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用什么第一视角记录生活

用什么第一视角记录生活

发布时间:2022-09-22 08:22:10

⑴ 路旁的叶修结束生命,博主生前拍过哪些视频

没想到他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关于题主的问题,可能说不全面,但我个人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在2015年开始拍摄的一部叫做第一视角东京生活记录的视频日记,如果放到现在来看,大部分人会称它为VLOG,但它比现在大部分VLOG还要VLOG,所以称它为日记

自己碎碎念

有时候很讨厌不告而别的人,有时候又很讨厌这样的自己,残忍而又充满戾气。可是真的真的没想到,这个不良少年会在四月彻底消失,而那些活跃在他视频里的人,正在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偏偏我们的少年如此聪慧,如此敏感。结果可能也就是永远的离开。也有人说,他是真的看透了生活,明白了什么道理,才做出这种选择。我在主观上尊重他的每一项决定,毕竟生活是自己的。可我多么希望他再坚持一下。

⑵ 你知道这五个关于自律的纪录片吗

读书的力量,学习的人,学习的背叛,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压力的真相,这些都是。

⑶ 用自己拍的照片讲故事!你平时喜欢用照片记录生活吗

我不是专业摄影,对生活的热爱,忍不住举起相机抓住瞬间的美好!因为时光会流逝,我们都会变有一些美好的东西,不会再有发生第二次,所以想要保留这份美好就需要记录下来。而拍照片可以更好地记录生活的点滴,到时候回味起以前,看到照片就是满满的回忆。

所以请时光为我做个见证,见证我在这永恒的时光里为我所爱的文字、摄影、旅行所做出的努力。生活不易,与其抱怨,伤心,难过,不如好好去发现细节中的美好,让自己努力活的有意义!

用相片来见证时间的痕迹,留下发生的瞬间,在以后还可以重温过去当时发生的一切,不管是开心和不开心。如果每年拍一些相片,让时间慢慢来告诉自己一年年地老去。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会让我们更珍惜现在的一切。

⑷ 影像酷装备 米家眼镜相机上手体验

头部作为我们日常信息收集交换的基点,因此头戴的随身智能终端在未来有着不小的发展前景。正因为如此,各个厂商都相继推出了各类AR、VR的头戴设备来定义智能眼镜这一产品形态。近日,米家推出了一款主打拍照的相机眼镜,作为智能眼镜形态的相机,将智能穿戴产品的功能进行了扩展,它将头戴形态与潜望双摄系统相结合,辅以高性能AR光机系统,为用户提供可实时简单录制的第一视角拍摄体验。



米家眼镜相机具备了创新个性化的外观形态,让每个佩戴的用户都能保证有较好的舒适性,整合了潜望双摄系统和AR光机系统,增强人的视觉,再凭借着高通8核芯片强大运算和连接能力,赋予了眼镜形态设备更高的实用性,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拥有解放双手、所见即所得的体验。从行业来看,目前能够实现米家眼镜相机这种功能的产品其实并不多见,这样全新的交互和使用也激起了很多用户的好奇心。对比来看,米家眼镜相机与此前其他厂商的智能眼镜也都有所区别,可以直接脱离手机单独使用,这种第一人称视角直接拍摄,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拥有解放双手,实现所见即所拍的体验。

⑸ 我与简书|简是根本,书是灵魂

齐帆齐微课

第一次打开app,看到这句话,我就被吸引了。

那时候,我才开始接触写作,无从下笔,心中汹涌着无数文字,却找不到出口。

一天,闲来无事,打开电脑搜索相关的写作平台,心想兴许可以找到适合我的。

在众多的答案中,“”这两个字吸引了我。

看到这个名字,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书简”。

哦,这个名字挺有意思,把“书简”两个字调换一下位置就是“”,真是非常特别的名字,跟其他的那些妖艳那啥完全不一样。

接着我又继续解读这两个字,“简”不正是古代记录文字的工具吗,这不也正是“”这个平台的作用吗,“书”正是书写的意思。

同时,“简”还有简单的意思,简单书写,是什么意思呢?

