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东方玉石和西方文化哪个好

东方玉石和西方文化哪个好

发布时间:2022-07-16 06:59:41

❶ 为什么国人偏爱玉石,而西方人大多喜欢彩宝

提到玉石珠宝,相信大多宝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相比宝石,国人大多喜欢佩戴玉石;而西方人大多偏爱亮闪闪宝石??但究竟这种差异从何而来呢?快和玉麒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文化的差异

中方文明的基石是农耕文明,相对知足保守,国人就在如此熏陶下成长的内敛又谦润,温润雅致的玉石恰好符合了中国人的这种个性。于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玉石一度被当做君子的代表和象征,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代名词。

▲天然羊脂白玉吊坠

而西方文明以海洋文明为基石,张扬且自信。因此西方人个性较东方人更加理性开放。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耀眼璀璨、亮闪闪的宝石更加契合他们的口味~

普及度的差异

在中国,和田、翡翠和南红3种玉石可谓撑起了玉石界的半壁江山!从产地上说,和田玉产于本土新疆;南红产于本土四川,翡翠稍远,产于跟中国毗邻的缅甸??产地相近的优势,使得这几种玉石很早就在中国流行开来。而宝石在中国真正流行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自然敌不过先入为主的玉石。

▲天然老坑冰种翡翠戒指

而宝石(特别是一些高端彩宝)产地都在国外,传入中国较晚,在中国认可度较小,市场小。而外国人很早就发现了红宝、蓝宝、祖母绿等宝石,广泛使用在各色饰品上,尤其是一些皇室贵族,在很早就用稀少的大克拉宝石来凸显荣耀和尊贵身份。

设计方式的差异

在饰品的题材设计上,国人除了美,更倾向于去体现一种意境和传神,因此国人喜欢用雕刻的艺术凸显文化内涵,所谓“工必吉祥”。

▲天然南红精雕吊坠【五子登科】

玉石文化决定了选材十分丰富,人物有佛、观音、各路神仙(如寿星,财神,钟馗等);就连各种动植物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鱼、龟、蝉、葫芦,树叶,竹子,荷花,莲藕??

▲天然翡翠观音吊坠

而西方人的设计更讲究直观的美感,切割和镶嵌带来的璀璨火彩,几何、对称、立体,越大越闪、越鲜艳越好,张扬又霸气。

▲天然祖母绿耳钉

对玉石珠宝的态度不同

中国人大多喜欢天然宝石,不掺杂人工成分的,对经过优化处理后的宝石接受度不高。与此同时,国人有时偏向感性,有时也会因为其中呈现寓意内涵(附加价值)而喜欢上一块玉石~

▲天然和田糖玉精雕吊坠

西方人个性严谨,不喜欢没有标准,对待珠宝也是。他们珠宝进行了严格的品质和价格等级划分,喜欢有章可循。但玉石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

而且西方人并不太看重宝石优化,一般只要好看、火彩闪就拿来作首饰。目前很多高端彩色宝石都有经过优化,也被国际标准认可,比如红、蓝宝石热处理,祖母绿注油等。

▲天然蓝宝石戒指

总得来说,珠宝和玉石,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那么你又更倾心于哪一种呢?

❷ 为什么中国人爱玉石,而西方人喜欢钻石

《玉石VS彩宝-东西方传统与文化的碰撞》

自古以来,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珠宝都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东西。人在实现了生存需要之后就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也就是会有一个自我尊重的需求,而珠宝恰好就能很好的表达这种符号性需求。东西方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点也体现在珠宝首饰上,那么接下来就从不同的几个方面简单地说一说这些差异。

首先是从材质上去区分。在珠宝的选材上面,中国人比较偏好的是翡翠、和田玉、绿松石和南红等等这些东西,这些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玉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人则比较注重表面的东西,喜欢闪亮的、耀眼的、直白的,像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猫眼、海蓝宝,还有最近这些年兴起的坦桑、托帕等等,这些都是西方人喜欢的,那就各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材质特别说明一下。

