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苍天的文化含义是什么,苍天和天有什么区别,在哪里
古人眼中的天与科学家眼中的天并不一样,天在古人眼中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含义,因为天在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现在描述天常用天空一词来描述,但在表达情绪时,一般不会说天空而是改用苍天,上苍的说法。比如《三国演义》57回有一句话: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显然是为周瑜感叹万千。
这样看来,一开始因为颜色而得名的苍天,到了两汉时期就被神格化了被细化被具体化。苍天的份量在老百姓心中的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加重。
有一点需要强调,并非西汉之后的苍天都成了“生机“,比如东汉末年的张角等人引发的黄巾起事,他们当时提出的口号就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里的苍天的苍又回到颜色的表达,这涉及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提出的五德终始之说,他的学说中提出木、火、土、金、水循环更替来解释王朝更替,比如周朝是火德,秦始皇夺得天下之后称自己是水德,水克火,颜色为黑色。秦为什么推崇黑色的道理就在这里。也有学者提出张角所说的苍天的苍可能是被后人误记或修改过。
不管苍天有没有被误记,“苍天”此时代表东汉气运是没有争议的。
这大概就是苍天的文化含义的发展过程吧。
② 天中文化的介绍
天中文化是河南驻马店市的古代文化总称,内容包括:盘古文化、女娲文化、伏羲文化、嫘祖文化、冶铁铸剑文化、重阳文化、梁祝文化、车舆文化、古国文化、名流文化、宗教文化等等。天中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中地区是华夏文明早期发祥地之一,是中华人文始祖创世纪活动的重要地区,是古豫州的中心地带,是中国中原古道的中心地段,是战国时期中原逐鹿的重要战场和前沿阵地!
③ 天中的天中文化
所谓“天中文化”是指以汝南为中心,以中原文化为主流,兼容楚文化等周边多种文化内涵,相互融汇而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天中文化形成于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这里是中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转移的过渡地带。夏、商、周三代之际,这里是中原王朝与南方部族争夺最激烈的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中原诸侯南下和强楚北上的必经地带;秦汉时,这里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两晋南北朝时期,这里又是南北对峙的前沿;隋唐以后,中国政治、经济重心在南北转移的过程中,都是承前启后的中间接合部。经过漫长岁月的历史积淀,天中文化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天中文化已成为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财富。
“天下之中”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历史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是这份文化遗产的重要继承人,但不是唯一的继承人。汝南和洛阳、登封相比,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在古代,洛阳是政治中心,登封是五岳之中、是祭祀圣地,而汝南才是地理意义上的“天下之中”。洛阳和登封虽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天下之中”,但由于皇家的重视,“皇恩浩荡”,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其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洛阳和登封都成功申报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不是偶然的。汝南既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祭祀圣地,只是地理意义上的“天下之中”,所以缺少人文气息。历史上很少有政治家光顾汝南,当代的国家领导人也很少来汝南,更没有到过天中山。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些宝贵的遗产,如汝南古城墙、古代县衙、十二牌坊等,也被后代给破坏了。由于这里在历史上久经战乱,至今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高,经济分量不重。因此,今天的汝南,就其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文化遗存的丰富性来说,比起洛阳、登封,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至于说汝南是地理意义上的“天下之中”,那也已经成为历史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版图疆域的变化,中国地理意义上的“天下之中”也早已不在汝南了。我们没必要再去寻找什么“天下之中”了。“天下之中”无论是作为古人地理意义上的科学实践,还是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观念,都已成为历史了。“天下之中”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理当属于我们全体中国人民。然而,“天下之中”毕竟诞生在我们这里,因此我们便是这份文化遗产的重要继承人,虽然我们不是唯一的继承人,但我们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对此,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丧失信心。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天中文化是我们的文化品牌,弘扬天中文化是当代驻马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驻马店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相当丰富的,我曾经把它概括为八大文化体系:以天中山为标志的天中文化,以伏羲画卦为代表的八卦文化,以嫘祖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重阳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梁祝为代表的传奇文化,以冶铁铸剑为代表的科技文化,以蔡、江、袁、沈为代表的姓氏文化,以竹沟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
