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杜甫生活在哪个阶段

杜甫生活在哪个阶段

发布时间:2022-09-22 04:33:34

㈠ 杜甫生活在什么时期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1-2]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1]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3]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㈡ 杜甫人生四大阶段内容

1、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2、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3、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4、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杜甫生活在哪个阶段扩展阅读:

家世背景

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2]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居巩县(今属河南)。

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于巩县。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少年时期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他五六岁时在河南郾城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

后在洛阳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宅里,遵化里玄宗宠臣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洛阳北邙山顶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这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所反映。当时社会名流崔尚、魏启心看到他习作的词赋,夸奖他有班固、扬雄之风。还有李邕、王翰这样的长辈也屈尊来访问他。

㈢ 杜甫生活时代及其特点是什么

杜甫生活时代及其特点: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见证了盛唐的景象,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惨象,其诗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初期为赞美盛唐的一些景象和表达怀才不遇屡试不中的生活困苦,后期描写战争带来的痛苦。

杜甫的思想核心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㈣ 杜甫到底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那一阶段的诗人

杜甫一生经历了盛唐、中唐、两个时期。

杜甫(712年—770年),盛唐(713年——766年),中唐(766-835)。

杜甫一生基本都处于盛唐,在生命的最后四年是在中唐,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4)杜甫生活在哪个阶段扩展阅读:

1、初唐

初唐(公元618—712年)大体上是指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或称武德至开元初)之间。初唐时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复苏,击败强敌东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

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建立永徽之治。唐高宗去世后,武后于690年建国周,即武周,女主政治达到高峰。直到705年唐中宗因神龙革命而复辟,唐朝得以恢复。女主政治直到唐玄宗继位后才完全结束。

2、盛唐

盛唐,在文学上和史学上有着不同的定义,也是后世对唐王朝的赞颂之词。 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总序》中将唐诗的发展分成初、盛、中、晚四个阶段,其中 盛唐指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约五十年。

史学上盛唐指从唐高宗时代开始到唐宪宗时代结束的一段时期,大致相当于公元650年到820年。此时的中国物产丰盈,国泰民安,边疆稳固,物华天宝,一派盛世景象。中国还完全有能力镇得住四方。

3、中唐

中唐,代宗大历初至文宗大和末(766-835),共六十九年,是为中唐。

4、晚唐

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

从875年后,唐朝进入了晚唐时代,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梁建立。晚唐时代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杜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盛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初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晚唐

㈤ 杜甫生活在唐朝哪个时期

唐玄宗后期,也是安史之乱时期。

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于巩县。杜甫少年时期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5)杜甫生活在哪个阶段扩展阅读:

唐朝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上旬,安禄山勾结另一胡人史思明发动叛乱,一个月后即攻占东京洛阳,在那里称帝。第二年六月,叛军向西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

安史之乱使诗人杜甫进一步遭了难。他先把妻子儿女搬到奉先北面的白水县,请亲戚照顾,不久叛军攻陷长安,他们又跟着大批难民逃难,来到羌村。

这时,传来了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的消息,这就是唐肃宗。杜甫打算到李亨那里去出力,便于八月独个儿离家向灵武进发。

他刚离开羌村,该地就被叛军攻陷了。他虽然担心着妻儿的安全,但为国出力的思想支持着他继续向八九百里外的灵武前进。

这天,杜甫正夹在大群逃难的百姓中赶路,突然迎面驰来大队叛军,把杜甫和许多人抓起来,押回长安一个叛军营地,逐个审问。一个叛军头目问了杜甫姓名籍贯后,便喝道:“你当过什么官?快说!”

