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鸿雁在哪个高原生活

鸿雁在哪个高原生活

发布时间:2022-07-27 10:44:32

1. 大雁的生活习性

大雁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
据了解,雁肉属于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千金食治》、《本草纲目》等十多部药典中均对雁肉有详细记载: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肾、肝,祛风寒,壮筋骨,益阳气。据了解,大雁的羽绒保暖性好,又非常轻软,可作枕、垫、服装、被褥等填充材料,比较硬的羽毛可用来加工成扇子及工艺品等。

大雁适应性强,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采食一些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牧草、谷类及螺、虾等。
大雁的老家在西伯利亚一带,每年秋冬季节,它们成群结队地向南迁飞,飞行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路线由我国东北经过黄河、长江流域,到达福建、广东沿海,甚至远达南洋群岛;另一条路线经由我国内蒙古、青海,到达四川、云南,甚至远至缅甸、印度去越冬。第二年,又长途跋涉地飞返西伯利亚产蛋繁殖。
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70~90公里,但漫长旅途达几千公里,所以还是要飞很长时间的
在旅途中雁群的行动是很有规律的,多半由有经验的老雁做领导,在前面带队,其余的在后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形飞行。它们边飞边叫,常常不停地发出“伊呵,伊呵”的叫声。

2. 鸿雁是什么鸟

鸿雁(别名:冠雁)是鸟纲鸭科雁属的大型水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
它性喜结群,常成群活动,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平原草地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泽及其附近地区,以各种草本植物的叶、芽,包括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芦苇、藻类等植物性食物为食。

鸿雁雌雄相似。但雌鸟体型略小,两翅较短,嘴基疣状突亦不明显。成鸟从额基、头顶到后颈正中央暗棕褐色,额基与嘴之间有一条棕白色细纹,将嘴和额截然分开。头侧、颏和喉淡棕褐色,嘴裂基部有两条棕褐色颚纹。背、肩、腰、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暗灰褐色,羽缘较淡或较白,形成明显的白色斑纹或横纹。尾上覆羽暗灰褐色,但最长的尾上覆羽纯白色,尾羽灰褐色。前颈和颈侧白色,前颈下部和胸肉桂色,向后逐渐变淡,到下腹则全为白色。尾下覆羽亦为白色,两胁暗褐色,具棕白色羽端;翼下覆羽及腋羽暗灰色。嘴黑色,虹膜红褐色或金黄色,跗蹠橙黄色或肉红色。
雄鸟上嘴基部有一疣状突。雏鸟体被绒羽,上体黄灰褐色,下体淡黄色,额和两颊淡黄色,眼周及眼先灰褐色,额基无白纹。嘴黑色,嘴尖淡黄色,虹膜淡黄色。
幼鸟上体灰褐色,上嘴基部无白纹。

习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平原草地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泽及其附近地区,特别是平原上湖泊附近水生植物茂密的地方,有时亦出现在山地平原和河谷地区。冬季则多栖息在大的湖泊、水库、海滨、河口和海湾及其附近草地和农田。
生活特点
迁徙
每年9月下旬至10月末即开始大量从繁殖地迁往越冬地,有的早在9月初至9月中旬即开始迁徙。迁徙时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1993年10月末至11月初,曾在吉林省白城地区见到一群多达500多只的鸿雁迁徙群。迁徙是逐步分批进行的,从9月下旬一直持续到10月末至11月初。据在吉林省西部草原的观察,常常是迁走一批再来一批,每批的迁离与迁来,常与气候的突然变冷有关。每当寒潮来临,停留的鸿雁突然迁走,不久另一批又迁来。春季迁徙出现在3月中旬至4月末,持续约一个多月。但春季迁徙群明显较秋季小,通常十几只至几十只,截止到1983年4月最多一次是在珲春见到110只。
习性
性喜结群,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即使在繁殖季节,亦常见4-5只或6-7只一起休息和觅食。善游泳,飞行力亦强,但飞行时显得有些笨重。警惕性强,行动极为谨慎小心,休息时群中常有几只‘哨鸟’站在较高的地方引颈观望,如有人走近,则一声高叫,随即而飞,其他鸟也立刻起飞。飞行时颈向前伸直,脚贴在腹下,一个接着一个,排列极整齐,成‘一’字或‘人’字形,速度缓慢,徐徐向前。边飞边叫,声音洪亮、清晰、单声,但拖得较长,似‘嗯-嗯-’声,数里外亦可听见。
食性
主要以各种草本植物的叶、芽、包括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芦苇、藻类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特别是繁殖季节。冬季也常到偏远的农田、麦地、豆地觅食农作物。觅食多在傍晚和夜间。通常天一黑即成群飞往觅食地,清晨才返回湖泊或江河中休息和游泳,有时也在岸边草地上或沙滩上休息。

3. 大雁什么时候飞到北方什么时候到南方

大雁每年春分(公历每年3月20日左右)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公历每年9月22日~24日)后飞往南方越冬。

(3)鸿雁在哪个高原生活扩展阅读:

大雁的生活习性: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

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大雁的这种叫声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的信号作用。

