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一年有几个月
古代一年有12个月,年的时间概念最早出自对农作物生长的一个循环周期的经验,早在西周之初就有了,古代农历把一年化为四季,每一季大约90天,全年约360天,按照一年气候的变化,分为5天“一候”,三候为“一气”,全年“二十四气”,俗称“二十四节气”。
汉代初期仍以秦历为准。直到汉武帝时,才组织专门班子,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并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仍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这就是我们现在仍把阴(农)历称为夏历的原因。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以一年为365.2425日,与现行公历的平均一年时间长度完全一致。
中国的农历是阴阳历,很熟悉的传统节日,像春节是阴历的节日,初一是新月出现的那一天,月圆的那一天则在十五左右。而立春等节气是依据阳历的。
Ⅱ 古代一年多少天
大约13亿年前,一年有507天;大约5.7亿年前,一年为421天;4亿年前到3.5亿年前,一年为395天左右;2.3亿年前,一年差不多为385天;1.35亿年前,一年是376天左右;约6500万年前,一年只有370天了。如果按上述变化速率计算,八、九亿年后,也许一年只有300天左右了。
Ⅲ 古人是怎么算出来一年有365天的
一年有365天,这个定律在古代就已经被发现了。虽然以前的生产生活水平低下,但是我们也不能低估古人的计算能力,他们计算日数的办法可多着呢!01、把握住太阳运行的规律。
如果你一直以为太阳运行的规律是我们现代人发现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古人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太阳运行的规律,他们运用最简单的方法,揭示了最真实的规律。他们选择在地上树立一根竹竿,然后每年记录太阳照射过来时的竹竿在地上的影子。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影子的长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等到影子和第一天记录的位置重合时,那就说明一年就这样过来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计算出每年的平均日数大概是在365.2422天,也就约等于365天。于是直到现在,我们每年都是以365天来计算,但是有时候还是有一两天的差别。
Ⅳ 中国古代一年是多少天
一年是一个历法单位,有春夏秋冬四个节气,春天是年的开始和年的结束。一年就是12个月左右,不包括闰年,阳历365或366,阴历354或355天。
汉代初期仍以秦历为准。直到汉武帝时,才组织专门班子,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并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仍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这就是我们现在仍把阴(农)历称为夏历的原因。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以一年为365.2425日,与现行公历的平均一年时间长度完全一致。
中国的农历是阴阳历,大家很熟悉的传统节日,像春节是阴历的节日,初一是新月出现的那一天,月圆的那一天则在十五左右。而立春等节气是依据阳历的。
(4)古人一年生活有多少天扩展阅读:
年的计算规则
1、所有新月和节气出现的时刻的计算以东经120度即东八区标准时为准。但计算1929年以前的阴历时应以北京即东经116度25分的当地时为准。
2、新月出现的一天为一个月的第一天。如某个节气的出现时刻也在这一天,则不论该节气的出现时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个月中。
3、每年的冬至总是落在这年的十一月中。从一年的冬至的第二天起到下一年冬至这一天止的这段时间称为一岁。如一岁中有十三个新月出现,则这一岁为闰岁,要加入一个闰月。
4、闰岁中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因为一岁中只有十二个中气,所以闰岁中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也存在有两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闰月的前一个月为几月则该闰月称为闰几月。
以上所列的阴历的计算规则是在清朝顺治年间,即公元1645年,开始采用的。以上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上完全以天文观测为依据,其中没有任何数学关系。这和阳历完全是由数学关系确定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具体到未来阴历的计算,仍然需要月亮与地球运动的数学模型,而且精度高的这种数学模型相当复杂,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推算出精确的阴历来。而阳历的数学关系则非常简单,是不是闰年很容易计算。这又形成了另外一种鲜明的对比。
