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豫剧团生活怎么样

豫剧团生活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3-01-05 18:55:13

❶ 豫剧现在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怎样

豫剧是河南的第一大剧种,同时也是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它以河南话为语言基础,具有浓重的河南地方特色。唱腔好听,好学,好唱,剧情通俗易懂,整体亦俗亦雅,曾在香港演出被当地媒体这样与国剧京剧比较“京剧是城市小姐,豫剧是农村姑娘”,非常的形象贴切。也正因此豫剧受到普便欢迎。不仅在本省,在全国甚至海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且一度是全国第一大剧种。无论剧团数量、剧团分布,还是从演出人员、演出场次上来讲都一直是全国之最。
而就是这样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在这个经济迅速增长,意识形态飞速变化的时代又是处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处境呢?它的发展前景如何呢?
正是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于宏渤,张博,陈宇,谢文飞,王一航六人来到河南郑州、开封,进行为期两周的豫剧调查,通过采访了三个剧团,郑州开封的各个年龄段的群众,做了共617份问卷调查,对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分成五个方面说明如下:
一, 从豫剧团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上来说明
在我国剧团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隶属于政府,一种属于民营。隶属于政府的又根据财政上是否完全依靠政府分为全供和差供两种;民营的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团体,一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剧团。我们实践期间一共采访了三个豫剧团,一全供,一差供,一民间非营利组织。现一一说明:
先说河南省豫剧三团,它是省级剧团,以排演现代戏为主,以锐意改革着称,在全国享有盛誉。它属于前面所说的差供类型,这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三团的经济效益并不好,而我们的采访也印证了这一点。经济效益不好,一方面,也是最为根本的一方面,是因为豫剧身为传统戏剧在现代市场中薄弱的竞争力,演出少,演出收入低。而连省剧团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可想其他的市级剧团、县级剧团境况恐怕更糟了。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作为一个行政部门,豫剧团在很多时候是政府的代言人,很多时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政府宣传政策,反应时政,来排那种经济效益不好但社会效益好的戏,这便加重了剧团原本就沉重的经济负担。于是,在剧团发展中,如何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然当前尚没有公认的解决之道。
而最近,国家也加大改革力度,催促豫剧三团等省剧团拿出具体的改革举措。据称要将三个省剧团合并,推向市场。
再说郑州市豫剧院,它是市级剧团,属于全供,是在2000年由郑州市豫剧团与郑州市豫剧二团合并而成。这些同时也表明了,郑州市豫剧院的经济效益相对于河南省豫剧三团要差些,要靠政府财政才能“吃饱”,这同时也有赖于郑州市财政充裕。若是财政上不宽裕的地方,它的剧团情况恐怕就不妙了。而其经济效益不好的原因,与省剧团基本一样,但比之于省剧团,演出机会、费用要低,情况自然要逊一些。
然后是河南省夕阳红戏迷豫剧团,它属于民间组织,是有一些豫剧戏迷自发组织起来的,每周周日会固定的在郑州市人民公园进行免费演出。这些豫剧戏迷有不少是从专业剧院里走出来的。刘团长就是这样,她原来在一个地方剧团做专职演员,剧团因为效益不好解散后便走出来到郑州做生意,但放不下唱了十多年的戏,便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了这个剧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地方剧团经济效益不好,地方财政补贴跟不上的话就难免合并或解散。据称,商丘市原有一百多公办剧团,现已只剩十几个了。于是,很多豫剧演员另谋出路,而把唱戏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像夕阳红戏迷豫剧团这样每周末进行免费演出,服务自己,服务大众,服务豫剧事业。而每次演出都会吸引很多人观看,显然,对这种形式,大家也是喜闻乐见。
最后要说一下赢利性质的民营剧团,不乏有成功的例子,如《小皇后》豫剧团,靠着自己在市场上的打拼,已自负盈亏,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民营剧团虽规模小,未成气候,然其成功经验,是值得公办剧团认真学习的。
总体来说,豫剧团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展前景不明朗,偏于不好。且县级的必市级的差,市级的比省级的差。在这种境况下,它既需要政府的扶持资助,又需要政府放权,走向市场,将内在机制搞活,使之渐富竞争力。
二, 从政府豫剧事业发展的协助方面认识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
政府一直在豫剧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定方针引导豫剧事业发展,从财政等方面扶持豫剧团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豫剧渐处弱势的过程中,通过合并重组剧团来维持剧团的正常运作,豫剧事业的正常健康发展。更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推广豫剧,其中不乏有显着成效的。
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要数河南省电视台《梨园春》栏目的推出了。它于1994年创办,那几年全省的豫剧发展事业正处于低潮,大家都忙着改革开放,抓经济增长,听戏关注戏曲的人越来越少。而《梨园春》的强势出现改变了这样的状况,多少有些力挽狂澜的意味。特别是在1999年全面改版后,以特色的戏迷擂台赛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收视率最高可达35.7%,繁荣了豫剧市场。它提供了一个平民舞台,并以丰厚的奖品吸引着社会大众的参与,《梨园春》成立期间收到观众来信数百万封,报名参加擂台赛的有五万余人,其中不乏民间高手,豫剧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随后又推出少儿擂台赛,更是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有天赋的少年。如此,就有了相当数量的有着戏曲细胞的人通过《梨园春》入了豫剧的道,不管今后他们是否入这一行,他们都可以成为是这一行的储备力量,有他们的存在,豫剧即使衰败了,也有着复兴的巨大潜力。这几年来,《梨园春》更是通过与各省卫视合办戏曲晚会将豫剧再次强势的推向了全国各省,更通过《梨园飞歌》大型戏曲交响音乐会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成功举办将豫剧首次推向海外。它的出现,是现代电视媒体与传统艺术的完美合作,为河南的豫剧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全国的戏曲事业的发展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小视。
