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在社会生活中如何控制货币流通量

在社会生活中如何控制货币流通量

发布时间:2022-10-31 11:07:10

‘壹’ 怎样用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

减少货币供应量那就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1、控制货币发行量 2、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率以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扩张 3、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央票、回购等调节货币供应量,紧缩银行信。 4、信用管制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之一。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国政府拥有多种政策工具可用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其中主要包括: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财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1、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2、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消极的货币政策较合适。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第一,控制货币发行。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第五,调整再贴现率。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贰’ 联系当前的经济现实,谈谈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科学的控制货币流通量

1、规定货币资金使用的职权和责任,保证权责密切结合。

2、规定货币资金核算和管理的处理程序及手续制度,使货币资金运转正常。

3、健全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使货币资金业务建立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基础上。

(2)在社会生活中如何控制货币流通量扩展阅读:

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量主要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货币流通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即会影响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过多,超出商品交换的需要,即会出现通货膨胀,同样影响经济增长。

一定时期的商品价格总额,即各种商品的价格与商品数量的乘积的总和;货币流通速度,即同一时期内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

‘叁’ 怎样控制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
主要有经济和心理两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是基本的,包括:
①居民的货币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费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当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时,消费结构中用于高档消费品的部分会增加。在积储过程未实现购买力,居民持币率就呈上升趋势。这就会促成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
②产业结构及生产专业化状况的影响
不同生产周期、不同资本有机构成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重不同,以及社会生产的专业分工程度不同等,都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生产周期长的部门,资金周转慢,其货币流通速度相对较慢;反之,则较快。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资金占用多,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反之,则加快。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越细,进入市场交易的中间产品越多,生产效率越高,生产周期缩短,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越多,流通速度就越快;反之,则较慢。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有这些方面发生变化,都会相应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快慢不等的变化。
③经济单位数量和金融市场发达状况的影响
参与经营及收入分配的个人和企业数量越多,社会整体效益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就加快,否则货币流通速度就慢。金融市场越发达,商品交易之外的货币交易占用量越多,货币流通速度越慢;反之,则相对加快。
④财务及结算制度的影响
如一定时期中分多次支付工资,每项支付期短,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之,则慢。金融业发达,能采用多样灵活的结算方式,减少资金占用时间,可以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之,则慢。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消费者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和对信用货币及纸币的信任程度。心理因素包括人们的支付习惯、消费心理、价值观念,以及对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变动的预期,还包括对政府的重大政策变化和其他政治因素的预期等。心理预期导致的行为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时甚至是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储蓄和购买行为,从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上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诸多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货币流通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难以考察和计算的变量。

‘肆’ 如何控制货币流通量

首先你要明白一个原理,就是国家是在管理着经济.包括货币量.当人们劳动后,物品被加工后,资产被转让或抵押后,财富都以不同方式增加.而国家为了让人们的生活稳定,它必须要控制好货币量,而控制的方式也是多样性.如你所问的,货币会先增加到那里,也是有不同形式的,有发放给银行的,就因为银行流动性不高,而为了经济稳定发展就可以发放!因为国家的目的就是要管理好经济.国家手上有许多货币,不一定就是央行在发放,也有像财政补助之类,也是变相的向市场发放货币量,而目的也是为了人们的经济和生活.凭什么,我觉得就是凭国家的责任,国家为了管理好一个国家,它在必要时就得这么做.那能不能大量不断地投放?也是不行的,为什么,因为国家大量投放后引起通涨,就会有经济动荡,社会就会不稳,贸易也会受损.所以要放多少,放给谁,怎么放,是在管理好经济社会的大原则下进行操作的.我觉得你明白了这个原则后问题就简单了,不知你还有没有其它具体的问题. 希望有助于你.