西方人喜爱的钻石是一种单晶体的矿物,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在地球内部因为高温高压改变了元素的排列组合方式,而用四面体的方式,成品一般是由一颗晶体切割而成的;钻石的珍惜之处不在于这个元素的本身,而在于这个元素重新排列的这种方式。钻石也是现在人类知道的在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一种物质,如果把钻石和其他珠宝放在一块儿,钻石毫发无损,其他珠宝却会被划伤,这也是钻石的特性。

钻石是一种单一的矿物,它的瑕疵会表现得非常明显,就此GIA曾经给出过四个参数,也就是众所周知的4c,这4c里面有一项就是净度,净度最好的肉眼不能看到,只有十倍放大镜下能够看到的这个净度,作为4c的标准最好的就是无暇,对于钻石瑕疵的评断还有等级划分,在国际上是非常明确、非常细致的。

而东方人喜欢的翡翠跟和田玉,是由数不清的微小的矿物颗粒组成的,属于集合体,对于翡翠和和田玉的具体形成过程就不多讲了,但是它们都是由很多个晶体聚集在一起后形成一大块的一种材料,这就是材料性质上的不一样。

钻石在国际上会有很明确的一个标准以便于制定它的价格,但是翡翠并没有,我们讲的是比如说玻璃种、冰种、糯种、豆种等等之类的,但只是一个范围一个区间,目前并没有那么精确的标准。

比如说像钻石、红宝石、蓝宝石这些,它们的硬度很高但是韧性很差,将钻石切磨成不同的形状,是为了顺应钻石原石的不同特性。不同的钻石原石,其晶体结构、光学效果是有很大差异的。钻石的形状设计,首先要根据钻石原石的解理、净度、重量等特性,用最合适的方法来解剖钻石原石、处理原石瑕疵,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石的重量。

翡翠虽然没有钻石那么硬,但是翡翠跟和田玉都有非常强的韧性,它们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形状,我们看到过翡翠做的蛋面、手镯、挂件、摆件,但是钻石就只有被切割成一颗一颗的小晶体,几乎就没有其他的表现形式。

东西方文化差异性也体现在珠宝的题材上。对于珠宝来讲,东方人比较喜爱的是龙凤、灵芝、牡丹等这种很传统的题材;或者是一些具有宗教信仰的观音、佛公、度母之类的;或者是具有吉祥寓意的一些表达方式,比如说叶子讲究的是金枝玉叶、一叶成名,豆子寓意平平安安等等。

但是西方在珠宝题材方面更多会运用一些造型,比如说狮子表示胜利,表现的是勇猛;或者像宝格丽的蛇形手环,它的表现方式更直白,直接用钻石把它镶嵌起来,让你在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它是非常闪亮非常耀眼,一眼就能发现的一件东西,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手上戴的是一件用钻石做成的饰品。

之所以东西方的宝玉石文化有这么大的差距,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思维方式的不同。比如说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高度去考虑问题,跳出现实,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表达,做这种思考的比较多;而西方人比较注重逻辑关系,逻辑的、理性的,所以说我们中国人属于抽象,或者感性的思维,西方是从物质世界的本身去入手,然后去寻求求证问题的本源。

这张图片里的这个手镯是意大利品牌布契拉提的作品,是拥有几百年历史的、给意大利皇室制作珠宝首饰的一个家族;而下面的翡翠手镯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熟悉的,从清朝慈禧太后那个时候开始,大家都喜欢翡翠,最喜欢的一种表现方式就是把它做成手镯戴在手上。在常规的印象里,钻石是非常坚硬的,很冰冷的一种感觉;翡翠是柔润的,柔美的,羊脂玉也是温润细腻的,这是因为西方人比较讲究原则,而东方人讲人情。


钻石最美的地方,就是在一个强烈的光线下,从不同的角度,你能看到它产生五颜六色的光彩,这就是西方喜欢的感觉,他有一种咄咄逼人的外向性格;而对于翡翠来说,那种具有生命力的绿色就是我们东方内向含蓄的一种性格的体现。




