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如何让小孩学会观察生活

如何让小孩学会观察生活

发布时间:2022-08-27 01:51:41

1. 不要错过生活中的小美好!该如何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细节

不要错过生活中的小美好!该如何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细节?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每一个人的生命全是新鲜而又独具特色的,每时每分每秒都是在生活,都在感受性命、感受生活。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对生活中的事情一直好奇心的,会细心感受事情的幸福,体会性命的奇妙。

2. 如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

个别孩子天生聪慧,感悟能力强;但大多数孩子感悟能力的好坏却是老师训练的结果。勤能补拙,只要努力,孩子的感悟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1、 在阅读中感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去训练。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利用教材资源,哪怕是一个有趣的字都不能放过,老师要善于利用我们汉字的字形特点,它的演变过程去让孩子品味字义;对于词语的学习,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仅仅让孩子简单读读或查查词典了解一下词义,就此而已学习,我想收效也甚微。如果我们是有心的老师,在词语教学中我们可否这样做:例如在学习六册《妈妈的账单》一文中,对于文中新词“小心翼翼”“如愿以偿”、“羞愧万分”、“蹑手蹑脚”、“怦怦直跳”等,学生在自学中了解了词义,老师在检查中就可让学生通过表演读、读出情感、读出语气等办法让孩子对词义的感悟更深入更准确;对于句段的学习,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多花点心思在备课上,做得字斟句酌来引领学生感悟,我们相信孩子感悟能力提升会很大。例如:在学习十二册课文《一夜的工作》时,描写总理工作劳苦的句子“他不是浏览,而是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在那里圈上一个小圆点。”如果老师仅仅泛泛让孩子读读,让学生查查“浏览”和“审阅”之异同,学生能说出总理工作认真就完事了,我想学生感悟能力的训练就没有达到要求。我们一位老师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先让孩子反复读句子:然后抓住关联词“不是……而是”理解“浏览”与“审阅”之异同;接着让孩子找出总理审阅的词句体会;最后老师联系上文“一大摞文件”引导“总理看完一个文件,又拿起一个文件……”再读句子,加深感悟。这样实实在在的训练,学生对总理工作劳苦:工作量大、一丝不苟、时间长的体会就水到渠成了,对总理发自心底的敬佩、爱戴之情就更真切了。
2、 在听说中感悟,在学会倾听和表达中去训练。
阅读教学离不开听说,让孩子学会倾听与真诚表达是训练孩子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上,很多时间,我们都在进行师生、生生交流。如果我们的孩子会听课,老师的问题听得准确,同学的发言听得仔细,自己的发言表达清楚,我想课堂效率一定是很高的。但事实是我们的一些孩子课堂上不会听,不会表达,让本该充满生气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为此,老师要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孩子听说的能力进而培养感悟能力。课内听清问题再发言,发言简洁明了,说完整;小组讨论认真听,听完不明白就问;课外听新闻和父母说新闻,和父母交流好好听好好说。如此训练,孩子在和老师、同学、家长的交流中思维得到了训练,得到了碰撞,对文章、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就更进一层了。
3、 在读写中感悟,在作家作品和孩子习作的交流碰撞中去训练。
我们一些老师常为孩子作文能力差而犯难。觉得孩子的作文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其实,我们一些孩子的作文还是蛮有创意的。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文中的闪光点予以及时的肯定并授人以渔,让孩子在作家作品的熏染中,在与同学习作的交流碰撞中去升腾起对作文的莫大兴趣,去“以我心写我文”。我们每个年级所选课文都是名家名作,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孩子去悟课文作者之情;我们每册每单元都有几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老师要依据教材结合实际,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体味人生;在单元习作中,让孩子在生活实践和作文实践中培养感悟能力,让孩子们的习作变得轻松、真实、自然、充满情趣。

3. 写作中如何教孩子观察生活

我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丹尼尔李。

对于孩子而言, 所有的培养,要从乐趣开始,要从好玩开始。

如果没有乐趣支撑,培养都将会流于形式,最终流产(父母强迫排除)。
乐趣如何产生?
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对于世界充满求知欲。他们愿意去认真看世界。

比如逛公园时,父母可以拿出手机,找到识花软件,和孩子一起识别花的种类,再让孩子观察花朵几瓣,花蕊颜色,花的香味等。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给花朵拍照,让他感受美,捕捉美。

