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袁隆平怎样发明的杂交水稻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并且育 性转换明显和同步。
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近年的种植面积为6000亩左右。
(1)邓哲20年的分居生活怎么过的扩展阅读
袁隆平1997年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国际上引起高度重视。在他的率领下,先后于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实现了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
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也于2014年10月实现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奠定了基础。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贰’ 一直在分居的夫妻,生活都过得怎么样
今天我们来说说婚后夫妻还在分居的问题,现在的社会依旧有很多结婚很久的夫妻处在一个分居的状态,在很多刚结婚的年轻夫妻身上也很常见。他们或是因为工作或是因为家庭等因素,不得不面临两地分居的情况。别说婚姻中了,很多情侣在恋爱的时候都接受不了异地恋,更别说婚姻这种一辈子的事情。
伴侣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或许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也会让双方明白对方的重要性,但是长期分居两地,一定会给夫妻间的感情造成严重的伤害,夫妻的关系会日渐疏远,到最后变得无话可说。一直过着分居生活的夫妻,他们都过得好吗?我们采访了几个有相同经历的过来人,他们表示很无奈。
4、“害怕关系会疏远吧,但是一直在坚持着”
作为一个女人,本来脑子里就爱胡思乱想的,加上他每天都不在我身边,我是真的很害怕他出轨,也害怕我们夫妻间的关系越来越远。但是现在我俩都在很努力地维系着这段婚姻,保证每周都要见一面,每天都会通话聊半小时的天,也约定彼此心里不要有秘密,有什么心里话一定要说出来。现在分居半年了,关系还是很甜蜜,希望能一直这样下去吧。
‘叁’ 在生活中两地分居的日子你是怎么过的
刚分居那会儿,其实感觉还挺新鲜的。因为结婚十几年都没分开过,平时在一块也容易斗斗嘴闹闹别扭什么的,两地分居后,两人都有了自己的空间,觉得也是一种新体验。爱人每次放假过来都喜欢到周边游玩,回去跟同事炫耀她的“免费旅游”。分居时间一长,各种不方便不如意就来了。分居有三苦:一是相思之苦。十几年的夫妻,习惯了彼此拥有,分居后那种牵肠挂肚的思念是无法遏止的,尤其是在周末休息时、夜深人静时。二是生活之苦。以前家务都是爱人操持,早已习惯了她做的饭菜,新单位饭菜比较辣、比较咸,刚来那会儿动不动就上火、便秘,痛苦不堪。爱人在家什么事都得一个人扛了,忙家务、辅导作业,特别是小孩生病时,感觉特无助。三是精神之苦。夫妻多年早已无话不谈,以前晚饭后两人牵着手到外面散步,聊聊孩子、聊聊单位的各种人和事。现在吃完饭回到一个人的宿舍,空荡荡,冷清清,精神上感觉空落落的。
‘肆’ 邓哲请嫁给我吧,我们赶紧去市政府把证办了,知道这是谁的爱情故事吗
袁隆平九十岁的盛大生日宴上,袁老不仅可爱地调侃自己要从80后变成90后,还对着镜头秀起了恩爱。工作人员为袁老端上来九层的蛋糕,他马上切下一块,喂到自己妻子嘴里,说快来吃。
他的妻子邓哲笑容甜蜜宛若十八岁少女般羞涩。人们对袁老的印象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却不知他也有这么柔情蜜意的一面。年轻时与妻子聚少离多,现在袁老仍旧坚持做科研,只不过把工作地点搬到了家中,他想多多陪伴守护爱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非常感谢邓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他,在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不离不弃,陪他走过这么多岁月。
与妻子分居的二十年,邓哲已经因为常年的操劳面部有些衰老,但在袁隆平心中,妻子仍然是一位少女。他依旧记得他们年轻时爱情美好的样子,真正做到了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为后辈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最好的爱情,应是互相搀扶到老,一起在院子里种植花草,说说笑笑。等到暮年,还能亲吻你脸上的皱纹,心里记得年轻时彼此的模样。
‘伍’ 杂交水稻是谁发明的
1960年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
袁隆平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
七十年代中期,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现我国杂交水稻的各个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5)邓哲20年的分居生活怎么过的扩展阅读:
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上级为了让袁隆平把杂交水稻研究搞下去,决定调袁隆平到省农科院工作,而妻子邓哲未能随调,只好带着孩子留在了黔阳。袁隆平这一走,夫妻双方就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异地分居生活。理解支持丈夫的邓哲毫无怨言,独自用弱肩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
邓哲为袁隆平共生养3个儿子,一个自己有工作的女人拖着3个年龄都只差两岁的男孩子,其艰难困苦之情可想而知。后来奶奶和外婆家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两个70—80岁的高龄老人生活无着,邓哲又把两个老人接到身边一起生活。
‘陆’ 林依晨的老公(林依晨因与丈夫异地恋)
女星林依晨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到与丈夫婚姻状况的时候,曾经在30秒内摸了4次鼻子。
众所周知,一个人在撒谎的时候,由于本人觉得这是一种不好的感觉,于是会在通过抹鼻子来缓解。想到记者的问题,众人不由猜测,难道她与丈夫的婚姻并非像她所说的那么好吗?
