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常生活行要注重幼儿哪方面的健康怎么去做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一、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幼儿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幼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会出现各种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早晨睡懒觉
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
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
2.不爱洗脸刷牙
学龄前的小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在他心目中只觉得模仿大人的行为好玩。孩子4岁半后才能把脸洗干净;6岁左右才会洗澡。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且一定要有耐心。注意不要逼迫孩子这样做,不然就会使孩子产生受惩罚的体验,会对洗脸、刷牙不感兴趣,慢慢就会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习惯。
3.不愿上幼儿园
孩子上幼儿园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需要以身以身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服从老师,也不能独占玩具、睡觉、吃饭、排便等生活方式都变化了。家长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变化,来开导、激发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能使其在心理上、行动上提高一步。相反,如果家长忽视这种变化,特别是在家里骄纵任性、依赖性强的孩子到幼儿园后会遇到许多困难。
4.偏食厌食
偏食:是指儿童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偏 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既不利营养的摄入又不利健康的发育。由于儿童对食物不感兴趣吃的少,或只挑自己喜欢的的食物,会造成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臊,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
5.喜欢说谎
说谎是儿童常见的行为,也是家长教育不当的结果。由于年龄小,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有时他是在表达自己的意向,可在大人看来像是在说谎。儿童在4岁以前是把父母是否高兴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对与错的标准。比如:孩子把碗打碎了,认为妈妈一定会生气。这时他就会说:是猫把碗打碎的。这个年龄阶级的孩子是意识不到自己说谎行为的性质的。
6.好发脾气
婴儿一出生,就经常大声哭闹,手脚乱动,这种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但是大多数孩子脾气暴躁是后开形成的。其原因很多,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会使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绝,使他的欲望总是求而不得,也会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有时还会产生怀恨心理。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等等。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习惯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因此,教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中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那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在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来谈谈我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看法:
(一)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寓于教学活动和游戏之中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更要耐心。讲道理时我们要把握两点:首先,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幼儿讲清楚。其次,要具体,讲明白。如: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如早上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时要向对方说“对不起”;离园时要与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等。
3.榜样教育,巩固形成
幼儿在活动中,常会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等现象。对此,教师采取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且幼儿易旧病重犯。这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二)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1.课程生活化,活动游戏化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在三岁—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
2.鼓励为主,少施惩罚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
3.态度温和,切忌粗暴
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培养孩子
家庭既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道理很简单,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为了使家园教育同步,我们注重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要求父母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这样温馨的家庭中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求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幼儿从小萌发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以此来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世界着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拥有健康的人格,才拥有健康的人生,快乐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有希望。所以,我们应该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开始,强化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我们留给孩子最为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
‘贰’ 老师如何更好地关注孩子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关注的角度是不同的。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主要关注孩子的交流是否有障碍,培养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表达能力,同时关注孩子基本生活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时间较长,应根据年级高低不同,关注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对低年级如一二年级,首要注意的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以及与人交往时的基本礼貌,养成学习习惯,并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应注意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不要养成依赖的习惯。我的孩子到三年级以后,作业基本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不需要父母一直盯着。这时要开始关注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了。
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开始产生叛逆心理,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时期,家长要密切与老师配合,随时关注孩子行为习惯有无异常,学习习惯和态度有无异常,如有异常要及时教育纠偏。
希望老师过关注孩子的方面有很多,基本上可以总结为如下:
1、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因为孩子在上学的年龄阶段接触最多的场所就是学校,所以了解孩子身心是否健康最快的方式就是通过学校的老师对孩子加以了解。
2、关注孩子的学习思考能力,如果是上小学的孩子,他们的智力还在发展阶段,所以孩子在学校上课时的一些表现就能够直接体现孩子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这让面可以让考试稍微关注一下。
3、关注孩子的表达能力,孩子的表达能力其实是可以后天训练的,因为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内敛,遇到一些事的时候他们心里清楚但是并不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来,所以可以通过老师发现孩子表达能力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就可以及时补救。
4、关注孩子的平时上课学习时的一些表现,孩子小的时候自控能力会相对来说差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通过老师得知孩子的情况,在家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一点一点改掉不好的习惯。
其实一个孩子的成长无非就是德智体美这四种,所以家长可以更多的从这几点出发去了解孩子。
‘叁’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家长应该如何关注孩子的表现呢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家长应该如何关注孩子的表现呢?