杜甫忙说:“我是个穷读书人,普通的百姓,还没有考中。”

这年他四十五岁,可由于生活艰难,看上去倒是六十多岁;而且他刚当了两三个月的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是个不起眼的小官,大多数人不认识他。

所以,叛军没怀疑他的身份也没关押他,把他撵出了营地。杜甫回到自己在杜陵的旧屋住下来,出去找老朋友郑虔、苏司业等,才知早被叛军抓到洛阳,不知死活。

他想方设法打算逃出长安城,可是京城周围一带都由叛军密密麻麻守卫着,特别是后来,叛军得知唐肃宗已由灵武移驻凤翔(在今陕西),更加戒备森严,因此杜甫经过几次努力,都没能脱身西行。

转眼之间,半年多时间一晃而过,明媚的春天又到了。三月里,长安尽管被叛军糟蹋得残破不堪,在杜甫看来,这山河土地仍旧是属于大唐的;春天已经来到都城,芳草萋萋,树木欣欣向荣,杜甫却一点也快活不起来。

清晨,他望望杜陵一带的野景,五颜六色花朵上的露水迎风纷纷落下,他看着真像是在为战争带来的苦难而流泪一样。唧唧喳喳的鸟叫声,更加勾起杜甫思念亲人的心情,他总觉得连鸟儿也在为人们的生离死别而胆颤心惊!

杜甫触景生情,吟了一首非常沉痛的五言律诗《春望》前半首是这样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漫步着,继续想道:战火已经接连燃烧了两个暮春三月,家中长期音信全无,如果这时收到一封家信,那真该值上万两黄金了。

然而眼前怎能实现这个愿望呢!他无可奈何地抬手抓头上的白发,觉得白发越来越短,已经差不多插不上簪子了!于是,他续写了下半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觉得,老是困在长安城里,只能浑浑噩噩过日子,总不是办法,就到处托人帮助自己脱身。不久,他找到了大云经寺的住持和尚赞公。

赞公十分支持杜甫,对他说:“施主请在这里小住,待老僧替你安排。”几天后,赞公拿出一套僧服让杜甫穿上,领着他偷偷混出了城门,再由预先派出的一个和尚,为杜甫探明了前路大致情况。

这样,杜甫终于脱身西行,到凤翔去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杜甫

㈥ 杜甫是唐朝哪个阶段的人请给我点资料,和杜甫的资料卡,谢谢😊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㈦ 杜甫的三个阶段

