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谁知道三国 弥衡的故事
弥衡为何裸衣骂曹?世人百惑不解。
他真是神经病吗?从他骂人的技巧来看,绝对不象。现将《演义》中的弥衡事迹摘录如下:
孔融曰:“吾友祢衡,字正平,其才十倍于我。此人宜在帝左右,不但可备行人而已。我当荐之天子。”于是遂上表奏帝。其文曰:“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昔世宗继统,将弘基业;畴咨熙载,群士响臻。陛下睿圣,纂承基绪,遭遇厄运,劳谦日昃;维岳降神,异人并出。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之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若仇;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词,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昔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制劲越:弱冠慷慨,前世美之。近日路粹、严象,亦用异才,擢拜台郎。衡宜与为比。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霓,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激楚、阳阿,至妙之容,掌伎者之所贪;飞兔、腰袅,绝足奔放,良、乐之所急也。臣等区区,敢不以闻?陛下笃慎取士,必须效试,乞令衡以褐衣召见。如无可观采,臣等受面欺之罪。”
帝览表,以付曹操。操遂使人召衡至。礼毕,操不命坐。
祢衡仰天叹曰:“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操曰:“吾手下有数十人,皆当世英雄,何谓无人?”衡曰:“愿闻。”操曰:“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敦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安得无人?”衡笑曰:“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尽识之: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招,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敦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1操怒曰:“汝有何能?”衡曰:“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子共论乎1时止有张辽在侧,掣剑欲斩之。
操曰:“吾正少一鼓吏;早晚朝贺宴享,可令祢衡充此职。”衡不推辞,应声而去。辽曰:“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操曰:“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天下必谓我不能容物。彼自以为能,故令为鼓吏以辱之。”来日,操于省厅上大宴宾客,令鼓吏挝鼓。旧吏云:“挝鼓必换新衣。”衡穿旧衣而入。遂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坐客听之,莫不慷慨流涕。左右喝曰:“何不更衣!”衡当面脱下旧破衣服,裸体而立,浑身尽露。坐客皆掩面。衡乃徐徐着裤,颜色不变。操叱曰:“庙堂之上,何太无礼?”衡曰:“欺君罔上乃谓无礼。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操曰:“汝为清白,谁为污浊?”衡曰:“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
时孔融在坐,恐操杀衡,乃从容进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足发明王之梦。”操指衡而言曰:“令汝往荆州为使。如刘表来降,便用汝作公卿。”衡不肯往。操教备马三匹,令二人扶挟而行;却教手下文武,整酒于东门外送之。荀彧曰:“如祢衡来,不可起身。”衡至,下马入见,众皆端坐。衡放声大哭。荀彧问曰:“何为而哭?”衡曰:“行于死柩之中,如何不哭?”众皆曰:“吾等是死尸,汝乃无头狂鬼耳1衡曰:“吾乃汉朝之臣,不作曹瞒之党,安得无头?”众欲杀之。荀彧急止之曰:“量鼠雀之辈,何足汗刀1衡曰:“吾乃鼠雀,尚有人性;汝等只可谓之蜾虫1众恨而散。
……
由上述经过可见:
一、弥衡确实有才。孔融不会胡乱推荐,他还以身家性命作保,其材应当不假。
二、是曹操道先怠慢弥衡:“礼毕,操不命坐”(按照所谓“令人汗颜的文章”,曹操简直失礼之极),因此弥衡骂曹,并非无端,事出有因。
三、弥衡竟将曹操百官骂成粪土,固然过头了,但曹操也对他继续侮辱,授予他击鼓小吏之职。
四、弥衡击鼓骂曹,只是出于对曹操侮辱的反击。
五、曹操强行押送弥衡“出使”,实在有违常规,百官相送,也是先惹弥衡,才招致弥衡妙语反击。
六、整件事情完全是曹操先行无礼所致,即便是现代人去做客,主人竟不“请坐”,只怕也会勃然大怒吧?
七、从弥衡的妙语如珠来看,他绝非疯子,而且确有其才。其实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环节他应对不出,哑口无言,事情就不会那么僵,只怪他太聪明了,火气也太足了!
八、一般人再怎么愤恨,也不致于脱了衣服骂。只有这一点最难解释。因此小说中我认主他源出于天真教派,曾与野人一同生活,裸衣惯了……而他之所以非要出头显示“非凡才华”,也是为了道教的“政教合一”(儒家绝不可能裸衣)。弥衡口中的“天文地理”均为道家所习;而“三教九流”,“儒”仅为其一;至于最后弥衡骂一些人为“蜾虫”也是道教术语,其实不能算骂。道教把众生分为十类:“天上五仙:天、地、人、神、鬼;地下五虫:鳞、毛、羽、蜾、昆。”而人类属于地下五虫中的“蜾虫”(皮下有脂,皮外无毛)。因此,笔者认为弥衡非儒,而是道家。
九、可惜!直到他死,还是没能看到其人真正才华,以致于世人或以为他是疯子,或以为他徒具口才!呜呼!哀哉!