01放学的时候情绪很差
当宝宝适应了幼儿园生活之后,其实将会在幼儿园内收获很多的快乐,所以宝宝放学的时候,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一种非常快乐积极的情绪。
但是,如果家长在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发现孩子的情绪并不怎么高昂,甚至还有一些负面的因素在内,就需要注意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都是宝宝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让宝宝深感困惑的事情了,而家长就需要在这个时候对宝宝进行必要的开导了。
‘肆’ 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关注孩子
在日常生活之中,其实关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足够的爱。让他们知道,无论自己有任何的问题都可以和父母沟通,让他们知道父母永远是自己身后的支柱,这其实是非常的重要的。但是很多的家长其实很难做到这一点,或许对于一些家长来说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就是时时刻刻的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任何事情都要参与进去,这样才是对孩子的关注。
然后在他们无法去做到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请求父母,在这个时候父母给予他们帮助会让他们内心获得一种极大的满足感。他们由此便可以知道自己有问题的话可以请求父母,那么在此后他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更加的放心大胆的去做自己不会事事的依靠父母,但是在心中是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的这样的一种关注,其实就是最好的。
‘伍’ 如何关心幼儿
(一)同家长交流,了解幼儿情绪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时,我们教师对于他在家时的情绪反应是很不了解的,因此在幼儿进入幼儿园时,特别是同家长、幼儿一起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主动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的一些情绪特征,特别是幼儿的主要情绪特点。如有的幼儿要小便时就会哭丧着脸;有的幼儿不高兴时就会翘起小嘴,不跟其他小朋友玩,甚至躲在角落里等等。在了解了幼儿在家的情绪表现后,我们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关注,如上述的例子,我们就可以针对性的一一加以解决,从中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二)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情绪变化无常,常常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出现,这时我们就采取我们经常采用的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幼儿是天生的爱动、爱玩、爱模仿,我们就可以陪幼儿一起玩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老鹰抓小鸡、吹泡泡、开火车等等。我们也可以在幼儿平时心情好时,尝试进行一些新的游戏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多方面的爱好、兴趣,这些活动有利于在幼儿情绪不好时转移他的注意力。有时,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幼儿不喜欢某些游戏,这是因为他们还不熟悉这些游戏规则或不擅长此项游戏活动,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及时的加以引导,改变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情绪态度,让幼儿高兴愉悦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来。同时我们还必须扩大幼儿的社会交往活动范围,经常带孩子参加儿童或成人的社交活动(我们学校是小学同幼儿园建在一起的,所以我经常带他们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在各项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教幼儿一些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如何结识新朋友,如何与小朋友在活动中一起游戏,如何解决在活动中、生活中、游戏中出现的分歧、如何与小学生(大哥哥、大姐姐)相处等等。通过这些举措,逐步养成幼儿的愉快情绪。
(三)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理我们常常会看到自信的幼儿容易表现出愉悦的情绪。而幼儿阶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时期,如果我们教师对幼儿表现出信任、赞许、鼓励的态度,让幼儿生活在一种积极的环境里,他便会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并逐步形成积极的情绪状态;如果幼儿生活在终日挨骂、被拒绝、被嘲笑的环境里,则很容易让幼儿导致自卑,进而逐步形成消极、不良的情绪状态。因此,我们平时应多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创设良好的、积极的情绪环境。在一般情况下,即使3~4岁的幼儿也都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总是试着干这个干那个,创造力得到空前的发展,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多给幼儿积极的暗示与鼓励,让幼儿知道,他在长大、在进步,他是有能力的,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幼儿通常也会感觉到自己确实长大了,并且会在以后积极努力的巩固这种感觉,从而逐步使他们获得自信。
‘陆’ 如何关注各年龄段幼儿生活目标的发展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要使儿童在快乐的幼儿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要为每一个幼儿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富有个性的成长与发展。 : 1、首先应珍重幼儿的生活,将其视为独立的发展个体,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与规律,是以一种主体的身份在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游戏、学习和发展是他们不可剥夺的重要权利,要让他们体验到幼儿期生活的自身存在与价值,习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在教育的指引和促进下健康生长。 2、为幼儿提供富有个性的生活环境。一方面,要提供多元智慧活动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在所有发展领域(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学习,这种环境要包含着满足幼儿不同发展需要和满足不同幼儿智能优势需要的多元活动,幼儿可以自主地与环境产生互动,自发地组织活动;另一方面为幼儿提供富有安全感、支持感的心理环境。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开放的态度与幼儿相处,与幼儿建立平等、亲密、信赖的良好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开放、温暖、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快乐地成长。 3、密切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不能以教师固定的活动或知识来限度来要求幼儿,而要是一种弹性的活动,这种活动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扩展幼儿的认识范围。
