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作家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

作家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

发布时间:2022-12-08 10:30:36

1. 谁知道作家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是不是每天都埋头在家写作呢,我很羡慕跟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者。想了解下。

写手有职业的,作家没有职业的。
你看意见领袖韩寒,赛车手;童话作家新秀王雨然,学金融的。
作家不是天天埋头写作,而是接近生活,感受生活,然后再去写作。作家的作品数量相对于写手是很少的。他们只会在自己最有灵感的时候创作,作品是深思熟虑过的,每一个字都有深刻的含义。可以看看比如王雨然的童话,一流的水平,文字清丽高贵绝不拖沓,技巧也很高超,想象非常富有张力。

2. 女作家的生活是怎样的

我认识一个靠写作为生的女作家。


她不只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母亲。


听说在她生小孩那天,生产了第一篇爆文,就连在产房那天她都还在坚持写作。


如今带着孩子,基本上每天等孩子睡了她才有时间写作,凌晨两三点都还能看到她发的动态,不是在带小孩就是在奋笔疾书,生活可以说单一的令人崩溃。


因为她基本上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写作,还有就是在给孩子喂奶,如今小孩大了一些可以稍微轻松一点,生活一点一线,每天就是在家里写写、看看。

3. 作家鲁迅的日常生活

他出版的
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
鲁迅一家自一九二七年十月八日入住景云里二十三号,于次年九月九日因邻居嘈杂故,迁至景云里十八号,又于一九三○年五月十二日迁往北四川路上的北川公寓。一九三三年四月十一日,鲁迅一家迁居大陆新村九号,直至其病逝。大陆新村九号是一幢水、电、气齐备的三层楼的阔大建筑,堪称“豪宅”,这在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不多的。鲁迅当时的生活水平,从他所购置的一些日用品亦可见一斑。一九三四年七月十四日,他“买电风扇一具,四十二元”;一九三五年五月九日,他“为海婴买留声机一具,二十二元”。而在当时,电风扇、留声机并非大众化的日用品。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四日以前,中国货币实行银本位制,一元钱的购买力是挺大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的一元约合今之人民币三十五元以上。据《鲁迅日记》可知,当时内山书店店员的月薪不过十五元。若以单身过平常生活,每月十元足矣。也就是说,鲁迅为五岁半的海婴买件玩具的花销就可供一个单身汉生活两个多月。诚然,鲁迅的收入是丰厚的,但其花销也很大:从日记可知,他几乎天天买书;他和海婴都体弱多病,总在和医生打交道;而鲁迅为人热心,交往繁多,家中客人不断,且饭局颇多;他还常呼朋引伴地去看电影……

4. 作家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巴尔扎克在巴黎的最初的几年里,就做着炮制畅(chànɡ)销书的营生。为了钱,他辛苦地工作着。同样是为了钱,他异想天开地想经商了。

1824年冬日的一个下午,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使巴黎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巴尔扎克怀揣着刚写完的一本书稿,兴冲冲地向出版商兼书商康耐尔的书店走去——他不知道自己正在迎向命中的灾星。

康耐尔先生是个精明的出版商,是巴尔扎克的老主雇(ɡù)。此时他正在运作一个项目:出版法国着名作家的缩微版全集。但苦于缺少合作伙伴而愁眉不展。见到巴尔扎克闯进来,出版商眼睛一亮,这不是上帝送到眼前的合伙人吗?

康耐尔先生立即换上一副热情的笑容,向巴尔扎克展开攻势,力图使他加入他的项目。康耐尔先生分析得头头是道,并描绘了一幅光辉的前景:现在书市上着名作家的全集并不好卖,原因是它们部头太大,造价太高,不但一般读者消费不起,而且即使买了一套几十本的书放在家中也太占地方。如果将一套全集十几本的内容压缩在一本书中,那一套全集就只有一块砖头那样大小了,书的成本造价自然也就降下来。既买得起,又不用占太大的地方去存放,这种书读者当然愿意买。过年过节,谁都会买上一本赠送亲朋的。那钱币不就会丁丁当当地不断流向投资者的腰包了吗?

