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红军在川陕苏区的艰苦生活是怎样的
红星照耀中国第十一篇回到保安,保安的生活很好,分析如下:
1、百姓的生活很好,原文:
穷人的军队在为被压迫者打仗,你说是不是?我当然喜欢。”那老头儿在胸口袋里摸索了一会,掏出来一个脏布包,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来,里面是一个旧笔记本。“你瞧,”他说。“我已经认识了二百多个字。红军每天教我认四个。我在山西活了六十四年,可没有人教我写自己的名字。你说红军好还是不好?”他很得意地指着他写的歪歪斜斜的字,好象是带着污泥的鸡爪子在干净的地席上留下的脚印,他还期期艾艾地念着刚写上去的几句话。
2、信 教 人 士很好,原文
在西北实行了容忍宗 教的政策。事实上,做礼 拜自由是个基本的保证。所有外 国 教 会的财产受到了保护,外逃传 教 士被请回去到他们的教 民那里去工作。共 产 党......认为“反 对 做 礼 拜的自由”同做礼 拜的自由一样是一种民主权利。
3、战俘很好,原文:
“我们不杀俘虏的民团。我们教育他们,给他们悔过的机会,他们许多人后来成了很好的红军战士。”
4、作者——斯诺,生活的也很好
从我个人来说,吃这种伙食反而长胖了,增加了体重。我每天看到千篇一律的伙食就生厌,但这并不妨碍我狼吞虎咽,食量之大使我有点不好意思。他们对我作了让步,用保麸面粉做馒头给我吃,这种馒头烤着吃还不错,有时我也吃到猪肉和烤羊肉串。除此之外,我就以吃小米为主——轮流吃煮的、炒的、烤的,或者倒过来又吃烤的、炒的、煮的。白菜很多,还有辣椒、葱头、青豆。我极想咖啡、黄油、白糖、牛奶、鸡蛋等等许多东西,可是我只能继续吃小米。
Ⅱ 了解红军战士的生活
他们住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然而这些房间却相当清洁整齐,虽则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是刷了白粉的泥土。他们难得有桌子或书桌,把砖头或石头堆起来就当椅子用,因为大部分家具在敌人撤退以前就给毁坏或运走了。
每一个连都有自己的炊事员和后勤部门。红军的饮食极为简单。咖啡、茶、蛋糕、各种糖果或新鲜蔬菜,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东西,他们也不想。咖啡罐头比咖啡更有价值;没有谁喜欢咖啡,它的味道象药一样,但是一个好罐头却可以做成一个耐用的饭盒!热开水几乎是唯一的饮料,喝冷水受到特别禁止。
红色士兵不作战时,一天到晚都很忙,实际上,在西北,象在南方一样,经常长时期没有活动,因为占领一个新地方后,红军就要休整一两个月时间,成立苏维埃或者进行其他的“巩固”,只派少数人去前哨值勤。敌人除了定期发动大“围剿”以外,几乎总是处于守势。但是在红军和敌人各自的攻势之间往往有很长间隙的闲暇。
Ⅲ 你了解长征吗,查找有关长征过程中有关红军战士生活条件的资料
红军的行装很少,只许带15斤重的东西,其中包括换洗的衣服和一些日用品,粮食由部队发放,同时还给他们每人配发了一只大搪瓷缸子,里面塞着毛巾和牙刷。红军们把搪瓷缸子挂在腰间,成了红军长征途中一道别致的风景。
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时的生活条件
红军战士从南方来,只有一套单军衣,突然从炎热的夏天进入寒冷的雪山地区,又难以马上补充衣服,冻伤、冻死不少人。这一时期,红军为了筹措被装物资,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将身边能收集到的牛羊皮、树皮和草茎等物资变成了斗笠、蓑衣、背心和草鞋。
据许世友回忆:“时已隆冬,冰雪霏霏,使高原气候更加酷寒。由于我们衣单身寒,当地又不产棉花,同志们只好上山割棕做成蓑衣穿在身上御寒,或把未经硝制的牛羊皮剪剪缝缝当背心穿。饥饿、严寒和疾病,又夺走了不少革命同志宝贵的生命。”
