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民国都是怎么生活的

民国都是怎么生活的

发布时间:2022-09-14 10:17:34

① 关于民国的日常生活

首先,民国年代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横行肆虐的军阀和土匪。四川从1911年保路运动开始到抗战前夕,一直在断断续续地打川军内战;河北省(当时叫做直隶)虽然位于京畿,却也因此而成了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及蒋介石二次北伐的主战场。
更惨的则是河南地区,正所谓争天下必争中原,作为内战的重灾区,河南省在整个民国时代,总是不断地被各路北洋军阀还有流寇们一遍遍地洗劫——白朗起义、镇嵩军、巨匪“老洋人”、红枪会、冯玉祥的国民军、北伐战争、蒋介石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最后全省流窜着40万土匪,几乎被打烂了。
在如此频繁的战乱之中,不要说升斗小民的骨头都填了沟壑,就连地主士绅的生命也毫无保障。
要知道,在民国时代的一大半年月里,中国都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乱世界。那些军阀们的兵马,在大城市里多少还讲点纪律,到了乡下就完全跟匪徒无异。
在清朝的时候,那些地方上坐拥广袤田土的地主缙绅们,往往有着举人、秀才、捐官(花钱买的官,多为虚职)之类的“功名”,不少人还有子侄或亲戚在朝廷内当官,从而编织出一张巨大的关系网。

② 底层人民在民国时期是怎么生活的,生活究竟有多艰苦

民国的状况,真的像某些人说得那么好吗?

咱们今天不谈什么左右立场,我们只摆事实、讲道理。

换句话说,这里面牵涉到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话语权在谁手里。

唐史学界以前有一个片面的认知,说唐朝马球运动很兴盛。

③ 民国乱世普通人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

在民国乱世,可以说很多时候人们都是为了生存不顾一切的代价。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说每天能够吃饱饭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甚至他们需要躲起来,害怕被人抓走,因为他们的生活非常的胆怯,这时候他们的生活状态就是所有人都喜欢大门紧闭,不然的话就有可能被认为是一些。其他的原因而抓起来,还有一些人喜欢上街游行,想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宣示主权,可是有些人就会受伤流血,所以在美国的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还是非常不幸福的。

④ 真实的民国是什么样的场景

中华民国从1912年建立,到1949年结束,总共38年的历史。真实的民国是一个怎样场景呢?由于其实在辛亥革命的基础上建立,本身就是一场不完整、不彻底的革命,其积极成果被北洋军阀袁世凯所窃取。因此其存在先天不足的因素。
加之民国时期,战乱不断,军阀混战、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之间的战争等等,造成了整个民国期间,人民生活的悲苦。
民国其间战争不断。在着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一书中,民国的描写非常真实,近似白描的手法。让我似乎看到了祖父、曾祖父生活的时代。对于这段历史的思量,我可以从小时候的故事记忆中,得到画面的整合与理解。从刘瞎子十月围攻西安城,二虎守长安的故事里。我真实的体验了小时候的奶奶,为什么和她爸爸,离开了那个让她幸福童年,充满快乐的长安城。确实,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逢乱世,命为紧。
民国期间大儒不断出现。民国,许多仁人志士为了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不断进行了变法维新、不断向西方学习。例如:《白鹿原》一书中的朱先生,其实就是牛兆濂,关学伟人。我的曾祖父、祖父,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当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对他们的印象,越来越少,脑海里面残留的,仅仅是小时侯祖母对我的一些简单介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关中横渠去张载的名言,也是关中地区每个读书人所向往的精神追求。朱先生,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家国情怀,就是这样一种对人民、对族群、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读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民国关中文人,傲岸的精神脊梁和内心崇高追求。
民国时期,人民生活困苦,能吃上一碗饭,就已经满足了。民国18年的饥荒,整个陕西境内,到处是饿殍遍野,许多县上,人民流失严重。大荔、乾县等地,竟出现了人市,父亲拔一根蒿草,朝子女头上一插,一块银元就卖啦!为了吃饭,有的人家里的二亩地,一个银元也就卖啦!

