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去蒙古怎么生活

去蒙古怎么生活

发布时间:2022-11-27 18:20:52

㈠ 蒙古人的生活方式

祝寿
蒙古民族有尊老爱幼的习俗。他们的谚语中说:“尊敬德高的人、敬爱年老的人”,“对喂乳汁的母亲要敬爱,对教字母的老师要尊重”,“老人的经验教育人,太阳的光辉温暖人”等等。这些都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和爱戴。

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不过父母亲在世时,儿孙辈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也不许做寿。过本历年的十三、二十五、三十七、四十九也不是很热闹,但是过了六十一岁,七十三岁、八十五岁就另当别论了。过本年的一般不祝寿。巴林蒙古族老年人过本95岁就不计年龄,也不做百岁。

祝寿和过本历年的日期一般在正月。只要有给老人祝寿的人家,主人家的儿女们的从年底开始就准备设宴。初一就开始来迎接陆续到来祝寿的客人了。也有的人家选定一个吉日,再通知众乡亲、朋友、亲戚等。

祝寿仪式比较简单,席间,来宾们都为老人敬酒、献哈达和礼品。敬酒四、六、八碗的蒙古语称“朱来”。然后叩拜主人,表示感谢主家招待。祝寿的礼品通常有:马、牛、绵羊或羊乌查、皮长袍、棉长袍、夹长袍、靴子、烟、荷包、钱等。礼品品类一般占“三”数。祝寿完毕,祝寿客人不能空手回,主人家要回赠烟荷包、毛巾等。如果是孩子,就给月饼或一二元零用钱等。

待客禁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好客之情人皆有之,而蒙古族尤盛。来蒙古包作客,不但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还会感受一些从未接触,从不知道的民族文化。当然,在进入蒙古人的生活之前,必须要了解他们的一些习俗和禁忌,否则,若是按自己的想法去随意行事,不但会闹笑话,而且会令蒙古族同胞不高兴。

首先到蒙古族家里做客忌讳进屋时把衣襟掖在腰带里,挽着袖子,也不可手提马鞭子进屋。不论客、主,都要让长辈和老人先进屋。

进屋后,忌讳乱坐位置。来者是客,主人一般要让客人上边坐,而客人请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里,总是长辈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边,女人做东边。

有客人在场忌讳对孩子发脾气,更不能打骂孩子。长辈和老年人讲话忌讳打岔、揭短。有疑问或需要说明情况,待人家讲完后再问。

假如你来蒙古包作客,主人会立刻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接着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当主人请你品尝时不要拒绝,否则要伤主人的心,使主人感到遗憾。蒙古人不怕不别人吃得多,食用越多,主人越高兴。接受主人的茶饭后,忌讳一点也不吃;忌讳用筷子食用奶食和站着喝奶和吃奶食品;忌讳随便撒倒奶子;遇到别人端奶走过时,不能视而不见,必须尝一尝再走。

喝茶的忌讳:敬茶时忌讳满杯;忌讳用左手倒茶;忌讳从门里向外倒茶水;吃饭喝茶时忌讳长吁短叹。

食用红食禁忌:在品尝德吉和食用羊背子时,忌讳衣冠不整,除无名指外,其他手指禁止弹洒德吉;啃骨头时忌讳残留肉屑;在食用肩胛肉时,忌讳咬着吃,应该用刀或用手撕着吃;食用完的骨头,忌讳用相互敲击;平时的肉食品中,忌讳食用牛胆囊和狐狸肉,狗肉、猫肉。

吃饭禁忌:忌讳给客人食用无盐的茶饭;吃热饭时忌讳用嘴吹气;忌讳倒撒食物;饭后忌讳伸懒腰。

相对与待客来说,主人家平时做准备工作的时候也是有禁忌的:比如砍肉时忌讳断骨,应该断开关节;忌讳在放肉食品时倒放头尾;往锅里下米时忌讳用袋子倒;捣碎茶叶时忌数数;烙饼和油炸食品时忌讳大声喊叫,说不吉利的语言等。

总之,到牧区作客,必须注意这些细小的日常礼节上的禁忌,这是不仅是对蒙古族人民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我们心情愉快的一个保证,当然,若是你对这些禁忌一无所知而冒犯了蒙古族同胞的情况下,真诚地道歉,他们也是可以原谅你的,不知者不怪罪吗。

