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毛南族生活在哪些地方

毛南族生活在哪些地方

发布时间:2022-12-20 22:02:21

Ⅰ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什么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及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使用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由于长期和汉族、壮族人交往,所以绝大多数毛南族人都通汉语和壮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毛南族人信仰道教。
毛南族地区紧靠云贵高原东麓,溶岩遍布,青山连绵。中部是茅南山,东北部是九万大山,西北部是凤凰山,西南部是大石山区,林木苍翠,属亚热带气候,适合于农耕畜牧。

Ⅱ 毛南族有哪些传统文化与习俗

毛南族婚姻的程序与礼节
缔结婚姻程序与礼仪。这方面,近代以来受汉、壮族影响较深。同时,也不乏民族传统观念与礼仪。一般包括如下阶段:
提亲。无论采用哪种择偶方式,都需要男家委托正式提亲。内容包括口头的及索回女子生辰八字合计是否相克,并施巫术检测吉凶。
相亲,即“落典”。在提亲成功的基础上,凡男女双方索不相识的,父母及中介人约定一个时间、地点让当事人会面。届时,男女双方在同伴陪同下,以一定距离窥视对方的相貌、言谈举止。中介人则往返其间征求意见。最后,中介人平举两只手掌(掌心向上)伸向双直呼:“侬(弟妹统称)呵,你中意不中意?看上了送典来!”旨在请他们投放表态钱。如果一方或双方都不送钱,抑或极少,婚事就此告吹,家长不再勉强。若他们放的典钱多且利落,表示两厢情愿,可以定亲。原来相识的男女,家长们分别征询过了即可定夺。
此后的婚礼还有23个程序内容,主要环节类同汉族的“六礼”(即所谓的纳采、问名、纳征、请期、亲迎等),又有许多特别仪式。
毛南族的饮食习俗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的广西山区,日食三餐,均以大米和玉米做成的各种饭为主食。如毛南饭,即用糯玉米粉加竹笋及其他蔬菜和佐料混合煮熟后制成。是毛南族夏季的主食。
毛南族还长于用大米或玉米制作"米蜂仔"作为辅助主食,是消夏解暑佳品。家家喜欢食甜红薯,并作为入秋以后的辅助主食之一。
毛南族地区蔬菜较多,四时不断,有豌豆、白菜苦麻菜、南瓜、红薯叶、豆荚、芭蕉芋、青菜和萝卜,其中南瓜是秋冬常食的蔬菜,既可切片煮粥,也可单独蒸食。
肉类来源主要是家禽、家畜,有猪、牛、鸡、鸭等。喜食狗肉,有些地方中元节有杀狗食肉之习。毛南族一般都喜食半生半熟的菜肴,认为一些肉和菜特别是鸡,煮得过熟会走味。唯独对鸭以煮烂熟为宜,在烹饪上有"鸡生鸭熟"之说。
毛南族喜欢的酸食品很多,其中以"腩醒","瓮煨","索发"为最普遍,称为"毛南三酸"。
"腩醒": 把猪、牛肉切成薄片,用生盐粉拌匀咬透,留两三天。用香糯蒸熟,放在簸箕里凉冷,与肉片揉搓均匀,放在坛里压紧密封。三个月后便可用。
"瓮煨":为了能随时吃到酸食品,家家户户还有一种特殊的盐水坛。毛南话叫"瓮煨",可腌制多种瓜菜。
"索发": 把洗清的钉螺用猪油干炒,待透熟发香后,趁热倒入坛里,然后密封。三个月就可以揭盖吃用。毛南语叫"索发"。
除了"三酸"外,还有酸辣椒、酸蕃茄、酸萝卜等。
毛南族成年男子都好喝酒,并有非酒不足以敬客之说。有的人家还自己用高梁、玉米酿制。但近年来,以市场出售的瓶装白酒居多。
毛南族大都喜欢饮茶,暑天常以浓茶解暑。走远路时经常随身带"野石榴"或青辣椒,用以解渴。
典型食品:明伦白切香猪是毛南族的名菜,用当地产香猪加佐料蒸制而成。此外还有:甜红薯;螺蛳酸,蒜头酸水,鸭血酱,豆腐肴。 推荐阅读:锡伯族民俗文化
毛南族饮酒习俗
毛南族人好饮酒,也自酿酒。酿酒的原料甚多,糯米、粘米、玉米、小米、高梁、地瓜、南瓜、都可以酿出美酒来。所酿之酒度数不高,一般为20至35度。庙节一般在农历五月,此时插秧已结束,必须祈求天神给予风调雨顺,同时还要祭祀饲养牛的创始人“三界公”。届时,各村都要杀一条菜牛进行祭祀,并给耕牛饲糯米饭团和粉蒸肉。祭祀在三界庙前举行,由“鬼师”主持,并要举行“椎牛”的仪式。毛南族人多礼好客,吃饭时无论客人大小,都被邀请与主人家长辈同坐。吃饭时如无酒招待,会被认为失礼。客人入席后,先用手指或自己人子、蘸酒洒地,表示先敬主家祖先,并祝愿主家万事如意,而后主客碰杯互祝饮酒。毛南族过去盛行早婚,儿子几岁就由父母代为定婚。婚礼有“送典”、“穿耳”、“踩门”、“认亲”等等程序,其间也少不得酒。例如认亲,女方由姑嫂或女伴陪同到男家,男家要办两三桌席请舅父母、叔伯等近亲来,与姑娘见面。在结婚的时候,宾客到达,带队的人要先到主人家屋檐下的一张安放有迎亲神龛的桌子旁,赂神敬酒,然后才能进屋。结婚时不拜堂,但要拜祖先和长辈。

