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云南保山特产有哪些
保山猪,系乌金猪的一个重要类型,曾用名保山大耳猪,1986年被列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属肉脂兼用型猪。 保山猪产于保山市的隆阳区、施甸、昌宁、腾冲、龙陵县,少量分布于德宏州的部分县市,
槟榔江水牛(Bos bubalus)是我国发现的唯一的河流型水牛,据史料记载槟榔江水牛在腾冲县饲养和使用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甜柿是保山最具特色的果品。甜柿自然脱涩,果大、味美,外观色泽艳丽,肉质清脆爽口,便于贮运。保山甜柿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甜柿是保山最具特色的果品。甜柿自然脱涩,果大、味美,外观色泽艳丽,肉质清脆爽口,便于贮运。
腾冲饵丝系由洞山乡胡家湾村人发明.采用当地特产浆米加工制作而成,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为腾冲本地和外来客人所普遍喜爱的种方便小吃腾冲人将大米精加工为饵丝、饵块,已至少有三五百年历史。
B. 保山市特色文化艺术有哪些
摘要 二、民族艺术
C. 保山有些什么旅游景点
我是保山本地人,虽然如此,但还是无奈的说一句,保山市区里没啥地方好玩的,如果有朋友那另当别论,两天一夜,时间有些短,周边县区中旅游景点最多的要数腾冲了,火山群、热海、湿地、和顺古镇等等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再者就是昌宁千年茶乡,龙陵巴腊掌地热温泉,施甸也有石瓢温泉;这些周边县区距离隆阳区也不远,百来公里,几小时的车程,如果楼主喜欢摄影,建议您多待几天,到腾冲一些村落里转转,有很多几百年历史的古建筑,象大宅院、四合院、古寺庙等等,我曾去采访过,感触很深,电视电影里才见得到的建筑物呈现在眼前……。
D. 施甸有哪些少数民族
施甸县位于保山市南部,是个多民族县,辖区内有2个民族乡、12个民族聚居村,少数民族在全县占当地居民人口总数1/3以上的自然村有122个,居住着彝族、布朗族、回族、傣族、佤族等22种少数民族。
E. 施甸三味的骨蚱
施甸民间入冬时节干家万户必备的传统腌制食品之一。采用新鲜猪排、脊骨及少量肠、肚砍剁成均匀的团状,然后加入多种香料拌揉至透,填压入罐(瓶),再用猪油密封置于阴凉处,一般三个月后即可加热食用。成熟的骨蚱骨质酥松,色泽鲜红透亮,油而不腻,鲜味淳厚,爽口开胃,别具风味。若与白豆腐一同婉吃,则色相更佳,口感亦好。如今,已有产家批量生产投放市场,从而使这一方域风味四方流香。所惜产品之骨感似太强了些,故虽风味十足,却略乏丰腴,距传统佳品也就差了那么一丁点。
F. 施甸县姚光镇种植的荷花有哪些品种
施甸县阳光镇。
种植的荷花种类有
小桃红,白孩莲。寿星桃。
碧降雪,大紫莲,佛坐莲。
7月20日,荷花节已经过了。
G. 第二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什么
2009年,云南省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弥渡民歌等124项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佤族神话史诗《司岗里》等9个项目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具体项目如下:
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 类别 项目名称 民 族 属地 责任单位
1 濒危民族语言文字 金平傣文 傣族 金平县 金平县文化馆
2 民间文学 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 哈尼族 墨江县 墨江县文化馆
3 坡芽情歌 壮族 富宁县 富宁县文化馆
4 创世史诗《目瑙斋瓦》 景颇族 德宏州 德宏州文化馆
5 创世史诗《阿细先基》 彝族 弥勒县 弥勒县文化馆
6 传统音乐 宣抚司礼仪乐舞 傣族 孟连县 孟连县文化馆
7 剑川白曲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8 弥渡民歌 汉族 弥渡县 弥渡县文化馆
9 民歌开益 白族 兰坪县 兰坪县文化馆
10 彝族沙莜腔 彝族 建水县 建水县文化馆
11 彝族民歌 彝族 石屏县 石屏县文化馆
元阳县 元阳县文化馆
12 传统舞蹈 芦笙舞 苗族 大关县 大关县文化馆
13 藏族弦子舞 藏族 德钦县 卡瓦格博文化社
14 弄娅歪 壮族 广南县 广南县文化馆
15 棒棒灯 壮族 砚山县 砚山县文化馆
16 彝族弦子舞 彝族 砚山县 砚山县文化馆
17 水鼓舞 德昂族 瑞丽市 瑞丽市文化馆
18 擦大钹 彝族 隆阳区 隆阳区文化馆
19 大刀舞 彝族 禄丰县 禄丰县文化馆
20 霸王鞭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21 十二兽舞 彝族 楚雄市 楚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2 跳三桩 苗族 易门县 易门县文化馆
23 铓鼓舞 哈尼族 建水县 建水县文化馆
24 跳鼓舞 彝族 绿春县 绿春县文化馆
25 传统戏剧 杀戏 汉族 景东县 景东县文化馆
镇沅县 镇沅县文化馆
26 传统曲艺 腾冲扬琴 汉族 腾冲县 腾冲县文化馆
27 莲花落 汉族 姚安县 姚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8 昭通唱书 汉族 昭阳区 昭阳区文化馆
29 传统体育与游艺 打陀螺 傣族 景谷县 景谷县文化馆
佤族 双江县 双江县文化馆
彝族 双柏县 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0 吹枪 苗族 麻栗坡县 麻栗坡县文化馆
31 嘟哒哒 傈僳族 龙陵县 龙陵县文化馆
32 彝族摔跤 彝族 元谋县 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元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彝族 石林县 石林县文化馆
33 传统礼仪与节庆 彝族服饰 彝族 武定县 武定县文化馆
峨山县 峨山县文化馆
34 哈尼族服饰 哈尼族 红河县 红河县文化馆
