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清高宗弘历与干隆的关系
弘历与干隆是有个人.关系就是名字和人名.
清高宗干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年号干隆。
弘历幼年天资聪颖,颇受皇祖康熙帝宠爱,曾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预军国要务。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历即位。由此,他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
干隆帝的“文治”表现于他在政治、经济上的作为和文化上的贡献。
干隆帝即位后,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干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干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宠信贪官和珅,加之干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使干隆帝辉煌的一生罩上了阴影。
干隆帝儒雅风流,一生着文吟诗,其诗作竟达四万二千余首,几与《全唐诗》相埒。又重视文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令将内府珍藏编成《石渠宝笈》、《西清古鉴》等。干隆帝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编纂巨帙《四库全书》。然而与此相悖的是他大兴文字狱,焚毁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文化典籍,使其“文治”黯然失色。
干隆帝还曾六下江南,六莅五台,奠孔林等,数十次木兰秋狝,多次于避暑山庄宴见西北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这些举措对发展经济、巩固统治、安定边疆产生了重要作用。但干隆帝的视角还仅限于中国本土,对同时期已经蓬勃发展的欧洲各国的科学文化尚无足够的认识。
干隆帝的“武功”主要是对边疆的战事,虽有胜有负,有义与不义,然而他皆自诩为“十全武功”。
干隆帝执政60年后,虽禅位与其子颙琰,但又以太上皇的身份进行了3年统治。他不仅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皇帝,而且也是实际执政时间最久的皇帝。
嘉庆四年(1799年),干隆帝去世。卒谥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裕陵。
---------------------------------------
干隆皇帝
干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干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干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干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干隆皇帝下江南,纪晓岚随行。一路上,干隆经常出一些难题命纪晓岚答对,纪晓岚能巧妙地完成。一天,他俩登上长江岸边的一座酒楼,欣赏江景。干隆忽然心血来潮,要纪晓岚即景做一首绝句,诗中必须包括十个一字。纪晓岚唯唯领命。他走进临江的窗户,放眼望去,但见秋雨如丝,江面上雾影蒙蒙,往来的船只很少,不远处,岸边泊着一条小船,一个渔人戴笠披蓑,正在垂钓。纪晓岚略一沉思,便念出了二句诗:“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勾”。干隆见纪晓岚两句诗便用了五个“一”字,不觉颔首微笑,表示赞许。谁知纪晓岚只做了前两句,后面两句却做不出来了。他捻须皱眉,苦思冥想,搜索枯肠,终难在下面两句中再安上五个“一”字,干隆见他做不出来,不觉把桌子一拍,笑道:“今天也难倒你啦!”说罢,又哈哈大笑。纪晓岚连忙跪下,道:“启禀圣上,臣有了。”干隆住了笑,忙道:“快讲来!”只见纪晓岚不慌不忙地念道:“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四库未收书辑刊》简介
《四库未收书辑刊》是一部大型中国古典文献资料
丛书,全书为16开本301册,每册约800页,全
部采用进口材料印制,内文纸具有防虫蛀功能,精装、
烫金。98年10月印完1至60册,98年12月印
完1至150册,99年印完全部301册。
清干隆皇帝曾组织了全国的大学者,动用了大量的
国库资金,编修了规模宏大的古代文献资料丛书--《
四库全书》。由于干隆皇帝出于统治者的需要,把大量
的不符合他的口味的经典文献或篡改后编入《四库全书
》,或打入冷宫,更有相当一部分被销毁,因此,《四
库全书》的局限性相当突出。但《四库全书》的功绩是
主要的,它对中国古代文献的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四库全书》,许多典籍不可能留
存到今天。
干隆以后至民国成立时的200多年间新出的大量
典籍再没有人进行系统的编辑整理,由于战争、自然灾
害等原因,许多着作已失传,或散落世界各地,有些已
成孤本秘笈,有些虽非孤本,但为数极少,成了一些图
书馆的珍藏本,只见其名,不能阅其书,失去了图书为
大众阅读,传播知识的实际意义。随着社会的变迁
与动荡,毁于一旦者将难计其数。《四库未收书辑刊》
正是为挽救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保存典籍、古为
今用的需要而诞生的。
《四库未收书辑刊》由刘享龙先生个人出资260
0万元;国际着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老先生担
任首席学术顾问;着名方志学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傅
振伦老先生担任名誉主编;中科院图书馆古文献学、版
本学、目录学家罗琳先生担任主编,收集20年代30
余位国学大师们挑选的,清四库馆臣未见之书和干隆已
降新出之典籍,沿袭《四库全书》之分类和体例进行编
修。所收之书不与现行四库诸书有重复收集之处,而且
坚持“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让古代文化以其
真实、客观的面貌再现在今人和后人面前。《四库未收
书辑刊》的出版,才真正让《四库》全了起来,《四库
全书》只有与《四库未收书辑刊》一起,才能构成中
国古典文献大全。因此,我们毫不夸张地说:
《四库未收书辑刊》+干隆皇帝=历史中国
《四库未收书辑刊》是图书馆、图书收藏家和专家
学者难得的珍品书。
---------------------------------------
干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康乾盛世”。
干隆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其中人们最爱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的身世了。首先干隆究竟生在哪里?
