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恐龙怎么生活

恐龙怎么生活

发布时间:2022-11-06 21:29:59

⑴ 恐龙的生活习性有哪些不同

草食性恐龙的习性

草食性恐龙为了取水、取食方便,所以,它们主要生活中靠近水源的森林里。其中腕龙、梁龙、雷龙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草食性恐龙。它们都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都有长长的脖子,长颈使得它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取食大树上的嫩叶。另外一些草食性恐龙喜欢广大辽阔的草原,如剑龙、原角龙、三角龙、优甲龙等。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它们就会群集向侵略者发出攻击,以此来保障自己及群体的安全。这些就是草食性恐龙的基本生活习性。

杂食性恐龙的习性

杂食性恐龙一般很少有群居的,通常都是分布在各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恐龙是似鸟龙、始祖鸟、偷蛋龙等,偷蛋龙生活在极为深的山谷之中或是阴森的密林之中。始祖鸟、似鸟龙与它的生活类似。其生活于此的主要目的就是逃避伤害,而且,深谷与密林中大量的树林、植物、杂草、昆虫等都是较易取得的食物。

肉食性恐龙的习性

肉食性恐龙通常没有固定的处所,就暴龙而言,它们有时生活中山林的洞穴中,有时则生活在浓密的丛林中,它们的捕猎方式以突袭为主,主要以粗大而有力的尾巴为武器,将其打昏后迅速冲过去一口咬住,此类恐龙的代表就是异特龙、泰氏龙、重爪龙等。迅猛龙是肉食恐龙中体型相对来说较小的,它们属于群居型恐龙,不管是猎捕食物还是迁徙,它们都会一起行动,它们有着极快的速度,在猎食的时候,一般都是一起扑杀过去,进行群攻,让猎物几乎没有逃生的机会,这也是一种极为残暴的捕猎方式。还有一种是生活在水中的肉食性恐龙,如蛇颈龙、鱼龙、苍龙,它们主要猎捕对象是菊石、海螺、鱼类。在空中飞翔的恐龙主要有翼龙、无齿翼龙等,它们的捕食方式就是以俯冲的姿势猎捕水中的鱼类,它们一般生活在沿海的高山洞穴里。