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片,这张图片是我在2012年某珠宝展拍摄的两件和田玉的作品,一件是观音,还有一件是表达孝顺的一个题材;而下图的祖母绿和红宝石的套链儿就非常的直白,戴在身上你会觉得我就是闪光点,在人群中很轻易就能发现我,这就是我。我们中国人会把姓放在前面,表示说我们不忘祖宗;外国人喜欢把他们的字放在前面,然后姓放在后面,这也是文化上差异的一个体现。


中国人还是比较传统的,因为有几千年的历史都是封建社会。基本上属于农业文明的一个性格,所以中国人会更注重于理道德,求稳求同,“和为贵,忍为高”是我们的一个处事原则。


而西方基本上属于海洋文明,他们喜欢对外探索,是比较外向的一种文明。比如哥伦布航海探险发现新大陆;比如后来的工业革命;西方人就是有非常要强的斗争精神和对于自己自身利益的这种维护,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事的原则,我们叫他们工业文明的性格。这个表现在珠宝上也是一样的,下面发几张照片给大家看一下。






7




大家看上面这张红宝石照片,它会出具GIS证书,证书中对它的尺寸、重量、颜色、等级、产地等等都会有详细记录,但是对于翡翠跟和田玉来说,重量的这种衡量标准几乎是没有的。其实翡翠和钻石彩宝是相通的,可能大家会对我说的这个方式有质疑,那么我们下面就按照钻石的标准来讲一下翡翠。


钻石有颜色、净度、切工和重量四个主要指标,那么如果搬到翡翠上面讲也是一样的。


首先是颜色,钻石的颜色分级是从d开始,然后按照字母往下走,就彩钻来讲有黄钻、蓝钻、粉钻、绿钻;而相对于我们的翡翠就有绿色、黄色、红色、无色、紫色等等,而翡翠的绿色还可以分为阳绿、天蓝的绿,这是大的界限,再细分有帝王绿、翠绿、秧苗绿、苹果绿等等。


其次是净度,钻石的区分有FL、IF、VVS、VS、SL这样的一个净度级别划分,翡翠的话可以有玻璃种、冰种、糯种和豆种。


还有切工,对于钻石彩宝来讲,好的切工会让这颗单晶体的宝石更闪亮,也就是俗称的火光好,这可是一颗单晶体宝石质量参数的重要评价;对于翡翠跟和田玉来说,切工就是各人的雕刻技艺,好的切工就是好的雕工,比如说王朝阳老师、李仁平老师、卢葵老师、刘东老师、王心兰老师、王国庆老师、崔磊老师、樊军民老师、卢沐白老师等等,他们就是好雕工的代表。


再一个就是大小,也就是重量,当然了,大的翡翠蛋面比小的要贵,大的把件比小的把件贵,如果在同样品质的情况下重量大的价值更高,挂件也是这样,我们喜欢厚重的相当于我们喜欢大克拉的钻石。


之前我主要是从事翡翠这块,在2010年之后,我把注意方向挪到了钻石彩宝这一块,所以我今天就是想跟大家聊一聊以翡翠、和田玉、绿松、南红这四项为代表的中国玉石文化和以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猫眼为代表的西方宝石文化的差异,怎么样能够把它们两方面更好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光是设计上的简单结合,还有立足于传统之上的创新,比如说大树珠宝还有王焜老师,他们就做得都非常好,还有王俊懿老师上回讲座中提出的一个观点,把翡翠玉石和金属这种表达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几张图片是在香港珠宝展上拍的,是大树珠宝和王焜老师比较有标志性的一些作品。


其实,不管是东方的翡翠也好,和田玉也好,和西方的钻石彩色宝石都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对立与和谐的一种表现,这非常有意思,如果把它们运用得当,会让我们的作品有更强的生命力。


