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绍兴有哪些经典的童谣
绍兴的童谣有很多多,直接反映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在我的小时候念过这些童谣,必须用地道的绍兴话,才琅琅上口。当年周作人先生曾结集成书,鲁迅、胡兰成等等绍兴文人的文字中都能看到绍兴童谣的影子。下面我挑一部分给大家欣赏。 正月灯 正月灯, 二月鹞, 三月上坟船里看娇娇, 四月车水戴箬帽, 五月太阳底下可虼蚤。 八月八 八月八, 蚊虫象老鸭。 九月九, 蚊虫叮捣臼。 十月十, 蚊虫双脚璧璧直。 望外婆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真要好, 买个鲤鱼烧。 头勿熟, 尾巴焦。 刮起尾巴再烧烧, 外甥吃了快点摇。 《大学》、《中庸》 《大学》、《大学》, 屁股打得烂落。 《中庸》、《中庸》, 屁股打得血红。 希奇吸取真希奇 希奇吸取真希奇, 麻吊(麻雀)踏老雄鸡。 蚂蚁身长三尺六, 八十老翁坐咚摇车里。 十希奇 一希奇,麻吊踏老雄鸡。 二希奇,航船行咚阴沟里。 三希奇,三岁孩子生胡须。 四希奇,黄狗拜天地。 五希奇,鸭子会爬树。 六希奇,烧火嬷嬷跌咚汤锅里。 七希奇,七岁妹妹生活弟弟。 八希奇,八十公公坐咚团窠里。 九希奇,水泥作修灶翻咚烟囱里。 十希奇,老太婆坨得夜壶来*尿。 谋来行郎 谋来行郎, 借来衣裳。 打翻油汤, 眼泪汪汪。 “喔~喔~喔~” “喔~喔~喔~”, 雄鸡讨老嬷, 鸡娘泡糖茶, 小鸡跄人家。 喜鹊“喳喳”叫 喜鹊“喳喳”叫, 哥哥讨老婆, 嫂嫂年纪小, 哥哥胡须翘。 阿囡是勿好 乌篷船,摇拢来! 白篷船,摇开来! “亲家咳,侬好哉?” “那囡是勿好, 呕伊量量米, 米桶里头养小鸡; 呕伊淘淘米, 耸的屁股摸螃蚍; 呕伊拎拎水, 扑在河坎摸螺丝; 呕伊舀舀油, 油甏里养小狗; 呕伊落落镬, 两奶奶拖落镬; 呕伊烧烧火, 火钳头里煨白果; 呕伊盛盛饭, 镬盖头里做羹饭; …… 光棍好比活神仙 光棍好比活神仙, 一把雨伞到天边; 吃咚肚里, 穿咚身里, 生起病来叫皇天。 骑马“琅琅” 骑马“琅琅”, 骑到安昌, 吃碗虾汤。 斗斗虫 斗斗虫, 虫会飞, 飞到何里头? 飞到高山头吃白米, 吱吱哉!吱吱哉! 一机哭,一机笑, 两只黄狗来抬轿, 抬到何麻桥, 捡块煨年羔。 阿贵阿贵 阿贵阿贵, 淘米洗菜。 老虎来背, 背到云贵。 爹娘赶到, 剩下只大腿。 吃老酒 荡荡手, 大街走, 扯朋友, 吃老酒。 和尚和尚 和尚和尚, 头像登磉。 尼姑尼姑, 头像茨菇。 踢踢扳扳 踢踢扳扳, 扳过南山。 南山里曲, 里曲弯弯。 新官上任, 旧官请出。 团圈四沿都落空 团圈四沿都落空 安昌人,良心凶; 阿大拉娘眼睛哭得红东东。 十忙忙 一忙忙,开开窗门月光光。 二忙忙,梳头缠脚落厨房。 三忙忙,年老公婆送茶汤。 四忙忙,打扮儿子进书房。 五忙忙,装扮女儿嫁进绣房。 六忙忙,打扮儿子做新郎。 七忙忙,装扮女儿嫁夫郎。 八忙忙,年老公婆送天堂。 九忙忙,一串佛珠进佛堂。 十忙忙,一双空手见阎王。 绍兴城里十洞桥 绍兴城里十洞桥: 一有大木桥, 二有凰仪桥, 三有三脚桥, 四有螺丝桥, 五有鲤鱼桥, 六有福禄桥, 七有蕺望桥, 八有八字桥, 九有酒务桥, 十有日晖桥。 走过十洞桥, 坐顶花花轿。 现在流传绍兴民谣也有十座桥,我只记得六座了。具体如下: 拆东拆西冯顺桥, 搞七廿三酒务桥, 对七对八立交桥, 洗头敲背下方桥, 经济发展杨汛桥, 生态环境夏履桥, …………
记得采纳啊
B. 二十四节气各有什么特色饮食传统
一、立春
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立春养生要防病保健。注意室内通风,加强身体锻炼。此外,还要注意口鼻保健。
宜:辛、甘、温、发散的食品,口味宜清淡可口。主食推荐糯米、大米、玉米。蔬菜推荐白萝卜、韭菜、香菜、油菜、洋葱、辣椒、苘蒿、卷心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莴苣、竹笋、冬瓜、南瓜、丝瓜、茄子等。
二、雨水
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为雨水。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此时养生要注重养护脾脏,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理肝脏,保持肝气顺畅。
宜:多吃新鲜蔬菜、果汁多的水果及一些野菜。主食宜食小米等,蔬菜有胡萝卜、山药、韭菜、菠菜、油菜、豆苗、香椿、苘蒿、春笋、藕、荸荠、萝卜等。水果有柑橘、苹果、香蕉、雪梨、菠萝等。水产类有鲫鱼。其他为红枣、蜂蜜、莲子等。
三、惊蛰
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应肝的属性。此外,诸如流感、水痘、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要注意严防。
宜:多吃新鲜蔬菜及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蔬菜有菠菜、水萝卜、苦瓜、芹菜、油菜、山药、春笋、甜椒、洋葱。水果有梨,海鲜有螃蟹。其他为莲子、银耳、芝麻、蜂蜜、鸡、蛋、牛奶等。梨性寒,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四、春分