姑娘宴

举行婚礼的前一天,男方要举行“祝福新房仪式”,而女方要举行“姑娘宴”。男方在婚礼前一天举行的宴席,主要是设宴招待聘来的迎亲这代表和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并举行祝福新房仪式。这一仪式是宴席的重头戏,首先男方要用亲友们送的褡裢、衣物和新郎的被褥、家什把新包整理布置停当,因为这都是亲友们送来的祝福,当然要让它充满整个新包。接着要请祝颂人和新郎、新娘的梳头父母以及其他亲友们入座。此时,祝颂人将一条丝绢哈达和五彩线吊在房梁和天窗正中,在房梁处涂盛在木碗里的奶食德吉少许以示吉祥,并祝福道:祝愿吉祥升平/祝愿安乐幸福/在这有柞木用具/洁白屋顶的房里/两位有缘的情人/将要结为百年之好……

祝颂人一番吉祥美好的祝福完毕之后,主人要向参加祝福新房仪式的宾客和迎亲的人们一一献茶,然后设宴招待,表示感谢。这一酒宴的繁简程度时依据男方的贫富来定。但不论贫富,这是必须赶在婚前完成的重要礼仪之一。席间新郎向宾客们敬酒,宾客人也是借这个喜庆的日子常常互相祝酒唱歌知道深夜。有的地方根据迎亲的时间的长短适时调节,有的甚至通宵取乐。新郎这边如此的欢腾热闹,而新娘却在另一边痛哭流涕……

古时候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意思就是女儿从出生就注定是“外人”,父母的辛苦只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这是由女子的特殊地位和人类社会继母系氏族后男权社会女方在这一天要举行由女方的父母主持的姑娘宴,邀请同乡亲朋的姑娘们来与即将出嫁的女儿一同坐席。席前长期存在而决定的。所以,女儿要出嫁了,父母自然要举行宴会欢送和祝福自己的女儿幸福。

也是在婚礼的前一天,女方要举行姑娘宴,宴会由女方父母主持,主要是邀请同乡亲朋的姑娘们来与即将出嫁的女儿一同坐席。席前父母要让女儿穿上新袍服,去掉腰带,穿上靴子,帽子要用绸绢包起来缝好戴上。当众姑娘坐定,母亲把熬好的第一碗茶敬给姑娘,姑娘含泪接过母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给自己敬的茶,尝一口放下,然后回敬母亲,伏地给母亲磕一个头,感谢母亲养育之恩。随后女方的母亲端一碗鲜奶让众姑娘一一尝过后,便向大家正式宣布姑娘即将出嫁。这时姑娘顿感忧伤,即刻痛哭流涕起来,众姑娘一看这种情景,也跟着哭做一团。这时,祝颂人和亲戚们便上前来安慰:到了一十八岁/辫子长够了尺寸/出嫁到偏远的地方/并不是不好的事情……

众姑娘也停止了哭声,唱着《姑娘宴歌》,用歌词嘱咐将要出嫁的姑娘,倾诉离别之情:起行上马/请撩起长袍的大襟/遇事处人,要切记快嘴的毛病/缝斜了襟扣儿/万不可让婆婆看清……

在姑娘宴进行期间,女方父母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斟满酒杯从请来的客人中聘请那些老城稳重、深明礼节、善于辞令的长辈男女为送亲代表。再聘请两位性情温和为人正派、手脚勤快,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的妇女为新娘的住宿嫂和月嫂(住宿嫂要跟随新娘到新郎家住几天,月嫂要住一个月)。以便为第二天的送亲礼仪提前做好准备。

姑娘宴是蒙古族婚礼中女方家的一个小宴席,但对于出嫁的姑娘来说却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从此以后,她就要离开父母、姐妹兄弟,独立承担一个家庭了,由此,我们也可以说,“姑娘宴”是蒙古族姑娘走向成熟的一个驿站!

讲究的待客礼仪

是百灵鸟就要唱出最美的歌调,
是文明人就要讲究礼貌;
没有羽毛,有多大的翅膀也不能飞翔,
没有礼貌,再好的容貌也别人耻笑。

这是古代蒙古族中,有名的两句谚语,生动地反映了蒙古民族十分讲究礼貌和崇尚礼仪的民族气息。十三世纪到过蒙古草原地区的加尔宾说,蒙古族“十分尊敬别人,相互问不论谁都是友好的。”