我想每一个国家或者是每一个民族都不希望自己的传统文化处于孤芳自赏的尴尬地位,它也需要走出国门,它也想得到这个世界的认可,现在带有中国元素的一些珠宝设计,就有很多很受西方社会高端人群的喜欢。

不同文化的差异,其根源是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还有他们对于审美的不同所产生的,这个是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沉淀中逐渐形成的,应该算是一种永恒的文化现象,我们应该了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还有当地的习俗习惯,现在毕竟是一个信息的社会,包括网络的信息传递是非常快的,整个地球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种族人群之间的交流也是越来越多,所以了解东方和西方这些不同的文化差异,提高自身的文化适应性,把它运用在我们的珠宝上,对于我们这些珠宝人应该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将目前单一存在的东方雕刻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一种理性的变化,不光是有东方的和谐也有西方的娱乐文化,这种表达方式上的冲撞迸发出的火花可能是相当耀眼的。现在已经有一些玉雕大师在吸取西方的一些文化、一些元素,把西方雕塑艺术运用到传统的玉雕上。

❸ 为什么中国人爱玉石,而西方人喜欢钻石

玉石和钻石似乎一直是人们在讨论的问题,两者之间哪个更好?谁会流传更为久远?为什么中国人爱玉石而西方人喜欢钻石?今天瑶瑶就和您开门见山来聊聊!

首先,在于审美差异。国外的彩宝,后期人工优化的比较多,国外的消费者能接受,但国内很少有人能接受。国外喜欢标准清晰的东西,钻石有它的4C标准,但玉没有,所以国外的消费者就没办法喜欢起来了。总结来说:“东方人不接受优化,西方人不接受没标准。”

其次中国人宠爱玉,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结晶。西方人不会给钻石弄个花件出来并赋予一定的意义,钻石永远是按照圆形、公主方、梨形和马眼形状进行打磨,哪怕那个成品出来快赶上巴掌大,也不会做花件、摆件或手把件的。而中国人对于玉石经常赋予了比较人性化的诗意。

观山赏析:一座山峰,高耸万仞,像一把锋利的宝剑,直插云霄险绝异常,亭子中的老者参差中带着一种出尘的神气,寓比老者寿比山的意思。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名言广为流传。瑶瑶觉得与其说人们喜欢钻石,倒不如说大部分人的喜好是被钻石背后所标注的价值绑架着。相反,中国人对于玉石的喜欢是不仅仅局限于玉石在市场上到底有几个零,而是除却这之外它所蕴含的意义。

如今,求婚就等于钻戒。当钻石与爱、婚姻及存在价值联系在一起时,真假已经无关紧要。所以每每谈到钻石的时候,每个人脑子里都会蹦出一个特别具体的形象,就是镶嵌在戒指上闪闪发亮的东西。而提起玉,脑海中忽然之间闪过很多东西,却很难形成一个具体的形象,这也是国人爱玉的一个原因。

在所有做首饰的材料中,玉与人最亲也最近。金钱是钱,钻石是价,而玉,是生命。从古至今玉石一直是身为贴身配饰存在的,讲究是盘玩,是要不停盘玩,玉质会显得更加越润。所以,钻石就像娇滴滴的小姑娘,要捧着,而玉石就有点像糟糠之妻,日子越久才能品出点味道来。

人石合一,经典浸润人生

玉代表了品德高尚、美好与尊贵,玉文化是历史最悠久、最能代表东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中国人欣赏的玉器,更愿意结合玉石本身的优缺点,加上精美的做工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人石合一。

涅??赏析:涅??,佛教语,意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等的中道体性意义;也即成佛,超脱生死的境界,无所得,无执着,随缘而不变的圆满境界。

瑶池集庆深谙每一块好的玉石原料,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瑶池集庆联合国内知名玉雕名家和珠宝首饰设计师,以“物尽其美”为原则,让每一块玉石都呈现出专属于自己的“最美”;并结合当前互联网大趋势,推出“传统玉石+互联网”创新型营销模式。

