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朝鲜族饮食民俗与汉族比较,饮食特征,不同原因
文化差异有是肯定会有的,但是不是很大。朝鲜族在中国生活的几百年了,在文化等方面已经融合到了汉族的文化里,所以不明显。过节方式几乎相同,饮食方面也几乎相同,语言方面只不过朝鲜族用双语。所以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差异礼节上。
朝鲜半岛土地狭长,多崇山多季风多暴雨,这种地形和气候塑造了朝鲜民族的峻急性格,其在制作饮食上也较少耗时长、工艺繁复的烹、炸、烩、煸等烹饪方法,而总体以生拌、凉拌、煮、煎、炒为主,即使是节庆、祭祀等重大节日饮食的制作也比较简易。另据史书记载,受自然环境和生产力局限,自古以来我国东北东部 、中朝接壤的广阔山区可耕田较少、农作物产量偏低,其民日常饮食朴素节俭,饮食文化观念自然质朴。(以上两方面是延边朝鲜族饮食“尚天然”的主要因素。
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朝鲜半岛人民自古信奉东方阴阳五行观念,认为人体需与天地节气调和,因而形成了按季进补和一些独特的饮食方式。延边地区虽然气候寒冷,但朝鲜族的主、副食中却仍以凉、冷食品偏多,究其缘由,阴阳相克相生观念为重要因素。
Ⅱ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1)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2)饮食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3)居住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4)丧葬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 近年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火化等。
(5)礼仪
朝鲜族礼节很严。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要问安让路;就餐时给老人摆单人桌,父子不同席,儿媳恭顺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席间若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对火。
(6)婚姻
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订亲后,选吉日。由男方携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亲友共同饮酒。至夜幕降临,方撤下酒席,奏乐。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归家,以表不忍女儿即将离家外嫁。
朝鲜族人无女方向男方索取财物的陋习,只由男方买些服装和姑娘所爱之物相赠,以表订亲之意。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各备丰盛酒席。男方先备牛车,车上铺新被,新郎偕同二三名傧相,身穿礼服胸佩红花,去女家接新娘。至女家,新郎先被推进一无人的房间——室内摆放一桌丰盛酒席,女方给新郎连斟三杯酒。其后,新郎将酒菜各选一点,用一张白纸包上,带上一瓶白酒,请人送回自家,表示婚事惬意,女家招待甚丰。接着女家又给新郎送上一碗大米饭,里面埋上三个鸡蛋。新郎要剩半碗饭一个鸡蛋给新娘,象征此后共吃一锅饭,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永成鸾凤之好。 傧相于席间也选一点菜肴,带回家中,以示同喜。
此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向老人行跪拜礼,以谢玉成。然后新娘带妆奁上车与新郎回家。
回归途中,赶车人故意把车赶进横垄地里任其簸簸,同车人欢笑一团,乐不可支。车进村边,村人穿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迎接新娘。此时由男家向赶车人献出一小桌酒菜。宴罢,赶车在村中转几圈,再乘兴将车赶到新郎家。新郎新娘下车后,步入屋内举行婚礼,仪式与在女方家相似。仪式后,在场男女老幼同歌共舞。此时,新郎新娘“三问三答”,其内容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幼辈的爱抚及双方海誓山盟之类的话语。宴罢,客归,新郎新娘入洞房。婚事完毕。
Ⅲ 朝鲜族饮食民俗与汉族比较,不同原因!!
文化不同啊,朝鲜族文化虽受汉族文化影响,但是可能只是某个朝代很相似,就像日本向中国的汉唐一样,汉族其实是个多血统名族,历史五千年不断的和很多各个名族的人融合,习俗也不断变化。
但朝鲜族相对纯正点,至于饮食,不好回答什么,连汉族的饮食文化差异都很多,这个则和名族没太大关系,和地域的关系比较大!
