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苏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苏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16 07:39:07

‘壹’ 苏州的古老文化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干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概 况

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修建。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公元20世纪初)所形成,占地面积达62亩。拙政园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拙政园建筑布局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部。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当时称为“渔隐”。清代干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为“网师园”。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

◎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贰’ 江苏有哪些民俗或传统文化

江苏民俗 农事和节气的风俗 根据二十四个节气进行农事和安排生活。如“春打六九头,耕牛满地头”,元旦日如阴则“岁朝乌云秃,高低田稻一齐熟”。立春日举行探春、采春、迎春和打春及迎春牛和送“春牛图”。夏日有“雨打立夏,无水浇耙”、“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立夏人们吃补食、称体重。秋季“雷打秋头,百事无收”、“八月十五云遮日,来岁元霄雨打灯”。寒冷的冬季主要是田间管理“庄稼要收成,土地要冬耕”、“冬季清除田边草,来年肥多害虫少”。冬至大如年,人们吃年糕、做汤圆、穿新衣服、祭祀祖先。 农事的祭祀风俗 清明前后下稻,下要选时辰、选经验丰富的男性老农,说话要讨口采。第一天插秧,谓“开秧门”,除一套程序外还需祭土地神,若干旱不雨,则去城隍庙祈求降雨。为了防治病虫害,正月半夜“甩火把”。太湖一带如遇上虫害,将扫帚插在田中,称为“扫虫”,或将刘猛春将军菩萨请出来巡游。中秋节后举行土地会、青苗会、稻花会和庆丰会。

服饰习俗 苏州地区的妇女早时喜穿中式大襟、对襟衫,常以土林蓝黑相对的布料作面料,下 穿黑色长裙,或以腰兜为裙。喜欢包头,包头和腰兜很有讲究,包头常用靛蓝布,两旁边沿镶首花布滚边,两端用白布或黑布贴角,包头上绣有彩色图案。腰兜两侧有细密的褶裥,腰带上缀有流苏,腰兜上也绣五色图案。太湖渔民则喜爱穿对襟格子土布衫。
居住风俗 民居的建造过程中十分讲究吉利,从选地、选材、择日、立柱、上梁到落成庆贺均按照繁褥的传统方式进行。如选地要请“阴阳先生”用八卦盘定地点、朝向。正月初三上山择定作栋梁的树林,用红纸围贴下部,并祭祀山神,砍伐时树木不能直接落地,不在山上剥树皮,严禁跨越。上梁时选择吉日,梁上张贴横批,两边栋柱贴对联,上梁时喊“上梁,大吉大利”,鞭炮齐鸣,边唱“上梁歌”,上好后将馒头、红枣等往下抛。房子建好后,往往在墙门上画一些辟邪的图画,有的还建刻有历史故事和植物图案的砖刻门楼。

‘叁’ 苏州文化有哪些

综述
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城里仍有许多当年留下的地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

苏州工业园区
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古城的古迹密度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品牌。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着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着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着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甪直),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福、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还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区的东山村、明月湾),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平江路 ,山塘街。
名称由来
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有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了解了这一意图后,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逃避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并随乡入俗,自行“断发文身”。表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继位了。他们的这一义行,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里,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勾吴”(勾吴的“勾”是荆蛮语的发声词,无实际意义,勾吴即吴。但在出土的吴国青铜器上,作“攻吴”、“工吾”等,没有“勾吴”)。泰伯到梅里,这梅里是指什么地方,至今说法不一。至南朝无锡县令刘昭注《后汉书•郡国志》时方说无锡梅里有泰伯墓,但没有发现有城的遗址。在苏州灵岩山下发现了春秋时大城的遗址。
从泰伯起十九传至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吴国的都城不断迁徙,随着吴国的崛起,需要寻找新的建都地,而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由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将都城迁至苏州。并经过多年的不断经营,具有相当规模。可是由于史籍没有记载,当时城址已无从查考。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后越国灭吴,并于公元前379年将越国都城迁到姑苏,战国时期,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为苏州的发展作出贡献,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综合历史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建置沿革
吴:西周 阖闾大城 吴都(公元前514年)
吴:越灭吴 徙都 吴为越都 (公元前379年)
吴:春申君黄歇受封于吴 为都邑 (公元前248年)
吴县:秦始皇帝二十五年 会稽郡治所(公元前222年)
泰德:王莽篡汉,复古改名,仍为会稽郡治所(公元8年)
吴县:汉永建四年 吴会分治,为吴郡治所 (公元129年)
吴县:汉建安元年(196年)至212年,为东吴孙氏政权首都。
吴州:南朝 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
苏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苏州:唐太宗贞观元年,江南道治所(公元627年)
苏州: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为江南东道治所(公元733年)
中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
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平江达鲁花赤总管府:元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
隆平府:元 至正十六年(1356年)
苏州府:明 应天巡抚驻地 属中书省1367年
苏州府:清康熙六年,江苏省会 江苏巡抚,布政使驻。(1667年)
苏州市:1949年
苏州市(省辖)、苏州专区:1953年
苏州市(地级):1983年

