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怎么样看透生活

怎么样看透生活

发布时间:2022-10-18 13:13:12

‘壹’ 怎样看透生活的本质

生活它的本质就是人生下来就要活着,活着的目的就要干活,干活就要赚钱,赚钱就要养家糊口,然后抚养老人,抚养儿女

‘贰’ 有人说看透,便是最好的人生,那么该怎样看透呢


不管昨天再怎么精彩,再怎么痛苦,再怎么失意,它都已然成为了过去,你无需为此感到介怀,也无需为此执着沉沦。

往后,便放平心态,看淡一切,勇敢地展望未来,勇敢地憧憬未来吧。

告诉自己,看透,便是最好的人生。

‘叁’ 怎样算看透人生看懂人性,想的透彻点

看透人生的人一般都是经历了很多的生活中的磨难之后……,才会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能够品尝人生中“酸甜苦辣”中滋味的人,更加明白生活的不容易啊!看透人生是没有什么标准的。只有自己去感悟生活、经历人生中的大事小事之后……,方才明白,什么叫做:人生。“一岁年龄一寸心”;不经历反反复复地历练,就不会有生活中的感悟!人在历练中长大、成长、成熟,看透了生活的形形色色各种状态;心态就趋于平淡了,就不会那么冲动和浮躁了。就如一个人:恋爱多次之后,就变成“情场老手”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套路,刚开始可能不是很熟悉自己掌控的东西,时间长了!自己就能摸索出其中的“套路”了,也就明白其中的奥妙了!这和“看透人生”是一样道理的;所以说:看透人生是没有什么标准的。生活中想要成熟,自己看透了也就明白了该怎样去处理问题了。呵呵呵!忙了一天啦,大家早点休息吧!晚安喽!

‘肆’ 怎样才能看透生活

人生短短数十载,为何如此这般短

‘伍’ 人活这一辈子,怎样才能看透人生

1、人活着真不容易,明知以后会死,还要努力地活着,人活一辈子到底是为什么?

复杂的社会,看不透的人心,放不下的牵挂,经历不完的酸甜苦辣,走不完的坎坷,越不过的无奈,忘不了的昨天,忙不完的今天,想不到的明天,最后不知道会消失在哪一天,这就是人生。

所以再忙再累别忘了心疼自己,一定要记得好好照顾自己!


9、心幸福,日子才轻松;人自在,一生才值得!

想的太多,容易烦恼;在乎太多,容易困扰;追求太多,容易累倒。

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因为没有下辈子的相识!好好感受生活的乐,因为转瞬就即逝!好好体会生命的每一天,因为只有今生,没有来世。

‘陆’ 寂寞对我说似曾相识...生活如何看透

生活中首先看透的是自己
有人说当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情时
第一是坚持
第二是坚持
第三还是坚持
第四呢?是放弃
当一切事情坚持到没有结果的时候
就应当学会放弃,学会找出问题根本
如果生活每一天对于你来说是积极度过的
那么寂寞是否就从不曾拥有
生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所以给我们的考验会经常让我们措手不及

‘柒’ 有哪些心理学法则能让你“看透生活”

1 蔡格尼克效应

为什么脑海里会有循环不断的歌声?

“啊,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

有时候是不是脑海中总有首歌,挥之不去?….不停的唱….不停的唱……

心理学认为,这是因为大脑倾向于思考尚未解决的事情。想想这首歌的结尾,会让你的大脑结束这个死循环。

接下来,请你试画一个圆圈,在最后留下一个小缺口,请你这时候再看它一眼,你的心思会倾向于要把这个圆完成。

这是心理学上的蔡格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由德国心理学Β.Β.蔡格尼克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记忆效应。

指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而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会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蔡格尼克效应容易使人走入两个极端:一个是过分强迫,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不完成便死抓着不放手;另一端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都拖沓啰嗦,时常半途而废,永远无法彻底地完成一件事情。

只有减弱过强的驱动力,增强不够的驱动力,才可以使人一面做事一面享受人生乐趣。

2 禁果效应

如何让ta对你的小心思感兴趣?

越是被禁止的东西,人们反而越想要弄到手。

这就是“禁果效应”(又常被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正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受到了双方父母的严酷阻挠,而这样的极力压迫反而使双方爱得更深。由于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而造成的逆反现象,这便是“禁果效应”。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越想把一些事情或信息隐瞒住不让别人知道,越会引来他人更大的兴趣和关注。

禁果效应”跟两种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有关。人们倾向于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产生好奇,而逆反则基于人们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天性。

3 叶克斯一多得森法则

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焦虑感?