Ⅳ 朝鲜族人的生活习俗
1、传统服装:
朝鲜族居住以火炕为中心,平时男人盘腿而坐,而妇女坐相一般是双膝着地的脆式,所以衣着多是宽松式。朝鲜族一般喜着白衣素服,显示出喜爱清净朴素的特性,故有“白衣民族”之称。
7、宗教信仰
历史上朝鲜族信仰多种宗教,有原始的万物有灵论的多神信仰、佛教、基督教等,也有近代产生的民族宗教信仰,如天道教、侍天教、济愚教、青林教、元倧教、檀君教、大倧教等。此外,也有人信仰佛教、儒教等。
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新落实,朝鲜族宗教信仰中基督教的影响逐渐扩大,其信徒也明显增多。目前,朝鲜族的宗教信仰主要以基督教、天主教为主,尤其是基督教发展速度较快。
(4)朝鲜族和汉族生活习惯有什么不同扩展阅读
朝鲜族是由相邻的朝鲜半岛陆续迁入、定居东北地区而逐渐形成的我国跨境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东北三省,集中居住于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及辽河、浑河等流域。
改革开放后,朝鲜族人口由传统居住地东北三省逐渐迁往京津地区、黄河下游、长江下游、珠江下游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
“朝鲜族”的称呼特指中国少数民族朝鲜族,是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人,在非中国地区生活的朝鲜民族人不自称”朝鲜族“。
Ⅳ 朝鲜族有什么特殊的生活习惯
07 朝鲜族
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中国的朝鲜族是十七世纪时由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朝鲜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
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着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人参、鹿茸均驰名中外。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着称于世。男子喜欢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欢压跳板和荡秋千。朝鲜舞蹈包括长鼓舞、刀舞、扇舞、巫舞等。
习俗
朝鲜族人非常尊重老人,并将8月15日定为“老人节”。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忌讳人称“鲜族”。
婚俗
姑娘和小伙的接触传话,需要一个“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善”,与汉族的“相亲”相似,如满意,小伙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与之对“穹合”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属相是否相顺而不相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经媒人通知男方家,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男方可“择日”确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并送彩礼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缎”、“红缎”等。
结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新郎一行人手捧用红包巾包着的木雕大雁来到新娘家后,新娘家用木盆把木雁接过去,然后把新郎让进客房--“舍廊房”,新郎在此戴上纱帽,系上冠带,新娘头上戴“簇头里”,手戴“汉衫”走进樵礼厅举行结婚仪式,结束后,新郎便开始“赏大桌”,即品尝佳肴,由新娘家的客人和自家的亲戚们陪同。行过樵礼仪式后,双方便正式结为夫妻。
食俗
喜欢食米饭,擅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做米饭用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儿,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一锅一次可以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米饭,或多层米饭。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
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等。“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冬后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泡菜味道的好坏,也是主妇烹调手艺高低的标志。朝鲜族菜肴食用后大都有一定的滋补和医疗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参芪补身汤”、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汤”、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汤等。
朝鲜族节日菜肴品种繁多,并备时令名菜。朝鲜族名菜名点很多,主要有神仙炉、补身炉(又称补身汤、狗肉火锅)、冷面、打糕、朝鲜泡菜等。另外还有:酱牛肉萝卜块;铁锅里脊;生拌鱼等朝鲜族风味菜肴。
节庆
朝鲜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 (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朝鲜族一向崇尚礼仪,注重节令。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饮食更加讲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饼,都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点缀。
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届时要先在餐桌上摆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的嘴里还要叼一只红辣椒。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所有礼仪筵席,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席最
Ⅵ 朝鲜族风俗和特色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是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其余散居在内地的一些城市。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里的朝鲜族居民占了朝鲜族总人口的近一半。此外还有位于长白山怀抱中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也是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区。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文属音位文字类型。1441年在李氏王朝主持下创制的,称“训民正音”,简称“正音”,为方块状拼音文字。
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着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人参、鹿茸均驰名中外。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着称于世。男子喜欢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欢压跳板和荡秋千。朝鲜舞蹈包括长鼓舞、刀舞、扇舞、巫舞等。
朝鲜族:历史
中国朝鲜族的先民,多是l9世纪70年代自朝鲜半岛迁入我国东北地区定居,有一部分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东北境内,如辽宁省盖县林家沟村姓朴的朝鲜族,在当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到1931年以后,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强迫同化政策下,大批朝鲜人移入中国东北各地,他们在我国东北地区定居下来后,逐渐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朝鲜族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着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角,被誉为“东北三宝”。敬老爱幼是朝鲜族人的美德。“
朝鲜族:节庆