⑵ 从《鹦鹉赋》看祢衡是怎样的一个人
看过《三国演义》和京剧《击鼓骂曹》的人们,都知道那个裸体痛骂曹操的祢衡,是三国时期一个狂放不羁的特别人物。小说中的祢衡和戏中的祢衡,是作者以文学方法塑造的艺术形象,自然有夸张和渲染的成分在其中,但其思想和性格,基本上与历史记载中的祢衡相吻合。近年来,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风行天下,其中所描绘的祢衡与我们所熟知的祢衡大相径庭,易先生认为“祢衡的所谓傲骨,毫无正义的内容,只不过是他自我表现的恶性膨胀而已”,“说明他其实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他的自高自大,就是他自私的表现”,“这就不能算是英雄,只能叫做混蛋。”(见《品三国》下第28集《借刀杀人》,32-36页。)从以上评价可以看出,易先生基本上否定了这个人物的正面意义。而收录在《昭明文选》中的《鹦鹉赋》,是祢衡作为文人和才子留下的传奇之作,通过品读这篇才华横溢的文章,我们又似乎看到了一个志趣高洁、追求美好理想的祢衡。这就不能不令人疑窦丛生,历史典籍记载中的祢衡,小说与戏中的祢衡,还有易中天先生笔下的祢衡,究竟哪一个更接近事实上的祢衡呢?祢衡真像易中天先生所说的是一个极端自私的“混蛋”吗?
一个被严重歪曲了的形象
晋代史学家陈寿先生所撰的《三国志》,一直以来被人们看着是记载三国历史的信史,但是这部着名的史学着作中竟然没有关于祢衡的专门的小传。许多事迹和名气不如祢衡的人物都上了,为何单单没有祢衡的小传呢?估计是祢衡的事迹不为统治者所喜欢,所以陈寿先生也就不敢放胆去写。《三国志》中有关祢衡的记载,是后来注释《三国志》的南北朝时期的宋朝人裴松之,在《荀彧传》的注解中引述《典略》中的记载附带叙述出来的,说他“恃才傲逸,臧否过差,见不如己者不与语,人皆以是憎之。”正面集中记载祢衡事迹的文字,出现在与裴松之同时代的史学家范晔所着的《后汉书·文苑列传》中,说他“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以上两本史书中的记载差不多,意思都是说他恃才傲物,喜欢评论时事,瞧不起别人,等等。这种评价虽然不是很高,但是也没有从整体上予以否定,而且还都特别点明了祢衡是有才气的,比如两条史料中都有孔融的推荐词:“淑质贞亮,英才卓烁。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虽然不无吹捧之意,但能让孔融为之极力称赞的人,应该说才气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况且《鹦鹉赋》也为其过人的文采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三国演义》与京剧《击鼓骂曹》,没有把祢衡当成一个才子来塑造,而是把他写成了反对曹操的英雄,这样写也大致合乎史料中记载的人物原形的特点。
但是,到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里,祢衡却成了一个对抗“整个社会”,“自绝于人民”,“心理变态”、“病入膏肓”、“极端自私”的“混蛋”!易先生认为,祢衡的死“也冤也不冤”,冤,是因为无论他“多么可恶和讨厌,至少罪不当死”,他的确是死于“没有法制和人权”的“黑暗社会”;不冤,是因为他“多少有些咎由自取”,“自己找死”,“最不值得同情”,即便生活在“讲法制和人权的社会”,“也不会讨人喜欢”。
易先生对祢衡的种种负面的评论,大多都出自他的推测甚至是信口开河,没有确凿的史料根据。比如易先生说,祢衡对抗了“整个社会”,“自绝于人民”,这些说法难以成立。祢衡对曹操始终持不合作的态度,但对刘表、黄祖及其儿子,态度就大不相同,或称美,或体察心思,或友善,这就说明他还是能够与人合作的。而且,在刘表和黄祖那里,他一度还是能够认真负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特别是在黄射大宴宾客的集会上,当有人请求他为鹦鹉作赋,“使四座咸共荣观”时,他欣然命笔,愉快地吟出了传奇之作《鹦鹉赋》,说明他还是可以和人们打成一片的。至于他与孔融,两个人可以说是相互欣赏,彼此倾慕,“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这里的“儿”是汉代对杰出男子的尊称,并非易中天先生所说的是将孔融称“儿子”!),表达了他对孔融、杨修的赞美之情。史料中的记载与其文章表明,祢衡并非是对抗 “整个社会”的人民公敌,也不是“自绝于人民”的叛徒,易先生给他扣上这样的大帽子,实在是缺乏根据和没有道理。
至于易先生说他“心理变态”,“病入膏肓”,“其实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他的自高自大,就是他自私的表现”,“这就不能算是英雄,只能叫做混蛋。”等等,完全是强词夺理,信口雌黄。从《品三国》中我们不难发现,易先生评价祢衡,有时是站在曹操的立场上说话的,从曹操的角度来看祢衡当然是一无是处,因为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确实把曹操骂得够呛;有时是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下断语的,但超越了那个特定的年代,以今人的标准衡量古人,祢衡必定是一个浑身上下充满毛病的人;更多的时候,易先生是从世俗的角度来评价的,因为以庸常的目光看特立独行的祢衡必定是狂人,为大众所不容。总之,在易中天先生的笔下,祢衡的形象被严重歪曲了,人们看到的祢衡再也不是小说和戏曲那个慷慨激昂、反抗强权的热血青年,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和“混蛋”。
好在历史不是易中天先生写的,我们不会因为易先生歪曲了祢衡的形象,就认定历史上的祢衡真是那样的一个人了。如果小说和戏曲中的祢衡形象毕竟属于文学描写,有很多渲染、夸张和拔高的成分在其中,那我们还是通过品读祢衡的不朽之作《鹦鹉赋》来认识他吧。
