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孩子成绩差、生活习惯不好,家长除了发脾气还能怎么教育呢
孩子成绩差、生活习惯不好,家长除了发脾气还能怎么教育呢?多多夸赞鼓励;多多发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并及时夸赞。你可以每天写出孩子的10个优点,坚持一段时间,让自己的聚焦点逐步放在孩子做得到的地方。
⑵ 孩子生活习惯差怎么破
在早班车98期,我们分享的主题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不是学习问题》,《2016年中国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调查报告》显示最让家长头疼的教育问题不是学习问题,而是生活习惯问题,其中“生活懒散,不爱整理衣物”的孩子占了70%。
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之所以那么多孩子不喜欢整理衣服、房间,至少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父母就非常懒散,家里环境脏乱差,孩子当然不爱整理;第二种是父母虽然爱干净,但是太宠惯孩子,不舍得用孩子,孩子没有养成好习惯。
我了解的一个学员就属于第一种情况,她在咨询的时候就总跟老师抱怨,孩子生活习惯不好,放学回家书包往地板上一丢,鞋子、袜子扔的东一只西一只,衣服脱了揉一团随手一丢,她就要跟着屁股后面捡,有时候看着来气也懒得捡,就开始数落孩子:“跟谁学的这坏毛病,跟你说多少次了,拖鞋摆好,书包放在书桌上,衣服脱了叠好放在床头或者床尾。”孩子不但不听还犟嘴:“跟你学的啊,你自己也乱扔东西,你看家里那么乱,为什么光要求我。”
开始这个妈妈听不进孩子的话,觉得孩子不听话还犟嘴,太叛逆了。后来在教练的陪伴下,才慢慢的能静下心来反思,发现自己的问题。按照延龙老师第四课讲的四型人格,她应该属于“活泼型”的那种人,行为风格是大而化之,生活习惯是粗枝大叶,东西随手放,怎么舒服怎么来,床上是衣服枕头一大堆,只要还有个能躺下的窝就行,地板上臭鞋子臭袜子东一只西一只,只要还有地儿能走路就行,桌子上满满当当只要还有鼠标滑动的地儿就行......偶尔心血来潮收拾一回也特别省事儿,打开抽屉,拿胳膊一划拉东西都进了抽屉;衣服揉成团都塞在柜子里,能关上门就行。这样外面看着就很干净了,杂物在抽屉里乱,衣服在柜子里乱,眼不见心不烦。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习惯当然不好了,但是在学习前这个妈妈只能看到孩子的问题,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学习后她明白了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只有父母改变了孩子才有可能改变。这位妈妈之所以养成这种习惯,也是受到原生家庭影响,小时候生活环境差,她的父母奔波劳碌本来就很辛苦,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收拾打扫房间,她一直都是在很杂乱的家里长大的。结婚后她也把这种习惯带到了自己的家庭,并且让孩子习惯了这个脏乱差的环境,养成了随手乱丢,不爱收拾的毛病。
几十年的生活习惯要改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的教练手把手的教,不断的提醒和鼓励,这位妈妈从收拾衣柜、桌子、床铺开始,先养成收拾打扫的习惯,然后再到比较难打理的厨房、卫生间,到房间的边边角角。
现在,这位妈妈不但养成了收拾打扫的习惯,而且她爱上了收纳和断舍离。因为在收纳凌乱的杂物的时候,她同时也在收拾杂乱的心情,当付出劳动满头汗珠的看着窗明几净的房间的时候,她感非常的轻松愉快。
我们居住的环境就是我们内心的投射,一个脏乱差的家居环境折射出你心中满满的负能量,而且会继续影响你的情绪,恶性循环。
所以当这个妈妈把家里打扫得整洁干净的时候,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不同了,整个家庭氛围也不同了。
面对妈妈的劳动,孩子一开始不以为然,觉得妈妈心血来潮。东西还是乱丢乱扔,妈妈什么都不说该收收该叠叠,无条件的接纳。
但是看到妈妈坚持打扫,默默为自己收拾,孩子后来不好意思乱丢东西了,每次都会按照妈妈说的,鞋子放整齐,衣服折好放床头......