希望采纳

‘伍’ 怎样控制货币供应量

收藏推荐 在当前治理和调整工作中,财政和金融都实行紧缩方针。为此,应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但严格的“格”如何掌握?控制又如何着手?都要探讨清楚,方能有效实施。 所谓货币供求平衡 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有对货币的需求。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必然包含这样的含义:使货币的供应与需求相适应。在这意义上的货币供求平衡,可以说是金融工作的重要目标。但要做到货币供求平衡,至少有下列四点应当弄清楚:(1)货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包含哪些东西?(2)对货币的需求取决于哪些因素?(3)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在货币的供求后面,有哪些非金融的因素必须考虑? 货币流通的现实形式 从本质上说,货币是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统一。这是从商品经济的基本条件来认识,无疑是正确的。但早在马克思之前,李嘉图就已经觉察到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交换价值与其作为商品的内在价值往往偏离,因而感到困惑。马克思从商品交换来说明货币的本质,同时也曾多次指出,在现实的商品流通中存在着众多的货币的符号或代表。 从现实状况看,各国货币的流通形式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国家银行的债务凭证,如各国通常使用的现钞。

‘陆’ 货币政策通过什么措施可以释放资金流动性,减少货币供应量

释放资金流动:可以通过降低准备金、利率、贴现率;也可以减少发行央票或由央行买入市场的证券标的;又或者通过汇率进行市场调整令本币贬值。

所谓释放流动性,就是提高货币供应量,也即人们俗话说的“印钞票”。
主要通过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证券市场买进政府债券,向市场释放基础货币,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利率的降低。
2、调整贴现率,降低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的利息率,以鼓励银行借款,从而向市场释放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
3、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货币乘数,即银行系统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
就对货币政策工具反应灵敏的经济体系而言,在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效果上,货币政策工具的信息引导效果往往要远远超过其实际作用。
减少货币供应量那就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1、控制货币发行量。
2、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率以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扩张。
3、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央票、回购等调节货币供应量,紧缩银行信贷。
4、信用管制
拓展资料: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央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
货币政策的性质(央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拓展资料:货币政策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央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央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柒’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调控货币流通量时主要运用的手段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进行说明。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主要运用所谓的三大手段来调节和控制货币量:(1)公开市场业务,即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从而减少或增加货币流通量;(2)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法律规定的储备金制度,也就是商业银行要把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以保证金融秩序的稳定。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会减少或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3)再贴现利率政策,商业银行可以把手中的未到期有价证券拿到中央银行去贴现,如果再贴现利率降低,商业银行就会拿出更多的有价证券去贴现,这样流通中的货币就会增加,反之则相反。
在美国,货币政策调 控工具不仅包括众所熟悉的“三大法宝”——公开市场操作、 贴现与 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而且还包括专门针对资本市场货币流通量的 调节要素——证券投资透支比率,形成美联储四大货币政策调节工 具。它表明,美联储通过对货币总量和信用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在 促进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是要保持经济发展、物价稳定、充分就 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所需要的货币流量和信用流量的平衡。 而这种平衡 通常通过影响金融机构储备水准来实现。(1)公开市场操作——通过 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影响货币总量和信用总量,并影响货 币储备量和货币基础。(2)贴现率——以影响储蓄机构使用资金的成 本,来影响贷款和投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基础。(3)存款准备金率 ——其变化会影响货币乘数。(4)证券投资透支比率——其变动直接 影响证券市场的投资活动。早期,贴现政策是美国调节货币和信用流 量的主要工具;后来,美国不断运用其它调节工具,但一旦发现公开 市场操作与存款准备金率的功能相一, 且前者在实际调节中更具有弹 性,而后者的“刚性”易导致直接的货币供应减少、出现经济不景气 和伴随高失业率时,1990 年 12 月,美联储取消了对所有定期存款的 存款准备金要求,在 1992 年 4 月,也将活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率从 12%降到了 10%。加拿大、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干脆完全取 消了所有存款准备金的要求。 公开市场操作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发达国 家中最重要的一个货币政策工具

‘捌’ 国家如何控制货币流通

控制货币用货币政策。
1.提高银行储备要求。储备要求高外借就少,可减少货币发行。
2.提高利率,中央银行对其它银行的利率调整会影响银行之间和银行对顾客的利率。利率高借的人就少,货币发行量就小。
3.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买卖政府债券。

阅读全文

与在社会生活中如何控制货币流通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