康耐尔的话彻底打动了急于发财的巴尔扎克。他仿佛已经看到金币、银币堆积成山的前景了,说不定他会成为一代巨商呢。

巴尔扎克血脉贲(bēn)张,眼睛放光。他当即许诺成为康耐尔先生的四个合伙人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提出自己将要为这种古典书籍的第一种书《拉封丹全集》作序,以使其增色生辉。

但在合伙过程中,4个人产生了矛盾,最后只剩下巴尔扎克一个人投资。他四处借钱,才筹(chóu)到第一批计划所需的9000法郎资金。

很快,《拉封丹全集》印出来了,巴尔扎克心太大,在还没有卖出一本《拉封丹全集》的时候,已经准备着手第二批计划《莫里哀全集》的出版了。出版这本书的5000法郎投入,是他游说一个好友掏出来的。

印刷工作像快马一样日夜不停地奔跑,巴尔扎克跟在后面挥洒汗珠。他太老实了,只顾盯着工作,而忽略了纸商和印刷商。老奸巨滑老奸巨滑:形容人奸诈狡猾。的印刷商看到有机可乘,便用他们积压多年的旧纸来印巴尔扎克的古典全集,不费力气地将钱赚进了腰包。因此,印出的《拉封丹全集》和《莫里哀全集》字型奇小,纸张发暗,令巴尔扎克大失所望。但他并不以此为意,竟然把每册的定价定到20法郎,吓跑了所有前来看货的书商。巴尔扎克只好将价格一降再降,降到十二三法郎,可还是无人问津他的古典名着。最后,一共只卖出了20本书。这样,两项工程结束时,巴尔扎克欠下了1.5万法郎的债务,当然这还没算他本人应得的工资。

巴尔扎克不肯服输。他想,既然问题出在印刷上,那就自己办一个印刷厂,以后可以写作、出版、印刷一条龙作业。

很快,经过他的四处活动,印刷厂在几个人的投资下办起来了,投资者中包括他的母亲巴尔扎克夫人。那时,印刷业还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

本来印刷厂是有希望的,但巴尔扎克的又一次天真使印刷厂也很快破产了。新一轮灾难源于前一轮经商的恶果:那2500册未能售出的《拉封丹全集》和《莫里哀全集》。这些书一直安静地躺在巴尔扎克的库房里,突然有一天,它们的主人毫不吝(lìn)惜地以每本9法郎,尚不足原来定价的二分之一的价钱,将其卖给了一位叫包都安的书商。这时巴尔扎克还不知道期票(一种定期给付的支票)交易的秘密。为了贪图多拿5000法郎,他没收对方的2.2万法郎现金,而是收下2.7万法郎的期票,这些期票是两家外地书商签署(shǔ)的。眼看着就要到他巴望的兑现期票的日期了,那两家书商却同时宣布破产。

这条消息像个晴空霹雳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把巴尔扎克打了个目瞪口呆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2.7万法郎眼睁睁地化作了泡影。根据破产法中的规定,他从两位破产的书商那里获得了一大堆陈年旧书作为赔偿。但有什么用呢?它们可变不成钱,只是一堆废纸而已。

工人们嚷着要工资,投资者要撤回投资,巴尔扎克捉襟见肘捉襟见肘(zhǒu):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印刷厂只好宣布破产了。

经商三年下来,巴尔扎克共欠下近10万法郎的债务。这个烂摊子最后只好由他的母亲巴尔扎克夫人来收拾了。

在商海碰得头破血流以后,巴尔扎克又坐到了他的书桌前。时间已经过去了很多了,而他还一事无成。他决心好好地写一部小说。为了勉励自己,他把一座拿破仑的半身石膏塑像放在自己书房的壁炉架上。

1834年的一天,巴尔扎克像平时一样,销声匿迹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忽然来到了妹妹家中。一进门,他就用他那粗大的杖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打着,模仿着鼓声,配合着哼着雄壮的军乐曲,情绪好极了!一曲终了,他大声地朝妹妹喊着:“妹妹,祝贺我吧!我马上就要成为大天才了!”

