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移民国外后如何在中国长期居住
如果你移民的是一个没有移民监的国家,你在中国长期居住是没问题的。
如果是有移民监的国家,只要你在中国居住的时间没有违反移民监的规定,也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你一定要超过有关规定,也有一些可以豁免的办法。
总之,具体要看你移民的是哪个国家。
❷ 加拿大移民后的生活
加拿大移民能够享受到的多种福利:
家庭津贴:凡有18岁以下儿童之父母均可享受。具体金额视家庭收入高低而定。
日托津贴:若小孩父母均工作,又不能付日托全费,可申请日托津贴。
失业保险:多数在加拿大移民工作的人都享受失业保险保障。失业可领取失业保险金。
养老金:65岁以上,在加拿大居住满10年,可领取全额养老金。
休金:在工作期间交纳退休金税的人士,可申请退休金。
医疗保险:加拿大实施全民保健计划,居民享受免费医疗服务,有需要入住医院,你的住院费、医疗费用和膳食均由保健计划支付。
社会福利金:一贫如洗者可申请政府住房和生活补助,保你衣食无忧。
免费教育:12年基础教育全免费,成人基础教育也全免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不分年龄性别全可申请免息贷款和资助。
政府社区教会的无偿帮助:公平公正,没有歧视,非常感人。
公司福利:加拿大移民一人拥有公司福利,全家享受生命伤残、处方药和HEALTHCARE等福利。
1.除牙科外,医疗保健计划几乎免费。
2.65岁以上,医药费全免。
另外,据统计:62%的成年人健康良好,77%的成年人每年至少看医生一次,55%的成年人一年看牙医一次,35%的成年人一年看眼科医生一次。
加拿大政府每年拨款约48亿加元于医疗保健福利上,平均每名加拿大人分享160万。
保健计划:保健计划各省收费不同,安大略省则免费。各省都提供价低而质素高的保健计划。病人看医生,不须支付诊金,只须支付医药费。
中医:加拿大有上千名中医师,但看中医不入保健计划范围内。
堕胎:堕胎是合法的,但手术必须经由合法医务人员施行。
住院:如果你参加了保健计划(安大略省免费参加),有需要入住医院,你的住院费、医疗费用和膳食均由保健计划支付。
社会保险号码:要在加拿大工作,首先要有SINCARD,工作证或工卡。
收入保障津贴(GIS):如果你有很少或没有收入,可以申请每月的收入保障津贴。收入的定义是包括来自其他国家的养老金、生活费、工资、失业保险福利以及劳工赔偿金或福利等等入息。
你的收入愈少,得到的收入保障津贴愈多。如果你己婚,你的配偶的收入在计算你应得之总收入(GIS)数目时会被考虑在内。GIS须按年重新申请。
配偶津贴(SPA):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你亦可领取配偶津贴,这是用来额外津贴那些只靠一份高龄保障退休金为生的夫妇的:
1.年龄60岁与65岁之间、配偶为领取高龄保障人士。
2.总收入不超过规定的数额。
3.在18岁之后在加拿大居住至少10年。SPA须按年重新申请。此项津贴可继续发给你,直至你再婚或年届65岁为止,甚至配偶去世这项津贴仍可继续发给你。
家庭福利18岁以下子女都可每月领一笔小额的津贴,俗称牛奶金。这笔家庭福利津贴可往住处就近区域之福利处领取。
失业保险:如果因为失业、患病、生孩子或领养孩子而不能工作时,大约95%的加拿大人可以通过全国性的失业保险计划获得临时收入。
失业救济金:新移民必须工作半年以上,才可领到救济金。
高龄保障(OAS):加拿大人不论其资产或收入,均可获得高龄保障退休金。OAS无须供款。由于领取资格视乎若干居留年数规定,因此新移民并不能享有全数退休金。但如果你是加拿大移民或公民,年龄在65岁或以上,在18岁以后在加拿大居住至少10年,则可以获得部分OAS退休金,其计算方法是根据你在加拿大居住的年期计算。
退休金计划:加拿大退休金计划(CPP)是强制性的联邦退休金计划,与私人退休金相类似。该计划提供退休金、在生者福利及伤残福利。几乎每一个工作的人都参与CPP供款,包括自雇人士。
如果你符合下列两项条件,便有资格享受CPP:
1.你缴纳CPP供款至少已有一年。
2.你从事的工作类别是CPP所受保的(例如零星的非全职工作便不受保)。当你到达65岁之时,便必须申请这些福利。有关上述各项计划的详情或申请手续,可询问收入保障计划办事处或卫生及福利部。
❸ 移民国外后,生活状况到底怎么样
从加拿大情况看,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空气质量等外部生活条件都比较好。我有一个同学在国内工作稳定,收入较高,但一直很在乎自己孩子的教育和未来的发展。后来通过邦尼出国的雇主担保移民成功移民到了加拿大,孩子不仅能在加拿大享受着免费的一流教育,还能享受当地的美好风景,而且她自己的工作也很顺心。
❹ 普通人新移民到美国,如何才能维持生活
对大陆普通百姓要移民到美国非常困难,凡能办成美国移民的人一般讲都不是普通人,他(她)们或者有特长,或者亲人在美国。