比如观看蚂蚁。可以拿一点小米粒,或者面包屑,让孩子自己扔在蚂蚁洞口,观察蚂蚁的发应。

孩子每多一点观察,多一点了解,就会多一点乐趣。

根据经验, 越喜欢观察生活的细节,孩子就越会发现生活中被忽略的美,也就越会热爱生活。

针对写作来说,观察只是方法,表达出来才是目的,所以还要在培养观察乐趣时,引导孩子多表达。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形、声、色、味,意几个方面,去表达所观察的事物。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成章,逐步提高。

另外,对于写作来说,孩子观察写作后,可以让他对比,别人如何写同样的观察事物。通过比较,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其实培养孩子观察能力,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有童心,好奇心,如此这般,我们才能引导孩子,给孩子一个奇妙的自然世界。

观察生活和写作其实可以分作两个问题来看。

首先,我们若是以想要孩子写作好为前提,让孩子去观察生活,可能收效甚微。而反过来,当我们培养好孩子的观察力,他自然就会更主动的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写作的素材自然就丰富起来。

其次,这个话题就可以演变成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每个人其实都有观察力,对事物的耐心观察源于兴趣,有可能我对昆虫、花草等大自然事物有兴趣,有可能他对旁人的情绪感知力更强。每个人的兴趣点不同,观察生活的方面也不同。

无论孩子对生活的哪个方面有兴趣,都可以鼓励他把这些感受描述出来。第一,口头描述,多和孩子交流感想,不要打断他组织语言,对他投去专注听的眼神;第二,记录下来,当孩子习惯和家长口头交流,还可以鼓励他把感想简单记录下来,三两句话也行,画一幅画也行。

这两个环节都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和鼓励。

坚持这样做,孩子自然就会养成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并乐于其中。那么对于写作,就只是需要增加些写作技巧罢了。

感谢悟空邀请。

写作中如何教孩子观察生活?

首先,告诉孩子,观察生活的重要性,观察是写好作文的,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实用的方法,写作文的第1步。只有细细观察,才能写好作文。

接着,告诉孩子,观察生活不仅是用眼睛看,而且还要用调动全身的器官,去体会。要调动我们的耳朵,鼻子,手进行观察,看到外在的色彩形状等,还要问问气味,尝尝滋味,甚至打开来看里面的结构和特点,同时还要用心去感受,运用联想想象。这其实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开窍。人的七窍在写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打开七窍那就是真正观察了,也就可以发现他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感受到别人没有的感受和感悟,那就为写作打开了源头活水。

然后,告诉孩子,观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顺序一般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就是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外岛内,由左到右。写建筑物和事物的结构一般就用空间顺序。写景物变化和事物 历史 或者写事件一般就是时间顺序,可以是一天的早晚变化,一个月的变化周期一年的四季变化,

而且一些写实验程序的的文章一般就按照制定的步骤进行,这也是一种时间顺序。说明一些 历史 历史 演变的文章,那么就也是用的时间顺序,按照 历史 的演变过程来写。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如总分总,因果关系等来写。

最后,告诉孩子,观察一定要做好记录。

一般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比如,景物观察表,各种各样景物的,按照观察的顺序,把每一部分的景物,景物的组成部分特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才能够按照步骤把它写出来,记录在表格中,能为写作提供最鲜活的素材。

这个你不断分享你的观察所得也要孩子分享他的观察所得,以及不断反省自己,也要学会从孩子角度观察,看世界。

每个人所见所闻受他的三观影响和 情感 的影响,还有他的知识结构。

有时候你要学会问为什么。引导孩子思考。

非常简单,把自己对事,对人的内心爱,恨,悲伤欢乐等表达出来。所以用心去付出你的行动,就有体会,然后记录与反思。我引导自己的孩子,非常成功。

我是一个喜欢写作的妈妈,我也正在学习写作的路上。这是我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比较受用的方法。

多读、多看、多听、多写,很多的事情发展并不是一天两天,进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只需要多带孩子观察周围的生活,可以先从家里开始,比如让孩子写爸爸每天的工作生活,题目就是《爸爸忙碌的一天》,或者让孩子写妈妈每天需要做哪些工作,几点钟起床,题目就叫《妈妈的一天》,也可以让他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从身边的人和事开始来观察。

最好就是围绕一个主题让他来写,刚刚开始能写多少就算多少,写出来的就是他所观察的过程,观察能力是慢慢培养,在写的过程当中他就会调动他的听觉、视觉、嗅觉。每天也可以从写日记开始, 旅游 的时候可以让他写一篇游记。

