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什么是生活史包含哪些组成部分

什么是生活史包含哪些组成部分

发布时间:2022-11-16 11:10:10

1. 急求历史系期末考试论文,是关于“中国社会生活史”的。多谢了!

第二章 中国古代饮食生活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人类饮食生活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内涵。同时,通过对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具体讲授,使学生认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点难点】
饮食结构及其演变、用餐制度及其演变、饮食思想与养生理念等。 〈/P>

第一节 饮食结构与饮食方式

人类的饮食生活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行为事像,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它是人类饮食实践所反映的社会层次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各种形式的总和,其变化主要反映在饮食结构和方式变化方面。
一、古代饮食结构的变化
以谷粒制成的食品为主食,是古代农业民族的共同饮食特征。中国古代的饮食结构,一直遵循着“五谷为养”的传统,以稻麦为主,兼吃杂粮。古代,肴是指鱼肉等荤菜,羞是指美味食品,核是指蔬菜果核食品,所以,菜肴是经过烹饪调制而成与主食搭配摄用的荤素菜的总称。
【名词解释】
主食 菜肴 五谷为养

二、古代饮食方式的变化

先秦时期,中国先民习惯于席地而坐,席地而食。到商周时,富贵人家中还置有食案。用餐制度方面,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用餐制度。周秦时期较为普遍的是一日两餐制,而上层社会已经有三餐的食俗了。
【名词解释】
食案 用餐制度 分食制 寒具

第二节 酒的起源及其功用

一、酒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酒的起源,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曾经留下过许多记载,其制酒技术以唐为转折点,唐以前,大多为自然发酵酿成的米酒或果酒,酒精的含量很低,唐以后,酿酒技术发展,酒精度数变高。此外,中国古代已有酿造果酒的技术,如葡萄酒等。
【名词解释】
“第五大发明” 杜康

二、酒的功用
古往今来,酒始终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饮料,但酒不是一般意义的饮料,而是一种特殊的饮料。酒对于人类具有以下的作用:刺激人们的感情,在人们神经活动过程中起着催化作用;用于各种礼仪,即古人所谓“成礼”;对文学艺术具有催化作用。
【名词解释】
酒以成礼 《饮中八仙歌》

三、酒祸与酒禁
漫长历史中,因饮酒不加节制而失礼、误事或影响朝政,最终导致杀身亡国的酒祸几乎俯拾皆是。主要表现在:一是纵饮而早丧;二是滥饮而猝死;三是贪杯罹灾祸。
正是因为过度饮酒,既能使人伤身减寿,丧德败性,又浪费粮食,中国早从夏代始,就不断有酒禁的诏令和呼声。
【名词解释】
酒祸 酒禁 酒诰
【思考题】
1、 试述古代饮食制度的演变。
2、 如何理解“酒以成礼”?

第三章 中国古代服饰风俗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服饰的历史渊源及其流变,进而进一步理解服饰流变过程中的历史文化因素。
【重点难点】
服饰的历史渊源与形制类别、服饰的社会性等。

第一节 历代服饰流变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不标志。服饰活动及其文化,既是一个时代变化的“晴雨表”,更是检测该时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具体而论,服饰除了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精神生活。它是各族人民生活内容、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外在反映。因而各代服饰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一、春秋战国服饰的创新;二、考究的秦汉服装;三、开放的魏晋隋唐服装;四、高雅的宋装;五、异族风情:辽金元的服饰;六、明代恢复汉族衣冠;七、清代对服饰的改制。
【名词解释】
胡服 上衣下裳制 深衣制 袍服 上俭下丰 胡装 “质孙服”制 比甲 水田衣 四方平定巾 花衣 水脚

第二节 服饰的社会性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深受一个时代的政治、积极、文化甚至学术的影响,它深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成为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体现方式,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内涵。服饰的社会性主要指它的等级性、地域性、民族性、论理性和功能性等。
一、等级性
等级性主要表现在:等级森严的冠服制;不可僭越的常服制度;服饰色彩的等级限制;服饰用料的等级要求;服饰纹章的等级规定;服饰消费的等级差别。
二、地方性
服饰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一种物质文化,它的产生和发展变化与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各地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主要表现在用料差别和样式差别方面。
三、 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各民族在服饰上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我国有着众多的民族,其服饰样式、图案、饰品都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四、 伦理性
古代中国,在特定的时间内,服饰是守礼尊规的一种表现,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服饰要求,这便使服饰带有强烈的论理色彩。
五、 功能性
中国古代,在社会生活中,用服饰来显示、界别自身所从事职业、身份的功能内涵,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不同服饰,是不同行业、不妥你刚身份的符号,让人一望,便知其业,便明其行,便晓其身份,这一切,恰是“以服寓功,以饰别业甲胄”的功能性内涵的真实显现。

【名词解释】
斩衰 缌麻 离染服 幢相衣

【思考题】
1、 试述中国古代服饰的社会性。
2、 举例说明服装形制与各民族生产生活的联系。

第四章 中国古代行旅交通生活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行旅生活的习俗,以及行旅生活所体现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取向。
【重点难点】
古代民间行旅食宿服务业的经营理念、行旅生活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取向等。

