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抗战时,我们选择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
你说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麽?可那是国共十年内战(1927~1937)是提出的
② 新民主主义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为什么选择这条路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一、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第二、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正确。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一、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第二、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全国人口中的 80% 是农民,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领着中心城市。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第一、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转变和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变,从而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第二、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指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第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第四、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依据:( 1 )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在中国革命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同时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 2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第一,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第二,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
第三,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游击战争。
③ 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走一条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中共成立和大革命时期
(1)中共成立后,在“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它首先致力于领导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这些斗争虽取得一些胜利,但“二七”惨案却使共产党人认识到要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必须建立革命联盟,必须建立革命武装。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中共主要领导人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大革命失败。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转入低潮。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以夺取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的三大武装起义的受挫说明,在中国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是行不通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曲折的革命历程中,大胆创新,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但王明等人,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仍坚持城市中心论,盲目暴动,冒险进攻,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长征,遵义会议从组织上和军事上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央开始走向成熟。
(2)1931年“九·一八”事迹和1935年的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的政治路线。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3.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党在统一战线、军事斗争、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和党风建设各方面都走向成熟,显示了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这说明了老一辈革命家在探索中符合国情的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正式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经过艰苦斗争,取得了抗战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
(1)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阶级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为争取和平民主,中共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粉碎了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采取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及时展开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胜利前夕,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经过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新中国成立,从此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49年至195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完成了追剿反动残余、改革土地、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这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同时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银元之战”和“粮棉之战”,调整发展工商业,发展工农业生产等措施。1952年,政权巩固,经济恢复。
(2)1953年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并举。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至此,用社会革命变革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终于完成。
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三大改革完成后,中共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又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中共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成为这种探索的开始。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提出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次系统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及解决方式。但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和我国实际生产力水平,也由
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左”倾错误开始恶性发展。到1966年,在恶化的国际形势刺激下,最终发展成“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1978年,一些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指导思想,实质是坚持实行“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全国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此后,从国情出发,党和国家开始了以调整生产关系为中心环节,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并实行对外开放,取得辉煌成就。在理论上,党通过历次代表大会,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我们党在经历了80年历程后,焕发出更加年轻的生命力。
④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生活在一个水深火热的环境中。
抗战时期,受战争赢下,中国人民颠沛流离,大部分人民生活艰难,日常生活难以维持,还要时刻提防和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迫害,生存都是问题。红军也极其艰苦环境中坚决抵抗、捍卫国土,吃树皮、吃皮带等,全民皆兵,老百姓与解放军共同抗敌。
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
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中国军队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
(4)生活在抗战时期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过程: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实行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建立了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
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进行了着名的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等数万次对敌作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