玉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内涵,中国人宠爱玉是几千年文化结晶。有人说玉石注定不能成为钻石,瑶瑶觉得其实玉石跟钻石并没有可比性,各有各的美感。辣么玉石和钻石,哪个是您的菜呢?欢迎留言和瑶瑶分享互动哦~

❹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玉石而西方人喜欢宝石

中国的源头是权力文化,西方是财力文化。

在商代,玉为皇家贵族所专用,是王权的象征,有许多都是礼器。在这里,礼不是礼貌而是等级。在远古时期,玉是王权的象征,古文字中玉和王是一个字。(玉字的上两横离得较近,王字三横平均分布)玉用来祭祀,是重要的礼器。

玉,这种美丽的石头,古人认为是上天的恩赐,她通灵,能够接通天地。长期为皇家和贵族所垄断,平民不能染指。

而西方很早就有太阳的崇拜,在他们看来,只有太阳能给人带来光明,而黄金和太阳一样,都散发神秘的光芒和色彩。

所以他们相信,黄金是太阳的化身,拥有了黄金就拥有了太阳,就拥有至多的权利与财富。所以西方用贵重的黄金装点宫殿,身着黄袍,手拿金杖(中原很少出土金杖,只有三星堆出土过)。游牧民族多喜爱黄金,墓葬中多黄金饰物。

❺ 中国玉石历史与国外玉石历史有什么区别

中国玉石历史与国外玉石历史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从采玉时间上比较

这里有两个可比点,即采玉时间的早晚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大约12000年以前,我国辽南原始居民就开始用蛇纹石打制砍砸器,7000年前的新乐文化出现了磨制较精的彩石石凿,河姆渡出现了彩石玉玦,距今6000——4000年的新疆罗布淖尔先民已经采用和阗玉磨制无孔石斧。在此后4000年里,我们祖先的治玉活动从未间断过。而国外最早使用玉器的是公元前3000——2000年的西伯利亚原始文化,他们用软玉制造工具和圆盘,但此后便销声匿迹,未再重现了。日本古代硬玉大珠出现于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300年),碧玉管出现于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公元300年),到了古坟时代(公元300年——440年)治玉工艺便衰落以至消亡。印第安人玉器开始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900年趋于消失。关于采玉时间的早晚,虽因检测手段不同,可能出现一定的误差,但可以肯定中国是用玉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用玉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2、从玉质、玉色上比较

国外各产玉地点所出玉色泽较为单调,如日本、印第安玉器以翡翠为主,其软玉亦呈深浅绿色,欧洲软玉呈青、绿色,贝加尔湖附近所出玉石上带有墨点,孔东原始文化出白色软玉,而我国和阗玉除了青、碧、墨色之外,还有黄、白等色玉,其中尤以羊脂白玉最优。日本硬玉和碧玉,毛利人碧玉,印第安玛雅硬玉之质地均缺少温润晶莹之感,而我国和阗玉质地细腻缜密。因此,从玉质、玉色上比较,和阗玉亦是国外玉石所不及的。

3、从琢玉工具上比较

我国琢玉用的旋转性工具,可能始于原始社会的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后来又逐渐发展为“水凳”。日本、西伯利亚、印第安玛雅等地又以何种工具琢玉呢?日本学者从现行攻玉法推论,认为日本古代玉器也是用旋转性工具碾琢的,此外不见其它论证材料。在印度,19世纪玉工操作旋转性工具的图示流传至今,为一老年玉工用右手推拉弓弦以带动圆砣旋转,左手执玉琢磨,估计操作不便,效率较低。这幅图中的琢玉工具比《天工开物》所描绘的水凳晚了3个世纪,在其结构、传动装置上也远比水凳落后。不容否认,中国古代旋转性琢玉工具在当时是最先进、最完善的。