要提高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的时候做读书笔记,读完写感想或书评。相信读书和写作的过程当中,文笔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在这里我推荐以下几本书,你自己可以先看一下,我觉得对你说的这个问题肯定会找到答案的。

一篇好的作文,需要细节描写来支撑。

着名的文学家爱默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

可见,生活中学会观察,是孩子们写好作文的基本功。

那什么叫观察呢?字典上是这么定义的。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行为 。

从解释上来看,观察和看,可是有区别的。

还记得去年教孩子写游记的作文。

当问到大家暑假去哪 旅游 的问题时,大家踊跃发言。

可是,当我让孩子来分享自己的旅行景点时,很多孩子回答不上来,说记不起来了。

其中一个孩子回答:我只记得一路上吃吃喝喝了……""

这位孩子的回答,引来教室一片笑声,中间不乏有学生附和着说:是的,我跟她一样。

看来,大多数家长暑假带孩子出去 旅游 ,只是走马观花,吃吃喝喝,压根就没想着引导孩子去细心观察,捕捉生活素材。

正因为家长缺乏引导孩子观察生活的经验,导致孩子写作文时,要么没什么可写,要么写成了流水账。

那如何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呢?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种实用的方法。

一看、二听、三闻、四摸。
这种方式适合写小动物、或者写景物类。

比如说写小狗的外形特征。

让孩子观察一下,这只狗是什么颜色的?长短怎样?是否卷毛?用手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可以用什么比喻来形容?让孩子来试着说一下。

我来给个示范:小狗身上长满了雪白的毛,毛发微微卷曲着。仔细看,额头上还夹杂着淡淡的一抹黄。用手摸上去,软软的,暖暖的。

再来拿写景物类,比如写夏天的雨。

我们首先来引导孩子观察,雨前、雨中、雨后不同变化。

雨前:乌云是什么样子?

雨中: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闪电是什么颜色的?轰隆隆的雷声像什么?

雨后:树、花、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来做个示范:刚刚还是晴天,转眼之间就变得阴云密布。一片片乌云不知从哪里聚集过来,像打翻了的墨水一样,掩盖住了半边天。

只听"咔嚓"一声,天空闪着出一道白光,像挥舞着一把利剑。雷声发出隆隆的响声,好像在空中击鼓。紧接着,黄豆大的雨点纷纷落下来了,雨落在了地面上,溅起了一个个的小酒窝。

这样,就是充分调动了孩子的视觉和触觉。

教孩子有序观察。
孩子们写作经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描写的时候没有太随意,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说,上一句,正在写脸的形态,下一句就开始对脚的描写。

一般观察顺序可以分为: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局部到整体。

这种顺序适合低年级"看图说话"。让孩子先观察这幅图,是什么季节的?整体是一幅在做什么的画面?

然后引导孩子从上往下,或者从左到右的顺序看画面里具体有什么景物?在做什么?等等。

在写游记类文章,经常采用方位顺序,也就是移步换景法。

移步换景,是指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下来,人走景移,展现新画面。
针对某一特定对象细微观察。 这种 适合养蚕、蒜苗成长等写一些观察日记。
每天和孩子一起观察,一开始蒜苗发芽是什么样子。?叶子的形状?第二天又有什么变化?等等。这都是培养孩子学会观察的机会。
要引导孩子抓住主要特征。
拿前面举的写游记类的文章。

如果每一个景点都去描写,就没有了详略。要引导孩子选择印象最深刻、感触最多的景点来具体描写。

以上就是我给出几种易操作的方法。

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可见,观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仅有观察,没有积累,照样写不出好作文。

这就要求我们,生活中不仅先学会观察,还要多读书,多鉴赏,多积累。脑海中有了素材库、具备了一定的文字功底,自然不愁写出一篇好文章。

看了大家的回答,很受启发,我觉得,小孩的观察力,表面看是孩子的一种看世界的方式,但实际上是他和世界互动接触的一种结果,所以,最重要的其实是交流,也就是大人不断同孩子交流,引孩子去观察发现,让孩子把这种观察与他人分享。孩子的心智在发展中,不必硬要求孩子怎样,如果能慢慢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那就是很成功了。