太阳到达黄经0度时为春分。此时非感染性疾病中的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较易发,要注意防护。
宜:进食辛、甘温偏之物。主食选择热量高的,并要多摄取蛋白质,宜清淡可口。推荐食物有胡萝卜、卷心菜、菜花、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韭菜等新鲜蔬菜,柑橘、柠檬、苹果等水果,牛肚、芝麻、核桃、莲子等干果,豆浆等饮料。
五、清明
太阳黄经15度时为清明。清明后雨水增多,自然由阴转阳,这时要注意清泄肝火,以防肝气升发太过或肝火上炎。
宜:清凉的寒性食品,并减少甜食和热量大的食物的摄入。吃些柔肝养肺的食物,如荠菜、菠菜、山药等蔬菜。春天韭菜可暖身。其他有银耳、香菇、牛蒡、鲩鱼等,香蕉、橘子等性味清凉的水果也应吃些。
六、谷雨
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除了精神养生来调节情绪外,还可食用一些能缓解精神压力和调节情绪的食物。
宜:食富含维生素B、碱性、养阴润肺、暖胃健脾及调节人体情绪的食物。豆类有黄豆、大豆。蔬菜有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西红柿、菠菜等。水果有葡萄、香蕉、橘子、草莓、柠檬等。其他有海带、天然绿藻类和瘦肉等。宜食香椿,但不能食之过量。
七、立夏
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立夏以后的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而养阳重在“养心”。此时胃病较易发,要注意防范。
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吃一些酸味食品,还要食用一些清淡平和、清热利湿的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蔬菜有洋葱、薯仔、冬瓜、芹菜、西红柿、黄瓜、丝瓜、山药等。水果有山楂、香蕉、苹果、桃、草莓、西瓜等。干果有芝麻、核桃、花生等。水产类有海参、泥鳅、鲫鱼等。其他有黑木耳、瘦肉、蛋类、奶类等。
八、小满
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为小满。此时人的生理活动处于一年当中最活跃的时期,故消耗的营养较多,需要及时进补。
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食用一些清凉的食物,但不可过于寒凉。推荐蔬菜有黄瓜、胡萝卜、冬瓜、丝瓜、荸荠、藕、西红柿、山药等。肉类有鸭肉等。水产类有鲫鱼、草鱼等。水果有西瓜、梨、香蕉等。
九、芒种
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种。此时雨多且潮湿,天气闷热异常,极易伤脾胃。另外,由于经常生吃食物、痢疾高发,要注意防范。
宜:以清补为原则。此时要多食蔬菜、豆类、水果,适当补充钾元素,粮食以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含钾元素较高为主,水果为香蕉,蔬菜为菠菜、香菜、油菜、卷心菜、芹菜、大葱、青蒜、莴苣、薯仔、山药等。
十、夏至
太阳到达黄经90度为夏至日。由于夏季出汗多,体内易丢失水分,脾胃消化功能也较差,所以常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宜:清淡,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宜多食酸味,常食咸味以补心。适宜的食物有西红柿、黄瓜、芹菜、冬瓜、莲藕、绿豆、草莓、杏仁、百合、莲子等。
十一、小暑
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此时刚进入伏天,“伏”是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减少外出以避暑气。
宜:以清淡味香为主,饮食上要多注意卫生和节制。多吃蔬菜和水果。推荐食物有西红柿、山药、黄瓜、西瓜、苹果、蚕豆、绿豆、牛奶、豆浆等。
十二、大暑
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此时的人体容易被暑、湿等邪气所侵扰,故要重点防治中暑。饮食上要多吃防暑和健脾的食物。
宜:多吃些燥湿健脾、益气养阴的食物,及时补充水分及蛋白质。此时适宜的食物有山药、莲藕、薯仔、西瓜、香蕉、大枣、莲子、绿豆、豌豆、海参、甲鱼、鸡肉、鸭肉、瘦肉、鸡蛋、牛奶、蜂蜜、豆浆、绿茶等。
十三、立秋
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视这秋天的开始。立秋会带来“秋燥”的相关疾病,应多吃些润肺的食物。
宜:适当多食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食物,酸味果蔬也应常食用,这些包括萝卜、西红柿、山药、扁豆、藕、茭白、南瓜、豆腐、莲子、桂圆、糯米、粳米、枇杷、菠萝、乳品、红枣、核桃、蜂蜜、芝麻等。
