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方便的产生随机数的方法
掷 骰子。例如 用 5 个 骰子,就可随机产生 1-30 之间的数。
抛 一个 硬币。可随机产生 0 和 1 两个数。
从扑克牌里 抽一张牌,可随机产生 1-13 中的一个数。
2. 计算机真随机数都应用在什么地方
首先,“真随机”也有不同的含义,若想要“真正的真随机”目测只能靠量子力学了。一般的所谓真随机不是指这个,而是指统计意义上的随机,也就是具备不确定性,可以被安全的用于金融等领域,下面说的也是这种。
答案是,计算机系统可以产生统计意义上的真随机数。
大部分程序和语言中的随机数(比如 C 中的,MATLAB 中的),确实都只是伪随机。是由可确定的函数(常用线性同余),通过一个种子(常用时钟),产生的伪随机数。这意味着:如果知道了种子,或者已经产生的随机数,都可能获得接下来随机数序列的信息(可预测性)。
直观来想,计算机是一种可确定,可预测的的设备,想通过一行一行的确定的代码自身产生真随机,显然不可能。但是,我们或许可以迂回一下……
实现方法简单说就是软硬结合,或者说,引入系统外的变量(把软件,代码,算法想象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 UNIX 内核中的随机数发生器(/dev/random),它在理论上能产生真随机。即这个随机数的生成,独立于生成函数,这时我们说这个产生器是非确定的。
具体来讲,UNIX 维护了一个熵池,不断收集非确定性的设备事件,即机器运行环境中产生的硬件噪音来作为种子。
比如说:时钟,IO 请求的响应时间,特定硬件中断的时间间隔,键盘敲击速度,鼠标位置变化,甚至周围的电磁波等等……直观地说,你每按一次键盘,动一下鼠标,邻居家 wifi 信号强度变化,磁盘写入速度,等等信号,都可能被用来生成随机数。
更具体的,内核提供了向熵池填充数据的接口:
比如鼠标的就是
void add_mouse_randomness(__u32 mouse_data)
内核子系统和驱动调用这个函数,把鼠标的位置和中断间隔时间作为噪音源填充进熵池。
所以,结论是,程序和算法本身不能产生真随机,但是计算机系统作为整体可以迂回产生统计意义上的真随机。
3. 在生活中概率在哪些地方可以用到
生活中,概率在许多地方中都可能用到,例如,打牌时,抽签时,选股时,甚或打车,逛街时都可能面临着概率的问题。
4. 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方便的产生随机数的方法
用随机数生成器就可以了啊!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可以随机生成你设定的随机数,可以是唯一的或者重复的,根据你指定的最小数和最大数生成相应的随机数, 在你需要抽签、随机选择的时候非常的便利。另外,你还可以把它当成别样的色子来用。
5.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描述求解随机数的算法流程图
生活中的实例:一个老太太买白菜,她给挑出的10棵白菜排一下序,然后她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输入 。
#include "stdio.h"
#define N 10
main()
{
int a[N];
int i,j,p,temp;
for(i=0;iscanf("%d",&a[i]);
for(i=0;i{
p=i; for(j=i+1;jif(a[j]temp=a[i];a[i]=a[p];a[p]=temp;
}
printf(" ");
for(i=0;iprintf("%d ",a[i]);
}
然后得到了白菜的重量排序。
传统的流程图用流程线指出各框的执行顺序,对流程线的使用没有严格限制。因此,使用者可以毫不受限制地使流程随意地转来转去,使流程图变得毫无规律,阅读者要花很大精力去追踪流程,使人难以理解算法的逻辑。
如果我们写出的算法能限制流程的无规律任意转向,而像一本书那样,由各章各节顺序组成,那样,阅读起来就很方便,不会有任何困难,只需从头到尾顺序地看下去即可。
为了提高算法的质量,使算法的设计和阅读方便,必须限制箭头的滥用,即不允许无规律地使流程乱转向,只能按顺序地进行下去。但是,算法上难免会包含一些分支和循环,而不可能全部由一个一个框顺序组成。
如上例不是由各框顺序进行的,包含一些流程的向前或向后的非顺序转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设想,如果规定出几种基本结构,然后由这些基本结构按一定规律组成一个算法结构,整个算法的结构是由上而下地将各个基本结构顺序排列起来的。
1966年,Bohra和Jacoplni提出了以下三种基本结构,用这三种基本结构作为表示一个良好算法的基本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