西双版纳州 西双版纳州文化馆
35 傈僳族服饰 傈僳族 龙陵县 龙陵县文化馆
36 布朗族服饰 布朗族 施甸县 施甸县文化馆
37 拉祜族服饰 拉祜族 澜沧县 澜沧县文化馆
38 德昂族服饰 德昂族 镇康县 镇康县文化馆
39 藏族服饰 藏族 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县文化馆
40 傣族服饰 傣族 新平县 新平县文化馆
41 纳西族服饰 纳西族 古城区 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42 女子太阳节 壮族 西畴县 西畴县文化馆
43 陇端节 壮族 富宁县 富宁县文化馆
44 跳宫节 彝族 富宁县 富宁县文化馆
45 阿露窝罗节 阿昌族 梁河县 梁河县文化馆
46 赛装节 彝族 永仁县 永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47 插花节 彝族 大姚县 大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48 耳子歌 白族 云龙县 云龙县文化馆
49 高台社火 汉族 巍山县 巍山县文化馆
50 二月八节 彝族 巍山县 巍山县文化馆
51 哑巴节 彝族 祥云县 祥云县文化馆
52 特懋克节 基诺族 西双版纳州 西双版纳州文化馆
53 阔时节 傈僳族 泸水县 泸水县文化馆
54 澡塘歌会 傈僳族 泸水县 泸水县文化馆
55 高台艺术 汉族 通海县 通海县文化馆
56 祭寨神林 哈尼族 元阳县 元阳县文化馆
57 三多节 纳西族 玉龙县 玉龙县文化馆
58 传统美术 甲马画 汉族 隆阳区 隆阳区文化馆
59 傣族壁画 傣族 勐海县 勐海县文化馆
60 晋城圣贤画 汉族 晋宁县 晋宁县文化馆
61 传统手工技艺 白族布扎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62 拉祜族竹编技艺 拉祜族 澜沧县 澜沧县文化馆
63 佤族木雕制作技艺 佤族 沧源县 沧源县文化馆
64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傣族 临翔区 临翔区文管所
65 布朗族传统纺织技艺 布朗族 双江县 双江县文化馆
66 藏族传统金属铸造工艺 藏族 迪庆州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67 纳西族传统纺麻技艺 纳西族 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县文化馆
68 铜器制作技艺 汉族 罗平县 罗平县文化馆
汉族 江川县 江川县文化馆
69 传统手工技艺 火草纺织技艺 彝族 马龙县 马龙县文化馆
壮族 丘北县 丘北县文化馆
彝族 永胜县 永胜县文化馆
70 壮族刺绣技艺 壮族 文山州 文山州文化馆
71 苗族蜡染技艺 苗族 文山县 文山县文化馆
72 壮族银器制作技艺 壮族 广南县 广南县文化馆
73 傣族银器制作技艺 傣族 潞西县 潞西县文化馆
74 瑶族蓝靛制作技艺 瑶族 丘北县 丘北县文化馆
75 景颇族织锦技艺 景颇族 德宏州 德宏州文化馆
76 纸伞制作技艺 汉族 龙陵县 龙陵县文化馆
77 苴却砚制作技艺 汉族 永仁县 永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78 大理石制作技艺 白族 大理市 大理市大理文化馆
79 白族刺绣技艺 白族 大理市 大理市大理文化馆
80 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白族 大理市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1 剑川木雕技艺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82 傣族高升制作技艺 傣族 西双版纳州 西双版纳州文化馆
83 竹乐器制作技艺 汉族 玉溪市 玉溪市文化管理服务中心
84 锡器制作技艺 汉族 个旧市 红河州和升实业有限公司
个旧市斑锡工艺美术公司
85 云子(围棋)制作技艺 汉族 官渡区 官渡区文化馆
86 羊毛花毡印染技艺 汉族 禄劝县 禄劝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87 汉族刺绣技艺 汉族 嵩明县 嵩明县文化馆
88 珐琅银器制作技艺 汉族 永胜县 永胜县文化馆
89 传统知识与实践 洱海鱼鹰驯养捕鱼 白族 大理市 大理市文化馆
90 宣威火腿 汉族 宣威市 宣威市文化馆
91 过桥米线 汉族 蒙自县 蒙自县文化馆
92 宜良烧鸭 汉族 宜良县 宜良县文化馆
93 传统医药 傣族医药 傣族 西双版纳州 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州傣医院)
德宏州 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94 彝族医药 彝族 楚雄州 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所
95 藏族医药 藏族 香格里拉县 迪庆藏族自治州藏医院
96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芒岛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傣族 景谷县 景谷县文化馆
97 勐外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傣族 孟连县 孟连县文化馆
98 滚乃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傣族 耿马县 耿马县文化馆
99 丁来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佤族 沧源县 沧源县文化馆
100 大南直布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布朗族 双江县 双江县文化馆
101 湾子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苗族 威信县 威信县文化馆