原来,巴尔扎克在写《乡下医生》这一部小说时,萌(ménɡ)发了一个念头:要把自己的全部小说,包括已写的与未写的,全部合成一个总集,这个总集的名称就叫做《人间喜剧》。

按照巴尔扎克的计划,《人间喜剧》要刻画三四千个人物,包括137部作品。这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创举、一座无与伦比的文学大厦。而巴尔扎克将成为这座大厦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应该说,仅这样一项设想,就足以令人激动了,难怪巴尔扎克要大喊大叫了。

最终,巴尔扎克未能完成他的计划,《人间喜剧》仅汇集了他所写的91部小说,而不是137部。即使如此,《人间喜剧》仍然被人们誉为“19世纪法国的社会网络全书”,也就是说,它包容了19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各种人物。从这些小说里面,人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各种情况,一句话,可以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面貌和本质。《人间喜剧》赢得了这样的评价:“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作家,描绘过如此众多的人物。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位作家,出产过如此众多的作品……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它都是文学史上的第一次,它是一座当之无愧(kuì)的文学巨厦。”

据说,巴尔扎克一生喝下了5万杯浓咖啡,这黑色的浓咖啡,是他这一部“想象力丰富的劳动机器”的“黑色机油”,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然而,这黑色的浓咖啡却绝对不能少,除了纸和笔,浓咖啡是第三位重要的用品。在他的书桌上,他不需要书本,不需要论文,不需要资料,一切都不要,因为所有的这一切,他都烂熟于胸。惟有这黑咖啡,不能少!没有咖啡,他就无法工作。这浓黑的液体是他创作的兴奋剂,他不断地求助于这种“毒药”,不断地提高它的浓度,不断地吞下它的数量。传记作家说,这“成了河的浓咖啡”,虽然促进了《人间喜剧》这部巨着的完成,但也摧(cuī)毁了巴尔扎克那卓越而强壮的心脏。这位多产的大作家终于过早地与世长辞了,享年只有51岁。要不然,《人间喜剧》将是137部,而不是现在的91部。

在巴尔扎克的一生中,每完成一部作品,他的身上就要掉下十几斤肉。就像一个多产的妇人,不断地把自己的血肉铸(zhù)入一个又一个的新生儿身上。

巴尔扎克自从经商失败之后,便负债累累,债台高筑。后来尽管他拼命地写稿,以挣(zhènɡ)得稿费,但依然不足以偿还他的债务。何况他写稿又十分认真,凡是他认为不满意的地方,在没有修改好之前,他就决不交出去。每部小说在出版之前,他都要反复修改多次,最多的达十五六次,使得排版的工人个个叫苦不迭(dié),望而生畏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样,巴尔扎克就必须自己来付重排费,这就使得他在经济上又大受损失了。

债主们三天两头地上门,甚至向法院提出控告。巴尔扎克为了逃避债主们的纠缠,只好一次次地搬家。据说,他选择的新居,必须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住宅要有前后两道门,以便万一债主从前门进来,巴尔扎克可以马上从后门溜走。为了得到安宁,巴尔扎克动了不少脑筋,想出许多另辟财路的办法,甚至一心想找一位有钱的寡(ɡuǎ)妇做妻子,以便解脱经济上的困境。然而,他那艺术家的脑瓜却总是缺乏算计,以致一次次失败。直至他与世长辞,他所欠下的债务,还得由他那位新婚的俄国夫人来代他偿还。

有一天,巴尔扎克的一位朋友去看望他,还没有进屋,就听到巴尔扎克在与人吵架,声音响极了,一直还在骂人:“坏蛋,你不知羞耻,我要你好看!”

