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杨绛先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这样生活更安宁
文|幸福娃
卢翎曾说:“读杨绛的文字,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那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杨绛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杨荫杭是江浙闻名的大律师。
从小她嗜书成命,中英文书都拿来看,因而她命中注定与“书”有缘。
1932年进入清华大学,一为读书,二是碰到了一生挚爱钱钟书,并从此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杨绛先生面对世间的烦扰,她的应对方式是: “最高级的惩罚就是沉默,最矜持的报复就是无视。少在烂事上纠缠,少为不值得的人生气,让自已活的高贵一点。学会放下,才能更好地前行。这个世界看似纷繁复杂,其实本质,却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
“生活是晨起幕落,日子是柴米油盐。平淡的过着,简单的活着,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也不给自己找麻烦,风来听风,雨来听雨,人生百味,随意就好。”
这样的生活状态让人羡慕,随心地活着。这段话,看似平淡,实则深刻,大道至简。
不得不感叹,这得有多深厚的生活底蕴,才能提炼出如此独特精僻,而又耐人寻味的文字。
每一次的阅览,宛如在洗涤尘世喧嚣,舒心地享受片刻的安宁,喜欢先生这样的状态“高贵的灵魂,简朴的生活”。
如果我们能抛开执念,是否也可以青灯古佛,热情又冷情,有对象热烈时尽情热烈;无对象时可以冷情面对烦扰,长长的思念淡淡的情,轻轻浅浅何时休。
我们总是为了太多遥不可及的东西去奔命,却忘了,人生真正的幸福,不过就是灯火阑珊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
享受生命的状态,就是每一刻都很珍贵,把每一天都过得精彩。不要和重要的人,计较不重要的事;不要和不重要的人,计较重要的事。
不为难自己,不勉强他人,不和周围的人和事过不去。不争,自然平安;无欲,自然清闲;心宽,一切释然。
“当你身居高位,看到的都是浮华春梦;当你身处卑微,才有机缘看到世间百态。”
我们追求的诗和远方,就是现在乡村田园生活,它不但代表了中国社会的活态,而且蕴藏着文明变迁的时代密码。
以自然为师,回归本真,从土地和自然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品读农耕文化的生态智慧。
在城市钢筋水泥林立中,我们早已习惯了在车流中穿行、在喧嚣的人群中忙碌地奔走,却难以找到为自己留下的一片净土。
不管这一年里,赚的钱是多是少,经历的事情是好是坏,请记住,如果这一年你很健康,那就是最好的一年。
因为健康的就是幸福的。
心外无物,唯有自己,身在无间,也可心在桃源,此心安处即吾乡。
㈡ 杨绛:人活一世,为的是什么呢
故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我为何而来,又因何而去?人世间,我的存在是好是坏?我对世界而言又有什么意义?
关于生与死的探讨一直存在,我们不断追寻生活的意义,就像杨绛先生,逝世前仍留有一份意味深长的感慨:人活一世,为的是什么?
情深几许
杨绛先生本名杨季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堪称一代才女。她是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精通多国语言,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最受大众认可的一版,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在舞台上活跃了60多年,经久不息。杨绛先生温和典雅,知书达礼,这样的女子本该是盛世娇花,在阳光雨露中舒展自己的荣华,只可惜这却是一厢情愿罢了。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乱世之中杨绛先生也只能够随波逐流,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颠沛流离,历经坎坷。
从此之后,他们没有生离,只有死别,相依相伴,白头到老,或许这就是我们一直求而不得的爱情本相吧。
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腆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杨绛先生拥有最美满的婚姻,既有相濡以沫、相爱相知的爱人,又有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女儿。
㈢ 杨绛:苦过才是生活,熬过才是日子
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里面说:“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浮沉人世间,起落悲欢处,多的是柴米油盐的琐碎,人情往来的无奈,还有鸡毛蒜皮的辛酸。
好的人生,都是从苦里熬出来的。当你看清了这个事实,你的心就会敞亮很多。世事无常,人情变换,苦是生命的常态。生活这条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过得磕磕绊绊。世人慌慌张张,只为碎银几两。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
路遥说:“在这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哪个成年人,不曾在一个个疲惫不堪的夜晚,想过一万次放弃,又在第二天清晨强打精神,咬牙坚持。生活从来没有奇迹,每个人都在一边崩溃,一边自愈。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所以不必害怕的。人的一生,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关键在于熬。人活这一世,没有谁比谁更容易,只有谁比谁更能熬。熬不过去,苦就成了槛;熬过去,苦就是财富。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大家想过没有,杨绛既非圣人也不是伟人,是什么让她牵动着全国人们的心?”
有个回答,刻在了我的脑海:“杨绛用她一生的行为回答了我们:那就是面对人生苦难的淡定与从容。”其实,过好一生没有什么技巧,唯一能做的就是像她一样,慢慢熬。当你熬过所有的苦,余生皆是坦途。
㈣ 杨绛的生活准则有哪些
杨绛长寿秘诀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心静如水,随遇而安;生活规律,修身养性;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这二十四个字看似非常简单,但其实非常难做到。杨绛长寿秘诀首先便是要心静如水、随遇而安。无论遭遇什么样的事情,杨绛都可以保持本心。早年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杨绛虽然有着众多的追求者,但她还是全部拒绝了,只愿意选择那个与自己心心相印的人。晚年杨绛虽然经历了爱女以及爱人的相继离去,但是她却没有因此而颓废下去,反而是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写成了书,借此纪念他们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
杨绛长寿秘诀第二点便是生活规律、修身养性。杨绛先生一直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她喜欢健身,而且非常注重饮食的营养均衡搭配。此外,杨绛先生的生活起居也都非常有规律。杨绛长寿秘诀第三点就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在她的眼中,自己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别人的生活都与她无关,过好自己便可以了,并不用特意的去争什么。
㈤ 杨绛的个人生活
不打扰父亲午休
有一次她拿了一本书,坐在父亲房里,大气不出,静静地翻,遇到要上厕所,或拿什么东西,也是如小猫行地,寂然无声。父亲一觉醒来,看到小天使般的杨绛默默陪侍在侧,心头一个咯噔,瞬间的温暖,岂是俚俗的一件“小棉袄”所能比拟!父亲就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从此午休,都要杨绛陪。
勇敢说穿高底鞋
杨绛在北京出生,还不到100天,就跟随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四岁,随父母重返北京,起初住在东城,房东是满族,她因此见识了梳“板板头”,穿旗袍,着高底鞋的满族妇女。她们的高底不是像上海人那样嵌在鞋后根,而是位于鞋底正中,俗称“高底鞋”,或依其形状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满族女子穿上这种鞋,不仅身高陡增好多,而且走起路来,前倾后仰,婀娜多姿。父亲有一次问杨绛:“你长大了要不要穿这种高底鞋?”杨绛认真思索了一会,答:“要!” 。
懂事捡饭粒
杨绛六岁,进辟才胡同女师大附属小学读书。她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包饭。一天,小学生们正在用午餐,适逢一批客人进来参观,主陪的不是别个,正是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她当时担任女高师的“学监”。贵客驾临,饭厅一片肃然,小学生们埋头吃饭,鸦雀无声。杨绛背对着门,没有看清形势,她吃得吧嗒吧嗒,面前掉了不少饭粒。三姑母见状,疾步走到她的跟前,附耳说了一句悄悄话,杨绛省悟,赶紧把饭粒捡起放进嘴里。旁边的小朋友看了,也照她的样子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