蒙古族牧民见面必致问候:“阿木勒,赛百诺!(安好)”。好客是蒙古人的突出特点。对来客,不论熟不熟,一律欢迎,一样问好。若是同辈,则相互问道:“赛百诺!(你好!)”若是长辈或初次见面的人则互相问道:“塔,赛白诺!(您好!)”接着问全家好!草场好!牲畜好!最后互相问:“索宁龙百纳”(有什么事或有什么新闻)。如果请客人进包,主人则前边引路,到了蒙古包门前,主人站在门的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鞠躬,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进包,进包后,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态度谦恭,问长问短,侃侃而谈,笑容满面,犹如远归的家人。然后主人便端来飘香的奶茶和炒米,还有洁白的草原奶食。用精致的茶具给客人一杯浓香的奶茶。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的敬意时,常把甘醇的奶酒,满满的斟在银碗里,托在洁白的哈达上端出来,恭恭敬敬地献给客人。在高寒地区,也有喝酒的习惯,蒙古人视酒为食品的精华,朋友见面要喝酒,敬酒是牧民的传统礼节,客人若表现出客气的样子,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歌唱劝酒。特别是在鄂尔多斯的地区,劝酒歌常常一曲接一曲,一曲比一曲热,歌词如:

“远方的客人请您喝一杯奶酒,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精华,是我们草原人民的深情厚谊……”

通常客人接杯畅饮或转赠给别人,劝酒才算罢休。

宴请尊贵的客人,或举办喜庆酒会,讲究摆整羊席。这种习俗流传至今。设宴时,一般是蒙古包(大包)内正上方,摆一、二、三席,包内右边偏角为主人的招待位。客人按贵宾、长辈等排列顺序入座。客人就坐后,厨师把整羊抬到一、二、三席前,主人用蒙古刀把羊尾肉切下一条,放在羊头上,之后,再将羊尾肉切成若干方形小块,放入盘中,双手高举过头,捧给做在第一席上的贵宾品尝。然后,主人将餐刀柄双手递给第一席的贵宾前,贵宾观看后,随着切割一切,然后抬回厨房,切成若干正方形小块,放在盘子里,上席进餐,作为蒙古族的最高礼遇。

蒙古族婚俗

婚制。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与诃额仑夫人的成亲,就是抢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

求亲。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新中国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托媒人到女家求亲,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亲。按蒙古族的传统婚俗,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蒙古秘史》卷一中记载:也速该把阿秃儿带领其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禅家求亲。德·薛禅说:“多求几遍,才许给啊,会被人尊敬;少求几遍,就许给啊,要被人轻看。”后来形成了一句蒙古谚语:“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表示正式定亲

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农区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物为聘礼;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祥数,聘礼以“九”为起点, 从“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过八十一 头,取“九九”为长寿的意思。如贫困牧户不具备九数牲畜的聘礼,也可以择小于九的奇数,以三、五、七头牲畜为聘礼,但绝不能择偶数。

嫁妆。女家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通常是女方陪嫁的东西,比男方送给女家的东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语:“娶得起媳妇,聘 不起姑娘。”

择吉日。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称择喜日。解放前, 男女两家定亲后,首先要请喇嘛占卜,选择吉日,确定结婚日期。吉日择定以后,由男家派媒人和亲友带上哈达、美酒、糖果等礼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谈结婚事宜。谈妥后,男女两家开始准备婚事。一般是打扫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杀羊,准备聘礼、嫁妆及其他结婚用品,通知双方亲朋好友,光临贺喜。

娶亲。蒙古族的婚俗之一。过去,蒙古族的娶亲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传统婚俗。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1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圈。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婚礼。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表示恋恋不舍。

拜火。蒙古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后,首先要举行拜火仪式,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杜尔伯特蒙古族的拜火仪式别具一格。当新娘进入婆家后,院子里垒着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齐往火里祭洒奶酒,并跪拜叩头。旁侧站着司仪诵念《火的赞词》:圣主成吉思汗发现的火石,诃额仑母夫人保存下来的火种,用洁白的哈达、奶酒祭祀,民族之火从古到今。请新郎新娘祈祷吧! 神火是你们婚配的见证;请新郎新娘叩头吧!佛光为你们传宗接代。

㈡ 蒙古国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

我在以前去过蒙古国,给我印象很深的是餐厅里没有一丝声音,没有人说话。是一个小城,我忘记了。也很安静。只有孩子下课时,在沙地玩很热闹。去那里的商店,全是德国与新加坡的食品与商品。