102 尼汝藏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藏族 香格里拉县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03 城寨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麻栗坡县 麻栗坡县文化馆
104 马洒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壮族 马关县 马关县文化馆
105 么所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壮族 西畴县 西畴县文化馆
106 蛮旦寨阿昌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阿昌族 龙陵县 龙陵县文化馆
107 水城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傈僳族 腾冲县 腾冲县文化馆
108 大麦地镇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双柏县 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09 环州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武定县 武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0 叽啦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禄丰县 禄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1 岔河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南华县 南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2 左门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姚安县 姚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3 以口夸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楚雄市 楚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4 凉山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元谋县 元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5 凤羽镇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白族 洱源县 洱源县文化馆
116 沙溪镇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117 诺邓村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白族 云龙县 云龙县文化馆
118 五星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鹤庆县 鹤庆县文化馆
119 青云彝族文化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巍山县 巍山县文化馆
120 章朗布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布朗族 勐海县 勐海县文化馆
121 碑格乡彝族(朴拉人)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开远市 开远市文化馆
122 哨冲镇彝族(花腰)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石屏县 石屏县文化馆
123 桥头村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布依族 河口县 河口县文体局
124 月湖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彝族 石林县 石林县文化馆
H. 施甸有哪些少数民族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3-27
I. 云南特产美食有哪些
1、过桥米线:以其制汤考究,吃法特异,滋味鲜甜清香,咸淡相宜而成为云南特有风味小吃。
2、豆焖饭:鲁迅的《社戏》里写一伙娃儿,看社戏回来,摘了人家地里“罗汉豆”煮吃,味道美得很,这“罗汉豆”正是蚕豆。把青蚕豆与米饭一起烹饪,味道是非常不错的,云南这样的吃法就十分久远而普遍,还包括青包谷、青毛豆、青豌豆等。
3、大救驾:是云南的名吃之一,其实就是炒饵块。饵块用米制成,为云南独有。
4、烧豆腐:以优质的石屏豆腐,用炭火烧熟,配以佐料而成,皮黄香酥,心白素嫩。
5、烧饵块:是云南当地的一种民俗小吃,用煮熟的大米饭压成块状,通常是圆形薄饼状,在炭火上面烤制,然后涂上酱料和菜陷即可。
6、喜洲粑粑:喜洲粑粑因源于大理喜洲镇而得名。分甜、咸两类。民间常用上下底火烤制。
7、过手米线:过手米线是阿昌族最中意的食品。吃时因需先取一团米线置于手心,然后将拌料放在米线上食用,由此而得名"过手米线"。
8、鸡豆凉粉:丽江特产的一种鸡豆(又名“鸡碗豆”)磨面滤浆做成的一种凉粉小吃。凉粉外表呈现黑色,所以人们又称做“黑凉粉”,暑吃凉,寒吃热,凉吃拌以酸醋酱油调料之类,能消暑开胃、止车晕浪;热吃将凉粉在平底锅内用香油双面炸黄、佐以调料,虽然其貌不杨,但味道质地却极其细腻爽滑、适口,是下饭偌酒的一道风味好菜。
9、烤乳扇:乳扇是产于大理洱源的奶制品,形制更为独特,是一种含水较少的薄片,呈乳白、乳黄之色,大致如菱角状竹扇之形,两头有抓脚。乳扇是鲜牛奶煮沸混合三比一的食用酸炼制凝结,制为薄片,缠绕于细竿上晾干而成。
10、竹筒饭: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饭食,用山兰稻(一种旱稻)冲的“香米”并配肉类为原料,放进新鲜的粉竹或山竹锯成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炭火中绿竹烤焦即可。
J. 云南保山的习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