第一节 行旅习俗

“行旅”,一般指历时较久、行程较远的出行活动。由于古代地理条件的差异和人们社会身份的不同,古人的行旅习俗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演进,生动折射出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习俗的内容和变迁轨迹。
一、卜行择吉与行神祭祀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浓重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其中,与行旅生活相关的某些习俗,也具有这种特色。卜行择吉、行神祭祀,是行旅之前心理准备的习俗,体现出行旅生活开始时心理上的庄重与严肃。

【名词解释】
择吉 祖神
二、行旅送别习俗
送别时行旅生活的开端。为行旅之人饯行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送别形式。此外,古代送行时又有赠言赠物的礼俗。
【名词解释】
灞桥折柳 饯行

三、题记
行旅之人中有一部分文人学士喜欢在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地点题字,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古代行旅生活中的题记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秦代,汉晋以来逐渐成风,此后,更为盛行。
四、尚早?尚俭?尚快
行旅之人在途中注意尽早出发赶路,以便在天黑以前找到投宿的旅店,注意节省开支,注意尽快打到目的地,也是自古就有的行旅习俗。
【名词解释】
尚早 尚俭 尚快

五、软脚?洗尘?接风
行旅知人归来,民间一般有软脚、洗尘、接风等慰劳行旅远归者的仪礼习俗。除此以外,旅人在远行之时,祈求神灵途中庇护,由此也产生中国古代行旅生活中的行路信仰和一系列禁忌。
【名词解释】
软脚 洗尘 接风

第二节 价值功能与社会取向

一、行旅生活的社会功能
行旅生活作为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有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它在古代世界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其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政治教化功能、经济交流功能、文化传播功能、科技催化功能等方面。
二、行旅生活的价值取向
从本质上说,行旅活动实为在特定时空、特定背景、特定物化条件下,参与者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文化互动、对应体察活动,加之需求上的各异,致使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多元化态势:审美的价值取向、求知的价值取向、“察世”的价值取向、休闲娱乐的价值取向。
【思考题】
1、试述中国古代行旅习俗的演变。
2、简述中国古代行旅生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古代婚姻生活

【教学目的】
婚姻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而且有什么样形式的婚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形式。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类婚姻形态、古代婚嫁仪式,以及历代婚姻形式的演变过程,进而理解婚姻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人类婚姻形态及其演进轨迹、历代婚姻形式、嫁娶仪式、婚姻观念及其演变等。

第一节 婚姻的起源及婚嫁过程

一、婚姻的起源与进化
婚姻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而且有什么形式的婚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形式,人类婚姻形式经历了从血缘群婚、族外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的发展演变历程。
【名词解释】
班辈婚 兄妹婚 等级婚 摩尔根 普那路亚 阿注 父权制
二、古代婚嫁仪式
婚姻是人一生中的大事。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民族和地区,在男女正式结婚时,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以表示庆贺。这种仪式,叫做“婚礼”。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婚礼,其主要仪式有:六礼、催妆、铺房、送嫁、拜堂、撒帐、合卺、拴红线、闹房、征诗择婿。

第二节 婚姻形式

一、掠夺婚;二、买卖婚;三、表亲婚;四、童养婚;五、招婿婚;六、交换婚;七、冥 婚;八、私奔婚。

第三节 婚姻禁忌

一、同姓不婚;二、同宗不婚;三、宗妻不婚;四、尊卑不婚; 五、中表不婚;六、良贱不婚;七、官民不婚;八、僧道不婚;九、奸逃不婚;十、仇雠不婚;十一、居尊亲丧不婚;十二、居配偶丧不婚。
【思考题】
1、简述人类婚姻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
2、试述中国古代的早婚及其危害。

第六章 中国古代生老礼俗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生成长的习俗,掌握人生礼仪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重点难点】
人生礼仪及其演变、人生礼仪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第一节 人生成长礼俗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完备的传统礼仪不仅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间,也存在于个人社会生活的经历之中。
一、诞生与生日礼俗
中国传统的人生礼仪纷繁复杂,贯穿于个体整个的生命历程中,在个体人生中每一个特定的时间或时间段上总有特定的礼仪相伴随。
【名词解释】
求子 妊娠与胎教 诞生礼俗 生日礼俗
二、成年礼俗
丰富完备的礼仪影响和规范着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他会受到各种礼仪的熏陶和教化,同时,他也会从这些礼仪中习得社会规范并遵守之,经由这种社会化的过程,在成长过程中,有多种人生礼仪相伴随,如童蒙之礼、家教礼俗、生日礼俗等。
【名词解释】
童蒙之礼 家教礼俗 生日礼俗

第二节 敬老养老

一、敬老礼俗
中国的敬老风尚,可以追溯到肉食的渔猎时代。此后历代都有所改进。统治者推行了各种敬老举措,如赐几杖、赐官爵、刑罚优免及建坊等。
二、养老礼俗
养老突出了敬老的现实意义,侧重于从物质层面对老人予以优抚。在中国古代,这些养老举措主要体现在赐物、减免赋役、兴建养老救济机构及保障老人权益等方面。
三、民间敬老养老习俗
中国古代民间敬老养老风俗的形成,首先是由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的历史所决定的。其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无疑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而儒家历来强调尊卑不同、长幼有序。再者,统治阶级对“孝”的大力提倡和鼓励,也促使了尊老尽孝观念的深入人心。其习俗,可归为以下三个方面:尊重长辈、侍奉尽孝、祭祀怀念。尊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明的具体体现。其功能需要辩证地看待,其积极方面,尊老是农业社会传承文明的必然选择与社会稳定的基础。同时也是人道精神和人际关系和谐的体现。但也有消极方面,尊老绝对化,使青年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从而形成了保守、被动、缺乏探求的精神状态,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名词解释】
敬老礼俗 养老礼俗
【思考题】
1、试述我国尊老文化的价值及其消极影响。
、简述人生礼俗的社会功能。

