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00年以来山东省内的青铜时期的考古发现
2002年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墓地
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何德亮
时代:汉代
发掘90座中小型墓,分为四个区域,其中1、2、3区墓葬各有高大的封土,呈三角形分布。封土为堆筑而成,未经夯打。每座封土之中都包含数量不等的中小型墓葬,并有早晚打破关系。三个较大封土之中共有84座墓葬。墓地从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延续约400年。除17座砖室墓大部分被破坏外,竖穴土坑木椁墓基本保存完好。一号封土的规模最大,面积约2000平方米,封土内墓葬的规格最高,保存最好。绝大部分墓葬葬具为一棺一椁,也有一棺重椁、一椁重椁、一椁双棺等。墓葬中盛行设置器物箱,一般设置头箱、脚箱或边箱。木质棺椁全部采用楔卯结构扣合,制作考究,棺内外髹朱漆或黑漆。出土文物丰富精美,陶、铜、漆、木、玉、铁、角器等各类文物1200件。其中500件漆木器和大量丝织品是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不仅数量多,且是山东目前保存最好的,是研究汉代漆器制造业和纺织手工业的工艺水平的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发掘基本搞清了封土墓葬的堆积形式和形成过程,为如何认识封土墓葬的性质提供了新的资料。墓地完整的棺椁结构、清晰的封填、下葬方式、随葬品组合和形制特征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时代和地域特点等,为研究汉代墓葬埋葬制度和埋葬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2003年山东章丘危山汉代墓葬与陪葬坑及陶窑
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章丘市博物馆
发掘领队:王守功
时代:汉代
危山位于章丘市西部,四周是山前平原,孤山独立,发掘共发现汉代陪葬坑三座(其中4号坑遭破坏),墓葬30余座,陶窑3座,出土了大批彩绘陶车、马、仪仗俑群等文物。陪葬坑均南北向。其中一号陪葬坑长9.7米,宽1.9米,坑内车马俑摆放反映了王侯贵族出行的场面。共出土陶俑173个,马56匹,4辆陶马车,90余面盾牌。二号坑规模较小,内摆放了11个木质器物箱,箱内遗物大多腐朽,有 4个箱内分别摆放了陶车、马、俑等。二号坑内出土的陶俑多为女俑。从摆放的器物看,二号坑与一号坑所反映的内容不同。陪葬坑内出土的车、马、俑均有彩绘,陶俑的彩绘主要表现了衣冠服饰;车马的彩绘主要表现车马的配饰。对彩绘的保护和研究,为汉代服饰及车马的组装及系驾法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危山车马俑坑中,出土陶车5辆,有双辕车和单辕车两类,车的构件除车轴及伞盖的杠外,均为陶土烧制而成的,一辆车的构件,多的达100余个,为汉代车的研究提供了完好的实物资料。
发现的三座陶窑,从其填土及周围堆积情况看,应为主要烧制车、马、俑的陶窑。陶窑出土的车、马、俑的残片与一号陪葬坑内出土的基本一致,说明一号陪葬坑出土的车马俑应该是在当地烧制的。此外在陶窑及其周围发现的大量残破车马俑,以及采集到大量的残破的陶俑和少量马、车的模具,为车、马、俑的制作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标本。对危山顶部的大型墓葬的勘探,基本了解了该墓葬的形状、形制和规模。对危山北坡发现的部分墓葬进行了清理。发现的墓葬多集中在陪葬坑周围。墓葬中除随葬生活用品外,在东器物箱内随葬了大量的兵器,其中一件铜弩机上有错金银花纹,制作考究。从危山陶窑周围出土的陶器及墓葬出土随葬品分析,危山发现的墓葬、陪葬坑及陶窑等大致属西汉早期或中期早段。危山汉代陪葬坑及墓葬的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所取得的资料,为汉代济南国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003年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
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市文化局
发掘领队:郑同修
时代:西晋
2003年5月初,山东省临沂市在市区王羲之故居公园扩建工程施工中,发现两座较大的砖室墓葬。随即,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沂市文化局联合组成考古队进行了抢救发掘,取得了重要成果。
墓葬位于临沂市市区洗砚池街北侧、王羲之故居公园东北部。两座墓葬东西相距30余米,除墓门为石制之外,其余均为砖筑。其中1号墓为双室墓葬,为山东已发掘汉晋大中型砖室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山东已发掘大中型砖室墓葬中惟一一座未被盗掘的墓葬,出土了丰富精美的随葬品。墓葬出土随葬品十分丰富,有铜器、瓷器、陶器、漆器、铁器、金器及其它质料的随葬品250余件(套)。其中瓷器主要为南方风格的青瓷,器形有盘口壶、鸡首壶、罐、钵、水注、烛台等。陶器有盘、釉陶瓶等器类,其中盘多为漆衣陶。铜器有熏炉、鼎、魁、�斗、熨斗、灯、碗、弩机、带钩等。金器主要为装饰品,有手镯、钗、簪、铃、串珠、牌饰、指环等。铁器有刀、灯、镜诸类。墓葬随葬漆器数量也很多,但多腐朽严重,可辨器形有奁、壶、耳杯、盘、勺等类。在出土随葬品当中,尤以青瓷胡人骑兽烛台、青铜人物骑兽烛台、凤鸟形铜熏炉等器物造型优美,保存十分完整;铜弩机上刻有“正始二年五月十日左尚方造…”等30余字铭文;部分漆器的底部有清晰的朱书文字,记载明确的年号,内容有“太康七年”、“太康八年”和“十年”三个年号以及“王女”、“李平”、“李次”、“官”等文字。2号墓葬为单砖室墓,主墓室前有宽大的甬道,是山东已发掘砖室墓中规模最大的单室墓葬,虽然经过两次盗掘,但墓室结构保存依然完整,残存各类文物20余件。