十四、处暑
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为处暑。此时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湿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风寒或风热感冒。
宜:吃温补食物,饮食宜清淡,多吃些碱性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适宜的食物有芹菜、菠菜、黄瓜、苦瓜、冬瓜、南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芝麻、豆类及奶类等。
十五、白露
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白露是天气转凉的标志。此时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
宜:多吃一些有祛痰平喘、润肺止咳作用的食物,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包括竹笋、萝卜、胡萝卜、鲜藕、梨、苹果、红薯、小米、鸭肉、核桃、木耳、蜂蜜等。
十六、秋分
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为秋分。此时要特别注重保养内守之阴气,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宜:适宜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饮食应以温、淡、鲜为佳,如藕、鸭肉、秋梨、柿子、甘蔗、黑木耳、百合、银耳、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
十七、寒露
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注意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以免耗散精气津液。
宜:多食些甘、淡、滋润的食品,可健胃养肺润肠,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这类食物包括萝卜、西红柿、莲藕、胡萝卜、冬瓜、山药、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鸭肉、牛肉、豆类、海带、紫菜、芝麻、核桃、银耳、牛奶、鱼、虾等。
十八、霜降
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此时易犯咳嗽,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另外,要注意补气养胃。
宜:以平补为原则。适宜的食品有洋葱、芥菜(雪里蕻)、山药、萝卜、紫菜、银耳、猪肉、牛肉、梨、苹果、橄榄、白果、栗子、花生等。
十九、立冬
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为立冬。民间把立冬作为冬天的开始。此时饮食应以增加热量为主,起居养生重点重防“寒”。
宜: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钙和铁的食物。适宜的食物包括大白菜、卷心菜、白萝卜、胡萝卜、绿豆芽、油菜、洋葱、西红柿、红薯、苹果、香蕉、枣、梨、柑橘、豆腐、木耳、蘑菇类、羊、牛、鸡、鱼、虾、海带、牛奶、豆浆、蛋类、核桃、杏仁等。
二十、小雪
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为小雪。此节气前后,天气阴暗,容易导致或复发抑郁症,因此,要选择性地吃一些有助于调节心情的食物。
宜:多食热粥。热粥不宜太烫,亦不可食用凉粥。昆时适宜温补,如羊肉、牛肉、鸡肉等;同时还要益肾,此类食物要腰果、山药、白菜、栗子、白果、核桃等。而水果首选香蕉。
二十一、大雪
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为大雪。本时节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同时此时也是食补的好时候,但切忌盲目乱补。
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温补食物有萝卜、胡萝卜、茄子、山药、猪肉、羊肉、牛肉、鸡肉、鲫鱼、海参、核桃、桂圆、枸杞、莲子等。
二十二、冬至
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为冬至。此时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
宜:食种类要多样化,谷、果、肉、蔬菜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物要温热熟软,并且要清淡。宜食胡萝卜、西红柿、梨、猕猴桃、甘蔗、柚子等(同“大雪”)。
二十三、小寒