‘柒’ 作为家长如何关注孩子
身体的健康
一定要随时注意自己孩子身体上的变化,是否有些小毛病,或者是孩子感觉哪里不适,小孩子的免疫力没有大人强, 所以如果一旦他感觉到哪里不对劲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去看医生,而不是向我们大人一样能挺就挺。
疫苗的注射
孩子小时候会有一些需要注射的疫苗,大家一定要保证孩子的健康,到指定地点去给孩子注射疫苗,让孩子产生一定的抗体来对抗各种病毒,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孩子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成长,他的心里才会更加的健康,他的想法才会更加的阳光,他才能够有更多的正能量和积极的情绪,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务必不要在家庭中争吵。
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
对待孩子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那么在孩子的成长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够强加自己的意愿,那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很不舒服,所以一定要注重方法,而不是呵斥孩子。
用自己的行动去引领孩子
在家庭当中,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特别的大,所以要想更好的关爱孩子,你就要做出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领你的孩子,这样才能体现出你对于孩子的重视,也会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一个高大的形象。
2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的关爱孩子
引导孩子感受身边的爱。社会上最常讨论的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少同时得到父爱和母爱,于是她们的自卑、猜疑、补偿心理开始出现,为此,最好给孩子布置了一些任务。
让他们观察父亲或母亲一天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就知道了父母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父母对她们的爱。这时,就需要鼓励孩子学会坚强,学会爱父母,做个有骨气的人。同时,要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与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孩子知道身边爱他的人并不少。
给孩子积极评价。父母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孩子,孩子就会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会感到自己很笨和行为不好,这种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固定下来,就会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都不行,谁都不如,从而一个人缩在一旁不敢出声、心情压抑。
父母不妨采用一些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仍要表扬你,因为你已经努力了。”“你一直在努力,再加把劲,一定做得更好!”同时多肯定和鼓励孩子,如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都会使孩子自信、开朗起来。
3父母如何将自己的爱正确表达给孩子
爱你没商量
世界唯有亲情最大,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爱孩子,正是因为他或她是我们的儿子或女儿,这就是我们爱孩子的理由,除此之外,也就不再需要理由了。所以,我们爱孩子,就要百分之百地接纳孩子的一切,把孩子当作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人来珍爱。
爱孩子首先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是很多父母都做不好或者说做得不够好的一件事情。往往我们会把爱强加给孩子,却不顾孩子的感觉如何。我们爱孩子,但是孩子却有着自己的人生,爱是无私,但也要平等,我们不能强求孩子如何如何,要把孩子当作大人一样来尊重,不能因为孩子小,就把自己的一些意愿强行地加在孩子身上。
用细节表达爱
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爱的过程中,同时体现在生活当中的各个细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可以准确地反映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爱孩子时,眼神可能很好地表达你的爱意。作为家长,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眼神。当我们过分注意孩子的学习时,就会软化对孩子的爱。
走进孩子的内心
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对我们的爱才会真正体会和接受。要将成人的心孩童化,孩子在不断地成长,在孩子成长地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随时会感到迷茫,所以,我们要经常同孩子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耐心一些,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其次才是指导。
4家长对待孩子如何做到爱而不溺
家长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
既要让孩子感到父母真挚的爱,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能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愿望,又要让孩子关心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并逐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品德 ,而且也有得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自理能力。
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
