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养鲤鱼的水温,该控制在多少呢
引言:鲤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可以制作多种多样食材,那么在养殖鲤鱼在多少水温合适?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以下是小编搜集有关养殖鲤鱼相关资料,感兴趣朋友可以一起来看看。
三、注意事项
鲤鱼生活在面积2千到1万平方,水深至少两米,必须进出水方便,需要有发电机。要求健康体格好,鲤鱼苗必须来源于同一个地方,还要搭配草鱼,鲫鱼等等,但是搭配鱼类不能太大,要比鲤鱼苗小,防治这些搭配鱼与鲤鱼发生争抢食物现象。要求水透明度,要在10至30厘米透明度过低,就会证明水中动物太多,应该及时换水,如果透明度过高,说明水中动物过少,营养不够,不利于动物生长,如果水是绿色淡黄色,那就证明水中含有鱼类易消化藻类氧气比较充足,如果是黄色,那就证明水质不好,应该及时换水。
Ⅱ 鲤鱼适合的温度是多少
鲤鱼适合在5-30℃的水中生存,但是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21-27℃,最适合鲤鱼胚胎发育的水温为20-30℃。如果水温的变化过大,则会导致鲤鱼生病或者死亡。当水位低于2℃的时候,鲤鱼则会进入冬眠期。
鲤鱼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在水不深的稻田,封闭的池塘,溪水潺潺的小河中,川流不息的江中都能见到鲤鱼的身影。在一些废弃的荒塘或者野湖中放养一些鲤鱼,及时不喂食饲料,它也能成活,并且长得很好。由此可见,鲤鱼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只要有水,哪怕是荒塘野湖,都能存活。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
鲤鱼虽属底栖性鱼类,但这并不是说它的活动区域一成不变。季候变化、水温冷暖。风力风向、气压高低、朔望更替、水质清浊、水流大小、水位涨落、水体溶氧、饵物环境等,都会随时改变鱼儿的活动区域,使它们常常进行较大幅度的位置移动,若在较大水域,这便叫做“洄游”。
Ⅲ 养鲤鱼的水温应该控制在多少合适
这主要看季节。如果是夏秋季节,水温最好控制在16度左右。如果是冬春季节,养殖鲤鱼的水温是20度左右。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水温变化而变化。
Ⅳ 锦鲤是热带鱼还是冷水鱼,喜欢什么水温
锦鲤是冷水鱼,是鲤鱼杂交和变异出来的品种,对水温和水质的要求都不是很高。锦鲤是杂食动物,生性温和,喜欢群居,在5-30度的水温中都可以生活,最喜欢22-26度的水温。在这个温度内它们的食欲和消化速度最佳。虽然锦鲤是冷水鱼,但是如果水温太低的话,它们的精神状态和新陈代谢都会降低,生长状态也不会好。锦鲤是冷水鱼,对水温和环境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在冬天的时候,只要水不结冰它们都是可以存活的。但是锦鲤比较害怕水温骤然降温,一旦温差过大,它们就会产生应激反应或者是生病。如果水温过高的话,它们也会产生不适甚至死掉。
锦鲤最喜欢的水温为22-26度。水温在此范围内,它们的身体发育以及食欲都是比较好的。如果低于这个温度,它们的进食速度和新陈代谢都会降低,所以在冬天的时候,可以减少给锦鲤的喂食,最好每顿减少三分之一。如果水温低于五度,锦鲤会活动缓慢、食欲减退,这种情况就要停止喂食。如果水温过高,会使锦鲤发生高温应激反应,导致它们食欲减退、代谢加快,久而久之会造成体质下降。换水时也需要注意,温差不要太大,最好不要超过3度,不然会使它们出现应激反应,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患病的风险。
Ⅳ 养殖鲤鱼的水温是多少
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当水温上升并稳定在16℃以上便可催产。通常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寒潮过后,气温回升并稳定时即可催产。