我这样思考着,完全不去考虑人家平台的创立者是不是这样想的。

于是,我打开,走进这个陌生的世界。

走进,我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对一切都感到新奇。这方小小的天地,不知道蕴藏着多大的能量。众多创作者聚集在这里,书写、交流、学习。

我点开首页推荐的文章一篇一篇阅读,这些文章风格各异,体裁内容也是千差万别。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有随笔。有的语言幽默,有的言语犀利,有的清新脱俗,有的如话家常。

读了这些文章,再对比我之前写的那些东西,简直汗颜。

我不由地问自己,我真的适合写作吗,我还要继续写吗,我能写好吗。

问过之后,再读读那些文章,我想,或许我可以试一试,如果只是畏惧、退缩,却不去尝试,还有什么资格说我喜欢写作呢,连这点难题都不能克服吗。

从此,写作,成为我每天必做的事。

我秉持着我理解的的宗旨,简单书写,记录生活。

在纸张发明出来并且用于书籍之前,人们写书读书都需依靠沉重的竹简。

现在,我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阅读写作,轻便快捷随手记录,随时书写,随地阅读。

这样一来,写作也成为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走到哪里都可以记录,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不需要随身携带纸和笔,这不就是“简”的要义吗。

此外,个人认为,写作者如果要进行创作,内心就要简单,纯净,不能受外界干扰,不能有杂七杂八的想法。

写作时,要沉浸在自己创作的文字里,去推敲,去打磨。

一个写作者如果脑子里思虑过多,很难完成写作。

比如说我自己吧,一直在练习写作,可是很难找到练习的时间。因为工作和家里的事一堆,每天从早上五点多开始到晚上十点,我几乎是闲不下来的,不是工作,就是家庭,不是老人就是孩子,忙得像个陀螺。

你说我要是在这个时间段去坐下来练笔,怎么可能找到写作的状态呢,因为身边一直有事情发生,我的头脑完全被与写作无关的事占据。

只有这些事情处理完,晚上家里安静下来,我才能稍微写一点东西。

一个写作者是不能不读书的,作为写作者,可以一天不动笔,但是不可以一天不读书。那些大作家,没有哪一个是不爱读书的。像我们知道的冰心,莫言,都是酷爱读书,或者说痴迷读书的。

阅读书籍,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与作者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在这对话中,我们超越了阻碍,直达内心。我们可以开拓思维,丰富知识。

我以前因为家庭原因,读书很少,近几年才开始多读了一些。接触之后,阅读量增加了,阅读面也广了。

通过这个平台,我阅读到了不少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书是《我把北方念给你听》和《桃李春风一杯酒——唐朝诗人的快意人生》。

《我把北方念给你听》用男性的第一视角讲述,展示给读者西北的风土人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从小到大,我们不知道背了多少首唐诗,可能很多人提起背唐诗都很有体会,忍不住要吐槽一番,毕竟很多唐诗都是我妈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下强行背诵的,真正理解的并不多。

《桃李春风一杯酒》把唐诗和诗人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语言清新幽默,让我们在快乐中了解那些陌生又熟悉的诗人和他们的诗。

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虽然每天可以利用的时间有限,我还是会尽量抽出时间来读书,哪怕只是几页。

,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写作平台,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出于个人原因,我不能时常写些什么,不过,我不会离开。

我会一直秉持我认为的的宗旨,继续学习,不放弃。

创作我的创作。

齐帆齐第3期28天写作成长营第2篇,1681字,累计3659字

命题文章《我与》

⑹ 你们在回忆过去时,是用第一视角,还是第三视角,

因为那些事情不是存在与“耳闻目睹”的记忆中的。人脑发育到六岁才有记忆的功能,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时候上小学的原因。而之前的事情都是父母长辈告诉我们的,是站在他们的角度观察的,当然是第三人称视角。

⑺ 有没有生活类的游戏就是那种自己打理生活的游戏 像qq飞车那种第一视角的 可以自己上街买菜逛街什么

第三人称视角的《模拟人生》绝对是最好的
如果你显卡够好推荐《GTA》系列,这个场景绝对仿真度高,可以进行各种社交活动(但是都是以美国黑帮为主题)

⑻ 在写作时用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的好处及作用

在叙述之中,可以用三种人称进行。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

这三种人称各有其表达效果与优点。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各有哪些优点和局限: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我的老师》记的是真人真事,通过第一人称的手法,很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蔡芸芝先生“慈爱”“公平”之心的敬仰。《故乡》是小说,文中的迅哥儿(“我”)有作者的影子,文章通过第一人称手法,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深刻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衰败和萧条,表达了自己对新生活的渴望。由于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因而也为作者直接表达(或宣泄或流露)感情提供了方便。但它也有局限性,即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采用第三人称写法,自由、灵活地选取三个典型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感情。“松骨峰战斗”——对敌人的恨,体现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火中救小孩”——对朝鲜人民的爱,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防空洞谈话”——高尚的苦乐观,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三个典型事例,有集体的,有个人的,有战斗场面,有战地日常生活。正是由于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作者才能这样全方位地表现主题。但是,第三人称也有局限性,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为了弥补第三人称叙述的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讲出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里防空洞中战士的对话,就很真实地展示了战士的内心世界,让人有亲切感。 至于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在一篇文章中交替使用,则要注意交待清楚,要用过渡的语句提醒读者。如《勇气》一文第一段末尾说,“给我说了下面一个故事”,引起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故事讲完后,用一句话承接,“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回到开头,文章衔接自然、清楚,人物转换得明白。否则,情节脉络可能紊乱,致使读者找不到头绪。 第一人称:代入感强 为了加强作品真实性感染力

