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娃娃家材料投放有哪些
娃娃家材料:
一、手推车暗示幼儿可以推车外出购物;
二、各种类型的衣服示意幼儿可以给娃娃穿脱衣服或整理衣物,练习扣纽扣、拉拉链、系鞋带;
三、一把小锤子可能生发出修理活动;
四、筷子可以让幼儿练习夹东西;纸杯、吸管、小豆子会让幼儿想到请客人喝珍珠奶茶;
五、橡皮泥意味着幼儿可以拿来做糕点、面食;
六、漂亮的蛋糕盒可能让幼儿想起庆祝生日,等等。
在很多幼儿园,教师往往满足于使“娃娃家”看起来像现实中的家:彩色的地毯,温暖的靠垫,可爱的装饰品,迷你的厨具、家具、电器等,这些常用的家庭设施是创设“娃娃家”场景的基本选择。通常认为,只要创设这样一种家庭环境,幼儿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开展游戏。
投放材料要求:
一、 材料丰富但无须过多。
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包括材料自身应附着多种教育因素。如:小班穿珠游戏中的珠子可以是有色、有形、有孔、有大小、有质地区别的,且数量充足,以保证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充分操作,获得某些感知和经验的积累,从而促进其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二、材料要美但无须有价。
根据《幼儿心理学》中“一切鲜明、具体、生动的形象和新异多变的刺激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因此教育活动中的玩教具必须是颜色鲜明、形象生动、新颖多变。”
许多教师会让家长不惜花钱购买一些漂亮的玩具来园,如“变形金刚”、“钓鱼”玩具、木质拼图等,或者不惜加班加点制作一些逼真的玩具,投放到活动区中。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娃娃家
❷ 幼儿园蒙氏教育日常生活区有哪些教具
日常生活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基本动作能力,学会照顾自己、照顾环境,进而学习彼此尊重,养成良好的社会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合群、自信的个体。随着教具的取拿、操作和收放等练习,可以培养孩子的秩序感、专注力、动作协调能力,这些都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家”是孩子练习日常生活教育最棒的场所。孩子一早起床需要换衣服,此时就是练习穿脱衣服的最佳时机,所需要的材料是衣服和成人;起床后需要整理床铺,所需的材料是床上的用品和成人;想喝水时,孩子可以自己拿杯子装水,材料是水壶和杯子,重点是要放置在孩子可以取拿的高度,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增进协调力;吃餐点前,先将双手洗干净,然后自己拿餐具夹点心吃,餐后自己整理收拾,以及将餐具洗干净、擦桌子,所需材料有围裙、抹布、脸盆、水、、、、、、每个动作经由成人的正确示范后,孩子不但学到了照顾自己和照顾环境外,更可学到对细节的注意力。当学做家务时,他就是你的得力助手而非阻手,晒衣服、收衣服、擦桌子、扫地、洗碗、垃圾分类、照顾植物等工作,都可以让孩子参与。当孩子有机会自己动手做时,孩子的协调能力会更精确地发展,也会变得更加独立。孩子一旦有了足够的生活经验,就能建构认知学习的基础。上述材料相信在每个家庭中都很容易取得,只是如何将家中原有的物品设计成一份份孩子可以独立操作的工作,就需要家长朋友多跟老师交流。我也想在此告诉我们的家长朋友,只要是我们成人做的家务活,我们的宝宝都能做好,只要我们成人给孩子段炼的机会,能够有耐心示范给孩子,我们的宝宝就能做好,各方面能力就能提高。只要我们成人把我们的宝宝当成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的孩子,我们的宝宝就会自由发展,快乐成长!
