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决定》对进一步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作了重点部署,明确提出了各项任务。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中央决定加快国有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就是在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这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创新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投融资体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自我发展,通过上市、债券、股份制等多种方式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壮大国有文化企业的实力。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品的流通要与市场接轨,就要靠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传统文化产品交易市场,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市场和演艺娱乐、影视剧等演出市场,有重点地打造一些全国性国际性的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办好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重点展会,扩大市场影响力;发展大型文化流通企业和物流基地。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文化管理效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放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以改革开放的精神重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体制机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关键。只要抓住了这个关键,文化建设的其他五项任务,即树立核心价值观、创造文化艺术产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造就文化建设大军,才能有强大的动力推进,文化建设上的突问题才能得以解决,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才能到来。
㈡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需要把握的重点
1、把握正确方向,把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
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的正确方向,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改革的方向不能变,正确的导向不能变,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不动摇。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始终坚持当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
2、把握关键环节,把加强宏观管理与增强微观活力结合起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仅仅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解决主要矛盾,破解难点问题,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富有效率的微观运行机制,实现加强宏观管理与增强微观活力的有机结合。
加强宏观管理,形成职责分明、反映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文化宏观调控体系,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要按照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着力从调整管理权限、改进管理方式和创新管理载体三方面进行改革。
曾强微观活力,打造适应市场、满足需求、充满活力的文化发展主体,是提高文化单位的质量和效益的客观需要。要坚持用市场的思路和办法,激发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活力。用市场手段搞活文化生产;用市场手段盘活文化资产;用市场手段搞活文化融资;用市场手段激活文化人才。
㈢ 初中3政治简答题深化文化制改革为什么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
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迫切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
成,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都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深刻揭示了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必将有力推动形成既有国家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既坚守基
本社会思想道德又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生动局面。因此,要积极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放在首位。
㈣ 文化体制改革着重围绕什么开展
文化部日前公布2010年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明确了今年文化体制改革的六大重点。
一是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促进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入推进全国文化系统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深入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大力发展演艺、动漫、文化娱乐、游戏、文化会展、文化旅游、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等重点文化产业。
二是深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着力培育演艺领域新型市场主体。与有关职能部门合作,推动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志愿者到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演艺服务,探索建立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群众的文化援助机制。
三是全面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着力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模式。推动全国副省级及副省级以下城市整合现有文化(文物)、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版权)等有关行政执法队伍,2010年底前基本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组建工作。
四是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做好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提高服务质量,逐步推动公共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服务合同外包、社会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化。
五是积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创新思路、途径和办法,大力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文化“走出去”。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设立全国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库、文化贸易产品信息库,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平台。
六是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确保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完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体系,调整充实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健全全国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体系。
㈤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什么来进行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一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核心目标进行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一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关系与状态中的“文明和谐的部分”。人与自然的不协调、不和谐的关系,就不属于生态文明,而是属于生态不文明。人类如果重视生态文明、尊重大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与自然和平共处、和谐生活,人类就有可能从自然环境中得到好处,并能让人类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持续良好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就有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什么来展开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㈦ 以什么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文化体制改革既与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联,又与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密切相关,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涉及领域和范围很广。
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把握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干部、党管导向的基本原则,妥善处理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抓紧制定出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保障,推动文化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登上新台阶。
(7)深化文化体质改革必须围绕什么来进行扩展阅读
文化体制改革坚持观念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促进、典型引路与面上推开相衔接、重点突破与全面深化相结合,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文化生产力不断解放、文化创造活力充分焕发,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全面繁荣。
科学把握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这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㈧ 简述全面深化改革须围绕哪些方面展开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重任。要完成这一重任,改革文化体制是题中应有之义。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㈩ 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希望能帮助到你~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开创了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树立和落实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文化领域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已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对文化发展方向、思路、目的、动力、格局、战略的认识,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中重大关系的认识,都在不断深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科学发展,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全力支持。
二、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市场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有效改变了“多头执法”的局面。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文化宏观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三、加强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四、推动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快速提升。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力度,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涌现出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超过或接近百亿元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要素市场加快发展,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条块分割、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逐步打破。
五、推动文化出口,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在推进以政府为主导文化交流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方式,对外文化交流的范围、领域和渠道不断拓宽,以企业为主体的文化贸易不断扩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正在形成。加大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推动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
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着力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
3、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切实增强国有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4、大力推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强文化建设的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
5、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6、积极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如果要再具体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
1、加快推进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推动我国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
2、加快推进电影体制改革,推动我国电影业再创新辉煌;
3、加快推进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推动我国演艺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4、切实抓好新闻媒体的改革,推动我国传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5、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6、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劲和整体实力;
7、积极创新文化“走出去”思路途径办法,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8、继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在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实现重点突破,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是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要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着力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三是要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切实增强国有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四是要大力推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强文化建设的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五是要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六是要积极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坚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要根据现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明确不同的改革要求。要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调整资源配置,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鼓励捐赠和赞助等各项政策,拓宽渠道,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业。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加强文物保护,扶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要改进和完善国家扶持方式,坚持和完善有关文化领域的重点扶持政策和措施。要以项目投入为手段,以激发活力为目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确保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要优化组织结构,整合内部资源,转变经营方式。要深化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推进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不得相互混岗。
深化文化企业改革,要规范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转制企业要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产权归属,做好资产评估和产权登记等工作。确认出资人身份,明确出资人权利,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要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转制企业自工商登记之日起,实行企业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劳动人事制度,重视职工权益保障,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切实做好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的政策衔接,妥善安排富余人员。要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着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体制和机制。实行政府推动和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成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主体。
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
加强和改进文化领域宏观管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
要切实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文化体制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