一个志趣高洁的文学青年
俗话说:文如其人。虽然一个人的文章,不一定能完全真实地反映这个人的思想观点,但从血管里流出来必定是血,我们多少还是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文章,来触摸这个人的内心世界的。从史料上看,祢衡留传下来的文章只有“一赋三文”(即:《鹦鹉赋》、《吊张衡文》、《鲁夫子碑》、《颜子碑》),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窥见祢衡,作为一个文人和才子的思想脉络与心路历程。特别像《鹦鹉赋》,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几乎可以与屈原的《离骚》相媲美。
首先从序言来看祢衡的才气究竟有多大。“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衡因为赋。”从序言交待的写作背景来看,这是一篇颇有难度的命题作文,不仅要当场作出来,而且还要处理好在场主客们各自的审美需求。客人请求祢衡来作,祢衡也不推辞,而是信笔来写,一篇名传千古的奇文就这样一气呵成了。从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七步成诗的曹植,又彷佛看到了那个作《滕王阁序》的王勃,风流倜傥的祢衡和他们一样文思泉涌,笔走如飞,这样有才气的文学青年从古到今都是凤毛麟角的。
再从正文来看祢衡究竟表现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全文大致可以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三段)是咏赞“鸟之形质美”,即从多个侧面用多种手法描绘赞美鹦鹉鸟的超凡不俗。先写其丽容丽姿,再写鸟的聪明辩慧和情趣之高洁。如此便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既显扬出鹦鹉鸟之奇美,又暗示自己志向的高超和才智的出众。其中第二段所写的“虞人”们奉命布下天罗地网捕捉鹦鹉而献全鸟者受赏的细节,则巧妙地影射出东汉末年权贵阶级压迫忠正控制良才的行径,含蓄地表达出他自己被人侮辱、几经转送的尴尬而痛楚的心情。第二部分(后三段)则进一步抒写鹦鹉的困境与悲情,即美丽高洁的鹦鹉身陷牢笼,但却时时“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作者通过描写鹦鹉的悲惨遭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暗衬出他自己有志难酬但仍然追求美好理想的情怀。总之,《鹦鹉赋》文辞华丽,感情丰富,想象奇特,寓意深刻,反映出祢衡卓越的文学才华和高雅的志向情趣,与同时代其他杰出作家的代表作相比一点也不逊色。也正是因为《鹦鹉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因而后世的文学家们如唐代的诗人崔颢、李白都眼望鹦鹉洲而触景生情,分别写出了钦慕与怀念祢衡的诗篇(见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望鹦鹉洲悲祢衡》)。
通过品读《鹦鹉赋》,可以看出祢衡的确才华横溢,有倚马千言的本领,作《鹦鹉赋》时的豪气,可以与王勃作《滕王阁序》相媲美;他志趣高洁,通过赞美鹦鹉的美丽和聪慧,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忧伤悲愤,通过描述鹦鹉的遭遇,反映出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和绝望。因此,祢衡绝不是易中天先生所说的是一个“极端自私”的“混蛋”,而是一个有着很很高的文学天赋的热血青年。易先生在评价祢衡时,可能没有想到祢衡是写出过传世之作《鹦鹉赋》的,否则他不会不顾客观事实而轻率地作出那样的结论的。
还祢衡以本来的面目
作为一个文学形象,《三国演义》和《击鼓骂曹》中的祢衡,在作者笔下基本上是一个正面人物,作者把他作为一个反抗专制的斗士来写,对他辱骂曹操是持肯定和赞赏态度的。但是由于作者的倾向性以及情节的需要,小说和戏剧都主要选取了他作为叛逆者反抗权势的一面,对他的文学才华以及作品一笔带过,因而没有能全面完整地展现祢衡,给读者和观众的印象,好像祢衡只是个狂放不羁的“愤青”。这样写虽然有拔高的成分,但是也大致与史料中的有关记载相吻合,没有什么过于偏颇的地方。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三国志·荀彧传》中的注解与《后汉书·文苑列传》中有关祢衡的文字,无论是记载其事迹还是评论他的思想性格,都相对比较全面和完整,既反映了他作为时代叛逆者的一面,也反映了他性格中有着严重缺陷的一面;他既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文人和才子,但同时又是一个不谙人情世故的狂人。考虑到《三国志》和《后汉书》都是严肃的史学着作,因而史料中对祢衡的记载和评价,应该说是基本可信的。由于少年时代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养成了他自大狂的个性,因而他常常口出狂言,在社交场合中对他人缺乏基本的尊重,结果闹得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他。虽然他言行中有着许多出格的举动和负面影响,但他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坏人,也不是易中天先生说的是一个“极端自私”、“恶性膨胀”、“心理变态”、“自绝于人民”的人。因而,我们对他的死只有同情和惋惜,没有什么幸灾乐祸的,甚至我们还欣赏他卓越的文学才华,毕竟这个26岁时死于非命的古代青年,为我们留下了千古绝唱《鹦鹉赋》。