㈢ 蒙古真实的生活

说起蒙古,在我们的心里她一定是这样的蒙古是一个神秘,而不那么遥远的国度。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遍地是牛羊蒙古人的交通工具是汗血宝马,人们骑着马儿去上班,骑着马儿送快递,骑着马儿送外卖。说起蒙古,我们一定会想起那首着名的歌曲:乌兰巴托的夜有一个地方很远很远,那里有风有古老的草原,骄傲的母亲目光深远,温柔的塔娜话语缠绵,乌兰巴托林屋德,那木汗、那木汗,歌儿轻轻唱,风儿轻轻吹,乌兰巴托林屋德,那木汗、那木汗,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乌兰巴托是蒙古国的首都,意为“红色英雄”,屋德是夜晚的意思。乌兰巴托林屋德中的“林”是蒙文词缀“的”,读“硬”。那木汗是“静静的、静谧的、安静”的意思。歌曲表现了乌兰巴托夜晚的美丽和对她的热爱。不过也有好多人到现在都分不清内蒙古和外蒙古。我一直和他们解释,内蒙古是中国的,外蒙古是国外的。记得我在一场发布会发言的开场白:我第一次知道蒙古这个国家是因为金庸金大侠的射雕英雄传,也因为射雕而了解了蒙古大英雄成吉思汗。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成吉思汗到目前为止也是蒙古人心中的英雄。扯远了,本文就回忆一下一个310在蒙古一年半的生活。

这辈子从没想过会去外蒙古工作生活一年半,也是机缘巧合,坑蒙拐骗加利诱,我在2017年的年底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签证】

去蒙古需要签证,某宝很多旅行社都可以代办,和办其他国家的一样,价格视办理的天数而定,不着急的 旅游 签一周多时间,只要500元左右就可以,着急的话就要7~800元了,收到护照当天出签最晚隔天。但是去年在蒙古抓了800个中国人(电 信 诈 骗、线上U O),所以现在对中国人的签证会比较严格,可能会拒签。另:因为新冠疫情,蒙古国到今年年底都是闭关状态,所以想去的朋友也只能等明年了。

【交通】【飞机】

乌兰巴托有两个机场,一个在市区,叫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机场很小很小。还有一个是正在新建的机场,离市区很远,50KM左右。

乌兰巴托有到北京、二连、呼和浩特、满洲里的航线,执飞的航空公司有国航还有蒙古的Miat航空公司。国航的航班隔天才有,一天1班,蒙古的Miat每天都有,而且价格还比国航便宜,唯一不好的就是空乘都是蒙古人,需要用英语沟通。阿拉上海没有直飞乌兰巴托的航班,需要到北京中转。

【飞机票】

乌兰巴托~北京 国航的稍贵,单程机票2000元左右,蒙古Miat的便宜大约在1400元左右,正常情况下3000元左右可以买到往返的了。飞机票可以在中国的各大 旅游 A上直接预订,某程、某哪儿都可以。

【火车】

乌兰巴托~二连浩特、呼和浩特、北京绿皮国际大列。这个火车不是每天有,反正我一次都没坐过,时间太长,到二连需要12个小时左右。车票的价格是300RM左右(二连)。

蒙古火车的列车员可以带货,例如我在某宝买的东到二连后托二连的朋友给列车员,等火车到乌兰巴托后,自己去找车厢拿就好了。

蒙古人民的收入水普遍不高,一般在60万蒙图~100万蒙图之间,换算成RM大概是:1500块~2000块之间,所以列车员很乐意带货,她们休息的小房间堆满了带的货,一个来回少则4~500块,多了上千,何乐而不为呢?

这种人肉带货的原始方法是发货到蒙古最便宜、最快的方法,一个小箱子大概2~30块RM,大的也就5~60块。

【 汽车 】

汽车 ~大巴,蒙古有直达二连浩特、呼和浩特和北京的大巴(需要到扎门乌德换车),每天一班,还有无数的私家车做这个生意的。车票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30元左右,非常经济。司机也会带些车上装的下的货物。

【TIS】

坐火车也好,坐大巴也好,到了扎门乌德会停留很长时间(检查护 照。签证,出入境),记得下车后千万别抽烟,随时会有蒙古的警察抓你,抓住就是罚款,200元~500元,试想你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怎么办?

先说说蒙古的钱吧。

蒙图

蒙古的货币叫蒙古图格里克(MNT)本文我就简称为蒙图,人民币最暴涨,目前的汇率1人民币兑换430蒙图,我在蒙古时候的汇率是1元人民币兑换360~390蒙图之间,已经涨了好多喽,蒙图贬值厉害。

最大面值是2万蒙图,最小的是10块蒙图(还有5块的,但基本看不到)。最左面的就是2万面值的,从左到右依次是,一万、五千、5百。

【TIS】蒙图中国银行都没得换,只有在内蒙古的部分城市的银行才能换到,而且我们的手机支付:Z和V在蒙古都是不能用的,极少数中国开的店能用。在蒙古通用的是中国的银联卡,基本都能刷,但是汇率么,呵呵了。

在蒙古100万蒙图叫一个塞,蒙文是:нэг сая,他们买大件的东都是说几个塞,例如:一个普锐斯的车大概是1200万蒙图就是12个塞。我的皮夹里一般都会放2个塞左右的现金。

【气候】就一个字,冷!