第一,平时要多和孩子聊天,引导孩子去做一些更深层次的发散性思考。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些东西,遇到的一些事情。孩子所看到的可能只是单一的方面。那成年人可以去引导孩子做更多的思考。比如说日常生活中走到小区里看到一朵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讨这些花的颜色种类,开放的季节,适合它生长的环境,以及关于它的一些故事典故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就会形成一定的习惯。

第二是持续练习有条理的说和写。有了这样的思考习惯,还需要有条理的进行表达,这个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第2条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家长和在学校的老师共同去完成。

举个例子。我本人在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看电影,春游,野炊。每次活动之后,老师都会要求我们写作文写观后感。说实话,当学生那会儿是非常反感这样的行为的。但确实这样的写作和练习,培养了我本人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每一次写作的时候,都会去回忆那些活动的细节,以及活动里面所接触事物的各种各样的相关的要素。

在持续的练习中表述也渐渐有平淡,变得生动有趣,条理越加清晰,思考的角度也越加有深度。

其实这个不用特意的去教。

每个孩子都拥有一颗爱 探索 的好奇心,一双爱发现事物的眼睛。

有句话不是说:言传不如身教。

孩子是有模仿能力的,大人如何去做,做什么事情。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分分钟就可以学会。不要小看孩子的智商哦。有时候孩子们看着小,但是切勿小瞧他们,不然会让我们大人哭笑不得,头疼不已。

观察生活:
观察生活这方面可以随意一点就好噢。

比如:出门玩的时候,就看看路上行人啊、骑车、走路的、开心的人、忙碌的人。尽量多讲开心的事情给孩子描述。

比如:现在时候看蚂蚁,地上会有非常多的蚂蚁搬家,可以一起看。问孩子为什么蚂蚁这么忙碌呢。为什么他们要排成一条直线呢。为什么要搬运食物。 孩子即使答案说的很离谱也没有关系,多多表扬把。

人只有得到认可,得到表扬,才会更有动力的。

4.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训练孩子的观察力

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感知形式。观察的发展是以感知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感知与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观察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人生意义重大。观察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及时细致地了解教育对象的实际水平,需求和活动中的各种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及时高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增长知识,学会做人。

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才能达到深入了解的目的。指导小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观察的步骤对整个物体来说,是先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而对各部分的观察也要有一定的步骤,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全面细致地观察观察的精确性是观察力的重要品质之一。只有观察精细,才能发现细微差别,以及隐蔽的特征和复杂事物之间的关系。

5. 初为人父母,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呢

(1)要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

例如,你可以问孩子:你知道我们院子里什么树树叶先长,什么树树叶后落吗?他答不上来,你就可以带他在初春、晚秋实地观察。

(2)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让孩子多观察。

例如,经常带领孩子到公园去玩,参观浏览。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家里养花,养金鱼,让孩子对花和金鱼进行系统的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激发孩子对事物观察的兴趣。

(3)激发孩子的观察欲望。

对小孩来讲,无论他的观察是否全面细致,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激发他的观察欲望,不要懒惰,随着观察的不断深入,他肯定会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利于激发观察兴趣的环境,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单调的环境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

(4)根据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教给幼儿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告诉孩子怎么看,应该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教会孩子有顺序地从上看到下,从外看到里,从主要的明显特征看到次要的特征。对三四岁的孩子要从认识一些色彩鲜明、特点突出的东西开始,逐渐教他们学会根据事物的具体特征去分析、比较不同的事物。
(5)观察时,引导孩子尽量使眼、耳、口鼻、手等并用。

如观察花草,就让孩子看看花朵的形状、颜色,让孩子再闻闻气味。观察雪景时,可以让孩子抓把雪,甚至堆一个雪人,并引导孩子观察雪人是怎样融化的,从而加深观察的印象。

(6)给孩子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两幅初看起来完全相同的图片,给两组幼儿观察。一组在观察前告诉他们这两幅看起来相同的图画有五处不同;另一组只是要求幼儿找出这两张图片中有哪些异同,而不告诉他们有几处不同。结果一组儿童平均讲出4~5处,另一组儿童只讲出3~4处。由此可见,在观察前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就能显着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6. 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幼儿观察力班级教研