Ⅲ 毛南族的传统节日、生活习俗、饮食文化。

毛南族习俗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及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 使用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由于长期和汉族、壮族人交往,所以绝大多数毛南族人都通汉语和壮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毛南族人信仰道教。 传说毛南族的祖先是元明两代从山东、湖南、福建等地迁到广西的。早在11世纪汉文典籍中就出现了毛难的称呼,是沿用地名而约定俗成的族名,先后还有"茆滩"、"茅滩"、"茅难"、"冒南"等称谓。 毛南族人自称为"阿南",其意为"这个地方的人"。1986年6月,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改称为毛南族。毛南族人勇敢顽强、不畏艰辛、富于进取,不论生活的多么艰难,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将子女送到学校学习,因此其教育和文化水平都较高,有一支数量可观的本民族的知识分子队伍。 毛南族地区有三宝: 甜薯、菜牛、花竹帽。毛南族人已有500多年饲养菜牛的历史,有"菜牛之乡"的美称。此外毛南族人还善长竹编、石雕、木雕等工艺制作。 毛南族以农业为主,以饲养业和副业为辅,主要种植杂粮、少数地区种植水稻。 毛南族日食三餐,均以大米和玉米做成的各种饭为主食。如毛南饭,即用糯玉米粉加竹笋及其他蔬菜和佐料混合煮熟后制成。是毛南族夏季的主食。毛南族还长于用大米或玉米制作"米蜂仔"作为辅助主食,是消夏解暑佳品。家家喜欢食甜红薯,并作为入秋以后的辅助主食之一。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毛南山区,人们会用色香味俱全的"毛南饭"招待您。"毛南饭"是毛南族人民的特有食品。做法是用水泡竹笋煮熟,加入玉米粉、豆角、南瓜和生姜,混合烹煮后再加人南瓜苗、南瓜花及适量辣椒、油、盐。由于它以天然的蔬菜瓜果为主,因此色美、味佳、营养丰富。 毛南族有71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河池、南丹、都安等县。其中,居住在环江的毛南族,数量约占毛南族总人口的80%以上,环江县素有"毛南之乡"的称号。 毛南语称花竹帽为"顶盖花",用竹片在半径一尺的竹帽上编织八九十个图案,密密麻麻,看不见洞眼,不透光,不漏水。花竹帽是毛南族青年爱情的信物,也是毛南族馈赠亲友的礼品。 毛南族男女都喜欢穿蓝色或青色大襟、对襟衫。妇女穿镶有两道花边的右开襟上衣,裤子较宽并滚边,留着发害,爱戴手镯,胸前佩银、玉等饰品;特别喜欢戴花竹帽。 毛南族聚居区气候较为炎热,又盛产竹、木,所以住房一般是竹顶木墙,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阳台用来晾晒农产品;下层用来关牛、马、鸡、猪等,同时也放置些杂物。住房有干栏建筑特点。 毛南族最爱唱歌,曲调十分丰富,有"比"、"欢"、"排见"、"耍"、"朗"五种类型。