朝鲜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朝鲜族一向崇尚礼仪,注重节令。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饮食更加讲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饼,都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点缀。
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届时要先在餐桌上摆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的嘴里还要叼一只红辣椒。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所有礼仪筵席,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席最为讲究和隆重。
朝鲜族:婚俗
姑娘和小伙的接触传话,需要一个”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善“,与汉族的”相亲“相似,如满意,小伙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与之对”穹合“,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属相是否相顺而不相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经媒人通知男方家,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男方可”择日“确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并送彩礼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缎“、”红缎“等。
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订亲后,选吉日。由男方携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亲友共同饮酒。至夜幕降临,方撤下酒席,奏乐。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归家,以表不忍女儿即将离家外嫁。
朝鲜族人无女方向男方索取财物的陋习,只由男方买些服装和姑娘所爱之物相赠,以表订亲之意。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各备丰盛酒席。男方先备牛车,车上铺新被,新郎偕同二三名傧相,身穿礼服胸佩红花,去女家接新娘。至女家,新郎先被推进一无人的房间——室内摆放一桌丰盛酒席,女方给新郎连斟三杯酒。其后,新郎将酒菜各选一点,用一张白纸包上,带上一瓶白酒,请人送回自家,表示婚事惬意,女家招待甚丰。接着女家又给新郎送上一碗大米饭,里面埋上三个鸡蛋。新郎要剩半碗饭一个鸡蛋给新娘,象征此后共吃一锅饭,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永成鸾凤之好。傧相于席间也选一点菜肴,带回家中,以示同喜。
此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向老人行跪拜礼,以谢玉成。然后新娘带妆奁上车与新郎回家。
回归途中,赶车人故意把车赶进横垄地里任其簸簸,同车人欢笑一团,乐不可支。车进村边,村人穿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迎接新娘。此时由男家向赶车人献出一小桌酒菜。宴罢,赶车在村中转几圈,再乘兴将车赶到新郎家。新郎新娘下车后,步入屋内举行婚礼,仪式与在女方家相似。仪式后,在场男女老幼同歌共舞。此时,新郎新娘”三问三答“,其内容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幼辈的爱抚及双方海誓山盟之类的话语。宴罢,客归,新郎新娘入洞房。婚事完毕。
结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新郎一行人手捧用红包巾包着的木雕大雁来到新娘家后,新娘家用木盆把木雁接过去,然后把新郎让进客房:”舍廊房“,新郎在此戴上纱帽,系上冠带,新娘头上戴”簇头里“,手戴”汉衫“走进樵礼厅举行结婚仪式,结束后,新郎便开始”赏大桌“,即品尝佳肴,由新娘家的客人和自家的亲戚们陪同。行过樵礼仪式后,双方便正式结为夫妻。
朝鲜族:服饰
朝鲜族一般喜欢素白色,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道袍是过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后成为男子出门时的礼服。长袍当大衣穿,有单、夹、棉之分。
女装一般短衣长裙。短衣有长长的白布带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结。长裙多有长皱褶。裙有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之分。年轻女子一般爱穿筒裙、短裙,老年妇女常穿缠裙、长裙。冬天,中老年妇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
朝鲜族:饮食
喜欢食米饭,擅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做米饭用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儿,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一锅一次可以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米饭,或多层米饭。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
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等。”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冬后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泡菜味道的好坏,也是主妇烹调手艺高低的标志。朝鲜族菜肴食用后大都有一定的滋补和医疗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参芪补身汤“、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汤“、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汤等。
朝鲜族节日菜肴品种繁多,并备时令名菜。朝鲜族名菜名点很多,主要有神仙炉、补身炉(又称补身汤、狗肉火锅)、冷面、打糕、朝鲜泡菜等。另外还有:酱牛肉萝卜块;铁锅里脊;生拌鱼等朝鲜族风味菜肴。
朝鲜族:建筑
朝鲜族的文化受汉族影响较深,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似之处,不过为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朝鲜族民居多为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住房的平面多数为矩形,也有L形的,有的设外廊。内部布局,主房间为居室,牛棚和储存柴草杂物的”草房“在房屋的一端,以灶间与居室隔开。()居室多少、大小可视需要,由推拉门分隔,比较灵活方便。居室内靠墙设推拉门壁橱,供存放衣物、被褥之用,使室内显得宽敞雅致。家人和来客进门就上炕,鞋要脱在门口,以保持室内清洁。
朝鲜族住房的构造,主要是木构架承重。地基用土垫起30厘米高的台基,周边再砌上石块。外墙也是先立起木框架,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外抹泥浆,白灰罩面,中间充填沙土;也有不填沙土,做成空心墙的。内隔墙多用双面抹灰的板条墙。门窗为推拉式,门窗口的尺寸相同,往往是门窗不分,都可做出入口,窗棂竖向排列密,横格间隔远,再加门窗口狭长,使得本来低矮的房身给人以挺拔秀丽之感。屋顶多作成四坡式,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上面抹泥,再覆盖30—50厘米厚的稻草,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将整个屋顶包住,或用草帘逐层相搭接,将屋顶盖满,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在城镇中,住宅多用青灰色陶瓦屋顶。瓦顶坡面略有曲线,檐头四角和屋脊两端向上翘起,瓦当和脊头加简单花饰,形成活泼明快的风格。
Ⅶ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朝鲜族是朝鲜和韩国的主体民族,虽然在朝鲜和韩国并不存在朝鲜族的概念,此外还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以及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可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朝鲜族的风俗习惯究竟都有哪些?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 民族文化 的角度来学习学习吧!