一、从身边事物入手,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1、从兴趣入手,引导孩子乐于观察。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集中精力,即观察往往受兴趣的支配,因此兴趣是刺激孩子学习的最好形式。
《指南》中建议:“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孩子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为他们选择色彩鲜艳、新奇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正确引导孩子去观察、去发现。如:由户外散步时,孩子们发现雨后的蜘蛛网,教师及时与幼儿讨论,鼓励孩子们自己去观察、讨论、总结,了解昆虫生活习性、环境和共同特点等,激发孩子们对周围事物观察的欲望,进而引发幼儿的进一步思考。引导他们始终在兴趣中逐步去观察、去发现、去学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关注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2、运用多种感官,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人的观察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形成的。通常提到观察,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眼睛,但要想达到最终的目的,还要学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孩子对喜欢的、新奇的事物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运用多种感官,才能更正确、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某一事物。如:春天来了,孩子们非常关注幼儿园里花草树木的变化,黄的迎春花、白的玉兰花、粉的桃花、紫的紫荆吸引着他们。户外活动时,老师经常带孩子们观察,他们认识了这些树的名字,会主动读出树牌上对树木的介绍,摸一摸、抱一抱树干,闻一闻花香,围在树旁看着美丽的花朵一天天绽放,捡起掉落的花瓣等。通过谈话活动、绘画活动、观察记录等方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了解树木生长的特征及规律,满足孩子的好奇,帮助孩子逐步具备辨别、分析、判断的能力。
3、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勤于观察。教师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留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观察的事物,并能够及时进行引导,了解孩子观察的方法,逐步帮助他们形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如:自然角花盆下的蚂蚁、晴天时太阳光中的灰尘、天空中的云彩,小兔子会打洞等等,让孩子学会留意和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引发他们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孩子观察之前应为他们提出观察任务,使其带着任务去观察,这样才会获得比较完整的清晰的观察材料,形成具体的观察结果。

7.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1.要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观察的效果如何,决定于目的任务是否明确。观察的目的明确,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就比较完整、清晰,相反,目的任务不明确,儿童就会东看看,西望望,抓不住要领,得不到收获。有人曾作过试验,带二年级学生去参观盆景,预先没有向儿童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让他们走马观花看去。看完后让他们说出几种花的颜色,结果很多学生都说不出来,甚至说没有看到这些花。要使学生的观察取得成效,教师要明确地向儿童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例如,在自然常识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鱼缸里的鲫鱼,应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任务;注意鱼的身体的形状,身体的表面覆盖着什么,背部、胸部,腹部、尾部长着什么。这样,学生才能观察到鱼的身体结构的特点。观察的目的愈明确、愈具体,其效果也愈好。 教师给儿童指明观察的目的任务并使目的具体化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儿童能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如果学生时时处处依赖教师的指示,观察力是培养不起来的。要使儿童能独立地自己提出观察任务,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观察兴趣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培养:一是经常带领儿童去参观、游览;同时给他们讲些有趣的故事,如春游时,让儿童观察竹子的生长,给他们讲讲竹子的故事,使他们逐渐熟悉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二是启发儿童对周围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萤火虫为个卜么会发光?”“鱼儿为什么会浮上水面?”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的同时用生动的言语讲清其中的道理。这些方法都会使儿童产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兴趣,使他们逐步学会自觉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2.要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时,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并使他们对观察产生兴趣,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使儿童的观察力得到真正的发展,还必须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使他们学会善于观察的技能。在这一方面,教师应抓好下面的一些工作: 首先,要教育儿童在观察前作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例如,带领学生到农业展览馆参观小麦部分,在观察之前学生应预先对小麦的有关知识,如它的形态,它的生长规律有所了解。观察前的知识准备愈充分,观察的效果就愈好。相反,观察前毫无知识准备,儿童东看看,西望望,观察效果一定不好。 其次,要指导儿童按计划地进行观察。小学儿童在观察时往往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奇、有趣的事物上面,而忘掉了观察的目的任务。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应帮助儿童事先制定好观察计划,教育他们按计划进行观察。例如,让高年级-儿童观察学校运动会的场面,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由轮廓到细节,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等方面有计划、有次序地进行观察。 第三,要引导儿童在观察时开动脑筋。小学儿童往往只注意观察那些色彩鲜明、刺激性强的部分,忽视细微的然而却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教师要特别引导儿童在观察时开动脑筋。怎样引导呢?我们可以让儿童按事物的特点或事物发展的过程进行观察。事物的特点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阶段的特点,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隐蔽的,要儿童抓住各种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就会激发儿童开动脑筋,仔细观察。例如某校二年级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时,根据各种动物的特点,指导学生作具体的观察,在写话课上儿童思维十分活跃,能讲出猴子、河马,老虎、金鱼等动物的特点,并能作出比较具体的有条理的描述。我们还可以指导儿童进行对比性的观察。通过对比,活跃思维,把客观事物的汜叙、描述得更加深刻。例如让儿童比较人和鱼的身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让儿童比较一位学习成绩有显着提高的学生,过去和现在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通过对比,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全面更深刻,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是观察的最可贵的品质。 最后,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观察告一个阶段后,要进行总结。总结时,学生可以检查观察目的是否达到,观察任务是否完成。总结的形式有书面或口头的。书面总结除文字记载外,也可以附上图表、图样。通过总结不仅可以提高观察能力,而且还能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3.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观察训练。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向不同年级的儿童提出难易不等的观察训练。让低年级儿童观察反映日常生活的图片,进行看图说话或写话。中年级儿童可观察比较熟悉、特点比较明显的人和事物,写简单的观察日记,如“我们的教室”,“淘气的小花猫”等。高年级儿童则可观察特点不外露、需要仔细钻研的人和事物,与比较复杂的观察日记,如“热爱学生的李老师”,“校园新貌”等。每个学期,教师都应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安排一定数量的训练题目,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训练。对每次观察作业,教师都应组织学生进行评议,使他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8. 如何指导孩子去观察周围环境,了解生活和大自然

