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干隆这么长寿呢
中国历代君主小五百人,其中活过70岁的仅有9人,分别是汉武帝、梁武帝、唐高祖、武则天、唐明皇、宋高宗、忽必烈、朱元璋和干隆。其中,又只有梁武帝、武则天、宋高宗、干隆活过了80岁,而干隆以89岁高龄在这四人组中又力拔头筹,称他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长寿帝王,那是一点不夸张。即便放在世界范畴内,干隆的高寿也是近乎第一的,只有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活了整整90岁,干隆只比他少活了一年半载。
最后来看看洋人描述的80多岁的干隆是啥样?
据考证,干隆的身高并不高大,可能也就在1米六六到一米六八之间。
长方同字脸,鼻子有点鹰钩,不胖不瘦,眼睛有神。
干隆五十八年七月,英国使团抵达承德,在这里他们见到了这位”天朝上国“的帝王。
马戛尔尼在回忆录中说:”余静观其人,实一老成长者。形状与吾英老年绅士相若,精神亦颇壮健,八十老翁,望之犹如六十许人也。“
另一洋人巴罗的记述更为传神:”八十三岁的干隆毫无一丝龙钟老态,有着一个身体健壮,精神矍铄的六十岁人的外表。他的眼睛漆黑,目光锐利,鼻子鹰钩,即使在如此高龄,面色仍相当红润。我估计他身高约五尺九寸,腰板极其挺拔。虽然八十三岁的他既不算肥胖也不算强壮,但不难看出他曾经有过一副强壮的体魄。他的精神充沛,一生的操劳都没能令其衰弱。像所有的满族鞑靼人一样,他热爱狩猎,从不错过每年夏季举行的操练。“
㈡ 清朝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干隆,他在位时,百姓过得怎么样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盛世,而康乾盛世的顶峰则在于干隆盛世,在干隆执政的中前期,干隆皇帝文治武功将整个清朝的统治推向顶峰。那么处于清朝统治顶峰的清朝百姓真的过得幸福吗?其实不然干隆盛世的百姓其实过得并不怎么样。
㈢ 六下江南看干隆的生活奢侈到什么程度,为清朝的衰落埋下伏笔
干隆皇帝南巡,陆路的御道非常讲究,帮宽3尺,中心正路宽1丈6尺,两旁马路各7尺。路面要求坚实、平整。御道还要求笔直。此外,凡是石桥石板,都要用黄土铺垫。经过的地方,一律清水泼街。水路坐船。干隆皇帝南巡船队大小船只达一千余艘,浩浩荡荡,旌旗蔽空。干隆皇帝的御舟称安福舻和翔风艇。乾清门侍卫和御前侍卫的船只行进在船队的最前面,内阁官员的船只随后,御舟在船队中间。御舟所用拉纤河兵3600人,分为六班,每班600人。河兵一般由壮丁和民夫充当,不是正规部队。御舟经过的港汊地方,以及桥头村口,有士兵守护,禁止百姓的船只出入。
干隆皇帝南巡途中,建有行宫等供住宿。行宫一般由商人出资兴建,看上去非常气派。比如天宁寺行宫,有楼廊房屋五百多间。行宫规模很大,干隆皇帝起居、听政、游乐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像盐商修建的扬州高旻寺行宫,有前、中、后三殿,包括茶膳房、西配房、画房、西套房、桥亭、戏台、看戏厅、闸口亭、亭廊房、歇山楼、石板房、箭厅、万字亭、卧碑亭、歇山门、右朝房、垂花门、后照房等,亭台楼阁几百间。行宫内部布置得富丽堂皇,陈设古玩珍宝、花木竹石、书籍、字画、瓷器、香炉、挂屏等。
除行宫外,干隆皇帝南巡沿途许多地方还搭黄布城和蒙古包帐房,用以住宿。有的地方相隔几十里还建有尖营,是干隆皇帝暂息之所。御舟停靠的码头上,一般铺陈棕毯,设50丈的大营供干隆皇帝住宿。码头上还设有四方帐心、圆顶帐房、耳房帐房等,用来备用。这些帐房在干隆皇帝的船队出发后就拆掉了。
干隆皇帝南巡时,沿途的地方官一般都要搭盖天棚,以备遮阳。最初的时候只是某些地方,在干隆皇帝回銮时,临近五月天气搭盖。后来由于相互攀比,就不管地方和季节,一律搭盖。结果,漫漫御道,彩棚相连,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景。在运河两岸,有的地方官盖有办事草亭,一个个小巧别致,各具情态。这些小亭实际上无事可办,只是为了点缀运河两岸的风景,专供干隆皇帝欣赏。
干隆皇帝南巡途中,生活起居方面的条件和设施并不比宫中差,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每天早晚照例击鼓奏乐。茶房所用的奶牛多达75头。膳房所用羊1000只,牛300头。这些都是提前从京城运经各地,准备好的。每天的泉水、冰块也供应不断。在直隶用京西玉泉山泉水,在山东用济南珍珠泉水,在江苏用镇江金山泉水,到浙江用杭州虎跑泉水。干隆皇帝有一个特制的艮斗,可以测定泉水的等次。
回避是皇帝巡幸时一般百姓遵守的制度,干隆皇帝南巡应当也不例外。不过,干隆皇帝是一个勤政和比较体察民间疾苦的皇帝,他不希望巡幸途中看不见百姓,有损于自己的形象。因此,在首次南巡时,干隆皇帝就谕示:朕巡幸江浙,听说士民父老念君情切。现在朕前往南方,到达百姓聚居的地方,前来观看的百姓完全可以满足爱君望幸的愿望,朕也可以借机体察民间风俗。朕最担心的是地方官害怕道路拥挤,发生堵塞,便事先拦阻百姓,与朕隔离,所以特别规定:凡朕经过地区,确实因道路狭窄,或者积水,难以容纳多人,可令百姓侧处路旁,不得喧扰。如果道路宽阔,不担心拥挤堵塞,则不许禁止百姓观看,以免阻塞百姓爱君之意。尽管干隆皇帝这样强调,一些臣属仍然特别讲究回避礼仪。干隆皇帝第三次南巡时,巡漕给事中汪海就曾奏请从通州南下船只全部回避,这实际上就是禁止千里运河上有商旅往来。干隆皇帝感到这样做太不成体统,予以驳回。不过实际上,即使干隆皇帝允许百姓瞻仰圣颜,百姓也不一定看得见皇帝的面孔。有人记载说,当有的百姓从几里地以外跑到淮安、苏州观看干隆皇帝南巡盛典时,“只见一片黄旗安流顺发而已”。
