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焦虑是什么意思
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通常与现实刺激有关,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
但有人并无客观原因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其焦虑并非是实际威胁引起的,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符,常无缘无故害怕大祸临头,担心患有不可救药的严重疾病,以致出现坐卧不宁、惶惶不安等症状。
这种异常焦虑属精神病的一种表现,称为“焦虑症”,它是指在没有脑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情况下,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病因,但是主要涉及了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
焦虑的原因
焦虑症的病因复杂,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等均与本病的发病有关系。患者所处的环境也在焦虑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长期面临威胁或处于不利环境之中的人,更易发生焦虑症。
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焦虑障碍具有遗传性,主要表现为焦虑症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属中有患有焦虑症的患者,那么此人的患病率要高于正常人。
2、神经生物学因素
神经递质传递神经的信号,焦虑症的发病也可能与神经递质的异常有关,例如γ-氨基丁酸或5-羟色胺等。同时焦虑症的发病也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异常有关,或者静脉注射乳酸盐也能引起患者引发焦虑。
3、心理学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焦虑源于内在的心理冲突,是童年或少年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在成年后被激活,从而形成焦虑。
在临床上,一些焦虑症的患者病前有刺激性的生活事件,特别是威胁性事件更易导致焦虑发作。近来的研究显示童年时期发展的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对照料者的矛盾情感、父母的过度保护、被虐待和威胁、与养育者过多分离均可能是焦虑产生的原因。
⑵ 什么是生活焦虑症
导致生活中焦虑症的原因,很多人对于生活、工作和学习存在一定的抱怨是非常正常的情绪,但如果经常性的存在这样的心态,就应该严重怀疑已经患上了焦虑症。那么,是这些生活中的枯燥、寂寞、无聊导致了焦虑症的产生吗?通过自我调节能摆脱这种焦虑情绪吗?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在临床实践中焦虑症的原因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点:
1、超我对自我的道德和完美主义的要求。因未臻完美而责备自己,因有不道德的念头而厌恶自己。
2、个人内部的各种冲动、欲望,与自我难以调和,反应性的敌意、极力压抑的冲动、矛盾的意向是常见的焦虑症的原因。
3、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症的罪魁祸首。
4、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未知的充满风险的新环境,此时个人的惯常行为方式无法适应这一特殊情景。
5、认知过程,或者是思维,在焦虑症的原因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6、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由于应激行为的强化,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刺激—反应的错误联结,或者程度的控制不当,使应激准备过程中积累或调用的心理能量得不到有效释放,持续紧张、心慌等,影响到后续行为,而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和紧张情绪有关的激素的分泌紊乱则对以上过程有放大作用。
导致生活中焦虑症的原因就是以上几个,但由于焦虑症患者的个人情况及所处的环境不同,具体产生的原因就需要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诊断,只有了解了病因,才能尽量避免焦虑症的病发,这是治疗焦虑症的重中之重。如何对自己的焦虑心理进行调节,就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节和治疗。
⑶ 感到焦虑是什么意思
所有的心理疾病中,只有焦虑症会引起躯体化障碍。
如果说你感到焦虑,你可能会有胸闷啊,心跳加快,无法呼吸。坐立不安,紧张,局促不安等行为。
⑷ 焦虑的具体表现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焦虑是由于过分紧张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不同条件的刺激下,青少年学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焦虑。具体表现:第一,学习焦虑。即由学习活动引起的焦虑。有关调查表明,“学习和考试焦虑”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生理焦虑。即因自身生理发展不适应而引起的焦虑。如对“月经”、“遗精”、“手淫”及其他第二性征出现而产生恐惧、悔恨、羞耻感、罪恶感等。第三,心理发展焦虑。即由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成人感”增强,却未获得他人应有的承认或尊重,对社会地位欲求不满而产生的焦虑。第四,生活焦虑。即由于不能适应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焦虑。如有的赴外求学不适应当地居住环境、饮食条件、生活习惯等;有的缺乏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第五,人际关系焦虑。即因无法适应各种人际关系而引起的焦虑。
以上不同的五种焦虑表现,如果它的存在是短暂的、轻度的,则不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但如果是持续的、较大强度的,则会损害青少年健康的人格形成与发展,造成不良后果。
当青少年学生处于焦虑状态时,如果其遇到失败或挫折的打击,则会导致学生自身价值感的丧失或自尊心的严重受损,从而造成个体“神经过敏性焦虑”,该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会持续性或发作性地感到恐惧不安,提心吊胆,紧张焦虑,特别是当原发刺激情境出现时。在他人眼里,患者所感到的恐惧紧张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至少是过分的,但患者却无法控制自己,走不出焦虑的泥潭。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青少年的精神焦虑呢?