所谓的大自然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昼夜四季、飞禽走兽、
花草虫鱼等,这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对于幼儿更是新颖、神秘、丰富、打开这帧长卷,他们可
以学到什么呢?

1
、学会感受: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巍峨的大山、淙淙的流水、茂密的树林、嫩绿的青草、夺
目的莲花、一望无边的莲田、活蹦乱跳的牛羊,耳濡目染这些无限风光,孩子们可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家
乡的可爱、春天风儿的和煦细雨的朦胧、夏日阳光的酷热、星空的灿烂、秋天清风的凉爽、皓月的明亮、
冬天太阳的温暖、雪花晶莹,用心去亲历岁月的递嬗,孩子们可感受到四季的变化.田野里飞翔的白鹭、
电线上伫立的燕子,还有婉转的画眉、蹦蹦跳跳的山雀,通过对这些动物的认识,孩子们可感受到这些人
类好朋友的可爱,感受丰收、感受辛劳、感受不易,对大自然的不断感受亲近,从而升华成一种对大自然
的热爱.

2
、学会观察:陈鹤琴先生说:
“孩子是喜欢到户外去的,是喜欢探索的.
”大千世界为孩子们观察能
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视觉依据.观察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和肢体皮肤接触等方式认
识事物的过程.如果说感受是对事物感性地欣赏的话,而观察则是一定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比较持久和
主动的知觉.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既要把握事物的整体,又要准确找出细节特征,如观察一棵树:它与
其他树种的区别,它自身的特征(树干、树枝、树叶、向阳或背阴处的不同)
,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等等.
观察的过程就是比较和发现的过程,也是认识和积累的过程.人们不能穷尽事物的认识,尤其是幼儿.但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窗口,通过观察可以从小培养观察力而受益终身.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为孩子提供观察的
条件,把他们带出去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自己动手、自己发现、自己探索、自己成功,同时教给他们有效
的观察方法.如顺序性、比较性和重复性等.观察大自然以“活”

“广”为特点(教学手法新、内容涵盖
面广)以观察为途径,激发孩子们寻找“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了”的激情和动力,使孩子们真正学会
自主学习.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去观察事物,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如学习能
力、创造能力、生存能力等.会观察的孩子会思考,会思考则会促进对事物更深刻的认识,大自然这本活
教材,对于孩子身心发展实在是弥足珍贵的.

一、用心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有计划地设计活动内容.近几年来,我
们充分利用本区的自然、
社会资源,
根据季节特征、
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
结合主题教育活动的需要,
设计了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

1
、根据季节的变化,我们到森林公园去看花草树木、野餐,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到农场去看农作物
(挖山芋、拔萝卜等等)
,感受丰收的快乐与艰辛,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食物都是怎么来的,从中了解农民
伯伯的辛苦,知道爱惜粮食.

春天来了,古镇的风景非常的秀丽,处处景点别致优美、古朴传统、自然清新.小河环绕着古镇,沿河边
长满了小花,人们也悠闲着、慢慢欣赏古镇的风采.我们带着孩子一直沿着河边走,孩子们边走边讨论着
自己的发现,
有的在说
“你看,
有好多的小花呀!


