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川藏线的汽车兵运送的是物资吗难道西藏没有
运的是物资,西藏什么都没有,只有牛羊和一些畜牧产品,农作物只有青稞,由于海拔太高,基本没什么作物。生活所需的物资大多从内地运过去。由于物资匮乏,所以物价较高。藏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拉萨还可以。
② 茶马古道的作用是什么
茶马古道的作用:
1、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
促进了西藏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通过这条古道,不仅使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内地出产的物品,弥补了藏区所缺,满足了藏区人民所需。而且让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环境的藏区打开了门户,将藏区的各种土特产介绍给内地,形成了一种持久地互补互利经济关系。
2、茶马古道带动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沿着这条道路、伴随茶马贸易不仅大量内地的工农业产品被传入藏区丰富了藏区的物资生活,而且内地的先进工艺、科技和能工巧匠也由此进入藏区,推动了藏区经济的发展。
3、沟通了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
茶马贸易的兴起使大量藏区商旅、贡使有机会深入祖国内地;同时,也使大量的汉、回、蒙、纳西等民族商人、工匠、戍军进入藏区。在长期的交往中,增进了对彼此不同文化的了解和亲和感,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
4、促进了藏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
茶马古道上的许多交易市场和驮队、商旅的集散地、食宿点,在长期的商贸活动中,逐渐形成为居民幅凑的市镇。促进了藏区社会的城镇化发展。如打箭炉在元代尚为荒凉的山沟。
(2)藏区缺少什么生活物资扩展阅读:
一般所说的茶马古道有两条,一条是由云南普洱经大理、中甸、德钦等地到西藏,另一条线路是从成都经理塘、巴塘到西藏。一般的旅游者和考察者,目光多聚于此。实际上,还有一条线,就是走怒江大峡谷。这条世界上最美丽、最险峻、最跌宕起伏的道路是“驴友”们的滇藏探险新宠。
怒江大峡谷,从大理、六库、福贡、丙中落、五里进藏,这里交通不便、人迹罕至,旅游者极少,民风淳朴,尤其是在蒙蒙的细雨中,一个人行走在怒江大峡谷边,远山青翠、怒江潺潺,偶尔你还可以看到国外真正的“生驴”(驴友的最高境界),一人骑着自行车或从马帮租来的马匹。
③ 藏区缺什么,我为藏区做什么讨论
通过一个话题做讨论,
必须了解实际情况才可以做出分析。
不懂的到网上去查一查,
也可能会有范文提供吧。
④ 我国藏区生活与生产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制约和影响着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能有力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优化生产环境,也将有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作为交通运输尤其是大宗物资承载工具的铁路运输,是各种运载工具的重中之重,以青藏铁路为主轴线、主干区市公路网、次级乡村公路网的配套联结与延伸,将使西藏运输通道快捷高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是西藏发展史上亘古未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座不朽丰碑。交通问题,长期困扰着西藏经济的发展,也包括矿业经济的大发展。过去铁路未通,50余年间,西藏的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航运对矿产品的运输基本无贡献;西藏与内地交通距离漫长,仅靠青藏公路、川藏公路骨干线相维系,矿山与支线、支线与骨干线交通更为困难;西藏公路纵横数千公里,矿产品的交通运输成本非常高,极大地制约着矿业经济的发展,这是西藏自治区矿业经济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张庆黎书记在庆祝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大会上指出:青藏铁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屋脊上创造的奇迹,是青藏高原各族人民的经济线、团结线、生态线、幸福线。此话高度涵概了青藏铁路的多目标作用意义。的确,青藏铁路在促进西藏自治区人流、物流、信息流方面,在推进就业、加速城镇化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不仅深刻影响西藏的经济发展格局,而且将深刻影响着以货运为主要构成的矿业经济的发展,势必带动和促进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的区域新格局,两者良性互动,共同促进西藏自治区经济协调发展。(一)青藏铁路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与融合区位,是空间位置关系的可适性总和,其表达了一个区域的吸引度、通达度、潜势适宜度所共同产生的空间推挽力的净结果。