语言朴实,节奏欢快。一般为同声二部重唱。按内容分,有"引歌"、"神话歌"、"礼俗歌"、"史歌"、"苦歌"、儿歌和情歌。 毛南族无论走到哪里,遇上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本族人时,相互间都称为"华记"表示亲呢,就如有的民族相互称"老表"一样。 传说古时候,毛南族的祖先为逃避一场灾难,躲到一座叫"华记"的大山上,开荒种地,经历了苦难,又享受了快乐,他们认为能够生存下来,主要是靠了'哗记"这座大山的保护。后来,毛南族人民为寻求善良和友谊,不论走到哪里,只要碰上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本族人,都开口称为"华记"。 "庙节"是毛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主要是祭祖神灵祖先。由老人从夏至数起数到辰日即是节日。到时家家蒸五色糯米饭,并捏成小团团密密麻麻地粘在柳树枝上,向天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为了表达对耕牛辛勤劳作一年的慰问,给它喂食一团糯米饭和粉蒸肉。妇女们手提装有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的竹篮,携儿带女回娘家共庆。男女青年则相约到野外山林中对歌、玩耍,寻找意中人。 毛南菜牛 由于毛南族山区缺少耕地,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毛南人除惜土如金,见缝插针开垦面积很小的"鸡窝地"之外,就是利用满山的青草来发展家庭饲养业。 家家都养菜牛,专供食用,不作劳役,成为毛南族的特产,畅销国内及港澳市场。菜牛都是围栏圈养,牛圈干爽 、避强光、很清静,夏防蛀虫,冬防受冻。对刚入圈的 牛要细心观察其习性和喜吃什么饲料,有时要在草上洒盐水以增加食欲。同时对病牛有一套民间草药疗法,很多人家的园子里都种有草药。 除喂草之外,还喂玉米、 高粱、饭豆、红薯、南瓜等杂粮,并煮熟拌潲喂食。这是圈养阶段。 第二阶段是"囤肥",即把菜牛育肥满骨架。这个阶段喂牛的草要在日出前割回来,草叶上要有露珠,且越嫩越好,一头牛每天吃60公斤左右。中午和晚上还要各加喂10公斤杂粮潲水料,半夜再喂一次半生半熟的青草潲水。第三阶段是攻膘。每天除供给大量嫩青草外,还要加喂泡发的小米及黄豆浆。 经40多天的攻膘,连牛脊背上的肉都鼓得高出了脊梁骨,形成了一道凹糟,把木盆放在牛背上都掉不下来。待膘满肥壮才宰杀挑肉上市出售。肉呈粉红色,瘦中夹肥,层次 分明,鲜嫩纹细,肥而不腻,煎炖烹炒,都爽脆可口,是牛肉中的上品,凡是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毛南石雕 毛南族人民祖祖辈辈生活在群山怀抱,与山中的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住的干栏楼,底层的干栏柱下半截是石柱;由院子进入楼内的台阶是石条;干栏楼的 房基和山墙是整齐的石块;甚至门坎、晒台、牛栏、猪 栏、桌子、凳子、水缸、水盆都是石料垒砌或雕凿的。为了美观,他们在石制用品上都雕有花鸟虫鱼等图案。这些东西在市场上出售一般都很抢手。 