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蚂蚱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
蝗虫(locust)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植食性。大多数是作物的重要害虫。在严重干旱时可能会大量爆发,对自然界和人类形成灾害。幼虫只能跳跃,成虫可以飞行,也可以跳跃。大多以植物为食物。人们常说的蚂蚱只是蝗虫的幼虫,并不是单独的物种。另有一种常见昆虫草蜢,又名蚱蜢,在中国北方也称蚂蚱,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蚱蜢亚科。俗称扁担勾。常易同蝗虫幼虫混淆。
蚂蚱的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量15%~18%,低于14℃或高于40℃时,蚂蚱逐渐停食死亡。在气温达到28~30℃时,蚂蚱卵开始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和锯末粉按1∶2搅拌,含水量为20%~30%,铺3~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实,然后将蚂蚱卵布于土上,盖上约1厘米厚的混合土。最后,器皿上再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现小蚂蚱后,用软毛刷将其刷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0~15天孵化出小蚂蚱。刚出土的小蚂蚱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但食量很小。1~3龄的蚂蚱应注意防雨,蚂蚱从出土到成虫约需27~35天,这期间每5~7天蜕1次皮,共蜕5次;5龄以后的蚂蚱逐渐开始交配产卵,每只蚂蚱约产卵70~100粒。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蚂蚱有喜欢群居和迁飞性,所以蚂蚱羽化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干扰,令其迁飞,以便提高产卵数量和质量。产下的卵在上冻前应在产卵区加盖一些麦糠、杂草等保温、保湿,防止冻裂。生长期的成年蚂蚱如果不做种要及时出售。
B. 蝗虫的生活环境
蝗虫的分布遍及除南极洲之外的各大洲。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亚洲飞蝗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区、西藏飞蝗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寒区的许多河谷与湖泊沿岸地带。
蝗虫:
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蚱蜢",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
C. 蝗虫的成虫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1、蝗虫的成虫生活环境:
蝗虫的分布遍及除南极洲之外的各大洲。我国有3个亚种: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亚洲飞蝗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区、西藏飞蝗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寒区的许多河谷与湖泊沿岸地带。
2、蝗虫的成虫生活习性:
成虫与蝗蝻都是夜伏昼出,无明显趋光性。当飞蝗蝻密度大时,由于相互感觉而形成条件反射,加剧活动,蝗蝻容易形成群聚、静伏、拥挤,然后向某一方向跳跃群迁。
(3)蚂蚱昆虫喜欢生活在哪里扩展阅读
蝗虫(Locust)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它们危害的特点在于周期性的种群大爆发,并能长距离迁飞。多年研究表明,蝗虫从散居个体转变成喜欢群体生活的个体,是飞蝗形成大规模群体、长距离迁飞和成灾的生物学基础。
除祛蝗灾不好的影响,蝗虫还有有利的一面,其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现在饭桌上可见其身影,是大多数人喜爱的一道美味佳肴。
D. 蚱蜢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草蜢喜欢大自然的环境啊,非常多的杂草植物的环境,
它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这样子的环境适合它的生存。
E. 蚂蚱一般是在哪些地方出现
蝗虫喜欢生活在田边以及草丛中。蝗虫是植食性昆虫,用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叶片和花蕾,会出现孔洞,严重时将大面积植物的叶片和花蕾食光,造成农林牧业重大经济损失。
蝗虫是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昆虫,虽然蝗虫只是一种虫子,但是它形成的灾害——蝗灾可与水灾与旱灾并列为三大农业自然灾害。
一些经历过荒灾的老人至今仍然谈之色变。因为蝗灾爆发的时候,无数蝗虫组成的“啃食大军”飞起来遮天蔽日,如同天空中浮动的乌云,所到之处可以横扫一切植物,甚至连干枯的植物都不放过。
注意事项:
要避免“旱极而蝗”,就必须得改变旱田为水田,水田增多,蝗虫的繁殖就会受到抑制。与此同时,徐光启表示,水草多出蝗虫卵一般聚集,所以“除草弭蝗”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建议农民要多除水草,来降低蝗虫繁殖。
当时朝廷还推荐农民广泛种植一些蝗虫不喜欢吃的东西来对抗,比如豌豆,大麻,芝麻等等,这些植物都是含有胆碱和胡萝卜碱等之类的物质,这对蝗虫来说危害巨大,所以蝗虫会特意避开这些植物,可以明显的减少损失。
F. 蚂蚱一般喜欢在什么地方生存
草地里生存。。麦田里
G. 蚂蚱的生活习性