(3)过长征的生活是如何安排的扩展阅读
红军战士的军鞋
军鞋,实际上大多是将士们自己亲手打的草鞋。在当时,胶鞋是难得一见的宝贝,布鞋又不耐磨,每名将士身上都带着两三双草鞋。长征途中,虽然草鞋的保障较为简单,但是自部队进入无边无际、荒无人烟的草地后,一路走的尽是泥泞难行的沼泽地。
加之草根、草兜的刺扎,战士们在出发地带的草鞋,穿不多久,有的被陷到稀泥里,有的则被草兜扎烂、鞋底分家。有的战士只好赤脚行军,脚底板被扎出许多大大小小的眼子,在稀泥里一搅,污水里一泡,一双脚板肿得就像两个大萝卜似的,掉队的一天比一天多起来。
草地上草的种类虽不少,但大都是一些干枯的硬草根、草兜,偶尔有点比较嫩的能用得着的草,走在前面的部队早就割完了,剩余的也被人踩到稀泥里找都找不着。要找到能打草鞋用的较为结实柔软一点的草,十分困难。
Ⅳ 红军遇到的生活状况最艰难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红军
长征时的险恶环境,山高路险,人烟稀少,缺医少药,断粮欠饷, 皑皑雪山,无边草地,大渡河横,泸定索桥, 湘江乌江,赤水沙江。
遭遇的战役: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包座战役,激战腊子口,直罗镇之战,东征战役,西征战役。
1、过雪山,饥寒交迫
长征是红军的一次惊天动地的壮举,他们巧渡
金沙江、翻雪山、过草地、飞夺卢定桥。在饥饿、受伤、中弹。
甚至是死亡的种种困难折磨下,红军战士决不低头,决不屈服,因为他们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2、被俘也绝不妥协
长征中有一位红军战士不幸被俘,反动派要杀他,他提出你们可以用刺刀把我杀死,把子弹省下来打日本侵略者。
另一位红军战士在岩石上刻写“赤化全川”,赤化意味革命化、全川指整个四川,川字还没有刻完,因饥饿和过度劳累牺牲在岩石上,临终时手里还握着铁锤。
3、翻越高海拔金山
长征途中翻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这座山海拔四千多米,上下要走七十里路,高山严寒缺氧,红军战士都穿单衣,不少人冻坏了脚。
在强烈阳光下得了雪盲,有些人坐下休息,就起不来了。有些人不慎滑下悬崖而牺牲。除夹金山外,红军还翻过梦笔山、打鼓山等大雪山。
4、每天都是在恶劣的天气和环境中
草地停一分钟都有被沼泽吞没的危险,气候变化无常,寒冷、饥饿、疾病、缺盐使红军战士四肢无力,粮食吃光只好吃野草,草地上水有毒,草也有毒,不少人中毒而死。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彭德怀下令把自已坐骑在内的六匹牲口杀了,给红军战士充饥,自已却不忍心吃。晚间宿营以地当床,以天当被,战士们背靠背坐在湿地上,清晨醒来总有一批同志牺牲。
Ⅳ 提供一下红军长征的生活细节!!!
(1)中央红军到达杨家园子时,虽此地人烟稀少,十几家老百姓还是卖了几十担马铃薯给红军。
因无水的关系,马铃薯就被连皮带泥蒸熟。战士们都手持一茶盅连皮带泥的马铃薯,毛泽东也手持着茶盅,一样是连皮带泥的马铃薯。毛泽东一面吃马铃薯,一面微笑着对战士说:“同志们!吃不饱不要紧,总供给部已到前面办粮了,今天到孟家园再吃中饭。”战士们虽然吃得满嘴都是泥,口里牙齿都是沙,但他们感到上下一致,官兵同甘共苦,所以人人都充满北上抗日的热情。
(2)毛泽东没有在安顺场坐船渡河。他在安顺场住了一天,然后向磨西出发。快到磨西时,也要过一个铁索桥,这座叫铁棒桥的铁索桥没有泸定桥长,但桥下的水流却很急。部队正在过桥,饲养员牵着毛泽东的马先过桥。桥左右一摆,马就跳着嘶叫起来。毛泽东马上赶到桥头,叫警卫员帮助饲养员把马牵回来。他说:“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想到部队想到大家,为了一匹马,误了那么多同志行军,多不好呀!”