林依晨与老公林于超在2015年结婚。彼时林依晨的事业正处于事业发展期,若是贸然离开,与林于超住在一起,那么势必会影响到事业的开展。
诚然,林依晨很爱林于超,也希望能与对方执手偕老。可她并不想放弃自己好不容易拼搏出来的事业。
而让林于超离开公司,似乎也不现实。几番思量以后,两人决定实施异地生活。所以婚后的生活,一如林依晨自己所说,三四个月不见面都是常事。
距离常常能打败婚姻。试想,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不在我身边,并且长期如此,那么即便再浓的爱,也就慢慢地淡了。
婚姻毕竟不是情亲,即便林依晨自己能挣来房子和面包,也是希望对方能够在自己疲惫的时候,给予关怀的。
当然,林于超估计也是这样想的。好在他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知道一味抱怨是没有用的,于是开始积极想办法维持感情。
比如生个宝宝。对于他们这一决定,林于超的父母是非常支持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林依晨曾采取很多方法,但都没能顺利怀孕。
对此,林于超的父母略有不满,毕竟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唯一比较缺的就是孩子。
他们念及林依晨想发展事业,选择两地分居,尽管心中颇不愿意,还是忍了下去。可他们无法忍受两人之间竟然没有孩子来维系。于是即便面上不说,但多半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这放在林依晨与老公情深意浓时,自然没什么;可感情毕竟是会变淡的,特别是在两地分居的时候,这时候公婆的委婉之言,就会直接动摇他们的感情。
鉴于以上种种情况,众人不由猜测,林依晨的婚姻是否出现变化,已经不像当初那么好了。
想到这里,有人不由感叹,打败爱情的,多半是距离。事实上,两人从你侬我侬到相互讨厌,并不一定就是距离过远的缘故。
比如《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和陈俊生。罗子君为了家庭的幸福,明明是名牌毕业生的她,选择窝在家里,成为全职妈妈。
她与陈俊生可能做不到时刻在一起,可也算是朝夕相处,可最后,为什么两人却越走越远,到了离婚的地步了呢?
当听到陈俊生说要离婚的时候,罗子君都傻了,她反复地说他们之间还有孩子,一旦离婚,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可陈俊生还是铁了心地要离婚。那个时候的罗子君除了难过,大概还会想他们的婚姻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曾经说着要养自己,只让自己负责貌美如花的男人,怎么瞬间就变成了另一副模样,哪怕自己苦苦哀求,都无法挽回他的心;哪怕儿子哭闹不休,都无法阻止他匆匆离开的脚步?
