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理解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理解:
1、一是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展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要讲清楚这一思想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展起来的,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总结出来的,是植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是顺应时代要求、响应人民心声、遵循执政规律的科学理论。
要讲清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新实践。比如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大型的政论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外交》《打铁必须自身硬》《舌尖上的中国》等,给全世界及中国人民一个全方位的中国形象,充分展示了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2、二是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故事。
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讲清楚党带领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讲清楚我们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3、三是主动讲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展示中国为世界作出的贡献。
要讲清楚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讲清楚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责任担当,讲清楚中国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矢志追求,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四是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精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突出优势。
我们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1)如何解读文化软实力扩展阅读:
中国文化软实力面临的困境:
中国的硬实力上来了,软实力在国外影响还不是很大,中国软实力不能仅仅是太极拳、中华美食、书法、孔子学院等等,更重要的是中国话语、政治价值观、治理模式等等,而且这种软实力,不仅对于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且对于解决世界的问题都要有一定的影响力。
过去埋头发展经济,闷声发大财,因此忽视了软实力的提高,以至于国际话语体系被西方话语权体系所主导。中国已经解决了“挨打”的问题,现在要解决“挨骂”的问题。
这种骂一方面是来自于西方,中国迅速崛起虽然引人关注,但中国崛起背后的理念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不少人甚至认为中国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并没有产生大的理念,更有人认为中国还处在过渡阶段,最终还是要全盘接受西方理念,融入西方文明。
但现在,西方对中国的“骂”,实际上,背后透露出的更多的是对中国软实力崛起的担心和疑虑,随着中国的软、硬实力的崛起,中国话语有可能成为终结西方话语霸权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是来自于我们国内,我们有一些知识界、媒体界的人还不自信,跟着西方话语后面天天骂自己的国家,骂自己的制度,表现得十分幼稚,总觉得有个无比美好的彼岸世界,也就是西方,特别指美国。当然这个群体和他们的影响力都在日益缩小,这是大势所趋。
但是,国际舆论格局长期以来是西强我弱,西方主要媒体左右着世界舆论,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不绝于耳,当代中国价值观存在太多被扭曲的解释、被屏蔽的真相、被颠倒的事实。
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存在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因此,一个国家的话语非常重要,话语的核心是理念。
② 如何理解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软实力”是相对于一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资源实力等“硬实力”而言的。“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在他看来,软实力就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或者利诱的方式改变他方的行为、从而使己方得偿所愿的能力;构成软实力的有三种主要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软实力体现为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外交策略等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基础,软实力的说服作用、渗透能力和吸引力主要通过文化来体现。因此,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文化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既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又成为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催生了文化经济。当前,文化经济及其影响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生产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大力发展文化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成为一种产业化的力量。在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相互作用中,文化生产逐步走向专业化、标准化、批量化和联合化,形成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文化产品的制作和销售、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文化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意为核心,使文化要素进入市场,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是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文化产业的开发、文化市场的争夺,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提高文化生产力水平和开展文化软实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和领域,文化产业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提升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文化产业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运用文化元素来聚集资金、发展经济,再用聚集来的资金、通过产业化的形式来发展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文化产业规模超过了农业等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攀升,甚至成为这些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例如,日本大力发展动漫行业,其动漫行业经营收入已经超过了汽车等传统支柱产业的收入。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不但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且在客观上为该国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和有效的运作方式,从而提升了该国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开发国际市场、传播文化理念,提升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文化传播能力与一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直接相关,是一国文化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元素。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该国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从这个角度说,作为文化产业主要组成部分的传媒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据统计,目前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维亚康姆、新闻集团、索尼、TCL、环球、日本广播公司等世界九大传媒集团,控制了全球50家传媒公司和95%的世界传媒市场。“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的形成,就与西方传媒产业的高度发展和我国传媒产业的相对落后直接相关。
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念,提升文化的凝聚力与感召力。文化产业提供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产品,而大多数的文化产品又承载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念,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起到凝聚和感召作用。例如,我们依据从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获得的知识与信息进行决策和行动;通过参与各式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调节身心;通过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来交流情感和思想;等等。而提供这些文化产品的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文化产业,就成为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提升国民思想文化素质、增强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重要载体。
把握好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着力点
