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红山文化玉器》表现的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哪
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部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距今约六千五百年至五千年。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最早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遗址,是中华文明象形文字的原始象形符号。红山古玉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三千年。红山文化玉器种类多样,以玉龙、玉凤和玉人等为代表。红山文化玉器年代久远,没有繁缛的纹饰和复杂的造型,其艺术造型具有简洁、朴素、大美的特点。
㈡ 红山文化玉器的介绍
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红山文化玉器最早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遗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见到一件勾云纹玉佩。以后,在红山文化诸遗址中多有玉器发现,以凌源县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县东山嘴等遗址出土较多,内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汉旗大洼、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等处也有不少重要玉器发现。红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这一文化的显着特征。
㈢ 中国的红山文化在哪里
中国的红山文化在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
红山文化是位于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距今五千多年的农业文明,是中国已知出现最早的文明。主要分布在热河地区(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热河省赤峰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末在辽西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辽宁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13年,赤峰市与朝阳市宣布将联合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
㈣ 红山文化玉器哪里收购的好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如果是真品他们会有偿收购。古玩店也会收,价钱比国家给的多,但具体给多少要看你的谈判技巧。私人收购就不用想了,来路不明的高古玉私人藏家不收。
㈤ 红山文化发现于哪里出土了哪些玉器
距今6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最初发现于内蒙古昭乌达盟的红山,出土的玉器主要有玉龙、玉螭、玉龟、玉兽、玉鸟、玉璇玑、玉璧、马蹄形器、玉勾云形器等。其中玉龙的造型为身前屈似环状,较粗大,口似猪,有的有长鬣,有的没有鬣,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玉龙。
㈥ 红山文化的出土文物
1、红山文化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河梁的女神庙。庙址由南、北两组建筑组成,其中北组为主体建筑,南北十八米余,东西宽近七米。
墙壁经过彩绘,室内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块,有头、肩、手以及乳房等部位的残块,均属女性。头部真人大小,面涂红彩,双眼镶嵌青色玉片。
这是中国最早的女神像。现藏于:辽宁省考古研究所。
2、红山文化陶器
红山文化陶器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器,1935年首次发现于辽宁赤峰红山,故名。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一带。
陶器中有细泥的彩陶和带篦纹、划纹的粗陶。彩陶纹饰,以勾连式三角纹和菱形纹最具特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彩陶的制法、质地、部分器形与花纹,同仰韶文化彩陶相近似。
3、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红山文化玉器最早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市与建平县交汇处的牛河梁遗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见到一件勾云纹玉佩。
以后,在红山文化诸遗址中多有玉器发现,以凌源县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县东山嘴等遗址出土较多,内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汉旗大洼、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等处也有不少重要玉器发现。红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这一文化的显着特征。
4、红山文化玉龙
红山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
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
鬣扁薄,并磨出不显着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
5、红山文化陶匜
此展品为红山文化文物。长15.6厘米。匜是先人用来倒水用的工具,该件陶匜器型小巧,胎厚而坚实,通体深红。
外壁点缀不规则圆形小坑,内壁光素无纹。匜口沿处呈U形凹槽,以方便倒水。现收藏于福建省源古历史博物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红山文化陶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红山文化女神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红山文化玉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红山文化玉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红山文化陶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