⑶ 三国中的有个人“击鼓骂曹”的叫儞衡的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啊
字 正平
生卒 173 — 198(26岁)
终属 刘表
籍贯 青州平原般县[今山东临邑]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江夏太守书记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刘表
祢衡 (173~198)
汉末辞赋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德平镇)人。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因拒绝曹操召见,操怀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杀之,罚作鼓吏,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杀之,因遣送与荆州牧刘表。仍不合,又被刘表转送与江夏太守黄祖。后因冒犯黄祖,终被杀。
祢衡的代表作《鹦鹉赋》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赋中描写具有“奇姿”、“殊智”的鹦鹉,却不幸被“闭以雕笼,剪其翅羽”,失去自由。赋中“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的不自由生活,显然是以鹦鹉自况,抒写才智之士生于乱世的愤闷心情,反映出作者对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的强烈不满。此赋寓意深刻,状物维肖,感慨深沉,融咏物、抒情、刺世为一体,是汉末小赋中的优秀之作。另有《吊张衡文》,《文心雕龙·哀吊》称为“缛丽而轻清”。
《隋书·经籍志》有《祢衡集》2卷,久佚。今存文、赋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东汉末年的祢衡,是一个狂傲之士;他后来“诞傲致殒”(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是不足为怪的。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东北)人。祢衡少年时代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气,记忆力非常好,过目不忘,善写文章,长于辩论。但是,他的坏脾气似乎也是天生的,急躁、傲慢、怪诞,动不动就开口骂人,因而得罪了不少人。这么一个人物,又生活在天下动乱、军阀割据专权的东汉末年,所以他的悲剧命运也就注定了。
建安初年,汉献帝接受曹操的建议,把都城迁到了许都(今许昌)。为了寻求发展的机会,祢衡从荆州来到人文荟萃的许都后,为求进用,曾写好了一封自荐书,打算毛遂自荐,但因为看不起任何人,结果自荐书装在口袋里,字迹都磨损得看不清楚了,也没派上用场。当时许都是东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人才济济,当世名士有很多都集中在这里,但自视甚高又不愿同流合污的祢衡一个也看不上眼。有人劝他结交司空椽陈群和司马朗,他却很刻薄地挖苦说:“我怎么能跟杀猪卖酒的人在一起!”又劝他参拜尚书令荀彧和荡寇将军赵稚长,他回答道:“荀某白长了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去监厨请客。”后来,祢衡终于结交了两位朋友,一位是孔子的后代孔融,另一位是官宦子弟杨修。可能是才气学问相当并且气味相投的原因,他们三位不仅比较谈得来,而且相互之间还曾有过肉麻的吹捧,如孔融称祢衡是“颜回不死”,祢衡称孔融是“仲尼复生”。
孔融于是把祢衡推荐给曹操,希望曹操能够任用祢衡。
谁知祢衡却不领情。他不但托病不见曹操,而且出言不逊,把曹操臭骂了一顿。
曹操正当招揽人才的时候,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形象,尽量保持宽容爱才的名声,因此虽然恼怒,也不好加害。曹操知道祢衡善击鼓,就召他为击鼓的小吏。一日大宴宾客,曹操让祢衡击鼓助兴,想借此污辱祢衡,没想到这个才子在换装束(有专门的鼓吏衣帽)的时候,竟当着众宾客的面把衣服脱得精光,使宾主讨了场大没趣。曹操对孔融说:“祢衡这个小子,我要杀他,不过像宰一只麻雀或老鼠一样罢了!只是想到此人一向有些虚名,杀了他,远近的人会说我无容人之量。”于是想了个借刀杀人的法子,强行把祢衡押送到荆州,送给荆州牧刘表。
刘表及荆州人士早就知道祢衡的大名,对他的才学十分佩服,所以对他并不歧视,相反还礼节周到,把他奉为上宾。刘表让祢衡掌管文书,“文章言议,非衡不定”,也就是荆州官府所有的文件材料,都要请祢衡过目审定,在工作上可以说对他放手使用,十分信任。但祢衡这个才子的致命弱点是目空一切。有一次他外出,刚好有份文件要马上起草,刘表于是叫来其他秘书,让他们共同起草。他们“极其才思”,好不容易把文件写好了,谁知祢衡一回来,拿起文件草草看了一下,就说写得太臭,然后把它撕得粉碎,掷于地下,接着他便要来纸笔,手不停挥地重新写了一篇交给刘表。他写的这份文件因“辞义可观”,甚得刘表好感,但却把别的秘书得罪光了!他不但经常说其他秘书的坏话,而且渐渐地连刘表也不放在眼里,说起话来总是隐含讥刺。刘表本来就心胸狭窄,自然不能容忍祢衡的放肆和无礼。但他也不愿担恶名,就把祢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