看这,
河里有一艘好大的船呀”

看,
那个像什么呢?”
„„
听了孩子的讨论,我们也适时的进行了一些引导,

“河里的船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游船,它可以载
着人们欣赏河周边美景”„

„最后,我们挑选了一个合适的地方,孩子们都席地而坐,拍照、游戏„„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孩子们脸上都堆满了开心的笑容.

2
、根据孩子年龄阶段的不同,我们为孩子选择外出活动的内容难度、距离的远近也不相同.比如:
大班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我们会选择一些体验、操作类的活动,比如,挖山芋、拔萝卜等活动,
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也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激发了对他们的敬爱之情.

二、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

1


活动前准备

外出活动首先应提前预告外出活动详细信息、
征求家长意见.
我们会把本次活动的目的、
活动的地点、
天气的状况(天气的变化)
、路程的远近、时间的长短等清楚地拟定在家长通知单上,发送到每一位家长
手里,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需要、以及孩子的身体状况等自主地选择是否让孩子参加此次活动.

2
、活动中的指导

指导孩子们注意安全,在让孩子尽情观察、操作、体验时,明确活动范围,保证孩子们始终在保教人
员的视线之内.如果活动的区域内有沟、坡、水塘等,或有的幼儿做冒险游戏时,我们老师给予及时的提
醒.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的内容、幼儿参与活动的现状给予适时的指导.启发孩子有创新地想
象、尝试、总结,并及时地把孩子精彩活动的画面拍摄下来.

3
、活动后的交流

回到幼儿园,我会带孩子们把刚才的经历再回忆一遍,这个时候是孩子最兴奋的时候,都争先恐后地
想把自己看到的,所经历的讲出来,这也是发展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好机会,所以这个时候我从来不控
制他们讲话,让他们自由交流,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讲什么就讲什么,整个教室成了话的海洋.他们之
间会互相的交流,互相提问,我就会走到每个小朋友的身边一一地听,等他们讲完了,讲累了,也就自然
停下来了.终于轮到我了,我就逐一请幼儿上前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做的讲给大家听,回答同伴提出
的问题,
最后我也会把我的感受与孩子们分享.
活动后的交流让孩子们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受益非浅.

每次活动结束后,我还把拍摄的孩子精彩活动的画面张贴到幼儿成长记录本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孩
子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共同分享孩子的收获和快乐.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孩子外出实践活动的意义,引导家
长有意识地挤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把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放在首位.

每月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给幼儿创造了更广阔的学习环境和空间,让幼儿习得了园内无法得
到的知识经验.开展民俗活动,带来了幼儿多方面的变化,幼儿的视野开阔了,接触社会、自然的机会增
加了,幼儿的求知欲望、思维能力、探究意识也明显增强.幼儿体验到了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
各种能力也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通过园外活动的开展,不但发展了幼儿的动作技能,而且也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幼儿在园外这片大自
然恩赐的天地里玩耍、游戏,无形中加快了血液循环,促进了新陈代谢,增强了体质,使幼儿变得更加结
实健康.在园外活动中,幼儿接触美的事物、感受美的气息、获得美的体验;幼儿的性情得到了陶冶,自
制力和意志品质得到了发展.幼儿外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明显优于实践前.
他们在与自然、社会大环境的交往、互动过程中获得全方位、多元化、动态的协调发展.

三、让孩子的眼睛动起来

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大自然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好课堂.让孩子走到户外
去,用他的一双眼睛去认知大自然的奇妙,可以是高山流水的名胜古迹,也可以是虫鸣蛙叫的郊外,还可
以是花草繁茂的动植物园等,让孩子尽情去观察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孩子的眼睛越灵动,他的观察力会越好,我们可以这样启发他:

看天空:观察天空在一天里会有哪些变化?为何太阳出来时天被染红了?为什么有阳光的日子天空是
蓝色的,阴天则是灰色的?天上的云彩有些什么变化?

看花草:在孩子的眼里,什么颜色和形状的花最好看?说出好看的道理.让孩子去发现小草与树叶的
共同点都是绿色的.

看小动物:让孩子观察小河里的鱼和家里鱼缸里的鱼,以及妈妈从菜场买回来的鱼有什么不同,比较
蝴蝶的飞舞与小鸟的飞翔有何不同,它们和飞机有何共同点.