第一人称的优势和缺点:

第一人称的优缺点并不能完全划分开来,因为二者是相互制约的,我们先说个游戏。

大家对CS一定不会陌生,作为全球称霸的第一人称视角游戏,它的成功自有自己的特色和本钱,当你端着m4或者ak47冲上大路的时候,你是否感觉自己就像一名捍匪或者精英特警呢?当你的朋友在你耳边大呼gogogo的时候,你是否和你的队友产生了一种血脉相连的感觉呢?当你阻击的准星瞄准大门对突然闪出的敌人予以致命一击的时候,你是否有种主宰他人生死的快感呢?

你能体验游戏的乐趣,在于你充分的代入了游戏中的人物,这也是第一人称写作的最大优势——代入感。小说虽然没有游戏直观,但是文字却给于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读

者看着一个我快意杀敌,纵横异界,虽然明知道那个我并不是自己,但是仍然将书中的我和自己联系在一起,而书里的我,不过只是一个简单的心理暗示而已。

让读者自觉的代入书中的主角,第一人称无疑是最快捷最简便的,不同于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能,我始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用自己的手去挖掘事实的真相,让我在书

中从奴隶成长为将军,我想不论是读者还是大大都会感到莫大的满足。

第一人称写作的优势还在于它的真实和未知,书里的我永远不会知道下一堵墙后面会出现什么,我可以听,我可以判断,我可以根据蛛丝马迹去分析,但是再我还没绕过这道墙的时候,这一切都做不得准,这和现实中出现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未知的未来和我不能感触的区域是第一人称写作的神秘之源。当我绕过这堵墙之后,无论遇到神仙,鬼怪,僵尸,美女都让读者感到真实,因为这本来就是玄幻小说嘛。^_^ 当然,这是开玩笑的了。

第一人称的真实来自于对主角的细致描述,其中包括了语言,动作,心理,因为主角就是我,我对自己的了解自然比旁人来的深刻,至少我明白每时每刻我的想法。甚至知道

自己下一刻将要付诸的行动。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曾经有过或者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的读者,他们在看了这些描写后,或认同,或不认同,举个例子,比如主角都是伟岸的英雄,但是第三人称是称呼他名字——某某,他的丰功伟绩都是这么叙述的:某某曾经在某地做过什么……小说写得成功的话,那容易让读者产生景仰的心情。反过来我们用第一人称的话,我曾经在某地做过什么,这样一来,小说往往是让读者获得兴奋的快感,让读者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而不是看着他人走向成功。

再举个例子:我记得我玩过的一个游戏叫做《合金弹头》,这个游戏可以切换视角,我们可以选择第一或者第三人称去进去游戏。我喜欢用第一人称去玩,当我穿着伪装的制服大步通过敌人的岗哨时,看着敌人的卫兵越来越近,我的手心全是汗水,害怕敌人发现我的伪装,心中不断的转念,要是敌人发现我的伪装,我应该先放倒哪个,如何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无声息的干掉卫兵,而不暴露自己呢?幸好我成功过关。但是要是切换到第三人称,就没有这种感受了,我们从背后看着主角,我变成了一个人物,一个我们操纵的傀儡。那样的感受,远不如自己亲自上阵来的真实和强烈。

第一人称还有一个优点,比较少被人提及,那就是它比第三人称写作容易上手,它宛如那些所谓的邪派武功一样,易学而难精,比如在描写一个大场面的时候,第三人称需要费尽心机营造气氛,还要照顾众多人物的个性特点,而第一人称不用,我看见什么就写什么,我听到什么就是什么,其他人的揣测想法我自己心里想想也就算了,不必费尽心机的让这些东西看起来合理。抓住一点,不写其余,这对众多笔力不足的小白来说,绝对是个福音。

