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娃娃鱼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离开水会死吗
娃娃鱼生活的地方会随着它们的生长发育而发生变化。处于幼体时期的娃娃鱼只能生活在水中,它们经常在水质清澈、水流速度比较快的地方活动。当娃娃鱼发育成成体之后,就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了。它们经常栖息在洞穴、岩石缝隙、泥中等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成体娃娃鱼也能在水中活动,有时候会在水中捕食。B. 治理工在六盘山发现一条巨型娃娃鱼,娃娃鱼一般会生活在哪些河域
治理工在六盘山发现一条巨型娃娃鱼
19日,河训工作者在靖远县泾河六坝施工中发现一只“娃娃鱼”。据六盘山林业局野生保护专家和六盘山森林公安局工作人员介绍,该鱼体长1.35米,头宽0.23米,体重20多公斤。目前,该鱼已在泾河上游的二龙河放生。
一般我们所见的娃娃鱼是人工饲养的,野生的一般很少会遇到。所以,如果平常在野外看到娃娃鱼,一定要爱护它们哦。
C. 娃娃鱼主要生活在哪些地区呢
中国大鲵野生数量极为稀少,主要在中国的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上支流被发现。大鲵的分布很广泛,黄河、长江及珠江中下游及其支流中都有它的踪迹;
遍及北京怀柔、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区。
中国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是大鲵属的一种,俗名娃娃鱼,生活环境较为独特,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并选择有回流的滩口处的洞穴内栖息。
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救助野生娃娃鱼
2017年11月2日一大早,江西省靖安县中源乡向务村百箩丘组村民余兆云向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杞山管理站打来电话:“是保护站吗?在我家鱼塘进水口有一条娃娃鱼,听说这是国家保护动物,该怎么办?”
随后,余兆云在工作人员的告知下,将该娃娃鱼小心翼翼引进脸盆里,送到大杞山保护管理站。
经保护管理站工作人员现场检测,该娃娃鱼长41cm,重约550克左右,背面呈棕色,上面有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腹面浅褐色,体表有黏膜,头体形扁长,四肢粗短,健康状况保持良好,完全具备野生娃娃鱼的体貌特征。
据余兆云讲述,当时是在鱼塘边查看进水情况时,遇上这条娃娃鱼的,一眼便认出这是“娃娃鱼”,听说它的生存环境很严格,水质、水温要求不同于普通的鱼类,于是便赶紧联系了附近的大杞山管理站,好进行及时的救助放生。
据了解,“娃娃鱼”学名大鲵,为我国特有物种,因其叫声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靖安人称之为狗鱼,靖安县有着悠久的娃娃鱼资源历史,是我国娃娃鱼资源的主要原产地之一,具有“中国娃娃鱼之乡”的称号;
主要分布在九岭山自然保护区等南北潦河水系上游的溪、圳、沟中。此次娃娃鱼的救助充分体现了该自然保护区良好的自然生态、优质的水文水质,为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栖息场所。
随后,管理站工作人员在大杞山保护区内选择了一处远离人类活动、石缝较多、水质优良、水域宽广的河道将娃娃鱼放生,让它回归了大自然。
D. 中国娃娃鱼分布在哪些地区
中国娃娃鱼野生数量极为稀少,主要在中国的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上支流被发现。
分布很广泛,黄河、长江及珠江中下游及其支流中都有它的踪迹,遍及北京怀柔、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区。
一般活动在清澈、低温的溪流或者天然溶洞中,栖息在泥中或者阴暗的岩石缝隙中。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野生娃娃鱼数量极为稀少。
娃娃鱼种族极危的因素
栖息地的破碎化和片断化引起中国大鲵的地理分化和遗传结构变异, 是导致该物种濒临极危的主要原因。大鲵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非常明显,。
以致大鲵的分布区急剧萎缩并形成了片断化的格局, 呈现出大小不等的11 个分布板块。科学家大鲵样品的湖南、陕西、河南采集地同属于一个大分布区,而安徽样品采集地却属于两个单独的小区域。
地理障碍在种系地理学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空间跨度上, 广西种群离中心的大块分布区较近, 而安徽种群较远, 但都存在地理隔离。
E. 娃娃鱼生活在哪里
大鲵
别名娃娃鱼、啼鱼、狗鱼,属于有尾目隐鳃鲵科,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
生境:栖息于海拔200-1500m的山区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
捕食与食性:觅食不是主动出击,张开大口,一动不动地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喜食鱼、蟹、虾、蛙和蛇等水生动物。
分类: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
分布:在云南的滇东北和滇东南的山溪中有发现,中国17个省区均有分布。
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最大体长可超过1米。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身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而扁,前肢五趾,后肢四趾,稍有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生活在山区的清澈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中国特有物种,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数量稀少,需加强保护。
保护:由于它肉嫩味鲜,所以长期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已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和CITES附录I。
F. 娃娃鱼生长在什么地方
如果真是娃娃鱼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吃小虾小鱼。 如果是这个就是蝾螈 喂蝌蚪、蛙、小鱼,孑孓、水蚤等为食。
G. 娃娃鱼是生活在哪里的
生活在山区的清澈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H. 大鲵主要栖息在什么地方
大鲵,又名娃娃鱼、海狗鱼、狗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因它的叫声像幼儿哭声,因此得名“娃娃鱼”,属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主要栖息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山涧溪流中。
大鲵是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全长可达一米及以上,体重最重的可达百千克,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科学家研究发现,大鲵小时候用的是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
I. 娃娃鱼一般生活在哪些环境
娃娃鱼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便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平时躲躲藏藏,喜欢把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的石子一样,免得天敌发现它.
J. 娃娃鱼生活的是那里
大鲵在野生条件下,一般多栖居于石灰岩层的阴河、有水流的山溪溶洞内。有的栖息在洞穴中,有的藏身于河中浅滩处。成鲵单独栖居和活动,很少集群。在流水的环境中,大鲵性情活泼,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栖居于洞穴中,夜间活动频繁,离穴外出觅食,黎明前则又回到原穴中栖息。大鲵喜静、怕光、畏声,如受惊吓则弃穴而逃,游往深处藏匿。大鲵喜欢清新水质,在汛期水浑浊时,会爬上岸边躲避。
地质地貌:大鲵分布最多的石灰岩地层,海拔一般在100-1900米。大鲵栖息在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的地方。一般山体高耸挺拔,被河流切割,形成悬岩峭壁,幽深莫测。岩溶地貌奇特,地下暗河、阴沟、溶洞甚多,河边植被繁茂、绿树成荫。
气候:温暖而湿润,降水充沛,日照少、云雾多。年平均气温11-18℃,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在4℃左右,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在26℃以下。冬季没有冰冻,而夏季多山洪暴雨。
水文:山区溪河、谷深坡陡,水的深浅不一。雨季时水位涨落幅度较大,多急流,而枯水季节也不断流。夏季水温略低于同期气温而冬季水温略高于同期气温,同年变化在4-25℃之间。河水清澈透明,即便是在汛期其含沙量也不大。河流多从石灰岩山洞流出,因此水质矿化程度较高,硬度较大,pH值(即水的酸碱度)一般在6.5-7.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