4、从碾琢技艺上比较

我国古代玉器工艺有7000余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方面日本、欧洲、毛利、玛雅和阿拉伯等地的碾玉技艺都是望尘莫及的。在这里须对痕都斯坦玉——莫卧儿玉的碾琢技艺作一下具体分析。我们承认痕都斯坦琢玉技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我国晚清及现代玉器工艺产生过较大影响。干隆对痕玉有过极高的评价,他在诗文中说:“璞韫昆山,镂传印度”,“西昆率产玉,良匠出痕都”,并赞其玉器“莹薄如纸”,或比作“蝉翅”。又赞其琢磨精美:“叶簇见重层,刀斧浑无迹”,“细入毛发理,浑无斧凿痕”,“精镌本鬼工”,但费解的是他竟误认为痕玉是“水磨”而成。从现存的莫卧儿玉器考察,胎薄如纸者有之,但胎厚类瓷者亦不乏其例。苏州仿“蕃作”中也有薄胎的,其中菊瓣盘薄如蝉翼,呈半透明状态,说明苏州玉工有能力把玉器磨得很薄。那么为什么我国古代玉器中器胎偏厚者居多?这与玉材难得,价格昂贵有关,若琢磨得过薄,一则费工,二则使玉材耗损过大,三则有损玉质美,给人以不坚实感,易与玻璃混淆,故治玉不提倡薄胎之工。清代晚期玉业接受了痕都斯坦玉器的莨茹科植物图案与宝石镶嵌两个特点,并发展成“仿蕃作”,这说明我国玉工对良玉技艺持扬长弃了其不符合我们民族传统的薄胎及阿拉伯器形等因素。

5、从玉器功能上比较

我国古代玉器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前面已经介绍了它所具有的五方面社会功能。欧洲人认为,。软玉(Nephrite)挂在腰间有治愈肾病的功效。这自然是一种迷信的认识,但其原始社会的玉器工具尚有一定的实和的价值;日本人对玉和玉器的认识较欧洲人复杂,他们认为玉除了装饰功能之外,尚有“咒术的、宝器的、祭祀的”功能;阿拉伯玉器大致也仅限于生活用玉和瓶盆之类;印第安玛雅人玉器与神官司的职司、祭祀有关,此外尚有生活用玉和装饰玉器。总之,上述各国玉器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均不及中国古代玉器所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功能。

6、从玉器造型比较

中国古代玉器型制相当丰富。国外古代玉器造型大致如下:日本古代玉器只限于珠、管、

、勾、栉形以及抽象化的动物,少见器皿;毛利人玉器仅见神像、佩、斧;西伯利亚新石器时代也仅有斧、凿、盘等工具和器皿,且造型也较简单;阿拉伯玉器以器皿为主,其器型别致,独具一格,但类型也较单纯;印第安玛雅玉器型制比上述各地稍多,有工具、珠、管、片、人物浮雕和象生玉等,但与中国古代玉器型制相比,玛雅玉器也显得相当单调了。

7、从玉器装饰图案上比较

中国古代玉器之装饰图案,有几何形、动物、植物、文字以及绘画性,综合性等多种题材。而日本、欧洲、西伯利亚、毛利等地玉器则多呈光素状或饰简单的几何形图案,装饰其甚少。其中玛雅和阿拉伯等地玉器的装饰图饰图案,有其自己的独特风格,如痕玉之莨苕叶饰和“西蕃莲”与“铁线莲”等花纹。印第安玛雅玉器纹饰以人物图案为精,但与中国古代玉器图案装饰相比,便显得黯然失色,尤其是中国古玉上的绘画性图案,在世界琢玉史上独具特色