杜甫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读书和壮游;困居长安;漂泊西南。下面,就让我们回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时代里去吧!
杜甫,字子美,襄阳人,祖父杜审言,为初唐着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从家世看,他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儒家仕人家庭。杜甫在三十四岁之前,基本上是在读书和漫游中度过的。他七岁学诗,至二十岁结束书斋生活,而后南下吴越,北游齐赵,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壮游”。此时正值盛唐“开元盛世”,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使杜甫的诗作里充满了少年气盛的昂扬情调和自信。这一时期的杜甫曾与李白一道去寻仙访道,并共同在梁、宋一带有过狂放的豪侠之游。我们可以想象,年轻的杜甫曾经是怀着怎样的雄心壮志济世豪情登临泰山,又是怎样与天才的李白把酒欢歌。不识愁滋味的杜甫与李白,因为共同的豪情而结为知己。这时的杜甫是幸福的,那种胸怀天下的壮志,那种裘马轻狂的快意,在其诗作中展露无遗。“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诗》)这不是把自己比喻成驰骋千里的骏马吗?“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这开阔的心胸,雄伟的气魄,决不亚于李白的豪气与浪漫。此时的杜甫,胸怀大济苍生的梦想,同盛唐众多的诗人一样,对前途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杜甫是快乐的。
但是,这样的快乐并未维持多久。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诏令天下通一艺者应试,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考取进士入仕为官便成了杜甫的首选。于是三十四岁的杜甫参加了考试。但由于奸相李林甫压制天下人才,在其暗箱操作下,竟无一人被录取,还说是“野无遗贤”,考试成为一场骗局。这对自许甚高的杜甫是个沉重的打击。此时的杜甫,郁郁寡欢,但又不得不困守长安,以求入仕机会。杜甫是渴望当官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大济苍生、为国尽忠的政治理想。但具有悲剧意味的是,在统治者的眼中,杜甫不过是一个无名小辈。和当时众多的读书人一样,进入统治阶层是杜甫日思夜想的事情,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若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中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韦左丞即韦济,是武后时宰相韦思谦的孙子,武后、中宗时宰相韦嗣立的儿子,出身显贵,时任桓州刺史,杜甫与之有文字往还,因此在困居长安期间,曾求韦济帮其跑关系,以求引荐,但却没什么效果。应该说此时的杜甫,为了生活,已经顾不上什么清高了。他奔走于权贵之间,哪里还有什么年少时的狂放和豪气呀!生活的艰难逼面而来,理想与现实的隔阂竟是如此让人伤心!杜甫到长安不久,父亲就去世了,生活变得更加困难起来,以至于“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穷困潦倒的杜甫,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悠闲与昂扬,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人养家糊口之不易。这是杜甫命运的悲剧,是他人生的悲剧,但更是社会的悲剧。当时社会矛盾已经日渐加深,唐玄宗穷兵黩武而不顾百姓死活,人民生活极度贫困,但敢怒不敢言,杜甫只是千千万万个老百姓当中的一员而已,他在《兵车行》中写道:“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其关怀现实和同情民生疾苦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他在《醉时歌》中写道:“清夜沉沉动春韵,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杜甫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日渐深刻,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又不得不多次直接向唐玄宗献赋,希望以文才受到重视而谋得一官半职,但直到天宝十四年(755)冬天,才获得一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卑微官职。而杜甫已经四十三岁了。但他还是接受了,就职前,他从长安到奉先去探望妻儿,这一路可以说在杜甫的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沉重阴影。一路上,他见到了广大被压迫人民的悲惨命运,这一切,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之返家后见到的是小儿子已被活活饿死的惨象。联想到自己十年来困居长安,上下求索的遭遇,怎不令诗人肝肠寸断?虽然他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年长叹,但仍“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忧国忧民之情怀即使在他失意飘零的一己悲怆中也从未舍弃。但是,对他来说,这个“官”也来得太不是时候了,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还没过上安稳日子的杜甫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成了难民中的一员,他准备去投奔唐肃宗,但半路却被叛军抓获,在长安当了八个月的俘虏。这段日子是难熬的,身心受到严重打击的杜甫无法忘却的是国恨家愁,他的心里浮现出妻子儿女的面容,浮现出一家人往日相聚的画面。他独自坐在幽冷的房中,看四壁凄清,望着窗外那一轮明月,想到往日儿女的可爱,妻子的温柔,不禁泪流满面。“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亲人啊,你们在家里过得怎么样?你们也在望着这一轮明月吗?战争啊,你何时才会停止?祖国啊,你何时才会安定?愁啊,愁啊,杜甫的头发都愁白了。心力交瘁的诗人,脸上流着泪,心里滴着血,他的痛苦就是山河的痛苦,他的忧愁就是人民的忧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低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诗人的眼睛看到的是战乱带来的荒凉和破败,诗人的心中感受到的是国破家亡的忧愤和哀怨。“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哀江头》)诗人的心,已经是满目疮痍了。