其实导致他们离婚的原因有很多,总结成一条,应该就是心不够坚定吧!因为不够坚定,所以在看到彼此的缺点暴露无遗的时候,会觉得无法忍受。
因为不够坚定,所以会忘记当日各自许下的诺言,会忘记他们之间那么多美好的回忆,然后坚定地想要离开。
因为不够坚定,所以稍微有些困难,就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就责备对方不能给予自己该有的依靠。所以,打败爱情的,不一定是距离,还有可能是两颗心不够坚定。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身肩重任,常常需要去各个研究基地搜索有关稻田的数据。而且一走可能就是很多天,有时候忙了,可能过节都不在家。1968年2月,离春节还有十几天,袁隆平为了研究,需要再次离开。
彼时他们的二儿子才出生三天。袁老的心已经许给国家,又怎么能顾及到妻子?可妻子为他生儿育女操持整个家,而自己却要在她身心最脆弱最需要自己的时刻离开,强大如袁老,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对于这一点,邓哲略有所知,于是主动帮助丈夫收拾行李,并催他赶紧离开,却并不问他什么时候归来。
两人都知道,唯有事业成功了,他们才有相见之日。对于妻子的支持与理解,袁隆平心中甚是感谢,因此凡是出门在外,必定会写家书。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的总指挥,那段时间,他带领着团队,天南地北地跑,只希望能够从中获取一点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让中国人吃饱饭。
而邓哲在家里,照顾老人,养育孩子。唯一维系他们感情的,则是一封封的书信。
邓哲难道没有遇到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吗?当然遇到过,孩子不听话时,公婆去世时,她比任何时候都希望袁隆平能够在他身边。
可他却因为身上的重任,离她千里之遥。难熬吗?当然难熬,可是不管多难熬,她都选择坚持。她相信有一天他会完成祖国交予他的任务,然后回到她的身边。
再说袁隆平,作为一个科研者,他比谁都明白,不是你努力付出,不是你不辞辛苦,就能有所收获的。
所以科研顺利自然一切都好说,可是科研屡屡不顺时,不免就会产生怀疑。可他什么都不能说,因为他是总指挥,如果他乱了阵脚,那么整个团队的心就散了。
这时候,他最想见到的人应该就是妻子邓哲,哪怕她不说话,只是静静陪着他也好。可她为了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此刻正在远方,不停地忙碌着。
这样两地分居的日子,袁隆平和邓哲过了很多年。这么多年,万事在变,无数风雨,可他们的心却从未变过。
爱,不是本能,而是选择,选择理智、选择坚定、选择妥协、选择牺牲、选择和你在一起……
但愿林依晨与老公林于超也是如此的想法,他们的婚姻真如林依晨所说,挺好的。
END.
‘柒’ 袁隆平的妻子简介
学生发起爱情攻势
1953年,袁隆平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从重庆湘辉农学院(今西南农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偏远的湘西安江农校教书。
光荫荏苒,袁隆平大学毕业一晃就几年了,已到了大龄青年的他仍然是孑然一身。同事朋友们纷纷热心给袁隆平张罗对象。但是,总是介绍一个吹一个,姑娘们都对袁隆平敬而远之。有一次,一位男同事陪袁隆平去“相亲”,袁隆平与女方见面后,女方没有相中袁隆平,反而相中了介绍人,让人啼笑皆非。为什么呢?因为年轻时候的袁隆平生活太随便,他不仅衣着朴素,而且不修边幅。
袁隆平在农校教书时,邓哲是他的学生。当袁隆平托邓哲的同学向她提亲时,内向的邓哲顾虑重重。“老师和学生谈恋爱算怎么回事?将来我怎么称呼他?他都30多岁了,比我大8岁,会不会年纪相差太大了?”但袁隆平似乎认准了邓哲——这个安静秀气的安江妹子做妻子。