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但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相比,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这与我国经济大国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身份极不相称。因此,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个问题上,以下几点需要引起重视:
制定和实施适应新形势的文化产业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不断拓展,网络技术革命使得文化传播出现崭新特点,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等等。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相对照,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和活力不足、文化产品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等。在制定新的文化产业政策过程中,应根据新形势、针对新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对策。2009年7月,我国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确立了“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内外并举,并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这对于新形势下我国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做大做强一批骨干文化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是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为此,应着重扶持具有市场领导地位或潜力大的文化企业,鼓励这些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走出去”,充分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在此过程中,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应成为“主力军”,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广大民营文化企业应成为“生力军”,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
加强高端人才培养。丰富的人才储备是文化产业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应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文化、有素质、有能力的经营人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加大人才机制创新,完善人才使用、竞争和激励机制,吸引和挖掘优秀人才,使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
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早、水平较高,已经形成一整套相对成熟的体制机制和具体运作模式。积极学习借鉴其有益经验,可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创新时间,进一步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和进程。在这个问题上,应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科学选择、合理吸收,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和主体地位。
③ 如何认识文化软实力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地位很高,但应该说,这是次于硬实力或者说是要以硬实力为基础的。比如说美国,国家历史很短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硬实力包括像军事,科技,经济这些)
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上最显着的作用是扩大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以及知名度,包括以此吸引外国的精英人才汇聚,以提高国际地位。
文化软实力也是评价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播过程中又会产生一些其他的利益,比如说中国的茶道的传播其实帮助了中国茶叶的销售,以及中国的陶瓷的海外交易。
文化软实力也有利于国家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提高国民的民族认同感,荣誉感,以及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④ 怎样理解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营造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资源,并非软实力本身,人们不能混淆了二者之间的界线。所以,“文化软实力”,其实就是“文化所产生的软实力”或者“以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以此来提高我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⑤ 文化软实力的含义,重要性
什么是软实力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其概念是美国着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主要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得到普遍认同,甚至被吸纳或融合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去,这个国家与他国之间就会少几分敌意,多几分理解
由于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纷纷调整文化政策,制订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知识经济高地”进行战略竞争的同时,又在“文化经济高地”展开了新一轮竞争与博弈。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是这一轮文化软实力竞争的积极推动者。
⑥ 怎样理解文化软实力所包含的多远层次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也属于国家“软实力”范畴。
⑦ 文化软实力包括四个方面
文化软实力包括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四个方面。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举办世博会是上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将大大推进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世博会已经经历了150多年,而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在我国、也是在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将为全面推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展示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
⑧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解
中国和谐世界理念从本体论上为中国软实力的建设提供了准确的战略定位、目标和环境。和谐共赢是软实力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软实力的高度发展和应用必将推动世界的和谐共赢。最重要的是在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中,中国软实力建设获得了强大的战略支撑,找到了更符合其发展规律的目标、原则和途径定位。这体现在:第一,突出“和衷共济”,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是中国软实力发展的根本目标。第二,突出“和而不同”,强调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国软实力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三,突出“以和为本”,注重国际关系主体间文明和文化价值的认同与互动,是提高中国软实力的根本途径。
⑨ 怎样理解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其实是指你自身的内在修养于个人而言。于国家来说是就是文化的传承,例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软实力体现在综合国力。现在的中国非百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现在的中国是腾飞的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历史、文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所在。
身为中国人应该以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感立足于世界,强我中华民族之精神,强我中华同胞之体魄。永葆活力,永葆中国的脊梁,这才不枉生于中国,成于中国。这些都是软实力的体现。国家强大,民才可以安家,才可以乐业,才可以发展,才可以谈软实力。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是特别的一代,既要传承中华优良的民族精神,更要发展文化的软实力。
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精神则国家精神。所以要发展文化软实力还是要从娃娃抓起,然而21世纪的中国也是特别的中国,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经济虽发展资源却严重不足,贫富悬殊还是比较大。因此做为祖国的新力军,不仅抵受着种种有型与无形的压力,还是需要良好的心态去克服困难让自己茁长成长,肩负起伟大的使命。
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所以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打下良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更好的传承,更好的创新,更好的发展。为中华之腾飞而修学储能还是必须的。希望你我共为祖国更加强盛而努力,尽管路途艰辛,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⑩ 如何理解“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试举例说明之。
软实力指的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
比如世界各地都在办孔子学院,这就是我们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水平有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