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病毒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各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病毒的种类很多,它们的繁殖方式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这里拟以噬菌体为重点,再适当地介绍植物病毒、脊椎动物病毒和昆虫病毒的概貌和它们的独特繁殖方式。
(一)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体
1.一般介绍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至今在绝大多数原核生物中都发现了相应的噬菌体。据报道(Ackerman,1987),至今已作过电镜观察的噬菌体至少已有2850种(株),其中有2700种(株)是有尾的。据Bradley(1967)归纳,噬菌体共有6类形态(其实例见表4-2),即:
在病毒学研究中,Escherichiacoli是发现噬菌体最多、研究得最深入的一种宿主,现将它的若干噬菌体的特征列于表4-3。
2.噬菌体的繁殖病毒粒子并无个体的生长过程,而只有其两种基本成分的合成和装配,即: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五个阶段,即吸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裂解(释放)。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virulentphage),反之则称为温和噬菌体(temperatephage,详后)。烈性噬菌体所经历的繁殖过程,称为裂解性生活周期(lyticcycle)或增殖性生活周期(proctivecycle)。现以T偶数噬菌体为代表分五个阶段加以说明。
(1)吸附(adsorption) 当噬菌体与宿主细胞在水溶液中发生偶然碰撞后,如果尾丝的尖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接触(有人发现是尾丝上的氨基与受体上的羧基间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就可触发颈须把卷紧的尾丝散开。紧接着就附着在受体上,从而使刺突、尾板固着于细胞表面。据研究,一个细菌表面约有300个吸附位点。不同的噬菌体有不同的吸附位点,例如,E.coliT3、T4、T7的吸附位点是脂多糖,T2和T6是脂蛋白,Bacillussubtilis(枯草杆菌)SP-50噬菌体的吸附位点是磷壁酸,沙门氏菌的x噬菌体是鞭毛,而E.coli的f2、MS2则吸附于F菌毛上。
吸附作用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例如:①噬菌体的数量:由于每一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有限,因此所能吸附噬菌体的数目也有一个限量。每一敏感细胞所能吸附的相应噬菌体的数量,就称感染复数(m.o.i,multiplicityofinfection)。感染复数一般很大,可达250~360。如大量噬菌体粒子同时吸附于一个敏感细胞,由于每个噬菌体粒子的尾管口都带有少量的溶菌酶,就会使宿主细胞表面顿时出现“千疮百孔”,从而发生了裂解。这种由于超m.o.i的外源噬菌体吸附而引起的、不能产生子代噬菌体的裂解,称为自外裂解(lysisfromwithout)。②阳离子:Ca2+、Mg2+和Ba2+等阳离子对吸附有促进作用;Al3+、Fe3+和Cr3+等阳离子则可引起失活。③辅助因子:色氨酸可促进T4的尾丝摆脱颈须的束缚,有促吸附作用;生物素可促进产谷氨酸细菌噬菌体的吸附作用。④pH值:在中性时有利于吸附,在<5和>10时不易吸附。⑤温度:往往在生长最适温度范围内最有利于吸附。利用某些理化因子对吸附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在发酵工业中对防止噬菌体的污染有一定的意义。
(2)侵入(Penetration) 吸附后,尾板从尾丝中获得一个构型刺激,促使尾鞘中的144个亚基发生复杂的移位,并缩成原长的一半,由它把尾管推出并插入到细胞壁和膜中。在这一过程中,尾管端所携带的少量溶菌酶有助于局部细胞壁中肽聚糖的溶解。接着,头部的核酸即可通过尾管注入到宿主细胞中,而将蛋白质衣壳留在细胞壁外。从吸附到侵入的时间一般很短,在合适温度下,T4只需要15秒。如果有两种以上不同的噬菌体同时侵入一个宿主细胞,最后只有一种噬菌体得以增殖,且不影响其释放的子代噬菌体数量,这就称相互排斥;反之,如果被排斥的噬菌体能使增殖噬菌体的释放量减少,则称为抑制作用。
(3)增殖(replication) 增殖过程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首先,噬菌体以其核酸中的遗传信息向宿主细胞发出指令并提供“蓝图”,使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按次序地逐一转向合成噬菌体的组分和“部件”,合成所需“原料”可通过宿主细胞原有核酸等的降解、代谢库内的贮存物或从环境中取得。一旦大批成套的“部件”已合成,则在细胞“工厂”里就进行突击装配,于是就产生了一大群大小相等的、成熟的子代噬菌体粒子。
烈性噬菌体的增殖方式按其核酸类型的不同主要分成三类,即①按早期、次早期和晚期基因的顺序来进行转录、转译和复制的双链DNA噬菌体(如T4、T7)的增殖方式;②按“滚环”模型复制单链DNA的二十面体噬菌体(如φX174)和丝状噬菌体(f1等)的增殖方式;③按“花朵”模式复制A蛋白(即成熟蛋白)、衣壳蛋白和复制酶蛋白(复制病毒RNA用)的增殖方式。以下仅以其中的第一类——双链DNA噬菌体的增殖方式(图4-5)为典型代表来加以介绍。