❻ 东方人爱翡翠,西方人偏爱祖母绿的原因,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辨析,谢谢

在璀璨的珠宝王国中,翡翠色泽温润,典雅娇艳,青翠欲滴,丽质独具。翡翠的绿,意涵自然、平和,既象珍禽的羽毛,又象生气盎然的绿枝嫩叶,富有生机,象征着华贵幸福、吉祥如意。中国人爱玉,爱其特有的神韵,不朽的魅力,玉被视为“日月星辰”和“大地万物”的精华,“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中国人钟情翡翠,翡翠风靡东方,风靡世界,赢得了“东方瑰宝”、“玉石之冠”的美誉。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宝玉石最早是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宝玉石文化,中国宝玉石的历史,构成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翡翠与其他玉石一起在中国历史久远的长河中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石头,而且在古代和现代人的心目中,带有神秘的信仰和附托。因此,它还是思想道德的、宗教礼法的,更为甚者,它还带着强烈的政治经济色彩,在玉的精神中,深深的烙下了人类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印痕。
1. 思想道德
儒家思想的道德哲学可用五个字来概括:仁、义、智、勇、洁。其象征意义则可以从玉的物理性质来喻寓:
“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折不挠,勇也。锐廉而不悦,洁也。”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道德思想对玉的理解,对玉的美的理解完全与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追求融为一体。玉的品质就是人的道德、人格。后来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牺牲精神,即是以玉的纯洁高尚为喻,不愿做丑陋小人。
2. 宗教文化
中国人对玉的理解,首先是从古代人对自然、天地、环境的神奇力量的不可捉摸到作为神来膜拜、祭礼,进而转变为宗教观念的。无论是道家、儒家、佛家都认为神灵的玉给予力量和智慧,并以达到平安的人生。故玉器中出现了祭礼、避邪、护宅、护身等独特的文化景观。
3. 政治经济
玉器的政治经济思想是从社会有阶级时开始的,因此它具有鲜明的地位等级、政令、战争、财宝等特点。中国人对玉器的地位等级的理解尤为精辟,它用不同的形器划分人的政治地位。《周礼》中讲到: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恒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天子既执圭,后则奉琮”。
清朝中出现的不同官位朝珠的不同及珠质的不同即是这一思想的延续与发展。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和氏璧的故事,以及历代王朝都将玉器作为财宝,收藏与玩赏,无一不是这一属性的最好体现。
东方的珠宝文化源远流长,而西方的珠宝文化虽及不上东方这样博大精深,但却也有着数百年的文化历史。
西方人注重个性,主张人与人之间的特征性强的性格与思想。因此他们对翡翠的欣赏与追求,也是非常强调个性化的。在西方人眼中,一件天然翡翠饰品,原料、颜色、款式、工艺越是新颖、奇特、稀少,越是受他们的追宠。在他们的眼中,只有这样的翡翠饰品最有价值,可以体现出自己身份的高贵,同时也展现着自己与众不同。也只有这样的翡翠,最具保值和升值的价值。
翡翠的最大产出地是缅甸,换句话说,翡翠主要产自东方,所以东方人的翡翠文化史长于西方。东方人对翡翠的喜爱也远远超过西方,然而绿柱石中的祖母绿却与之相反。但这并不是说东方人不喜爱那名贵的祖母绿。由于祖母绿不是东方特产,其大量的产出也就不在东方,所以东方人对祖母绿的拥有量就会小于西方,与翡翠相比,东方人的祖母绿拥有量就相对较少了。宝石的特性,越是稀少就越是珍贵,越是珍贵就越显现出拥有者身份的高贵。东方人祖母绿的文化史也不如翡翠那样源远流长,但祖母绿在东方人眼中的文化意蕴却也与翡翠多有相似。
西方的祖母绿多于东方,其拥有量也大于东方。西方人将祖母绿定为五月份的生辰石,他们认为祖母绿象征幸运、幸福,可用来作为祈福之宝。西方人祖母绿的拥有量虽然大于东方,但西方人仍注重个性化的体现,追求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在祖母绿饰品的选择上也充分的体现出来。在数十年前,西方人对祖母绿的喜爱与追求远远超过翡翠,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以及“地球村”的日渐形成,西方人对“玉石之冠”的翡翠的喜爱日益加深。直至现代,翡翠与祖母绿的象征与价值在西方人眼中已近于不分伯仲的地位了。
翡翠与祖母绿只是珠宝王国的一部分,整个珠宝王国千百年来都在蕴育着它博大精深的珠宝文化,蕴育着东西方各自的珠宝文化,东西两方各自的珠宝文化又对立统一,它们都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这些翡翠知识意绵绵珠宝里面有很多的。