❸ 小班下学期生活区投放材料是什么
制作材料:海洋球、雌雄扣、毛梗条。操作要点:
将球两端的雌雄扣对应贴合,连成一支毛毛虫。
❹ 小班以甘蔗、玉米、薯仔、黄瓜为主建构区投放什么材料
可以设置为探索区,提供生姜、毛豆、萝卜、玉米等农作物及它们的叶子等,
在幼儿园的开展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将乡土材料巧投于区域中,丰富的乡土材料使区域活动蕴藏了丰富的知识和奥秘,为区域活动增添更多的活力,从而让幼儿在愉快、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游戏、操作和享受成功。
活动区材料的投放
1、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要有的放矢,要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之中是区角活动的一大特点。通过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使用体现本土材料带给自己的乐趣,并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2、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前,将所要投放的材料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投放。
3、材料投放的丰富性
老师为幼儿提供的可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如大班开展的“趣味编织角”中我们就提供了多种的编织材料有野草、柳枝、玉米皮等,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意愿添加和满足,体现了活动区活动自主性特征。
❺ 生活区投放材料有哪些
生活区投放材料有三种,分别是:绘画材料、辅助工具、辅助材料。
1、绘画材料
绘画材料包括:颜料、油画棒、双头笔、签字笔、水彩笔、排笔、蜡笔、毛笔等。
2、辅助工具
辅助工具包括:胶水、固体胶、双面胶、透明胶、乳胶、剪刀、花边剪、白乳胶、打孔器、橡皮筋等。
3、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包括:橡皮泥、纸盒、纸盘、纸杯、布头、毛线、绳子、包装袋、一次性杯子、毛根、胶卷、扣子、盖子、各类豆子、花生、牙刷等。
❻ 小班科学区投放哪些游戏材料
一、生活区
1.喂饭。在“给动物喂饭”原有手眼协调自由喂饭基础上增加了互动墙根据动物特点喂饭,如猫咪喂鱼
,兔喂萝卜等。
2.绕毛线、穿编等:根据活动材料的玩法,增加了相关的图示。
3.整理袜子:新投放了袜子等,引导幼儿匹配折叠、整理。
二、科学区
1.我给小鱼插鱼鳞。投放了圆形、三角形、方形(有颜色、有大小区别)供幼儿给不同图形鱼的底版进
行插接,锻炼匹配能力。
2.找朋友。在原有四种颜色的瓶子和瓶盖的基础上,新增了蚕豆、分类盒等供幼儿根据数量装豆子并分
类归放归放。在此基础上我们也新增了拧瓶盖的升级版,我们把各种大小不一的瓶子藏在盒子中,露出
瓶头,让幼儿用瓶盖找到并拧紧。
3.自然角,我们增加了萝卜的观察记录表,根据小班特点把萝卜画好,只要隔段时间尝试画叶子就可以
了。同时也饲养区增加常见的鱼类、观察区展示了水果造型等。另外实验区增加了小鱼吐泡泡的材料,
❼ 小班折的生活技能材料有哪些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在“活动区与幼儿发展”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生活经验,其它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选择区角活动,往往只对社会性的区域感兴趣,如:建构区、角色区,对一些科学区、音乐区语言区的兴趣光顾很少,参与率低,但这些区域对幼儿智力的开展却有一定的作用。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孩子们的智力得到发展,我们就要引导、关注孩子们走进学习性区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参与学习性区域的原因是有的活动内容单调,引不起幼儿的兴趣,如:科学区只投放一些塑料锤子、剪刀、螺丝刀、几辆破小车、还有一些成品的蒙台梭利玩具,音乐区教师就只贴上一幅跳舞的图片,再放上一个录音机就是音乐区了,孩子们有的连看也不看,一点也不感兴趣,语言区教师只投放上几个头饰,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或许会感兴趣,但对大、中班的幼儿来说就太单调了,这些材料既引不起幼儿的兴趣,更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这样对幼儿智力的开发有一定的欠缺。
怎样才能开发幼儿的智力,让幼儿得到智力发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开发幼儿的智力。
一、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