区位确定了一个地区发展基础的优劣。据权威部门测算,在2002年,西藏的区位指数与甘肃、青海、新疆一样处在全国最差系列,西藏更是处在全国区位指数的最末位。依区域开发度与交通网密切度关系而论,西藏自治区交通网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0.02公里,几乎接近于零,其区域开发度得分也相应地居全国最末,仅得1.34分,与区域开发度100分的上海真有天地之别。区际分工的直接结果是区域经济的专业化,更是区际经济联系的基础,也是区际之间持续发展的基础。分工和专业化引起的区域之间产生要素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了区际间持续发展的联系。现代区际分工越来越细,其在空间结构的组织上,表现为各经济区之间依据各自优势(绝对的或相对的)建立自己的专业部门,形成专业化的经济区域,形成分工层次。矿业经济即是这种状况下的一种专业区域。由于我国矿产加工企业总体由发达的东部区域向中、西部转移,相对落后的西藏自治区的矿产品要向发达或较发达的东、中部转移,这就注定了西藏自治区与我国东、中部区域形成了相对的专业分工与经济联系基础。现今,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西藏的区位指数,增强了区域开发能力,更在于有效地加强了西藏与西南、西北的联系,与关中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融合程度大为提高。以矿产品为主的大宗物流类产品所形成的矿业经济,势必加强陇海经济区带的联系,共同打造陕、甘、青、藏经济协作区。(二)青藏铁路的开通加速提升了运力,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据调研了解,西藏自治区过去年汽车运输的能力大约在380万吨,既耗时费力,运力有限又导致了运输成本长期居高不下,造成了西藏自治区生产、生活物资的物价指数难以与内地接轨,致使国家援建、市场行为所形成的相当高的费用用于支付高昂的运输费用。青藏铁路拉萨货运站的设计运输能力为500万吨,与此相毗邻的以矿产品运输为主的鑫达储运基地的设计运输能力也在100-200万吨以上,而这一单项运输能力是目前西藏全部汽车运输能力的50%以上,因此青藏铁路的建成,将使西藏自治区运输能力得到跨越式提高。西藏自治区汽车长途运输的成本过去一直在吨公里0.2~0.3元之间,巨大的油料消耗与油价的不断上涨,使运价指数走高的趋势长期得不到改变。现今,铁路运输是环境成本最小的一种运输方式,火车的运输指数在吨公里0.12元,是汽车运输成本的50%,而且这一指数在今后还有望进一步降低,大运量、低成本的火车运输将使西藏自治区的运输环境得到极大的优化。(三)青藏铁路将有力地促进西藏自治区矿业经济“增长极”、“增长轴”的形成过去“小作坊”式的矿业开发,既形成了对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破坏,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不可能形成经济增长极。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为西藏自治区高起点的“规模化”开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使西藏自治区实现矿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由于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是大自然禀赋于人类的宝贵财富,而其在空间与分布上表现出非均衡性,也因此形成了一些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的矿集区。这些矿集区因有巨大的资源财富变为经济优势的前提,而使这一特殊地域成为矿业经济的增长极。西藏自治区拥有多个成矿带、亚带,每个矿带又由若干个矿集区串接而成,从而有望在未来形成西藏自治区矿业经济的“增长极”、“增长轴”,甚至构成增长域。目前在西藏自治区中部的冈底斯成矿带有望率先构成矿业经济“增长轴”。现今,由于对地勘投入的加大和国家资源整合政策的出台,有望使“增长极”和“增长轴”的样式得到进一步明确。一个矿业经济“增长极”不是单一极,而是综合极,其不仅能带动相关地域的劳动就业、拓展相关产业链,同时也会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保护压力,更有助于在西藏自治区形成以矿业经济为特色的若干小城镇,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率先步入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⑤ 茶马古道形成原因并简述意义
一、形成原因
川藏茶马古道的形成是因为“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以内地的边茶交换藏区的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一条用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所形成的重要经济、文化交流通道。川藏茶马古道起于雅安经康定到西藏,在明代成为全国边茶的主要贸易通道。
二、意义
1、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促进了西藏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通过这条古道,不仅使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内地出产的物品,弥补了藏区所缺,满足了藏区人民所需。