朋友一惊:巴尔扎克从未这样激动过啊!跟谁呢?得进去看着。推门进去,却发现屋里只有巴尔扎克一个人,对着他的稿纸大喊大叫。原来,他正为他作品中一个“坏人”而大发雷霆(tínɡ),对他的卑鄙(bǐ)无耻的行径感到愤恨。

巴尔扎克就是这样,常常为他作品中的人物而激动,有时竟至于泪流满面。

有一次,巴尔扎克跑到一位朋友家中,狼吞虎咽狼吞虎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地饱餐了一顿之后,实在累极了,便对朋友说,他想睡一觉,但千万要在1小时后叫醒他。l小时过去了,巴尔扎克睡得正香,朋友见他疲劳以极,不忍心叫醒他。待巴尔扎克睁开眼睛,已是暮(mù)色苍茫,将近黄昏,巴尔扎克从沙发上跳起来,勃(bó)然大怒,对朋友大发脾气:“你这个骗子!强盗!你浪费了我整整几个小时的时间,我的一篇小说泡汤了!你、你简直是谋财害命!”

说完,飞奔而去。

一天,巴尔扎克写得太累了,决定出去散散步。因为怕客人来访,便在门上写下一条留言:“我不在家,下午来吧!”

巴尔扎克虽然在散步,脑子却不闲,构思中的人物依然在他的脑中过着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喜怒哀乐依然冲击着作家的脑海。走着走着,巴尔扎克有些饿了,想回家吃点东西。可是,当他走到自家门口,正要推门进去的时候,发现了门上的留言,不由得缩回了手:“主人不在家,下午再来!”看完,便转身走了。

5. 当一个作家是一种怎么样的生活和体验

对写作者来说,写出的作品,不论好坏都凝注了自己的心血,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并不为过。人家出这么一点钱,你就贱卖掉自己的娃,不管是谁,都下不了这个狠心。后来,建议我写长篇,并暗示我给小说中巧妙注水,把短句子给多加些修饰和其它修辞手法,不就把短句写长了,最终,会让字数增加不少。经过一段时间挣扎,我还是离开了网络小说的写作。网络小说主要以娱乐为主,跟严肃文学比起来,艺术价值太少了,对读者起不到多大的精神和知识上的帮助。因此,我还是回归到了传统的写作模式,我写我心。作为写作者,不忘写作初心才是最根本的。

6. 关于中国作家的生活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僚”,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着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着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着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 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狂人”诅咒人吃人的现象,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周围的人就把他当成疯子,必欲除之而后快(《狂人日记》);夏瑜为社会而牺牲,茶客们说他“疯了”,华老栓则用他的血来治自己儿子的病(《药》);魏连殳关心中国社会,社会却来迫害他,到他不再关心中国社会时,周围的人却来巴结他(《孤独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
鲁迅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我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2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最充分体现鲁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 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鲁迅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尖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7. 我国文学大师的童年生活

巴金,尽管是一位名闻海内外的大作家,可他日常生活的情趣跟常人并没有什么显着不同。若从做小孩时说起,他就不是一个了不起的神童,相反倒是一个不肯听大人话的犟性子的孩子。