有了移民身份,在美国找份能维持生活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有科技知识的人可以作“白领”,一般税前年薪在2.5-5万美元,需扣15%-20%所得税;没科技知识的人可以作“蓝领”或“苦力”,年收入也会有2-3万美元左右。在美国一般中小城市租一套60-80平米公寓,(有厨房、卫生间、客厅、餐厅、一个居室或二个居室)每月租金500-700美元,再加水电(或燃气)费100美元左右,自己做饭每月每人100-150美元足够了。用有线电视上网,上网费每月36美元,手机每月40美元,可打400分钟,然后每分钟收10美分,每天晚9时至次日早7时免费,如往中国大陆打电话,可买一种电话卡,每分钟另扣卡费只合花费6-8美分,(也可上网用MSN或Skype聊天)。在美国生活一要挣钱,二要懂英语,三要自己开车,(二手轿车像本田、丰田佳美等车型,跑十万公里左右的,分期交款只要4000-7000美元)。
❺ 华商移民:新移民如何顺利融入当地社会生活
你好
万事开头难。对于移民后的生活,移民圈里流传有这样一句话“一年大苦,二年小苦,三年不苦 ”,这代表了大多数新移民的移民经历和心理现状,同时也揭示了移民的适应过程是分段式的:
大苦阶段,是每个移民者几乎都少不了的阶段,比如语言差异、社交习惯差异、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等,这个阶段有长有短,取决于移民者各自的适应能力。
小苦阶段即转变时期,这时候移民者的英文水平逐渐提高,社会活动范围扩大,对当地社会的了解加深,初来乍到的惊慌失措感已荡然无存。有些移民经过努力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或是开始摸索事业等等。
不苦阶段通常是开始进入稳定期。这时候的移民者已经不再称之为“新移民”了,他们逐渐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开始追求娱乐和享受,心态趋于平和稳定,生活和事业开始步入正轨。
其实各个阶段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每个阶段也有每个阶段的酸甜苦辣,对于那些敢于寻梦的移民来说,这些苦根本算不上什么,只要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移民必破语言心理事业三关
移民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开启新生活,首当其冲的就是语言关。目前的情况是,大多移民国家对移民申请人的语言并无要求,相当一部分通过投资移民来到国外的华人,其英语水平都不尽如人意,而参加当地的语言学习班则是提升自己语言能力的最好方式。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刚来的移民都喜欢往华人区里钻,华人区可以用中文交流,人际交流完全没障碍,看似轻松惬意,实则弊端凸显,因为一旦习惯这种环境,就很难融入主流社会。而且,据了解,多数华人区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条件与非华人区相差甚远,对于那些为子女教育而移民的华人家庭来说,在华人区长期居住并无益处。所幸的是,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移民发现,如果想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和生活,就要远离华人区。
按理说,真正的移民,是工作和家庭重心全部转移到国外,切实地融入这个国家和城市,但事实上,很多中国移民很难做到完全与国内生活割裂。由于语言障碍、心理适应能力、生活环境转变等因素,华人想要在异国拥有很好的发展,短期内并非易事,因此多数新移民事业和生活的重心依然在国内。
“移民不移居”便是很多中国移民家庭的选择。一般情况是,丈夫选择长居在国内打理生意,妻子和孩子则生活在国外。这种两地分居的模式虽是无奈之举,但与移民初衷其实是并不吻合的,也非长久之计。因此,如何在异国为自己的事业开创“第二春”,是新移民必破的一关。
此外,新移民还会面临心态调整的问题。对于每一个移民来说,心态调整的过程就是逐步适应环境的过程,“既来之则安之”,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都必须积极面对一系列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开辟新的生活。
移民的意义是融入改变和突破
移民的意义,并不在于取得永久居留权或入籍,融合、改变和突破,才是移民的真正意义。事实上也是如此,真正居住生活在国外的中国移民,基本都在艰难的经历着融入、改变和突破的过程。
移民不是“你来我也来”式的随波逐流,也不是简单的花钱换个身份。移民后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关系到自己乃至整个家庭的规划和发展。因此,关于移民这件事,移民与否,移民到哪个国家,移民之后会过怎样的生活,这种颠覆原有生活所带来的改变自己是否能够承受?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准移民群体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做出决定。