而且让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环境的藏区打开了门户,将藏区的各种土特产介绍给内地。形成了一种持久地互补互利经济关系。
2、茶马古道带动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沿着这条道路、伴随茶马贸易不仅大量内地的工农业产品被传入藏区丰富了藏区的物资生活,而且内地的先进工艺、科技和能工巧匠也由此进入藏区,推动了藏区经济的发展。
3、促进了藏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茶马古道上的许多交易市场和驮队、商旅的集散地、食宿点,在长期的商贸活动中,逐渐形成为居民幅凑的市镇。促进了藏区社会的城镇化发展。
如打箭炉在元代尚为荒凉的山沟。明代开碉门、岩州茶马道后,这里逐渐成对大渡河以西各驮队集散之地,清代开瓦斯沟路,建泸定桥,于其地设茶关后,迅速成为“汉番幅凑,商贾云集”的商业城市。西藏和关外各地的驮队络绎不绝地来往于此,全国各地的商人在这里齐集。
4、沟通了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茶马贸易的兴起使大量藏区商旅、贡使有机会深入祖国内地;同时,也使大量的汉、回、蒙、纳西等民族商人、工匠、戍军进入藏区。在长期的交往中,增进了对彼此不同文化的了解和亲和感,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
在茶马古道上的许多城镇中,藏族与汉、回等外来民族亲密和睦,藏文化与汉文化、伊斯兰文化、纳西文化等不同文化并行不悖,而且在某些方面互相吸收,出现复合、交融的情况。
(5)藏区缺少什么生活物资扩展阅读
1、茶马古道是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是民族团结的象征。由藏汉等族人民开辟的这条道路,证明了西藏归属中国的历史必然性,证明了藏区与祖国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证明了藏族与汉族和其它兄弟民族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它就象一座历史的丰碑,穿越千年时空,让人感受到汉藏情谊的隽永与深厚。
2、茶马古道是一份丰厚的旅游资源,在藏区的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巨大的价值。茶马古道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有很大的旅游吸引力。
古道上茶夫在石上留下的斑斑杖痕、驮队踏出的蜿蜒草地小径,能让人浮想联翩,追寻那千年的史迹;古道沿途的村寨、牧场风光绮丽,民俗奇特而各有地域差异。城镇中多元文化汇集、绚烂多姿,都能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将这些开发为旅游观光的项目推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3、深入发掘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对于推进藏汉地区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道路,更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伴随这一古道诞生的藏族茶文化、商贸文化就值得深入发掘。
以茶文化而论,藏族对茶的医疗作用见解独特,早在14世纪时,就根据茶的生长地理环境、施肥种类、烘制方法的差异,将茶分为十六种,分别用以治疗流涎、胆热、痴愚、胃病、血病、风病、魔病等症。藏族饮茶、用茶的礼俗更体现了一种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集中了茶文化的精髓。
⑥ 藏区牧民的真实生活
许多人和我一样,在没去西藏之前,感觉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等去了西藏之后,发现自己的感觉出错了,西藏没有想象的那么贫穷。
这个过程有的需要几天,几十天,有的需要几百天。他们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头,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沿途遇到河流,须涉水、渡船,再到岸边磕足河流宽度,再行过河。虔诚之至,千里不遥,坚石为穿,令人感叹。
⑦ 藏区伙食以什么为主
糍粑、酥油茶、牛羊肉、青稞酒等!
⑧ 进藏该准备些什么
进藏旅行该准备些什么?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去旅游的,西藏也去过几次,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去西藏旅行时我都会准备什么。
一、证件
首先是证件,二代身份证基本每天都会用到,开车的话还需要带上驾驶证行驶证。如果打算去山南、阿里、珠峰这些地方,还需要带边防证。在带上一张五十元现金,可以在药王山和布达拉宫打卡。
⑨ 公开的秘诀:信徒为什么缺乏
基督徒为何缺少非信徒朋友?
曾经有位弟兄跟我说,他发现身边不少人信主后,社交圈都变了,只限于教会中弟兄姐妹的交往,原来关系不错的一些朋友都没有来往了。这位弟兄说的情况是存在的,确实有些基督徒都局限于教会圈子里,对外面的人际关系漠不关心,那么这种现象是好是坏呢?