石雕艺术的水平,主要表现在石墓的雕饰上。在毛南族地区的凤凰山有个古墓群。这里的石墓柱擎着重檐石楼阁,上刻武士扬鞭催马、姜太公柳荫垂钓、儒生窗前着书,以及雷王、水神等形象。墓柱上是浮雕的蛟龙 盘绕,柱础上有花卉动物装饰。墓顶有石雕的大仙葫芦、太阳、云水、麒麟等,有的高达4~5米,仿佛是给 活人建的宅第。两墓柱之间靠里,是巨形墓碑,碑两侧 刻有大幅挽联,联边雕刻着凤凰、画眉、仙鹤、蝙蝠、游鱼、梅花鹿、仙桃、苍松、水仙、大象等栩栩如生的 图案,以象征吉祥、长寿、宝贵、有余、厚禄、清廉等祝愿和赞颂。 毛南族石匠艺人历来重视精雕细刻,用心琢磨,反对粗制滥造,图快省工。老师傅们要求徒弟每天凿下的石粉末不得多于一牛眼杯,否则所出的活不能列为工艺 品,可见毛南族石雕工艺品的精美细腻。 毛南“放鸟飞” 在毛南族众多的节俗中,正月十五"放鸟飞"最具特色和奇趣。传说过去毛南山乡有位老法师,他有个心灵手巧俊美出众的独生女儿,擅长以竹篾和菖蒲叶编百鸟,人称"小鸟姑娘"。 她与一小伙子相恋,准备大年初一完婚。老法师想考验一下未来女婿的本领,在除夕 那天让他把山上土地在天黑前都撒上种子,本该撒谷种(小米),但小伙子一着急,错撒成了糯稻种。老法师令其把种子全部捡回来,省得糟踏了。这下可难住了小伙子,小鸟姑娘看到此情,让未婚夫回家把他们俩人过去编的百鸟都用箩筐装来。 姑娘对着编的百鸟吹了口气 ,又对小伙子说了几句悄悄话。小伙子把百鸟带到山上 ,这些鸟很快便飞出去捡回了所有的糯种。小伙子在天黑前重新撒上谷种。老法师一看高兴了,说:"过年让我们父女俩好好团圆团圆。正月十五再送小鸟姑娘去你家成亲。"从此,便有了"放鸟飞"的节俗。 春节即将来临时,家家户户预先采好菖蒲叶。除夕那天,用菖莆叶编"百鸟","百鸟"的空腹中装入泡好的香糯,饭豆及芝麻馅等,然后上锅蒸或煮熟。出锅 后,把"百鸟"用细绳拴在一根长甘蔗上,架挂在堂屋香火前。"百鸟"有鹧鸪、山鸡、燕子、鸬鹚、画眉等 。 这天,给家里的小孩每人一个"鸟"来解馋;出嫁并生育了的媳妇要回娘家领"鸟",希望孩子将来象小鸟般活泼可爱。香火堂前,还摆上供品,有红米饭及果品 ,意在祈愿百鸟不吃庄稼,保证福来粮丰,瓜果累累。待到正月十五,取下"百鸟",入锅再蒸煮,入夜,以"百鸟"当饭,谓之"放鸟飞"。"放鸟飞"时,毛南人总忘不了重温那"放鸟飞"的传说。 毛南“南瓜节” 毛南族的"南瓜节",时在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这天。各家把收获到家的形状各异,桔黄色的大南瓜摆满楼板,逐一挑选。年轻人走门串户,到各家评选"南瓜王"。不仅要看外观,而且要透过表面看到瓜籽。 待到众人意见基本一致,由一身强力壮者用砍刀劈开"南瓜王",主人掏出瓜瓢,把饱满的籽留作来年的种子 。然后把瓜切成块,放进小米粥锅里。文火煨炖,煮得烂熟,先盛一碗供在香火堂前敬奉"南瓜王",尔后众人共餐同享。 中国许多民族把重阳节视为老人节,有敬老的传统习俗。毛南族也不例外,只是风尚不同。对于年过花甲而又体弱多病的老人,毛南人一般在重阳节时为之"添粮补寿"。 子女们在这天置办几桌酒席于家中,请亲朋好友光临,来客都要带几斤细粮好米,或者新鲜水果。 亲友送来的"百家米"要单独贮存。日后在给老人做饭 时抓一些掺进自家米中。 "百家米"吃完了,老人若未康复,还得继续择日搞"添粮补寿"仪式。