再后来,孩子看到妈妈每天听着音乐哼着歌打扫房间,貌似非常开心的样子,他也自动加入进来,跟妈妈一起整理打扫,并且被妈妈的情绪感染,也感到了巨大的快乐。
古语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做大事呢?改变就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当你真正在做的时候,一个习惯的改变就会影响到你的整个人,你的心态变了,你的生活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第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爱干净爱打扫,但是不舍得用孩子,所以孩子养成了懒散邋遢的坏习惯。
我们这一代的人都是吃过苦的人,所以有严重的补偿心理,希望孩子养尊处优,不想孩子吃一点苦。但是事实证明从小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孩子,长大了都不能吃苦,责任心差,工作平平,生活平庸。
我们一边惯出孩子一身毛病,一边抱怨孩子生活习惯不好,这种做法真的很不负责任。所以如果对孩子负责任,一定要舍得用孩子,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西方国家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劳动能力,比如美国富豪洛克菲勒家传六代,个个精英,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承袭家规,规定孩子从小记账并做家务。
所以,与其抱怨唠叨,不如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比如先从一件小事开始,用一个月的时间培养孩子整理书桌的习惯,用两个月的时间来巩固这个习惯;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培养他整理衣柜的习惯......直至孩子顺其自然,看到哪里不干净、不整齐了就要整理一下,那么好的生活习惯就养成了。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培养孩子好习惯,肯定要比改变成人的坏习惯要容易,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一定没有问题。
⑶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怎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孩子,许多父母都致力于改善他们的成就,增强人才,但实际上,帮助儿童发展思维技能同样重要。技能掌握基本思维技能,可以更好地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在别人的眼中成为“达人”。最近,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网站出版,关于如何培养儿童的思维技能,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出5个提示。
姓名特定的政策。例如,当母亲帮助孩子找到丢失的物品时,告诉他们“回溯”方法,这是回溯找到丢失的物品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已经掌握并记住了这一战略并试过有效。父母可以给出特定的策略一个好名字,经常使用,所以孩子们将更容易地记住和使用。展示情感管理。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孩子“洞察力”成年人有害,并且在他们面前展示大量的负面情绪,他们可能会让孩子“胆小”。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深刻和劣势,也可以提供学习机会。例如,当你和孩子交谈时,你的父母可能希望说出你自己的内心情绪,并借此机会向自己展示如何摆脱糟糕的情绪。
学会用负面情绪完成任务。许多人通常认为负面情绪是放弃艰苦任务的借口。事实上,擅长情绪化管理的人们了解更多使用情绪改善的情况。如果您鄙视,您可以使用诞生的愤怒,鼓励自己的潜力;如果您觉得担心,您必须集中注意力更为集中,并更详细地完成任务。
⑷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解决
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有些问题也威胁到孩子的身体健康,所以家长都是比较重视的,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最常出现的问题究竟是有哪些,并且给予大家一些解决方法。
⑸ 孩子生活习惯不好怎么办
首先,家长需要确认自己对于好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这些习惯带来的影响有相对正确的认知。有些习惯也许不符合你的常规认知和习惯,但是并不是缺点,甚至还可能是优点。比如孩子爱热闹,爱疯,爱说话。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波咨询”,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生涯咨询,助您幸福生活,快乐工作~微信搜索“文波咨询”或搜索ID: wenbozixun,即可关注。
⑹ 我女儿15岁了叛逆期,个人生活肮脏邋遢我该怎么办
孩子叛逆,家长切记不要以激烈的方式,批评教育孩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成为孩子的朋友,家长要克制自己想为孩子做决定的欲望,真正的把她当作一个成人来对待。当孩子做事成功时,要表达对他的钦佩,并可以适当的请教她成功秘诀。2、允许孩子有密码,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包括不要总到孩子的“密室”翻看,不要总过问孩子的私生活。3、家长要注意自己在不同场合的言谈举止,叛逆期的孩子更加敏感,更注重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家长要格外注意。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她,这会促使她的叛逆心理。打电话,不要总是问是不是没钱了,会觉得你不够关心自己。叛逆的孩子内心敏感,自尊心强,要好好呵护。生活邋遢不是一个好的习惯。有这种习惯的一定要改。生活邋遢最起码是不讲卫生很容易让人生病。邋遢会让你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⑺ 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家长如何帮忙纠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们是最具模仿力的群体,模仿起来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一样不放过,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帮助,告诉孩子不好的行为不适合孩子,不应该去模仿。
当然最好的抵御的办法是,强化正确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孩子己经形成的好习惯,千万不要轻易的放弃掉。孩子一旦出现行为的偏差,家长就应该及时地纠正,不要等到已经有了坏习惯再改,困难会大得多。
家长应该学会一种技能,就是孩子已经出现的不好的习惯,引导转化为好的行为,虽然这样做比较难,家长不要完全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孩子的问题,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这样,有些看起来很难办到的事情,真正做起来可能就不太难了。
⑻ 儿子二十五岁了整天什么都不干跟父母一句话也不说整躺床上看手机怎么办