33岁的袁隆平和25岁的邓哲没有过多的花前月下,也没有置办任何结婚物品,两个相知恨晚的大龄青年举行了一个非常俭朴的婚礼。在邓哲眼里,袁隆平是个浪漫心细的好丈夫。新婚没几天,袁隆平就兴致勃勃地邀请邓哲去游泳,这让邓哲颇觉意外。邓哲回忆说:那天袁隆平开会开到晚上11点,回到家非拉她去游泳不可。临出门前,袁隆平特意拿了一把小剪刀。邓哲问他游泳拿剪刀干什么,他说河里有许多渔民布下的鱼网,黑灯瞎火的要是游泳时碰到鱼钩,就能马上剪开帮她脱身。邓哲听完这句话心里暖和得很:“袁先生是个心细如丝的人。这个老公我找对了。”
1990年,袁隆平一家从地处怀化黔阳的安江农校搬到长沙市的新房。新家安了煤气热水器。每次邓哲洗澡,只要二三分钟没有听到流水的声音,袁隆平就会大声喊——“邓哲!邓哲!”起初,邓哲还埋怨,心想自己洗个澡还喊个不停,就含着怨气地回答他:“你喊什么,洗个澡都不消停。”袁隆平听到邓哲出声了也就不喊了。后来,邓哲才知道,袁隆平是担心她煤气中毒,隔一段时间听不见动静就要喊她两声,只有邓哲应两句,他才能放心。邓哲嘴上嫌他“烦”,心里却美得很。
所有的问题都替你扛
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上级为了让袁隆平把杂交水稻研究搞下去,决定调袁隆平到省农科院工作,而妻子邓哲未能随调,只好带着孩子留在了黔阳。袁隆平这一走,夫妻双方就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异地分居生活。理解支持丈夫的邓哲毫无怨言,独自用弱肩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
在外人看来,袁隆平夫妇感情甚笃,是夫唱妇随的楷模。邓哲笑着说结婚过日子,哪有锅碗瓢盆不磕碰的。但这些磕磕绊绊的事情不是什么原则问题的分歧,只是立场不同,争争嘴而已。作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一员,邓哲偶尔能听到来自同事们的声音,而这种声音袁隆平有可能是听不到的。好心的邓哲会把这些下情上达一下,不料却遭到袁隆平的“炮轰”,袁隆平让邓哲不要插手研究所的事情。邓哲则以自己是研究所的一员而争取“话语权”。“吵过两次,就两次。没有结论。我也不知道他听进去我的话没有,没有下文了。”邓哲说,夫妻俩从没有过大的争吵,工作上很少,生活中更没有。“我基本上都听袁隆平的,想吵架都没有机会。”
“人家把他说得太好了,很多不是他专业领域的事情,他也未必熟悉。”在湖南安江时,邓哲快生第二个小孩了,母亲来家里照顾她,需要增加一个床铺。邓哲在学校借了一张有架的床,只需要袁隆平抽时间按照结构拼凑拢来就行,“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袁先生做不来,怎么拼都不是张床的样子。”
邓哲和袁隆平结婚很长时间过的都是两地分居的生活,在安江工作时两口子一年才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待在一起。直到邓哲50岁以后,全家才迁往长沙,住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夫妻才真正朝夕相处。
1974年冬天,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患胃癌,住在重庆市第三医院。他父亲身边的人给袁隆平所在的安江农校发来了病危电报。那时,袁隆平正在海南进行育种试验,抽不出身来,袁隆平的妻子邓哲日夜兼程从安江赶到重庆看望老人。1975年1月3日,袁父去世,她代替袁隆平送终。老人身边,其他后人都到了,只有隆平缺席。他父亲在弥留之际表示:隆平正在忙着搞杂交稻试验,重任在身,无论如何不要他回来。事后,邓哲含泪给隆平写了一封信,告诉父亲去世的事,并告知他把大儿子从重庆接回安江了。此前,大儿子是放在袁父和袁母华靖身边带养的。华靖早年毕业于江苏镇江教会学校,英语很好,对小孩教育细心。