刘表把祢衡转送给黄祖,是因为他知道黄祖性情暴躁,其用意显然也是借刀杀人。祢衡初到江夏,黄祖对他也很优待,也让他做秘书,负责文件起草。祢衡开头颇为卖力,工作干得相当不错,凡经他起草的文稿,“轻重疏密,各得体宜”,不仅写得十分得体,而且许多话是黄祖想说而说不出的,因而甚得黄祖爱赏。有一次,黄祖看了祢衡起草的文件材料,拉着他的手说:“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祢衡和黄祖的长子、章陵太守黄射是要好的朋友,祢衡只要稍微收敛一下锋芒,稍微克制一下过强的个性,对周围的人稍微礼貌些,黄祖虽然是个急性子,但总不会无缘无故乱杀人吧?然而让人扼腕的是:有一次黄祖在战船上设宴会,祢衡的老毛病又犯了,竟当着众宾客的面,尽说些刻薄无礼的话!黄祖呵斥他,他还骂黄祖这个“死老头,你少啰嗦!”当着这么多的人面,黄祖哪能忍下这口气,于是命人把祢衡拖走,吩咐将他狠狠地杖打一顿。祢衡还是怒骂不已,黄祖于是下令把他杀掉。黄祖手下的人对祢衡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得到命令,黄祖的主簿(也是秘书!)便立时把他杀了。时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祢衡仅二十六岁。
祢衡的死使人感到惋惜,却不让人觉得意外。他太傲慢了,而且正如颜之推所说的,是一种“诞傲”,即不合情理、荒唐的傲慢。他要是能自重一些,有一点自知之明和容人之量,在态度上肯让人,在言辞上肯饶人,就不会死得这么早。特别是作为一个秘书,祢衡对领导既不尊重,对同事又不礼貌,如此恃才傲物,看不起任何人,这样的性格脾气怎么与人友好共事?祢衡是生于乱世,才遭遇了不幸;就是生在和平年代,像他这样的性子,即使没有杀身之祸,但要在社会上立足也是很难的。一个秘书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不能与大家友好共事,本事哪怕再大,也是做不好工作的。骄傲使人失败,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这样说,当然不是要为旧时代的军阀们开脱什么责任,而是对秘书人员的一点忠告。
人都有性子,而且各人性子不同。作为秘书,当然不能患软骨病,一天到晚看别人脸色行事,生就一副见风使舵、奴颜婢膝的样子,但也不能目空一切、心高气傲、出言不逊、狂傲无礼。人不可无骨气,但绝不能有傲气,这是祢衡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
⑷ 祢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祢衡年少时就有文采和辩才,但是性格刚直高傲,喜欢指摘时事、轻视别人。
年少的祢衡,少有才名,文采斐然擅长雄辩,但是却有一个刚直高傲的性格,更是喜欢指摘别人,典型的狂放不羁。
最为甚者,即便是当时曹操迁都许都之后,能士云集,这位竟一人也看不上,将当时的大才陈群和司马朗视为屠宰牲畜沽酒之流,一如荀彧、赵融都被他视为智慧靠脸吃饭,只会吃肉的家伙。而偌大许都,祢衡唯一能够看过眼,瞧得起的也只有孔融和杨修。
这种张扬的个性,不知道韬光养晦,逢迎附和的性格,也常常使人憎恨。
(4)祢衡生活在哪个朝代扩展阅读:
击鼓骂曹
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任命他为鼓史(鼓吏)。有一天,曹操大宴宾客,检阅鼓史们的鼓曲。各位鼓史经过时都让脱掉原来的衣服,换上鼓史的专门服装。
轮到祢衡上场,下吏呵斥说:“(你这)鼓史为何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吗?”祢衡说:“好!”于是先脱掉近身的衣服,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赤身裸体站在那里,又慢慢取过鼓史专门的衣服穿上,完了,又去击鼓之后离开,脸色一点都不惭愧。
曹操笑着说:“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
孔融回来后就责备祢衡,说了曹操对他的诚意。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罪。孔融再次拜见曹操,说祢衡得有狂病,如今祢衡请求亲自来谢罪。
曹操大喜,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且等待祢衡很晚。祢衡却穿着普通单衣、缠着普通头巾,手里拿这三尺长的大杖,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
。曹操很生气,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死鸟雀、老鼠罢了。但这个人一向有虚名,远近的人会认为我不能容他,现在把他送给刘表,你认为怎么样。”于是派人马把祢衡送走。
⑸ 三国时期的第一"杠精",狂士祢衡的成与败,是什么呢
从小就极有自气的祢衡,上学后更加刻苦好学,一路都是学霸中的学霸。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身为校辩论队的大队长,祢衡经常引经据典将对方选手喷到怀疑人生。
祢衡瞧不上身边绝大多数人,觉得他们笨就算了还偏偏爱自作聪明。聪敏而且口才极好的祢衡,他有着“人不轻狂枉少年”的资本。
祢衡这嘴炮几乎把许都城喷了个底朝天,很多人都怀疑他被疯狗咬过。慢慢的没人搭理他了,祢衡对此毫不在意。因为在他眼里,只有孔融和杨修才有资格配做自己的朋友。
祢衡发朋友圈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其他人都是不值一提的庸才”。他和孔融经常在许都论坛里秀恩爱,孔融称他是“颜回不死”,他夸孔融是“仲尼复生”,一上线就能酸倒一大片。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话有点道理。祢衡是被曹操赶走的,他的两个好基友后来都被曹操杀了。
⑹ 有谁知道三国演义中的祢衡的详细资料急急急!!!