由图4-5可知,当噬菌体的dsDNA侵入宿主细胞后,首先是设法利用宿主细胞原有的RNA聚合酶来转录噬菌体的mRNA(①)。然后由这些mRNA进行转译,以合成噬菌体特有的蛋白质(②)。这种利用细菌原有的RNA聚合酶转录噬菌体的早期基因而合成mRNA的过程,常称早期转录(earlytranscription),由此产生的mRNA称早期mRNA,其后的转译称早期转译(earlytranslation),而产生的蛋白质则称早期蛋白(earlyprotein)。早期蛋白种类很多,最重要的是一种只能转录噬菌体次早期基因的次早期mRNA聚合酶(如T7噬菌体);而在T4等噬菌体中,其早期蛋白则称更改蛋白质,其特点是它们本身并无RNA聚合酶的功能,但却可与细菌细胞内原有的RNA聚合酶结合以改变后者的性质,使其改造成只能转录噬菌体的次早期基因。至此,噬菌体已能大量合成自身所需的mRNA了。
利用早期蛋白中新合成的或更改后的RNA聚合酶来转录噬菌体的次早期基因,借以产生次早期mRNA的过程,称为次早期转录(③)。由此合成的mRNA称次早期mRNA,进一步的转译称次早期转译(④),其结果产生了多种次早期蛋白,例如分解宿主细胞DNA的DNA酶,复制噬菌体DNA的DNA聚合酶,HMC(5-羟甲基胞嘧啶)合成酶,以及供晚期基因转录用的晚期mRNA聚合酶等。
晚期转录是指在新的噬菌体DNA复制(⑤)完成后对晚期基因所进行的转录作用(⑥)。其结果产生了晚期mRNA,再经晚期转译(⑦)后,就产生一大批可用于子代噬菌体装配用的“部件”——晚期蛋白,它们是头部蛋白,尾部蛋白,各种装配蛋白(约30种)和溶菌酶等。至此,核酸的复制和各种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就完工了。
以上介绍的T偶数噬菌体是dSDNA型的复制。为了全面了解各种核酸型病毒的复制特点,有必要在此作一综合介绍。
亲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遗传给子代病毒的关键,是如何把不同类型核酸中的遗传信息转移到病毒的mRNA中,Baltimore(1971)曾把它分为六类(图4-6)。
http://218.63.248.165/RESOURCE/CZ/CZSW/SWTS/WSWXJC/2082_SR.HTM
参考资料:http://218.63.248.165/RESOURCE/CZ/CZSW/SWTS/WSWXJC/2082_SR.HTM
‘贰’ 病毒是怎么样依赖活细胞生存的
病毒异养生物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
它没有新陈代谢,只有蛋白质外壳和DNA,它不需要什么生命活动,可以在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有机物的地方近乎永远的活着。病毒的目的就是无休止的繁殖,一旦找到合适的宿主,然后把自己的DNA注入到宿主细胞里,复制,利用宿主细胞里有的氨基酸制作蛋白质外壳,最后裂解宿主细胞,逃逸出宿主体外,又变成结晶,继续这样的生涯。
如果宿主体内有能够杀死这个抗原的抗体,那么病毒是不能无限繁殖而不死的,如果宿主细胞没有这种能力,病毒是消耗宿主的,如果宿主细胞没有被消耗殆尽理论上应该是可以永生的……但是,宿主总有消亡的一天,病毒没有办法,繁衍是它的唯一目的,只好结晶逃逸出没有利用价值的宿主体外了。
‘叁’ 病毒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要合适的温度湿度环境,它就繁殖。
‘肆’ “病毒”是怎样生活的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来,病毒是依靠细胞生活的。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能力,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中,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来复制其核酸并合成由其核酸所编码的蛋白,最后装配成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单位,即病毒粒。病毒粒是病毒从细胞到细胞或从宿主到宿主传播的主要形式。 目前,病毒一词的涵义可以是:指那些在化学组成和增殖方式是独具特点的,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的微生物或遗传单位。它的特点是: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不含有功能性核糖体或其它细胞器;RNA病毒,全部遗传信息都在RNA上编码,这种情况在生物学上是独特的;体积比细菌小得多,仅含有少数几种酶类;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增殖,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复制自身核酸,合成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或称病毒体(完整的病毒颗粒是指成熟的病毒个体)。 病毒生命形式的两重性 1、病毒存在的两重性 病毒的生命活动很特殊,对细胞有绝对的依存性。其存在形式有二:一是细胞外形式,一是细胞内形式。存在于细胞外环境时,则不显复制活性,但保持感染活性,是病毒体或病毒颗粒形式。进入细胞内则解体释放出核酸分子(DNA或RNA),借细胞内环境的条件以独特的生命活动体系进行复制,是为核酸分子形式。 2、病毒的结晶性与非结晶性 病毒可提纯为结晶体。我们知道结晶体是一个化学概念,是很多无机化合物存在的一种形式,我们可以认为某些病毒有化学结晶型和生命活动型的两种形式。 3、颗粒形式与基因形式 病毒以颗粒形式存在于细胞之外,此时,只具感染性。一旦感染细胞病毒解体而释放出核酸基因组,然后才能进行复制和增殖,并产生新的子代病毒。有的病毒基因组整合于细胞基因组,随细胞的繁殖而增殖,此时病毒即以基因形式增殖,而不是以颗粒形式增殖,这是病毒潜伏感染的一种方式。 病毒是寄生在细胞或细菌内的物质,病毒一旦进入细胞或细菌内就会显示出生命的特征,病毒一旦脱离细胞或细菌内就会变成晶体状.