Ⅳ 毛南族在什么省份在哪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贵高原的茅南山、九万大山、凤凰山和大石山一带,而广西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一带山区更是被称为"三南",素有“毛南之乡”之称。

Ⅳ 毛南族的傩文化是怎样的毛南族的两大文化瑰宝是指什么

毛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生活在云贵高原东南麓、广西西北部的唯一的一个毛南族自治县环江县,目前毛南族的人口是5万多人。毛南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当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产生了两大文化瑰宝,一个是傩文化,被当地人称之为肥套,另一个是毛南族女性通过巧妙的编织手段用当地特有的竹子编成了精美的草帽,当地人称之为顶卡花,又叫花竹帽。

毛南族妇女编织的花竹帽,已经流传了数百年之久,每一个当地的女子要出嫁首选的嫁妆便是花竹帽。花竹帽的材料是用当地盛产的金竹和墨竹篾子编制而成,手艺精巧的当地妇女会在花竹帽的顶端编出各种各样精美的花纹,再涂以不同的颜色,使得一顶小小的帽子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花竹帽最大的实用价值是用来遮挡风雨的。

Ⅵ 谁有关于毛难族的资料请速回

【民族概况】

毛南族也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称谓表明他们是岭西的土着民族。虽然毛南族人口较少,但他们却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闻名于世。毛南人大部分居住在以茅难山为中心的环江县上南、中南、下南一带,下团六圩是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有少部分人分散居住在南丹、都安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毛南族人口数为107166。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

毛南人使用毛南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由于长期和壮族、汉族杂居,多数人能讲壮语和汉语,通用汉文。

【历史】

从宋代开始,在汉文史稿中记载,今广西环江县境内先后有“茆滩”、“茅滩”、“冒南”等地名。岭南百越支系有地名与族名合一之俗,毛南族也是以地名族。解放后,称为“毛难族”。八十年代根据本族意见改“毛难族”为“毛南族”。

毛南族是岭南百越支系发展而来。唐以前的僚,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 据记载,今毛南族聚居的地区在唐贞观年间为思恩县地,属岭南道环州管辖;宋代曾为抚水州属地;元代属庆远路管辖。明正德元年思恩县玫属河池州。清代,思恩县属庆远府。光绪年间,在毛南族聚居地区设置“毛难甲”。“甲”之下划分上、中、下三“额”、“额”设“总团”。“额”之下以设“牌”,设有“牌头”,一般管辖10户。为了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毛南族人民曾不断起来斗争。在抗日战争中为打击日寇、解放战争中抗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艺术】

毛南族聪明、勤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的文化艺术。毛南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相当丰富,真实地反映了毛南族人民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象《盘古的传说》、《三九的传说》、《太师六官》、《顶卡花》、《七女峰》、《恩爱石》等为毛南族人民世代传颂。毛南族民歌也别具有一格,内容丰富。男女青年在室外唱的情歌,七字一句,八句一首,叫做“比”,因两句之后有一尾音“罗海”,故又叫“罗海”歌。在喜庆嫁娶节日对唱的五字一句、八句一首的祝贺歌,谓之“欢”。由一人独唱、叙述历史故事和祖先来源的叙事歌,则以七字为一句,四句为一首,合若干首为一组,叫做“排见”。同时还流行“毛南戏”,多是一些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和悲欢离合的爱情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传统剧目。

