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功能包括哪些
文化有哪些功能
(1)整合。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
(2)导向。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
(3)维持秩序。文化是人们以往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4)传续。从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传,即下一代也认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么,文化就有了传续功能。
2文化结构的四层次
1、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2、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3、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4、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2. 中国在国际文化舞台上所起的作用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中国振衰起颓,由弱变强,成为求和平、倡发展的重要力量。1949年,当本世纪前50年行将结束之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宣告标志着一个崭新的开端━━既是民族复兴的新纪元,也是中国洗脱羸弱“病夫”形象重树大国威信的起点。为保卫国家的独立与和平,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与美国进行了较量。百万大军数年征战,迫使这个世纪头号强国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书上签字。指挥了这场战争的彭德怀元帅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侵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为了国家的主权,中国不惜与最大的“盟友”交恶。毛泽东断然拒绝赫鲁晓夫所谓建立“联合舰队”和设长波电台的建议,表明中国绝不答应任何一个大国将自己纳入其全球战略轨道。
3. 戏剧舞台美术的功能及其从属性
戏剧舞台美术 (stage art)
戏剧演出中除演员以外的一切造型因素的总称,包括舞台布景、灯光、服装、化妆、绘景、道具等。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
舞台美术兼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性质,是四维时空交错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对物质条件的依赖性。它在艺术创作上属二度创造,具有从属(演员表演)的性质。在演出中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①通过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塑造人物形象。②创造和组织戏剧动作空间。③表现动作发生的环境和地点。④创造剧情所需的情调和气氛。⑤通过形象的创造帮助演员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剧本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等。
总的说来,戏剧舞台美术不仅能够为剧目创造适当的戏剧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将剧场内短暂的瞬间变为观众心目中的永恒。
4. 舞台系统的有哪些主要技术
目前的舞台调度系统设备是时候需要进行一些修改了,尤其是在智能化产品发展的情况下,舞台调度系统对整个舞台指挥能有效缩短交流时间更加便利。
uu众创的舞台调度系统、设备步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该系统是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建立的集舞台监督、监控、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集成系统,一套设备、一个界面即可实现全方位掌控舞台通话、视频监督监控。实现了舞台总监、舞美、导演、音响师、灯光师、演员以及相关业务岗位等之间的点对点、点对多点与多点对多点的实时音视频通讯,满足演出现场监督监控调度指挥及业务整体协调的要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舞台监督系统的功能也将将更加完善、强大,性能会更加高效。
5. 舞美包括哪些方面
舞美包括人物造型、化妆、服装、布景、道具、灯光等方面,舞美工作人员除用应有文字说明各制作的景片、服装、化妆、道具外,还需绘出设计图,并进行制作。
舞台美术设计是一门以服务于舞台剧目内容为主,根据演出需要而设计舞台的一种特殊艺术门类,是随着演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舞美设计的工作程序:
1、设计部门:
包括布景、服装、灯光设计,它将舞台技师(负责布景监制和舞台技术管理)、绘景人员集中一起,列入艺术室的编制,作为创作人员,便于经常和编剧、导演交流。
在专业上加强互相了解,利于提高艺术合作质量,以及形成学术风格,也有在艺术室的编制下成立美工组,除了剧目的创作排练阶段及个别成员的特殊需要,一般不参加日常的演出。
2、制作部门:
负责布景、服装、道具的制作和维修工作,大单位有木工、雕塑工、缝纫工、绘制景的辅工,设布景、服装车间,甚至是独立核算单位,完成本单位任务后,承接外活儿,制作人员不参加演出。