我是12月初到的蒙古,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寒风刺骨……请允许我用上所有和冷相关的成语,不是冷,是透彻心扉得冷,这辈子从没有这么冷过!

哪能形容呢?这么比方吧,我去嘘嘘,明明很急很急,感觉就在门口了,但就是出不出来。在屋子外抽根烟的功夫,能冻得两个耳朵发红,生疼生疼。

这一年我遇到了蒙古比较极端的气温,零下43度,零下30度是常态。

【行】【公交】

蒙古国没有地铁,出行只有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自行车,还有就是11路了。

先来说说公交车,公交车票500蒙图,可以从起点坐到终点,但公交线路并不像上海那样四通八达。部分地区还有中巴车,中巴车票是1000蒙图,基本都是跑郊途的。

蒙古也有公交卡,30分钟内换乘第二辆车是免费的。

【出租车】

蒙古正规的出租车少之又少,如果你在马路上打到正规的出租车,恭喜你,这个真比中福利彩票500万都难。

那蒙古人是怎么出行的?他们的私家车很多会做出租车生意,就是我们说的黑车,马路边一站,伸手拦车,停的就是愿意带你走的,但语言是个大问题,懂英文的很少,懂中文的我没碰到过,所以你最少得用蒙文说出你要去的地方,然后知道大致的路和方向。

【蒙语】

我最先强迫自己学会的蒙语除了日常打招呼的常用语外,就是指路指方向的几个单词

左:zuun

右:baruun

直行:chigeeree

打车,先和司机说去的地方,听到他说ZaZa,(中文是的,好的,英文YES的意思)他就是听懂知道了

然后给他指路,zuun……大转弯,chigeeree笔直走,baruun,小转弯

学会指路的蒙语后确实方便很多很多

你要问付钱的时候怎么办?结账由于语言不通,一般我都会多给个几千图小费,就是给个一万蒙图不用找了。司机或者大叔通常都会很开心。

【黑车】

蒙古黑车按公里数计算,一公里是1000蒙图,折算成人民币2.1~2.6元左右,堵车的时间不收费。从市中心出发,基本1万蒙图都能搞定了。

因为语言问题,偶尔也会遭遇宰你的黑心司机,刚到蒙古时我就遇到过一个,不远的路问我收2万蒙图,那天我喝了酒,就用英文和他吵了起来,最终给了一万走路。想想有点后怕。

还有一次,刚到蒙古的时候,打车3000蒙图,我给了一张2万的,他找给我很厚一叠钱,我急着有事,没仔看,就走了。后来一看,找给我的一叠都是50,100的小票面,被坑了一万多蒙图。

【黑车、蒙古的私家车】

乌兰巴托150万人口,私家车有60万辆,2.5人就拥有一辆私家车,在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家是不是很夸张?所以乌兰巴托是我见过最拥堵的城市,比上海、北京都要堵,为什么会这样?

1、车的使用成本很低,牌照基本不用花钱,油便宜,很多地方停车都不用花钱

2、80%~90%的车都是日本过来的二手混动车,最多的就是田的ruis,这个车在上海很难见到,在蒙古国是街车,10辆车里少说有6~7辆。这个车有多便宜呢?2011年左右的车大概3万RM左右,我刚到蒙古的时候就买了一辆3万2千RM,开了半年卖掉了,卖了3万,换了一辆11年的大众途观,5万出头一点,开到现在。

3、蒙古的交规没有中国这么严格,摄像头只有几条主路才有,99%的马路上是没有摄像头的,都靠蒙古警察人工去抓违章。

蒙古的警察虽然工资不高,但真心敬业,一天24小时,不管哪个时间你都有可能被拦查酒驾,零下30多度的凌晨3点,一大早7,8点,一次晚上我10点出门办事,11点回家,被查了3次酒驾。