干隆自己认为,他生在雍和宫。雍和宫坐落在北京城的东北,是着名的喇嘛庙。在康熙时代这里不叫雍和宫,而是雍亲王府,也就是雍正做皇子时的王爷府。
干隆曾经多次以诗的形式表明自己是生在雍和宫。在一首雍和宫纪事诗中,干隆更明确地写到:“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这里,干隆不仅认定自己诞生在雍和宫,而且还点出了具体的出生地点,就在雍和宫的东厢房。
可是,就在干隆皇帝还在位的时候,就有人对干隆皇帝的出生地有不同的议论。朝中有一个官员叫管世铭的,到避暑山庄的时候,写了三十首诗,其中有一首诗,就涉及干隆皇帝的出生地:“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管世铭在这首诗的后面有个小注,这个小注说:“狮子园是干隆皇帝的诞生地,因此干隆常常到先帝雍正驾崩的忌日到那里小住几天。”
这狮子园,是承德避暑山庄外的一座园林,因为它的背后有一座形状像狮子一样的山峰而得名。管世铭等一些朝野人士认为,这个园子才是干隆的降生地。
大概是干隆在晚年对自己出生地的流言蜚语有所耳闻,他在72岁那年正月到雍和宫拜佛后写诗作注说:“余实康熙辛卯生于是宫也。”他说,我确实是在康熙辛卯年生在这雍和宫。
干隆79岁那年正月,到雍和宫拜完佛,又写下一首七律《雍和宫瞻礼》,在注释中他不但再一次重申,他的确是在康熙五十年生于雍和宫,而且在那里生活了12年。
在嘉庆刚登基的那年八月,干隆以太上皇的身份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跟随去了,而且写诗庆贺,在诗的后面,做出这样的注解,说康熙老太爷在辛卯那年题写了“避暑山庄”的匾额,皇父干隆也是恰好在这年降生在山庄。第二年,干隆又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再次写诗祝寿,在诗文的注释中把“皇父”的出生地说得更明确了。他明明白白地写到:皇父在辛卯那年诞生于山庄。
嘉庆这两次写的诗和注释表明,在他看来,“皇父”干隆生在热河是一件确凿无疑的事。
可是,过了十几年以后,嘉庆又放弃了这一看法。原来清朝每一位皇帝登基以后,都要为他的皇父撰修《实录》和《圣训》。
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嘉庆皇帝命令朝臣编修干隆的《实录》和《圣训》。嘉庆在审阅时发现,这两部非同小可的文献典籍,把“皇父”的出生地都写成了雍和宫。他当即命令编修大臣认真核查。
这时,翰林出身的刘风诰把干隆当年写的诗找出来,凡是干隆自己说生在雍和宫的地方都夹上纸条,送给嘉庆审阅。面对白纸黑字,嘉庆开始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嘉庆只好放弃狮子园说法,批准在《实录》和《圣训》里写道:“……以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诞上于雍和宫邸。”经明确把干隆出生地写成雍和宫。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嘉庆皇帝到塞外打猎,住在避暑山庄,第二天突然死去。在军机大臣以嘉庆的名义撰写的遗诏中说,皇父干隆当年就生在滦阳行宫,即避暑山庄,今天我死在这里,也没什么遗憾了。新继位的道光皇帝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以每天六百里加急,将已经发往琉球、越南、缅甸等藩属国的嘉庆遗诏从路上追回来。把原来说干隆生在避暑山庄,改写成干隆的画像挂在避暑山庄。
道光为了把他的爷爷干隆生在北京雍和宫的说法作为结论确定下来,他不得不把他父亲嘉庆当年说干隆生在山庄的诗作都改过来。由于嘉庆的诗早已公开流行天下,这样大张旗鼓地修改,结果是越抹越黑,使天下的官员百姓对干隆的出生地问题愈加议论纷纷。
干隆这么一位很有名的皇帝,不但他的出生地闹不清楚,甚至就连他的母亲是谁人们也产生了怀疑。其中一种很有意思的说法,说是热河行宫里有一个很丑的宫女在草棚里面生下了干隆。
不过,干隆的生母究竟是谁,只要看一看清朝皇家的家谱《玉牒》和干隆时期的《实录》以及《圣训》,问题就一清二楚了。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玉牒》和生卒记录底稿上,都清楚地写着:干隆的亲生母亲是钮祜禄氏。在《实录》和《圣训》中也有同样的记载。
干隆是个大孝子,他在慈宁宫为母亲60岁诞辰举行盛大寿宴,并把它绘画叫《慈宁燕喜图》,侍奉母亲三次上泰山,四次下江南,多次到塞外避暑山庄。干隆还别出心裁,用3000多两黄金做了一个金塔,专门用来存放供奉他母亲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所以叫金发塔。干隆爱写诗,在他的诗中,有不少是称颂生母钮祜禄氏养育之恩的。
尽管史料上记载得很清楚,干隆的生母就是钮祜禄氏。但还是有人硬要从里面挑出毛病。例如在清朝后期,长沙湘潭有位名叫王闿运的学者提出,干隆的生母虽然是钮祜禄氏,但的确与山庄有关。王闿运是曾国藩的幕友,也是晚清着名的诗人。