朝鲜族(韩民族)的先民是三韩人(马韩、辰韩和弁韩),《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虽然韩半岛古代国名多变,但是“韩人”、“韩民”之称一直在民间延续,在中韩两国的法律文书中也时有出现,比如:19世纪80年代的《清·朝水陆贸易章程》中就有“华民”、“韩人”之称,19世纪90年代中期清国皇帝对日宣战诏书中也有“着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之称。
在甲午战争清国战败后,在《马关条约》中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承认朝鲜独立,1897年,朝鲜王宣布建制称帝,建立“大韩帝国”,“韩”第一次从民间进入国号,han这个音在韩语中是“大”的意思,也有“一”的意思,绝大多数民族都喜欢选寓意好的或者有纪念意义的名称作为国名、族名。
朝鲜族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很强。很多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流传至今。传统的朝鲜民族民居乡土气息浓郁,一般是稻草屋顶,朝鲜族大炕、木筒烟囱。大多数朝鲜族聚集区,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因此他们就地取材,用稻草盖屋顶,又隔雨,又保暖,经济实惠。朝鲜族大炕别具特色,房间整个地面除了放鞋子的地方,其余是一埔大炕,进屋就脱鞋上炕,炕上一般埔着地革,朝鲜族妇女总会使它保持的干干净净,爱清洁也是这个民族的一大特点。
传统的朝鲜族的服饰以妇女穿的高丽裙最为独特。每到大型节日、朋友聚会或生日、祝寿她们总会穿上这种传统的服装,伴随着那优美的民族乐曲,载歌载舞,热闹一番。朝鲜族妇女摆运物品一般用头顶,这是在长期劳动中练就的本领,既使走的很快,也非常平稳。在历史上,朝鲜族男尊女卑的现象比较突出。这和日本的风俗有些相象,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现象也逐渐在改变。
朝鲜族民族音乐,民族歌舞,独具风格,它们多半反映劳动和丰收的欢乐的场面和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朝鲜族歌唱家和艺术家。每到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和庆祝的场面,他们都会引吭高歌,举杯畅饮,充分体现了这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朝鲜族的民族节日有岁首节、上元节、寒食节、秋夕节等。为老人祝寿场面热闹隆重,体现朝鲜族尊老爱幼的风俗。
传统朝鲜族舞蹈有刀舞、长鼓舞、龙鼓舞、农乐舞等。伽椰琴、奚琴、筒箫、长鼓、手鼓是朝鲜族的传统民族乐器。
朝鲜语是他们的民族语言,延吉市是延边自治州首府。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延边自治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延边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图们江中下游地区,中、朝、俄交界地带,幅员辽阔,边境线长。边境口岸—珲春,可直接与日本海相通,再加上国家对边疆地区有相应的政策扶持,为开发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近几年又先后开辟了珲春至朝鲜罗津、珲春至俄罗斯海参崴的跨国旅游线路,相信延边自治州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
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也远近闻名,朝鲜族的主食一般以米饭、打糕、冷面为主,朝鲜族的铁锅与汉族的蒸饭的铁锅有所不同,它口小,内大,所蒸出的米饭味道纯正。打糕是用糯米蒸熟以后,经过反复锤打而成,吃起来柔韧可口。朝鲜族冷面多为夏季食用,冷面所用的原料为荞麦粉、面粉和淀粉按一定比例和匀,经过手工机械压制到沸水里煮熟,然后放以冷水里浸泡,食用时放到特制的冷面汤,然后加辣椒沫、牛肉片、煮熟的鸡蛋、黄瓜丝等,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吃起来,凉爽可口,特别受到女性的欢迎。
美食:
朝鲜族的菜肴多以凉拌和泡渍的为主。朝鲜族泡菜家喻户晓。所用的原料多种多样,几乎无所不有,常见的有桔梗、薇菜、蕨菜、海带、萝卜、大白菜、黄瓜等等,泡制时所用的佐料主要有姜沫、蒜泥、辣椒沫、盐、味精等。朝鲜族泡菜是游客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肴,传统的朝鲜族人爱吃狗肉,做法独特是宴请客人必备的一道菜。狗肉汤、酱汤、鲢鱼汤、水豆腐、明太鱼、朝鲜族包饭、朝鲜族烧烤、用糯米酿制的朝鲜族米酒都颇具民族特色,让人回味无穷。如果你作为一个外地游客到这里,欣赏完美丽自然景观,坐朝鲜族农家大炕上,品尝风味独特的菜肴,喝着朝鲜族米酒,听其音乐,观其舞蹈,你一定会乐在其中。
朝鲜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有摔跤、跳板、荡秋千、拔河、传统木排赛等。每到大型节日都要举行体育运动会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居住: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丧葬: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近年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火化等。
礼仪:
朝鲜族礼节很严。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要问安让路;就餐时给老人摆单人桌,父子不同席,儿媳恭顺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席间若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对火。
婚姻:
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