(3)长征中,周恩来要和部队一起行军。因为睡眠不足,他骑马时经常打瞌睡,容易摔下来,所以他就步行。有一天夜里,周恩来刚刚睡着,一位参谋有事向他请示。周恩来在睡梦中“嗯”了一声,这位参谋以为他同意了,就去执行。第二天提起此事,周恩来说完全不知道。后来他给参谋们作了一个规定:以后必须把他喊得坐起来,才算叫醒。
(4)进攻松潘是周恩来病倒前草拟的最后一个作战计划。自过雪山以来,他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咳嗽。尽管他自己不说,警卫员们都知道他相当虚弱。他们想方设法让他多休息,而周恩来总是按习惯工作到凌晨2点。他常不上床睡觉,而是趴在桌子上打个盹儿,醒来又继续工作。“副主席更瘦了,他的长胡子更长了。”警卫员魏国禄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周恩来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对人和蔼可亲。长征途中,他亲手把伤员轻轻扶上担架,唯恐别人的手用力太重。
(5)1935年1月29日红军与川军的战斗间隙,党中央政治局在土城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决定部队迅速渡赤水西进。会议确定朱德、刘伯承仍留在前线指挥,周恩来、陈云负责过江事宜。红军撤退时,突然受到川军攻击。正在3军团前卫第4师指挥作战的朱德亲自带一个排的兵力进行掩护,使部队安全撤出前沿阵地。当朱德决定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时,毛泽东连续吸烟不说话。朱德把帽子一脱,说:“得嘞,好伙计,不要光考虑我个人的安全,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敌人的枪是打不中朱德的!”肖华回忆说:“朱德手提驳壳枪,来到我们这里亲临指挥,掩护大部队过河。他一直同我们坚持到天明,才和我们一起渡过赤水河。”
(6)红军总司令朱德不仅同战斗员一样割麦和打麦子,并且割下来以后从一二十里远的地方挑五六十斤回来。他经常对战士和工作人员说:“你们这些青年人割不到四五十斤,唉!什么青年?”除毛泽东、周恩来没有工夫参与此种劳动之外,党中央书记张闻天和年近60岁的徐特立、林伯渠也来帮忙弄麦子。红军中这种上下一致共甘苦、同患难的精神真让人佩服。
(7)贺光华回忆长征中刘伯承在5军团行军时说:当5军团已经基本上上路出发了,刘伯承才骑上马随后卫部队行进。我们司令部的同志都很担心他的安全。军团长董振堂一再催促他先走,他却非常沉着,很有信心地说:“你们都先走,我断后。”
(8)胡奇才回忆说:徐向前是红4方面军中最忙碌的人。他日理万机仍不失统帅风范,总能沉稳处置,应付自如。徐向前身体瘦弱,少语寡言,却有着惊神泣鬼的勇武。长征前夕,我见他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在单杠上翻上翻下,练得认真刻苦,直到大汗淋淋才肯罢休。为使自己能有个强健的体魄以适应艰苦环境,他总是利用可利用的机会,认真、刻苦、主动地磨炼自己。
(9)翻越夹金山时,董必武等老同志坚持把马匹让给伤病号骑,自己拉着马尾巴随大队走。中央休养连翻过夹金山算是比较顺利的,没有一个人掉队,那时在山上掉队就意味着死亡。
(10)过草地时,红2军团6师师部的几个警卫员不晓得怎么保存下一小块草鞋上的牛皮。他们把这块牛皮的两面烧得焦黄焦黄,用小刀刮得干干净净,拿来给政委廖汉生吃,说:“政委,你饿吧?快吃吧!”廖汉生一听就火了:“我饿,你们就不饿?为什么就该我吃?真是莫名其妙!”“你是首长嘛。”警卫员们不服气地嘟囔道。廖汉生却狠狠地把他们几个批了一通,吓得他们垂着脑壳一声不吭。最后还是警卫员们吃了这一小块烧牛皮。
(11)在长征中任红2军团6师政委的廖汉生回忆说,过草地时,为了指导部队采食野菜,我们根据上级政治机关下发的材料向战士介绍哪些可以吃,哪些有毒不能吃。我也根据自己在湘鄂边界的大山里打游击的生活经验,给大家介绍几种野菜。有时碰到了不认得的野菜,我们师长、政委先尝尝,证明确实无事,再向全师推广。
(12)廖汉生回忆说,红2军团6师18团是一个战斗力很强的团队,长征中屡屡担负重要任务,完成得都相当出色。这与该团历任政治委员是密不可分的。18团首任政治委员是余秋里,在则章坝战斗中为掩护团长时失去了左臂;第2任政委杨秀山在六甲战斗中负伤;第3任政委董瑞林在西康给部队筹粮时牺牲;第4任政委周盛宏在成县战斗中率领部队反冲击,中弹阵亡。
(13)颜文斌回忆说,战争年代,师的干部、团的干部必须靠前指挥,必须冲锋在前,必须撤退在后,不然士兵怎么能听你指挥。长征时,肖克、王震上山时,都在前面拿马刀砍草开路,我们这些下级军官能不靠前吗?