第七章 中国古代卫生保健习尚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卫生保健在历史、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疫病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中国古代养生与养性习俗。
【重点难点】
疫病发生原因、疫病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

第一节 古代对环境卫生的重视

一、重视环境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认识到地理位置、环境、水质等与健康长寿有密切的关系,此后历代都有世人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尤以清代医学家徐大椿为代表。

二、讲究环境卫生
在中国古代,人们十分重视环境卫生,表现有三:一是在选择住宅建筑方面,指出应选择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吉地而建宅;二是注意房屋内外的清洁卫生;三是对于厕所的清洁卫生,古人也特别注意。为了保持环境卫生,古人还很重视住宅内外水沟的修浚和打扫。在维护和治理定居生活区环境卫生方面,古人亦有不少很好的做法。

第二节 疫病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历代流行病种类
从历史上看,中国是各种流行病多发的国家,先秦至汉初、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四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疫病多发的时期,其中,明清时期的流行病复杂且频繁。
二、古代疫灾原因
中国古代疫灾之所以频频发生,原因主要有三,即疫灾的发生往往与灾害频发、流动人口加巨,以及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三、疫病与社会
疫病发生后,往往在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都打上其烙印,而社会发展的各层面都受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卫生事业、信仰、人际关系和道德价值体系的关系上。
【名词解释】
环境 《素问》 疾疫 《伤寒论》 食疗 养生与养性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疫病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简述中国古代人们对环境与健康关系的认识。

第八章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的葬俗与葬仪,掌握丧葬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葬俗和葬仪的起源与演变、丧葬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

第一节 葬俗与葬仪
一、葬俗
丧葬习俗是一个社会、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风情的体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丧葬习俗。这主要表现在形式各异的葬式、种类繁多的葬法以及形制结构多样的坟墓上。
【名词解释】
葬式 葬法 悬棺葬 天葬 树葬 坟墓
二、葬仪
葬仪是指丧葬礼仪。丧葬产生后,经历代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从初死、停棺、送葬到祭祀极端繁琐而讲究的礼仪。
【名词解释】
葬仪 丧葬程式 丧服 居丧 祭祖 小敛

第二节 丧葬与中国传统文化
安葬死去的亲人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存在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寄托了生者对死去的哀思和留恋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关注。
一、人生礼仪的终结
人的一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形成了各自的礼仪。丧葬礼俗作为人生终结礼仪,深深的扎根于人们的意识里,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成为一个民族自觉或不自觉的遵守的安置死者的行为规范,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乃至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名词解释】
灵魂观念 山顶洞人
二、社会风貌的折射
丧葬风俗是一个民族长时期积累形成的,它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上层建筑,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与社会历史条件相适应,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演进变化。也可以说,丧葬风俗是此时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状况、不同民族风情、社会等级秩序的反映。
三、葬俗衍化的文化基因
丧葬风俗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容,其衍化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并受宗教意识观念的影响和支配。宗族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也是葬俗衍化的重要因素。此外,古代葬俗的演进,还受到传统孝道观念的影响。
【名词解释】
宗教意识 宗族观念 孝道观念
【思考题】
1.简述中国古代的葬俗与葬仪。
2.简述中国古代葬俗所衍化的文化基因。

第九章 中国古代信仰习俗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民间主要信仰习俗,掌握中国传统信仰习俗的特点等。
【重点难点】
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善恶报应心理、道教的基本教义与神仙情结、中国传统信仰习俗的特点等。

第一节 民间信仰

信仰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更是古代人们进行社会生活活动时重要的心理依托。信仰理念的共遵、共奉、共识与泛化,对社会生活稳定的衍化,其内聚精神与文化“磁力”作用,不可低估。信仰习俗识人们根据一定的信仰观念和崇拜心理形成的习俗。中国传统信仰习俗始终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并在发展、变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社会观、价值理念等,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信仰习俗文化。
一、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首先发现于北美印第安人中,我国的图腾崇拜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或部落与某种动、植物或微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并以之为氏族的崇拜对象和标志。
二、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
中国人对自然和灵物的崇拜,源远流长,崇拜的对象众多,地区不同崇拜的事物也不尽一致,这些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它们大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信仰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天地、日月星辰、 风 凤、麒麟、松柏崇拜等。
三、社会崇拜和祖灵崇拜
人神人鬼信仰源于人们灵魂不灭的观念。秦汉以前,由于天堂、地狱观念尚未形成,因此,鬼神的去向亦不是十分明朗,世人出于种种心理需要,不仅重视祭祀宗教的祖宗,祭祀黄帝等,还要为许多有惠政的官吏立祠。正是在为死后的灵魂安排住所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神、社会神和行业神的崇拜习俗。
四、占卜与巫术
占卜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信仰类型,是对未来吉凶进行预测,占卜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较为流行的有:算命、相面、测字、风水、占梦等。
五、禁忌
禁忌是建立在巫术、占卜、星象等基础上的十分普遍的民间信仰观念,它是民间为了择吉避凶,禁止与某些“神圣”或“不洁”的事物接近,是对某种神秘力量产生恐惧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性措施。 在中国传统社会,禁忌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名词解释】
图腾崇拜 自然崇拜 灵物崇拜 社会崇拜 祖灵崇拜 占卜