【蒙古的汽油】

蒙古的油都是进口的,只有民营加油站,为了争抢生意,加油站之间价格竞争激烈

92号油:1630蒙图左右,3.72元

95号油:1820蒙图,4.23元

是不是很便宜

ruis这个混动小车很省油,百公里5~6个油,冬天8个左右,所以深受蒙古人民喜爱

蒙古也有黑心加油站,油里面掺水,所以加油的时候尽量找口碑好的加油站,贵一点但有保障。

【行】行的最后一段

【自行车、电动车、马】

自行车和电动车这些中国的主要交通工具,在乌兰巴托的街头很少能看到。极端的严寒气候是主要原因,零下几十度在街上骑个5分钟10分钟就冻坏了。

在夏天偶尔能看到骑自行车的人,他们主要是玩或者是锻炼身体,冬天就看不到了。

电动车我是一辆都没看到过,主要原因是电在零下气温损害太大,所以这里没人卖,更没人骑。

马,我在乌兰巴托市里看到过两次,一次是蒙古的骑警在 巡逻,一次是那达慕节日,仪仗队骑马在我家楼下路过,非常帅。我找了两张照片,脑补一下吧。

离开乌兰巴托,去蒙古的牧区,马儿就随处可见了,成群的马儿吃草、喝水、奔跑撒欢。蒙古的孩子从小就会骑马,每年的那达慕节,都会举办赛马比赛,7岁以上的孩子就能参加比赛了,第一名都是10岁左右的小孩。我在牧区见过小孩骑马,那骑的真溜,他们没鞍具的马都能骑,骑的飞快,马不停蹄一溜烟得绝尘而去。

【吃】

分为两部分,一是蒙古的传统 美食 ,另一部分是蒙古街头巷尾好吃的 美食 店介绍。

Khuushuur,火烧(音译),是蒙古人很重要的食物之一几乎家家都会做,蒙古餐厅也都有卖,那达慕节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了吃,祝节日。

【吃】

蒙古人的日常饮食比较简单,和方国家相似,以餐为主,他们是分餐制,在饭店吃饭也是,自己吃什么点什么。

他们的主食以面食为主,大米为辅。

主菜就是羊肉和牛肉,因为气候严寒,蔬菜品种很少,薯仔、白菜、洋葱、黄瓜是最常见的,这个和我们东北类似,蔬菜种类少基本都是容易保存不容易坏的。蒙古的极寒气候导致他们没法种绿叶菜和水果,大部分靠进口,所以在蒙古蔬菜的价格比肉贵。有部分中国人在蒙古做大棚种植但也只能做几个月,成本太高,也赚不了什么钱。

这是我经常去的蒙古菜市场:меркури хүнсний зах,中文叫米丽古丽,一个星期去一次,采购一个星期的伙食。

蒙古的生活没有中国那么便捷,我住得小区(市中心)周边没有菜市场,买菜需要开车去,大概20~30分钟的车程。市中心的超市也有卖部分肉类和蔬菜,但品种很少,价格贵得离谱,只有应急的时候才会去买。

【吃】

【炒饼】

这是蒙古家庭经常吃的主食之一,听名字是炒的一种面食,其实不是,这个炒饼是蒸出来的。

做法看似简单,但要做得好吃很难,水放多少,蒸得火候等等,我老婆是做不好这个炒饼。

先炒蔬菜:薯仔、胡萝卜、白菜等等,你喜欢吃什么就放什么。再炒肉:羊肉或者牛肉。炒完之后盛出。锅里放水煮开,放入生的面条,面条上放刚炒完的蔬菜和肉,盖上盖子,蒸20分钟后就可以了,中间不能揭开锅盖。蒸完之后,盖着盖子颠一下锅是灵魂所在,这个操作应该是让汤汁均匀得入味。

【蒙古的羊】

羊肉是蒙古人民的主食,蒙古是个游牧民族,说到蒙古,我们自然想到了课本上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没错,蒙古国确实是一个盛产牛羊的国家。

蒙古国土地辽阔30%的人口从事游牧或半游牧。据统计,绵羊(3100万只)和山羊(2700万只)是当地人放养最多的,人均拥有20多只绵羊。其他:牛、骆驼、马加起来3000万只左右。

蒙古的羊肉很便宜:在菜市场里买8000蒙图/KG,2年前是5000蒙图/KG,已经涨了很多了。那到底多便宜呢?涨价后换算成人民币18.6元RM/KG,没涨价前是11.6元/KG。

逢年过节牧民会开个车来市区,一个金杯车或者一个越野车,车后面放着刚杀的羊,一只羊大概20~25KG,这种就更便宜了,一整头连皮毛一起买,小一点轻一点的,8~9万蒙图/只,大一点的12万蒙图/只,换算成RM,小的187元,大的也只不过280元。

【羊杂】

蒙古人很少吃羊杂。羊杂很便宜,在中国炒一盘几两的羊杂就要5、60元,而在蒙古买一整只羊的内脏只需要5000蒙图,11.6元,用羊胃包起来,很大一只,大概一个足球一个篮球那么大吧。我老丈母娘听说我喜欢吃这个,买了一只过来,我就放点青椒炒了吃,太多了,吃了一个月都没吃完,后来都扔了。