第一人称的优点虽好,但同样也是它的缺点,它最让人病诟的就是情节发展缺乏动力,人物尤其是配角缺乏个性。

主角必须要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那么能看到的地方就十分有限了,同样要以主角的视线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在写作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十分详细的写作大纲,主角到了什么地方?要看到什么?要完成什么事情?得到什么思考?如何保证主角在每一个重要的场景出现,而不感到唐突,这些都需要精心的设置,而这往往是众多小白最为缺少的。

这也是第一人称难精的原因之一,没有一个缜密的写作纲要,让情节进行的节奏很难把握,作者往往写了几十万字后就后继乏力的,节奏快的已经完成数段历险,收的无数美女了,而慢的却常常在原地打转,第一个高潮还没到来,无奈只好放弃使用第一人称,加速情节的进行。

而第一人称写作让人物失色,同样来自于主角的视线,人物,尤其是配角,要出现在主角的视线才有展示的机会,作者不可能单独开一个视角去描写配角的行动,而且即使主角看着配角,同样有很多限制,比如经典的错误就是:她对我微微的一笑,左手正从背后的口袋里掏着打火机。根据我的视线,应该在她的前方,而她面对着我,我如何知道她从背后的口袋里掏出的是打火机呢?配角更不可能时时刻刻跟在主角身边,这样就少了很多表现的机会,对于能够直接刻画人物的第三人称视角,无疑薄弱了很多。

而那些布局庞大,气度恢宏的大背景小说,出场的人物往往数以双位计,如何保证每个人在主角面前出现足够的戏份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呢?足以让作者想破脑袋。所以我们能够发现,第一人称的游戏大多是射击和解迷类的,游戏中很少出现很有力的配角,只有主角在孤独的战斗着。

而第一人称的未知也成为了对情节发展的一个阻碍,因为在很多时候,一条主线并不能保证故事的发展,需要另开支线,埋伏一些伏笔,设置悬念。比如在我不到的地方,一些关于我的阴谋正在由那些幕后黑手不断的展开,正因为如此,很多关键的人物也许并不会出现在主角的面前。如何让他们在故事的发展中若隐若现,而又不抛开主角的视线,同样是个很大的难题,而更大的难题是,把这些控制在一定的字数内,不显得太过罗嗦,这也是很多作者自动放弃第一人称写作的原因。

前面说过,第一人称写起来容易,但是在场面的描述,尤其是宏大场面的描述方面,第一人称有着先天的缺失,一个大规模的场面,要很好的描写,需要的是各个方面的配合。比如声音,人物,颜色,光影等等,只用第一人称的一双眼睛,明显是表达不过来的,主角专注着攻上城楼的士兵,势必不会在意远处不断射击的弓箭手,看着漫天飞舞的箭石,必然会忽略守城士兵的调动,因为我只有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如何让各种元素通过我的感觉结合到一起,而不显得杂乱呢?这真的不是一般的困难。肥肥看见最多的情况,就是过于在乎我的感受,而使场面流于苍白和单薄了,而另一个极端却是,生硬的转到第三人称,完全抛开了文中的我。

对于第一人称写作的优缺点,老黑有个很有趣的结论:

一:布局庞大,气度恢宏的大背景小说,忌用第一人称。

二:主角语言过多的小说,不宜用第一人称。

三:15万以上长篇,慎用第一人称。

四:情色、血腥类等重视心理冲击、道德冲击的,第一人称好啊!

第一人称写作技巧杂谈:

1.情节的推动和悬念的设置。

在第一人称的书里,我始终是推动故事的主力线索,所以我的出现必须要谨慎,出现的

时间,地点和人物还有发生的事件都需要有周密的安排,让这些东西于情节的主线香关

联,实际上,我们想想那些第一人称的解迷游戏的剧情,就会明白,我到达一个新的场景,必然会发现推动情节的因素,比如发现一些秘密的文件,找到一个关键的道具,又或者见到一个关键的npc 得到必要的情报,没有一个新的场景是无用的,小说的要求则更加高,不单是场景,我目睹的,经历的东西都需要融入故事的发展。

喜欢玩这类游戏的朋友也知道,游戏进行一段就会出现一个很难缠的小boss,或者发现一个很难的问题无法解决,而必须要回到以前的场景寻找线索。这就是高潮的设置了,

这种手法,对第一人称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在适当的时候给于我一个难以应付的敌人,或者无法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样能提起读者的兴趣。

在推动情节的发展方面,郭兼雨大大给出了两个方法,我们可以借鉴。

一、亲身经历类

“卫斯理”,小说中的第一主角,大部分故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虽然“我“是无可争议的主观视角,但却并非是单一视角。