每一种恐龙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对于它们自己来说,都是最有利的。

⑵ 恐龙是怎么生活的

恐龙生活在地球历史的中生代,中生代分为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叠纪是指距今2.45~2.08亿年前的一段时间;侏罗纪是指距今2.08~1.46亿年前的一段时间;白垩纪是指距今1.46亿年~6500万年前的一段时间。 当时植物以苏铁、银杏、针叶树、蕨类等裸子植物为主体,动物则是形形色色的恐龙占着主导地位。所以,中生代又称为“恐龙时代”。 恐龙大约出现在三叠纪的中期,到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非常繁荣,但到白垩纪末期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它们在地球上大约繁衍了1.6亿年。 /╱筱゛筱| 回答时间 2008-03-03 21:41 检举 其他答案恐龙的种类及介绍 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骨胳化石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推断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这只是大概的分类,根据恐龙骨胳化石的复原情况,我们发现,其实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状更是无奇不有。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有在陆上爬的。下面我们就来大概认识一下它们吧。 翼手龙生活在白垩纪,它们的骨胳在欧洲被发现。翼手龙并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过22厘米左右。但是风神翼龙的翅膀却长达12米,像公共汽车那么大。美国科学家曾经发现过一种翼龙,它的翅膀长达15米以上,如果我们今天能看到它,说不定会以为是飞机在天上飞呢。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于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体形巨大的翼龙是怎么飞上天的?对此,科学家们有不同的认识。一些人认为,那些巨大的翼龙根本就不会飞,它们不能像鸟儿一样振动自己的翅膀,但是它们可以先爬到高处,迎风张开巨大的双翼,这样就可以借助上升气流,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另一些人认为,翼龙翅膀上的膜非常坚硬,而且翅膀的外侧有像框架一样的筋骨相连,所以它们能像鸟儿一样扇动翅膀。由于它们的翅膀非常大,稍稍拍动一下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飞起来。这两种观点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目前还没有结论,也许不久的将来,你就可以破解它呢。 在恐龙统治陆地的时候,海洋也同样被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占领着。它们与陆地上的恐龙和空中的翼龙是近亲,也用肺呼吸空气,一般也产卵。它们是海洋中的霸主,有些长着锋利的牙齿,为的是捕食其他鱼类。这些爬行动物多多少少长得有些像今天的鱼类,有人就认为它们是鱼变的,也有人认为今天的鱼是它们变的。这些海中巨怪也有不少种类,像我们今天有的鳗、龟、蛇、鳄等等,过去也都有相似的种类。如鳗龙,如蛇颈龙等等。薄板龙是最长的蛇颈龙,全长可达15米。它的脖子大约为躯干的两倍。像这条鱼龙,简直就和今天的鱼一模一样。 鳗龙是蛇颈龙的一种,在日本发现过它们的化石,经测量,它们的身长约7、8米。而且它们有锋利的牙齿。 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骨胳化石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推断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这只是大概的分类,根据恐龙骨胳化石的复原情况,我们发现,其实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状更是无奇不有。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有在陆上爬的。下面我们就来大概认识一下它们吧。 翼手龙生活在白垩纪,它们的骨胳在欧洲被发现。翼手龙并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过22厘米左右。但是风神翼龙的翅膀却长达12米,像公共汽车那么大。美国科学家曾经发现过一种翼龙,它的翅膀长达15米以上,如果我们今天能看到它,说不定会以为是飞机在天上飞呢。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于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体形巨大的翼龙是怎么飞上天的?对此,科学家们有不同的认识。一些人认为,那些巨大的翼龙根本就不会飞,它们不能像鸟儿一样振动自己的翅膀,但是它们可以先爬到高处,迎风张开巨大的双翼,这样就可以借助上升气流,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另一些人认为,翼龙翅膀上的膜非常坚硬,而且翅膀的外侧有像框架一样的筋骨相连,所以它们能像鸟儿一样扇动翅膀。由于它们的翅膀非常大,稍稍拍动一下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飞起来。这两种观点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目前还没有结论,也许不久的将来,你就可以破解它呢。 在恐龙统治陆地的时候,海洋也同样被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占领着。它们与陆地上的恐龙和空中的翼龙是近亲,也用肺呼吸空气,一般也产卵。它们是海洋中的霸主,有些长着锋利的牙齿,为的是捕食其他鱼类。这些爬行动物多多少少长得有些像今天的鱼类,有人就认为它们是鱼变的,也有人认为今天的鱼是它们变的。这些海中巨怪也有不少种类,像我们今天有的鳗、龟、蛇、鳄等等,过去也都有相似的种类。如鳗龙,如蛇颈龙等等。薄板龙是最长的蛇颈龙,全长可达15米。它的脖子大约为躯干的两倍。像这条鱼龙,简直就和今天的鱼一模一样。 鳗龙是蛇颈龙的一种,在日本发现过它们的化石,经测量,它们的身长约7、8米。而且它们有锋利的牙齿。

⑶ 恐龙的生活习性

恐龙有草食性、肉食性两种,一般一些矮小的食草恐龙会站立后肢吃高处叶子,而肉食性恐龙则是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另外,暴龙类的恐龙常单独行动,而大型草食性往往集体行动,以此抵御外敌。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比较有名的恐龙。

恐龙的品种有哪些?

1.霸王龙(存活到最后的非鸟类恐龙)

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

2.易碎双腔龙(已知的最大恐龙)

易碎双腔龙是历史上最长最重的恐龙,甚至最大体重比蓝鲸还要大。它长达35米,和梁龙有近缘关系。

3.背甲龙(带有装甲的恐龙)

背甲龙体长可达10米,体宽、颈短;四肢粗短、强壮;脚短而宽,前脚有5指,后脚有4趾,指(趾)末端有蹄状的爪子,适于陆地活动。背甲龙常常被认为是装甲恐龙的始祖。它的特征就是全身带甲壳的身体和巨大的椎尾。

4.滑齿龙(肉食性海生恐龙)

滑齿龙意思是“平滑侧边牙齿”,是种肉食性海生爬行动物,属于蛇颈龙目里短颈部的上龙亚目。

5.剑龙(带刺的恐龙)

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5米高,2至4吨重。由于它奇特的尾刺和骨板,剑龙是最好认的恐龙之一,是一种食草动物。

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和说法,在科学界的争论一直很大。但是无论什么原因,有一定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恐龙无法适应变化后的生存环境,从而造成了大灭绝。