总而言之,移民易,生活不易,且移且珍惜。
❻ 的真实经历:移民后,我们究竟过得怎么样
如今,移民不移居,已经成为当下大部分客户办理了移民后的明智选择!在国内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在国外为子女创造高素质受教育的机会、降低升入世界知名学府的门槛,长远规划子女未来的发展;而自己和伴侣在年老的时候与孩子共同生活在国外,享受优厚的福利待遇和高品质的生活,共享天伦之乐。所以并不像很多人表面上理解的那样放弃所有国内的资源,连根拔起,去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但是大多数都有移民监的要求。不是说申请下来就能一劳永逸的。各个国家移民监的规定都不尽相同,大国移民监都更加严苛。比如美国绿卡,必须每180天登陆美国一次,5年内满三年居住在美国即可申请加入美国国籍,即取消移民监。再有,加拿大要求永久居民必须在获得移民签证后5年中住满2年才能保留永久居民身份。如果一个人申请永久居民成功,但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加拿大,加政府就会觉得这个人不是真要移民,所以取消其永久居民身份;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面临家人分居及无法照顾国内的生意。但是,格林纳达护照移民项目却不同于此类移民,格林纳达护照申请全程无须登陆,也没有移民监要求。并且办理格林纳达护照同时赠送永居卡。接下来带您认识下格林纳达这个美丽大方的国度。
❼ 移民澳大利亚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
有几个移民了澳洲的客户分享了他们移民后的心得。
Y总说
“在澳洲加班?几乎不存在的。他们'惜时如金'地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了更高效,澳洲人会绞尽脑汁地去想如何创新,如何把更多的工作交付给机器,从而解放自己的双手,以便更好地去享受生活,比如陪伴家人,出国旅游等等。
所以,澳洲人非常喜欢洗碗机这种好帮手。”
❽ 移民后如何生活
移民有很多种:有投资移民、技术移民、团聚移民、购房移民。每个国家的移民政策不同,移民方式也就不同,下面“移天下”为大家总结了了一些移民希腊后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如何生活。
一、什么契机选择希腊移民,为什么没有选择其他欧洲项目?
A:我是2015年将近年底移民去的希腊。
你们知道2014年整个中国股市大跌,我当时是在行政单位,国内生活按部就班,感觉一眼都可以看到自己老了的样子。而且小孩在学校压力也比较大,感觉性格有些叛逆,确实是想有个改变。
当时希腊项目一是简单、二是没有移民监、又不需要排队。匈牙利吧,将来能不能还款我又不能掌控,希腊我至少还有个房子在手。西班牙要50万欧,我没那么多预算啊。
Q:我们了解希腊经济是不如西班牙的,您当时有没有考虑这个因素?
A:我只有这么多预算呀。而且经济不好那是国家层面的,真实当地人还是很享受生活的,希腊人每季度都会买新衣服,不像我们中国人尤其是老一辈旧的衣服都舍不得丢,希腊人很想得开的,只是存钱意识比较少。
Q:您刚才有提到因为预算的原因,选择了希腊,有没有考虑过将来的生活问题?您是怎样有勇气迈出这一步的?
A:其实我提前算好的。希腊当地有很多早期过来的移民,大部分是通过非正规的方法,什么都没有,我相比他们还有房、有些积蓄,而且我老公在国内还可以赚钱,我觉得还是可以的。
Q:所以您先生在国内赚钱,您跟女儿在希腊是吗?现在还是这个状态?
A:是的。
Q:之前的分享中您有提到希腊特别包容,对难民都特别好,当地是不是有很多难民,会不会影响治安?
A:我个人角度来讲,希腊还是非常安全的。你说的难民,欧洲都会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我在希腊生活了两年,客观讲希腊的治安还是比较好的。难民都有指定居住区域,法律规定他们是不可以去别的区域的,而且这些区域不好的地方警察特别多。
二、作为新移民在当地的社会融入情况,语言,当地华人态度?
A:首先我想说决定去希腊生活的人,肯定会有一点英文基础,不可能一点基础都没有,你们说对吧。
希腊是全欧洲英文普及最高的国家,尤其是当地年轻一代英文特别好,翻译软件这么发达,走到哪都可以用的,问个路啊什么的直接拿给别人看就好了。
希腊当地人很热情,有些老奶奶隔老远都会对你笑打招呼,这种场景我想在中国很难碰到吧。
希腊人对中国人还是很友好的,我举个例子,有一次我车牌掉了要去补车牌,填申请表的时候全是希腊文,我当时用英文跟办事人员说:“警察叔叔,你看补个车牌才多少钱,我请个翻译都不止这点钱啊”,他冲我笑了笑,后来我到门口找了一个路人帮我填好了这张单子。
Q:如果英文不好,在当地通过什么渠道可以学习?