祢衡(173-198)字正平,平原般县(今山东临邑)人(《山东通志》载祢衡为今乐陵人)。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与孔融等人亲善。后因出言不逊触怒曹操,被遣送至荆州刘表处,后又因出言不逊,被送至江夏太守黄祖处,终为黄祖所杀,终年26岁(《三国演义》中为24岁)。
字 正平
生卒 173 — 198(26岁)
终属 刘表
籍贯 青州平原般县[今山东临邑]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江夏太守书记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子女 未知
兄弟姐妹 未知
相关人物 孔融 杨修 曹操 荀彧 刘表 黄祖 黄射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刘表
祢衡 (173~198)
汉末辞赋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德平镇)人。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因拒绝曹操召见,操怀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杀之,罚作鼓吏,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杀之,因遣送与荆州牧刘表。仍不合,又被刘表转送与江夏太守黄祖。后因冒犯黄祖,终被杀。
祢衡的代表作《鹦鹉赋》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赋中描写具有“奇姿”、“殊智”的鹦鹉,却不幸被“闭以雕笼,剪其翅羽”,失去自由。赋中“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的不自由生活,显然是以鹦鹉自况,抒写才智之士生于乱世的愤闷心情,反映出作者对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的强烈不满。此赋寓意深刻,状物维肖,感慨深沉,融咏物、抒情、刺世为一体,是汉末小赋中的优秀之作。另有《吊张衡文》,《文心雕龙·哀吊》称为“缛丽而轻清”。
《隋书·经籍志》有《祢衡集》2卷,久佚。今存文、赋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编辑本段]简明历史传记
刘表置江夏太守黄祖书记。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兴平中,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建安初,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衡傲,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公。公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公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衡裸衣辱之。融复见公,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公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着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公送与刘表,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衡为作书记,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后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大骂,祖恚,遂令杀之。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
⑺ 祢衡的死,怎么评价
祢衡的生平:
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个性恃才傲物。与孔融交好。祢衡自幼读书过目成诵,听讲经耳不忘,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20来岁游许昌时,已是大名鼎鼎了。24岁那年,孔融上表天子,推荐祢衡,同时也在曹操面前保举祢衡出使刘表。曹操正想召纳天下贤士,便请祢衡进见。可祢衡见到曹操之后很没有礼貌,使曹操觉得这个人狂妄自大,于是也没有给祢衡好脸。
祢衡之死的感想:
有时最厌生活中的某些人,自己说句话、做件事都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知道,目中无人,心高气傲。以自我为中心,恨不得把全世界的人都拿来做自己茶余饭后的笑料,竭自己所能去否定别人。
人不可无傲骨,但不能有傲气。有傲气又锋芒太露,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树立很多敌人,形成很多没有必要的麻烦;应细致做事,低调做人,不乱咒骂,找到机会就得体的推销自己,方是良策。
⑻ 所有的诗人是什么朝代的
中国历代着名诗人一览表(先秦至现代)
【先秦】
屈原 宋玉
【两汉】