活动中一般是集体教育活动、小组教育活动和个别教育活动,这样就要将一些促进孩子智力发展、个性发展的课改内容融化到区角活动中,针对每个孩子智力发展的不同,针对每个孩子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如:大班幼儿学习10内数的加减运算,多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进行,作为教师一般以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为标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和接受比较慢的幼儿,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活动区中不仅仅给孩子提供一些杯子、插花、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感兴趣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材料,大班学习数字,教师就可以在益智区投放各种各样的数字游戏、数字棋,在美工区中投放材料让幼儿画有趣的数字,在语言区中让幼儿认识关于数字的成语,在探索区中让幼儿探索神奇数字变变变等等,教师指导孩子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不管是什么样的材料,不管是摆弄一次、两次,只要是安全、卫生、孩子喜欢,教师就要近距离的去指导,让孩子有成就感,能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选择的内容要体现出层次性
1、为了能引起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教师要有潇洒的语言,亲自参与活动,引发孩子的学习欲望,让孩子感觉到和教师之间是没有距离的,是平等的,教师更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参与情况及时更换材料,以防孩子对材料产生厌恶,不参与活动。例如:大班在训练幼儿10以内加减运算时,教师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数字小动物,引起了幼儿较高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做做玩玩区中投放废旧材料让幼儿制作数字小动物,就这样让幼儿在兴趣中开发智力,增长见识。
2、根据幼儿的不同差异,帮助幼儿选择不同难度的内容,例如:中班的王丽涵小朋友智力比其他幼儿弱,教师经过观察,发现她对插雪花积塑比较感兴趣,于是教师就有意识的加以引导,让她按颜色、大小排序。当看到她能独立完成作品时,就让她自己说说结果,而教师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她自己感到有成就感。小班的杨硕小朋友自理能力比其他幼儿差,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后,便引导杨硕进活动区中玩系鞋带、扣扣子、喂娃娃,利用生活活动中教师投放的鲜艳材料引起幼儿进活动区玩的兴趣,既做到了让幼儿进活动区活动,又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
三、材料的提供要适宜、美观、耐用
1、材料由粗糙到美观、耐用。
以前教师给孩子提供活动区材料往往是一次性的,而且易坏、粗糙、不耐用,使孩子很容易玩烦了,因此活动区活动的质量一直提不上去,甚至有的教师埋怨孩子不会玩,不认真玩,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发展,其实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投放的材料没有按幼儿的需要和幼儿的兴趣来投放,以及教师没有精细的指导,现在看来,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决不是通过一次性能完成的,他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多次与材料相互作用,因此教师要选一些耐用的材料,供幼儿活动,另外,我们较忽视材料的审美功能,现在,我们不仅要注重材料的耐用,还要注重区角中材料的美观,从而使幼儿产生玩的兴趣,例如:大班设计的有趣的数字,与其匹配的食物卡片和数字棋,中班设计的树,与其匹配的是各种各样的树的图片、图书,小班设计的是彩色世界,与其匹配的是各种各样的瓶装颜色,这些材料既耐用耐磨、又美观漂亮,适用性好,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非常喜欢这些材料。
2、一种材料指向一个目标和多个目标
青岛市《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在活动中发展,幼儿与环境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只有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幼儿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因此,教师们在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的同时,既要考率到幼儿发展的现有目标,又要考虑到幼儿发展的阴形目标和多个目标,以便于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大班区角中棋类区,幼儿有两人玩的、三人玩的、还有一人玩的,语言区材料的提供,有各种各样的幼儿图书、有趣的汉字、好听的歌谣、唐诗三百首,探索区材料的提供,有好玩的纸、神气的陀螺、有趣的称、会变的颜色、神气的水,中班音乐区教师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打击乐,自制的表演服装、首饰,美工区中教师在材料投放上投放很多自然材料,有花生皮、麦芨草、高粱杆、玉米皮、各种各样的树叶等等。小班生活区材料的提供,有系鞋带、扣扣子、喂娃娃、夹花生,益智区教师提供了富有童趣的小猫钓鱼、堆火车、小鱼过河等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复习巩固汉字的认识,又能学会分类等,不同玩法中,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体会与反思:
1、学习性区角活动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既简洁,又温馨的开放环境,孩子们喜欢在区角中自己选择,自由结伴,真正体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学习性区角活动中,我们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观察、了解指导幼儿,可以因人、因时、因地为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不知不觉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也对幼儿有了不同的了解。
❽ 幼儿园小班区域应该投放什么材料
在小班的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小班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他们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和利用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材料丰富但无须过多。 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包括材料自身应附着多种教育因素。如:小班穿珠游戏中的珠子可以是有色、有形、有孔、有大小、有质地区别的,且数量充足,以保证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充分操作,获得某些感知和经验的积累,从而促进其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有些老师为了丰富活动区材料,倾其所能,聚其所有,投放的材料可谓五花八门。其实,多则滥,滥则泛。小班幼儿注意力尤其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花眼,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弄片刻——丢弃——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 例如在穿珠游戏中,我们就充分考虑到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把游戏分成了三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分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在幼儿刚入园时,我们只投放了红色的圆珠和绿色的方珠,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时对材料进行补充,增加其它颜色和形状的木珠。 二、材料要美但无须有价。 根据《幼儿心理学》中“一切鲜明、具体、生动的形象和新异多变的刺激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因此教育活动中的玩教具必须是颜色鲜明,形象生动,新颖多变。”许多教师会让家长不惜花钱购买一些漂亮的玩具来园,如“变形金刚”、“钓鱼”玩具、木质拼图等,或者不惜加班加点制作一些逼真的玩具,投放到活动区中。 精美的材料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这一点无可非议。然而,我们更应注意材料自身是否会有促进幼儿学习、探究等活动的价值,绝不能仅看其外表。如果只是好看,幼儿拿着玩玩,厌之而后弃之,那么,再精美的玩具又有什么用呢?正如有些老师反映的,自己辛辛苦苦地制作了逼真的包子、漂亮的厨具等,却几乎没有孩子玩,即使有也只是呆坐或机构地摆弄。因为孩子面对这些精美的玩具,无需自己再做什么协商、讨论、创造,只简单地分个角色,全家一起吃个饭就行了。看起来精美的材料,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想象与创造的操作平台,也就失去了材料投放的价值。 事实上,一些其貌不扬的原始材料,如卫生纸筒,在孩子们的手中,可能会是望远镜、花瓶的制作原材料,或娃娃家的无需任何装饰的小电筒、擀面杖或卷发筒等等。 由此可见,要使投放的材料具有价值,应尽量少提供一些成品材料,多研究开发一些半成品材料或原始材料(如各式纸盒、橡皮泥、废旧毛线等),以及有助于“检验”幼儿想法的材料。 三、材料需要层次性、操作性、动态性。 首先,区域材料要有层次性,并且经常更新。只有新的知识才会带来新的发展、新的提高。所以区域里应定时有新的材料投入,这些材料有的是教育活动的延伸和升华,有的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精心制作的。例如:小班“学习3以内的数”这一活动后,我在益智区投放了“分类盒”和“给圆点宝宝找朋友”两件材料,其中“给圆点宝宝找朋友”加深了些难度,适合已掌握的幼儿玩;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完全掌握的幼儿可以通过“分类盒”继续巩固,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顾每个层次幼儿,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美术区操作材料、益智区的拼图等都应该体现层次性。 其次,要选用操作性强的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吸引力,使幼儿在半个小时的区域活动中不感到乏味。“操作区”的“拼汽车”就是很好的一例。幼儿在拼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挫折,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反复拼贴,直到成功为止。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判断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汽车完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的小朋友一次能拼成很多辆汽车,那种成功后的喜悦更是不言而喻了。 