1.家庭的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有用的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合乎情理的,家长期望孩子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能“出人头地”,因此形成了过高的期望值。他们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求,与此同时,不少父母并未把自己与子女的关系放在平等的位置来看待,习惯于选择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命令子女,俨然将之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凭着一厢所愿的“为了孩子好”的心理,很少顾忌孩子的内心感受。尤其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易于表现出几近苛刻的态度。孩子的课余时间不仅被家长安排得满满当当,而且一旦孩子考试成绩稍不理想,即遭致家长“疾风暴雨”或“凄风冷雨”式的回应。这种过分的功利性教育必然会造成孩子的情绪高度紧张、焦虑。
2.过重的学习负担。青少年学习负担过重也是导致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突出表现在,学习要求过高、作业量太大、考试太频繁。这就形成一部分人因为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而形成学习负担。学校为了转变这些“学习差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不断地加大学习量,作业越来越多,使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整天陷在作业堆里。频繁的练习和考试不仅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且逐步产生了恐惧心理,每天放学时学生怕老师布置作业,早上到校怕老师检查作业,学生见到作业和考试会感到恐惧不安,心理极度紧张。
3.不良人际关系。不良的社会关系常使人感到飘零、失落、不被重视、失去爱,恐惧受人排拒、恐惧屈辱等,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焦虑的产生。
当青少年产生焦虑心理时,往往会对生活产生消极态度。因此,应对焦虑是当今青少年应重视的问题。
⑸ 焦虑是什么意思
焦虑是内在环境做斗争和生存适应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情绪。有焦虑并不意味着都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性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其实是有积极作用的,它能够充分调动身体脏器的技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戒性,它对人体来讲是保护的作用。只有具备某些病理性特征,同时又对正常的社会功能产生影响的时候,才认为是病理性的焦虑。病理性的焦虑对于个体而言是不可控制的,它没有明确的对象,也没有明确的内容,它就是紧张、恐惧的情绪。或者是有一些事情,它的威胁程度和患者的焦虑程度也是不相符合的。所以,焦虑的出现并不是个体想多了,或者是心理素质不够强大,实际上它是个体没办法控制的和病态的情绪。
⑹ 为什么生活有段时间会焦虑
在临床心理学中,这种情况叫“广泛性焦虑症”。此类患者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总是感到不安、焦虑、紧张,不论身边的人怎么安慰和保证,他们就是控制不住地担心、忧虑,以至于无法安下心来集中注意力做事,工作效率下降。长期弥漫的焦虑会使人全身肌肉紧张,难以入睡,进而导致精力下降,疲惫不堪。
导致广泛性焦虑症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有先天因素,父母的焦虑遗传给了孩子;二是患者本身就容易焦虑,他们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低,希望所有事都掌控在自己手中;三是环境因素,目前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充满各种选择与不确定,人们难以按部就班过一生,这种不安定让很多人越来越焦虑。
如果你总是感到莫名焦虑,但还没严重到影响工作、生活等社会功能,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如与身边的人讨论焦虑感,你会发现很多人都会焦虑,这多少能让你感到释然;你也可以在忧虑的时候,问自己“这样担忧对于解决问题有帮助吗”“可以做点什么来改善目前的状况”,通过增加自省、提高行动力来平复心情。
⑺ 焦虑是什么
焦虑是对自己、亲人及朋友的生命安全、前途命运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不安的情绪,包含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如事过境迁,患者的焦虑可能会解除。有的人并无客观原因而长期处于焦虑的状态,总感觉无缘无故的大祸临头,长期焦虑不安、坐卧不宁、惶恐不安的情况属于病态,称之为焦虑症,一旦出现,需要进行相关调整,严重者可出现情感的障碍或情绪的波动。临床上,焦虑主要有三组症状,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和运动性不安,具体如下:1、精神性焦虑:表现为对日常琐事的过度和持久的不安、担心,患者对未来发生的或不明确的事件过度担心,如担心孩子是不是在学校受欺负,出门是不是会被房顶上的花盆掉下来砸到,父母是不是过些日子要生病等,又称之为预期性焦虑。杞人忧天就是精神焦虑,患者会出现易激惹、烦躁不安等;2、躯体性焦虑:可出现类似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又称为植物性焦虑。患者可出现手脚心出汗、恶心、心慌、心率增快、头晕、头痛、口干、咽部不适、咽部异物感、腹泻、腹痛、尿频、尿急、耳鸣、看东西不清楚、浑身不适甚至手脚发麻、颤抖等;3、运动性不安:患者可出现肌肉颤抖、身体发抖、坐卧不宁、无目的走动、易激惹、易发怒等,其表情紧张、痛苦,皮肤苍白、多汗,小动作较多,总是漫无目的的瞎走、不安,有的患者会出现口吃,回答问题不清楚等。
⑻ 怎么理解焦虑
焦虑是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完美状况正处在危险或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
这里所说的完美状况包括很多方面,有生理上的健康、身体上的安全、心理上的宁静、事业上的成功、自尊的维护;还有为他人安危的担心,比如父母因为儿女的迟迟不归而忧心忡忡。紧张是程度较轻的焦虑 ,恐惧则是程度较严重的焦虑。作为一种心理状态,焦虑在生理、行为方面有一系列的特征。
焦虑在生理方面的表现有:肌肉僵硬,头晕、发木,全身或局部疼痛,呼吸不畅,心率不齐,口干舌燥,脸红,寒战、手心出汗,食欲减退,失眠。也有的人从生理表现上看不出任何异常,但可以通过他的行为上的变化,看出他的焦虑:说话唐突,语无伦次,表情特殊,脸面痉挛,笨手笨脚,结结巴巴,思绪不清等。
焦虑和疼痛一样,虽然人人都希望能免受焦虑的折磨,但是焦虑也有有用的一面。它可以时时提醒我们,使我们随机应变,随时防御所面临的危机。在略有压力下,工作会做得更完善更出色。但这些都是在焦虑水平适度的情形下所产生的效果,一旦焦虑过度,就会产生负面效果。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焦虑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关系呈倒U型,也就是说,过低和过高的焦虑水平都不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但我们一般所说的情况都是焦虑水平过高,因此学习一些控制焦虑的技巧也是非常必要的。
⑼ 什么是焦虑,我们该如何克服焦虑
焦虑是对自己的生活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本质是对目前状态的不满。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一些紧迫、困难的事偶尔出现的焦虑感是很正常,如果我们夸大这种焦虑的状态会使情绪不健康的发展,甚至对焦虑这种情绪感到焦虑。
所以说克服焦虑的第一原则就是,不要放大焦虑,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事情本身上而不是放在自己的情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