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中国的道教文化起源哪里

中国的道教文化起源哪里

发布时间:2022-07-13 19:26:51

A. 中国的道教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道教这个名称起源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起源于古代的“神”道,另一个是起源于老子的《道德经》。

老子的道论以及思想,又要追溯到庄子,毕竟道教奉老子为教主,但是道教与道家绝对不是一回事。如果你们提前了解过便知道,道家所讲的道学并不是宗教,也不是一个教派,更不主张去成为教派。

到了公元2世纪,有一个叫张道陵的人奉老子为教祖,所以才创建了道教。道教主要是崇敬天,地,水神。但还有风,山,这些信徒大部分都是穷人,农民,借此来安慰心灵。

B. 中国道教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什么呢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家思想没有儒家和佛家对人们的影响大,但是它的发展之路也十分崎岖坎坷。道教的诞生和社会上其他宗教一样,一开始都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向往的虚幻生活。道教产生初期是一个非常散漫的组织,诞生的过程也相当复杂。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统一的教团组织,但是道教仍然突破重重阻力,在最后发展成名门正派。

道教之所以以“道”为名,是因为道教不仅研究人人之道,对天人研究更是深入。道教思想十分重视“道义”和“道德”,道教虽然没有儒家的“仁德”之情,没有佛家的“大爱”之心,但是道教思想却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约束作用。道教所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思想,是永不磨灭的生存法则。

C. 中国三大主流文化之一的道教文化诞生于哪个流域

道教文化诞生于黄河流域。后世道教所以成为多神教,即源于古代之鬼神崇拜;后世道教做斋醮法事,亦与古人鬼神祭祀礼仪和礼制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崇拜神灵就要举行祭祀活动,而祭祀活动离不开“礼乐文明”,礼乐文明随着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逐渐由上层走向民间,被后来的民间方士和巫觋所继承

D. 中国道教起源地在何处

这是中国道教协会里的说明,我想应该会有一定的可靠性吧。。

道教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的道家和神仙家,其组织刍型也可追溯到战国秦汉间的方仙道和黄老道。道教正式建立教团组织,则以张道陵天师在东汉顺帝年间(126-144年)创立正一盟威道为标志。故道教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东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陵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正一盟威道。

张陵,字辅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据道书载:本为太学学生,博采五经,好神鬼事。早年曾举为“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在巴蜀任过江州(今重庆)令,后来悟通仕途沉浮,无益于年命,便辞官隐居于邙山(今河南洛阳北),学长生之道。朝廷多次征召做官,皆不从命。

东汉顺帝(126—144年)时,张陵闻蜀地多名山,民风淳厚,易于教化,于是携弟子入蜀,居住在鹤鸣山(又名鹄山)修道。精思炼志数年,着作道书二十四篇。感太上亲降,授以《三天正法》、《正一科术要道法》、《正一盟威妙经》、《三业六通之诀》,命为天师。于是,张陵以鹤鸣山为中心设二十四治,是正一盟威道的基层组织与活动中心。初设二十四治,主要集中在蜀汉地区,后为与二十八宿相配,乃增至二十八治,其中阳平治是正一盟威道的总部。传太上正一盟威之道,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创立了道教。

张陵初创的正一盟威道,其主要经典有《老子五千文》、《太平洞极经》等。其主要宗教活动是:诵习五千文;有罪首过;符水治病;用章表与鬼神为誓约。其组织制度主要是:各治置祭酒,以领道民。并规定按时“付天仓”及“三会”。付天仓,即奉道者于十月一日向天师、祭酒交纳信米五斗;三会,即奉道者一年三次(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朝会天师治。

E. 中国的道教起源于何时,创始人是谁

中国的道教起源于东汉末年(126—144),创始人是张道陵。

正一道是张道陵创立并由其子孙世袭相传,以老子为教主,为最高信仰,符录斋醮为传播方式,以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为最高境界的一种宗教组织。由于张道陵开始炼丹修道于龙虎山,于是龙虎山可称为中国道教第一山。张道陵是正一道创始人,他是祖天师,又称第一代天师。

从东汉张道陵正式创立正一教派至今,天师道在中国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正一道在自身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支柱之一。

张道陵创建天师道的背景: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淫祀而害民。而这些祀奉鬼妖(学名为:妖邪)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

张天师携王长、赵升二位弟子和黄帝九鼎丹经,来到北邙山修行,平定了那些祸害百姓的巫妖之教。川渝一带流传的张天师以太上老君剑印符箓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为原型的。

(5)中国的道教文化起源哪里扩展阅读

战国中期的齐国兴盛起了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道教,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汉武帝后,黄老学说走向民间,与方仙道合流成黄老道,由政治信仰转变为宗教团体。孔孟的儒家思想被道教所兼容,构成宗教伦理道德的主体;墨家尊天明鬼、兼爱互助和科技方术等思想与内容,被道教涵盖;

《易经》是道士的基本经典,易学理论渗透到神学哲学、符箓丹道和斋醮科仪各方面;先秦道士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也为道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汉黄老道教的《太平经》宣扬气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负、乐生好善,以“太平世道”为目标。东汉丹鼎道派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将易学、黄老、火候三者参合,总结发展了道教的养生炼丹术。

西汉时期,文帝景帝两代(前179—前141)以 “清静无为”之学治理天下,与民修养生息,对于社会的各种生产活动及老百姓的生活,尽量不加干涉,任其自然发展,遂形成了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主的政治学说,世称“人君南面之术”,史学界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是故,黄老之学,蔚然而兴。