近年来,有些地方推出了一项政策,在一些学校试点,开设豫剧选修课,从小培养他们对豫剧的感情,同时让河南人了解河南特色文化,让喜欢豫剧的同学有机会学习。这一举措,根据我们调查问卷显示有79%的人表示“有必要,支持”。相信这项政策若在全省普遍实行,定会为豫剧的传承推广起到巨大的作用。
在今年,郑州市政府推出一个名为“绿色周末”的活动,就是在周末,各豫剧团来到大学校园进行巡回演出。旨在将豫剧带到高校,带给大学生,带给年轻一代,让他们了解豫剧,了解河南特色文化。据孙院长称,该活动在高校及社会上引起的而反响很不错。
另外,由于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河南省及郑州市都推出迎国庆六十场戏的活动,郑州市已进行了几十场了,反响不错,此举势必对豫剧的推广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 从豫剧人才培养角度认识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
豫剧的人才培养是一个艰难长期的过程。一个豫剧演员从培养到演出一般要花上3到5年,期间,训练还会很苦,到学成后就业情况又不好,于是艺校中学戏的人越来越少。等到现在的这批演员退休,人才接不上,出现断层,这样的推理已让越来越多关心豫剧的人心生忧虑了。
在前面已经说过,《梨园春》已成功吸引了一批有着戏曲天分的人学习了豫剧,成为了业余的豫剧演员。那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他们入这一行,成为专业的演员呢?这也就要求豫剧要先成长为一个具有诱惑力的职业。说白一点,就是待遇要好,至少跟其它豫剧演员能从事的工作比较,相差不很大。这样,面对诸多现实问题,他们才有理由去说服自己选择豫剧行业。但面对豫剧行业普遍的不景气,经济效益差,如何提高待遇呢?我们知道,待遇其实可以分为虚实两种。所谓虚主要指精神待遇,比如该职业的社会声誉;所谓实主要指物质待遇,比如工资、福利等。其中只有工资与经济效益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相机的改变各项待遇所占比例而得到一个综合的高待遇,应并不是一件不能办到的事。
四, 从观众的角度认知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
从对郑州,开封六百多人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我们可以综合得出以下信息
好的信息有:
1, 河南省现在拥有豫剧爱好者的家庭所占比例依然很大,为72%,河南的豫剧观众量依然相当可观,为总人数的68%。(第三六题)
2, “接触豫剧集会多”的人多选择认为“豫剧好听”,认为“豫剧好听”就会“偶尔看或经常看豫剧”,尤其是青少年。这就告诉我们,通过加大豫剧的传播、推广力度,就会能够让更多的青少年接受豫剧,喜欢豫剧,成为豫剧的观众。(第四五六题)
3, 豫剧现代戏中一些经典曲目的普及程度还是相当高的。(第九题)
4, 将时尚的流行元素引入豫剧中是大家所能接受的一种改革方式。并且
65%的人认为现在的这种改革保留了豫剧的内涵。(第十一十二题)
5, 过半数的人对豫剧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坏的信息有:
1, 青少年接触流行歌曲的机会更多,喜欢流行歌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绝大部分。远高于喜欢豫剧的。
2, 豫剧的观众绝大部分仍只是中老年,青少年观众少。
五, 豫剧的自身改革
根据与河南省豫剧三团的陈新理导演、孔民编剧、张俊杰导演和郑州市豫剧院的孙书杰副院长交谈我们了解到,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观众迅速改变的口味,古老的豫剧,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改革。从舞台布景到唱腔舞功,都在不断的引入新元素,不断的创新。比如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现手法,引入西方乐器,将抽象化的舞台表现形象化,将传统戏曲的个人讲故事模式转变为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等等。这些改变,每一项都凝结着豫剧工作者数载甚至是数十载的心血。成绩的背后是他们不断摸索,是他们顶着观众的指责、否定,汲取教训,不断创新的结果。然而,改革无止境,探索还在继续,比如孔民编剧提出要上豫剧也搭乘科技的列车发展,比如如何适应城市人群,青少年的口味,如何让豫剧在保留古老神韵的基础上拥有时尚的面孔,等等。
一些意见
最后是对以上五方面出现的问题的一些建议
一:1,采访中在谈到公办豫剧团将来的发展时,省豫剧三团和郑州市豫剧院孙书杰孙院长都指出剧团应该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上走向市场。即是,既要将豫剧团作为一个企业来发展,让其摆脱行政体制上的束缚,自由自主的到市场之中去历练,去搞活内在机制,去增强竞争力,又要在多方面给予豫剧团以扶持。毕竟豫剧团现在在市场竞争中尚处于弱势。直接交给市场任其发展,无疑时机尚不成熟。恰当的做法应是政府要再予以帮助,逐步放手。而具体怎样帮助,要根据自己情况,因地制宜,结合自己优势而定。
2,剧团未必只能靠演出获得资金,还可以与企业建立松散型的互惠关系,宣传企业品牌,为剧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3,剧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不矛盾,只要有观众,不需要通过门票,而通过相应的特色经营,照样可以达到经济上收益的目的。
4,豫剧属于河南特色,可以与旅游产业合作互惠。
5,发展豫剧产业多方位经营,比如着力建设戏曲茶座娱乐场所。
6,支持鼓励像河南神夕阳红戏迷豫剧团这样的民间剧团,它们对豫剧的推广普及很有作用。
7,借鉴民营演出团体的成功经验,在公办剧团中引入竞争机制,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演技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让公办剧团成为发展豫剧文化产业的扛大旗者。
二:如调查问卷中大众之见,希望政府能大力支持豫剧团的工作,给予豫剧团更多的自主权。
三:待遇其实可以分为虚实两种。所谓虚主要指精神待遇,比如该职业的社会声誉;所谓实主要指物质待遇,比如工资、福利等。相机的改变各项待遇所占比例,给豫剧演员一个高待遇,吸引人才入豫剧这个行。
四:加大豫剧的推广普及,让小学生选修豫剧,增大青少年对豫剧的接触机会,培养他们对豫剧的感情,对中原文化的感情。
五:1,希望豫剧的改革时刻以观众需求为基础,以新时代为依托,将古老的豫剧保留神韵却有面貌全新。
2,对于不适应时代的而古老豫剧艺术特色,也要尽全力保存,那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活化石。
最后,衷心希望各行各业为豫剧的传承复兴所做的努力不会白费,豫剧的明天会更好!
北京科技大学——豫剧调查团