我们的文化内涵是丰富的,而我们的文化品牌是天中文化。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品牌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独特性,就是说这一文化品牌必须是我们独有的,是别人无法取代的;二是普遍性,就是说天中文化这一文化品牌不单是指地理意义上的“天下之中”,它还有着交通、区位、气候、民俗、自然等多方面的因素,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是稳定性,就是说这一文化品牌它所体现出来的“天下之中”特色,自古至今都是相对稳定的,有着长久的生命力。虽然今天地理意义上的“天下之中”已不在汝南了,但天中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地域特色没有改变。在驻马店市各个文化品牌中,只有天中文化具备这三个条件。因此,只有天中文化能够成为我们的文化品牌。
驻马店与天中文化又是什么关系呢?当然,就驻马店本身来说,它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几乎很难找到一点历史遗迹。从修建京汉铁路时算起,驻马店也就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它诞生在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天中大地上,也就自然地接受了天中的文化传承,天中文化就成为这座城市、这个区域的文化品牌。因为一个地方的文化中心不是固定不变的,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更着它的方位。我们说,驻马店接受了天中的文化传承,也是因为在这么一个范围内,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主要是交通条件的变化,特别是京广铁路的开通,使驻马店自然就成为这个地区的中心城市。那么,驻马店也就取代汝南成为天中文化的中心城市了。当然,地方变了,文化的实质性内涵没有变,它还是天中文化。如何弘扬天中文化?如何在短时间内树立我们驻马店良好的外部形象,提升天中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那就是: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只有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们才能够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只有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们才能加快驻马店的发展,实现驻马店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振兴,才能让天中文化这一品牌叫响全国,走向世界。
④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天文学跟中国古代宗教有关。
中国古代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天”主宰的。上天拥有绝对的权威。上天管理的世界称为“天下”。
皇帝也称“天子”,是“天”的儿子。这是皇子给自己找的权利来源。皇帝是上天来委派管理世界人民的。
因此,皇帝必须向上天负责,因此,皇帝的重要政治活动之一就是“祭天”。也就是向上天汇报工作成就以及检讨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误或错误。
但上天如何来回应天子的工作报告呢。那就是用各种非常的天文或气象事件来提示天子。例如超新星、彗星、日食月食等,都是天子对皇帝工作好坏的评价,天子必须做自我检讨等,改正错误等。
因此天文学在古代中国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天子信奉上天,不能说是“迷信”,而是中国特有的宗教信仰。
由天子信奉上天而产生的天文学,则是由宗教产生科学的一个表现。
⑤ 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哲学的又一根本观念是“天人合一”。所谓“天”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无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大人相应,或无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到武术中,首先表现为习武者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因为大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是自然界最优秀的部分,天地万物与人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而人则是这个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导因素,人道和天道是相近的。基于这样的思想,使得习武者尤其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清代杨氏传抄太极拳谱中有云:“干坤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也。”而“所谓人身生成一小天地者,天也、性也、地也、命也、人也、虚灵也、神也、若不明之者,乌能配天地为三乎。”