⑤ 想了解民国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

民国初年的男子服饰,主要采用马褂、长衫。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在款式、质料、色彩及具体尺寸上都有一定的格式。用作便服的马褂、长衫,颜色则可不拘。在初春或深秋之季,人们常在长衫之外,加着一件无袖马甲,以代马褂。随着西风东渐,上海男子,特别是洋行的职员率先穿着西装,但并不排斥传统的服饰,马褂和西装革履并行不悖。在长衫、马褂的同时,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喜欢穿一种简便的西服,被称为“学生装”。穿着这种服装,能给人以庄重、儒雅之感。孙中山先生当年十分喜欢穿着这种服装,并对此稍作改制,后流传开来,被尊称为“中山装”。食——民以食为天。在衣食住行这人类生活的四要素中,吃是第一位的。上海人见面的问候,不是“你好”、“早安”,而是“饭吃过了没有?”虽然并没有要请人吃饭的意思,却可见吃饭之重要。1)西菜进入上海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事,上海成为对外通商港口,外国的传教士和商人接踵而来。西菜从此传入上海。2)西菜在上海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演变,不再是“全盘西化“,也不是用中国烹任法简单烧制的"中西大菜",而是真正吸取了西菜的骨髓,发展了西菜各不相同的风味特点,逐渐形成菜式流派,主要有法式、美式、俄式、德式和意式5大流派。每个流派均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烹调方法,五种菜式代表了整个西菜系列的独特风格,它与中式菜肴各有不同的饮食习俗和饮食文化。住——19世纪50年代,随着由于“小刀会”起义而带来的“华洋分居”局面的结束, 许多中国人为逃避战火而进入租界,住进了外国人专门为他们建造的不中不西的房屋。后来,它演变为一种让千千万万上海人生活了一个多世纪并由此 而形成了近代上海市民特有文化与素质的、使上海人至今难以忘怀的居住形式--石库门里弄,上海人称之为“弄堂”。行——进入20世纪以后,租界当局在上海大规模兴办公共交通业。这一方面是出于繁荣租界经济的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上海工商业日益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城市活动的节奏明显加快,当时的江北小车、人力车、马车等交通工具,运载量小,行驶速度慢,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而且,开办公交客运可获厚利。于是,电车和汽车应运而生。

⑥ 民国时的人民群众都是怎么生活的跟今天的人民比较

中华民国国内拥有广大的耕地,基本上以农业为主。一些比较富有的地主拥有大部分土地,农民大多是没有土地的佃农。国民政府以乡村自治、合作社和平民教育为三大主体的乡村建设,提供广大的原物料与食物,开始推行市场整合的现代经济制度。在黄金十年(1928-1937),中国工业成长率达7.7%以上,社会经济状况也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较于其他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大萧条,中华民国工农业产值达到清末民初以来最高水平。

⑦ 民国时期的名媛们,她们平时都是如何生活的

自从上海名媛被曝出来之后,名媛似乎都是一个贬义词,用来讽刺那些追求名利和奢侈品的女生。还有很多的男生,他们为了能够吸引那些女生,也会采用名媛的这种方式,让人觉得以此为耻。但其实在上个世纪名媛,可谓都是那些豪门世家都是一等一的大小姐。她们不仅会享受,而且每一个都是有一定的文化气质的。

一提到陆小曼,人们就觉得她是徐志摩的妻子,认为她名气这么大是跟徐志摩分不开的,但其实人们都忽略了陆小曼,她本身就十分的优秀。她出自于名门世家,父亲是元老级的人物,在年轻的时候,父亲就为她请来了一个英国的女教师。对陆小曼教授英语只教了两年的时间,她就被北洋政府进行聘用,担任外交翻译官。可以说她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而且她画画写作一样不差,可以说是样样优秀。

对于其他人来说,名媛是很优秀的,跟现代的优秀,女性根本没有太大的差别。她们平时的生活基本上都是进行学习,提升自己不仅会学习钢琴、文学和英语,而且在人们面前都是十分有气质的大小姐。她们跟现在的名媛不同,她们总是有着现代人没有的那种气质,让很多人都十分羡慕。而现在的名媛,她们总是给人一种很低廉的感觉,没有当时上世纪名媛那么受别人的追捧了。

