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参有哪些习性
海参分布中国仅南海产30多种,西沙群岛居多。海参常见于热带、亚热带海洋,在印度-西太平洋区的珊瑚礁内栖息的种类特别多。有的裸露,有的隐藏,有的钻在沙内,有的种仅见于珊瑚礁内。摄食常有节律性。生活在2~40m深的海底;适应水温为0℃~28℃,盐度为28‰~31‰;水温高于20℃时夏眠;饵料以泥砂中的动植物碎屑和底栖硅藻为主;繁殖期在6~7月;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海参属底栖生物,因近海水质被污染严重,近海养殖海参体内污染物残留物不断增加,而且养殖海参为加快生长速度使用添加剂更影响了海参的品质。
⑵ 海参有什么生活习性
海参是潜居于从深海到浅海底部泥沙里的一种棘皮动物。在它那细长的、肉乎乎的身上,长满了肉刺,颇像一根黄瓜,人们形象地称它为“海黄瓜”。在海参身体前端的中央有一小孔,这是它的嘴。它从嘴里吸进海水,再从肛门喷出。在海参嘴的四周,有一圈圆柱状像茉莉花似的触手,这是它取食的工具。在它身体的腹面上还有许多管足,它凭借着这些管足,可在硬底质的海底爬行。
海参约有900种,分布在世界各海洋里。我国的海参种类较多,其中有20多种可以食用。像刺参和梅花参是中外闻名的海产珍品。
不少人都觉得海参软绵绵的,没有骨头,其实不然。海参是有骨头的,只是它的骨片大多退化而且埋在体壁内,又非常小,要在显微镜下放大几十倍才能看清。据统计,有的海参体内有近2000万个小骨片呢。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这些骨片中较明显的是石灰环,它像一圈项链围在海参的咽喉四周,有的海参在泄殖腔附近还有薄薄的肛板。
海参的身体像个长圆管,它肌肉发达,可以自由地延伸和卷曲。海参行动迟缓,很难逃脱水中善游的食肉动物的袭击从海参的小骨片上,可以了解到它们发展的历史。早在6亿多年前,海参就出现在地球上了,它们生活在细沙海底、岩礁底或珊瑚沙底等地方。经调查研究发现,深海海参的种类很多,在4000米深处,它们占那里总生物量的50%,而在800米深处,则高达90%,可见深海海参有极强的适应深海环境的能力。
海参不爱活动,行动缓慢,在生存的竞争中,“练”出了一套特殊本领:一旦遇到敌害,在万不得已的时刻,它能从口中把内脏吐出来,“送”给对方,自己趁机溜走。请不用担心,它不会死。这种动物的再生能力极强,过不了多久又能长出新的内脏。
说来有趣,不少动物到了秋末冬初,由于气候寒冷及食物来源断绝,先后躲到树洞、岩洞、泥土下去“冬眠”。海参却相反,它有个夏眠的习惯,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海参是以浮游生物为生的。当小生物多的时候,它们就大吃大喝,生活过得很愉快。然而,入夏以后,上层生物都浮到海面进行一年一度的繁殖。这时生活在海底的小生物也浮到了海面上,以吃小生物为生的海参都饿得爬不动了,作为应付这一期间挨饿的对策,它们除了“睡眠”外,别无办法。既然一般动物在冬季迫于食物中断可以进行冬眠,那么,海参迫于夏季的食物中断,又何尝不可以进行夏眠呢?
⑶ 海参的习性
海参喜栖水流缓稳、无淡水注入、海藻丰富的细沙海底和岩礁底,昼伏夜出;夏季水温高时进行夏眠;环境不适时有排脏现象;再生能力很强,损伤或被切割后都能再生。
海参分布世界各海,种类最多的是印度——西太平洋区,尤其是食用海参,大多分布在热带珊瑚礁内。我国北方只有一种食用海参,即刺参,而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却产有十几种食用海参。食用海参大多生活于潮间带或浅海。
(3)海参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扩展阅读:
营养成分
海参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且富含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必需脂肪酸以及常量和微量元素,在干品中黑乳参蛋白质含量最高达91.20%。
海参体内富含人体必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其中微量元素中铁、锌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元素。
2018年8月,中国海关强调了野生海参绝对不可以通过任何形式带入中国境内。
⑷ 海参的生活习惯
海参的生活习性: 海参多栖息于水深13-15m的海藻繁茂、风浪冲击小、水流缓慢、透明度较大、无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生活生深自低潮线以下2-20m,幼小者生活在浅水底,个体较大者生活在深水底。夏眠从夏至开始约100天。当水温下降到20℃以下时即解除夏眠。 刺参具有很强的再生习性,当处在不良生活条件下,体壁强烈收缩,从肛门排出内脏,如消化管、中短波吸树、生殖腺等,条件转好时,再生新内脏。切去身体的一段仍可再生。以小型动植物为食,如腹足类、桡足类、软体动物的幼贝和硅藻及有机质碎屑等。 海参为雌雄异体,生殖腺5-6月成熟。体外受精。经数个变态幼虫后发育成稚参,再进一步成长为成参。 捞海参的季节: 春季:4月-5月 秋季:10月-11月
⑸ 海参有哪些习性
