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动机如何影响人的生活

动机如何影响人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2-10-29 03:44:12

❶ 动机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个可以是简答题,也可以是论述题啊,还可以写成厚厚的一本专着啊。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模式都是先在外部刺激下,产生需要,然后转化为动机,驱动人们去满足这种需要,达成目标后又产生新需要,如此反复。每个人都不例外。

动机理论繁多,较着名的有这几种:
1,佛洛依德的本能论。人有生之本能与死之本能。它告诉我们人要学会释放自己。
2,驱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内驱力产生动机,所以人要善于认识自己的想法。
以上两种理论,一般在管理学中很少提及。

3,需要层次论。五种层次的需要,且由低到高发展。该理论告诉我们,人有多种需要,要善于分析员工的哪种需要占优势,然后做针对性工作。要创造条件让员工“自我实现”。如既要有物质层次的满足,还要有精神的激励,像晋升、工作丰富化都有该理论的痕迹。

4,成就动机理论。在前者基础上变形来的。

5,归因理论。任何人都有探索自己行为成败原因的倾向,常常会问自己:为什么这次成功(或失败)了。有进取心的人常自我归因,而懒人则喜欢环境归因。企业在培训员工时应灌输自我归因,即不要怨天尤人,多反思自己的工作有没有做好。

6,各种激励理论(包括前面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公平理论,注意员工的公平感,研究员工的投入与产出比例;
期望理论,M=V*I*E 员工的动力大小,要注意与他的期望值、自我评价以及采取完成工作的方式手段结合在一起;
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必不可少,后者则是员工积极性的源泉
不成熟—成熟理论,员工的成长是有阶段的;
X-Y理论以及超Y理论,要认识到人性是负责的,管理活动要以对人性的全面认识为前提,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❷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为

一般地,动机是行为的目的,行为是实现动机的手段!很多时候,行为是有动机的,也就是事先谋划好了的,也有很多的行为,是没有动机的,也就是说事先没有谋划好,是突发事件!比喻说,一起车祸,有动机的叫谋杀,没动机的叫交通事故!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当优势动机引发的行为后果达到目标时,紧张的心态就会消除,需要得到满足。一个需要满足了,就又会有新的需要产生。这样周而复始地发展下去,从而推动人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达到一个又一个目标。需要、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

❸ 人类行为的动机原理

人类行为的动机有两个,一个精神方面,一个物质方面。第一种,是为了影响周围的人,将自身的优点传递出去。实现自身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奉献。第二种,是为了自身物质利益。

❹ 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简单地说,内部动机比较持久,使人的作出行为有较大的主动性,外部动机起作用的时间比较短,使人作出行为比较被动。

❺ 动机是不是决定人的活动方式的一个有效因素

是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很大潜力,在工作中,一个人通常只要发挥出20~30%的能力就足以应付。但是,当他的动机处于被激励的状态下,他的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这就是说,人们通常的工作水平和激励下的工作水平相差3~4倍之多。可见人的动机强度对人的行为结果的影响是巨大的,管理者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抓住了动机这一环,就抓住了关键。</p>动机的产生,是由两个因素促成的:一个是需要,一个是刺激,二者缺一不可。管理者为最大限度的提高个体(员工)的工作效率,要学会刺激员工的需求和满足员工的需要。单纯“在毛驴前面悬挂草料”或“为马添加夜草”都是片面的。而人的需求是分等级的。

❻ 基础心理学知识:动机

基础心理学知识:动机

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基础心理学知识:动机,欢迎阅读。

1.动机功能

1、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2、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从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同时它还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当个体活动由于动机激发而产生后,能否坚持活动同样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2.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并且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

3.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是表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4.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就相当稳定。

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

罗克奇根据工具-目标纬度把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

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兴趣、信念、理想。

5.动机的理论

动机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驱力论、唤醒论、诱因论、认知论。

1、【动机的本能理论】一度在动机心理学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不学而会的。固定的行为模式。

2、【动机的驱力理论】认为:个体由于生理需要而产生一种紧张状态,激发或驱动个体的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平衡状态。

3、【动机的唤醒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它提出了三个原理:1,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2,简化原理;3,个人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

4、【动机的诱因理论】认为:针对驱力理论的缺陷(驱力理论仅仅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它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提出了诱因理论。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他促使个体去追求目标。诱因与驱力是不可分开的,诱因是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它变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有持久的推动力。

5、动机的认知理论。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动机功能。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有: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目标论。

(1)【期待价值理论】把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期待帮助个体获得目标。

(2)【动机归因理论】动机是思维的功能,采取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中寻求行为内在的动力因素。

(3)【自我功效论】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种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4)【成就目标理论】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对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

6.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有:饥饿、渴、性、睡眠。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4、根据动机的来源分: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7.增强挫折承受力

1、正确对待挫折

2、改善挫折情景

3、总结经验教训

4、调节抱负水平

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8.意志的品质

1、独立性

2、果断性

3、坚定性

4、自制力

附录名词解释

1.【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2.【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3.【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

4.【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5.【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力。

【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思想或知识的正确性,并调节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

【理想】是个体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6.【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7.【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

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工智能,IQ,性格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实际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心理活动其本身就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心理学符号在希腊语里是灵魂的意思,后来变成英文psyche。