‘肆’ 苏州的历史以及风俗习惯

苏州(汉语拼音:Sūzhōu,方言:苏州话),中国城市,古称吴,现简称苏,拥有姑苏、吴都、吴中、东吴、吴门和平江等多个古称和别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江苏省省辖市,行政级别为地级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顾辟疆所建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苏州因此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远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聚居。据传说夏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苏州境属古杨州。商末周初这里是吴国所在地、苏州市沧称吴, 即由此而来。春秋时苏州是吴国的都城。当时吴国大将吴子胥得到吴王同意后在苏州建城墙,还挖了运河作为护城河,来坚守苏州城。吴国于周元王三年(前473),并归越国,后又并于楚。秦和西汉置会稽郡,吴县为会稽郡首邑。东汉时置吴郡。三国孙吴曾一度建都于此。东晋、南朝宋、齐置午郡,梁、陈置吴州。
隋废吴郡,并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得名),这是苏州得名的开始。在唐代,苏州、吴郡两名相同。唐天通元年(696),析吴县另置长洲县,两县同治于苏州。五代时,一度叫吴洲,后为吴越国钱寥据地,宋升苏州为平江府,辖吴县、长洲、常熟、吴江、昆山五县,府治设在 苏州。从此,苏州又称为平江城。元朝改平江府为平江路。明初改平江路为平江府,领太仓州和吴县、长洲、常熟、吴江、昆山、嘉定、崇明七县。应天巡抚也驻在苏州。清代沿称苏州府。雍正年间,分割长洲地置元和县、昆山地置新阳县、长熟地置昭文县、吴江地置震泽县、吴江 东山等地置太湖

同厅。时,苏州是江苏巡抚、江苏布政使驻所。太平天国进驻苏州,建立苏福省,苏州为苏福省的首府,以后恢复苏州府。民国成立,废苏州府,长洲、元和两县并入吴县,苏州则为吴县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乡分治,建立苏州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实行市带县的行政体制,苏州市和苏州地区合并。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着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着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她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苏州园林和其他大量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逾4200年,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园林城市。一般认为,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苏州风俗除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外,还有轧神仙,冬至,石湖串月.正月初一.岁朝,男子开门放爆竹三声,叫开门炮仗,象征"高升三级".家家悬挂神轴,点香烛,供粉团茶食糖果于祖先神位,长幼依此而拜,叫"拜喜神"之后,依此向尊长叩头拜年,尊长带幼辈向邻居贺年,早餐吃年糕,春饼,汤团,圆子,"高兴团圆"之意
初三叫"小年朝"女婿和寄儿女上岳家或寄父母家拜年
初五,财神生日,初四晚上家家接财神,初五起,多数商店开门营业.
十五元宵节,闹花灯.二月十二"虎丘花朝",三月"谷雨三朝看牡丹",清明"山塘看会",四月十四"轧神仙",
五月端午"龙舟竞渡",六月廿四"赏荷观莲",七月十五"虎丘中元庙会",八月"山塘灯船";石湖串月""虎丘听歌",九月"阳山关日出",十月"看元祀会"等等

‘伍’ 苏州的文化

浩瀚的太湖流域孕育着美丽而又富庶的吴文化,人杰地灵,她是我国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从查山、崧泽等地遗址下层出土文物证明距今五千九百年前江南地区已进入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时期,经过远古原始社会、原始部落、蚩炎黄、三皇五帝、跨越夏商之交,这块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腹地早已闪烁出“鱼米之乡”这颗东方明珠的光彩。苏州是一座拥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不但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其中,苏州的戏曲艺术尤令人瞩目,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的昆山太仓一带,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问,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其时在苏州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迷恋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组织业余班社,举行唱曲活动,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几至“倾城阖户”,“唱者千百”。在昆剧鼎盛时期,以苏州为中心,其流布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独霸剧坋二百余年。昆剧的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也出现了一批着名的作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着名的传奇剧本。如昆剧《牡丹亭》、《窦娥冤》等。苏剧《醉归》、《窦公送子》,京剧《李慧娘》,滑稽戏《满意勿满意》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
苏州戏曲源远流长。历史上无数剧作家、曲家、演员对戏曲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以往的地方史志中很少记载。如不少演员的演剧事迹和艺术成就已湮没无传,或仅在一些笔记中见到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片段记述;不少剧目,仅留存其名或残曲。又如近代的“薪尽火传”的昆剧传习所的某些史实,因往事已久,即使当事者回忆,已尽难一致;当年曾演出过名剧的舞台,不少已遗迹难寻。由此可见,编纂戏曲志是带有一定程度的开创性和抢救性。

‘陆’ 苏州园林中,哪些设计反映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一、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雕刻、篆刻、传统绘画、书法等,例如苏州博物馆的设计,贝聿铭将苏州园林风格与现代设计手法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其中假山墙的设计,“以墙为纸,以石为绘”从山水诗词中获得启迪,将其融入在设计中,使空间创造同人与自然巧妙地相结合,体现写意与写实,自由与规整和谐统一的效果。

‘柒’ 苏州文化遗产是什么

苏州文化遗产:

1、昆曲

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已有6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也是苏州着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缂丝,又名刻丝,是中国古老、独特的一种传统织造工艺,主要存在于苏州及其周边地区。苏州缂丝自南宋以后,盛名全国,成为主要产地。明清时代,苏州缂丝仍昌盛不衰。2006年5月20日,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捌’ 苏州有哪些福文化

苏州城隍庙的福文化,福、禄、寿、喜、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五种祝福语言。福、禄、寿、喜、财每个字背后都代表一种文化。

‘玖’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物质文化遗产有东莞可园、虎门炮台、蚝岗遗址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广东凉茶、水草(莞香)等等。

阅读全文

与苏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6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1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