“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所以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在追求人体与大自然的和谐相通,使人顺乎自然,其运动也要服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此来求得物我、内外的平衡,达到阴阳平和。正因如此,自古习武者都非常注意在练习的过程中使人体和四时、气候、地理等外在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因时因地采用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手段,选择优美清静的自然环境作为练功修身养性的场所,从而充分发挥人这万物之灵的创造力,使个人的身心皆融于大自然之中。若逆天时地利而动,则不利于健康。这也是中国武术因地域不同而形成众多拳种和流派的原因之一。
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代习武者常象天法地,师法自然,从大自然中吸收营养,模拟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动作、姿态。神情,结合人体运动的规律和技击方法的要求,以创造和丰富武术,并以自然界的现象来喻拳理,所以武术中有许多以自然界各种事物来命名的拳种和动作。如南拳中的虎鹤观形拳,是以虎、鹤两种动物的动作为基础,结合人体运动特点和技击技术而创造的拳种。形意拳中的十二形,则是以十二种动物的动作为依据,按形意拳的动作和劲力特点演化而来。此外,螳螂拳、鹰爪拳也是分别模仿螳螂、鹰的动作,取其形,会其意而创造的拳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至于动作名称,诸如青龙献爪。燕子穿林、白鹤亮翅。金鸡抖翎之类的名称极多。不仅如此,以自然现象阐发拳理的例子也很多。如王宗岳说太极拳是“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世”,不仅说明了太极拳的技术特点,也表明了演练时还要注意养成“腹内松静气腾然”的内心活动,皆是以江海之势喻拳势。又如长拳的“十二形”,说“动如涛、静如员、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也是以十二种物象来说明对演练时动作的十二种变化的要求,其中绝大部分也是取自然界的物象来喻拳势。
由于无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和谐。重整体的思维特点,这种思维特点表现在武术中则是追求动作的“合”。“合”,就是说动作的和谐、协调。最为典型的是所谓“内外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跨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实际上是要求由内在的心。意、气到外在的四肢。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达到相互协调。应该看到,协调既是人的一种本能,又是人们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使动作达到完美的一种能力。“合”是武术特有的技术要求和独具特色的理论。
天人合一的思想还决定了中国哲学主张人的道德原则和自然原则一致。张载肯定无人合一是“因明致诚,因减致明”。“诚”是最高的道德修养,“明’倒是最高的智慧。这种“诚”表现在武术中就是武德,“明”则表现为技艺超群。这也正是古往今来,德高望重的武术家不断追求自我道德完善和技术完美的原因。古代人们崇尚武德,是依据习武者掌握有一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努力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为此,在习武者之间常有一些戒律、法规,随着历史的变化,其内容虽多有变动,但基本宗旨不变,即要求习武者成为见义勇为、有高尚道德的人。同时习武者还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研习作为道德修养的手段,认为这是一种内修的功夫。他们崇尚勤学苦练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过去人们常将武术训练称为“练功夫”,功夫是指做一件事所花费的水平也高,所以前人常竭毕生之精力于“练功夫”,致使“功夫”作为武术的代名词在世界上流传,这正是他们孜孜以求技艺之精的结果。
⑥ 天是什么
没有天,只有天的谎言
⑦ 谁能讲讲天蚨文化
天蚨文化和天中文化
天蚨文化与天中文化都是天字号文化。
从字上看:蚨 是农耕文化, 中 是政治文化
登封人喜欢说:中不中? 中
蚨不蚨? 蚨
天蚨文化是登封的颍水文化,
天中文化是登封的嵩山文化,
山水文化是一阴一阳,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任何文化都有阴阳之分
登封文化=天蚨文化+天中文化
水文化是母系文化,山文化是父系文化
先有母系的水文化,后来才有父系的山文化,
文化都是先在大河流域发展,后来才由帝王封禅大山的演变!
神话:远古时期有一种神虫,名天蚨,形似蝉而稍大,翅膀像蝴蝶宽大而美丽… 话说天蚨神虫是嵩山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所产,天蚨乃土木余气所化,引风吸露,其气清虚。产于嵩山,历经三千年成虫,又过三千年化蝶,又三千年成龙,伴随女娲补天,飞行于宇宙之间,至大禹时期,天蚨助大禹治水,天蚨日夜衔钱堵住决口,救天下黎民于水火,立下大功,大禹封其为财帛司神,掌管天下钱财。天蚨神衔的钱是神钱,有天地第一财神之说,专司人间财富之神,为诸财神之首,其神异多能,变化无穷,能够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降瘟剪疟,保命解灾。凡买卖求财,只要对天蚨祈祷,便无不称心如意,故而民间奉其为财神。
历史:天蚨园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到嵩山颍地出行时安营扎寨的行宫,历史上着名的颍考劝孝,掘地见母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天蚨园。又是“天蚨六德”经商思想和春秋时期“尊国强略”争霸思想的发源地!当年一席“天蚨对”话,天蚨园走出两个相国,一个颍考叔,一个管仲,辅佐了两个君主,成就春秋霸业!
