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龟壳花蛇生活环境怎么样

龟壳花蛇生活环境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10-16 04:42:18

Ⅰ 个体最短小的毒蛇!(足以致命)

世界上最重的蛇是绿水蚺,一般约重130公斤,最重的纪录是250多公斤。它同时也是纪录最长的爬虫动物,1907年于巴西的纪录是62 呎。相对来说,网纹蟒是平均最长的爬虫动物,一般大约都在35呎左右。还有已绝种的非洲巨蟒,一般都可达12米。最短的蛇是丝线蛇,身长只有4.5吋,而最短的蟒蛇是生长在澳洲的侏儒蚺,身长只有12吋左右。活得最长时间的蛇是红尾蚺,美国费城动物园的一条红尾蚺是有记录最老的蛇,它的寿命长达40年3月14 天,于1977-4-15在费城动物园去世。最毒的蛇是澳洲大班和钩鼻海蛇,这两种并列最毒的蛇,也是最毒的爬虫动物,毒性比帝皇眼镜蛇强100倍。最长的毒蛇是东部钻背响尾蛇,一般约长5 - 6 呎个别达7 呎 9 吋。而最重的毒蛇是帝皇眼镜蛇,在蛇类中体型排第七长的蛇,也是最长的有毒爬虫动物,一般约3.5 - 4.5米,个别达5.5米。最小的毒蛇是纳米比亚侏儒,体长只有18 - 24厘米。毒蛇品种最多的国家是澳洲,有120 种之多,而无毒蛇只有50种。全国每年约3,000人被咬,其中约有20人死亡。最多蛇咬报告国家在琉球群岛,每年每500人便有1人被咬。被毒蛇咬死最多人的国家是印度,平均每年有10,000 -12,000人死于蛇咬,占全球比率10 – 12。

Ⅱ 小区惊现1米多长花蛇,专家称冬眠被吵醒了,蛇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蛇了属于变温动物,对外界的温度的感受较为敏感,蛇基本和人一样20摄氏度但30摄氏度比较适合蛇的生存,一般当温度大与30摄氏度时,蛇会去寻找阴凉的地方或者水泽避暑,所以在家的时候小心自己家比较阴凉潮湿的地方,不要被蛇咬了而。当室外温度只有12~20度时蛇就会去找温暖的地方。

Ⅲ 龟壳花蛇的介绍

龟壳花蛇 (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俗称“烙铁头”。爬行纲,蝮蛇科。一种毒蛇。长达米余。头呈三角形,头顶覆有细鳞。体背面棕灰褐色,又一行较大和两行较小黑色斑纹;腹面淡褐色,多散布淡鸢色斑点。是台湾六大毒蛇之一。龟壳花常与无毒的拟龟壳花混淆,不过拟龟壳花的头部较圆。

Ⅳ 花蛇有毒没

花蛇,称银环蛇、白花蛇。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银环蛇的蛇毒作用主要是神经毒.被银环蛇咬伤后,局部仅出现麻木,感觉不大.一旦神经症状发作,严重者即可见到呼吸麻痹,易导致死亡.引起呼吸麻痹的原因可能是外周箭毒样作用.其作用发生较慢,但恢复亦慢或很难恢复.抗胆碱酯酶药的对抗作用不明显.五步蛇、蝰蛇的蛇毒作用主要是血循毒.被五步蛇咬伤后局部出现肿痛、淤斑、溃烂;全身可出现大量溶血、出血、咯血,水与电解质紊乱;甚者迅速出现血压骤降,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Ⅳ 龟壳花蛇的生活环境

生活于山区,以鸟类和鼠类为食。
晚间因寻食常侵入住宅,有攻击性,人畜接近时,容易被其突然咬伤,通常体型越大毒性越大。 龟壳花蛇也产于印度以及东南亚。

Ⅵ 毒蛇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我国主要毒蛇分类:

神经性毒蛇:金环蛇、银环蛇、海蛇

出血性毒蛇:烙铁头、尖吻蝮蛇(俗名五步龙)、竹叶青、蝰蛇

出血性混合神经性毒蛇:眼镜蛇、眼睛王蛇(俗名过山峰)、 蝮蛇

其中尤以眼睛王蛇的毒性最为剧烈,被咬伤后应紧急注射抗眼镜蛇毒血清和抗银环蛇毒血清,否则极少能够存活。

以上十大毒蛇是我国分布最广、毒性最大、也最为常见的毒蛇种类。以皖南山区、武夷山、雪峰山、南岭、十万大山、云开大山等地密度最高。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atus
金环蛇