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为小寒。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是一年当中气候最冷的时段。此时人们应注意“养肾防寒”。
宜: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来防御寒冷对人体的侵袭。这些食物有韭菜、辣椒、茴香、香菜、荠菜、南瓜、羊肉、猪肉、狗肉、鸡肉、鳝鱼、鲢鱼、木瓜、樱桃、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枣、桂圆等。此时比较适合吃麻辣火锅和红焖羊肉。
二十四、大寒
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为大寒。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所以应注意防寒。
宜: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风寒邪气的侵袭。饮食方面应遵守保阴潜阳的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但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宜食用的食材同“小寒”。适当增加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佐料。
C. 民间歌谣有哪些
1,《外婆的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是根据潘安邦童年在澎湖与外婆祖孙情深的故事改编,是歌手叶佳修第一次为潘安邦填词谱曲的歌。
2,《童年》
《童年》是电视剧《走过夏季》的片尾曲,由罗大佑作词作曲,张艾嘉演唱,收录在1982年发行的《之乎者也》专辑中。1994年该歌曲所在的专辑获“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
3,《襟裳岬》
《襟裳岬》是邓丽君的一首歌,该曲在她的专辑《岛国情歌第二集 今夜想起你、泪的小雨》
4,《乡间小路》
《乡间小路》是2009年8月7日发行的,由叶佳修作词作曲,陈飞午编曲,蔡琴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专辑《爱像一首歌》中。
5,《踏浪》
《踏浪》是一首在1980年,由首席女歌手朱逢博引入内地的一首广为流传的校园歌曲,原唱沈雁。1980年台湾电影《我踏浪而来》歌曲,朱逢博、朱晓琳,徐怀钰、卓依婷、小蓓蕾组合、刘德华、黑鸭子、香奈儿等人翻唱过。
D. 卧室里没有水,为了防蚊门,窗都关严了怎么还是每天都有好多蚊子,是从哪里来的
蚊子可以从很小的缝隙中钻进来,而且还能生活好几天,所以,你家里还是有地方没有关严实。
网上的资料,你只可以参考下:
蚊子是离不开水的,没有水就没有蚊子。蚊子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其中有三个阶段都是在水里面,有积水的地方,蚊子就能在里面产卵繁殖。所以如果家中有养花、水生植物等,不可避免会有蚊子。
准备石菖蒲,藿香,丁香,薄荷,艾叶,白芷,苏叶,金银花各五克,再中药捣臼里略微捣碎,促进中药挥发油的挥发,增强气味,但不要过于细碎,以免挥发过快,缩短使用时间。
将驱蚊药包放置一周,最好用手揉搓一下,利于气味的增加,一般可以使用20天左右,使用之后不要丢弃,煮水泡脚还可以起到祛湿排毒的功效。
E. 温岭人过春节的习俗
简单概括是以下几个:
《除夕》、《贴门神》、
《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守岁》、《放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接神》、《踩祟》、《祭祖》、《送财神》、《饮屠苏酒》、《隔年饭》
各习俗的解释如下,太多了,怕你没耐心看...
要是看不下去就别看了..至少我已经看傻了- -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朱仙镇木板年画 对脸门神 马上鞭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有童谣云: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踩祟》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送财神》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回答者: zhxr63 - 魔界至尊 十八级 2-18 12:24
阳春过春节习俗
简单概括是以下几个:
《除夕》、《贴门神》、
《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守岁》、《放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接神》、《踩祟》、《祭祖》、《送财神》、《饮屠苏酒》、《隔年饭》
各习俗的解释如下,太多了,怕你没耐心看...