塑料温棚在3月底便可达到适宜催产水温(15℃以上),这样可使催产时间比在自然条件下提前20多天。乌仔苗种也提前20天出塘,不晚于南方或略早于南方。
水温、水流是鲤鱼在池塘条件下能自行产卵的重要影响因子,如果水温适宜(16℃以上),在雌雄混养条件下,一旦突然冲入新水,便立即出现自产现象。因此在催产前半个月内严禁向池中注水。本试验对亲鱼池水温、水流控制达到了较佳范围,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自产现象,保证了获卵量。
春天水温低于22℃,有利于水霉病的发生。早繁的鱼苗因池水温度下降到14℃,早繁苗常规鱼池发塘成活率很低。
(5)鲤鱼喜欢生活在多少度的水里扩展阅读
育苗养殖
1、亲鲤选择
1.选择标准:
体型好,活动力强而无伤,体长与体高之比为3:1,具有典型的品种特征。雌鱼至少2冬龄,体重1.5kg,雄鱼2冬龄1kg以上为好。
2.性别鉴定:
非生殖季节:雌鱼体宽,背高,头小,腹部较大而柔软,胸鳍与腹鳍小而圆宽,泄殖腔扁平或稍突出,有辐射折;雄鱼体狭长,头较大,腹部小而硬,胸腹鳍大而尖长,肛门略向内凹,无平行皱折。
生殖季节:雌鱼腹柔软呈圆囊形,肛门和生殖孔较大,略红而突出;雄鱼腹部较小,鳃盖、胸、腹鳍具有明显的副性征"追星",肛门和生殖孔内凹,不红肿,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3.饲养管理:
管理:强化亲鲤培育,可投喂豆饼、蚕蛹、鱼粉等高蛋白饲料。同时,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水质,常加注新鲜水,保持微流水,以刺激性腺发育。
2、催产与孵化
催产时机:
当水温上升并稳定在16℃以上便可催产。通常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寒潮过后,气温回升并稳定时即可催产。
催产方式:自然产卵;人工催产
管理:自然孵化;脱黏孵化
3、饵料配方:
豆饼,芝麻饼粉碎,加入适量面粉,鱼饵用水拌和,以面粉,奶粉,蚕豆粉,蛋黄香精按5:1的比例用水拌和,将各味香料按葵花饼:黄豆饼:菜籽饼:玉米粉:面粉=3:3:1:2.5:0.5调配好,糟食饵料是钓鲤鱼最好的饵料之一。
把炒香的翠豆饼75%,炒香的鸡饲料10%,大包米渣子10%,用比例配好,用开水烫下,上锅蒸熟即可。
4、苗种培育
(一)夏花培育
池塘准备:选择(1-2)×667平方米,水深0.8-1.2m,少淤泥,东西向鱼池,按常规方法清整、消毒。
施肥(又称肥水下塘):鱼苗下塘前7-10d,可将已发酵的粪肥施入,如猪牛粪便150-300kg/667平方米,也可施5-10kg/667平方米的无机肥料,同时进行生石灰消毒(用量150kg/667平方米)
放苗:放鱼苗前先用密眼网拉空网除野杂,还可放廉价的花白鲢苗种50-80尾进行试水,证明一切安全后即可放鱼,10-25万尾/667平方米。
清水下塘:不施基肥,直接将鱼苗放入,此法因水中适口饵料轮虫较少,不够吃,因此鱼苗体弱,成活率也低。
管理:
(1)适时补料:常用黄豆加熟鸡蛋黄打浆泼洒投喂。
(2)追肥和管水:每三天一次施追肥,让水中轮虫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3)仔细观察:鱼苗培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观其活动、吃食、生长、水质变化,有无敌害、病害等情况。
(二)规格鱼种培育
单养法:
混养法:将鲤鱼夏花与其它鱼种混养,可以鲤鱼为主或为辅。
饲养管理:
(1)力应早开食:早开食鱼苗开口越早,生长起点越早,生长就越好。
(2)狠抓旺食:鱼种前期生长特别快,此时应加强投喂,有些渔民此期投饵率超过10%。
(3)投料坚持:“四定”原则。
(4)日常管理:做好早、中、晚“三巡四查”,同时还要定期注水和做好防洪、防逃工作。
5、早繁育苗
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在自然条件下5月中下旬以后才能生产出适宜放养的乌仔鱼苗,这使得当年鱼种规格小,越冬成活率低。