不少动物到了秋末冬初,由于气候寒冷及食物来源断绝,先后躲到树洞、岩洞、泥土下去“冬眠”。海参却相反,它有个夏眠的习惯,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海参是以浮游生物为生的。当小生物多的时候,它们就大吃大喝,生活过得很愉快。然而,人夏以后,上层生物都浮到海面进行一年一度的繁殖。这时生活在海底的小生物也浮到了海面上,以吃小生物为生的海参都饿得爬不动了,作为应付这一期间挨饿的对策,它们除了“睡眠”外,别无办法。既然一般动物在冬季迫于食物中断可以进行冬眠,那么,海参迫于夏季的食物中断,又何尝不可以进行夏眠。
⑹ 海参的生长习性是什么适应生长的环境有哪些
生活习性:
海参多栖息于水深13-15m的海藻繁茂、风浪冲击小、水流缓慢、透明度较大、无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生活生深自低潮线以下2-20m,幼小者生活在浅水底,个体较大者生活在深水底。夏眠从夏至开始约100天。当水温下降到20℃以下时即解除夏眠。刺参具有很强的再生习性,当处在不良生活条件下,体壁强烈收缩,从肛门排出内脏,如消化管、中短波吸树、生殖腺等,条件转好时,再生新内脏。切去身体的一段仍可再生。
分布及生活环境:
海参在中国多个海域有分布,仅中国南海产就有30多种,西沙群岛居多,温带海区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为主。 海参常见于热带、亚热带海洋,在印度——西太平洋区的珊瑚礁内栖息的种类特别多。有的裸露,有的隐藏,有的钻在沙内,有的品种仅见于珊瑚礁内。摄食常有节律性。 生活在2~40m深的海底;适应水温为0℃~28℃,盐度为28‰~31‰;水温高于20℃时夏眠;饵料以泥砂中的动植物碎屑和底栖硅藻为主;繁殖期在6~7月;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⑺ 海参有哪些习性
海参奇特的生活习性
在海潮的海洋中,海参可称得是生活习性很奇特的一族。从外观上看,它是一种管状的无脊椎动物,褐色的体表长满许多肉刺,既没有优美动人的体态,又没有高超的游泳技巧,它一般只能在海底缓慢地爬行、蠕动,是生活在海洋最底层、与世无急的一户“居民”。
海参的家庭却相当兴旺,目前全球约有八百多个品种。不过,这些品种大多会有毒素不可食用,它们中有二十余种才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例如,产于我国黄海、渤海的刺参和南海的梅花参便属于可食用的海参。
海参通常深居简出,只有泥沙地带和海藻丛中才是它们经常光顾和觅食的地方。一旦吃饱了喝足了,它就居住在岩礁孔隙中或大石板下,因为这些地方的波流比较稳静。
海参吃的尽是其他海生动物不屑一顾的泥沙、海藻以及微生物等。海参的再生能力极强,科学家曾对它做过试验,将其身体切成三段,然后放在海水中继续养殖,哪想到半年时间过后,每一段海参不但仍都活着,而且都长成了一个完整的海参。更为奇妙的是,海参遇到敌对人的袭击或者恐吓时,它居然会把自己的内脏通过肛门全部排出体外丢掉,以此迷惑敌对人,自己却乘机逃之夭夭。海参丢掉了自己的内脏后并不会死掉,它照样可以活得好好的。过了几个月时间之后,它体内又能重新长出完整无缺的新内脏来。据观察,海参在其一生中,可反复多次排出内脏,又重新长出内脏。
海参最大的特性就是它独特的休眠期,它不象其它陆地动物,如:蛇类、蝙蝠、青蛙等动物有冬季休眠的习惯,而是在海水温达到摄氏20度以上时的夏季休眠.。此时,海参往往刚经历了“生儿育女”,体质虚弱,需要静养一番的。它在夏眠期间,不吃也不动,腥部朝上,紧紧挨着海底岩石而眠。待到它一觉醒来时,陆地上早已是深秋了。
海参赐被捕捞上来时,身体往往较大,但如果人们对它不及时进行加工处理的话,它便会慢慢地收缩变小,最后竟化成一滩汁水。原来,海参体内充满了海水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极容易分解变成水汁一样的各种氨基酸。为此,人们将海参捞上岸之后,通常需迅速去除其内脏,然后再用清水煮沸,并用食盐渍起来,再经过风干日晒,使之变成干品海参。
⑻ 海参有什么生活习性
海参不爱活动,行动缓慢,在生存的竞争中,“练”出了一套特殊本领,一旦遇到敌害,在万不得已的时刻,它能从肛门中把内脏拉出来,“送”给对方,自己趁机溜走。请不用担心,它不会死。这种动物的再生能力极强,过不了多久又能长出新的内脏。
夏眠
说来有趣,不少动物到了秋末冬初,由于气候寒冷及食物来源断绝,先后躲到树洞、岩洞、泥土下去“冬眠”。海参却相反,它有个夏眠的习惯,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海参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当小生物多的时候,它们就大吃大喝,生活过得很愉快。然而,入夏以后,上层生物都浮到海面进行一年一度的繁殖。这时生活在海底的小生物也浮到了海面上,以吃小生物为生的海参饿得爬不动了,作为应付这一期间挨饿的对策,它们除了“睡眠”外,别无办法。既然一般动物在冬季迫于食物中断可以进行冬眠,那么,海参迫于夏季的食物中断,又何尝不可以进行夏眠呢?
有毒海参
鲜艳的色彩和鲁莽勇猛的体形,使得许多海参在水下惹人注目,这种显明的炫耀对害敌是一种警告。海参的体躯有毒,碰到就有危险。有些海参用一种不寻常的方法得到毒物,它们吃掉海葵,“窃取”了海葵的螯毒细胞,将其结合进自己的皮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