A:在希腊英文家教很多的,基本就是10欧/小时,希腊语家教也有,20欧/小时。我当时也有想给女儿报一个希腊语家教,但我女儿说学希腊语没用。
当地有些地方也会有一些免费希腊语培训课程,但你们知道,免费的,学起来可能就没什么动力。
Q:您应该是英语还可以,但我们也想了解您当时有没有遇到过因为语言问题而需要帮助的情况?
A:有啊,我在请翻译上也花了不少费用的。举个例子,我女儿上学需要医院的体检报告,得去医院,我当时就找了一个翻译,没办法啊这种情况必须请。这种生活类的翻译差不多也就是20-30欧/小时。如果需要找起来也是很方便的。
Q:您讲的这种家教,会不会不稳定啊?怎么找?
A:这种家教很容易找的,在当地有很多,一些生活在当地的美国人、英国人家庭。做家教这行竞争也很激烈的,所以不用担心找不到。
三、小孩教育,国内学生过去如何衔接、如何选择学校、怎么报名?
A:在当地出生的小孩,可以任意选择公立或者私立学校(也就是国际学校),因为不会存在语言问题,公立学校都是希腊语教学。初中以下的小孩,补下语言,还是可以考虑读公立学校的。初中以上,希腊语就很难跟进了,建议直接考虑国际学校。
在希腊比较出名的英文国际学校大概有五所,其中有四所在北部地区,包括三所英国国际学校(St.Catherne’S;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Athens; Campion school),一所美国国际学校(ACS)。
南边靠近格里法达和乌拉有一所英国国际学校(St Lawrence)。这里说明下,英国国际学校意思就是将来拿英国的高中文凭,可以读英国的大学;美国的国际学校,拿的是美国的高中文凭,将来可以读美国的大学。
通常国内过去的孩子,学校会根据考试成绩决定读哪个年级。以我的女儿为例,她转学希腊的时候,是就读九年级,所以一定要有国内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在读证明和成绩单。
其次,就是联系学校报名,预约报名时间。留给学校的邮箱一定要每天查看,学校一般会以邮件的形式通知报名和考试时间。这个邮箱孩子读书以后也会很重要,老师的通知都会以邮件形式发送给家长。最后就是去报名考试和面试了。
作为转学生,由于学校是英文教学,孩子会不会降级,是以考试成绩决定的。一般的中国孩子转学过来都会降一级,因为外语教学的关系。但是中国孩子过来的数学都是特别好的,所以数学一般都不会降级。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孩子转学过来的时候是八年级,但考试成绩不理想,得读七年级,但你的孩子的数学多半是跟八年级的同学同班的。这也是我觉得国外中学很人性化的一点,年级是多少,并不意味着你的各科都是同样的级别。
看过欧美剧的就应该有印象,孩子们一人有一个柜子,没有特定的教室,也没有特定的同学,年级虽然是定了的,课程确是不定的,学生还可以自由选课,一个月以内可以根据情况调课,还可以换老师。
这点是非常人性化的。孩子的自主性,是优于国内教育的地方。其实国内很多孩子都不用降级的,我女儿考试前恶补了一下数学题目的英语,数学只要能读懂题,中国孩子绝对是不需要降级的。当然,作为英文不过关的孩子,降一级也是很好的选择,学明白最重要。
Q:希腊学校会不会有作业啊?有没有课外辅导班?
A:寒暑假基本没有作业,但每天会有,不过不像国内的作业,在这边作业比较灵活,我看我女儿很多需要在网上查资料啊,孩子的主动性会很高。
课外辅导班也有,开学的时候学校会给每个孩子一张表格,你可以勾选自己想要上的辅导班。
Q:那您本人需不需要参与辅导女儿的功课啊?
A:我不管的,来这边我从来没有管过女儿的学习。我比较大条,而且教育小孩,我是建议多给他们一些空间。这边小孩学习主动性比较高的。
Q:您当时是怎么选择学校的?
A:我其实就考虑了两方面原因:1、离家近,我家出门就是地铁,到学校非常近,2、将来我女儿想去美国读大学,所以选了美国国际学校。
Q:您当时是先选择的学校还是先选的房子?
A:我是先选的房子,再选的学校。希腊这边,无论你住在哪里,学校的校车都可以到的,很方便。不过我是住在北部区域,这个地方的国际学校比较集中。
Q:您提到小孩将来会考虑去美国读大学,这个你们是提前做好了规划吗?
A:学校老师会参与规划的啊,选择IB课程的时候老师就会跟学生一起先定好方向再定具体课程,不同专业学的内容就会有区别。
Q:大概学校的费用是怎样的?