第二节 传统信仰习俗的特点

中国传统信仰习俗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有其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信仰心理上的不虔诚性、功利性,信仰对象上的多样性、多重性,信仰意识上的伦理、人文色彩和信仰传承上的巫术、神秘色彩等。
一、信仰心理上的功利性
严格的讲,大多数中国人在多数时候都不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任何宗教、神灵或思想、主义也不曾完完全全占有过人们的灵魂。人们信仰上的这种功利性主要表现在:笃信神灵的功利色彩;宜忌观念的根深蒂固;信仰的急功近利性等。
二、信仰对象上的多样性
中国不是一个信仰单纯的国度,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既有各类宗教,又有不计其数的迷信习俗。宽松的信仰环境、丰富的信仰资源和不平和的地域经济文化发展差异使中国人在信仰对象上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多样性和多重性的特征。
三、信仰意识上的人文气息
中国人信仰意识上的人文气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伦理型文化观念渗透进入人们的信仰意识里;信仰意识里的现世关怀;神灵的人情味。
四、信仰传承上的巫术色彩
传统信仰习俗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巫术色彩。它们在信仰风俗的延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仰传承上的巫术、神秘色彩体现在,在传统社会,迷信活动盛行,由此产生出一批迷信职业者。因而,在迷信作为一种落后的民俗现象,在传统社会信仰风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其不可理解性,正是诱人盲目信仰的魅力所在。
【名词解释】
堪舆 现实关怀 巫术 巫傩文化

2. 生活史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全过程.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从______到____

生活史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指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绿色开花植物从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营养器官的生长(根、茎、叶与营养有关)、生殖器官的生长(花、果实、种子与生殖有关)生成新的种子繁殖后代.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3. 什么是生活史,其包含哪些重要组分

生物的生活史是指其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生活史的关键组分包括身体大小、生长率、繁殖和寿命。
不同的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活史特征,例如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一年中只生殖一次的和多次的,有休眠的和无休眠的等等。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各个阶段的完全变态昆虫,有多寄生和复杂生活史的寄生虫,有改变栖息地的候鸟,彼此间生活史的差别是很明显的。
比较各个物种的生活史特征,揭示其相似性和分异性,进而联系其栖息地环境条件,探讨其适应性,联系物种的分类地位,探讨各种类型和亚类型生活史在生存竞争中的意义,是现代生态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4. 食用菌中伞菌类的典型生活史由那几个个阶段组成

以香菇为例。
1担孢子萌发。
2产生四种不同交配型的单核菌丝。
3两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通过接合,进行质配。
4产生每个细胞中有两个细胞核的,横隔处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
5在适宜条件下。双核菌丝形成子实体。
6在菌摺上,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发育成担子,担子排列成子实层。
7在成熟的担子中,两个单元核,发生融合(核配),出现一个双元核。
8在担子中的双元核,立刻进行减数分裂。此时双方的遗传物质进行交换,重组,分离,最后重新形成四个单元核,每个单元核分别通过担子小梗,在其顶端形成四个担孢子。
9担孢子弹射后。在萌发过程中,经常发生一次有丝分裂。表明生活史重新开始。

5. 苔藓植物生活史是什么啊

现存地球上的植物估计约40余万种,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可分为7大类,即藻类植物(algea)、菌类植物(fungi)、地衣(lichens)、苔藓植物(bryophyta)、蕨类植物(pteridophyta)、裸子植物(gymnosperm)和被子植物(angiosperm)。其中藻类、菌类、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因不开花结果,而以各种孢子(spore)进行繁殖,故称孢子植物(spore plants);裸子和被子植物因开花结实,以种子(seed)繁殖,称为种子植物(seed plants)。也有学者根据植物体内组织和器官分化的程度、生殖器官的细胞组成数目以及生活史中有无胚的出现等特征,将藻类、菌类和地衣划为低等植物(lower plants);将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划属高等植物(higher plants)。无论是孢子植物还是种子植物,在其一生中都要经历生长发育和繁殖阶段。这两个阶段前后相继,有规律地循环的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史(life history)或生活周期(life cycle)。孢子植物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开始,直接长成为植物体,最后又产生孢子的过程;而种子植物是从上代个体产生的种子萌发开始,经过生长、分化,发育为成熟的植物体,再经过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种子的过程。
繁殖是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切植物都具有的共同特性。通过繁殖,不仅延续了种族,还可以从中产生出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的后代,使种族得到发展。植物的繁殖一般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营养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是植物营养体的某一部分和母体分离(或不分离),而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一种为无性生殖(asexual reproction),是在植物体上产生无性生殖细胞­­——孢子,由孢子直接发育为新个体;另一种是有性生殖(sexual reproction),植物体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配子(gamete),配子接合为合子(zygote)或受精卵(oosperm),再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
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是细胞分裂和营养繁殖,所以它们的生活史非常简单。在真核生物产生之后的一定阶段,才出现了有性生殖。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植物,在它们的生活史中都有配子的结合过程和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其生活史中存在着双相(2n)和单相(n)的核相交替。多数植物在整个生活史中,除了存在核相交替外,还出现了两种植物体,一种是能产生配子,行有性生殖的配子体(gametophyte),如果雌雄两种配子分别由两种植物体发生时,就有雌配子体和雄配子体之分,配子体是由孢子发育形成的,其细胞核染色体为单倍的;另一种能产生孢子,行无性生殖的称为孢子体(sporophyte),孢子体是由合子发育形成的,其细胞核染色体为二倍的。植物学把生活史中植物体细胞内染色体为二倍(2n)的称2倍体阶段(或称孢子体阶段),即无性世代,而植物体细胞内染色体为单倍(n)的称单倍体阶段(或称配子体阶段),即有性世代。在植物的生活史中,这两个世代交替进行,代代相传,我们称这种现象为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
植物通过以孢子体产生孢子行无性生殖和以配子体产生配子行有性生殖这样两个世代的交替,一方面可借无性世代产生众多的孢子,大量繁殖后代;同时通过有性世代中两性配子的结合,丰富孢子的遗传基础,增强其变异性和适应性,从而保证植物种族的繁衍和发展。藻类植物中较高等的类群, 如绿藻、褐藻和红藻的一些种类具有世代交替,而高等植物都有世代交替, 但不同类群的植物,这两个世代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