鲤鱼生产者常从南方空运乌仔鱼苗以改变这一现状,但空运鱼苗成本高,而且很易随鱼苗带入病菌。我于2004年3月~4月开展了鲤鱼早春人工繁殖试验,以达到鱼苗早放、增产增收的目的。
亲鱼培育及选择
(1)培育池:培育池面积为8亩,皆为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塑料大棚,池底淤泥10~15厘米,池深2.0米,水深1.2米,注排水方便。放养前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施生石灰100~150千克/亩。
(2)亲鱼来源:亲鱼是本所人工繁殖饲养2~8年,体重1.0~4.0千克,体质健壮的鲤鱼。总计875尾,其中雌鱼575尾,雄鱼300尾。
(3)亲鱼的饲养管理:亲鱼于2月20日放入培育池,放养密度为50~80尾/亩,水深1.2米,每天投喂精饲料(麦芽,谷芽及饼类等)1~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10%。经过30天的强化培育,亲鱼性腺发育良好。
(4)亲鱼选择:选择个体发育良好,鱼体无伤,体表光滑且活动正常的1~3千克的个体为亲鱼。雌鱼腹部大而柔软,仰视可见有明显的卵巢轮廓,手摸有弹性感觉。雄鱼腹部明显比雌鱼小(表1)。
人工催产及孵化
(1)人工催产:催产池为3.8米×3.1米×1.2米的标准水泥池,水深50~60厘米。水源为黄河水,采用曝气增氧,暖气调温,繁殖期水温为22℃~26℃。
催产剂选用DOM+LRH-A2,采取体腔一次注射的方法,注射剂量为(3毫克DOM+10微克LRH-A2)/千克(催产剂量按每千克雌鱼计算,雄鱼减半),注射方法是将针头朝鱼胸鳍内侧向前并和鱼体表面成45~60度角插入体腔,徐徐注入药液,针头不能刺入过深(约刺入0.8~1.0厘米),以免刺伤内脏。
(2)人工授精
采用干法授精,将发情到高潮或到了预计发情产卵时间的亲鱼捕出,一人抱住鱼,头向上尾向下并用手按住生殖孔(以免卵流入水中),另一人握尾柄并用毛巾将鱼体腹部擦干,随后用手柔和地挤压腹部(先后部,后前部),
使卵流入事先准备好的瓷盆中(注意不要带入水,因为卵遇水膨胀后,受精率降低),然后将雄鱼精液挤于鱼卵上,用手均匀搅动1分钟左右,使卵全部受精。如此重复直至采完卵为止。采卵同时,根据卵重估算产卵量(盛卵盆放在电子天平上,每次加入的卵重可从增重量得知)。
(3)脱粘、流水孵化
先将细泥土与水混合成泥浆水,用稀眼网箱(40目)过滤,浓度像米汤水,倒入大瓷盆中,然后一人用双手不断翻动泥浆水,另一人每次、将少量受精卵倒入手中,置于泥浆水中振荡几下,将卵散开在泥浆水中去粘。
待卵全部撒完后,继续翻动水1~2分钟,再将泥浆水连同受精卵一起倒入网箱,用净水洗去泥浆,筛出卵粒放入1/1500亚甲基蓝水溶液消毒半分钟,过数后放入孵化环道流水孵化。每立方水体可放卵约80万粒,流速以卵粒轻微翻动为度。
人工育苗
(1)培育前期:鱼苗入塘前放干塘水,清塘(用115千克/亩生石灰)。鱼苗下塘前10天左右,注水50厘米~70厘米,注水时用纱网过滤,避免水生昆虫、剑水蚤、野杂鱼等进入池塘。要肥水下塘,在放鱼苗前一周施发酵畜肥305千克/亩,一周后水色变为茶色放苗,放养密度为12万~15万尾/亩。
(2)培育期:经过5~6天孵化出鱼苗,初孵仔鱼全长3.2毫米~4.3毫米,体弯曲,卵黄囊大,呈梨形。常侧卧环道边缘。孵出2~3天后就能够平游并开始摄食,应先投喂熟鸡蛋黄(10万尾苗投一个鸡蛋黄)。一部分作为水花出售,一部分下塘进行乌仔培育。
下塘后逐渐加水深至1.5米左右,采用施肥和豆浆综合饲养法。平均每天投喂3~4千克的黄豆浆,一周后增加到5~6千克或根据水色适当调节用量。定期取仔鱼进行检查,防止病虫害发生。
6、成鱼饲养
(一)以鲤鱼为主的养殖模式
将不同大小的鲤鱼种分期分批放入,便于轮捕轮放。这种模式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粗蛋白质30%以上,投4-6次/日,投饵率3%-8%。
其管理要点除传统的"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字精髓外,还有新"十字"方针:种优、料精、水好、管理精细。