⑷ 恐龙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代表三叠纪的典型红色砂岩向我们表明,当时的气候比较温暖干燥,没有任何冰川的迹象,那时的地球两极并没有陆地或覆冰。地球表面的地理分布决定了各地的气候,靠近海洋的地方自然是比较湿润而草木茂盛,但是由于陆地的面积十分广阔,使带湿气的海风无法进入内陆地区,大陆中部便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沙漠,所以陆地上的气候相当干燥,这进而使得较耐旱的蕨类品种及不过分依赖水繁殖的针叶树逐渐在这些地工我取得了竞争优势。

侏罗纪时代

侏罗纪时代的天空变得特别的明朗,气候也变得温和起来,雨水也渐渐充沛了,在雨水的滋润下,沙漠在大量减少,成片成片的树林长了出来,食草性恐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食物。针叶林以及银杏,成为大型食草性恐龙的主食。而那些低矮的蕨类植物则为小型的食草性恐龙提供了食物。

白垩纪时代

白垩纪恐龙生活在距离我们1.44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时间里,这漫长的八千万年的景色当然也不一样的。一些有花植物开始出现,其中包括原始的玫瑰、木兰花和睡莲,它们把这世界点缀得更为漂亮,原始的昆虫们在花丛中往来飞舞,树林是前所未有地丰茂。侏罗纪时期的针叶树、杉叶树、藻类生长得十分好,也成片成片地出现了高大的橡树和山核桃树。树下,也不再是小蜥蜴们的世界了,负鼠这种小型的哺乳动物开始出现了,此时蝾螈与龟、蛇类和蛙类也作为中生代晚期的成员加入了进来。生活在史前这一阶段的鳄鱼数量超过了现在,已知的鳄鱼中最大的,光它的头颅就有1.8米长,现在的人把它称为怖鳄。

近水的环境

恐龙的亲戚蜥蜴是两栖动物,既能在陆上生活,也能在水里游泳。据科学发现证明,恐龙和蜥蜴一样,也是能游泳的。恐龙生活的环境,河流、湖泊众多。长有蜥蜴脚的恐龙,经常生活在水中。恐龙在水中是怎么游泳的呢?原来,这些恐龙在水中通过它们的后肢轮流划动,当然,前肢也是运动的,而且,身体其它部分也在运动,它们坚硬的尾以及强健的背上肌肉,帮助它们在水上漂游,当然,样子不会太好看,可能和狗在水中游泳的姿势差不多。

恐龙蛋所面临的环境

专家们甚至认为,一些偷蛋的恐龙有可能成群结队地去偷蛋,几只做掩护,把母恐龙引开,其余的则马上偷蛋吃。同时,研究还表明,在史前时代,偷吃恐龙蛋的不光是恐龙,像蜥蜴,面对比自己的头大几倍的恐龙蛋,先用爪子敲个洞,然后吸光里面所有的汁液。由此可见,在恐龙的时代里,恐龙蛋静静地躺在窝里时,就已经面临了很大的危险。

⑸ 恐龙是怎么生活的

在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大量的爬行动物在陆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大地第一次被脊椎动物广泛占据。那时的地球气候温暖,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爬行动物有足够的食物,逐渐繁盛起来,种类越来越多。它们不断的分化成各种不同种类的爬行动物,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龟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鳄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蛇类和蜥蜴类,其中还有一类演变成今天遍及世界的哺乳动物。

恐龙是所有爬行动物中体格最大的一类,很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和浅水湖里,那时的空气温暖而潮湿,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几千万年的时间,但不知什么原因,它们在6500万年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突然灭绝了,今天人们看到的只是那时留下的大批恐龙化石。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不断地研究之中。长期以来,最权威的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大陨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曾有一颗直径7-10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如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因此而灭绝了。

小行星撞击理论,很快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一个发生在久远年代的陨星撞击坑,这个事实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观点。今天,这种观点似乎已成定论了。

但也有许多人对这种小行星撞击论持怀疑态度,因为事实是:蛙类、鳄鱼以及其他许多对气温很敏感的动物都顶住了白垩纪而生存下来了。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恐龙死光了。迄今为止,科学家们提出的对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几种,比较富于刺激性和戏剧性的“陨星碰撞说”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除了“陨星碰撞说”以外,关于恐龙灭绝的主要观点还有以下几种:

一、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二、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三、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四、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五、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大量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六、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远不止上述这几种。但是上述这几种假说,在科学界都有较多的支持者。当然,上面的每一种说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气候变迁说”并未阐明气候变化的原因。经考察,恐龙中某些小型的虚骨龙,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动物相抗衡,因此“物种斗争说”也存在漏洞。而在现代地质学中,“大陆漂移学说”本身仍然是一个假说。“被子植物中毒说”和“酸雨说”同样缺乏足够的证据。因此,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还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探究。

⑹ 恐龙的生活习性简单

恐龙习性:

觅食

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

斗争

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武器。暴龙类恐龙会寻找落单的草食性恐龙,因此常常单独行动。而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第二根趾头的脚爪割开猎物的腹部。

草食性恐龙一般会有一些特殊的“装备”来对付肉食性恐龙的攻击,这些装备有时是坚韧的皮甲、骨棒或骨钉,有时是有力的尾巴。如棒槌龙等。大型草食性恐龙会集体行动,一旦受到威胁,就会集体坚守阵地并反击。

交配

筑巢、产卵及照顾下一代也是恐龙的生活内容之一。恐龙的巢一般是泥巢或沙上的凹坑。有些恐龙将巢聚集在生育区,而某些特殊的种类会年复一年地回到相同的筑巢地点繁殖。有些雌恐龙产完蛋后便一走了之,让卵自己孵化;而有些雌恐龙会留在巢边,以保护卵和刚孵出的小恐龙。

恐龙很有可能像大多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样,拥有一个单排口泄殖腔―――为粪、尿与生殖细胞共同排出的地方。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推测,雌雄恐龙在交配时互相对准它们的泄殖腔,然后公恐龙的阴茎进入母恐龙的泄殖腔进行交配。不过,公恐龙也有可能没有阴茎,若是这样的话,它们就可能跟一些鸟类一样,通过喷出精液到母恐龙的泄殖腔,从而进行繁殖―――专家们将这种交配方式称为“泄殖腔亲吻”。

恐龙体型特征:

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

大部分的恐龙要比大型蜥脚类恐龙还小得多。现有的证据表明,恐龙的平均大小在三叠纪、早侏罗纪、晚侏罗纪和白垩纪都不断变化。大部分兽脚类恐龙的体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间,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动物则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间。恐龙的体重估计值,大多介于1到10公吨之间。伦敦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研究指出恐龙的体重平均值约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类体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间。

从现有的状况较好的骨架来看,最高和最重的恐龙是长颈巨龙(Giraffatitan brancai,原名布氏腕龙)。长颈巨龙的化石在1907年至1912年间发现于坦桑尼亚。从多具大小相近的个体所组合而成的骨架模型,现正展示于柏林洪堡博物馆,该模型高12米,长22.5米,预期活体的重量在30到60公吨之间。最长的恐龙是27米长的梁龙,是在1907年发现于美国怀俄明州,现展示于宾州匹兹堡的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





⑺ 恐龙是怎么生活的

我们都知道,爬行动物的运动姿势的最大特征就是爬行,就像蜥蜴那样。肚皮紧紧贴着地面,四肢由躯体下方向外面伸出来,匍匐着前进。它们这种运动方式不仅速度慢,而且相当费力。据研究证明,恐龙是站立着行走的。恐龙走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用四足行走,一大类是用两足行走。四足行走的恐龙,它们走起路来和大象、牛、马等没有什么两样。恐龙,不论是四足行走,还是两足行走,它们的身子都是直立的,而且与地面是垂直的。在恐龙大家族中,各种各样的恐龙,它们走路的速度并不一样。恐龙家族中走路速度最慢的是四足行走的蜥脚类恐龙,它们每小时走的路最快也不过7千米多一点。四足行走的剑龙和甲龙的腿脚比蜥脚类恐龙厉害一些,走路也快一些,最快时每小时可以达到8千米。用四足走的恐龙,也有速度很快的。像角龙,如果它们追逐猎物时,使出最大的力,在短的时间每小时的速度达到近50千米。两脚行走的鸭嘴龙每小时能走18.54千米,若遇到敌人,也能像马跑那样,快速离开危险区。

⑻ 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外形

生活习性和外形主要有以下这几点:

1.觅食

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

2.骨骼特征

恐龙的骨骼具有一些衍化适应,可使它们与原始的主龙类祖先辨别出来。在后期的恐龙中,这些特征经过更多的演化改变。

3.体型特征

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

恐龙(英文名:Dinosaur),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8)恐龙怎么生活扩展阅读:

恐龙的发现

虽然恐龙化石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数千万年,但直到1 9世纪,人们才知道地球上曾经有这么奇特的动物存在过。第一个发现恐龙化石的是一位名叫吉迪昂·曼特尔的英国医师,而创立“恐龙’’的这一名词的是 英国古生物学家乍得欧文。

生长繁殖

筑巢、产卵及照顾下一代也是恐龙的生活内容之一。恐龙的巢一般是泥巢或沙上的凹坑。有些恐龙将巢聚集在生育区,而某些特殊的种类会年复一年地回到相同的筑巢地点繁殖。有些雌恐龙产完蛋后便一走了之,让卵自己孵化;而有些雌恐龙会留在巢边,以保护卵和刚孵出的小恐龙。

恐龙很有可能像大多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样,拥有一个单排口泄殖腔―――为粪、尿与生殖细胞共同排出的地方。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推测,雌雄恐龙在交配时互相对准它们的泄殖腔,然后公恐龙的阴茎进入母恐龙的泄殖腔进行交配。不过,公恐龙也有可能没有阴茎,若是这样的话,它们就可能跟一些鸟类一样,通过喷出精液到母恐龙的泄殖腔,从而进行繁殖―――专家们将这种交配方式称为“泄殖腔亲吻”。

⑼ 恐龙是怎么生活的

远古时期的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科学家,也困惑着全人类。目前,对于恐龙的形态、生活习性等也多是推测,在它们身上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等待我们去解开。对于这些困惑,我们还是通过资料来推定判断吧。

恐龙科普第8期:远古时期5种恐龙是如何生活的?

下面整理了5种恐龙,为大家科普学习一下。这可是家长给小朋友讲故事的好素材哦!


1恐龙介绍:板龙

板龙_三叠纪_食草恐龙

恐龙名字:板龙

英文名字:Plateosaurus

板龙是三叠纪最着名的植食大型恐龙之一,也是欧洲最常见的恐龙之一,体长7-9.4米,体重估计有700公斤。

板龙生存的年代:距今2.22亿年 ~ 2亿年前的中三叠世

板龙是植食性恐龙,也叫食草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各种蕨类和树叶。

板龙的体型:大型恐龙,体长7-9.4米

在目前已知的 774 种恐龙中,体型排在第275位。

与板龙 体形接近的恐龙,有米拉加亚龙,包头龙,比赛特甲龙,阿巴拉契亚龙,弯龙,短冠龙等。

板龙发现的地点在欧洲。


板龙的化石相关资料

板龙化石标本:完整的骨骼


2.恐龙介绍:弯龙

弯龙_侏罗纪_草食恐龙

恐龙名字:弯龙

英文名字:Camptosaurus

弯龙是生活在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初期的欧洲和北美洲的草食恐龙,体重1吨,身长5-7米。

弯龙生存的年代:距今1.45亿 - 1.3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弯龙是植食性恐龙,也叫食草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各种蕨类和树叶。

弯龙的体型:大型恐龙,体长5-7米

在目前已知的 774 种恐龙中,体型排在第275位。

与弯龙 体形接近的恐龙,有米拉加亚龙,包头龙,比赛特甲龙,阿巴拉契亚龙,短冠龙,埃德蒙顿甲龙等。

弯龙发现的地点在北美洲,美国,欧洲,英国。


弯龙的化石相关资料

弯龙化石标本:大部分完整的骨骼


3.恐龙介绍:甲龙

英文名字:Ankylosaurus

甲龙生存年代:距今7000万-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

甲龙发现地点:美国,加拿大

甲龙体形:巨型恐龙,体长7.5-10.7米

甲龙生存的年代:距今7000万-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

甲龙的体型:巨型恐龙,体长7.5-10.7米

在目前已知的 774 种恐龙中,体型排在第156位。

与甲龙 体形接近的恐龙,有马鬃龙,马拉维龙,后凹尾龙,艾德玛龙,戈壁巨龙,克拉玛依龙等。

甲龙发现的地点在美国,加拿大。


甲龙的化石相关资料

甲龙化石标本:2具头骨,3副部分的骨骼


另外,有趣的是,甲龙现在发现了保存比较完好的化石,其皮肤甚至能够清晰可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科学家发现甲龙化石:全身皮肤清晰可见。
还有好多好多,就不一介绍了。

⑽ 恐龙是怎样生活的

恐龙这些庞然大物

阅读全文

与恐龙怎么生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