从两座墓葬的形制结构、随葬品的器物组合特点和纪年资料初步判断,墓葬的年代应属西晋时期。1号墓完整地反映了当时的葬制葬俗。同一墓葬埋葬3个未成年人,是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的现象。出土随葬品丰富而精美,为山东晋代墓葬中所仅见。2号墓虽然被盗,但规模更大,墓室结构完整,与1号墓葬相距不远,时代相近。两座墓葬规模较大、构筑方式考究、出土文物丰富精美,墓主应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或一定的政治势力,应与当时的名门望族或达官贵族有一定关系。
② 山东省有哪些古人类遗址并介绍一下要求100字。
泰安大汶口遗址:史前人类生活居住场景揭面纱
泰安大汶口遗址是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也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遗址分布于泰安市岱岳区汶口镇南端的卫驾庄和宁阳县堡头村之间。大汶口遗址曾经过1959年、1974年和1978年三次较大规模的发掘,获得一系列重要成果。2011年该遗址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规划和全国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6年又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大遗址保护名录。
为配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2012年-2017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持续开展考古工作。2016年,清理并解剖了大汶口文化房址6座,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时期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单体建筑,与前几年的工作一起,揭露了一片房屋排列有序、规模大小有别、距今约5500年前的史前人类生活居住区。随着考古工作的逐年开展,史前人类的生活居住场景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墨卷轴,在古老的大汶河畔正在徐徐展开。
章丘焦家遗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中心聚落遗址
焦家遗址地处泰沂山系北侧的山前平原地带,东南距章丘区约20公里,南距城子崖遗址4公里。2016年4-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大学考古学系第一次大规模发掘该遗址,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共发现61座大汶口文化房址,填补了鲁中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居住形态研究的空白。取得一批较为系统和丰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的埋葬材料,为研究鲁中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葬俗、葬制提供珍贵材料。出土大量的大汶口文化日用陶器及相当数量的玉器、白陶,大型墓葬的出现,均昭示了这是这一处重要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的中心聚落遗址。
③ 山东有哪些名胜古迹
泰安泰安太庙、济南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青岛八大关、崂山、天主教堂、烟台蓬莱阁,蓬莱蓬莱阁、三仙山、曲阜三孔。
④ 山东的文化遗产
大遗址保护是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战略部署,“十二五”期间,国家确定了六片四线一圈为重点、150处重要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物资源丰富,在国家大遗址保护战略框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山东将以大遗址保护为重点和突破口,实施一系列重大保护工程,带动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再上新水平。
山东省是全国唯一一个“片、线、圈”都有项目列入的省份,所涉及的重点保护项目,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在全国都位居前列。在国家大遗址保护战略框架中,我省共有13处大遗址入围,包括 “曲阜片区”(南旺分水枢纽遗址、大汶口遗址、北辛遗址、薛国故城遗址)、大运河山东段、齐长城、黄河三角洲及环渤海古代盐业遗址群以及“十一五”6处重点大遗址(鲁国故城遗址、城子崖遗址、齐国故城遗址、桐林遗址、两城镇遗址、大辛庄遗址),涉及重点项目300余个。
我省南旺分水枢纽遗址、鲁国故城、大汶口遗址3个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被列入国家首批立项名单。