至德二年(757)四月,杜甫终于逃出了长安,冒着生命危险到达凤翔,被肃宗任命为左拾遗,可不久就因上疏申救房琯而触犯了肃宗。九月,长安收复,杜甫一家又来到长安,于第二年因房琯之事而坐贬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杜甫又在洛阳去华州的路上,目睹百姓家破人亡的惨剧。战乱的痛苦已经成了摆在他面前的赤裸裸的现实,于是,他满怀悲愤的写下了着名的“三吏”、“三别”等作品。于是,我们再一次见到了性情中人的杜甫,忧国忧民的杜甫。“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新安吏》)“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无家别》)诗人伟大的心灵再次在现实面前落泪了。这年关中大旱,饥荒严重,杜甫放弃了在华州的职务,前往秦州,从此永远离开了长安。
到了秦州后,由于生活无着落,杜甫于乾元二年冬天翻山越岭到了秦州以南的同谷县,这是他行路最多、生活最艰苦的一年。生活的残酷几乎到了惨绝人寰的地步。他在《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一中说:“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但是,为了生存,杜甫又不得不继续南下,去蜀中投靠房琯、刘秩、严武等朋友,开始了他晚年漂泊西南的客旅生涯。
他先到成都,靠严武等人的接济,在浣花溪边盖了草堂。不久兵乱,他又入梓州。严武再次担任剑南节度使后,将他从梓州接回,聘他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但不到半年他就因性情刚直、不愿身为幕府而辞去了职务。此时的杜甫,饱受战乱之苦,对国破乱离的生活已经有着无比真切的体验。他的心已经成了一面时代的镜子,因感受的直接、思考的深入、观察的敏锐而洞见了社会的黑暗。但是残酷的现实又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纵然是心中充满了极度的悲愤和感伤,他变革现实的理想却从未泯灭过――这就是杜甫的伟大之处,沉重的生存压力和悲惨的现实生活造就了他心灵的敏锐、博大和伟岸。他具有像屈原一样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以说,杜甫的愿望,乃是屈原精神的再度辉煌,而且是极度辉煌。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对杜甫的这种精神推崇倍至:“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所以见公画,再拜涕泗流。”在成都期间,杜甫虽然过上了较为安定的生活,但仍是多病多愁的。“花近高楼客伤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他常常漫步在江边,望着缤纷的落英和消逝的江水,肝肠寸断,心中涌起无限愁思。“肠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入芳洲。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漫兴》)生活已经平静了,但诗人的心又怎能平静?不久,严武病卒成都,杜甫失去依靠,遂带家眷乘船东下,于大历元年(766)到达夔州,住了两年。这两年,他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在离乱中,在漂泊中,一生就将这样结束了,理想只是心灵中曾经的过客,他再也不会回来了,而诗人自己已经老了,再也无力去完成什么宏图大志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命运,你是多么无情啊!”杜甫恐怕只能这样仰天长叹了。大历三年,他出三峡到荆州,不意受到冷遇,遂漂流到岳州,他在《登岳阳楼》中说自己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此时的杜甫已是一身病痛,耳聋齿落,右臂偏瘫,还患有肺病和风湿病,自身已难保。他说自己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但是,孤独的杜甫却依旧在惦念着京师关山北面的边防吃紧,为国家的安危而流泪。他想到衡州投靠一位友人,可从岳州到达衡州时,友人已调任潭州;当他赶到潭州时,友人已死。天地之大,竟无诗人安身之地!杜甫彻底绝望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早已摧残了杜甫的身体,当他再由潭州返回岳州时,受尽了磨难的诗人,在漂流于湘江的船上去世了。
纵观杜甫的一生,其实就是悲剧的一生。他身上有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共有的秉性。忠君、爱国、爱民是他自始至终都坚持的人生理想,但这样的人生理想在封建专制的社会中,特别是在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战乱频仍的年代里,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击碎。这不是杜甫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中国古代千千万万知识分子共有的人生悲剧。封建统治的腐朽和残酷在杜甫的诗篇中变成了一个个清晰而惨烈的历史镜头。作为“诗圣”,杜甫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偶像,是儒家文化理想人格的化身。杜甫理想的被毁灭和生命的遭摧残,让我们记住的是他精神生命的高贵和伟岸,他的良知的真诚和勇气。他的良知的情怀及困惑,一次又一次的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杜甫是一个有才的人,你看他诗里所透出的灼灼才气,足以穿透古今,但他却未能“兼济天下”;杜甫又是一个有情的人,你读他的诗,会一遍遍地体味到他对人民命运的含泪悲情,但却又未能“独善其身”。他拥有“达”的本钱,却未能有“达”的境地,命运所给予他的只是无休止的穷困和悲苦。他是一个命运的失败者。一个人无才无德无情无义也便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德干成一分事情也便罢了,最可悲的是当他德才兼备且情义两全时,却仍时时刻刻被理想抛弃,被现实摧残,到最后所梦想的事一件也没有干成。杜甫的一生充满了悲情和眼泪。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透过他那被称为“诗史”的不朽篇章,我们仍旧可以感受到杜甫心底那股寒彻筋骨的苍凉。当他坐在湘江的船上,回忆起自己一生的曲折坎坷而老泪纵横之时,他一定在冷硬的寒风中感受到了切肤之痛,痛得他伤心,又让他无奈。