❷ 豫剧简介

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着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据文化部统计,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全国国有专业剧团163多个,民营剧团2239多个,从业人员10万多人。

(2)豫剧团生活怎么样扩展阅读:

豫剧的唱腔:

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

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开封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新中国成立后,豫剧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这一划分得到广泛认同,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

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流行于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其中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多用上五音,豫西调多用下五音;如今祥符调和沙河调都已经没落,豫东调与豫西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❸ 豫剧有什么特点

1.唱腔: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

2.行当划分:豫剧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的结构组成。

3.服饰: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往往只用芦席、箔子一挡,台上一桌二椅,即可开演。打小锣、敲梆子的人员兼"检场"。进入城市后,有较固定的剧场,舞台装置才有所改进。豫声剧院已采用一些布幕、布景,旦角服饰讲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风流"。此后又受京剧服饰的影响,已基本与京剧服饰相同。

4.妆容:豫剧“浓墨重彩”的妆容,不论生旦净末丑何种角色,他们一律都用油彩上妆,而且画得很浓很浓。旦角一般都是杏核眼,眼线快挑到了耳根;樱桃嘴,都是那么一点点。生角画的各有不同,各种各样的脸谱更是五花八门,惟妙惟肖。

5.表演:豫剧的各行当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诀,如手势要诀是“花脸过项,红脸齐眉,小生齐唇,小旦齐胸”,武打戏的短打要诀是“身如蛇形眼似电,拳如流星,腿似钻;稳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稳如山”,在枪路上,有“走丝”、“连九枪”、“十三枪”、“九个鼻”、“八杆”、“单倒”等路数。

6.乐器:豫剧乐队的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员兼吹唢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拨弹乐器)。50年代后,一般的文场逐渐增添二胡、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等。有的增加坠胡、古筝等。还有增加电子琴,小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中西混合乐队。

(3)豫剧团生活怎么样扩展阅读:

豫剧(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浙江各地也广为流传。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着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据文化部统计,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全国(省级一、二、三团,市级一、二、三团,县级一、二、三团等)共有豫剧团300多个,民营豫剧团1300多个,从业人数10万多人。

豫剧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2006年,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7个,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成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之榜眼。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

早期的豫剧演员在一起合作演戏过程中,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逐渐被赋予一个雅号,如祥符五朵云、杞县三亭、豫东五杆旗等清末民初组合,而更早期的演员组合已无从查证。从民国十六年(1927年)起,中国戏曲界吹起流派风,以表演者姓名当作流派的标记,象征着个人表演风格成为传统戏曲界的楷模。

剧评家、表演家、剧作家、戏迷们都开始以派别来品论表演者的艺术风范,“流派”便成为一种习惯用语,影响所及,豫剧也出现了流派的说法,经常被谈论的有陈(素真)派、常(香玉)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须生、红脸)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刘(忠河)派。

小生行当黄(儒秀)派、刘(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当流派王(二顺)派;净行李(斯忠)派和丑行牛(得草)派、高(兴旺)派等。流派的出现对豫剧有正面意义, 其表演特色是豫剧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阅读全文

与豫剧团生活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