【蒙古羊肉最常见的做法】

蒙古的羊,以生活能力强,适于游牧、耐寒、耐旱、而着称,膘肥体壮。游牧散养,吃的是纯天然的牧草,喝的是大自然的天然水,所以蒙古羊的肉质异常优异,煮蒙古羊不需要任何调味料,清水煮熟后撒点盐直接就能吃,由此可见蒙古羊味道鲜美。

一、清水炖羊肉

这个是蒙古家庭最常见的羊肉做法,除了日常自己吃,也会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

我第一次去我老婆家,我丈母娘就做了这个羊肉招待我,我的块头算大了,胃口也不错,但吃2块就饱了,吃完之后一个月不想吃羊肉。

上门之后,我每次从中国回蒙古家后,丈母娘都会做这个羊肉给我吃。

二、石头烤羊肉

这也是最常见的蒙古羊肉做法之一,顾名思义,石头烤肉,就是用烧的滚烫的石头来烤这个羊肉。我到蒙古后吃的第一餐羊肉就是这个石头烤肉。

也叫奶桶烤肉(蒙古语:opoг,霍尔霍克:Hhorkhog),你去餐厅说你要吃霍尔霍克,服务员就知道了。

这是蒙古族的一种烧烤方法,在奶桶中放入烧红的石头和肉,然后奶桶下面加小火烧熟。

㈣ 蒙古人的生活习惯都有哪些

在蒙古,行人路过敖包时要下马献上钱财,供上酒肉,或剪下马鬃、马尾系其上面。传统的蒙古人把锅灶、火盆和篝火堆等当作火神加以崇拜,逢年过节、迁居或婚礼时,都要举行祭祀活动。

蒙古牧民的住房是蒙方包,蒙古包是蒙古人长期游牧生活的产物,在草原的特定环境中有着许多其他住所不能代替的优点。马奶酒又称酸马奶,是蒙古人最爱喝最尊崇的一种饮料,每逢夏天,蒙方牧民都喜欢自制马奶酒。蒙古人大多数有抽烟的习惯,对烟具也很讲究。羊肉是蒙古人的主要副食品之一。奶茶是蒙古人日常生活和款待客人的必需品。

㈤ 蒙古族的生活习惯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住房,其特点是易于装拆搬迁。一座蒙古包只需两峰骆驼一辆牛车就可运走,两三个小时就可搭盖起来。蒙古包内使用面积大,空气能很好地流通,采光好,冬暖夏凉,遮风挡雨,很适合牧民的生活。

蒙古族人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的吃法有“手扒肉”:将大块肥嫩绵羊肉用白水煮熟后端上桌,用蒙古刀割下蘸作料吃;“烤全羊”:将整只羊去掉内脏,把各种调料填进切口和腹腔内,然后装炉烤制,烤成的全羊外皮香酥、肉嫩味美,是招待贵宾的佳肴。蒙古族人酷爱饮茶,尤其是用砖茶煮的奶茶。此外,马奶酒也是蒙古族的传统饮料之一。

待客禁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好客之情人皆有之,而蒙古族尤盛。来蒙古包作客,不但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还会感受一些从未接触,从不知道的民族文化。当然,在进入蒙古人的生活之前,必须要了解他们的一些习俗和禁忌,否则,若是按自己的想法去随意行事,不但会闹笑话,而且会令蒙古族同胞不高兴。

首先到蒙古族家里做客忌讳进屋时把衣襟掖在腰带里,挽着袖子,也不可手提马鞭子进屋。不论客、主,都要让长辈和老人先进屋。

进屋后,忌讳乱坐位置。来者是客,主人一般要让客人上边坐,而客人请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里,总是长辈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边,女人做东边。

有客人在场忌讳对孩子发脾气,更不能打骂孩子。长辈和老年人讲话忌讳打岔、揭短。有疑问或需要说明情况,待人家讲完后再问。

假如你来蒙古包作客,主人会立刻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接着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当主人请你品尝时不要拒绝,否则要伤主人的心,使主人感到遗憾。蒙古人不怕不别人吃得多,食用越多,主人越高兴。接受主人的茶饭后,忌讳一点也不吃;忌讳用筷子食用奶食和站着喝奶和吃奶食品;忌讳随便撒倒奶子;遇到别人端奶走过时,不能视而不见,必须尝一尝再走。