一般单位制作部门不齐全,编制在舞台队,和演出部门没有严格的分工,如木工就是舞台装置,缝纫工就是服装管理等,除制作工作外,参加日常演出。
3、灯光部门:
包括电工和灯光演出管理人员,能从事简单灯具的制作或改装、维修,特殊效果灯具的工作,有时和音响、效果部门合编一组,便于电声系统的统一管理。
4、服装部门:
戏曲剧团的传统衣箱分“大、二、三衣箱”,各有负责管理人员,通称“箱倌”。他们要熟悉传统剧目的人物扮相及赶场换装等规律,剧团新编排剧目的演出服装也由他们分戏、分类管理,主要保证演出,由于传统戏装制作难度大,他们一般不能制作。
5、化妆部门:
传统戏曲后台的“梳头人”与管理“盔箱”的“箱倌”(传统戏曲后台共有五箱:大、二、三衣箱、旗包箱、盔箱)。
他们要精通传统剧目中各行当角色的头饰、扮相,掌握勒头、化妆的高超技能,也有制作头套、修理头盔的能力。新编剧目也由他们负责女演员的发型,统一底彩、管理头饰以及演员化妆前的后台准备工作。
6、道具部门:
传统戏曲后台的“旗包箱”的“箱倌”,管理砌末道具中的各类旗子、刀枪把子、灯笼蜡台等手持道具。他们往往会纸扎工艺,能制作、塑型、敷彩,有时还能帮助制景部门制树木花草及需要塑型的物件。
7、装置部门:
传统戏曲演出中的“检场人”,对传统戏演出的桌椅换场定位,摆场,“布城”操作,以及“撒火彩”等,具有丰富的演出经验和技能。新编剧目中负责布景平台装置、迁换。
其中有些人具备指挥装车、装台以至布景监制的能力,可以帮助设计,胜任或分担舞台技师的部分职责。演出迁换景工作一般都安排演员或剧团行政人员参加,以解决舞美部门人员不足的问题。
8、音响部门:
包括声控和音响效果,从声控角度和乐队有密切关系,但一般剧团编人舞美部门,便于电声器材的统一管理。
9、行政管理:
人数少的单位,设舞美队长,下按专业部门分组;人数多的大单位,还设行政管理干部,负责财会及采购,由于他管理着剧团的大量器材、戏装,这些工作也很重要。
6. 舞台表演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中国的戏曲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三个特点:1.剧本必须有集中的戏剧冲突。2.戏剧必须有戏剧化语言。3.戏剧必须有尖锐的矛盾,表现人物性格。
二、首先,体现在中国戏曲的古老上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古希腊悲剧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这是人类戏剧的童年时期,有着至今令我们津津乐道的辉煌.但是这一段辉煌的戏剧到公元前2世纪末就告结束了.
印度梵剧产生很早,但现存的剧本最早是公元1—2世纪的.到公元12世纪,随着梵剧古典文学的衰落,印度梵剧也就消亡了.
三、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
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
德国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
7. 舞台美术的功能
舞台美术兼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性质,是四维时空交错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对物质条件的依赖性。它在艺术创作上属二度创造,具有从属(演员表演)的性质。在演出中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人物造型是舞台美术中最早使用的部分。舞台演出中只要有演员出现,就会有人物造型问题。演员的化妆是为了模仿、再现、美化或装扮剧中角色(人、鬼、神以及动物等)。古希腊演员戴面具演戏。那时的悲剧演出多用朴素、庄严的程式化服装,后一直沿用百年不变。古希腊喜剧则用更为夸张和怪诞的面具与服装。服装主要用于塑造人物,由简单装扮发展为技术复杂、方法多样的人物造型专业。
景物造型也逐渐围绕人物塑造这一中心进行。中国剧团在《娜拉》、《雷雨》、《龙须沟》等演出中的不同场景处理,目的在于以具体环境烘托和刻画人物形象。焦菊隐说:“一切为了表演,为了刻画人。”A.阿庇亚也说过“不要创造森林的幻觉,而要创造处于森林气氛中的人的幻觉”,这就是舞台美术家的主要任务之一。 舞台美术创造和限定演员的表演空间并为舞台调度提供必要的表演区组合和支点。古希腊戏剧、中国古代戏曲、日本能乐和16世纪莎士比亚戏剧演出中,舞台上一般都不设布景,演员的上下场口也是基本固定的。当时演员的动作空间与建筑空间是重合在一起的。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舞台上出现了透视布景后,演员的动作空间开始受到布景的限定。19世纪箱式布景的出现,限定性就愈为突出。进入20世纪以来,传统镜框式舞台被冲破,并出现多种形式的演出场所,甚至走向咖啡馆、街头广场。从而在新的条件下使动作空间和建筑空间重合起来。
写实戏剧要求为演员提供符合生活逻辑的支点。如门、窗、阳台、桌椅、山坡、树墩等。这就需要设计师平时对生活认真观察、分析,并在创作中提炼加工。在写实剧的演出中,舞台美术必须组织和限定表演空间,提供演员上下场,安排景物和道具,使之符合剧中人物动作的需要。历代的舞台美术家为组织戏剧动作空间提供了多种手法。除常用的写实手法外,其他如阿庇亚的“节奏空间”,运用多平面、多角度的平台、台阶组成,不同场景,利用抽象的空间组合创造诗意的境界。В.Э.梅耶荷德的构成主义布景,以平台、台阶、斜坡、扶梯和走道等组成构架式空间,从而使演员的技巧性动作更充分地展开。