[学名] Bungarus fasciatus

[分类地位] 蛇目 眼镜蛇科

[形态特征]全长1200~18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通身黑色,具较宽的金黄色环纹,体尾共有19~27+3~5环,黑黄二色宽度约相等。头背黑褐色,枕部有浅色倒"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故躯干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圆钝。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上唇鳞7,2-2-3式。背鳞平滑,通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腹鳞214~230,肛鳞完整,尾下鳞单行,29~39枚。

[分布] 我国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南部,在东部向北可达江西南昌。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180~1014m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盖较好的近水处。夜晚活动。吃蛇,偶尔吃蜥蜴或其他脊椎动物。卵生,5~6月产卵6~14枚于腐叶下或洞穴中,卵径45~54 mm×20~24 mm。

[估计数量] 野外已极稀少。

眼镜王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眼镜王蛇

[学名]Ophiophagus hannah

[分类地位] 蛇目 眼镜蛇科

[形态特征] 具前沟牙的毒蛇。外形一般与眼镜蛇相似,区别是眼镜王蛇

①体形较大,常长达3~4 m,最大长度纪录几达6m
②头背除典型的9枚大鳞外,顶鳞之后尚有一对大的枕鳞
③颈部扩展时,扩展部位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
④背鳞中段15行,尾下鳞部分成单。背面暗褐色或黑色,具横斑;腹面黄白色。颈部腹面橙黄色。幼蛇黑色,具34~45个黄白色环玟。

[分布] 在我国一般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包括福建、贵州、广东、海南、广西,向北可达浙江南部、四川米易及西藏墨on$2。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

[生活习性] 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m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白昼活动。主要捕食蛇,偶尔吃蜥蜴等。卵生,7~8月产卵20~40枚于枯叶筑成的窝内,卵径65.5mm×33.2 mm。亲蛇有护卵习性。

[估计数量]估计国内野外已极少。

圆斑蝰 Vipera russelii

圆斑蝰
[学名] Vipera ruselli siamensis

[分类地位] 蛇目 蝰科

[形态特征] 全长1米,重达1.5公斤.头比较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大的深棕色斑.

[生活习性] 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区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荫凉通风处.受惊时并不逃离,而是将身体盘卷成圈,并发出呼呼的出气声,身体不断彭缩,持续半小时之久.以鼠,鸟,蜥蜴为食,采用突袭方式,躯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离地再向前冲并咬住猎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伤人畜较多,是我国剧毒蛇类之一.平均每条蛇咬物一次排毒量约为200毫克.属于卵胎生,7--8月份产仔,每次产仔十几条左右.

[分布] 福建,广东,广西;国外见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等地

白眉蝮 Gloydius blomhoffi siniticus
白眉蝮

[学名] Vipera ruselli siamensis

[分类地位] 蛇目 蝰科

[形态特征] 全长1米,重达1.5公斤.头比较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大的深棕色斑.

[生活习性] 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区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荫凉通风处.受惊时并不逃离,而是将身体盘卷成圈,并发出呼呼的出气声,身体不断彭缩,持续半小时之久.以鼠,鸟,蜥蜴为食,采用突袭方式,躯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离地再向前冲并咬住猎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伤人畜较多,是我国剧毒蛇类之一.平均每条蛇咬物一次排毒量约为200毫克.属于卵胎生,7--8月份产仔,每次产仔十几条左右.

[分布] 福建,广东,广西;国外见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等地.

原矛头蝮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原矛头蝮(龟壳花蛇)

[学名] 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

[分类地位] 蛇目 蝰科

[形态特征] 体长一般在70--90厘米,尾长16--18厘米,体重50--70克左右.头呈三角形,颈细,吻较窄,头顶具有细鳞,并有倒V形褐色纹斑.体背面为棕褐色,在背中央线两侧有并列的暗褐色纹斑.左右相连而成链状,在该纹斑下面还有不规则的小班纹.腹部为灰褐色,有许多斑点.

[生活习性] 栖息于山区灌木林,竹林溪边,住宅区附近阴湿的环境中,常盘踞在柴堆内.多在晚上活动,尾有缠绕性,有时盘缠在树上或竹子上.由于身体瘦长,捕食,攻击都比较灵活.以鱼,蛙,蜥蜴,鸟为食.小雪至次年清明为冬眠期,常利用树洞,竹洞作为越冬场所.为卵生,每次产仔5--13枚,自然温度孵化,孵卵期一般在35--45天.烙铁头系管牙类毒蛇.