喝茶的忌讳:敬茶时忌讳满杯;忌讳用左手倒茶;忌讳从门里向外倒茶水;吃饭喝茶时忌讳长吁短叹。

食用红食禁忌:在品尝德吉和食用羊背子时,忌讳衣冠不整,除无名指外,其他手指禁止弹洒德吉;啃骨头时忌讳残留肉屑;在食用肩胛肉时,忌讳咬着吃,应该用刀或用手撕着吃;食用完的骨头,忌讳用相互敲击;平时的肉食品中,忌讳食用牛胆囊和狐狸肉,狗肉、猫肉。

吃饭禁忌:忌讳给客人食用无盐的茶饭;吃热饭时忌讳用嘴吹气;忌讳倒撒食物;饭后忌讳伸懒腰。

相对与待客来说,主人家平时做准备工作的时候也是有禁忌的:比如砍肉时忌讳断骨,应该断开关节;忌讳在放肉食品时倒放头尾;往锅里下米时忌讳用袋子倒;捣碎茶叶时忌数数;烙饼和油炸食品时忌讳大声喊叫,说不吉利的语言等。
以上引用一网友回答

㈥ 蒙古族的衣食住行100字以内

1、蒙古族的饮食比较粗犷,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为主要的菜点。烹调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以烤最为着名。菜点崇尚丰满实在,注重原料的本味。

2、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欢穿镶边的蒙古袍,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脚穿皮靴和毡靴,头缠红蓝布。现在除了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节日或喜宴时才穿蒙古袍。妇女不论冬夏都喜欢穿裙子或连衣裙,会用各色头巾包头。

3、蒙古族有许多的摔跤技巧,可以捉,拉,扯,推,压等十三个基本技巧,可以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摔跤手要着摔跤服,上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紧身短袖背心,上面钉有数行铜钉和银钉,背面有圆形眼镜或吉祥之类字样。

4、蒙古族畜牧业发达,逐水草而居,不过现在已经变成了固定的居所,迁徙很少。

(6)去蒙古怎么生活扩展阅读:

蒙古族禁忌

1、日常生活禁忌:蒙古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方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2、火忌:蒙古人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㈦ 内蒙古草原的生活方式

蒙古包:适于游牧生活,便于拆卸;
马:便于草原上的行走与放牧;
蒙古袍、蒙古靴:适于骑马;
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
可以看出内蒙古牧民的住、行、衣、食都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去适应自然才能不断发展。牧民合理利用草场,进行轮流放牧,合理利用牧草资源。另外,他们还进行了畜牧产品的深加工,鄂尔多斯品牌的服装闻名全球。牧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内蒙古草原相当辽阔,总面积约占全国国土的1/10。它由六大草原组成,自东向西顺次是:世界上着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植被保护最好的锡林郭勒草原、宽广的乌兰察布草原以及鄂尔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盟的荒漠草原。

㈧ 蒙古族的衣食住行

衣: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食: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住:蒙古人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

行: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



(8)去蒙古怎么生活扩展阅读:

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

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

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马步最具特色。经典的蒙古族传统舞蹈大致有“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等。

传统乐器主要有马头琴、“雅托噶”(“蒙古筝”)、蒙古琵琶、蒙古四弦琴和蒙古战鼓等。

网络-蒙古族

网络-蒙古族食俗

网络-蒙古族服饰

㈨ 在蒙古国生活

第一,最好学Kril字母
第二,最好给自己充电,尤其是历史方面
第三,说一口流利的纯蒙语,别老说汉语,最好一个字也别夹进去
第四,尽快交当地的蒙古朋友,在此之前别晚上出门,出门的话跟当地朋友一起出去
第五,别做违反习俗的事
第六,如果碰到酒鬼或极端分子闹事,尽量躲,别来硬的
第七,别说国家怎么怎么不好,在他们的思维中,国家和民族是一个概念
UB有挺多外国人的,尤其是法国人,日本韩国人

㈩ 蒙古族的生活习惯

1、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

2、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聘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

3、蒙古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

4、蒙古人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10)去蒙古怎么生活扩展阅读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据《汉书·匈奴传》记载,食畜肉、穿皮毡裘的匈奴妇女的头饰与察哈尔妇女的头饰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饰文化,又传给了鲜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当然也传给了蒙古族,形成巴尔虎、科尔沁等28个蒙古族部落不同服装服饰文化。

2004年,蒙古族服饰被列入《中国国家民族民家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8年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2009年,内蒙古当地政府开展蒙古族服饰的抢救保护工程,最终确定了蒙古族28个部落传统服饰的基本样式,共抢救性制作了内蒙古现存28个蒙古族部落的108套服饰和34组头饰,并已全部移交内蒙古博物院,作为永久性藏品。

阅读全文

与去蒙古怎么生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