A:我女儿现在是高中,一学年的费用在1.2万欧-1.3万欧。
Q:入学要提前多久准备?
A:资料好了就可以联系学校,不用特别提前。希腊正常开学时间跟国内差不多,在9月10日左右。他们圣诞节、复活节都会放2周,暑假有3个月。很开心的,像我女儿他们考试,一天就考一门,考15天,是不是很难想象。
Q:入学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吗?
A: 就正常的疫苗本、体检报告、转学证明、成绩单、当然还有孩子的身份文件,另外报名费,报名费可以一年一交也可以半年一交。
四、医疗:生病了,如何选择医院,如何看病?
其实一般的疾病不建议去公立医院,比较慢,当然急诊另说。
希腊有个好处,就是药店特别多,各种药品非常齐全,而且不用医生开处方单的。如果条件好点的会买私立医院的保险,生病不需要先垫付钱,付款单直接转到保险公司的。
买公立医院的保险,自己得先垫付钱,然后拿着单子去找保险公司报销,这我也是后面才了解到的,我自己没用过。看病这块,老实讲我经历的比较少。
Q:希腊移民本身会需要买保险,有要求是哪一种类型吗?
A: 没有要求,你买公立医院的保险或者私立医院的保险都可以,看自己的需求。
Q:您本人买的是哪种保险?
A:我买的就是最基本的保险,不过最近准备给女儿去买份私立医院的保险。
五、当地的天气,生活起居
希腊天气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这边几乎每天都是阳光,基本上很少下雨,平均3个月会下一次雨。季节基本只有夏、冬两季。
希腊这边基本是2点左右吃中饭,3-5点是午休,这个期间是不允许有大的噪音的,因为会妨碍邻居休息。通常希腊人会选择晚上出来活动,所以也生活也是很丰富的。
❾ 移民港:那些移民到加拿大的人,都在过怎样的生活
移民后融入陌生环境的吃力和夫妻间融入程度的落差,加上新环境下本就难免的工作、生活和精神压力,往往会放大移民夫妻间固有的矛盾和问题,拿加拿大举例,上海市出入境服务中心今天就为大家细说一下:那些移民到加拿大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如今的加拿大,已不是十多年前我们刚移民时,那个对普通中国人遥不可及的陌生国度了。自上世纪末起,加拿大就是中国人最热门的移居地,最高峰的2002-2004年,每年移民加拿大的人数都在三四万左右,此后虽有所回落,但谈论这个话题的人,却有增无已。
离开故国久了,有关国内的情况,于我们而言,有点像另一个世界的事——我们竭力想象着曾经熟悉的故乡现今的样子,更激起进一步了解的兴趣。有时不免想,国内的朋友看我们、看加拿大,恐怕也会和我们如今看国内那样,既饶有兴趣,又似是而非吧?
这些年来,我们对国内那些表现加拿大华裔移民的作品——不论标榜“纪实”还是明言“合理虚构”的——感到颇多遗憾:这些作品固然填补了“从无到有”的空白,但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准确、真实地反映这一特殊人群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的实态,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扭曲。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结果却只能让今天的大陆读者对加拿大大陆普通移民的生活、心态和精神面貌,对移民加拿大本身,都产生一种既不切实际又自以为是的先入之见。我们有条件也有责任去弥补这一缺憾:把这里的真实故事讲给在中国的朋友们听,正是我们对国内同胞所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移民加拿大的华人一般有两种方式:2008年前以技术移民为主,2008年后以投资移民为主。两类人的生活和遭遇,大有不同。
技术移民的群体,通常年纪轻、学历高、不富裕,口袋里普遍只有几千块加币,省吃俭用,也仅能勉强维持几个月开销。
他们虽然凭着技术获得加国国籍,登陆之后,一身“武艺”却很难施展。这主要归咎于加拿大技术移民引进中一个奇葩的现象——在引进人才时分门别类,强调“专才”,但引进后,人们的境外学历、专业资质认证和境外工作经验却很难得到承认。我们所熟悉的大陆移民中,甚至有人在加拿大企业境外分支工作,移民后同样被告知“缺乏本地工作经验”。
结果当中很多人遇到“融入”瓶颈,始终无法获得满意的工作,长期在低薪、非固定的“小时工”圈内徘徊。
投资移民就没这个问题了。这些在中国就腰缠万贯的富裕阶层,通过联邦投资移民、联邦企业家移民和各省提名经济类移民等各种方式,获得入籍资格,“除了钱和卡啥也不带”,一落地就忙着看房、买房,甚至有些人移民尚未办妥,就已在加拿大买好了独立屋了。
他们在加生活方式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类:
“两栖人”:这些人大多在国内或其它地方有实业,移民的目的是“拿身份”、“留后路”、“保资金平安”,或为儿女家人考虑,但生活、工作重心仍然在加拿大以外;
“时差派”:他们虽然在加拿大长期居住,但挣钱仍然靠内地,其共同特点是“晨昏颠倒”,在夜里工作,凌晨开始睡觉,下午则悠闲享受生活。