(14)红军长征途中,胡炳云任红1军团2师4团6连指导员等职。凡遇硬仗、恶仗、关键之仗,胡炳云必率官兵打先锋,做尖兵。腊子口之役,胡炳云率10人为敢死队主攻,11把大刀于敌群中左砍右杀。他两腿负伤竟无感觉。直罗镇之役,胡炳云率突击队冲在最前面,杀向山顶,与敌肉搏4小时,被敌一弹击中腹部,当场昏迷。山城堡之役,胡炳云亲率两个连,冲上山城堡山头。因天黑难辨敌我,胡炳云摸着敌人帽徽与之扭打拼杀至东方发白。
(15)强渡乌江勇士之一的红1军团2师4团3连连长毛振华,二十四五岁的年纪,瘦高个子,人机警聪明,说话声音很响,是湘江边上长大的庄稼人。他打仗勇敢,像只猛虎。当4团政委杨成武挑选强渡乌江战士时曾怀疑过他的水性,他当时就把衣服一脱,说:“行不行,当场扎两个猛子!”引得在场的同志一阵大笑。
(16)胡炳云回忆:在腊子口之战中,大刀在短兵相接的情况下大大发挥了作用。红1团6连的1排长抡起大刀,如同武术家练武一般在敌群中挥舞。突然,他被一颗流弹击中了,踉跄了一下,又站定脚跟,大声呼叫:“同志们冲呀!敌人已经支持不住了!”1排长的负伤大大地激怒了其他红军战士,10多把大刀在敌群中左砍右杀。不一会工夫,敌人就招架不住了。
(17)廖汉生回忆说,长征中吃苦最多的是党员,负伤最多的是党员,牺牲最多的也是党员。青年团员也是这样。据统计,红6师仅从出发到中甸这一段,就牺牲了党员360名、团员256名,这还不算在更为艰苦的雪山草地牺牲的同志。在他的记忆中,6师团以上干部党员牺牲、负伤的就不在10人以下。
Ⅵ 红军长征途中怎样解决吃饭、洗澡、上厕所的问题是不都在路边
长征时期,面对极端困难,女兵要比男兵面临更严峻的考验。面对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吃饭、穿衣、睡觉、如厕等问题,女兵有诸多不便,特别时来例假的时候,更使困境中的女兵雪上加霜。女红军为什么要剃光头呢由于行军紧张,后有追兵,前后堵截,士兵们并没有固定饮食、休息时间。这些女红军,也基本上,不洗脸、不洗澡,更不能脱衣服睡觉,因为一有命令马上就得起来行军。
除了这个卫生问题外,还有一个原因。作战时,为了防止敌军认出是女的,女性是坚决不能留长发的。长征时期,女性由于营养不良,第二性征都没有了,跟男人一样的头型,住宿到老乡女房东家里时,误以为是男人,经常闹出误会,曾发生过女红军,宽衣解带,让当地妇女“验明正身”的事情。翻雪山,过草地,有时烈日炎炎,有时寒风刺骨,有时阴冷雨天被淋个落汤鸡。泥泞的沼泽地,随时都有可能陷进去丢掉性命。
Ⅶ 红军长征的时候,条件到底有多坚苦
01、红军战士在长征的时候,物资是极其匮乏的。在红军战士长征的时候,连衣服都比较的紧缺,但是很多红军战士每人也就一套军服,很多人身上的衣物都是缝缝补补过好几次,打过很多的补丁。在爬雪山或者是进入一些深山老林之时,天气特别的冷,但是很多红军战士身上的衣物都是特别的单薄。但是有很多红军战士的衣物自己都舍不得穿,反而是留给一些伤病员来穿。
03、在长征期间总行程达到了两万五千里,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基本上是靠双腿完成的。红一方面军当时长征历时一年,总行程两万五千里,跨过了11个省份。红二方面军长征总行程是一万六千里,历时11个月,总共跨过了8个省份。而红四方面军总行程则是一万里,历时19个月才完成。当时的红军想要取得长征胜利就必须得依靠自己的双腿,从此我们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到底有多艰难。