不过若已知当年的阴历,则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估算出下一年春节的日期。这种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年份。找到当年阴历十一月一日对应的阳历日期,将月数减十而日期数加九再减掉月数,如果得出的日期在下一年的阳历一月二十二日到二月十九日之间。
则春节就是那天,误差不超过前后一天。例如2002年阴历十一月一日对应阳历的12月4日,则按此方法预测的2003年春节的日期为2月1日,与实际日期相同。
Ⅳ 古代一年有多少天
可自古以来,一年的天数是在不断变化的。元古代中期,距今约十三亿年前,每年有507天;古生代初期,大约五亿七千万年前,一年为421天;古生代泥盆纪,也就是四亿年前到三亿五千万年前,一年约400天;古生代石炭纪,即三亿五千万年前到二亿八千万年前,一年为395天左右;中生代三叠纪初期,即二亿三千万年前,一年差不多为385天;中生代白垩纪初期,即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一年是376天左右;新生代初期,约六千五百万年前,一年只有370天左右。(剩余20字)
Ⅵ 古时候的一年是多少天
在2200年前古人一年从元旦到除夕一共367天,另外古人没有闰年和平年之分。古人没有新历
祖冲之之后就变成360天了
Ⅶ 古代一年多少天
我国古代使用农历为礼法.农历又称夏历,相传起源我国夏代。其科学性、实用性都很强,因此流传至今。农历按照全年的自然日划分为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年节。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包括:春季的立春、雨水、惊蛮、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的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的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的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全年中的月份按照月相变化周期而设置。即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每月的初一称为“朔”,每月的十五称为“望”。在“朔”日,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暗影对着地球,而与太阳同时出没,于是人们看不到月亮。在“望”日,地球运行到了太阳与月球中间,太阳从西方落下,月亮从东方升起,因而能看到满月。
由于农历一年约为355日,与地球年相差约11日左右,所以每3年要置一闰月,每19年要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也叫闰年,具体闰哪个月,则要视节气情况灵活而定。
农历既依据地球回归年所用时间,又依据月相变化而指定,而且以身边的气象与物候条件、农事活动为参照,实用性强,因而成为四季分明,便于记忆的历法。在我国,农历历法尤其适用于中原的广大地区。
Ⅷ 古人是怎么算出来一年有365天的
最早的历法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草木的枯荣,候鸟的来去,冰雪的侵袭和消退,都是天然的时间标志。不过,这些时间点过于含混。拿着石斧猎杀动物的原始人没什么意见,靠天吃饭的农夫们却会大大不满——晚播种几天,错过一场雨水,也许就是颗粒无收。
公元前3000多年前,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发现,每当泛滥的尼罗河水涌到今天的开罗附近时,天空中就会有一颗特别明亮的星星,和太阳同时在地平线上升起。这颗星星,就是天狼星。
古埃及人在竹竿上刻下时间,然后进行比较,发现天狼星的运转周期和尼罗河的涨枯同步,总是365天。于是,他们把365天,定义为一年;将尼罗河开始泛滥、天狼星出现之时,称之为岁首;接着,从岁末选出5天,当作宗教节日,用以侍奉神祇,感谢神们赐予他们五谷。
剩下的日子,正好是360天,等分成12个月、3个季度。第1季度叫做“阿赫特”,意为泛滥,是尼罗河泛滥的季节;第2季叫做“佩雷特”,“出”的意思,指河水退去、土地露出水面,世博中和农作物生长的季节;第3季则是收获、储存食物的季节,收拾田地,等待下一次泛滥季节的到来。[1]
哥白尼画像
格里高利历的变化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调整闰月,将原本的4年1润改为400年97润;一个是消除多余的10天。
这时候就看出教权的“好处”了。格里高利十三直接规定,1582年10月4日的次日为10月15日。[5]也就是说,如果你在1582年的10月4日睡去,第二天醒来,那么,你已经睡了10天……
因为较为准确、又很好地衔接了旧历,所以,格里高利历不断被其他国家接受,流传至今,成为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的通用历法。这就是公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