枚乘 贾谊 司马相如 王逸 东方朔 王褒 刘彻 班婕妤 赵壹 秦嘉 班彪 班昭 班固 扬雄 张衡 蔡邕 蔡琰 祢衡 曹操 孔融
【魏晋】
曹丕 曹植 王粲 陈琳 刘桢 徐干 阮瑀 应璩 应玚 繁钦 曹睿 嵇康 向秀 阮籍 何邵 潘尼 潘岳 张翰 张华 张协 张载 傅玄 陆机 陆云 石崇 孙楚 左思 曹摅 陶渊明 郭璞 刘琨 卢谌 袁宏
【南北朝】
谢惠连 谢灵运 鲍照 谢朓 鲍令晖 孔稚珪 萧衍 江淹 沈约 范云 何逊 阴铿 徐陵 庾信 江总
【隋代】
杨素 薛道衡 陈子良 卢思道 孔德绍 孔绍安
【唐五代】
虞世南 上官仪 王勃 卢照邻 杨炯 骆宾王 陈子昂 杜审言 沈佺期 宋之问 张说 张九龄 常建 储光羲 李颀 高适 岑参 王昌龄 孟浩然 王维 李白 杜甫 刘长卿 韩愈 柳宗元 韦应物 寒山 拾得 顾况 李益 卢纶 钱起 王建 张籍 孟郊 元稹 白居易 刘禹锡 贾岛 许浑 李商隐 杜牧 李贺 薛涛 皮日休 陆龟蒙 杜荀鹤 罗隐 僧皎然 僧贯休 僧齐己 温庭筠 韦庄 王翰 崔道融 刘希夷 徐氏 张谓 张继 崔曙 苏味道 马戴 刘叉 崔颢 王湾 王之涣 贺知章 崔护 刘方平 于良史 聂夷中 于鹄 祖咏 杨师道 赵徵明 张若虚 袁郊 崔涯 张仲素 秦韬玉 李约 王涯 胡令能 卢汝弼 戎昱 崔珏 王驾 黄巢 崔国辅 于武陵 捧剑仆 施肩吾 花蕊夫人 李郢 皇甫松 张祜 綦毋潜 张南史 徐彦伯 李珣 冯延巳 李煜
【宋辽金】
潘阆 范仲淹 苏舜钦 欧阳修 张先 晏殊 晏几道 柳永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秦观 陈师道 李之仪 张耒 晁补之 贺铸 陈与义 吕本中 毛滂 周邦彦 李纲 朱敦儒 李清照 朱淑真 舒亶 韩元吉 胡铨 叶梦得 张元干 张孝祥 范成大 陆游 杨万里 陈亮 辛弃疾 刘过 姜夔 吴文英 史达祖 刘克庄 元好问 蒋捷 文天祥 王沂孙 刘辰翁 吴激 蔡松年 段克己 戴复古 李祁 黄裳 朱熹 王观 赵佶 林逋 张泌 周密 李克 岳飞 李重元 康与之 魏承班 曾觌 徐俯 阎选 孙光宪 黄公度 周紫芝 赵令畤
【元代】
萨都剌 刘因 关汉卿 狄君厚 范康 高文秀 金仁杰 宫天挺 孔文卿 王实甫 白朴 马致远 孟汉卿 尚仲贤 石君宝 张养浩 刘致 张可久 贯云石 卢挚 郑光祖 高明 纪君祥 郑廷玉 张国宾 岳伯川 杨梓 武汉臣 王伯成 赵孟頫 王冕 洪希文 杨载 杨维桢 元好问
【明代】
刘基 高启 汤显祖 陈子龙 夏完淳 袁宏道 于谦 王世贞 李攀龙 何景明 李梦阳 唐寅 戚继光
【清代】
钱谦益 吴伟业 顾炎武 顾贞观 陈维崧 朱彝尊 洪升 孔尚任 王士祯 查慎行 纳兰性德 袁枚 仓央嘉措 黄景仁 龚自珍 黄遵宪 秋瑾 苏曼殊 干隆 郑板桥 曹雪芹 刘鹗
【近代】
谭嗣同 王国维 梁启超 李叔同 柳亚子 郁达夫 斌宗法师 太虚法师 虚云法师 月溪法师
【现代】
20世纪20年代: 徐志摩 闻一多 李金发 穆木天 冯至 田间
20世纪30年代: 林徽因 戴望舒 李广田 艾青 卞之琳 何其芳 南星 辛笛 覃子豪 纪弦 臧克家
20世纪40年代: 王佐良 陈敬容 杜运燮 穆旦 罗寄一 郑敏 唐祈 袁可嘉 牛汉 屠岸
20世纪50年代: 周梦蝶 羊令野 方思 余光中 洛夫 罗门 蓉子 痖弦 昌耀 林泠
20世纪60年代: 郑愁予 任洪渊 杨牧 叶维廉 食指
20世纪70年代: 江河 北岛 芒克 多多 舒婷 刘自立 严力 杨炼 梁小斌 顾城
20世纪80年代(上): 周伦佑 于坚 翟永明 王小妮 欧阳江河 廖亦武 孙文波 吕德安 韩东 骆一禾
20世纪80年代(下): 孟浪 陆忆敏 陈东东 万夏 杨黎 张枣 李亚伟 西川 海子 小海
20世纪90年代(上): 诗阳 李元胜 马永波 臧棣 树才 伊沙 余怒 叶匡政 戈麦 蓝蓝 桑克 西渡 杨键 徐江 安琪
20世纪90年代(下): 孙磊 木朵 康城 朵渔 胡续冬 巫昂 范想 廖伟棠 沈浩波 吕叶 马兰 庞培 宋非 杨小滨 章平
唐 朝 诗 人 雅 称
唐朝诗人辈出,成就卓越,人们给他们具有概括性、赞美性的雅称。
★ 诗祖——陈子昂。元·方回称“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
★ 诗星——孟浩然。清·陆风藻《小知录》“诗星,孟浩然也。”
★ 诗佛——王维。由于其虔诚信佛,在部分诗歌中宣扬佛教,赞美佛教的无声寂火而得名。
★ 诗天子——王昌龄。他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
★ 诗仙——李白。因其诗歌雄奇豪放而得名。
★ 诗豪——刘禹锡。唐·白居易称“彭城刘梦得,诗豪也。”
★ 诗圣——杜甫。
★ 诗魔——白居易。其作《与元九书》“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知其苦,非魔而何”
★ 诗囚——孟郊、贾岛。元好问《放言》称“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
★ 诗鬼——李贺。因其诗歌设想奇绝,瑰丽凄恻而得名。
“诗人”的来源
“诗人”一词,战国时就有了,何以为证,《楚辞·九辩》注释说:“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正字通》注释说:“屈原作离骚,言遭忧也,今谓诗人为骚人。”这便是“诗人”后一词的最早提法。从此以后,“诗人”便成为两汉人习用的名词。辞赋兴起之后,又产生“辞人”一词。扬雄《法言·吾子篇》说:“诗人之赋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用“则”和“淫”来划分诗人与辞人的区别,足见在汉代是把“诗人”看得很高贵,把“辞人”看得比较低贱。