6. 细胞的生活史包括什么 什么和什么等

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细胞的生活是什么的统一

一般来说,细菌等绝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组成,即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则是多细胞生物。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两类,但也有人提出应分为三类,即把原属于原核细胞的古核细胞独立出来作为与之并列的一类。研究细胞的学科称为细胞生物学。

细胞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无。细胞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

7. 相比,被子植物生活史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一、生活史的概念
被子植物从种子萌发开始——幼苗——成年植株(根,茎,叶)-——开花——传粉——受精——种子、果实形成整个周期,即从种子萌发——新种子形成的整个过程,称之生活史。
二、世代交替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必须经历两个阶段或两个世代,即孢子体世代和配子体世代。
孢子体世代:从受精卵发育开始到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为止,占了被子植物的生活周期的大部分,是植物体的无性阶段,也称为无性世代。被子植物的孢子体,具根、茎、叶分化,为营养体植株。 也称无性世代。
配子体世代:由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单核大小孢子开始,到含卵的成熟胚囊和含2或3细胞的成熟花粉粒,萌发花粉管,双受精开始为止,是植物体的有性阶段,称有性世代。
世代交替: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在生活史上有规则地交替出现的现象叫世代交替。
三、生活史的特征
孢子体: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结构复杂完善,适应性强,在生活周期中占绝大部分时间。
配子体:结构简单,雄配子体仅有2~3个细胞组成(营养细胞、生殖细胞),极度退化; 雌配子体有几个细胞组成(助细胞,反足细胞,中央细胞,卵细胞),必须依附在孢子体上,生活时间很短。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生活史上的一大特征,也是被子植物在地球上占优势的主要原因。

8. 真菌的生活史是什么 是从什么开始 到那里结束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生长发育,最后产生同一种孢子为止的过程。

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真菌孢子萌发长出芽管,芽管不断地伸长、分枝成为菌丝,菌丝生长到一定时期,从菌丝上分化出无性繁殖器官,产生无性孢子。到寄主作物生长后期,环境条件不再适于真菌的生长时,真菌就形成有性生殖器官,产生有性孢子。如小麦白粉病菌。
小麦白粉病菌是一种重要的病害,当小麦收获后,病害的分生孢子传到自生麦苗上,侵染自生麦,然后主要以菌丝状态在自生麦苗上越夏,到秋季再产生分生孢子侵染秋播小麦。如果夏季干旱,则产生闭囊壳越夏,秋季放出子囊孢子侵染秋播小麦。冬天,病菌以菌丝体在麦苗下部叶片上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成为春季的初次侵染的来源,随着小麦的生长白粉病不断的产生分生孢子,重复再侵染,到抽穗期病势达到高峰。