倔孩子
巴金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父亲和祖父都做过官。那时候.社会的习俗、仪式特别多。有一次,祖父生日,家里非常热闹。大大小小的屋子被客人挤满了,院子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什么堂哥堂弟、表姐表妹、姨妈婶婶,还有许多他从没见过的远房亲戚都来了。一时间.大人们的说话声、孩子们的嬉笑声.还有敲锣打鼓的声音夹杂在一起.大老远就可以听得清清楚楚。小巴金喜欢安静,家里是不好待了,只好和邻居家的小伙伴躲起来玩了。
可是没多久就被人发现了,带到了宴会上。因为按照当时的习俗,父母要为祖父设个虚座,点上红蜡烛,然后让子女们向那配有红椅套的空椅子叩头拜寿,以此来祈求祖父的健康长寿。其他同龄的孩子都叩拜了,父母突然发现巴金不在,就派人四处搜索,好不容易才把他找回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巴金就是不肯拜,这让在场的大人们很着急,有的说,只要你拜了,就给你零花钱;也有的说,给你买最喜欢的书。小巴金还是无动于衷,气得母亲打了他一顿,结果还是没用……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从小就害怕出席大场面,害怕任何仪式,害怕任何礼节。”但是一旦自己认定了是正确的事,他就会很勇敢、很坚定地坚持自己的主张。正是因为这种倔强,让他在以后碰到的许多困难面前。毫不退缩。
喜爱小动物
他特别喜欢小动物。在广元(巴金父亲曾任广元知县)时。衙门后院养了不少的鸡。巴金就常常与鸡群为伍,成了一个“鸡司令”。这群小鸡一天天地长大。终于变成了神气的公鸡与漂亮的母鸡。终于有一天,一个厨师奉命来后院宰鸡做菜。受惊吓的鸡到处乱窜引起了小巴金的注意,他飞快地跑过来制止了厨师,又跑过去向母亲求救。结果还是无济于事,甚至连他最心爱的大花鸡也难以幸免,为此他大哭了一场,别人还笑话他“痴”。他那小脑袋里想不通的是:做了鸡为什么就要被人食用?他向父母讨教,可是都没得到自己听得懂的,且满意的答复。既然得不到满意的解答,自己又保护不了大花鸡们,自此他也就不想再做“鸡司令”了。
巴金原来以为再也不养小动物了。后来正巧一个朋友要搬到外地去住了。临走时送了他一条小狗。小狗全身都是白色的绒毛,很乖巧。总是喜欢紧紧地跟着家里人,一步不离。全家人很快就喜欢上这位新朋友。大家不仅给小狗起了名字,还训练它做很多动作,最让人吃惊的是,它居然学会了给客人作揖。它会在你的指令下先是两腿立起来,然后。把前面的两条腿放下来,身体使劲地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的,等着你来抚摩它。后来。巴金还写了篇短文来纪念这条小狗呢。
兴趣, 泛小时候,巴金的兴趣就非常广泛。他常常随父亲去戏院看戏,在父亲的引导下懂得了京剧、川剧。他还喜欢集邮、下象棋、看电影、听音乐、旅游等等。当然最喜欢的还是读书。读书这一兴趣从小到老从未改变。在广元时。他刚进书房识字不久。就爱上了老师画的人物画。从此,养成了孜孜不倦的读书习性。家里收藏的旧书很快就被他看完了。后来。看到哥哥弟弟们买了新书,大家就会抢着看呢。从书中,他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这为他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巴金不仅爱读书。也爱收藏书籍。如果你去他家拜访,就会发现书房内四壁都是书,客厅里也顺着墙放着四个大书橱,连走廊、过道也有书橱。他很爱书,他的朋友也喜欢书。经常彼此交换着看。他买的书很杂。各种各类的书都有,特别喜欢那些有名家插图的精装本。书籍成了他最宝贵的财富。晚年时,他多次向北京图书馆、母校捐出了自己心爱的书籍。