PS:挺着急的,就在网上给你找了一下,现在是为了作业找杜甫,希
望你以后多看看他的诗,也多看看古代文学。这样更好喽!

㈧ 杜甫的生平分为哪几个阶段

1、35岁以前,读书与漫游阶段。

杜甫20岁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中,再漫游齐赵。在洛阳遇李白壮志凌云豪情万丈,俯瞰天下仗剑远游,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初定理想,积极进取。

2、35岁至44岁,长安十年蹉跎阶段。

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忠君、渴望为官、建功立业,却又对求官之路深感失望,壮志难酬,孤独无助。对于百姓生活的关注与同情,让杜甫开始关注民生。

3、45岁至48岁,陷贼与为官阶段。

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杜甫在投奔新皇帝唐肃宗的途中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被迫做了伪官。半年后,他潜逃至凤翔,找到了唐肃宗,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4、49岁至59岁,漂泊西南阶段。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逃难到成都,生活稳定。后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而后一度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8)杜甫生活在哪个阶段扩展阅读

杜甫的成就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㈨ 李白、甫杜各生活在唐朝的哪个时期

李白(701年-762年) ,主要生活在盛唐时期。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㈩ 杜甫一生共分为哪四个时期

1、第一期、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

这一个时期就是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据杜甫《壮游》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又据《进雕赋表》:“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余篇。”由此可见,杜甫自七岁起便已经写诗了,到他43岁写《进雕赋表》时,应该连诗带文章有一千多篇了。

主要内容:

杜甫现存的诗,能确定是这个时期的诗,仅仅留存下来二十多首,其中代表作为《望岳》。

2、第二期、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

这第二时期,包括杜甫35岁到44岁的十年间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长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长安所写。

这一个时期对于杜甫成长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个时期结束了他年轻时期的游历生活,但另一个方面却又是一个新的以政治内容与社会内容为主的游历生活开始。

杜甫虽然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长安客居了十年,但他奔走献赋,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也过着贫困的生活,由此也能接触到下层人民的生活,因而丰富了他创作的视线。

主要内容:

据杜甫现存的诗,这十年间杜甫写出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具有深刻思想的诗。

3、第三期、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756年-759年)

这一个时期,包括杜甫45岁至48岁的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在逃乱时陷于叛军中为时九个月,后又为官约两年零两个月。

由于杜甫曾身陷叛军中,亲自尝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因而他这一时期作品最突出最显着的特征,便是杜甫的爱国精神。从作品质量来看,内容也非常的充实,已经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主要内容:

在这个时期,虽然短短只有三年多,但是杜甫创作出了二百四十多首诗,其中以五律、五言古体诗最多,杜甫最长的五古《北征》和最长七古《洗兵马》均是这个时期创作的。

其它着名的作品还有:《三吏》、《三别》、《春望》、《乾元中寓居同谷县歌七首》等。尤其是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现实主义的一个光辉顶点,是他那种“穷年忧黎元”的进步思想。所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说的正是这三吏三别。

4、第四期、漂泊西南时期(760年-770年)

这最后一期,包括杜甫49岁到其生命最后的时期,这一时期杜甫总共创作了一千余首诗,算算相当于杜甫一生所创作诗歌的70%强,而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算是从760年到766年,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时,创作了四百八十多首。

第二阶段是从766年四月一路流浪至768年正月在夔州居住,这一时期也创作了四百三十多首。

第三阶段是杜甫又漂泊于湖北和湖南,最终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这一阶段杜甫也创作了一百五十多首诗。

主要内容:

在这一时期,杜甫的作品抒情诗特别多,而且是多种多样的,有描写景物的,有描写劳动生活的,有回忆往事的,有咏怀古迹的,也有大声疾呼的,更有政治讽刺诗。具体作品有:《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壮游》、《登高》等等。

(10)杜甫生活在哪个阶段扩展阅读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名句名言: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译文::一定要登上山的顶峰,俯瞰显得小的群山。

2、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译文:那些腹内草莽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多是酒囊饭袋却偏偏不饿死,而那些学富五车志在报国的有用之士却挣扎在死亡线上。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译文::读书只有读透书,博览群书,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译文:李白的诗像庾信的诗一样 清新脱俗,像鲍照的诗一样俊秀飘逸。

5、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译文: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6、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译文:拉弓要拉劲大的,射箭要用箭长的,人在马上,要射他就先射他骑的马 ,抓贼要抓首领。

7、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译文:豪门贵族家里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而道路上却暴露着冻饿致死的人的白骨。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译文: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译文:烽火连天起这么多年,家书都快值千金了。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译文: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阅读全文

与杜甫生活在哪个阶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9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5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0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8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