大陆教会深受基要派、敬虔主义等思想影响,很多弟兄姐妹都强调过“分别为圣”的生活。对于非信徒,不少教会和信徒都有将其妖魔化的倾向,认为世人全然堕落,没有信主的人不可能能行善事,因此跟他们来往是没有意义的,或者只能出于传福音的目的,甚至有人还将与其他宗教信徒来往视为不属灵的表现。
人类全然堕落是事实,但这是从主的角度看的,在他看来,普世人类都是有罪的,不完全的,无法达到他全然公义与美善。而从人伦角度看,大家其实都是罪人,道德品质好坏只是相对而言,并不存在绝对完美,或绝对丑恶的人。即便是基督徒也有人性的软弱,时常也会顺着本性去做一些上主所不喜悦的事。而非信徒虽然没有认识主,但他们仍是按照上主形象造的,身上还是有残存的美善。正如使徒保罗指出的“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罗2:14-15)”。
而中国先秦思想家孟子也提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说明人是可以凭着良心行善的。因此认为非信徒无法行善,而基督徒必然圣洁的观点是一种自以为义的骄傲。我们不能说基督徒就比非信徒善良,而要说我们应该比他们做得更好,如此才能使我们谦卑,遵行主的旨意。妖魔化非信徒,进而不与他们交往,绝对不是“分别为圣”的表现,而是骄傲自满,自我封闭的行为。
当前社会对于基督信仰的攻击、批判越来越多,对教会缺乏了解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外人的误读,跟教会自我封闭有不小关系。如果基督徒想要领人归主,岂可不与非信徒交往呢?把自己关在教堂的四面墙里,又如何能让人深入了解基督呢?
与非信徒交往,也会让基督徒时刻警醒。因为基督徒好比天国的大使,一言一行都要谨慎,因为很多非信徒都是通过弟兄姐妹的言行来了解基督的。如果我们能活出基督的荣美,自然做了美好见证,能够改变外界对教会的看法。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基督徒也是如此,我们在与非信徒交往时,他们的思想行为,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而对于他们的缺点,我们也能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自我,对于生命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当然对于一些品行不端的损友,基督徒最好选择远离,因为他们不仅对生命成长没好处,也有可能造成你人身、财产的损失。不过,假如主明确指示你去改变他们,并赐给你能力,那么就要义无反顾地前往。
(注:本文作者为福建厦门鼓浪屿三一堂信徒)
中国的汉传佛教徒是禁止吃肉的,有政治和历史机遇的特殊性,一个规定最终演变为一个习俗,一定离不开当时当地的客观环境影响。
除中国之外,主流佛教国家或地区,还是因循印度本源教义的规定,不禁止吃肉,只是规定要吃“三净肉”:动物不是因我而被杀;我没有眼见它被杀;我没有亲耳听到它被杀。
西藏的佛教由来已久,有史料的记载就是唐朝和亲时文成公主将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其实,在这之前,印度一些僧人就已经通过陆路绕过喜马拉雅山脉进入藏区传法,只是那个时候西藏地区还没有形成文字,就无法形成可靠文字记载了。西藏地区的佛教虽然是因循印度佛教的教义,不禁止吃肉,只吃“三净肉”,但是,藏传佛教确实有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制约。
藏传佛教很多高僧都不提倡信众吃肉,如莲花生大师就在着作《三根本宝灯论》中说“肉食应次第性断除,沙弥和比丘不能吃的肉有:怀孕而死、被杀害、未成熟、被火烧死、溺水而死。。。。等众生之肉及牛肉、圆蹄动物之肉。。。。。”
可是藏区属于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气温低,地广人稀,中原地区的农作物根本无法种植,粮食作物仅有青稞等,藏族人只能饲养耐寒的牦牛等动物,饮其奶、食其肉以维持生活,作为不事生产靠信众供养的僧侣,也和当年佛陀面临的窘境是一样的,根本无从选择饮食。
现今,随着交通的便利和文化的传播,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互融互通,很多藏地僧侣不再受困于藏区有限的生活物资,也开始转变饮食结构,纯素食的修行也普及开来