Ⅷ 红军长征后原有苏区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
国军支持下的还乡团回到苏区后,首先是杀。死了很多留下的红军和家属,有的地方全村几乎杀绝。接下来国府采取迁入和迁出原居人口方针。大量从外地迁入人口,同时把本地原居民迁出外地生活。不久苏区就平复了。想有个印象的话,可以看看电视剧《圣天门口》,这部剧作还有些当时真实的影子。
Ⅸ 红军长征时是怎样吃饭的
1934年冬我到闽赣区前线视察工作,当时正是放弃太宁、退守建宁的时候。我得了副伤寒,主治医生是我的同乡——前方卫生部长彭.真同志(可惜他后来在长征中遭国民党飞机投弹,牺牲了)。病好以后,杨.尚.昆同志(那时当前线政治部主任),发了我十个银元的休养费。临行前,李克农同志问我,你就不感谢彭部长了?其实是要我做一顿饭,美其名曰观音请罗汉。大概一桌八九个同志,那时是战争年代,建宁也不是什么通都大邑,而是闽赣边的一个小城,找不出什么好的原材料,只有鸡和肉,鱼、鸭都没有。但是将就着配罢。江西、福建(四川、湖南同样)有一种块根,名地瓜,或名地梨,切成片配在猪肉片里炒盘“滑肉”刚好。建宁出建莲,拿莲子剁成泥,仿扁豆泥,做成莲子泥,又甜又烫,亦还行。当然还有麻辣鸡丝、麻婆豆腐之类,把所能配凑的都配凑上了。同志们吃了之后都满意,我也就交代得过去了。
我还想前方成天是大米饭,这次该吃顿“臊子”面。我就擀了鸡蛋面,并到街上买来几大碗豆腐脑,做成“臊子”豆腐脑汤面,大家都觉得新鲜,爱吃。
1934年秋天,开始了长征。在长征路上,有时供给好,有时供给不好,这主要看地区了。湖南、四川都不错,广西、贵州、云南差一点,当然更差的是川西北和甘肃。
长征的路线大半是产米地区,每天每顿都是米饭。有时想办法换口味,假如寻到猪油、面粉,又能从老百姓家中借得平锅,就自己做锅贴。我们都是南方人,不知吃水饺是件大事,无论如何,一样的材料,一样的做法,经过煎烤,锅贴比水饺香。愈做手艺愈纯熟,我们的锅贴甚至出了名。
过云南宣威时,弄到大批火腿,可惜的是炊事班把它剁成块状,放进大锅,掺上几瓢水,一煮。结果火腿肉毫无一点味道,剩下一大锅油汤。有的同志很精,申明不向公家打菜,分一块生火腿,自己拿去一蒸,大家这才知道宣威火腿之所以为宣威火腿也。在这点上,肖劲光同志收获甚大,他的菜格子除留一格装饭之外,其他几格全装了宣威火腿。
长征生活最苦的一段当是在川西北的两三个月。行军到一个地方,有村落,地上有新的豌豆苗,有萝卜干,还找到酥油,即牛奶油,我分得一大茶杯,吃了黄油,不禁精神抖擞,我相信它的营养价值极大。那时,董.必.武同志同我们一路行军,有个同志送他半只野羊腿,他知我们有点烹调本事,就交给我们做,讲明平均各分一份,我们当然乐意接受这个小任务。
冲过腊子口之后,以胜利姿态,进入甘肃。有一晚在甘肃临洮县属的哈达铺,几个人合资共得银元一枚。我们遵从这里回族的风习,杀羊的事请卖主照规矩办,有个方向问题,我们全不懂。羊皮归卖主,我们只要羊肉,所以价当如此。我们几个人把羊分为若干种做法,当然有羊肉锅贴。只须一顿,我们几个人当晚就把一只整羊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