要是看不下去就别看了..至少我已经看傻了- -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朱仙镇木板年画 对脸门神 马上鞭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F. 童谣怎么写
童谣的内容选择有三个基准点:
1、童谣的内容取材贴近生活和自然、内容浅显、思想单纯。
童谣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童谣,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童谣的内容往往十分显浅,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例如,圣野的童谣《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童谣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童谣的内容想象丰富,富有情趣;整首篇幅简短,结构划一。
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纯,又限于口耳相传,因此,童谣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常见童谣,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就每句所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短小、单纯,自然就易学易唱。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只19个字,既描绘出青蛙鸣叫的田野图画,又告诉儿童一个常识,简短、单纯,易诵易记。
3、童谣语言活泼,富于音韵,琅琅上口。
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童谣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传统童谣还是创作童谣,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童谣,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G. 如果在部队上级领导想出各种办法处处为难你你,会怎么办
昨天温州下了一场大雪,它似乎在告诉人们快要过年了。现在这段时间,正是市民忙着办年货的时候。说起过年,有不少市民会感叹:现在过年的气氛怎么越来越淡了,还不如西方的圣诞节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天天都像在过大年。
这让我们想起了二三十年前的温州人忙过年时那一幕热闹的情景。
年货摆到“民主轮船”上
上世纪70年代初,有一年的腊月廿六,笔者从部队回家探亲,坐火车抵达上海后,再转乘“民主18号”大客轮。一到十六铺码头,只见到处人头攒动、人流如潮,身边大多是说温州话的老乡,大家都急着买票乘船赶回家过年。幸亏笔者事先委托在上海的老战友帮忙买了票,要不,就算排上三天三夜的队,也不一定能买到回温州的船票。
“民主轮船”还未驶出吴淞口,乘客们便忙碌起来了。大家纷纷从自己的大包小包里变戏法似地掏东西,什么腊鸡、腊肉、鱼干、香肠,甚至还有五六公斤重的大猪头。经过多日的旅途奔波,包里的这些东西都散发出阵阵异味,大家都急着拿东西出来透气,毕竟离到家还有三十来个小时。有的摆在甲板上,有的挂在船舷上,有的铺在走廊边,轮船顿时成了年货展示会。
笔者睡在四等舱上铺,对面的小伙子大概二十岁出头。他说自己姓鲍,住在市区西郭,初中毕业后跟亲戚到北方搞“冷作”业务,也就是从事金属材料加工,生意还不错。温州有句古话“捣臼、扫帚也要搬回家过年”,这不,他也归心似箭。他还说,山西的东西真便宜,鸡、鸭只有三四毛钱一斤,于是买了很多鸡,都用来腌制酱油鸡。他还买了一只大大的腌猪头,跟笔者解释说,猪头是好东西,温州有年前“还冬”的习俗,猪头是必备的祭品,他信佛的奶奶再三叮嘱他要买个猪头过年,保佑合家平安。