毛南族的编织和雕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所编织的竹器,工艺精湛。着名的花竹帽,又叫“顶卡花”,使用削成只有半根火柴粗的竹篾织出精致的花纹图案,非常美观。所雕刻的木质假面具,形象生动逼真。所刻制的石柱、石碑等,均有栩栩如生的龙、凤、麒麟、仙鹤、寿松和几何图案花纹,深为附近各族人民赞赏。

在环江县中南的南木村,世传银器绝技,所打制的银手镯、银项圈、银麒麟、“五子登科”帽饰,花纹朴实优美,做工精细,颇受姑娘们喜爱。

【节庆】

毛南族的节日是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

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分龙节”,又叫“五月庙节”,是毛南族特有的节日,在阴历的“分龙”日前两天开始举行,主要是祭祀神灵与祖先,全村男女以及外嫁的女子和远道的亲友都赶来参加,隆重而热烈。过分龙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蒸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有的还要烤香猪。折回柳枝插在中堂,把五色糯米饭捏成小团团,密密麻麻地粘在柳枝上,以表示果实累累,祈望五谷丰登。

毛南族也过端午节,但节日的意义与汉族不同,民间称为“药节”。过药节时,习惯采艾叶、菖蒲、黄姜、狗屁藤等草药熬水饮浊,或用这些草药剁碎作馅包粽粑可以解毒去病。

毛南族的“南瓜节”,时在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这天。各家把收获到家的形状各异,桔黄色的大南瓜摆满楼板,逐一挑选。年轻人走门串户,到各家评选“南瓜王”。不仅要看外观,而且要透过表面看到瓜籽。待到众人意见基本一致,由一身强力壮者用砍刀劈开“南瓜王”,主人掏出瓜瓢,把饱满的籽留作来年的种子。然后把瓜切成块,放进小米粥锅里。文火煨炖,煮得烂熟,先盛一碗供在香火堂前敬奉“南瓜王”,尔后众人共餐同享。

我国许多民族把重阳节视为老人节,有敬老的传统习俗。毛南族也不例外,只是风尚不同。对于年过花甲而又体弱多病的老人,毛南人一般在重阳节时为之“添粮补寿”。子女们在这天置办几桌酒席于家中,请亲朋好友光临,来客都要带几斤细粮好米,或者新鲜水果。亲友送来的“百家米”要单独贮存。日后在给老人做饭时抓一些掺进自家米中。“百家米”吃完了,老人若未康复,还得继续择日搞“添粮补寿”仪式。这种风俗实际上是出于对老人的一片爱心,很符合群众的道德及传统观念,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民居】

毛南族人民祖祖辈辈生活在群山怀抱,与山中的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住的干栏楼,底层的干栏柱下半截是石柱;由院子进入楼内的台阶是石条;干栏楼的房基和山墙是整齐的石块;甚至门坎、晒台、牛栏、猪栏、桌子、凳子、水缸、水盆都是石料垒砌或雕凿的。

毛南族人民以同姓同族聚居,村落依山而建,多为1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最大的也不超过百户。住房一般是瓦顶泥墙,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并于前面建有晒台,下层关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保持“干栏”建筑的特点。

【饮食】

毛南族日食三餐,均以大米和玉米做成的各种饭为主食,高粱、小米、红薯、南瓜为辅。如毛南饭,即用糯玉米粉加竹笋及其他蔬菜和佐料混合煮熟后制成。是毛南族夏季的主食。毛南族还长于用大米或玉米制作“米蜂仔”作为辅助主食,是消夏解暑佳品。家家喜欢食甜红薯,并作为入秋以后的辅助主食之一。