❼ 东西方珠宝文化的差异有那些从翡翠,钻石的角度分析

从翡翠,钻石的角度分析 钻石是西方人最热爱的珠宝,它在西方人的眼中是财富、是美丽,也表达 着希求永恒的感情。翡翠是东方人最热爱的珠宝,在东方人眼中,翡翠是财富、 是美丽,还有一种神秘力量,能够使佩戴者和拥有者避凶趋占。认真比较这两 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珍宝,还是很有趣的。 钻石是一种.单矿物晶体,换一种说法,它是由一颗大晶体切割而成。这种 珍一贵的晶体是由一种相当廉价的元素—碳形成的,其珍贵之处不在于元素本 身,而是这些元素以非常完美的一方式排列,这种自然界中最完关的排列方式使 钻石具有自然界中最高的硬度,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别的物质像钻石这样耐磨耐 刻划,钻石与别的珠宝放在一起,常常使其它珠宝伤痕累累,而白己却毫发无 损。这种完美排列产生的原因在于地下万米深度产生的高温高压,几百个大气 压的压力使碳元素以最紧密精致的方式排列。 翡翠是由数不清的微小矿物组合而成,从分类上说它属于岩石,而钻石属 于矿物。可以说玉都属于岩石,而宝石都属于矿物。组成翡翠的小矿物中有一 种珍贵的元素—铬,它在翡翠中形成最美丽的绿色;在红宝石中,它又会形 成最美丽的红色。 钻石坚硬冰冷,翡翠温润柔美;西方人讲原则,东方人讲人情。钻石最美 之处在于它强烈的光芒,极高的折射率使最简单的白色产生五颜六色的光彩, 这就像西方人咄咄逼人的外向性格。翡翠最美之处在于它的温润柔和和其中富 有生命的绿色,像东方少内向含蓄的性格。钻石是单一矿物,容不下一点点瑕 疵,像西方人是非分明,一切以逻辑哲理为原则,没有丝毫含糊。 翡翠由成千上万的微小矿物组成,包容度极强,像东方人一切以中庸为根本。钻石的硬度最高。但韧性不足,稍有磕碰容易沿解理裂开。翡翠在玉石中硬度高,与宝石相比,并不高。 但翡翠有极强的韧性,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形状。钻石是西方 珠宝的极至,最贵的宝石是钻石;而翡翠是玉中之王、东西方珠宝的融合点, 它继承了数千年的东方玉文化的精髓,可容山川万物干方寸之中,同时它也可 以像宝石一样加工成各不同形状的戒面,以贵重金属和钻石镶嵌成现代首饰。

❽ 东方人对珠宝的看法与西方人有什么不同

东方人更喜欢玉,西方人更喜欢钻石。但现在的形势大概是,玉不再简单地被做为珠宝,而是做为收藏,做为了一种投资手段。因此,东方人就越来越多地喜欢上了钻石等珠宝。

❾ 赏石文化的东西方赏石文化的差异

一般来说,东方赏石文化比较注重人文内涵和哲理,有比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其观赏主体(自然石种、天然石形)往往丰富多彩,甚至可随心所欲、因人而异;而西方赏石文化则比较注重科学和历史的内涵,有比较直观、明确和科学的理念,其观赏主体常以各种动植物化石和多姿多彩的矿物晶体与标本为主。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东方赏石文化实际上是东方民族传统文化(感情、哲理、信念和价值现)在现赏石领域中的反映与延伸;而西方赏石文化则主要是某些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在具观赏价值的自然物(石头)方面的展示和印证。

阅读全文

与东方玉石和西方文化哪个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6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1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