“我到九江出差时,鄱阳湖的甲鱼还真多,农贸市场到处都是,一块钱可买好几只,我一口气买了十几只甲鱼,还专门晒了鲤鱼鲞,这味道决不亚于酱油鸡。”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也过来展示自己的“年货”,话语里透出洋洋得意的神色。
“瞧,这是我从内蒙古建设工地上带回家的牛肉干、兔子肉,那里的野兔子味道可鲜了,这次回家可以让孩子们解解馋了。”一位老师傅手里拿着野兔肉,让大伙们开开眼界。
相形之下,就笔者最寒酸了,摸着自己旅行包里仅有的几瓶“双沟大曲”和几条“大前门”香烟,为自己没有将部队驻地盛产的野鸭子晒成酱油鸭而深感后悔。
“华侨人抵不上四个轮”
岁月悠悠,转眼到了20世纪80年代,笔者回到阔别十余年的温州。那年春节,大家还是照样忙着办年货。
笔者家隔壁有一位叫阿豹的年轻人,初中毕业后支边去了黑龙江,他大概在军垦农场学会了开拖拉机、汽车,返城后在市区一家国营企业当驾驶员。那时,温州会开车的人很少,民间还流传着“车轮滚滚,钞票一大捆”,“华侨人抵不上‘四个轮’”的俚语,司机很是吃香,不少姑娘找对象,都把司机列为首选。
一到年关,有“一技之长”的司机就更俏了。只见阿豹开着车到处跑,一会儿去泰顺、文成,捎回来冬笋、香菇、黄花菜,一会儿又从临海、黄岩等地拉来了整车的桔子、文旦、荸荠,一会儿又去金华带来了猪肚、猪肝、豆腐皮、花生米……他家里就像是开杂货店的。尽管这些土特产价值不是很高,却是每个人家里都需要的,温州又特别喜欢紧俏食品,到他们家的亲戚朋友是来了一拨又一拨,拿阿豹老婆的话说,那真是“门都叫人踏破了”。况且,不少年货都是阿豹帮别人买的,有的因为值不了几个钱,他就作个顺水人情,连本钱都没收。
半夜排队凭票买肉
时至年关,温州到处是排队的长龙。什么都要凭票,像粮票、肉票、鱼票、油票、糖票、酒票、水果票、香烟票、年糕票、糯米票等等,一般的家庭主妇手上的票证起码都有十余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与工矿企业年终还会分到自行车票、皮鞋票、缝纫机票等紧俏物质的计划票。
有一次,温州一水产商店新到一批新鲜的大黄鱼、带鱼、乌贼,店门口立刻就排了一条长长的队伍,如果来晚了,只能买到烂鱼和臭虾了。买肉也是如此。那时候,肥肉成了抢手货,排在前头的市民可以买到板油、花油、猪肝、猪腰,排在队尾的只能买带有骨头的次肉了。为吃上好肉,不少市民会半夜起床,带着小板凳在肉铺门口排队到天亮。
然而,很多不用计划票买的东西也要排队。过年时,家家户户要蒸松糕、箬糕,不过制作工序比较繁琐,首先要将糯米磨成粉,可是市区没有磨坊,一些农民就将碾粉机搬到城里,在街头巷尾设立临时加工点,市民如果想做松糕,不得不在加工点前排队。甚至连打“爆米花”的,他们把担子一放下,身边马上就围着一大群小孩子,他们从家里端出了大米、番薯干片,挨个排成队,听着那“嘣”的一声响,仿佛是听到迎春的礼炮,平添了几分节日的喜庆。
过年忙,忙过年,市民大部分时间“忙”在排队购年货上,这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想象不到的。
供销员累得像头驴
市民在过年时比较忙,其实还有一类人更忙,那就是供销员。供销员大概也是温州的特色之一,有其特定的含义。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前期,随着乡镇(街道)企业以及家庭工业的崛起,产生了专门从事采购加工原料和器材设备,以及推销产品的业务人员。这些人平日走南闯北,订合同、购物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队伍非常庞大,当时被媒体号称“十万供销大军”,他们为温州经济的发展立下了不少功劳。一到年关,他们的肩膀上又加了一副担子---要为亲朋好友采办过年货。
笔者于1976年过年时在金华火车站遇到一位老战友,只见他身上大包小包一大堆。那么冷的天,他却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还说车上还有很多东西没搬下来呢,要笔者帮忙看着他的东西。一打听,老战友退伍后在温州一家乡镇企业做供销员,正赶着回温州过年呢。那一大堆东西全是给上司、同事以及亲戚朋友带的过年货。他说,温州物资供应十分紧张,每当供销员出差到上海、北京、杭州等大都市,亲朋好友总会递上一张购物清单。像皮鞋、胶鞋、手表、尼龙袜、的确凉、卡其布、饼干,有各种吃的用的,甚至连女人的胸罩、卫生巾都有!到了上海,看到温州没有的东西都想买,恨不得把整个百货大楼搬到温州去,那才叫过瘾!