人都是有需求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往往也是无止境的。对孩子的需求要具体分析,要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一旦父母无力满足其需求时,势必引起孩子的不满,致使难以管教。当其欲望强烈而又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走上邪门歪道,这是每位家长需要注意的。
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允许的情况下,就尽量给予满足
如孩子要求给买一些有利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丰富精神生活的儿童书画及必要的生活、娱乐用品,一般应给予满足。若家长一时难以办到时,应向孩子说明理由。在教育孩子时,家长既要积极为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创造条件,也要教育孩子注意节约俭朴,防止养成挥霍浪费的不良习惯。
‘捌’ 幼儿园老师在日常活动中,都是如何关注不同幼儿情况的呢
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对每一位幼儿的照顾,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幼儿由于年龄小,所以自控能力比较差,幼儿所有的表现基本都与性格有关。作为老师,应该每时每刻都关注着每一位幼儿,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那么面对这么多性格不同的孩子,我们该如何观察呢,以下总结几种:
①过度依赖父母型这类孩子往往在刚步入幼儿园就会变现出与父母难以分离的现场,主要就是哭闹,作为幼儿教师,刚开始就得像爸爸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她。让孩子在幼儿园也能找到归属感,爱上幼儿园,可以在生活中多关心一些,经常表扬他们,不久之后,肯定能爱上幼儿园。
总之,教师对待所有的孩子必须要做到一视同仁,关注到每一位孩子。
‘玖’ 如何做好很好的关注幼儿细节变化
如何做好很好的关注幼儿细节变化古人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也就是细节的魅力。也许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事物的细节,太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殊不知,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小事,假如每个人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已经很不简单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关注细微之处,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使他们终生受用。
一、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习惯的养成往往是由模仿开始而渐渐形成的,对于年幼的孩子,尤其突出。就拿我们班的卫生来说吧,刚入学的孩子可能没有养成要把垃圾扔进垃圾箱的习惯,所以每次上不到两节课,教室已经非常脏了,特别是上完手工课以后,情况更糟。我每次都让孩子自己捡起来,可孩子乱扔的习惯没有改掉,而且也没有养成“随手捡”的习惯。为此,我很伤神,偶然的一次机会,我看见教室脏了,而孩子们都在画图画,为了不影响他们,我弯下腰一一地将垃圾捡了起来,当我把垃圾扔进垃圾箱转身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好多孩子都停下了笔,跟着我一起捡起了垃圾,教室瞬间变得干干净净。我抓住这个机会,又对他们进行了教育,这以后,孩子也变成了有心人,并逐步养成了“弯弯腰,随手捡,垃圾扔进垃圾箱”的习惯。
通过这件事,也带给我很大的触动:身为老师的我们,平时和孩子接触的机会很多,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做到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反省自己,时刻想到身后有一双双稚嫩的眼睛在看着我们。所谓“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我们肩挑重担,一定不能贻误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给予时间,学会等待
意大利瑞吉欧着名幼儿教育家马拉古奇在谈到他们的教育观时曾说过:“我们非常留意和尊重儿童的时间,我们真的需要放慢脚步,给予儿童所需要的时间,我们需要等待孩子。”也许为了下一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为了完成任务,赶时间,老师会用催促的语气“命令”孩子加快速度,这样的结果只会造成孩子们草草了事。洗到位了吗?放到位了吗?做到位了吗?可能老师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长此下去恶性循环,孩子就不再去注意这些细节了。所以一定要学会等待。让孩子学会等待的同时,老师也要有耐心,正确引导他们。
每天的晨间区域活动是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时间,每次老师新推出的区域活动总会受到孩子们的喜欢,而我们也在多次的区域活动中发现了孩子们学习的规律。如插孔活动,他们一开始表现出的无目的性地随意插孔,玩了几天之后,张亮小朋友在操作时就出现了有规律排序的插孔方法,老师在评价游戏时也进行了肯定,同时又让孩子们讨论出了可以按颜色、形状间隔排序的方法,在后来的插孔活动中我们就会发现孩子们的操作中已经能出现3个颜色或形状间隔排序的方法;再如拼贴图形的活动,一开始我们提供给孩子们拼贴板和各种图形,让他们进行自由地拼贴不进行干预。孩子们刚开始的时候喜欢的是把各种图形都往粘贴班上放,一堆不成型而杂乱的图形,孩子们却对自己的作品颇为满意。多贴几次之后,孩子们的作品初现雏形了,小兔会说她连续摆放的圆形那是“毛毛虫”,陆天成说他连续竖放的三角形那是“海豚”。再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的作品开始更具成型体现出细节了,他们会用不同的图形组合拼贴成“房子”、“公园”、“小花”、“娃娃”等等。正是在孩子们不断操作、摆弄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逐步提升,因此我们要多给与孩子充分探索的时间,学会等待,助就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坚持原则,持之以恒
俗话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坏习惯一不留心就形成,而养成好习惯却很难。像我们宝宝班的孩子自控能力相当差,此时需要我们老师特别的留心,要始终如一的坚持原则,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好习惯。如果教师在处理事情时给孩子例外,那么很容易就会使孩子染上不好的习惯。着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教育孩子,首先要对孩子提出尽可能高的要求。
‘拾’ 如何关注幼儿生活的发展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发展经验。而很多时候一日活动中由于教师重视为幼儿选择的活动和集体活动的开展,轻视幼儿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进行;重视一日活动中小块活动的局部利益,轻视一日活动的整体效果;重视活动安排中的整体性,轻视活动中幼儿学习的有效性;使幼儿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展。一日活动时间常常在教师无谓的消耗或幼儿的无所事事中流逝。那么,如何让幼儿在园的生活过得丰富、充实而富有价值,如何提高一日活动的有效性?