当情节发展进入卫斯理视线的“死角”时,倪匡便会巧妙地切换镜头,插入其他人的视角。

在“卫斯理”身边,扮演这个第二视角最多的便是“我”的妻子白素。象在《天外金球》中,前半部分是完全是白素的独身冒险,至后半部分,“我”才珊珊来迟,正式切入第一人称写作。

除了白素,陈长青、温宝裕、小郭(我吗?)、红绫等人在不少作品之中,都或多或少扮演过这类“辅助视角”。

辅助视角也不只限于一个,更可以是“多视角”,在《电王》之中,便曾插入过三个“辅助视角”。

这种“第二视角”或“多视角”的互补,虽不致将第一人称写作“主观性”强“客观性“弱(甚至无)的弊病完全化于无形,但相对于那种独沽一味的第一人称写法,已高明许多。

许多网上第一人称的作品,作者就是没有倪匡这种胆量与能力,不敢混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写作,误以为一切情节只能局限在“我”的左右,束手束脚之下,当然会有越写越伤神之感。

二、转述经历类

在这部分故事中,“我”的参与程度并不多,徒有主角之名而无主角之实,只是以一个旁观者或旁听者的角度去记叙整件事情。最多,是对整个事件起到一些推动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小说便明显有第一人称之名而无第一人称之实,说穿了,实际上是在以是第三人称写作。因为“我”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情节的发生与发展。“我”如同话外音,又象是一些小说中的“注”,只是起到补充说明与解释的作用,以及为故事划上一个句号。

在《黄金故事》,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虽是交叉使用,但“我”并没有在故事主干中出现,张拾来与银花儿的故事已可独立成文,“我”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根据所见与他人进行一些讨论、猜测。

由“我”在引述、转述他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时,就要多花一些心思了。最简单的自然是“对话式”(如《木炭》),此外还可以摘录日记(《沉船》)、节录小说(《背叛》)、描写录像所见(《黄金故事》)、记录录音所闻(《寻梦》),等等。

第一人称的悬念并不难设,因为我看不到,听不见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悬念,关于这个问题,魏文成大大更是介绍了一种第一人称滞后的写法,让人拍案叫绝:

第一人称滞后简单的说,就是你对已经过去的事情是相对全知的,因此你可以选择主人公(第一人称)的推测,旁白视角来进行相对全面的描写。就是当我进行“回忆”的时候,我是以我自己为第三人,讲述我自己,必要的话,你可以改变这个回忆的久远性,这个事情很可能就发生在上一秒钟。

这种写法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就是这个事情必须要已经发生的,但是我是否经过可以不论。第二:我的分析描写应该是我对我自己说的,这只是一种对情况的推测,可以正确也可以错误,不能作为结论。

大家可以看出,这种写法对设置悬念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我的猜测和接下来的行动,可以构成最强烈的转折。举个例子:

我轻轻的打开家门,想给也许正在书房上网的她一个惊喜,没想到触入我眼帘的竟然是一对棕色的皮鞋,它就这么歪歪扭扭躺倒在地板上,旁边陪伴它的是满地的杂物,而它们本应该放在客厅那张大理石桌子上,还有一些花瓶碎片和沙发上的抱枕,她那米黄色的套裙从一边被扯开,正无奈的望着我。家里遭贼了么?我略略抬头,粉红的颜色让我触目惊心,她最喜欢的那套内衣被撕成了碎块,灰色的丝袜被拉成长条,随便的抛在一旁,耳边似乎响起了她痛苦的呻吟,眼前浮动出她挣扎的身影,她反抗着歹徒的暴行,从沙发滚到了地下,又被歹徒抱了起来,摔在桌子上,慌乱间扫掉了桌上的东西,歹徒淫笑着一把拉开了她的套裙,漂亮的内衣被撕的粉碎,她踢打的双足打翻了桌边的花瓶,劫材还要劫色!我怒火中烧,随手操起一张凳子,朝丝袜指向的卧室,冲了过去!