纷繁复杂的世界和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渐渐背离了自我;
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曾凭栏沉思,多了一份对内心宁静的渴求;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⑩ 藏区信佛为什么还是比较贫困(妙莲法师答疑)
最近,我对自己的学佛作了一个思考,我究竟为什么要学佛?这才发现虽然我很爱看佛学书籍,但始终都没有好好修行的决心。比如我今年虽然参加了金刚萨埵心咒共修,但我每天只念三千遍,完成了今天的数量就不想再多念,好象念咒子是件很无趣的事。在学《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过程中,我对以前不明白的很多事情知道了一些,但还是有很多不解。比如说皈依三宝有很大的功德,那我想藏族人是最虔诚的佛教佛了,但藏区却非常的贫困,佛菩萨为什么不照顾他们呢?又比如佛说人生是苦,但我从小到大好象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苦,那是不是因为西藏特别苦所以西藏的佛教信仰浓厚?我有一位朋友出差去青海,因为时间比较长,所以他在那里认识了不少藏族人,其中有好几位都是出家还俗的,他们都很有钱。他朋友感叹:只要有钱了,连藏族人都不出家了。所以我想是不是因为色达很穷,所以“色达山河一片红”?等色达富裕了,会怎样呢?答: 藏区贫困并非诸佛菩萨不照顾。因为诸佛菩萨大悲周遍,绝对不会有执着彼舍离此的偏袒之心。所以某一区域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可以说是这一区域众生的共业所感,除此之外,从佛法业果的角度讲并不存在一种所谓神奇的主宰力量随心所欲地让某区域贫穷、让某区域富裕。此时,也许有人会问:既然说区域的贫富是共业所感,而藏族人又都是共同虔诚信仰佛教,那为什么会感得贫困之果呢?回答:贫困之果并非由虔诚信仰佛教之因而感召,贫困自然有贫困的因,并且这种因也并不一定就是今生所造集的,很有可能是过去世所造集的贫困之因在今生成熟而感召贫困之果。也就是说一个今生虔诚信仰佛教的佛教徒虽然有可能会非常贫苦,但这与他虔诚信仰佛教并无丝毫关系,而是宿世业报的缘故。比如《百业经》中所讲小驼背的公案就是这样。经中讲道:小驼背虽然已断尽烦恼证得阿罗汉果,并且众比丘乃至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与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都尽力在帮助他,但因往昔业报现前的缘故,也使得这样一位罗汉尊者连续七日不得饮食,最终因饿死而趣入涅槃。宿世发愿、虔诚信佛、精进修行使他证得罗汉果位,而过去世活活饿死母亲的宿业又使他以罗汉身饥饿而死趣入涅槃。所以虔诚信仰佛教与物质贫穷匮乏之间并无丝毫必然的因果关系。 再者,佛法虽然能够赐予相信、修学它的众生种种世出世间的圆满,但佛法的最终目的却并不是让众生仅仅过上丰衣足食、温饱有余的所谓幸福生活,而是要让众生摆脱生死烦恼的系缚,超越轮回、跳出三界乃至最终成就无上正觉,这才是佛法真正的核心所在。如《法华经》中云:“佛以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间。”此“一大事因缘”并非是让众生敛财生银、仕途亨通,而是引导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虔诚信仰佛教的藏区人民略显贫困,倒也并非是什么奇异之事。物质生活的淡泊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有益于激发厌离尘欲、希求解脱的纯正道心。基于这一点,佛陀并不主张以世间的物质妙欲来满足众生的贪欲。 如《广大游戏经》中云:“在当嘎树下,世尊坐在长有形如夜叉芦苇的布拉那草的地上,当时当地出现饥荒,乞食十分困难,尊者目犍连请问世尊:‘大地之下具有妙味,以我能翻大地,连力士翻动一片水中树叶的困难也没有,我以左手把地居所有有情全部握住后,以右手能够一刹那间在大地及其周围找出妙味。’世尊说:‘以你虽能这样翻转,但众生一向住持妙味而愚痴,且妙味不会长久留存,将会隐没。’世尊未予开许。” 从这个角度来看,藏区物质生活的贫困不但不是诸佛菩萨不照顾他们,反而令人觉得是诸佛菩萨对他们的偏爱。也许正是由于他们对佛教有着不共的全民族的虔诚信仰,所以感动诸佛菩萨将他们享受物质生活方面的福报全都回向而转作解脱的善根。