[分布] 安徽、浙江、江西、福建、on$2、河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四川、甘肃、贵州;国外见于印度、缅甸、越南等地.

舟山眼镜蛇 Naja atra
舟山眼镜蛇

[学名] Naja atra

[形态特征] 全长1000~20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没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黄白色窄横纹,在幼体较为明显。受惊扰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显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变。腹面污白色,颈腹具灰黑色宽横斑及其前方的两个黑点。头呈椭圆形,与颈区分不十分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没有颊鳞;上唇鳞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鳞后入眶。第四、五两枚下唇鳞之间嵌有一枚小鳞。背鳞平滑,中段21(19)行;腹鳞162~182,肛鳞完整或二分,尾下鳞38~53对。

[分布] 我国特有种。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西至广西东北部、贵州、重庆东南部,包括on$2、海南及香港。

[生活习性] 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700 m左右的平原、丘陵与山区,见于灌丛、竹林、溪涧或池圹岸边、稻田、路边、城郊,甚至进入花园或住房。白昼与夜晚均见活动。捕食鱼、蛙、蜥蜴、鼠、鸟及鸟蛋、蛇等。每年5月前后出蛰,11月进入冬眠。卵生,5~6月交配,7~8月产卵7~19枚,卵径42~54 mm×26~31 mm;约经50天孵出仔蛇,全长约200 mm。

[估计数量] 无研究资料。

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银环蛇

[学名] Bungarus multicinctus

[分类地位] 蛇目 蝰科

[形态特征] 全长1000~18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不隆起,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上唇鳞7,2-2-3式。背鳞平滑,通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腹鳞203~231;肛鳞完整;尾下鳞单行,37~55枚。本种有2亚种:指名亚种B. m. multicinctus Blyth 腹鳞203~218,背面白色横纹30~50个;云南亚种B. m. wanghaotingi 腹鳞213~231,背面白色横纹20~31个。

[生活习性] 息于从沿海低地到海拔1,300 m的山区,常见于低海拔的平原、丘陵近水处。夜晚活动,到水边捕食鱼、蛙或蛇类。白昼则隐匿于石下或洞中。4月出蛰,11月进入冬眠。卵生,6月产卵3~15(最高纪录为20)枚,卵径29 mm×16.5 mm~52 mm×19 mm;孵化期1~1.5月,刚孵出的仔蛇全长200~270 mm。

[分布] 指名亚种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包括海南与香港。云南亚种仅见于我国云南省西南部。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及越南北部。

灰蓝刻扁尾海蛇 Laticauda colubrina
灰蓝刻扁尾海蛇

[学名] Hydrophis cyanocinctus

[分类地位] 蛇目 海蛇科

[形态特征] 体型细长,体长可达200厘米,体重0.5--1.5公斤.身体前部为圆形,后部至尾部逐渐变成侧扁.体背部青灰色,从头至尾有51--68个青灰黑色的宽横纹环绕蛇体.腹部黄色或橄榄色.

[生活习性] 生活在近海处,特别喜欢河口的地方.善游泳,离开水则笨拙,呼吸时投身出水面,换入新鲜空气后又潜入海水中,有趋光习性.主要以鳗类鱼为食.卵胎生,每次产仔蛇3--5条.海蛇是一种神经性毒蛇,主要含神经毒素,能麻痹被咬动物的横纹肌,人咬伤严重时可以致死.

[分布] 产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沿海;国外见于印度半岛沿海等地.

白唇竹叶青 Trimeresurus albolabris
白唇竹叶青

[学名]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分类地位] 蛇目 蝰科

[形态特征] 体长60--75厘米,尾长14--18厘米,体重约60克.头呈三角形,其顶部为青绿色,瞳孔垂直,呈红色,颈部明显,体背为草绿色,有时有黑斑纹,且两黑斑纹之间有小白点,最外侧的背鳞中央为白色,自颈部以后连接起开形成一条白色纵线,有的在白色纵线之下伴有一条红色纵线.有的有双条白线,再加红线.亦有少数个体为全绿色.腹面为淡黄绿色,各腹鳞的后缘为淡白色,尾端呈焦红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山区阴湿溪边,杂草灌木丛和竹林中,由于绿的体色和善于缠绕的尾巴,很适应树上生活,它们常吊挂或攀绕再溪边的树枝或竹枝上,体色与栖息环境均为绿色,极不容易被发现.有时也盘踞在石头上,头朝着溪流,若受惊扰就缓缓向水中游去.昼夜均活动,夜间更为频繁.竹叶青是常见的毒蛇,属管牙类.平均每条蛇咬物一次的排毒液量为28毫克左右.捕食鸟,蛙,鼠类,有冬眠习性.冬眠期由大雪至惊蛰,5月份出洞.为卵胎生,7--8月产仔,每次产7--8条.刚出生的小蛇就有毒牙,也能伤人.