⑤ 山东省名胜古迹有哪些
蓬莱阁旅游区、曲阜三孔、泰山景区、龙口南山景区、威海刘公岛、崂山景区、台儿庄古城、天下第一泉景、沂蒙山旅游区
⑥ 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是什么 加急,各位帮忙
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
⑦ 山东兖州的文物考古遗迹有多少
考古人员近日在山东省兖州市兴隆塔地宫内发现石函、鎏金银棺、金瓶等一批珍贵文物。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界专家介绍,这一重大发现在国内十分罕见,对历史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绘画艺术研究、制作工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据兖州市文物局介绍,兴隆塔位于兖州市内,始建于隋代,重修于宋代。近期,文物部门在对兴隆塔地宫的维修加固过程中,考古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包括一座石函,石函内又发现了鎏金银棺、金瓶、舍利、“佛牙”和玻璃瓶等文物。石棺外还有一块“安葬舍利”碑刻,介绍了兴隆塔和地宫的建造年代、原因和经过,更重要的是记述了顶骨真身舍利的来历和供养过程。经鉴定,石函、鎏金银棺、舍利金瓶为国家一级文物,舍利碑刻、玻璃瓶为国家三级文物
六里井遗址位于兖州市泗庄乡六里井村西侧,1991年秋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清理出大汶口文化的灰坑、墓葬和水沟等多种遗迹,出土了陶、石、骨、角等各类文化遗物.本文就其文化面貌、时代特征、分期与年代以及同周围邻近地区其他大汶口文化遗存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⑧ 你对山东的人文地理文化了解有哪些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齐鲁国地盘对照至今山东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其中最核心是儒家文化。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进入秦汉以后,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 齐鲁文化的渊源,应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聚居在齐鲁之地的古老民族——东夷族的发展。这个在传说中曾以后羿和大舜为荣的民族。自20世纪以来,大量史前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和数千遗址证明这是一个文化发达早、文明程度高的民族。在齐鲁之地上,不仅存在着从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到北辛、大汶口文化,再到龙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这样一个在文化传统演变上一脉相承又相对独立的文化谱系,而且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众多的城堡遗址和标志着文明发展程度很高的图像文字、陶文以及生产的大量精妙绝伦的蛋壳黑陶及各种手工饰品。在战国时期,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国、齐国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齐鲁化。秦汉时期,董仲舒吸收了齐国和鲁国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得到统治阶级认可,儒学从此由“齐鲁之学”发展到“独尊儒术”。
折叠方言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汉语方言分区资料,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冀鲁官话:指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山东省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40余县市在内的方言。
中原官话:指分布在河南省、陕西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及山东鲁南、鲁西南30个县市在内的方言。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其中山东青岛、烟台、威海,大致相当于人们常说的“胶东方言”的范围。
折叠宗教
山东省主 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五种宗教。
佛教和道教在山东有千年以上历史,伊斯兰教主要自13世纪随回族穆斯林徙居山东后发展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主要是在鸦片战争后迅速传播起来的。
1990年,全山东省信教群众120万人,宗教活动场所3040处,宗教教职人员2578人。
折叠饮食
鲁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体系。宋代后,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已达黄河流域、东北,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鲁菜是中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之一,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