一、集体活动的有效性
《纲要》中指出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集体活动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一个有效形式,如何让幼儿在这一活动时间段主动活动、充分活动,使幼儿得到有效的发展。
1、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1) 物质材料的准备
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物质材料的准备。如果教师不精心做好这个准备,必将造成时间的隐性浪费。教师的教具、幼儿的学具,都应充分的考虑如何合理摆放,便于教师取放和幼儿的收放。
(2) 知识经验的准备
教师在活动前应做好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自己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孩子一碗水。同时还要把握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如果活动内容不适合大多数幼儿的水平,导致低水平重复,低估幼儿的能力水平,教师重复着幼儿已经知道或理解的内容。或产生“对牛弹琴”的现象,教师高估了幼儿的能力水平,内容深奥幼儿无法接受。使教育失去有效性。
2、 挖掘幼儿真实兴趣
幼儿主动的活动是受需要兴趣驱使的。幼儿有求知的兴趣才能使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经常看到教师在活动导入环节设置“虚构兴趣”导致拐弯抹角现象,如“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猜猜里面放着什么”“玩具”“不对”“糖果”“不对”……教师在导入阶段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必要的。但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兴趣”是虚构的远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活动内容的。只有挖掘幼儿真实贴切的兴趣才能将学习活动步步深入,取得活动的最大效益。
3、提炼浓缩教学语言
教师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启发性的语言,问题情景的创设都是一个很好的集体活动的亮点。有些教师活动中提问的暗示性导致“懂的要问,不懂的也要问”的现象。教师的提问有太多的暗示性是不需要考虑就能得出答案,是教师的表情就能读出答案的这无疑在浪费时间。提问应紧扣主题,减少不必要的废话,多问一些“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等开放性的问题。尽可能减少“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等不需要幼儿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教师在组织语言时也要简洁少说废话,把握内容的主线,使幼儿得到有效的学习。
4、 灵活创新活动形式
教师在活动中不要死守陈规,把活动模式化。从设计开始部分到基本部分,从基本部分到结束部分都必须经历某些阶段,遵循某种格式,把教学死板的组装,这就导致教师说了许多价值不大甚至根本无用的话。还有的活动片面强调游戏化导致“游亦未游,学亦未学”的现象。每一次活动似乎都与游戏结合,都要有游戏,而实质是既没游戏也没教学。时间在毫无价值的活动中流逝。
二、生活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一日中的生活活动如:盥洗、进餐、午睡……都被零星的散落在各个时间里。其实却占据了幼儿一日生活的大半时间,而事实上这些时间教师都没有合理、有效的安排或利用。时间在教师拖拖沓沓中浪费。而生活时间的浪费,常常使教师在下一活动的安排或组织上处于被动,如:冬天的下午起床吃点心的时间非常紧张,但由于出现(尿床、点心打翻)使教师下一环节集体活动的安排无法如期、有效的进行。生活活动的有效性也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
1、教师观念要先行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这是新《纲要》健康领域的指导要点。我们常常说家长有怕麻烦的心理是事事包办代替,而教师中虽然有了培养幼儿 自我服务的意识,但也是“怕麻烦”的心理常常使这一思想没有落实到行动中“教这孩子穿裤子教这么久还不会,算了还是帮他穿得了”“他怎么这么慢,我都准备清场了,还是我过去帮他吧”,教师这种重教而轻实践的思想扼杀了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殊不知今天时间的浪费能提高今后生活活动的效率。
2、合理的常规
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常规能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使幼儿在自律有序的活动中轻松进入下一环节,减少了教师在管理中造成的时间的隐性浪费,也能使教师有时间观察幼儿,钻研幼儿、调整教育策略和手段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3、有效的强化
生活活动中很多常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