冰心---梦,童

她回想起童年的生涯,真是如同一梦罢了!穿着黑色带金
线的军服,佩着一柄短短的军刀,骑在很高大的白马上,在海
岸边缓辔徐行的时候,心里只充满了壮美的快感,几曾想到现
在的自己,是这般的静寂,只拿着一枝笔儿,写她幻想中的情
绪呢?
她男装到了十岁,十岁以前,她父亲常常带她去参与那军
人娱乐的宴会。朋友们一见都夸奖说,“好英武的一个小军人!
今年几岁了?”父亲先一面答应着,临走时才微笑说,“他是
我的儿子,但也是我的女儿。”
她会打走队的鼓,会吹召集的喇叭。知道毛瑟枪里的机关。
也会将很大的炮弹,旋进炮腔里。五六年父亲身畔无意中的训
练,真将她做成很矫健的小军人了。
别的方面呢?平常女孩子所喜好的事,她却一点都不爱。
这也难怪她,她的四围并没有别的女伴,偶然看见山下经过的
几个村里的小姑娘,穿着大红大绿的衣裳,裹着很小的脚。匆
匆一面里,她无从知道她们平居的生活。而且她也不把这些印
象,放在心上。一把刀,一匹马,便堪过尽一生了!女孩子的
事,是何等的琐碎烦腻呵!当探海的电灯射在浩浩无边的大海
上,发出一片一片的寒光,灯影下,旗影下,两排儿沉豪英毅
的军官,在剑佩锵锵的声里,整齐严肃的一同举起杯来,祝中
国万岁的时候,这光景,是怎样的使人涌出慷慨的快乐眼泪呢?
她这梦也应当到了醒觉的时候了!人生就是一梦么?
十岁回到故乡去,换上了女孩子的衣服,在姊妹群中,学
到了女儿情性:五色的丝线,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计的;香的,
美丽的花,是要插在头上的;镜子是妆束完时要照一照的;在
众人中间坐着,是要说些很细腻很温柔的话的;眼泪是时常要
落下来的。女孩子是总有点脾气,带点娇贵的样子的。
这也是很新颖,很能造就她的环境——但她父亲送给她的
一把佩刀,还长日挂在窗前。拔出鞘来,寒光射眼,她每每呆
住了。白马呵,海岸呵,荷枪的军人呵……模糊中有无穷的怅
惘。姊妹们在窗外唤她,她也不出去了。站了半天,只掉下几
点无聊的眼泪。
她后悔么?也许是,但有谁知道呢!军人的生活,是怎样
的造就了她的性情呵!黄昏时营幕里吹出来的笳声,不更是抑
扬凄婉么?世界上软款温柔的境地,难道只有女孩儿可以占有
么?海上的月夜,星夜,眺台独立倚枪翘首的时候:沉沉的天
幕下,人静了,海也浓睡了,——“海天以外的家!”这时的
情怀,是诗人的还是军人的呢?是两缕悲壮的丝交纠之点呵!
除了几点无聊的英雄泪,还有甚么?她安于自己的境地了!
生命如果是圈儿般的循环,或者便从“将来”,又走向“过去”
的道上去,但这也是无聊呵!
十年深刻的印象,遗留于她现在的生活中的,只是矫强的
性质了——她依旧是喜欢看那整齐的步伐,听那悲壮的军笳。
但与其说她是喜欢看,喜欢听,不如说她是怕看,怕听罢。
横刀跃马,和执笔沉思的她,原都是一个人,然而时代将
这些事隔开了……
童年!只是一个深刻的梦么?

8. 作家的日常是怎样的

一般来说,入行几年的作者,基本都能做到每小时写出三千字左右的速度。这个事情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所以就造成。一些读者的误解:你们这些作家既然能一个小时就写出三千字,为什么每天不能多更一些。难道你每天就工作一个小时。太懒了吧你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三八二十四,你一天明明可以写两万四千字啊!为什么就写那么一点!这帮作家就是懒,就是没有职业道德!说这话的人,真的很无知第一呢,写小说不是自来水龙头,你任何时候拧开龙头就有水出来的。写小说还是要讲灵感的,没灵感的时候,你坐在电脑前屁股坐硬了就写不出来。我们业内同行所说的码字速度,一小时写三千,一小时写四千字什么的,是单指的【动笔】的时候。也就是说,单纯是指打字的时间,一小时可以打出三千字左右的速度。但是,在【动笔】之前,构思的时间就远远不止!我在写三千字之前,可能需要构思几个小时左右,脑子里慢慢想,今天这章写什么情节,故事进行到哪里,中间需要不需要插叙,需要不需要转镜头写另外一条线……等等等等。还有的时候,遇到大高潮的时候,也需要想,这个人物要不要死,怎么死,怎么死的荡气回肠一点。对白怎么才够燃。而有的时候,没有灵感,我需要看看其他的书来活跃一下自己的思路,让自己摆脱钻牛角尖。你真以为我们说的一小时码三千字,所以写一章就真的只需要一个小时。没这么简单的孩子。

9. 作家的一天是怎样的

作家的一天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也是一个普通人,可能会陪的妻子去逛街买菜,周末会带孩子去游乐场,然后没事的时候会出去走走,毕竟只有多出去看看才能找到不同的灵感,来创作不同的作品。

阅读全文

与作家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2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