‘伍’ 什么是病毒病毒是怎么生活的
病毒概述
病毒(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病毒是颗粒很小、以毫微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是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virus”一词源于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其主要特点是:①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②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③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④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全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⑤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⑥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⑧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陆’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病毒是一种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
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6)病毒怎么生活视频扩展阅读:
病毒繁殖的过程:
病毒的生命过程大致分为:吸附,注入(遗传物质),合成(逆转录/整合入宿主细胞DNA),装配(利用宿主细胞转录RNA,翻译蛋白质再组装),释放五个步骤,病毒的繁殖要将复制后的生物病毒裂解宿主细胞而被释放出去,感染新的宿主细胞。
生物病毒不管是烈性噬菌体还是温和型噬菌体,都必需在活的宿主细胞中才能得以复制繁殖,利用宿主细胞的核苷酸和氨基酸来自主地合成自身的一些组件,装配下一代个体。并达到他们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生物病毒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病毒性危害
‘柒’ 病毒的生活方式是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对于植物,无生态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病毒的生活方式是:寄生
单细胞生物没有后七个层次
‘捌’ 病毒怎样生活和繁殖
病毒的生活繁衍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
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分类
病毒不仅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从结构上还分为:单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单链DNA病毒和双链DNA病毒。
(8)病毒怎么生活视频扩展阅读:
病毒的特点:
1、形体微小,具有比较原始的生命形态和生命特征,缺乏细胞结构;
2、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3、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DNA或RNA含有复制、装配子代病毒所必须的遗传信息;
4、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严格的细胞内寄生,任何病毒都不能离开寄主细胞独立复制和增殖。
‘玖’ 病毒是怎么生活和繁殖的
病毒是在活细胞内寄生生活,以复制方式繁殖。
1、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2、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9)病毒怎么生活视频扩展阅读:
1、病毒通常由具有蛋白质外壳的遗传物质组成,它通过穿透细胞膜并向细胞释放大量的病毒遗传物质而感染细胞。
2、病毒获得宿主后,利用宿主的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制造自己的身体,然后将遗传物质注入到细胞内部感染细胞,有的使细胞死亡。
3、病毒与宿主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研究对象,促进了病毒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发展,细菌病毒依靠特异性的裂解作用,可极其精细地将致病菌分为不同型。
4、细菌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酸组成细菌病毒的基因组,少数细菌病毒含有少量的非核酸糖或类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