[分布] 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安徽、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国外见于尼泊尔、越南等地

尖吻蝮 Deinagkistrodon acutus
尖吻蝮(五步蛇)

[学名] Agkistrodon acutus

[形态特征] 头大,呈三角形,吻端有由吻鳞与鼻鳞形成的一短而上翘的突起。头背黑褐色,有对称大鳞片,具颊窝。体背深棕色及棕褐色,背面正中有一行15-21+2-6个方形大斑块。腹面白色,有交错排列的黑褐色斑块。体形on$2短,最长的雄性1335+206 mm,雌性1238+165 mm。背鳞21(23)-21(23)-17(19)行,最外1~3行仅有极细的弱棱,其余均具有结节的强棱,体表on$2糙;腹鳞雄性152~169,雌性162~171。肛鳞完整。尾下鳞雄性51~61,雌性48~63,大多为双行。尾尖一枚鳞片侧扁而尖长,俗称"佛指甲"。

[分布] 在我国分布范围大致在东经104°以东,北纬25°到31°之间。已知的分布地区有安徽(南部)、重庆、江西、浙江、福建(北部)、湖南、湖北、广西(北部)、贵州、广东(北部)及on$2省。国外只见于越南北部。

[生活习性] 生活在海拔100~1.400 m的山区或丘陵地带。大多栖息在300~800 m的山谷溪涧附近,偶尔也进入山区村宅,出没于厨房与卧室之中,与森林息息相关。炎热天气,尖吻蝮进入山谷溪流边的岩石,草丛,树根下的阴凉处渡夏,冬天在向阳山坡的石缝及土洞中越冬。喜食鼠类、鸟类、蛙类、蟾蜍和蜥蜴,尤以捕食鼠类的频率最高。

[估计数量] 尖吻蝮在我国分布较广,其中以武夷山山区和皖南山区贮量最多。根据各省产区历年收购尖吻蝮蛇干的数量及重点产区抽样调查,我国目前尚有野生状态尖吻蝮一千万条。蛇园人工饲养的约一万条

Ⅶ 各种常见的毒蛇图片;要求给出每一条蛇的毒性,生活习性加以解释。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温暖,很适宜各种蛇类生长。其中常见 的陆地毒蛇有9种,海蛇有15种。本书把15种海蛇合为1种介 诏。现将这10种毒蛇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概述如下。

一、眼镜蛇

海蛇科与眼镜蛇科一样,都是具有前沟牙的毒蛇。世界已知心.50多种海蛇,我国15种,广西沿海所产的海蛇有青环海蛇、 卟纹海蛇、淡灰海蛇、平颏海蛇、小头海蛇和海蝰6种。

海蛇由于终年生活于海水中,所以它们的形态有一些共同特征:腹鳞退化,体圆柱形,尾侧扁,鼻孔朝上,有鼻瓣,体1.5~3米。除扁尾海蛇外均为卵胎生。每胎产蛇仔数因蛇种不 同, —般在2~20条。

海蛇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 江苏、山东和辽宁等省区的海洋沿岸近海区。特别是半淡半咸水 的河口带,每逢雨季河水猛涨,夹带大量的有机物的河水冲入海水中,此时鱼群集中于人海河口,以鱼为食的海蛇随之增加。侮 蛇在繁殖时期也常到海河口产仔,进行鱼类捕捞时应提高警惕,小心被海蛇咬伤。海蛇的蛇毒均为神经毒。

Ⅷ 龟壳花蛇的外形特征

龟壳花蛇 [(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俗称“烙铁头”。爬行纲,蝮蛇科。一种毒蛇。长达米余。头呈三角形,头顶覆有细鳞。体背面棕灰褐色,又一行较大和两行较小黑色斑纹;腹面淡褐色,多散布淡鸢色斑点。分布于我国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甘肃,贵州等地.也产于印度以及东南亚。
又称烙铁头、老鼠蛇,恶乌子,金钱豹、笋壳斑、吊树猫、蕲蛇盖、野猫种等。此种蛇有个显着特征,头呈明显三角形,颈较细,形如一个烙铁头,故如此名。短尾,花纹较细,体型不大,以中小型为主。主要分布在福建、贵州、四川、浙江南部和江西部分山区。

阅读全文

与龟壳花蛇生活环境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