蚂蚱属于昆虫纲蝗科动物,共有4500多种。 其成虫都有一对发达的大颚,主要吃草,特别爱吃禾本科植物,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稻、麦、高粱、玉米、甘薯和竹类的茎叶。禾本科杂草茂密之处和辽阔的荒地,是蚂蚱理想的栖息地。
H. 土蚂蚱的生活习性 土蚂蚱的生活习性介绍
1、土蚂蚱的生活习性是善于保持合群性,多为群居,雌蚂蚱产卵一般会选择土质坚硬,并含有相当湿度,有阳光直射的环境。一般都是大批集中产卵。土蚂蚱需要较高的体温,以促进和适应生理机能的活跃。
2、土蚂蚱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
3、土蚂蚱喜欢生活在无污染的草地、庄稼地,温暖舒适的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土蚂蚱都会会逐渐停食死亡的,土蚂蚱也喜欢生活在一个地方,一般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吃的是禾本科植物,所以也会对水稻和豆类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在它个体发育过程要经历卵、若虫、成虫这三个时期,期间若虫在三龄以前翅未长成,活动范围小,密集,而三龄后翅芽显着,五龄以后成为能飞的成虫,所以,在三龄时,最适合灭虫。
I. 蚂蚱的生活习性
各地均为一年一代。成虫产卵于土层内,成块状,外被胶囊。以卵在土层中越冬。若虫(蝗蝻)为5龄。成虫善飞,若虫以跳跃扩散为主。蚱蜢没有集群和迁移的习性,常生活在一个地方,一般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吃的是禾本科植物,所以也会对水稻和豆类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此昆虫不完全变态,从卵孵化成若虫,以后经过羽化就成为成虫,不经过蛹的阶段,它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第2年初夏由卵孵化为若虫,若虫没有翅膀,其形状和生活方式和成虫相似。蚱蜢一般在每年7~8月间羽化成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雄虫不久就会死亡,雌虫却大量吃食,积累营养。经过1周后,腹内的卵成熟了,就开始产卵,它一般将卵产在干燥而地势稍高的沙瓤中在各类杂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湿度和土层疏松的场所,有利于蚱蜢的产卵和卵的孵化。一般常见发生于农田与杂草丛生的沟渠相邻处。各地均为一年发生1代,成虫产卵于土内,成块状,外被胶囊,以卵块在土中越冬。
创造纪录的体育健将会妒忌小小的蚱蜢,它能跳过相当于自己身长 15—20倍的距离——而巳不需要助跑!不过话又得说回来,蚱蜢的身体就是为跳跃而设计的。它的两条后腿特别长、特别有劲,在后腿的上半部鼓起厚实而耐劳的肌肉,里面储藏着大量的能量,并能迅速地释放出这些能量。其实,蚱蜢的后腿只适合于跳跃,所以在行走时这两条腿反倒显得很笨拙。当蚱蜢准备跳跃时,它的4条小腿便将身子前半部撑起,后腿弯曲,然后突然伸直,把自己射向空中。这样—蹦一蹦地向前跳,速度要比大多数靠奔跑行进的虫子快10倍。
有些蚱蜢——通常都是雄性的——用翅膀发出“音乐”来吸引配偶,并告诉别的雄蚱蜢离开这里。不同种类的蚱蜢发出“音乐”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它们有的用后腿上的尖叉刮擦前翼的边发出声音,或者让翅膀相互磨擦发出声音。在飞行中,有的蚱蜢以翅膀撞击后腿来发出声音,还有的蚱蜢干脆劈啪劈啪拍打翅膀以发出声音。为听见这些“音乐”,有些蚱蜢在翅膀下面有耳膜,还有的蚱蜢在前肢上有耳膜。聆听这些“音乐”能帮助雌蚱蜢作十正确判断:那位“音乐家”是不是和自己相配。因为每一种蚱蜢只会唱出自己特有的歌。
J. 蚂蚱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蝗虫(locust)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植食性。 大多数是作物的重要害虫。在严重干旱时可能会大量爆发,对自然界和人类形成灾害。 幼虫只能跳跃,成虫可以飞行,也可以跳跃。大多以植物为食物。 人们常说的蚂蚱只是蝗虫的幼虫,并不是单独的物种。 另有一种常见昆虫草蜢,又名蚱蜢,在中国北方也称蚂蚱,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蚱蜢亚科。俗称扁担勾。常易同蝗虫幼虫混淆。
蚂蚱的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量15%~18%,低于14℃或高于40℃时,蚂蚱逐渐停食死亡。在气温达到28~30℃时,蚂蚱卵开始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和锯末粉按1∶2搅拌,含水量为20%~30%,铺3~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实,然后将蚂蚱卵布于土上,盖上约1厘米厚的混合土。最后,器皿上再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现小蚂蚱后,用软毛刷将其刷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0~15天孵化出小蚂蚱。刚出土的小蚂蚱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但食量很小。1~3龄的蚂蚱应注意防雨,蚂蚱从出土到成虫约需27~35天,这期间每5~7天蜕1次皮,共蜕5次;5龄以后的蚂蚱逐渐开始交配产卵,每只蚂蚱约产卵70~100粒。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蚂蚱有喜欢群居和迁飞性,所以蚂蚱羽化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干扰,令其迁飞,以便提高产卵数量和质量。产下的卵在上冻前应在产卵区加盖一些麦糠、杂草等保温、保湿,防止冻裂。生长期的成年蚂蚱如果不做种要及时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