给他找个媳妇就好了,有人管着。就有动力了,一开始还是家里给宠的,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只能一点一点的改了。都已经养成习惯了,不行就给看看心里医生,开导开导吧。已经养成懒惰的习惯了。一时半会很难改正的,父母有直接的责任,还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⑼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么办
等到李飞上了初中,日常生活父母便不能随身照顾了,于是他不得不过起了独立生活。等到衣服脏了,不能及时拿回家去洗,他就脱下来往盆子里一泡,学着人家洗了起来。可是别人的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的,自己的却弄得花里胡哨的,这一片那一片。裤子上体育课都弄破了,却还没有缝好,以至于再上体育课时凑活着穿。等到两周后回家,父母看到李飞的邋遢样子都快认不出来了,感到又心疼又难过。专家分析 李飞自理能力差,不是李飞自己的原因,而是父母的过度溺爱造成的。现在大多数孩子是在父母的“温棚”里,因为受到娇宠而变得脆弱,缺乏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直接导致自理能力差;再者一旦孩子没有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产生了气馁,便会一蹶不振,失去了面对事情的信心,造成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长此以往,孩子是不能够学会独立生存的,更别说成材了。 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应该从自身上找原因,是由于父母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 一是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度娇惯,总是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机会学会一些自理的能力。 二是因为父母在对孩子自立的问题上总是批评多鼓励少。孩子自己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是结果不能如愿,于是父母就会讥讽嘲笑、极力批评。甚至在孩子做错的时候总是批评,不会帮助孩子改正。 三是因为父母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上总是半途而废。父母看到孩子差不多具备了一些自理能力就不注重继续培养了,直接造成孩子在某些方面总是懵懵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自理能力。 孩子能够自理是当孩子遇到事情,有能够独立的解决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孩子成长的好坏,关系到孩子的未来。作为父母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锻炼。 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一些对孩子成长有用的最基本的自理能力,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增长一些生活常识,还会让孩子在自理活动中感觉到成长的快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独立生活,在人生道路上处理事情时游刃有余,自信的笑对未来。解决妙方 父母在面对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时,就要试着找一些方法,来逐步地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得到一些锻炼,从而增强孩子的生存能力。作为父母,就应该学会一些方法来改变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的现象: (1)父母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更不能娇惯。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直接原因是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父母总是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时,父母就要让孩子接触到劳动上,当然包括孩子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孩子也是非常愿意去做的,因为父母给予孩子一些动手能力的机会,可以使孩子自己感觉到增长了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甚至培养了孩子的劳动精神。 (2)当孩子做分内事情的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需要锻炼的。孩子在做自己分内事情的时候,内心总是充满了希望,想方设法要把事情顺利的完成。这个时候父母如果横加阻拦,就会不自觉地把孩子的自理念头打破了。孩子的欣喜一旦被埋没,就不会再产生对所做事情的兴趣。随着父母阻止的深入,孩子就不再对任何事情动手去做了。如果孩子形成了依赖的心理,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去代劳了,就不会去自理了。因此说孩子分内的事情,父母就要放手让孩子去做。(3) 父母要对孩子积极的自理少批评。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作为父母应该感到高兴,因为孩子开始学着自理了。对这种积极地动手能力要始终相信孩子的能力,不管结果怎样,孩子毕竟亲自去做了。即使最后孩子没有成功,也不能嘲笑讥讽,极力批评。因为孩子在积极的做事情的时候,是内心兴趣所致,这是好的一方面。父母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这种自理兴趣。(4)父母不能“半途而废”,要始终在关注孩子的自理能力。作为父母认识到了自理能力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就一定要对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始终保持积极地态度,不能看到孩子差不多具备了就半途而废、草草了结。 摘自《搬开孩子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成墨初 编着
⑽ 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怎么教育才更好一些呢
让他知道自己这个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也可以要在教育孩子上在双方都有情绪的时候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因为那时我们完全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缺少冷静就缺少判断力。你的每次夸奖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动力。家长可以督促孩子,慢慢的引导孩子改正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不要重复过去的教育方式和语言,也许孩子就是想看到你们紧张他,为他的事而争吵的场面。还有就是父母不要管的太多,让自己懒一些,让孩子做他能做的事,不要代劳。要集中精力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个问题,等这个问题解决了,再转移到其他问题,这样的效果会好一些。比如对想要的东西盲目追求,不到手不摆休的那种。这是在十岁以下儿童的普遍存在的。
从父母到老一辈要多沟通,用一套办法管理孩子。到了老一辈手里变个样,最后孩子圆滑的不得了。越小孩子,语言越要趣味化、儿童化,孩子做到了,引领她去认知定位自己的价值。总之,孩子接收一致的教育观念,规则时,大人同样也要以身作则。做到整洁干净,这样孩子就有了模板。即便他们现在做不到,心里也会留下这样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