⑧ 民国赶时髦社会生活方式一览

鸦片战争以后,百年间人们生活中的饮食、服饰及娱乐方式都发生了大变化,这几个方面也与我们的生活比较贴近:为什么部分女孩子对旗袍如此钟情?部分上班族会用吐司作为早饭,这种西式糕点又是什么时候流行起来的?百年前的民众是否也和我们一样热衷于看电影?让我们穿越回百年前一探究竟。

下图是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饮食潮流的基本主线,这一时期在饮食上也出现了比较新奇的代表,如西餐、咖啡、葡萄酒、汽水、香烟等等。

民国民众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热衷于品尝“异味”,既是出于好奇心的驱使,也是一种赶时髦的表现,西式饮料的风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咖啡、可可、西式果露及汽水等饮料,我们今天可能已经司空见惯,而当时是极为时髦的象征。华资经营的咖啡馆、音乐茶座和公园、露天茶室等场所,往往是上流社会和青年男女极乐意和喜欢光顾的场所。下面两图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近代以来,“洋装”开始流行。晚清民间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政府改革官服,军服和警服都出现了变化。到了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形制,男装主要是中山装的流行,女装主要表现为更合体和能凸显女性美的新式旗袍,在女子间很是流行。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多身穿阴丹士林布的长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到民国中后期,这种穿着打扮,俨然成为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

1.男装:从长袍马褂到中山装、西装

2.女装:向合身得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

3.知识分子:长袍和西装混穿

这些服饰的变化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第一,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第二,西学东渐和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西洋文化渗透中国,推动了中国传统观念的变化;第三,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给服饰的变化开辟了新时代西方文化的传入也影响了服饰。

今天我们的娱乐方式网络化特点比较突出。相比于报纸或杂志,很多人更愿意通过手机或是其他媒体来获取知识或新闻,与纸质书相比,更多人也开始尝试电子阅读的方式……我们的娱乐方式因时代的发展更加多元和丰富,网络化时代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因此总能出现一股股时尚潮流,“明星同款”、“时装秀”等等都容易掀起一股时尚潮流,也有许多人在“赶时髦”。而在百年前,最时髦的娱乐方式莫过于读报刊与看电影两种。

以看电影为例,通过观察上图中的电影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观影人数在20世纪30年代每日竟能达到百万多,当然这与当时社会物质的发展、电影技术的改进以及观影条件的改善等等因素都是分不开的。但也确实从侧面反映出“电影的时髦性”。电影至今还是广受人们欢迎,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看电影算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娱乐方式。

通过两个时代售票处的对比,可以发现岁月在每个时代留下的痕迹都是不一样的,这也铸就了每个时代特有的韵味。也许在百年后的某天,我们留下的影像资料也会被后人拿去和百年后的生活做对比,再次见证百年前后的又一次“潮流”生活的变迁。

⑨ 民国初年社会生活有哪些变化,具体有哪些特点

清朝灭亡以后,中国人就不会再穿着像清朝那样的服饰,留着那样的发辫。

都开始剪掉了辫子,穿起了洋装,或者我们民族自己的旗袍、中山装之类的服装,这就是社会民生方面一个很显着的变化,而且古代那些封建礼仪也在慢慢的被抛弃。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9)民国都是怎么生活的扩展阅读

民国时期的农村,虽然基本是自给自足的,但专业商人在商业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比一般落后国家要发达,这被称为商业资本主义或原始资本主义。上海、宁波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其它地区的国内贸易和主要在最终消费品生产中的分工是这些商人的主要生意。

这种商业资本主义不但导致商业分工的加深,不同的专业商人处理贸易的不同环节,专业货栈的出现,专门协调,规定商业活动的行会和商会的出现,而且产生了相当发达的中国自己的金融网。山西票号就是这样一个适应商业发达后所需金融服务的网络。

它发行发挥货币功能的票据及信贷。各种钱庄和当铺也在沿海和发达地区形成网络。各种习惯法和私法也发达起来,以调节发达的商业和金融活动中分工和相关交易以提高交易效率。

与民国都是怎么生活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9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