各种真菌的生活史是不同的,有些真菌在它的生活史中没有或者目前还没有发现它的有性阶段。

9. 藻类植物的生活史有哪些类型

藻类植物的种类繁多,目前已知有3万种左右.早期的植物学家多将藻类和菌类纳入一个门,即藻菌植物门.随着人们对藻类植物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从巴暄(A.Pascher,1931)的平行进化学说发表以后,认为藻类不是一个自然分类群,并根据它们营养细胞中色素的成分和含量及其同化产物、运动细胞的鞭毛以及生殖方法等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门.对于分门的看法,也有很大的分歧,我国藻类学家多主张将藻类分为12个门.由于本书所采用的是五界系统,除已将蓝藻门列入原核生物界外,现将其中9个主要门的特征简介如下:
金藻门
多产于淡水中,特别是在水温较低的软水水体中尤为常见.植物体多为单细胞或群体,少数为多细胞丝状体.运动细胞多具1—2条鞭毛.单细胞或群体的种类,细胞内多具有1—2个色素体,以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占优势,绿色色素只有叶绿素a一种,所以多呈金黄色或金褐色.同化产物主要是金藻多糖,或称为金藻糖,金藻淀粉, 又因它具有和海带糖相似的化学性质,所以亦称为金藻海带糖.此外,也含有脂类.繁殖方式主要是营养繁殖和孢子生殖,有性生殖极少见.常见的有合尾藻属和钟罩藻属. 色素体金褐色、黄褐色或黄绿色,同化产物为白糖素及脂肪,大多数运动的种类和繁殖细胞具鞭毛2条,1条或3条的很少,静孢子的壁硅质化,由2片构成,顶端开一小孔. 1.多为单细胞或群体,少数为丝状体,多数种类具鞭毛,能运动.鞭毛两条,等长或不等长;一条或三条的很少. 2.细胞裸露或在表质上具有硅质化鳞片、小刺或囊壳.大多数种类为裸露的运动细胞,在保存液中会失去几乎所有细胞特征. 3.色素除叶绿素a、c、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以外,还有副色素,这些副色素总称为金藻素Pycockysin.金藻的色素体仅一个或二个,片状,侧生.贮存物质为白糖素和油滴.白糖素呈光亮而不透明的球体,称白糖体,常位于细胞后部.细胞核一个.液胞一个或两个,位于鞭毛的基部. 4.单细胞种类的繁殖,常为细胞纵分成二个子细胞群体以群体断裂成二个或更多的小片,每个段片长成一个新的群体,或以细胞从群体中脱离而发育成一新群体.不能运动的种类产生动孢子,有的可产生内壁孢子(静孢子)Statospore,这是金藻特有的生殖细胞,细胞球形或椭圆形,具二片硅质的壁,顶端开一小孔,孔口有一明显胶塞.
黄藻门
(Xanthophyta) 海产的种类很少,主要分布在淡水水体中,或生于潮湿的地面、树干和墙壁上.在水温较低的春季较多.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或多细胞体.所含的色素和同化产物与金藻门基本相同,但除叶绿素a外,尚含有叶绿素e,多呈黄绿色.运动细胞具有两条长短不一和结构不同的鞭毛,所以这一类群又称为不等鞭毛藻类(Heterocontae).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孢子生殖和有性生殖,但随种类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繁殖方法.肉眼常见的是植物体成丝状的黄绿藻属(Tribonema)和无隔藻属(Vauchcria).(在部分近期国外教材分类方案中将该门作为金藻门的一个纲). 黄藻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多核管状体和丝状体. 黄藻细胞大多数都具有细胞壁.单细胞和群体的个体细胞壁是两个“凵”形半片套合组成的,丝状体的细胞壁是两个“H”形的半片套合而成.化学成分主要是果胶质,有些种的细胞壁内沉积有二氧化硅.只有无隔藻属(Vaucheria)和黄丝藻属(Tribonema)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组成.最简单的黄藻是无壁的.细胞中载色体1至多数,盘状、片状或带状,边位,呈淡绿色或黄绿色,从外观颜色看很像绿藻. 载色体的亚显微结构和金藻相似,有4层膜包围,外面两层是载色体内质网膜,里边两层是载色体膜,外层载色体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相连.光合片层由3条类囊体叠成束.有些黄藻的载色体上有蛋白核.载色体中的色素有叶绿素a,β-胡萝卜素,叶黄素主要是硅甲黄素(diadinoxanthin),没有金藻和褐藻所含的墨角藻黄素,无隔藻属还含有叶绿素c.贮藏食物主要是油和金藻昆布糖.细胞中的原生质和金藻一样,也是透明的.细胞核很小,多数单核,也有多核的.细胞是有丝分裂.运动细胞有两根亚顶生、不等长的鞭毛,1根长的伸向前方,是茸鞭型的;另1根短的弯向后方,是尾鞭型,轴丝是9+2条.眼点位于细胞体前端,靠近短鞭毛基部的载色体膜里边,由1层含β-胡萝卜素的油滴构成.
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广布于海水和淡水中,多行浮游生活.植物体由单细胞构成或互相连接成群体.细胞壁由两个瓣片套合而成,上面具有花纹,其成分含有果胶质和硅质,而不含纤维素.细胞内具有一至数个金褐色的色素体.色素体中含有叶绿素a、c和多量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合产物主要是脂类.硅藻可借助细胞分裂进行营养繁殖,但经数代后也能通过配子的接合或自配形成复大孢子,行有性生殖.).(在部分近期国外分类方案中将该门作为金藻门的一个纲). 硅藻是水生动物的食料.浮游硅藻是海洋中的主要的初级生产力.分类学家们一般认为硅藻来源于鞭毛藻,为一个特殊的分支.有现在生存的和化石的种类.根据壳面花纹的排列,将本门分为中心纲和羽纹纲. 同化产物为金藻昆布糖.细胞壁里有两片硅质壳,一大一小,像盒子一样套在一起.两片硅质壳,大的套在外面,叫上壳,较老;小的在里面,叫下壳,较年轻.约11000种.硅藻普遍分布于淡水、海水中和湿土上,为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食料.硅藻死后,遗留的细胞壁沉积成硅藻土,可作耐火、绝热、填充、磨光等材料,又可供过滤糖汁等用.约11000种.大多水生,几乎在所有的水体里都生长,只有极少数生活在陆地潮湿处.