大雁保持严格的整齐的队形即排成“人”或“一”字形。因为它们整天的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有劲的大雁在扑翅膀飞的时候,翅膀尖扇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就把小雁轻轻地抬起来,长途跋涉的小雁就不会掉队。

一般靠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经验的,由于头雁扇动翅膀的作用,带动气流,若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后面的大雁飞起来会很轻松,就不必休息很多次 。头雁飞行的过程中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能力。

相同的原理在田径场上也有,中长跑的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一开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紧跟一个后面跑,因为这样空气对他的阻力会比第一位的小。跑起来也更省力。

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在飞行中,带队的大雁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因而它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孤雁南飞,就有被敌害吃掉的危险。

参考资料:

网络—(大雁)

4. 鸿雁一般在哪过冬呢

鸿雁是大雁的一种,过冬期间会迁徙过冬。在寒冬时期,大雁会南飞迁徙,飞往暖和的地方,越冬于中国中部、东部和台湾以及朝鲜。那里的冬天气候比较温暖,帮助它们过冬。
大雁是雁属鸟类的通称,又称野鹅,天鹅类,是大型候鸟。全世界共有9种,我国有7种,除了白额雁外,常见的还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民间通称为“大雁”。

5. 大雁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适应性强,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采食一些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牧草、谷类及螺、虾等。有时也在湖泊中游荡,喜欢在水中交配。合群性强,善争斗。

春天10~20只一起小群活动,冬天数百只一起觅食、栖息。宿栖时,有大雁警戒,发现异常,大声惊叫,成群逃逸。群居时,通过争斗确定等级序列,王子雁有优先采食、交配的权力。

(5)鸿雁在哪个高原生活扩展阅读:

大雁迁徙的原因:

大雁原本生活在北半球的北方(或南半球的南方),因为冰川期到来,全球普遍变冷,在冬季,冷空气自北向南推进(在南半球是自南向北推进),驱使北半球的鸟类向南逃避(南半球的向北逃避),夏季再返回原栖息地,周而复始,形成了迁徙的本能。

在这个过程中,鸟类要逃避的并不仅仅是低温。鸟类普遍拥有厚实的羽毛,对严寒的抵抗能力普遍强于其他物种。但低温导致的觅食困难则是无法回避的:冬季气温下降,一些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降低体内消耗,几乎停止生长,这对某些以水果、谷物为食的鸟类来说是致命的饥荒。

而且,北方的冬季气温跌至冰点以下,湖面、海面冰冻,水禽也无法捕食; 更为致命的是,气温下降,导致几乎所有的昆虫或者冻死,或者冬眠,以昆虫为食的鸟类也失去了食物来源。 如此种种食物短缺,才是逼迫北半球鸟类向南(南半球鸟类向北)迁徙的主要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雁 (红树林野生动物雁亚科动物)

6. 鸿雁指的是大雁吗

鸿雁~又叫大雁是家鹅的祖先、天鹅也是大雁的一种、是大型水禽、主要栖息于平原和草原的泊水塘、沼泽、河流等地区、以植物的叶、芽、苞和鱼、虫为食、喜欢结伴生活、常集成从数十到上千只的大群、每年秋去春回、南来北往地迁徙、已列入世界濒危鸟类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7. 鸿雁两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大雁的生长地在哪里?快,非常急!!!!
大雁生活一般生活在沼泽地较多的湿地,冬天来临时,中北部空气寒冷,水中的食物减少,大雁为了生存,就往气候相对温湿的南部,在南方仍可以找到生存的食物,而到了春天,中北部的气候转暖,食物又多起来,于是就又飞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
所以古时候当人们看到大雁南飞的触候就知道天气要冷了,也正为如此,不少文人黑客感慨无限,写出了不少凄美的诗词