再次,材料的提供要有动态性,不能一成不变。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兴趣易分散,不可能长时间地对一种活动材料感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需要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教师发现在《亲亲热热一家人》主题中备受幼儿喜爱的语言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语言区域里的图书、全家福照片等因投放时间长,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于是,教师同时,根据近期主题《美丽的春天》的目标有目的地投放相一些花草、动物图片或实物,并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果然,语言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非凡,孩子们相互讲述自己在散步、春游时的发现,介绍自己的新书。 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 四、材料的利用需要教师的沟通和替代。 幼儿越小,越是对动作本身感兴趣,需要教师与其不断地简单对话,了解幼儿发展的可能,并及时调整、变化材料促其发展。一天宇宇小朋友拿着一个塑料袋,不断地往里放、取水果、蔬菜。我过去问他:“你在干什么?”他想了一 会儿说:“我在买菜。”为了鼓励幼儿想象、模仿,我又准备了几个小篮子。小朋友们游戏时,有的往篮子里装面包,有的往篮子里装衣服,嘴里还不停地叨叨:“我给娃娃买吃的”,“我给娃娃买衣服”。变化的材料,使幼儿从单纯的对动作感兴趣,引发了想象活动的参加,我们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 小班幼儿能力有限,教师不可能引导他们自己去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立刻置身于游戏之中,采取“紧急”措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有一天,婷婷和涵涵两个小朋友玩“娃娃家”,这时“娃娃”病了,要马上打车到医院去看病,可是没有“车”,急得婷婷直叫:“老师,怎么办?”这时,我马上拿来几个能拼插的玩具赶制一辆“小车”,系上一根绳子,婷婷拉着小车把娃娃送到了“医院”。还有一次,小朋友都在玩炊具,佳佳小朋友对我说:“老师,我要洗洗盘子,帮我挤点洗涤灵好吗?”当时班上没有可代替的比较形象的洗涤灵瓶子。我灵机一动,到柜子里拿来班上搞卫生的洗涤灵瓶子,假装挤了一下,佳佳认真地刷起来。看着孩子们满意的神态,我想,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替代的游戏材料,人们的想象就会中断,兴趣就会转移,甚至会终止他们的游戏。由此可见,教师应在与幼儿的共同游戏中,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不断丰富、调整游戏环境与游戏材料,才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以上是本人对于小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一点认识和简单看法,还有很多值得大家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有待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挖掘和讨论,以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❾ 幼儿园日常生活区区域教具有哪些
幼儿园日常生活居家教具 日常生活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基本动作能力,学会照顾自己、照顾环境,进而学习彼此尊重,养成良好的社会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合群、自信的个体。随着教具的取拿、操作和收放等练习,可以培养孩子的秩序感、专注力、动作协调能力,这些都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家”是孩子练习日常生活教育最棒的场所。孩子一早起床需要换衣服,此时就是练习穿脱衣服的最佳时机,所需要的材料是衣服和成人;起床后需要整理床铺,所需的材料是床上的用品和成人;想喝水时,孩子可以自己拿杯子装水,材料是水壶和杯子,重点是要放置在孩子可以取拿的高度,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增进协调力;吃餐点前,先将双手洗干净,然后自己拿餐具夹点心吃,餐后自己整理收拾,以及将餐具洗干净、擦桌子,所需材料有围裙、抹布、脸盆、水、、、、、、 每个动作经由成人的正确示范后,孩子不但学到了照顾自己和照顾环境外,更可学到对细节的注意力。当学做家务时,他就是你的得力助手而非阻手,晒衣服、收衣服、擦桌子、扫地、洗碗、垃圾分类、照顾植物等工作,都可以让孩子参与。当孩子有机会自己动手做时,孩子的协调能力会更精确地发展,也会变得更加独立。孩子一旦有了足够的生活经验,就能建构认知学习的基础。 上述材料相信在每个家庭中都很容易取得,只是如何将家中原有的物品设计成一份份孩子可以独立操作的工作,就需要家长朋友多跟老师交流。 我也想在此告诉我们的家长朋友,只要是我们成人做的家务活,我们的宝宝都能做好,只要我们成人给孩子段炼的机会,能够有耐心示范给孩子,我们的宝宝就能做好,各方面能力就能提高。只要我们成人把我们的宝宝当成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的孩子,我们的宝宝就会自由发展,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