如果真是这样,那所谓贫困的藏区人民不但不是人们怜悯的对境,反而应成为人们羡慕效仿的楷模。因为真正希求解脱的佛教学人,所看重追求的是清心寡欲、寂静祥和的清净心地,并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虽然有些藏区人民迄今为止连温饱问题都尚未彻底解决,但从精神财富的角度讲,他们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因为千百年来,他们世世代代从未间断过享用最纯净、最丰富的精神食粮——佛教思想。您在问题中提到,虽然佛陀说人生是苦,但您从小到大好象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苦。这并不奇怪。因为普通人所认为的苦仅仅是缺衣少食、饥寒交迫、体不康健、地位卑微等逼迫性的苦苦所摄,普通世间人对苦的认识与体会只能局限于苦苦的范畴,甚至在苦苦的范畴中,也只是非常有限的一部分而已,而佛陀的教义中明确指出:不要说人间的显赫声名、锦衣玉食等种种的享受,乃至欲界诸天的种种妙欲之乐,以及色界三禅以下种种极其微妙的禅定乐受也都是坏苦所摄,而色界四禅与无色界也没有超越有漏行苦的范畴。所以佛陀说:“三界如火宅,有漏皆是苦。”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在《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中士道部分有详细的说明。如果您能对这部分法义作一番刻苦精进的闻思修行,相信您一定会在对苦的认识、体会等方面有更加深广细腻的觉知。 您在问题中还问道:是不是因为西藏特别苦,所以西藏的佛教信仰浓厚。相比于内地来讲,西藏的经济并不发达,以及藏区人民对佛法的信仰特别浓重虽然均属事实,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说此二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为如果仅仅以贫苦来作为对佛教产生浓重信仰之根本因的话,那比藏民更贫苦的非洲难民应该是世界上最虔诚的佛教徒,而匮乏至极、饥渴交迫的饿鬼世界则更应当是信仰坚固的佛国领地,但这些显然不可能成立。并且佛教氛围比较浓重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不乏经济发达的,如台湾、香港、新加坡、泰国等。所以某地区佛教信仰浓厚,可以说是多种善因缘聚合之后所显现的善果,并不一定是贫苦所导致。 您最后的一个问题是等色达富裕了,佛法会怎么样呢。对此的回答是:既然贫苦并非是导致对佛教信仰浓厚的因,那么富裕也不见得就一定会使佛法衰微。比如中国的唐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达到巅峰的时期,而这一时期又恰恰是人们对佛教的信仰、交流、弘传、修证等各个方面均已达到鼎盛的时期。从这也可以推知,富裕与佛法的衰微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而色达富裕后,具体情况会怎样,毫无神通又丝毫不懂预测方术的末学实在是没有估评的能力,还望见谅。 最后让我们共同祈祷,愿十方有情都能对有漏三界生起真正的厌离之心,勤求解脱! 推荐阅读:数百年来藏地出现的最伟大密宗上师土登尼玛活佛活着的意义、菩萨的堕落(慈诚罗珠堪布)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投胎转世实验上师开示佛弟子共修祈雨的方法为什么大成就者多选择去极乐世界(二)如何巧妙化嗔恨心为大福报密宗行者要开悟有何诀窍?大圆满行者的四种神秘死亡方式藏密弟子如何做功课(转载)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不可混为一谈伏藏大师德钦朗巴亲游莲师净土的详细记录争鸣:密宗虹化与禅宗火光三昧密宗弟子必须牢记的守则:《保密窍诀》2 佛弟子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仅念一遍即可获巨大功德的诸佛如来名号活佛众目睽睽下飞空失踪西方极乐世界四种国土详情及生因揭秘 诽谤圣者会遭惨重恶报(附毁谤的种类及罪业… 为何成就者能有神通可随意改变外境? 证悟了空性就能穿越岩石、飞入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