会做人方面带来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很少有人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指导自己的人生之路。
许多年轻父母都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到起跑线上,但很少有父母明白人生就像马拉松赢在终点乃为胜。
一菜可使一个国家灭亡,一饭会使两士为国君赴汤蹈火。给予别人不在乎多少而在于适逢危难,结怨于人不在乎事情大小而在于伤别人自尊,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像这样用传统文化启迪人生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举不胜举。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为为人处世的营养将受益终身。处事是一门生存和发展的艺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商业社会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处事之道尤为重要谁掌握的好谁就能占得先机。专业知识在一个人的成功中作用,只占15%,其余的85%取决于处事能力。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掌握并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你就在成功的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
如何处事,也是见仁见智。不过大道至简。处事之道在于懂得人性满足人的需求一般来说人都有被帮助被关心被理解被肯定被赞美被尊重被崇拜的需求。了解了人的需求就找到了处事大门的金钥匙,这把金钥匙就深藏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阅读全文

与中国传统文化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5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2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0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3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9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6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4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8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9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4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3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