“实业派”:真正在当地投资、经营的,近年来数量有增多迹象。其中也有一部分特殊人士,投资实业并非看中商机,而仅是为了满足企业家移民条款中对投资规模、雇佣人数和经营时限的约束,因此投资时往往不计盈亏,一旦期限熬满就任其自生自灭。陶短房前几年曾在列治文市用餐,发现某餐馆价钱低得离谱(特价菜竟有1.99加元/份的),服务员介绍称,这家餐馆就是 “移民专用企业”,并准确告知了关门日期,事后证明一天不差。
“神秘派”:这类富裕移民的共同特点是深居简出,行踪诡异,富不外露,其中有些人被传闻是“贪官”、“贪污犯”,但并无实证,也有些则不过是担心“钱财露白”有风险的民营企业家。这些人中许多都谨言慎行,不熟悉的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富翁;
“贵妇和小阔佬”:最初是“97大限”前后出现过大批香港“大奶”、“少爷”,在加拿大过着奢华生活,近年来大陆出身的也开始多起来。这类富裕移民通常比较张扬,许多纠纷都由他们引发,他们也常成为黑社会觊觎的目标。
联邦政府移民部提议取消经济类移民项目时称,研究表明,投资移民比其他类别移民支付更少的税收,缺乏专业技能,官方语言能力差,融入加拿大社会、环境的能力逊色,最终定居加拿大的意愿淡薄。这些说法在很大程度上,都适用于新一代大陆“富人移民”,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不融入也可以活得很好”,甚至“加拿大没有值得融入的主流文化”,人虽到加,“根”却仍在内地。
❿ 海外华人的移民生活,到底过得怎么样
很多朋友关心我移民后的生活状态。移民生活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除了具体的生活细节,如饮食、购物、交通、住房、医疗、教育、工作、经济来源、父母团聚等,还有一些感想方面的发问。细节问题有数据说话,感觉方面比较复杂,如果用文字表述,我喜欢概括地说:移民开始了我的第二段人生。
“北漂”18年后我开始“加漂”,说实话,初来加拿大,没觉得比当年刚开始北漂时更难。
第二段人生与第一段人生(“北漂”)的相同之处是都要从零开始;不同之处是,现在的我已非当年那把嫩葱了――即便没有成长为良木,也有作老葱的资格。
虽然初出茅庐时无知无畏的勇气、熬通宵的体力、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已然不在,但熬成老葱则有了阅历、包容性,也更顽强。因此,应付新世界的种种挑战和陌生反而觉得更容易。
移民的人生轨迹其实都是如此,如果总结移民的状态,可以归纳为来了、走了、留下了。根据对周围移民朋友的真实故事的分析,我将移民后状态分为五种。
01
一年内回流比例高达50%
第一种,移民就是一场瞎折腾。刚刚移民或住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和想象的不是一回事儿,或感觉完全不能适应,迅速回国,这样的大有人在。
当初,听说我要移民时,亲友们反馈来几则负面消息。要好的大姐告诉我,她家亲戚十年前就办过加拿大移民。可惜去了两个月,发现万般皆难。在国内时,亲戚夫妻都是公司主管,而去了新地方,语言不通,什么都不懂,工作也不好找。丈夫好容易找到一个工作,又因为不会开车而放弃。
夫妻俩一点都没觉得温哥华是人间天堂,反而是感到“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不到两个月便打道回府,永不再来。
相熟的中学同学给我介绍了他大学同学的故事。他大学同学在北京是心外科医生,操刀手术颇有名气。因为北美要求医生必须要具有当地的执照,而当地执照要经过一两年的回炉深造才能考取,心外科大夫发现自己连兽医都做不了,来了一个月便回国了。
还有个极端案例,夫妻俩一起来的加拿大,来了一周后,丈夫极度不适应,便回中国了,鼓励太太留下坚守。没多久,丈夫提出离婚,又没多久,丈夫和曾经断了联系的第三者结了婚。
他们来的时候就没带什么钱,丈夫回去后又不再寄钱过来,太太只好靠兜里的两百加币,顽强地生存下来。如今她英语说得和本地人一样,买了房子、车子,爱上了摄影,还做起小生意。
当她告诉我这个故事时,不由地让我感到她前夫移民似乎就是为离婚再娶铺路,不过她不愿意把人想得太坏。
这些来了就走的,一般都是没花多少时间和金钱就获得移民资格的技术移民。而花几百万人民币(现在要几千万了)投资移民来的,一般至少是把孩子留下来,保住移民身份后父母再回流。
我的贷款经理、报账的会计以及一位朋友,都是中学时跟着父母移民过来,读大学时,父母回流,他们自己则留在加拿大学习、生活,申请入籍。
可见来之不易(花大价钱买的、苦苦等待才出现的、苦心经营才获得的)的东西(移民身份)大家都懂得珍惜,反之亦然。
02
一边抱怨一边赖着不走
第二种,抱怨满满地留下来。留下来生活,却不停地抱怨,好像是被强迫留在这里似的。
抱怨大体分两大类。
一类是看祖国繁荣昌盛、经济腾飞了,留在国内的同学、同事都发达了,而感到失落产生的抱怨。
一般谈话的开始是秀国内亲朋的成功状态,继而是“如果我当初没走”、“如果我留下来”,接着是批判现在的“悲惨生活”。“咱这儿房子虽然大,一说就是两三百平方米的house,可是房价上不来啊!将来你卖了房子想养老,还不是没钱吗?你看看北上广,人家那个房价!那卖一套是一套啊!”