问题二:大雁生活在什么环境下?
大雁生活在温暖的地方,冬天在南方,夏天在北方。

问题三:大雁的生活习性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大雁的这种叫声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的信号作用。大雁保持严格的整齐的队形即排成“人”或“一”字形。因为它们整天的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有劲的大雁在扑翅膀飞的时候,翅膀尖扇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就把小雁轻轻地抬起来,长途跋涉的小雁就不会掉队。一般靠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经验的,由于头雁扇动翅膀的作用,带动气流,若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后面的大雁飞起来会很轻松,就不必休息很多次 。头雁飞行的过程中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能力。相同的原理在田径场上也有,中长跑的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一开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紧跟一个后面跑,因为这样空气对他的阻力会比第一位的小。跑起来也更省力。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在飞行中,带队的大雁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因而它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孤雁南飞,就有被敌害吃掉的危险。大雁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大雁爱情,大雁从不独活,一群大雁里很少会出现单数。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大雁适应性强,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采食一些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牧草、谷类及螺、虾等。有时也在湖泊中游荡,喜欢在水中交配。合群性强,善争斗。春天10~20只一起小群活动,冬天数百只一起觅食、栖息。宿栖时,有大雁警戒,发现异常,大声惊叫,成群逃逸。群居时,通过争斗确定等级序列,王子雁有优先采食、交配的权力。 黑雁繁殖于北美洲及西伯利亚极地的苔原冻土带;越冬于南方沿海的草地及河口。 灰雁欧亚北部,越冬于北非、印度、中国及东南亚。 鸿雁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繁殖于蒙古、中国东北及西伯利亚,越冬于中国中部、东部和台湾以及朝鲜。 白额雁繁殖于北半球的苔原冻土带;在温带的农田越冬。 人工繁殖在野生状态下,大雁性成熟需三年,一雄配一雌,年产蛋4~8枚。人工养殖时(目前所谓的人工养殖是将大雁与家鹅或朗德鹅 杂交),可以一雄配多雌,性成熟时间为8~9个月,年产蛋量初产在15枚左右。第二年至第六年产蛋可达25枚,蛋重150克,孵化期为31天。大雁是典型的食植性群集类水禽,野生状态下以植物嫩叶、细根、种子为食,其中多以杂草为主。人工养殖时,可以大群放牧吃嫩草、溜麦,主要活动在稻茬地、河坝滩涂、山坡等,不用补饲,即可达到5公斤左右的成雁水平。在圈养的条件下,可以喂各种杂草粉和各种农作物的秸秆,如玉米秸、大豆秸、花生秧等,在繁殖期内(2~6月)适当增加一些精饲料即可。大雁的繁殖率虽比家禽低,但草食性能强,饲养一个体重5公斤的成雁终生耗精料(育雏期)2公斤,是其它任何畜禽品种无可比拟的

8. 大雁的生活习性!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大雁的这种叫声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的信号作用。

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孤雁南飞,就有被敌害吃掉的危险。

大雁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大雁适应性强,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采食一些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牧草、谷类及螺、虾等。

有时也在湖泊中游荡,喜欢在水中交配。合群性强,善争斗。春天10~20只一起小群活动,冬天数百只一起觅食、栖息。宿栖时,有大雁警戒,发现异常,大声惊叫,成群逃逸。群居时,通过争斗确定等级序列,王子雁有优先采食、交配的权力。

(8)鸿雁在哪个高原生活扩展阅读:

关于大雁排队的传说

从前,大雁起飞时并不排队,而是成群飞落。公雁飞在前头,母雁飞在后头,小雁飞在中间。春天来了,它们从南方飞到北方避暑;秋天到了,它们又从北方飞到南方过冬。晚上睡觉时总有哨雁放哨,以免雁群受到人类的伤害。

有一次,一群雁忙碌了一天,到了晚上,它们纷纷落在河滩的草丛里栖息。老雁派好了守夜的哨雁以后就睡下了,但它心里却怎么也放心不下,总觉得会有事发生。

于是,它起来又三番五次地叮咛哨雁:“今夜轮到你守夜,可千万要小心,不到天亮,你怎么也不能睡觉。你用心听着,仔细看着,听到有脚步声、看见有红火闪动,那是猎人来了,你就使劲扇动翅膀高声叫唤,叫醒大伙飞走,记住了吗?”

小雁不耐烦地说:“听清了,你放心地睡吧,我会操心的,保证没事。”老雁一听,更不放心,再三叮咛。小雁恼火道:“行啦行啦,多加小心,多加小心,我记熟了。你快去睡去吧,天都快亮了。”老雁因为连守了几夜,困乏不堪,很快便睡着了。

这时正是深秋,不光天气冷了,到了半夜,阵阵寒风袭来,竟飘起了雪花,冷得刺骨。守夜的小雁快到天亮时,又冷又乏,它看看相偎在草丛中熟睡的雁群,自言自语道:“真倒霉,轮到我守夜,偏偏又遇上这种天气。”

它抬头一看,天快亮了,心想,打雁的人若来早就来了,天这么冷谁还会来。再说,哪有这么巧的事,每晚守夜的都碰不到打雁的人,我肯定也不会了。想着想着,它看了看远处,没有人影,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草丛深处一钻倒头睡着了。

无巧不成书。打雁的人也有他们的算计,专门等到天快亮时守夜的哨雁瞌睡的时候来。于是,一个打雁的老猎手,带着火枪消消靠近了雁群。干啥行道的有啥行道的妙招儿。

老猎手顺着河边,找到了大雁的窝。他轻轻拿起火枪,一看没有哨雁,就将枪口对准了雁群,只听“呯”的一声,只有那只老雁逃脱了,其余的大雁都葬身枪口。

这只老雁,在睡觉的时候,就惦记着雁群的安全,当它惊醒时,已来不及叫醒其他的雁,火枪就响了,它只身“咕噜咕噜”叫着飞走了。

从此,老雁把这个沉痛的教训告诉了所有的大雁:因为“一”只雁不小心,整群雁就会被“人”打死。

为了加深印象,一代接一代传下去,它就想了一个不易忘记的办法——起飞时,雁群要排成“一”字形和“人”字形队伍,这样,其他的雁一见队形,就记住了教训。后来,南来北往,晓行夜宿,雁群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悲剧。

阅读全文

与鸿雁在哪个高原生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