当代一些导演在探索中还发现在“环境”中的现场表演是富有魅力的,他们常走出剧场,利用特殊的“地点”,尽量在演员与观众之间创建新的空间关系。有人则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与观众常交换地点,使观众不能坐定于某个固定座位上看戏。有的演出则运用多焦点的方法,让观众在同时出现的几个动作间作出自己的选择,从而使不同的观众看到不同的演出。 舞台美术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创造和组织动作空间,表现环境、地点,制造情调气氛等多种手段来揭示剧作主题思想的。剧作的思想内涵须融会于、贯串于舞台美术的多项功能之中,而不是游离于艺术整体之外。1954年莫斯科马雅可夫斯基剧院演出《哈姆雷特》,为了突出“丹麦是个大监狱”的主题内涵,舞台上的大幕以两扇沉重的大铁门代替,铁门本身又被分成16个大格子,格子中分别嵌的皇族家徽和各式立体图案,加上门上的兽环和大铁刺,处处给人以冷酷、阴森的监狱印象。铁门上的每一大格根据需要可以分别打开露出里面城堡的某一部分,演员还可以在大格子内表演,也可以下到前面台唇上去演出。而当巨大的铁门缓缓地向两面推开时,一些规模巨大的戏剧场面就展现在舞台空间,这就大大深化了剧本的主题思想。
舞台美术的功能随着不同时代的戏剧发展,根据不同的演出要求而发展。每一项功能的发展又同时孕育着逆反方向的舞台实践。如人物造型技艺虽已达较高水平,但已经有人试用不经任何化装的演员上台,以本来面貌去扮演角色;也有运用面具或以木偶代替部分演员的实验性演出;在塑造环境方面,也有人从事于“光台板”上进行只用演员不用景的“质朴”演出;在舞台灯光上,还有人尝试完全以白光代替色光,否定任何气氛、情调的追求。
8. 舞蹈艺术有哪些功能与社会价值
舞蹈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历来深受人们喜爱。我国各族的先民们,早就以歌舞这种形式传授生产知识和生活知识,寄托本民族的理想和愿望,进行广泛的社交活动,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联,有着积极的社会作用。
舞蹈的历史十分悠久。当年,具有时代感的舞蹈《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上百部作品,以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人以振奋,充满美感的愉悦和德操的抚慰。上世纪80年代,早期复活敦煌壁画《丝路花雨》带动了《仿唐乐舞》、《西出阳关》、《编钟乐舞》、《胡旋舞》等中国古代乐舞的复兴,它对挖掘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探索中华民族文化深层底蕴,展示中国经济社会腾飞和创作者的艺术想象力具有积极意义。
2002年,国家出台舞蹈艺术精品工程实施方案大力扶持和培养舞台艺术、高雅艺术,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这一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编创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一批具有强烈时代感、艺术水平高、主题深刻、与群众生洠.....
9. 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舞台说明的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舞台说明是戏剧文学剧本的附件,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要求用极其简炼,明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交代环境,刻画人物,推进剧情。
因为舞台说明都是对舞台相关内容的必要说明,包括人物活动的特定背景,相关道具的含义及时令的特点等,所以可结合全文来理解说明的作用。
舞台的应用
伸缩舞台主要用在歌舞厅,时装表演厅,饭店,夜总会,会所等娱乐场所,为了扩大台面增加娱乐气氛,舞台能够从主舞台下伸出来,并抬平与主舞台一个平面让表演者有更大的表演空间,接近观众达到各种特殊效果,不用时舞台能缩回到主舞台里面,增加舞台使用面积。
旋转舞台现代歌舞剧演出时必备的舞台设备,能提高剧种的演出效果。旋转舞台在现代迪斯科厅,歌舞厅和时装表演厅中逐步得到应用,为了配合强节奏的音乐的多变的灯光,要求舞台能够旋转起来让观众身临其境。
升降舞台主要用在迪厅,歌舞厅的其它需要升降功能的娱乐场所,为了满足表演者和演唱者的需要,希望娱乐场所舞台能够慢慢升起,突出表演者和演唱者的动态效果,提高档次增加整体娱乐气氛,大行程升降舞台采用丝杆苛链条传动机构多级升降,运动平稳任意位置可锁定。
10. 舞美设计对舞台演出有哪些作用
舞美设计也叫舞台美术设计。舞美设计兼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性质,是四维时空交错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对物质条件的依赖性。它在艺术创作上属二度创造,具有从属(演员表演)的性质。在演出中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通过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塑造人物形象。创造和组织戏剧动作空间。表现动作发生的环境和地点。创造剧情所需的情调和气氛。通过形象的创造帮助演员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剧本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等。舞美设计的这些功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和结果。最早出现于演出中的是和演员直接有关的化妆、服装和随身小道具,后来才逐渐有了布景。演出进入室内后又逐渐有了灯光照明。在很长的历史时间,它主要是在演出中发挥“实用”性功能。随着各种演出技术条件的日趋完善,艺术造型手段逐渐增多,它的艺术作用也逐渐加强,艺术创作的价值和品位也愈来愈高,遂成为戏剧综合艺术中重要的有机成分。在现代的戏剧演出中,舞美设计成了决定和左右演出艺术形式的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