庄公出生
春秋时期,有个郑国,都城在今天的新郑。国君郑武公娶姜氏为妻,姜夫人因生郑庄公时难产,先出脚后出头,大为受苦,在当时被认为大逆不道,差点将其丢弃,为他取名寤生,不孝的意思。二儿子段长得一表人才,姜氏便偏爱他,希望郑武公立段为太子,但郑武公以长幼有序为理由,一直没有答应。等武公去世后,寤生继承王位,号郑庄公。姜氏多次向庄公提出无理要求,庄公碍于母亲情面,都满足了她。但是姜氏毫不知足,居然煽动次子段篡位。有一次,郑庄公离开都城,姜夫人与段谋反。郑庄公回来平定叛乱,段自刎而死,庄公大怒之下把母亲从京城赶到颖地,并发下誓言“不到黄泉,永不相见”的誓言。
颍考劝孝
颍考叔是春秋郑庄公时期的郑国大夫,曾执掌颍谷(今河南市郑州市登封西)。颖考叔,为人正直无私,一向有孝顺爱友的美誉。他见庄公把母亲安置这里,便对人说:母亲虽然不象母亲,但儿子却不能不象儿子。
有一天郑庄公到颍地来打猎,驻扎在三王庄村天蚨园这个地方,颍考叔于是抓了几只小鸟来见庄公。庄公问:这是什么鸟?颍考叔对曰:“此鸟名鸮(xiāo),昼不见泰山,夜能察秋毫,明于细而暗于大也。小时其母哺之,既长,乃啄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鸟,故捕而食之。”庄公听了不再说话。庄公听后哑然无语。
时值手下送来一只蒸羊,庄公割下一条羊腿赐给考叔,考叔却将羊肉撕下放于袖中。庄公不解。考叔说:我家母亲因家中贫困,从不曾吃过如此美味,我要拿回家给母亲食用。庄公不觉凄然。考叔知道已经说动了庄公,却因为有“不到黄泉不相见”的誓言所阻。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
黄泉认母
郑庄公从颍考叔那里知道自己身世和名字的来历,才知道母亲生他受的苦难,大为后悔,却碍于誓言。颍考叔说:“段已经死了,姜夫人就您这么一个儿子了,您要是再不孝顺,那与鸮有何异呢?我有一计可以不违背誓言又让您母子和好。”大颍考叔献计在离天蚨园里十里外的君召黄城土坡隧洞里挖了一道泉,名之曰:黄泉,安排要强的寤生找到一个既不失孝道又不坏信道的好办法与母相认,两人在“黄泉”相认,抱头痛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的“黄泉人母”的故事。使人感动,郑庄公知错能改,善于纳谏,挽回亲情,超越了爱恨情仇,回归于亲情,血毕竟浓于水,这也是郑庄公能成为春秋“小霸“的原因之一!
《左传》对此事有“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的评价。
天蚨六德
郑庄公在颍地亨受着亲情和这山山水水,心情大为高兴,颍考叔陪着郑庄公礼察颍地民情,颍地治理的非常好,百姓生活富足,郑庄公向颍考叔讨问治理之道。颍考叔说:“嵩山有一种神虫,名叫天蚨。它是一种能带来金钱的神虫,形似蝉而稍大,翅膀像蝴蝶宽大而美丽,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其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郑庄公再问:“蚨有何德?”颍考叔说:“蚨有六德:‘福、财、文、武、信、容’。蚨者福也,是福;青蚨还钱,是财;头上有緌,是文;足搏距者,是武;应候守常,是信;加以冠冕,是容;君子则其操,可以治家,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郑庄公不语,深思良久:“天蚨者,天保九如,蚨从天降;又有天地民心,蚨泽众生之意!”遂赐名驻扎行宫为天蚨园,谐音添福园!
庄公称霸
在天蚨园里,颍考叔提出“尊国强略:尊王崇礼,实行霸道,霸道讲究以力治国,崇礼讲求忠孝仁义礼智信,第一步先与周天子交换人质。”因颍考叔劝孝有功和治理国家的卓越才能,郑庄公就把颍考叔带到了都城新郑,成为自已的股肱大臣,帮助自已称霸天下,东迁后的周平王,慑于郑国的威力,竟与郑庄公做了交换太子,互为人质的荒唐交易。王室虽已衰败至此,但千百年形成的帝王之威,在当时还是个庞大的精神存在,当郑国战车与天子王师两军对峙时,众多诸侯的目光在关注着这场挑战的结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是支撑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石,郑庄公的挑战摇撼了天子的权威,从此,视天子权威如儿戏,强者为尊,以实力争霸的时代开始了。郑庄公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开创郑国之极盛,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任霸主!
二十年后,登封颍地又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人物--管仲,受嵩山颍地“天蚨六德”经商思想的影响,在齐国大力发展商业贸易,百姓安居乐业,齐国很快强盛起来。管仲又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打起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开始了兼并诸侯、统一中国的霸业,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颍考叔是引子, 管仲则把争霸引入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