“唉,不怕你笑话,供销员在客户、货主面前做孙子,什么气都得忍;进商店像疯子,什么东西都想买;回家路上像驴子,什么重物都往身上压。”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批条子”成了办年货的门路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一些物资供销部门的领导掌握着“批条子”的大权。一到年关,他们是最吃香、最风光的,不过也有痛苦、烦恼的时候,尤其是烟糖公司、食品公司、水产公司、百货公司、土特产公司等,因为计划供应的物资还留有一定的份额,于是上门拉关系、批条子的人络绎不绝。
笔者的一位老上司,解放初期担任某鱼市场的负责人,一直在水产供销部门当领导,经过各种政治风浪,也算得上是位“不倒翁”了。每当年关来临,老上级、老部下、老同事、老熟人纷纷找上门,无非是向他要点公价的便宜货。批与不批,只凭手中一支笔,批多了跟上头不好交代,如果追查下来就会倒霉;批少或不批,会有碍面子。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只得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采取旧社会穷人避债的办法,东躲西藏,在隐蔽之处办公,甚至连家人也不知道他的准确行踪,直到除夕夜才敢露面。
另一位朋友正好相反,他在文艺单位工作,平时在文学方面谈不上有什么造诣与建树,但他人缘极好,能说会道,还结交了社会上三教九流以及各种各样的头面人物,加上他与人为善,拿温州话来说,属于喜欢“挈篮儿”的人,朋友有什么难处,总是想方设法地替他们排忧解难。一到年关,他总有办法从某些部门领导手中批到不少条子,使他那个所谓的“清水衙门”也能买到一批紧俏货,为单位改善了福利。那时候,“批条子”无疑是计划经济时代办年货的一条重要门路。
戏文里有句唱词:“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那个年代物资紧缺,市民生活虽然十分清苦,但过年的气氛总是很浓厚,送灶爷、还冬、晒鳗鲞、挂年画、贴春联、掸新、送节……大街小巷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
温州人管吃年夜饭叫吃“分岁酒”。经过近一个月的奔波,年货准备得也差不多了。大年三十晚,一般百姓的餐桌上都会摆上十个大红的高脚碗,以示“十全十美”。柑橘、腊鸡、腊肉、鳗鲞、胶冻、花蚶、红枣、牡蛎、猪肝等冷碟,比平时丰盛多了。中间的“十大碗”有年糕、黄鱼、猪蹄、鸡鸭、黄鱼、香菇笋、爆墨鱼、炒猪肚等,最后是八宝饭、红枣桂圆汤之类的甜品。全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团圆。
随着新春钟声的敲响,鞭炮声响彻夜空,此起彼伏,接连不断,震撼大地,温州人称作“关门炮”,是避邪驱凶用的。人们企盼来年又是一个平平安安幸福年。
H. 怎样写童谣
童谣,顾名思义就是在儿童中间广泛传唱的、深受儿童喜爱的类似儿歌的一种文学样式。特点是语言口语化、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适于儿童游戏时边做边唱。童谣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孩子们的广泛关注,流传很快很广。下面,给同学们讲讲童谣的写法。
一、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们的生活范围很广,因此,可以写成童谣的也大有题材可挖。如走在上学路上,可以写写心情:早上天气好,小鸟枝头叫。背着小书包,走进大学校。学校环境美,心里乐陶陶。走在马路上,看到车水马龙的车辆,你还可以写:大马路,宽又平,红灯站,绿灯行。不拥不抢守法规,道路畅通任我行。总之,操场可以写,教室可以写,活动游戏可以写,环保可以写,甚至吃饭洗衣都能写。只要留心生活,思考生活,一切皆可入童谣。
二、可仿写
一开始时,我们写童谣肯定有困难,这时,你可以学着别人写童谣的格式改编仿写。如一年级有篇课文叫“比尾巴”,讲的是公鸡、猴子、鸭子、孔雀等动物尾巴的特点,因此,你就可以改换题目为“比耳朵”,内容为: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像蒲扇?兔子的耳朵长,小狗的耳朵短,大象的耳朵像蒲扇。这样一改,仍然能取得跟原文一样的效果。
三、求得父母老师的帮助
由于同学们所学知识有限,在创作童谣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时,你不妨向父母老师求援,让他们帮你一同创作。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比你深,语言词汇比你丰富,看问题比你有力度,并且他们也能通过和你创作童谣,激活思维触角和你一同体味创作的艰辛、成功的快乐。
四、别畏难,反复改
好作品既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童谣也不例外。但童谣有“押韵”的要求(中间可改韵),所以,我们创作童谣不可能一次就写出很像样的作品,需要你投入地去修改完善。你可以根据第一句的韵脚,把所有带这个韵脚的汉字排列出来进行筛选拣用,如“操场上真热闹”一句中,韵脚是“ao”,那么与“ao”有关的汉字有“好”、“跳”、“绕”、“敲”、“遭”、“恼”、“了”、“跑”等,你编写童谣时就可以选用其中的?衷擞茫?闯桑翰俪∩险嫒饶郑?∨笥衙潜挠痔?D闾???彝栋???咔颍?冶寂堋J?种樱?衫?茫??靶Ч?聿涣恕S龅教厥馇榭鍪保?箍梢园汛实乃承虻叩挂幌拢?灰?馑级裕?苡幸欢ǖ暮?澹?琳吣苊靼拙托校?纭肮馊佟笨梢愿某伞叭俟狻保?奥裨帷笨梢曰怀伞霸崧瘛钡取?
五、思想内容要健康
童谣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思想内容要健康,对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发育有利。好的童谣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成为儿童茁壮成长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