王闿运在《湘绮楼文集》内的“列女传”中说:干隆的生母钮祜禄氏,老家在承德,家道平常没有仆人,十三岁时到北京混入姐妹群中入选秀女,被分到雍亲王府当使唤丫头,后来竟生下了干隆。
在清朝,选秀女的制度是非常严格的,清宫的门卫制度更是森严。怎么可能让承德当地一个女子随随便便混进去呢?
围着干隆的出生问题,又冒出来另一个说法:说干隆是浙江海宁一个大盐商陈阁老的儿子。
浙江海宁县,在清朝时属杭州府,是海边的一个小县。相传,海宁有位盐商叫陈世倌,俗称陈阁老,在康熙年间入朝为官,与雍亲王一家常有往来。这一年,恰好雍亲王和陈阁老的两家夫人分别生了孩子,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雍亲王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老小个个目瞪口呆,自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个小丫头。那换入皇宫的胖小子,就是后来的干隆皇帝。
小说家金庸也是浙江海宁人,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便是围绕干隆身世之谜展开的。金庸在小说中有声有色地写道:陈世倌的小孩抱进雍亲王府,“哪知抱进去的是儿子,抱出来的却是女儿。陈世倌知是四皇子掉了包,大骇之下,一句都不敢泄露出去。”
民间甚至传说,干隆登基后六下江南,目的就是探望亲生父母。而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陈阁老的私家园林,这是明显的“假公济私”,为的是探望自己的生身父母。
所谓的陈阁老,也就是陈世倌,他在干隆六年(公元1741年)担任内阁大学士以后时间不长,就因为起草谕旨出错被革职了,当时干隆骂他:少才无能,实不称职。
至于干隆为什么六下江南,有四次到浙江的海宁,而且每次都住在陈家的私人花园?据考证,干隆南巡到海宁,主要是视察耗资巨大的钱塘江海塘工程。
海宁是一个偏僻小县,找不到比陈家花园更好的地方让皇帝住了。再说陈家花园离陈家的住宅实际还有几里路远,干隆在陈家花园住过四次,但对陈家子孙却一次也没有召见过,更谈不上“探望亲生父母”了。
有一本晚清文人天嘏写的野史叫《清代外史》。这位作者在书中还进一步说:干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中常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汉人。
干隆的确经常穿汉服,现在故宫还保存着不少干隆穿汉服的画像。也许这就是引起传说的原因之一。
❷ 干隆在位多少年
在位六十年,实际掌权64年
即位时间: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日(1735年10月18日)即位年龄:25岁 。
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公历2月7日),干隆帝于养心殿逝世,终年八十九岁,嘉庆帝亲政。逮和珅于刑部狱,旋赐死。
以十一皇子成亲王永瑆为军机大臣。 三月,大赦干隆间文字狱各案涉及人员。 四月,上尊谥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 九月,葬干隆帝于裕陵。
干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干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干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干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
干隆帝在位期间,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 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干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但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干隆六十年(1795年),干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❸ 中国古代帝王的平均在位时间是多少
中国历代皇帝平均在位5年。
第一名:爱新觉罗.玄烨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满语发音: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61年(1662-1722),年号康熙。他在位时间最长,一是福临死的早,他8岁就继位了。再就是他一生生活习惯健康,寿命较长,68岁在当年算是长寿了。