如果止于此,算个人反省,但他们往往不甘落寞地把听众也拉扯进来,“你看,比如你吧,如果你不来这里,那肯定在国内大学找个教职没问题,何必每天辛苦码字呢”,或者更“一针见血”地直接对别人的生活给予评语,“老马现在这样,还不是瞎混、讨口饭吃嘛,哪有在国内当CEO好啊!”
问题是,谁告诉他选择留在国内了,就“肯定”能到达他们的愿望?他又是否问过他们谈论对象自己是怎么想的?他们可能从未仔细分析、思考过,只是甘愿沉迷于自己假想,永无止境地抱怨下去。
另一类抱怨来得比较“高大上”,与物质生活无关,而是比较形而上地着眼于“文化比较”。“西人也势利着呢!你别看他们平时见谁都笑嘻嘻的,其实心里不定怎么评论你呢!”“歧视华人――那是肯定的啊!这都不用想的。”“你还别嫌国内出租车司机骂三字经。这边西人也有骂人话,只是不明说!”“这边好什么好啊?是,风景好、环境好、空气好、人少。可是寂寞啊!大家看起来都挺好,可是谁和你谈心啊?就算沟通也有文化隔阂啊。”
世界就在那里,人心不同,看法也不同。
03
来来回回想要两头兼顾
第三种,带着遗憾不得不走。我所接触的回流移民中,这类是主体。
网友在微信群中卖二手家具,写明就是“钱花光了,不得不回流”。有人问是否连房子也卖了,答曰:房子不卖,还打算有朝一日赚了钱再回来住呢。
邻居J暑假也要回流一段时间。她最大的孩子今年高中毕业,之后要去多伦多上大学。丈夫还在国内上班,而J的父亲去世,她想带着老二回去陪妈妈,也和丈夫踏实团聚几年。
不过,丈夫的枫叶卡今年刚换,他们信心十足地要在三四年内全家都搬回来。那时老二也高中十或十一年级,正是准备申请大学的关键时期。
一同上移民免费英语补习班认识的女友G,和我几乎同时来的,这个暑假要回去了。她丈夫在国内的工作越做越好,无论从薪水还是成就感角度讲,都不舍得辞职。她一个人在加拿大带两个孩子,确实也辛苦,而且长期分离对家庭稳定不利。
最初移民过来的时候,她是抱着“蹲移民监”的心态。但来了这几年,她切实地爱上了这个国家。不仅是享受这里的好,也切实在意本地利益――当听说加拿大引以为傲的TIM HOTTEN咖啡连锁店被美国企业收购时,就像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一样沮丧,从情感上她已经把加拿大当成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可是,考虑到现实中与亲人分离,她又不得不走。G的房子也是不租、不卖,她想每个暑假都带孩子回来看看。至于要回去几年,尚是未知。
像G这样入籍后便回去的不在少数。G的芳邻Y即如此。
Y来了之后,督促丈夫很快也过来陪住。住够三年,立即申请入籍,但为了国内的一些便利,她的丈夫没有入籍,只有她和孩子入籍。
在快要入籍前,Y便在国内撒网找工作,入籍后一家三口立即启程。Y把房子租出去,说八年内、也就是孩子高中前,不会回来。
Y这样的情况很普遍,不止中国移民如此,其他国家的移民亦如此。他们都带着要回来的愿望离开。
但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其中难免有被各种原因绊住回不来的。因此移民局认为,留下来五年以上的,才有可能长期留下来。
04
移民之后掀开崭新篇章
第四种,移民后华丽转身。自认为算其中之一吧。
来之前,我从事商业活动,现在是专门坐在家里的“作家”、学者,也算转换了职业。这其中当然与我读博六年的辛苦分不开,也与移民有关――我的一些写作内容,包括本文,皆因在温哥华的生活有感而发。我也再次体验到差异化生存的好处。
当你是万绿丛中一点绿时,虽然能感到安全,但却不突出,而成为一点红时,则更有机会被发现。
比如我在国内,只能是数不胜数的古代文学博士之一,可在这里,温哥华一带的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绝对数得过来。尽管这边需要古代文学博士的机会少,我反倒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去得到那些稀少的机会。