(大家不要对号入座,这段只是肥肥随手敲的)

这段算是的第一人称滞后写法,作者通过自己看到的东西进行推测和思考,最终得出结论,但是这个结论并未得到证实,只是我自说自话而已,我们在这里就可以一个大的转折,也许是个劫材并还要劫色的盗贼,又或者我的妻子和她的老情人约会,两人太过激动,而造成了客厅的景象,甚至我的妻子都不在其中,不过两个误入的小情人,不愿意搞坏自己的衣服,穿着我妻子的衣服玩强奸游戏,真实悬念无限,转机不断啊。

在第一人称的写作中,为了严谨,其实也可以作为故事设置,而我的这个旁白可以有“偏见“。我的全知仍可以是假象。

我用第三人称描述的可以只是表象,可以说比如我说:谁谁谁怎么想,但是读者完全可以冷静的看,滞后第一人称可以写这样写“他妈的谁谁谁,从什么什么时候就不鸟老子,这定然是他喵的阴谋呀!“其实这是我的主观臆测,但是读者觉得有可能,然后很容易顺我的思路进入一个转折的伏笔中。

大部分这种描写都是激动的,激烈的,能造成深刻印象的,这时候进行故事设置转折绝对是良机,放过的话,会带给读者失落感地。

再进行第一人称写作时,还可以通过书信和文件来展示一些推动情节的线索,比如很多解迷游戏的主线都是通过一些残缺的纸片或者文件来告诉我的。而悬念同样可以埋藏在这些东西里,比如一片纸片,在最关键的几个字的地方被人撕掉了,又或者烧毁了。为了寻找缺失的部分,我只好求助于另一条线索。

第一人称的人物描写:

在第一人称写作中出现的人物都要通过我这个桥梁进行描写,为了让配角更加生动和有力,就必须要好好的抓住我这个因素,不管配角出现与否,都要让配角留下的东西展示他的个性。

举个例子:

要表现一个女孩的温柔贤惠,并不一定要描写她的身姿容貌,可以描写她所住的房间布置,又或者仔细描写她做出的饭菜。

而要描写一个人精细慎密,并不需要他出面,只要看他给我留的条就知道:我将在8 月18日14点整,带着白色的棒球帽,坐在中心花园唯一的那棵大榕树下的蓝色的长凳上等你。

总而言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东西,给配角的个性展示腾出空间来,这样写法其实第三人称写作也常常应用,不过第一人称更加严格一些。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视角转换:

这个问题最受大家的关注,尤其是一些已经用第一人称开了头的作者,其实前面提到的一些做法,或能部分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知易行难。不同于游戏按一个键就能转换视角,在写作中两个人称转换的时候,应该注意下列的问题:

1.不能够强硬的进行转换,太快和太慢都是不可取的,应该进行适当的铺垫。最好能在情节的发展中设定某些节点,进行无缝的切换。

某些作者感觉第一人称写作十分困难,于是在某章结束后,直接发个声明,声称从下章开始直接转入第三人称的写作,在我看来,这是很不负责任的,也是让网上诸多粉丝看书吐血的原因。

花天酒地曾经推荐过一篇小说叫做《毁灭的仆从》,这本书的人称切换就很有意思,作者选择的节点是我的死亡,就是说在书里我的意识被封印了,从而平滑的过渡到第三人称,这是很值得称道的。

2.尽量少转换视角,最好一本书只转换一次。

3.转换视角后,我和主角应该具有传承性,主角应该继承我的个性和特征,比如:我是一个热血的流氓,但是在第三人称状态中突然温文尔雅,严肃冷静,那感觉就不是怪异二字可以形容的了。

第一人称的写作易学难精,如果没有一个详尽的大纲和清晰的主线,奉劝各位大大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但是如果仅仅作为练笔的习作,又或中短篇题材的小说,各位大大不妨尝试写写,一定会得出更加深刻的感受!

⑼ 在家无聊不如一起看看这几部旅行纪录片,让你的眼睛走遍世界

2020年才过去一个多月,却好像过了一年,发生的一切魔幻得就像一场梦。

如果重启2020,现在的你应该在哪里?

你是不是也和广大网友一样 怀念起以前出游的日子

奈何现实里,我们都只能 “躺着为国家做贡献” ,在云监工、花样找乐子、解锁新技能之余,构想一下出门以后的美好生活。

从这些 热搜话题 的讨论度看得出来大家真是憋坏了,除了怀念过去和展望未来,在这个当下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吗?

为了帮助大家乖乖宅在家,顺便给未来的旅行规划找点灵感。

特意精选出了 六部私藏的小众旅行纪录片 ,既可以云 旅游 又可以帮你发现生活的哲学,这里有别样的旅程,意外的风景,也一定有你我向往的生活!