袁隆平有三个儿子,却只有一个是“属于他的”,老大长年跟奶奶生活在重庆,是属于奶奶的,老三从小跟着外婆过,属于外婆。只有老二,5岁的时候,袁隆平出差带着他去海南、广西生活过一段时间,“大家都这么说,这个老二才是他爸的”。
袁隆平给孩子取名也是有意思的,他有三个男孩儿,分别取小名为五一、五二、五三。他说:“我家孩子是单一品种,都是雄性,要有个女孩多好!”到了下一代,他的愿望得以实现,有了大孙女又有了二孙女,两个孙女的名字都是他取的,有意义又富有幽默感:大孙女叫袁有晴,因为出生前一直不停地下雨,生下当天,雨过天晴。第二个孙女是2005年2月18日生的,这天正好逢农历的“雨水节”,便取名“袁有清”。他说:“这两个名字不但叫起来顺口,而且合起来有晴有清,晴就是太阳,清就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自然就会茁壮成长。”
他对妻子的爱感动上苍
在袁隆平的记忆里,曾经有一段几乎令他心碎的“黑色”日子。1982年除夕,袁隆平十多年在南方育种第一次回家过春节。正月初二那天,妻子邓哲因突然患急性病毒性脑炎,被送进了怀化地区医院抢救。祸不单行,紧接着,他80岁高龄的母亲也患了重感冒,在家卧床不起,岳母又患脑血栓住进了黔阳县医院。这突如其来的病魔的袭击,给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以沉重打击,忙坏了本来就不善于操持家务的袁隆平。
他除了紧急动员3个儿子分头服侍病人外,自己则忙不迭地跑三个地方轮流照料病人,从挂号、缴费、拿药,到买营养品、端屎端尿、端茶喂饭,忙得焦头烂额。好在安江农校的老同事曹胖公夫妇及李代举他们热心帮忙扫地抹灰,洗干净几大盆脏衣服,否则袁隆平真不知道怎么处理这堆家务活。
那时,邓哲躺在病床上深度昏迷不醒,将近半个月没有睁开眼睛,靠输液维持生命。袁隆平白天照料病中的两位老人,晚上几乎夜夜陪伴在妻子身边。他深情地看着妻子孱弱苍白的脸,柔肠寸断,半是内疚,半是心酸。他喃喃地说,都是我不好,我不是好丈夫,你是累病的呀,可我没办法呀,我离不开杂交水稻,禾苗也离不开我呀,老天不公啊,熊掌和鱼不可兼得……邓哲,我在你身边,守着你,护着你,你就醒醒吧……说着说着,泪水模糊了他的眼眶。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更加精心照料妻子,回报妻子这么多年对他对家庭的付出。他为她抹身子、换衣服,一勺一勺地喂鸡汤;为她背唐诗,讲故事,轻轻地用英语唱《老黑奴》。他知道妻子心里明白他在为她祝福、祈祷,为她做丈夫该做的一切……也许是苍天有眼,好人有好报,他的真爱和一片痴情感动了上苍,连死神也悄悄抽身而退,不久,邓哲终于睁开了眼睛,神情恍惚地看着丈夫,深情地吐出几个字:袁先生。
“谢天谢地,你总算醒了!”袁隆平高兴得孩童般地笑了,笑得格外开心。接下来,他按照医生的嘱咐,每隔一小时帮妻子翻身,为她按摩。一个月后,邓哲出了院,并且没留下任何后遗症。
2006年邓哲和单位同事在去延安参观的途中遭遇车祸,她的腿严重骨折。身在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的袁隆平因为担心邓哲,等不及会议结束,做完报告的当天就赶到了西安。“在电话里听秘书形容我的病情,他还是担心。只有亲眼看见我的情况他才能松气。这么多年了袁先生这份细心的爱还是蛮感动我的。”邓哲说。
邓哲63岁时学会了开车,考的是自动档的Z牌照。“当初征求袁先生意见,他还是特别支持。我学了一个月,很轻松过关。”但是袁隆平虽然鼓励妻子学车,却不太主张她常开,更不敢请老婆当自己的司机。邓哲说有一次两口子去城里办事,袁隆平坐过一次她开的赛欧车。虽然邓哲开得有板有眼,但是袁隆平心里还是发虚。“他害怕坐我的车,可能我年纪大,他不放心。”会开车的邓哲想自己开车出去遛遛却没那么容易,因为袁隆平总要看看四周,只要家里有年轻人可以当司机,邓哲就别想摸方向盘。
“袁先生现在对我管得越来越严了。”邓哲爽朗地笑道,紧接着她幸福地补充了一句:“有人管你,说明疼你,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