丈夫现在是中文私教,他乐在其中。先前他的古代文史修养、喜欢讲故事的天分只能用在儿子的培养中,现在可以用于教学中。学生们都很喜欢他,他也逐渐小有名气,隔壁的隔壁的市立图书馆还多次请他举办过义务的中国文史讲座。
“华丽转身”也是留下来的移民的普遍现象。大多数移民来了,很难重操旧业,都面临新职业的选择。有些人觉得工作难找,而有些人却感觉空间大、机会多。
比如上文的心外科医生,因为回流后,家里又添丁,还是双胞胎,他们面临着养育成本从一个变成三个的困难,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加拿大。这次回来后,心外科医生连兽医也不考虑了,干脆买了家小超市当起店主。
而上文中的老马,移民后先炒了几年房地产,觉得没意思,便学了电工专业成了专业电工。他可不觉得自己不如从前,相反,他说,从前在国内是CEO,可每天应酬喝酒,肝都毁了。除了在公司吆五喝六地有点威风之外,其他时候还是要赔着笑脸四处求人找关系看脸色。
而在这里人人平等,甭说电工,就是收垃圾也照样可以有尊严。他每天四处接活儿,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手艺帮别人解除困难,很有成就感。我们脾气相投,都认为移民是在全新的世界中给自己全新的机会。只要努力,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新方向。
04
移民后超越国内事业
第五种,移民后再创新高。移民后能克服语言障碍、风俗文化差异、人脉之不足,还能让自己的新事业超越在国内的成就,真心不易。不过达到此种境界的,也不在少数。
同行梅比我早来两年,自己拖着两个孩子住在温哥华,丈夫在国内做生意。梅来了之后,突然发现对房地产很感兴趣,手里又有闲钱。就依托本地房地产贷款利率极低的优势,几年内,从买房出租,发展到买了地皮盖新房,加上运气好赶上近两年大温地区房地产热,她赚得盆满钵满。
而她的丈夫看到梅的地产收益远高于自己在国内打拼的成果,便逐渐将国内生意收缩,将资金和精力都用来支持梅的发展,现在他们常年留在温哥华,平时靠电话遥控,暑假才回国亲自指导生意。两个孩子在加拿大参加了冰球训练,成绩斐然,老大才上初中,已经有球探来打听了。
学长H,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名牌大学、名门导师,出国之前是大学的副教授,马上要评教授了。之所以要出来,一是H觉得以后的路一眼看到头,没有意思。二是H曾有短暂婚史,年龄逐渐大了,在国内找到同龄人再婚几乎没有可能。和我这个半路出家、总想找机会去大学教书截然相反,她是一心一意要放弃教职、不想再做研究。
移民后,她考了地产执照。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H成了优秀的地产经纪,还意外地收获了满意的婚姻。她说没想到出来之后年龄、离异都不是问题了。
朋友老安在国内时做建筑生意。眼看烂账越来越多,在拿到加拿大移民签证后,毫不犹豫地举家搬迁。
老安的太太半年后幸运地找到了本职工作,老安的压力就小多了,开始琢磨自己喜欢的事儿。他开过打印耗材店,其间还接触到本地华人社团,便加入社团。后来老安专职做华人社区报纸,又成立了留学生指导协会,自己家也接收留学生。
渐渐地,老安成了本地华人的小领袖,有了一定的社会声望,收入也丰厚起来。来了八年,老安从未回国,两边父母轮流过来度假探亲,因为他太忙了,他自诩为“加拿大第三大忙人”。
在开打印耗材店时,因为每天有现金,老安迷上了硬币收藏,继而进军西洋瓷器收藏。老安熟悉本地各大古董店的打折日期,定期去古董店淘宝,时而晒出新入手的宝贝。因为要查这些古董资料,老安的英文跟着突飞猛进。
移民的故事说也说不完,每天都有新移民来,每天也有移民离开。北美的中国大陆移民人数据说有数百万之巨,那便有数百万个各不相同的故事。
对那些能改变的我们要努力改变,对不能改变的要及时放手――人生的智慧正在于此,去留之间的选择也应该这样去考虑。
但无论去留,只要是自己认真选择的,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