01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豆瓣评分9.3

有没有问过自己,你住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

《我住》是一部 无台本、无赞助、无套路 的 旅游 纪录片。

导演 竹内亮 定居中国的“假日本人” ,节目以第一视角拍摄,通过主持人拜访住在日本的中国人和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在稀松平常的生活里,探寻他们留下来的理由与生活里的哲学。

节目组的经费不多,拍摄手法看起来也有些业余,有太多纪录片的制作要比它精良的多,而《我住》却因此奠定出节目真实、自然、充满未知性的风格。

主人公们都 平凡而有梦想 ,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么。

节目曾经采访过一位 在武汉卖咖喱的日本爷爷 ,被大家亲切的称作“岛爷爷”,不会中文的他,却在武汉住了将近十年。

岛爷爷非常有个性,喜欢自由不受拘束的生活。

年轻时经历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了实现环游世界的梦想而辞去东京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开了家会计事务所,几十年里环游二三十个国家。

爷爷穿插中日文的“你好”、“谢谢”招揽顾客

爷爷退休后,来到武汉开咖喱店。

身为老板却拿着全店最低的工资,只住月租七百的小房子;即使语言不通却能够用真诚的心感动许多身边的人,他会在过年的时候给自己经常买菜的店家发红包,在店里常年开设免费的日文课程,甚至无私的分享自己的咖喱秘方给竞争对手。

最近因为武汉疫情,日本政府准备了包机想把在武汉的日本人都带回去,但是岛爷爷却拒绝了,他说 “我是武汉人”

节目用镜头拉近了观众与世界的距离, 探寻人与城市的故事 也是一种旅行的意义吧。

02

《了不起的村落》

豆瓣评分:8.3分

有时候走得远了,也不要忘记回头看看。

《了不起的村落》是由知了青年“匠人”原班团队打造“轻氧”纪录片,团队希望用影像记录 100个村落的美好 让那些在城市化大潮下濒临消逝的村落有迹可循

团队里除了导演都是 90后 ,但内容丝毫不逊色,令人心驰神往的画面、流畅的运镜和剪辑,专业的旁白和配乐。

而这些令人惊叹的景色里,村落却一点一点被遗忘。

它们都在中国,却因为太偏、太远、太高、太古老,而不为人所知。

最后的驯鹿村 里,有着岁月变迁、代际相传之中少数部落对使命的坚守;

台湾的兰屿岛 上,地下石头屋和缤纷的拼板舟里蕴藏着神秘浪漫的渔人文化;

黄山天空之城版的木梨硔村 中,有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之道。

有人说,在这部纪录片里看到的是 “人与土地相依相偎的 情感 ”

总导演黎振亚说,“每部纪录片的使命是不一样的,我们能做得不多,就是为生我养我的土地做个存档。 历史 和 社会 的发展无法阻挡, 但我们应该记得自己从哪里来 。”

有时候, 旅行的意义,就是为了寻觅一个回家的理由 吧。

03

《搭车去柏林》

豆瓣评分:9.3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搭车去柏林》是 美籍华裔 小伙谷岳、纪录片导演刘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两人在2009年夏天,历经三个月的时间,从北京的后海到柏林的布兰登堡门。

一路上只依靠陌生人的帮助, 共搭车88次,经过1万6千多公里、13个国家 ,穿越中国、中亚和欧洲,直到谷岳女友的所在地--柏林,搭车之行完美落幕。

谷岳、刘畅穿越13国路线图

从北京飞往柏林的单程机票区区几千元,他这趟搭车去,全程花了 2万多 ,路上“耗”了三个月,有时候甚至一天都搭不到车。

但他拥有头等舱直飞永远无法体会的乐趣——搭车不付费,需要人与人最直接的信任和交流来换取……

旅途中,最难的搭车之行是从北京到河北的那一段。

他们在后海等了1个多小时,都没有司机愿意停车。

好不容易他们被一位好心的司机带到了进入河北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在收费站他们又因暴雨苦苦等候,其间还有路政人员不停催促他们赶紧离开。

当他们向工作人员解释等车的原因时,是这么回答的: “从这里去柏林的车……挺少的。”

谷岳和女友在柏林相遇

你可以定义这为一部 公益环保片 旅行纪录片 ,或是一部 爱情片 ,这样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大概是许多人心里想做却一直没做的事。

04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

豆瓣评分:8.2

我们为什么旅行?我们为什么阅读?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其中的“面包”,“空气”,“奇迹”,都指向了纪录片的主题——书。

这样的语言形式加上低饱和度的色调、迷离的剪辑,实在是 非常日本

与其说这是纪录片综艺节目,不如说是旅行随记。

突破了传统旅行纪录片 的形式,以三位嘉宾演员夏雨、独立音乐人陈粒、诗人西川的三种不同的视角,呈现出三条气质迥异、境遇迥然的独特旅程。

将日本作为第一季文化之旅的目的地,共八集。选题囊括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 从吃、喝、建筑、设计、二次元、职业、情绪、自由行八个角度切入 ,陈粒、西川、夏雨三位嘉宾在每集分别带着三本书,到不同的地方触摸真实的日本、解决自己的困惑、探寻自己的答案。

与此同时,刺激观众对读书的欲望,对旅行的渴求,引领观众感同身受,开阔眼界的同时重新认识自己, 重新理解旅行的目的和读书的意义

对于日漫、推理小说爱好者来说,一定是一档宝藏节目!