甲藻门
(Pyrrophyta) 多产于海洋中,行浮游生活,有时在海岸线附近大量繁殖,形成赤潮, 有些种类也常在池塘、湖泊中大量出现.植物体多数是单细胞的,少数为群体或丝状体.除少数种类裸露无壁外,多具有由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甲藻的细胞壁称为壳,是由许多具有花纹的甲片相连而成的.壳又分上壳和下壳两部分,在这两部分之间有一横沟,与横沟垂直的还有一条纵沟,在两沟相遇之处生出横、直不等长的两条鞭毛.色素体1个或多个,呈黄绿色或棕黄色,除含叶绿素a、c外,还含有多量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海产种类的光合产物多为脂类,淡水产的多为淀粉.繁殖方式主要是细胞分裂,或是在母细胞内产生无性孢子,行孢子生殖,有性生殖只在少数属、种中发现.常见的有角藻属(Ceralium)(见图)和多甲藻属(Peridinium).
褐藻门
(Phaeophyta)绝大多数为海产,营固着生活.在1,500多种褐藻中,产于淡水的仅有10种左右,其中有两种是在我国四川的嘉陵江中发现的.植物体均由多细胞构成,结构也比较复杂.色素体中除含有叶绿素a、c外,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含量特别多,所以多呈褐色.同化产物不是淀粉,而是海带多糖和甘露醇.营养细胞均无鞭毛,游动孢子和雄配子则具有两条侧生、不等长的鞭毛.繁殖的方式有多种,都能行有性生殖,在生活史中,多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常见而且作为食用的有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和裙带菜(Undaria pinnalifida).
红藻门
(Rhodophyta) 除少数属、种外,绝大多数产于海水中,行固着生活.植物体除个别属、种外,都是多细胞的,通常为丝状、片状或树枝状.色素体多呈红色或紫红色,其中除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外,还含有大量的藻红素和藻蓝素.同化产物为近似淀粉的红藻淀粉.红藻在生活史中没有具鞭毛的运动细胞.有性生殖均为卵式生殖.雌性生殖器官是与卵囊相似的果胞.果胞上具有叫做受精丝的毛状体.受精后产生一种特殊的孢子,叫做果孢子.常见的有紫菜属(Porphyra)和石花菜属(Gelidium).
裸藻门
(Euglenophyta) 裸藻又称眼虫或眼虫藻,多生于富含动物性有机质的淡水中,营浮游生活.大量繁殖时,常使水呈绿色、黄褐色或红色.除柄裸藻属(Colacium)外,全为顶端生有鞭毛,能运动而无细胞壁的单细胞种类.在裸藻中,除少数种类无色,行异养生活外,多含有与绿藻相似的光合色素,但贮藏物质主要是裸藻淀粉和少量的脂类.繁殖方式主要是细胞分裂,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也能形成具有厚壁的孢囊,待环境条件好转时,原生质体即破壁而出,形成新个体.裸藻属(Euglena)基本门中常见的属.
绿藻门
(Chlorophyta) 多生于淡水中,海产的种类较少,营浮游、固着或附生生活,还有少数种类为寄生或共生.植物体有单细胞或群体的,也有多细胞的丝状体或片状体.色素体的形状和数目也常随种类而不同,所含的光合色素成分、含量以及同化产物均与高等植物相似.运动细胞多具有2条、4条或多条等长、顶生的鞭毛.有各种各样的繁殖方式,有些种类在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在绿藻中如植物体为单细胞的小球藻属(Chlorella),群体的栅藻属(Scenedesmus),多细胞成丝状的水绵属(Spirogyra)和刚毛藻属(Cladophora)等都是淡水中常见的种类.
轮藻门
(Charophyta) 广布于淡水或半咸水中,均营固着生活.植物体都是由多细胞构成的,而且有类似根、茎、叶的分化,外形很象高等植物中的木贼和金鱼藻.体外多被有大量钙质,所以又有石草之称.光合色素成分及贮藏物都与绿藻相同,但生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活史比较特殊.轮藻在生活史中,都不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生殖均为卵式生殖.藏卵器外面有5个左旋的螺旋细胞包被着,顶端还具有由 5个或10个冠细胞构成的冠.藏精器的外面是有由8个(罕4个)盾细胞镶嵌而成的外壁,里面是由许多精子囊组成的精子囊丝体和一些不育的头细胞组成的.实际上这种藏精器是由许多雄性生殖器官和不育细胞构成的聚合体,所以也把它叫做精囊球,它的藏卵器又叫做卵囊球.轮藻的营养体和生殖器官虽然结构很复杂,但在生活史中无世代交替,植物体都是单倍体,而且在受精卵萌发后,经过原丝体阶段才能发育为成体.我国常见的有轮藻属(Chara),丽藻属(Nitella)和鸟巢藻属(Tolypella).(某些教材分类方案中将该门作为绿藻门内一个纲).
蓝藻门
(Cyanophyta)广布在淡水和海水中、潮湿和干旱的土壤和岩石上、树干和树叶以及温泉、冰雪,甚至在盐卤池、岩石缝等处都可生存,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钙质皮壳中(如穿钙藻类)生活,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在热带、亚热带的中性或微碱性生境中生长特别旺盛.有许多种类是普生性的,如陆生的地木耳 (Nostoc commune),不仅存在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在寒带甚至南极洲亦有发现.