心理学中有一个定律叫做叶克斯一多得森法则,它是心理学家叶克斯和多得森发现的。

这个定律描述了焦虑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即二者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焦虑程度过高和焦虑程度过低时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

虑症日渐成为都市人的“心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度焦虑,事倍功半;适度焦虑,事半功倍。适度的焦虑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4 吊桥效应

你到底有没有一见钟情?

1974年,心理学家达顿和艾朗做了一个着名的“吊桥实验”。实验中,两组男士分别要通过两座桥,一座是摇摇晃晃的吊桥,一座是坚固的石桥。桥的另一边是一位漂亮的女助手。实验结束后,女助手会给他们留下自己的电话,表示若希望了解实验结果可以继续联系。

结果18位过吊桥的男士中,有八成和女助手事后通过电话;而16位过石桥的男士中,只有2位和女助手联系过。事后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那些和女助手通过电话的男士们果然以为自己当时产生了类似爱情的感觉,想和女助手进一步发生点啥……

你的情绪体验,更多取决于你对自身生理唤醒的解释,而不一定来源于你的真实遭遇。

吊桥效应,指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这个时候碰巧遇见一个异性,很容易错把由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才产生的生理反应,故而对对方滋生出爱情的情愫。

韩剧《太阳的后裔》里男主谎称女主踩到了地雷,并说几乎谁踩到都会丧命,吓得女主神不守舍,然后又以一句云淡风轻的“我替你踩,替你死呗”令女主爱恨交织。这就是吊桥效应的功劳。

似乎也给恋爱中的人一个启示:危险或刺激性的情境可以促进彼此的感情。

5 鸟笼效应

如何让自己做一件不想做的事?

假如一个人买了一只空鸟笼放在家里,那么一段时间后,他一般会为了用这只笼子再买一只鸟回来养而不会把笼子丢掉,也就是这个人反而被笼子给异化掉了,成为笼子的俘虏。

1907年,詹姆斯和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打赌。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一只精致的鸟笼。

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然而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奏效了。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实际上,在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什么东西吗?

鸟笼效应的应用方式就是找到这个鸟笼,然后你总有一天会把鸟放入鸟笼中。

例如可以将它用在自己身上提高自己:

我要学习英语,那么我会把单词书放在自己书桌上,这样总有一天会拿起来看的......

如果要练字,可以先买一支很贵的钢笔放在桌子上,你会为了不浪费而渐渐开始练字......

6 幸存者偏差

为什么班上学习差的人都挣了大钱?

为什么班上学习差,不读书的都挣了大钱?

因为学习差不读书、还很穷的同学,都不显眼,你根本不关注人家。而学习差、挣大钱的人,才能获得你们的关注。

为什么官二代、富二代都那么坏,还很飞扬跋扈?

因为品德好、温良谦逊的富二代/官二代不会犯事,不会搞出个大新闻,更不会被媒体批判一番,所以你根本看不到人家。而你看到的都是搞出个大新闻被批判的富二代或官二代。

为什么GAY都那么帅?

因为长得丑的你根本不看人家。有勇气公开自己是GAY的,肯定不是性格唯唯诺诺的人,这样的人更注重自己外表。

以上这些叫做“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也叫为“生存者偏差 ”,是一种认知偏差。

其逻辑谬误表现为,我们过分关注于目前人或物“幸存了某些经历”然而往往忽略了不在视界内或无法幸存这些事件的人或物。

这个世界的那么多不公平,其实很多都是幸存者偏差。

7 镜像自我

你眼中的自己是真正的你自己吗?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把别人当做镜子来进行自我感知。

后社会学家乔治·米德精炼了这个观点:指出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 而是我们觉得他们如何评价我们。

因此,我眼中的自己,其实是我看到的那个你眼里的我。

角色理论阐释社会关系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库利认为,一个人关于自己的观念(自我意象),是由别人对于自己的观点和反应来塑造的。这是角色理论的精髓。

我们通过这种途径形成的自我意象为镜像自我。而自我意象又影响着我们实际的自我。

因此,远离对自己评价过低的人,这种人也许短时间会激励你,但长时间一定消磨你的动力,让人变得消极。

同理,无论是亲人、朋友、爱人,可以玩笑贬损,但若想获得长时间的和谐的亲密关系,则要懂得包容赞扬。

8 登门槛效应

如何让别人接受他不愿意接受的要求?

登门槛效应(Foot In The Door Effect)又称得寸进尺效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提出的。

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在人际交往中,当我们要求某人做某件较大的事情又担心他不愿意做时,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类似的、较小的事情。

先抛出一个很小很小的请求,一般而言,人们不会拒绝,等他们答应了之后,再请求他们帮更大的忙,这样他们更有可能接受。

9 踢猫效应

不要用自己的过错来惩罚别人

踢猫效应(Kick Cat Effect)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

这样就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

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紧张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

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


文:蓝莓小姐

阅读全文

与怎么样看透生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