有时候,旅行的意义,就是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

05

《极地》

豆瓣评分:9.4

西藏的美是一种虔诚的美。

《极地》是一部 大型藏地纪录片 ,运用了电影般诗意的叙事语言,从普通人的爱与感情出发,展现西藏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

聚集国内纪录片界的大神——《第三极》总导演 曾海若 与《舌尖上的中国》导演 程工 ,每一帧画面、每一个故事、每一句配音,都带着对大自然的敬畏。

短短七集,却展示了 21个藏民平凡却不普通的日子

野生动物保护员电影放映员到电影放映员,再到锁匠、舞者、藏医……影片一点一滴的还原着我们对西藏的想象。

其中一个故事,讲述的是驮盐者。

在西藏,一袋纯净的盐能换三袋青稞。

藏北牧区流传着一个传说, 驮盐的苦就是要经历死以外的所有艰辛 ,去盐湖驮盐,称得上西藏男人的成人礼。

藏族盐湖,盐碱伴生,维度越高,气候越干燥,盐湖的盐越好。而盐人们认为,越往北走,越接近生命的极限。这就意味着,盐人们,一路上会遇到数不尽的风雪野兽。

次仁旺青是一个驮盐者,他只取这一年需要的盐。他教育小孙子,“盐很少,我们不能全部拿走,还会有很多人过来, 只够我们食用,就可以了,不可以贪得无厌 ”。

归途,他唱起歌来,“生命就像太阳落山,回家的人就像大山的影子”。

此时,旅行的意义,在于感受生命的渺小。

06

《不老骑士》

豆瓣评分8.9

生活远比戏剧更精彩。

“有一天,当你八十岁,还有多少做梦的勇气?“

这部台湾纪录片的主角是一群 平均年龄达到81岁的爷爷奶奶 ,片中记录了他们勇敢逐梦,悲喜交加之中完成 为期13天、总路程达1178公里 的环岛之旅。

时间是最好的编剧,这17位在世界上生活了超过80年的老人,将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

17位老人的生命历程各不相同,他们中大多数随国民党军队来台,操着山东,江苏,四川等等各种方言,也有的来自台湾本土,会在每次高兴时唱起台语歌。

他们之中,有两位曾经罹患 癌症 ,四位需要佩戴 助听器 ,五位患有 高血压 ,八位患有 心脏病 ,每一位都有 关节炎

他们要完成13天的环岛挑战,很多人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任务。

医生不同意,家人更是反对,但老人们很坚决:

“年轻的时候,我就很想到台湾转一圈,这么大岁数,还有机会圆这个梦, 机会来了,不能错过 。”

于是老人们满怀信心的启程,虽然先后有人 住院、跌伤、摔车 ,但却没有一个中途退出,尤其是团长,他已经两次进医院,但都在治疗后坚持归队。

而《不老骑士》并不是让人从头哭到尾的悲情片,相反它十分阳光。

有时候,老人们就像孩子一样,有着 返璞归真的可爱

或是大合照偷溜独自偷吃冰淇淋,或是拿着气球打闹不休,还有趁老伙计耳背偷偷讲坏话,也会在沙滩上追逐、嬉戏。

影片中有一段,他们在孔明灯上写下心愿:老当益壮、家庭和睦、孩子们工作顺利。

看着孔明灯飞上夜空,他们的眼神里,流露出许久 未曾有过的期盼和热忱

他们仿佛在告诉年轻人: 不管几岁,都要有做梦的勇气!

是的,有时候旅行的意义,不就是为了实现梦想吗?

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行,是为什么而出发的?

⑽ 拍摄第一视角短视频用什么设备

你买个运动相机就可以啊,直接佩戴在头盔上之类的位置,不就是你想要的那种视角吗?至于你说的生产流程和材料之类的,可以用DV或者单反录制,单反自身是没啥防抖能力的,所以得上架子或者稳定器拍摄,DV一般手持拍摄就可以了。

阅读全文

与用什么第一视角记录生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9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5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0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8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