2.爱新觉罗.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在位60年(1735-1796),年号干隆。
值得说一下的是,他是为了不超过自己的爷爷——排名冠军玄烨,在位满60年时禅让给儿子颙琰。名义上下课了,但是皇帝的印玺,还没交出来。直到他彻底死掉,他儿子才算是真正执政。弘历继位年龄比冠军爷爷晚16年,但是,他更是懂得养生,一直活到89周岁。实际执政时间63年。
3.大钦茂
渤海国三世大钦茂,在位57年(737-793),年号大兴。他在任期间,渤海国的国力扩张至现在吉林省的珲春。并因协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获得晋封为渤海国王。贞惠公主、贞孝公主的墓志铭称大钦茂为大兴宝历孝感金轮圣法大王。
❹ 中国最长寿的10位皇帝
中国最长寿的10位皇帝介绍如下:
一、清朝干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爱新觉罗·弘历,满族,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六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享年89岁。
二、南朝梁武帝萧衍 86岁
萧衍(464年-549年),南朝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丹阳)人,自称是汉代名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萧衍建立了梁朝,是为高祖、武帝,享年86岁。
三、大周国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 ,出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享年81岁。
四、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镠
钱镠,汉族,杭州临安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卒于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享年80岁。
五、宋朝宋高宗,名赵构 80岁
高宗,名赵构(公元1107年-1187年),字德基,汉族。北宋灭亡后,在南京即帝位。在位36年,让位后病死,终年80岁。
六、十六国南燕慕容德
慕容德(326-405),中国十六国时期南燕的创建者。后增一字名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享年79岁。
七、前蜀高祖王建
前蜀高祖王建(847-918), 前蜀国的建立者,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享年71岁。
八、五代十国南平武信王高季兴
高季兴(858-929),中国五代十国时南平的创建者。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为富人家僮,后随其主为朱温部将 ,享年71岁。
九、十六国后燕慕容垂
慕容垂(326-396),字道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后燕建立者,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享年70岁。
十、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后改现名元璋。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民族英雄,也是继汉高帝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统一全国的君主,享年70岁。
(4)弘历独居生活多久扩展阅读:
古代皇帝普遍不长寿的原因介绍
一、生活压力大
对于古代的皇帝们来说,吃喝玩乐胸无大志的皇帝确实有,不过绝大部分皇帝还是想做出一番成绩的。成为青史留名的皇帝,那么肯定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皇帝作为古代最高的统治者,整个国家的事务都取决于皇帝个人处理,这样的压力可想而知。
二、生存风险高
当上皇帝以后,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要面临着巨大风险。历史上的那些奸臣、权臣,都是皇帝的大敌,死在他们手中的皇帝也不在少数。比如南朝宋的建立者刘裕,他未当上皇帝前是东晋权臣,死在他手中的皇帝有6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皇帝寿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