10. 植物生殖与生活史

概念

类型

植物的生殖方式,一般可分为2种,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又可分为营养生殖和孢子生殖2种。也就是说,营养生殖(繁殖)和孢子生殖均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营养生殖是由植物的根、茎和叶等营养器官形成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式。高等植物具有营养生殖,低等植物的营养体断裂,细胞裂殖以及出芽生殖也应属于营养生殖之列。孢子生殖是指植物通过产生无性生殖细胞(即孢子),生殖细胞不经两性结合,而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有性生殖是指植物产生两种不同性别的生殖细胞(雄配子和雌配子),然后由雄配子(精子)和雌配子(卵子)相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又可以分为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和卵式生殖。孤雌生殖(单性生殖)是有性生殖的特殊形式。

植物的生活史可以通过营养生殖、孢子生殖和有性生殖单独完成,也可由孢子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共同完成。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植物生活史。

1)营养生殖型 生活史中不行孢子生殖和有性生殖,而仅行营养生殖,或者在营养条件非常适合的条件下,主要靠一些细胞裂殖或出芽完成,如蓝藻门和裸藻门的多数种类及酵母菌等某些单细胞的植物种类。属于这种类型的植物生活史,其特点是没有减数分裂,所以没有世代交替和核相交替,植物体的核相不发生任何变化。

2)孢子生殖型 生活史仅由孢子生殖完成,没有有性生殖,或者是在营养非常适宜条件下,主要靠孢子生殖完成。小球藻、栅列藻仅靠孢子生殖完成,而衣藻等在营养条件非常好的情况下,主要是靠孢子生殖完成生活史。属于这种类型的植物的生活史,其特点也是没有减数分裂,因此也无核相交替和世代交替。

3)有性生殖型 生活史仅由有性生殖完成,没有无性生殖。根据减数分裂发生的部位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合子减数分裂型,一种是配子减数分裂型。合子减数分裂型的生活史特点是只有一种单倍体核相的植物体,仅有核相交替,无世代交替,减数分裂(R·D)发生在合子萌发(图C),如衣藻、水绵和轮藻等由有性生殖完成的生活史。配子减数分裂型的生活史,其特点是生活史中只有一种双倍体核相的植物体,仅有核相交替,无世代交替,减数分裂(R·D)发生在配子囊产生配子时,如松藻、鹿角藻和某些硅藻等由有性生殖完成的生活史。

4)孢子减数分裂型(孢子生殖和有性生殖结合型或居间减数分裂型) 生活史是由孢子生殖和有性生殖共同完成的,其特点是其中有两种核相的植物体(某些红藻有3种植物体),一种是单倍体核相,另一种是双倍体核相,既有核相交替,又有世代交替,减数分裂(R·D)发生在孢子囊产生孢子时。世代交替中,双倍体的植物体,又叫孢子体,行无性生殖,经减数分裂产生孢子,这一阶段又叫无性世代。单倍体的植物体又叫配子体,行有性生殖,产生雌、雄配子,这一阶段又称有性世代,许多藻类和高等植物均属这种类型生活史。在孢子减数分裂型的生活史中,如果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态结构基本上相同,称为同形世代交替,如石莼、刚毛藻、水云和多管藻等。如果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称为异形世代交替,如海带、紫菜及所有的高等植物。

植物生殖方式的演化是沿着营养生殖、孢子生殖、有性生殖的方向发展。因此植物生活史的演化顺序则对应是营养生殖型、孢子生殖型、有性生殖型、孢子减数分裂型。

主要植物类群的生活史

1 种子植物 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多为种子繁殖,其生活史属于具有异形世代交替的孢子减数分裂型。孢子体特别发达,有根、茎、叶的分化,结构复杂而完善,适应性强,在生活周期中占绝大部分时间。而配子体极为退化,结构简单,雄配子体仅由2~3个细胞组成,雌配子体也只由几个细胞组成,均不能独立生活,必须依附在孢子体上,生活时间很短。

2 蕨类植物 生活史属异形世代交替的孢子减数分裂型,孢子体世代发达,配子体世代退化。绿色植物均为孢子体。与种子植物不同的是:配子体(原叶体)尽管微小,结构简单,但却有一段很短暂的独立生活阶段。

3 苔藓植物 属异形世代交替的孢子减数分裂型,由孢子萌发成原丝体,原丝体上产生配子体,配子体发达,孢子体退化,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平时看到的绿色植物就是配子体。

4 真菌 真菌可以通过孢子生殖或营养繁殖完成生活史,也可通过有性生殖完成生活史。凡是通过有性生殖完成的生活史,有点类似于合子减数分裂型。担子菌生活史中,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较长的双核阶段。

5 藻类植物 藻类生活史类型比较复杂,包含了前边所述的所有类型。如蓝藻和裸藻等多为营养生殖型,小球藻、栅列藻等为孢子生殖型,衣藻和水绵等为合子减数分裂型,松藻、鹿角菜、硅藻等为配子减数分裂型,石莼、刚毛藻、水云和多管藻等属于有同形世代交替的孢子减数分裂型,海带、紫菜等属于具有异形世代交替的孢子减数分裂型。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生活史包含哪些组成部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