六朝以后,社会上很看重辞赋,认为上不类诗,下不类赋,以此又创立了“骚人”一词。从战国至盛唐,“诗人”和“骚人”的称号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
⑼ 三国时期战乱纷飞,三国时期弥衡是怎么死的
弥衡是抱着死志去出使,不愿改变自己,以适时务,而是一误再误,曹操不杀他,刘表没杀他,最终仍以言罹祸,丧于武夫黄祖之手。
祢衡与孔融交好,孔融十分欣赏和佩服他的才华,所以不断上表朝廷推荐他,他因此见到了曹操。可祢衡却十分看不起曹操,祢衡总是喜欢言语辱骂曹操,或者是背后当众说曹操坏话。
也许是目空一切惯了,也不知道怎么的,到了刘表那里之后,刘表对他则礼遇有加,可祢衡依旧像骂曹操那样骂刘表。刘表也想杀了他,同样有所顾忌,所以把他弄到黄祖那里去了。
到了黄祖这里,祢衡还是目空一切,过几几天,又开始骂黄祖,黄祖可不像曹操刘表顾忌那么多,毕竟只是一个武将,在祢衡的激怒下,于是把他杀了。
(9)祢衡生活在哪个朝代扩展阅读:
其实,祢衡能看得上的两个人,都不是能够帮助他当官之人。孔融已经是边缘人物,汉朝廷已经不能任命有实权的官员,曹操也不可能重用他。
孔融所以还在曹操身边,也不过是曹操拿他当花瓶摆着好看罢了。至于杨修,他爹是汉臣,他家还和袁术有姻亲关系,他自己想当官,也必须得“改换门庭”。
即便是想帮他,也没有这个本事。尽管如此,孔融还是把他推荐给了曹操。但是这个祢衡偏偏却不买账,就是不肯前往。
⑽ 祢衡是什么人物
祢衡
(173~198)
汉末辞赋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因拒绝曹操召见,操怀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杀之,罚作鼓史,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杀之,因遣送与荆州牧刘表。仍不合,又被刘表转送与江夏太守黄祖。后因冒犯黄祖,终被杀。
祢衡的代表作《鹦鹉赋》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赋中描写具有“奇姿”、“殊智”的鹦鹉,却不幸被“闭以雕笼,剪其翅羽”,失去自由。赋中“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的不自由生活,显然是以鹦鹉自况,抒写才智之士生于乱世的愤闷心情,反映出作者对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的强烈不满。此赋寓意深刻,状物维肖,感慨深沉,融咏物、抒情、刺世为一体,是汉末小赋中的优秀之作。另有《吊张衡文》,《文心雕龙·哀吊》称为“缛丽而轻清”。
《隋书·经籍志》有《祢衡集》2卷,久佚。今存文、赋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祢衡 - 简明演义传记
天下奇才。经孔融推荐,被曹操召见,会面时,因为曹操对他礼数不周,尽批曹操的属下是无用废物,惹得曹操大怒。
祢蘅代表作《鹦鹉赋》
鹦鹉赋
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全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绀趾丹嘴,绿衣翠矜。采采丽容,咬咬好音。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
于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跨昆仑而播戈,冠云霓而张罗。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惧,抚之不惊。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身。故献金者受赏,而伤肌者被刑。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闭以雕笼,剪其翅羽。流飘万里,崎岖重阻。逾岷越障,载罹寒暑。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拢以安处。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忖陋体之腥臊,亦何劳于鼎俎?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匪余年之足惜,悯众雏之无知。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怀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称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长吟远慕,哀鸣感类。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感平身之游处,若埙篪之相须。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躇。想昆仑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托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于薄躯。期守死以抱德,甘尽辞以效愚。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