干隆皇帝南巡所经过的30里地以内,地方官员都要穿朝服前往迎接。此前,朝廷要派专员到各地教演迎送仪式。士绅、年老的百姓在开阔地跪伏,80岁的老人则要身穿黄绢外褂,手捧高香跪迎。干隆皇帝提倡尊重老人,所以各地接驾的老人很多;据说干隆皇帝游畅春园,接驾的9人,年龄加起来有600岁,最大的已有九十多岁。由于干隆皇帝希望看到南巡时有更多百姓欢迎的场面,所以只要不是回避的地方,地方官对百姓争相一睹圣颜并不加以阻止。干隆皇帝南巡游扬州上方寺时,寺院周围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百姓,甚至干隆皇帝离开以后,人们还在那里拥挤观看。
干隆皇帝南巡过程中,沿途的士人绅商一般都要进献礼品。进献者身份不同,礼品的种类也不一样。读书的士子们家境一般不富裕,但是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他们进献的礼品都是诗赋、字画和文集,反映了他们平时饱读诗书、格调高雅的情况。也有的士子进呈和时事有关的政论文。干隆皇帝对读书人的进呈一般都从优回赏。第一次南巡时,生员俞堉进呈《治河方略》,干隆皇帝赏给他缎1匹,皮3张,大荷包一对。对一般进呈诗赋的士子,干隆皇帝也都回赏缎与荷包。绅商人家资财雄厚,经济实力强,进呈的礼品既名贵,种类又多。干隆皇帝第二次南巡过程中,长芦盐政进献绣缎,值银三千多两。第三次南巡过程中,长芦盐政官员金辉夫妇进献香纱、果脯、宫扇、念珠、金锭、手珠、曹扇等物品,价值不下4000两白银。第五次南巡时,浙江大商人姚经,进献猗园玉件,极为名贵。干隆皇帝南巡,进呈的礼品中还有文房四宝以及食品等。第二次南巡中,有人进献南越(今云南南)人用海苔制成的侧理纸,这种纸质坚而腻,世间少有。进献的食品中有各种小菜、猪羊、海味等。江苏吴宁有人进献鸡肝一盘,味道鲜美,后来这道菜被称为“干隆鸡肝”而名扬四海。对于绅商人家的进献,以及进献食品的人,干隆皇帝也都要给予回赏。
㈣ 干隆清政府封国之后百姓的生活怎样
干隆清政府封国之后百姓生活还是不错的。
干隆时期的清政府处于康乾盛世的末期,还算是古代人民盛世生活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虽然干隆时期,清政府开始闭关锁国,但是此时国内老百姓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至少干隆时期的清政府平民百姓生活水平,处于同一时期世界领先地位。
㈤ 在皇帝平均年龄只有四十岁的古代,干隆为何能活89岁呢
如果要说古代责任最重,压力最大,危险系数又最高的职业,那无疑就是皇帝了。因此在古代的时候,皇帝虽有吃喝都是最好的,有着最好的医疗团队,但是寿命却普遍不长,平均年龄只有40岁。然而干隆皇帝却活到了89岁,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他的秘诀是什么呢?
因此正式因为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干隆才能活那么久。虽然基因是我们决定不了的,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干隆的好心态,经常锻炼身体和劳逸结合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㈥ 满清时期百姓的生活水平如何
大家在看清朝题材的电视剧的时候,都能发现有些百姓的生活是非常的贫苦的,但是达官贵族的生活确实非常的奢侈的。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在历史上满清时期百姓的生活水平究竟如何呢?其实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外国的官员来中国交流参观,所以在很多外国人的着作里面,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满清百姓的真实生活。
再加上当时的文字狱很多读书人也没有办法考取功名,所以当时的情况就是读书人没有办法生活,农民也没有办法好好种地。所以就像大家在历史书中所看到的那样,康乾盛世结束没多久就迎来了鸦片战争。中国也逐渐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姓们本来就不高的生活水平更是直线下降。
㈦ 清朝,干隆和康熙时期,哪个生活水平高
客观来说,接近五五开。
康熙早期,刚接下顺治的摊子,加上再有一些动乱,比如三藩,生活水平是不算太好的。但是康熙晚期,就要好得多了。
干隆呢,早期的时候,他老爹雍正真能干,给他留了个好底子,可以说比康熙朝还要好。可是干隆这个人好大喜功,所谓的十全武功,劳民伤财,又宠信和珅,加上这一时期,国家人口数暴涨,从一亿多人增加到三亿人,那生活水平就下降的多了。
两个人统治时间都很长,除非各挑一年来比,不然很难比较,也就是五五开了。相对来说,大概雍正时期是最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