(二)以鲤鱼作配养的放养模式
草鱼或团头鲂为主的模式:草鱼或团头鲂60%、鲤鱼15%、花白鲢、鲫鱼共25%。
花白鲢为主的模式,花白鲢50%、鲤15%、草、鲂、鲫30%,适合较肥的水体。
斑点叉尾𫚔为主的模式叉尾𫚔60%、鲤鱼10%、花白鲢、鲂30%。
鲫鱼为主的模式:鲫鱼60%,鲤鱼10%,草鱼10%,花白鲢20%。
7、网箱繁殖
3、4月出池时,把发育较好的亲鱼挑出(尽可能挑选第一网捕上来的,因为第一网基本都是性腺最先发育成熟的,因性腺发育成熟程度好,身体臃肿,活动较迟钝而被捕捞上来,其性腺发育好,催产率高),放进已调好水质的池塘中。
当水温保持在14℃以上时,应检查一下亲鱼的发育情况,雌鱼若卵粒基本上都变成黄色,饱满有弹性、分散性好,则发育较好,雄鱼若精液为乳白色,遇水立即散开为好,否则还要对亲鱼进一步加强培育。
在进行繁殖一周前,对产卵池进行消毒纳水,为了使池水升温,水要分批加入,繁殖时水深应保持在1米左右。
繁殖时把网箱放在进水口附近,网箱要四角绷紧,让其充分舒展,一亩水面可放1米×3米×1.5米的网箱4个,每个网箱可放已打针的25对左右亲鱼(雄鱼的数量要多一些),把鱼巢密排挂放在网箱中的杆下,后把网箱盖盖上。
产卵后,把鱼巢放在孵化池的网箱中(网目要小,最好在80目左右),待鱼苗能在水中平游就可以过数,放入鱼苗培育池中,孵化池可用作培育池。
应高度关注天气变化,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进行孵化,尽可能避开大风、阴天(光照除影响亲鱼性腺发育外,对产卵和排卵也有很大影响,
据试验,同一密度下光照条件较好的产卵池较光照条件较差的产卵池产出率高约10%~20%)和降温天气(正在产卵的亲鱼遇到水温突降,往往会发生停产现象,水温回升后又重新开始产卵,但受精卵的质量受到影响,使孵化率降低),以提高孵化率。
网箱在使用前要充分浸泡,以防止刮伤亲鱼,浸泡后要充分消毒,再放进池塘中使用。
Ⅵ 适宜的温度鲤鱼产量好,鲤鱼养殖温度保持多少度合适
所以很多人他们都会在家里面去养鲤鱼,我们都知道,对于来说养殖温度也能够决定鲤鱼的存活的时间。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来说,很多人他们在养殖鲤鱼的时候,通常都会注意鲤鱼最适宜的水温,对于这样的一个最适宜的水温,当然是20度到25度这样的一个概念。因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能够保证鲤鱼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而且能够去在这样的一个水里面任意的遨游。
毕竟对于大家来说,在养殖鲤鱼的时候,肯定是希望鲤鱼能够活的时间长一些,这样的话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措施。自己在养殖领域的时候,如果能够保证这样的一些鲤鱼能够存活的很长的话,也是说明自己在做这件事情当中是十分用心的,对于自身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
Ⅶ 鲤鱼生活在多少度的水里
20-28度之间
Ⅷ 鲤鱼适合的温度是多少
鲤鱼适合在5-30℃的水中生存,但是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21-27℃,最适合鲤鱼胚胎发育的水温为20-30℃。如果水温的变化过大,则会导致鲤鱼生病或者死亡。当水位低于2℃的时候,鲤鱼则会进入冬眠期。
Ⅸ 鲤鱼在水的温度要求
1、适水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1~27℃,但对水温急剧变化适应力不强。如果温度升高或下降3℃以上时,鱼就会生病;超过10℃时,鱼就会死亡。
2、鱼类,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鲤科(Cyprinidae)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