四、让孩子的耳朵动起来

聪明的孩子对声音是非常敏感的.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不仅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通过大自然
不同的场景,对孩子进行听觉锻炼的同时,便将各种来自听觉的信息进行整合,并不断地传递到大脑中,
能让孩子的反应更灵敏!让孩子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如马路上的人声,不同车辆行驶时的声音,田野、
山林的鸟语与虫鸣,对孩子来说都是很好的听觉锻炼哦!

听水的声音:
小河哗哗与泉水叮咚是不一样的.
站在喷水池边的孩子,
不仅会看到水在喷射时的美妙,
也同样能感受到水滴不断落入池中的声音.懂得聆听的孩子,能够感受到水不同的流动就是一种音乐.孩
子和水有自然的亲和力,鼓励孩子去和水做游戏,用小石头在小河中打水漂和用手去泼水,孩子会非常愉
快.

听风的声音:孩子一定会发现,风吹过的时候,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这时我们可以启发孩子:
“夏天的风和冬天的风有什么区别?”并告诉孩子为何冬天的风让人感到寒冷,夏天的风则让人感到凉爽
的道理,孩子肯定感兴趣.同样,雨飘落的声音也是很美妙的,如果孩子在下雨时站在窗前,他一定是在
观察雨中的世界和聆听雨声弹奏出的自然界的音乐.

听小动物的声音:
公园里和动物园里都可以看到许多关在笼中的小鸟,
在花香鸟语中,
听小鸟们的
“歌唱”
,
孩子的心情一定会格外好.启发孩子去辨别小狗、小猫、小鸡、小鸭、小熊的叫声有何不同?

五、让孩子的手动起来

手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大自然中有太多可供孩子用手
探知世界的东西,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
大脑发育,使孩子心灵手巧.动手能力越强的孩子肯定越聪明.

捡拾:当我们带孩子外出时,我们会发现孩子对户外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仿佛都非常有感情.孩子
喜欢捡拾,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树叶、小石头,小木棍,在孩子看来都是很好玩的玩具.这时不要阻止
孩子去捡,而是应该鼓励孩子用手去触摸不同的东西,感受他们的质感有何不同、形状有何不同.比如,
石头为何有大有小,木棍为何有长有短,树叶的形状为何不一样.

堆积:每一个孩子都与生俱来地亲近自然,似乎都很喜欢沙子、泥土.当他用手去堆积沙粒和把玩泥
土时,不要关注孩子的衣服是否弄脏了,而是应该鼓励孩子用手去感受沙子从手流失时是什么感受?用泥
可以捏出什么形状?相信将沙子和泥土玩耍出花样越多的孩子越聪明.

分类:帮助孩子把从外面捡回来的东西进行分类与保存.比如,将树叶和蝴蝶按照颜色、形状进行分
类和保藏时,你应同时帮他获得不少植物与动物的知识.

种植:
鼓励孩子在花盆或阳台上种花或蔬菜.
当孩子在动手做这一切时,
他的心里充满了好奇与愉悦.
试想,看见一颗种子从发芽到一点点长出枝叶,再开出花朵,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情啊?这其中又可以让
孩子学到多少东西?

六、让孩子的嘴动起来

发明创造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启发孩子经常提出“为什么”去引导.带
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这时是鼓励孩子多提问,调动他们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好时机.孩子在不断的提问
和回答中,思维将更加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提高.

别早早给予标准答案:如果孩子问天上的云像什么时?你不要急着告诉你的想法,而是应该启发他去
想象,允许他去“胡思乱想”
,让他说出云彩的形状越多越好.他在不断的描述中,想象力也得到了最大
的激发.

不停地问为什么:不断开启孩子没有过的想法和念头,可以极大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让
孩子提“为什么”
,你也应多提“为什么”
,比如孩子赤脚在湿草地上走时,你可以问他:
“草地下过雨和
没下雨时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当孩子问你:
“小兔子为何只吃萝卜和青菜?”你甚至可以反问他:
“如
果你是小兔子,你会吃什么?”

孩子的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在广阔的大自然中,他们尽情的玩耍,活动,满足了他们的天性.这
样的活动促进了他们的骨骼和大肌肉的生长发育,还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情趣.天上
的飞鸟,昆虫.地上的小草,蚂蚁,都成了他们探索的对象,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增长了他们的知识面,
又促进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让小孩学会观察生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