毛南族喜爱腌制酸肉,酸螺蛳、酸菜,是待客的传统佳肴。毛南族人民多礼好客,吃饭时不论客人大小,都邀其与长辈同座,并以自己最好的饭菜招待。

毛南族地区蔬菜较多,四时不断,有豌豆、白菜苦麻菜、南瓜、红薯叶、豆荚、芭蕉芋、青菜和萝卜,其中南瓜是秋冬常食的蔬菜,既可切片煮粥,也可单独蒸食。

肉类来源主要是家禽、家畜,有猪、牛、鸡、鸭等。喜食狗肉,有些地方中元节有杀狗食肉之习。毛南族一般都喜食半生半熟的菜肴,认为一些肉和菜特别是鸡,煮得过熟会走味。唯独对鸭以煮烂熟为宜,在烹饪上有“鸡生鸭熟”之说。

毛南族成年男子都好喝酒,并有非酒不足以敬客之说。有的人家还自己用高粱、玉米酿制。但近年来,以市场出售的瓶装白酒居多。

毛南族大都喜欢饮茶,暑天常以浓茶解暑。走远路时经常随身带“野石榴”或青辣椒,用以解渴。

典型食品:明伦白切香猪是毛南族的名菜,用当地产香猪加佐料蒸制而成。此外还有:甜红薯;螺蛳酸,蒜头酸水,鸭血酱,豆腐肴。

【生活习俗】

服饰与附近的壮族相似,男女都喜欢穿着蓝色和青色的大襟和对襟衫。妇女穿镶有两道花边的右开襟上衣及滚边裤子,留辫梳髻。戴手镯、银牌等饰品,尤其喜欢戴花竹帽。

毛南族的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家庭。过去的婚姻大都由父母包办,有“不落夫家”和“转房”等遗俗,寡妇再嫁也受到种种限制,现在,已基本改变。人死实行土葬,请道公“念经送葬”。

在节日里,毛南族喜欢用开水涮牛肉待客,即按本地的习惯,在火塘上摆置一口铁锅,进餐时大家围拢在铁锅的周围,将生肉、生菜倒入沸水中涮熟,然后蘸配料下酒,这是毛南族民间最常见的宴请形式。

正月初一这天不能骂人或说粗话;家有病人时用两根棍子叉在门口,外人不得进入;不能用脚踏灶,烧柴时必须把粗的那头先送进灶内。

【宗教信仰】

毛南族信仰道教和佛教,崇拜多神,迷信活动也较多。

【社会经济】

毛南族人民一直生活在重峦叠嶂间,耕地狭小。但他们勤劳、勇敢,充满智慧,人们惜土如金,有“土能生黄金,寸土也要耕”的俗谚。在毛南族地区,层层梯田,波光鳞鳞,涟漪无边,宛似飘带,无比壮观。毛南族人民很早就从事农业生产,较早地使用了铁器。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铁制工具仍较简陋,农田翻土主要使用脚踏犁,收割稻谷一般使用禾剪,效率都很低。土地占有已相当集中。据土地改革时的统计,在环江县玉环乡,只占人口总数3.8%的地主、富农,却占有耕地总面积的36.1%,而占人口总数53.4%的贫雇农,仅占有耕地面积的18.7%。毛南族地区地主多自己经营土地,剥削雇工,以雇短工较多;所雇长工,具有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同时还存在高利贷剥削,地租率一般为60~70%,高利贷的年利率高达100%,剥削极为残酷。为了弥补生活的不足,毛南族人民还兼营各种副业。他们饲养的菜牛,曾远销上海、香港等地,颇有声誉。

解放后,1952年实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毛南族人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能够和其他民族一样平等地参政议政。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都发生了飞跃,普遍实施科学种田,精耕细作,亩产水稻由过去的250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毛南菜牛”由于采用科学饲养方法,产量大增,出栏率上升,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毛南族地区被称为“牛粮之乡”,饮誉四海。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毛南族山乡的发展前景喜人。

阅读全文

与毛南族生活在哪些地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2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