折叠戏曲
山东是中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俳优活动,是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宋杂剧形成后亦波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篇》中记载的山东籍戏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戏曲最盛之地是东平,单东平籍元曲作家就有高文秀、张时起等10人,最突出的当推高文秀,所作《黑旋风双献头》深得人民的喜爱。戏曲到明清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李开先的《宝剑记》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就突出。
现代戏曲剧30多种,可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等。 山东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豫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两夹弦、东路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获得梅花奖的豫剧演员章兰、朱桂琴、李新花等还活跃在山东各地的舞台上。
弦索腔由民间流传的俗曲小令,主要有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号称“东柳”的柳子戏是弦索腔剧种中流传较广。
肘鼓子腔,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
由说唱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有:吕剧、坠剧、渔鼓戏、东路大鼓、八仙戏、蓝关戏等。
⑨ 山东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山东素来有着“齐鲁之邦,礼仪之乡”的美称, 山东文化 源远流长,代代传承。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山东的民俗风情多种多样,经久不息。在这片土地上,山东民俗文化得以传承。那么,你知道山东的民俗文化都有哪些吗?接下来,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山东济南被称为“面塑之都”,在济南工艺美术中,面塑成为最具地域特色的一个种类。济南的面塑色彩鲜明,手法细腻,应用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点制成的人物形象,衣饰容貌逼真传神,特别是对中国古装戏剧人物的塑造尤为专业。济南市民俗艺术馆刘学斌馆长介绍,现代面塑的发祥地就是山东,代表人物是董风歧,尤其擅长人物像。“面塑的最高极限就是微塑,董风歧的人物微塑最小的只有一厘米高。”
说起叫响全国的山东民俗,不得不提到剪纸艺术。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任意剪出各种造型,其中的想象力让人惊讶。据了解,山东剪纸以范祚信和栾月英较为有名。山东的剪纸风格简练明快,地域文化性强,技巧性和想象力在全国都是很高的。“剪纸最初是用来当作窗花,后来才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刘馆长说,“山东的剪纸历史悠久,从发明造纸之后就逐渐出现了。”
山东潍坊是中国着名的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后来,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潍坊风筝主要有3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突出。现代风筝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花样翻新,赢得了“风筝艺术,潍坊第一”的美誉。现在潍坊已成为国际风筝节的固定举办地。济南市民俗艺术馆刘学斌馆长介绍,山东民俗中,泥塑、皮影、烙画、微雕和脸谱等山东民俗即使在全国也是叫得响的。
“胶州秧歌”发展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在山东即墨、黄岛、胶南、高密等地区。胶州秧歌原有“地秧歌”、“跑秧歌”、“三道弯”、“扭断腰”等名,建国后为了与其他地区的秧歌相区别,因主要活跃在胶州市郊范围内而统称为“胶州大秧歌”。胶州秧歌的演员基本编制为24人,如增加人数必须是双数递增,秧歌队需有一至二人的组织领导者,负责全队的事务,俗称“秧歌爷”。还有一人由秧歌队的教练或老演员来充任,叫“伞头”。伞头必须具有眼明手快、头脑灵活、口齿伶俐的能力,在演出前念些顺口溜或说些吉祥话,语言必须风趣幽默。
您可能也喜欢:
江西客家文化,你是否了解?
江西的古代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青海蒙古族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历史悠久的青海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