F. 道教发源于哪里

道教发源,中国史学界认为是晋代的葛洪。
按中国现有文献记载说,先秦时老子、孔子等,都是道的传人(这里没有贬低儒家的意思哦,先秦是儒道不分家的,所以有孔子问道于老子),学的都是一种内容:认识宇宙规律、最终获得心灵和肉体的双双解脱(或称逍遥)。更早的代表人物就是广成子和稍后的黄帝了。
按中国真正传统的道家内部口口相传的历史,道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至少已经存在200万年了。源头已经超过亚特兰蒂斯(典型文化即八卦),直抵“姆”大陆(典型文化即五行,也即中医阴阳五行的来源)。
嗯嗯,这个是没办法考证的,有些太夸张了哦。据说,在道家修炼到一定层次,就会象佛家罗汉一样看到自己过去未来多少世,甚至宇宙的演变(佛家称为刧)。据说看到这些的人,对此深信不疑。按俺听到最夸张的说法(2000年遇到台湾来大陆观光的道家昆仑门嫡传胡道长)说,中国的道家,已经存世400万年了。
因为我们凡人听到这种说法过于夸张,大家就当个乐子听着玩儿吧。

G. 道教发源于哪里

道教的发源地在我国江西龙虎山,道家文化有四位里程碑式的文化巨人,伏羲、黄帝、老子、庄子。对道家文化贡献最大的有两位,伏羲和老子。伏羲是道家文化的奠基人,他发明了先天八卦。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鼻祖,他写了被称为“万经之王”的五千言《道德经》。

H. 道教起源于什么

道教起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神仙方术,是中国固有的宗教,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苏州地区历来有崇祀神仙鬼怪的习俗,范成大《吴郡志》卷二《风俗》称"其俗信鬼神,好淫祀"。道教于东汉后期传入吴地后,得到广泛传播。大体而言,苏州道教于魏晋六朝时趋向成熟,唐宋时兴盛,明清以后不再得到官方扶持而渐趋衰落。

吴地的修道之士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吴郡志》卷九《古迹》载洞庭山有毛公坛,为汉人刘根修仙得道之处;葛洪《神仙传》卷三载有吴郡人沈羲,"学道于蜀中",后主持"吴越生死之籍";陶弘景《真诰》卷十二《稽神枢第二》载有吴人言城生,学道于"总括吴越之万神"的"东卿司命";卷十四《稽神枢第四》载有北海安丘(今山东安丘市)人郎宗,出任吴县县令,"精通道术",能预知灾异。

汉末中原地区屡遭兵燹,而吴地僻处东南,远离政治中心,很少受到战争的影响,不少中原民众南迁,早期道教也传入吴地。从汉末至三国两晋间,"先后传入江东的有属于太平道支派的于君道、帛家道,属于五斗米道支派的李家道、清水道、杜子恭道团等。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被称为'妖贼'的农民起义组织活动于江南"。

东晋以后,吴地道教以五斗米道为主,但在汉末三国,影响较大的要数于君道。于吉在吴地影响极大,孙策有次大会诸将宾客,当"盛服杖小函"的于吉出现在众人面前时,"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

唐室尊老子为祖,遂尊崇道教,五代钱氏、两宋赵氏也青睐道教,达官贵人争相结好道士,苏州道教也迎来一个兴盛发展期。唐高宗时,苏州有道士史德义,居风景优美的虎丘山,离苏州城区仅数里之遥,常"骑牛带瓢,出入廛野",其名声之着,"高宗闻其名,召至洛阳"。又《太平御览》补称史德义称疾东归时,洛阳"公卿已下皆赋诗饯别。德义亦以诗留赠,其文甚美"。可见史德义在洛阳期间常与公卿交往,彼此关系融洽。

官方看重道教的另一原因,是试图发挥道教祈雨禳灾、稳定人心的宗教功能。宝正三年(928)三月,77岁的钱镠亲自投龙简文于苏州太湖。钱氏自称"大道弟子、天下都元帅、尚父、守中书令吴越国王钱镠",并称吴越国民安俗阜、道泰时康,"仰自苍昊降祐,大道垂恩",故"特谒诣洞府名山,遍投龙简,恭陈醮谢,上答玄恩"。

按道教有投龙大斋,或投金龙,或投玉简,唐宋时在苏州地区颇为流行,皆为祈福免灾,苏州道教胜地林屋洞共出土8条金龙、3枚玉简、3枚金钮等,天禧二年(1018)宋真宗还在林屋洞投过玉简和金钮,"林屋洞投龙遗物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时间最早、组合最完整的道教投龙遗物"。

官方支持下,苏州地区的道教宫观大多翻新扩建。有宋一代,堪称苏州宫观最盛时期之一。如玄妙观在西晋称真庆道院,东晋称上真道院,唐开元二年(714)升格为宫观,称开元宫,规模益显壮观,基本奠定后世规模。

宋太平兴国年间,开元宫扩建为太乙宫,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又诏改称天庆,赐币大修道院。宣和七年(1125),宋徽宗颁赐昆山县良田五十顷"充天庆香火田",天庆观成为江南地区最着名道观之一。

常熟虞山原筑有梁代乾元宫,年久失修,栋宇荒废,榛芜湮没,道士李则正于仁宗庆历年间卜居虞山,以医术济众,积聚金帛,又设醮募金,得以增修大殿及其他殿宇24间,后在当地官员曹仲言等赞助下,复塑三清圣像、增建北殿,数年之间,"宫宇复完,壮丽轮奂,邑人得以岁时祈福焉"。

与中国的道教文化起源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6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1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