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

大脑额叶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

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20世纪中期,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创立心理实验室,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的。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正常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认识过程即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觉、思维、记忆等。

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以上三种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个体有机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indivial mind)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合。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调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现象的个别性一面。

个性倾向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它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趋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个性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现时正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例如,我们在进行记忆活动时,能觉知记忆活动的目的、记忆的对象、采用的记忆方法、达到的记忆效果,甚至能觉知自己的记忆特点、改变记忆策略等,这样的记忆活动处于意识状态。从意识对象上可以把其分为:

客体意识,指个人对于周围世界的意识。

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

关系的意识。

在记忆心理学中,前者为记忆现象,后者为元记忆(meta memory)现象。

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是指现时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以记忆为例,有时我们并没有某方面内容的记忆目的,也没有想着要记住它,却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甚至还很牢固。有时自己也不知道从哪里获得的以及是否有某方面的记忆。在记忆心理学中,前者是无意识记忆,后者是内隐记忆。

;

❼ 心理学基础中,动机涉及到的因素有哪些

1. 由生活经历,即出身和家庭环境而产生的癖
2. 洁癖可能反映了一种自卑心理
3. 洁癖可能是一种代偿行为

2009-09-17 0
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
(1)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知觉是眼前客观刺激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刺激物既包括物也包括人。人在对别人感知时,不只停留在被感知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外部行为上,而且要根据这些外部特征来了解他的内部动机、目的、意图、观点、意见等等。人的社会知觉可分为三类:一是对个人的知觉。主要是对他人外部行为表现的知觉,并通过对他人外部行为的知觉,认识他人的动机、感情、意图等内在心理活动。二是人际知觉。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人际知觉的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感情因素参与其中。三是自 知觉。自 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 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概括认识。人的社会知觉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常常是不一致的,这就会使人产生错误的知觉或者偏见,使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在自己的知觉中发生歪曲。产生偏差的原因有:①第一印象作用;②晕轮效应;③优先效应与近因效应;④定型作用。?
(2)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价值观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心理基础,它决定着个人对人和事的接近或回避、喜爱或厌恶、积极或消极。领导和职工对安全价值的认识不同,会从其对安全的态度及行为上表现出来。因此,要人具有合理的安全行为,首先需要有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

❽ 怎么理解影响个人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中个体的动机与健康价值取向

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丰富的概念。
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等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狭义的说,生活方式就是日常生活领域的活动方式与行为特征,个人的爱好、情趣、价值取向决定的独特的生活行为。
生活方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在人类的不同时代,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以及生产力水平,生活方式都有不同。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极大提高都推动了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样,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习俗也从不同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劳动条件,经济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家庭结构的差别,使不同阶层、职业的个人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差异。

❾ “动机”为什么是人发生改变的关键

众所周知,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并不满意自身的处境。

但事实上,真正能够改变现状的人并不多。

也就是说,很多人都曾试图让自己发生改变,但却没有成功。

那么,他们的努力,为什么达不到发生改变的目的呢?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的努力之所以改变不了自身的现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改变的“动机”不够强烈。

言外之意,所谓改变,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有改变的动机,甚至可以说,“动机”才是改变的关键。

为什么如此说呢?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是习惯于现状——只要当下还有退缩的空间,就很少有人愿意打破这一局面。

以在单位上班为例,假如大家的收入,不至于活不下去,就很少会有人辞职——大家就这么呆着,心存希望,期待改变那一天的到来。

而这就是人们习惯安于现状的明证——非迫不得已,很少会有人愿意放下那些“微不足道”的待遇。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生的每一个改变,本身都是非常矛盾的,就好比我们想减肥一样,虽然想体重尽快降下来,但却没有办法控制住饮食。

而事实上,在现实当中,想戒酒的人,往往习惯用酒精来宣泄情绪;又如大家都知道熬夜不好,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改变熬夜的习惯,很多时候,反而会从不自觉地熬夜变成了提心吊胆地熬夜……

当然,也正是这些矛盾导致人们无法改变自身的现状。

甚至可以说,这些矛盾让我们产生恐惧,以至于成为改变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正如有人找借口吃东西所说的那样,即:

“我根本没有办法让自己吃得更少!如果我不吃的话我会心情抑郁,什么也做不下去”

由此可见,这种阻碍源自于内心,当你改变的“动机”无法克服这种矛盾的心理时,根本就不可能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进一步地说,一个人唯有足够强烈的“动机”,才有可能改变自身的现状,而这种强烈的“动机”,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不断的需要调整,才能克服不断变化的矛盾。

所以,综上所述的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真正能够让人发生改变的,就是来自我们的内在“动机”。

正是这个“动机”,驱使我们一次次付出真实的行动,最终导致我们发生改变。

当然,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讲“动机”是人发生改变之关键的真正原因。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华严经》《大学》《理智与 情感 》《天道》《孙子兵法》《世说新语》《哲学史讲演录》

❿ 动机是导致人们什么的念头或原因

动机是导致人们邪恶或者是善良的念头的根本原因!一个人有良好的动机那么结果也是好的,否则的话是会给人带来痛苦的!

阅读全文

与动机如何影响人的生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