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如何将佛法融合到生活中

如何将佛法融合到生活中

发布时间:2023-01-10 05:45:09

Ⅰ 如何让大乘佛法很好地融合于现代社会生活

《佛教对现代社会的作用》~这个题目很大,我这里出一个提纲,楼主自己用心做完这一篇文章吧。 第一章:佛教的出世人生观与自省意识和危机意识 (摘要)现代社会的种种生存与社会问题与人们欠缺“自省意识”和“危机意识”有关…… 第二章:佛教的菩萨精神与入世的人文关怀 (摘要)大乘佛教的本质是菩萨道的履践,是在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中、在集体渐进式的人格完善过程中建设高尚的心灵家园(净土),从而体悟“无住涅盘”的真理,而不是迅速超脱的企图与行为…… 第三章:佛教的辩证的真理观与科学精神 (摘要)佛教的般若学的要义乃在于成就一种彻底开明的心境,能够开放地接受一切新鲜事物而又不固执,这实际上是培养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特别是人本的科学精神…… 第四章:佛教法相学与认知模型 (摘要)佛教的法相学(瑜伽学、唯识学)乃在于建立一种“唯相”的认知模型。“唯相”的意思是认知的基础应是感官知觉,而不是经过概念思维后的物质概念…… 第五章:佛教教育与素质教育 (摘要)佛教教育是对我国现代教育体制的补充。佛教教育中涵盖了伦理道德教育、历史文化、国学、哲学、逻辑思辨、心理素质训练、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多方面的综合,可以看成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的捷径…… 参考文献: 《太虚大师佛学精品》 《佛法观念的近代调适》

Ⅱ 如何将佛法修行落实于生活中

净空法师---一个真正修行人,天天发现自己的过失,天天认真改过,改过就叫做修行。如果我们一天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过失,换句话说,你这一天没修行;一年都没有看到自己的过失,你这一年也没修行。





净空法师---工作、生活与学佛

1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要想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我们的本分;在自己本位上,处处要替别人着想。

2 譬如我们做生意,自己经商,一定处处竭尽心思为顾客着想。我们卖的东西一定是货真价实,不会让他人吃亏上当。

3 我们东西买进来卖出去要用心,要对得起人,要对得起社会,对社会要有贡献。能利益大众,这就是菩萨,这个商人就是菩萨商人。

4 我们做工,这些产品也一定要真实,决定不能偷工减料,这是菩萨工人。

5 乃至于家庭主妇,也要竭尽心思,对于家里老少都要照顾得到,使他们身心能得到安稳,这是菩萨主妇。

6 我们待人接物、一切工作,事情做得圆圆满满,心里面清清净净,这是菩萨事业。

7 佛法,不是叫你什么事都不做;我们样样都做,样样清净,样样不执着。

8 学佛,由心里面去求,也就是说修清净心。

9 我们一切工作,无论是你家庭,或者是你事业上,你要问,于你学佛有没有妨碍?你问这个话就外行。

10 你应当问,于你自己的清净心有没有妨碍?假如于清净心没有妨碍,那就对了,就没错了,不要再去问人了。

11 于自己清净心有妨碍,我们就不做;于自己清净心没有妨碍,你就放心去做。

12 今天这个时代,生活紧张,压力沉重,工作繁忙,我们用什么方法、什么态度来学佛?《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13 待人接物“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你这一句佛号就念好了,你这个佛号念得就得力了。

14 外着相,内动心,你这个佛号念得再好,一天念上十万声,古人讲的“风吹不入,雨打不透”,你也不能往生。为什么?你佛号念得多,没效果,不得力。

15 念佛求什么?求一心不乱。你是二心、三心,见色闻声,心都乱了,这怎么行?念得再多也不行。

16 一句佛号二六时中不间断,这是真正的精进念佛。说二六时中不间断,我们听了这句话,就不要死在这话里头;死在这话里头,那就错了。

17 你听了这句话,好!从现在起一天到晚就念阿弥陀佛,什么事也不要做了。有没有这样的人?有,那是福报特别大的人。他不需要工作,有人供养他,这像一般闭关念佛,那是有大福报的人。

18 你现在天天要工作,天天要为生活奔波,好,你也拼命在念佛,一天到晚都在念佛,又想着还要工作,结果是佛没念好,工作也没做好,世出世法样样都不是,这就错了!

19 古来这些净土宗祖师在佛前发愿,信愿持名,除了睡觉吃饭之外,这个功夫不间断。在家同修有许许多多工作,当你工作的时候,要把念佛放下,专心办事。

20 “一心不乱”,不能错解了。“一心不乱”就是处事待人接物、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心,就是专心。

21 我在念佛上得到一心不乱,要把它运用在社会上,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这才管用。

22 你一面开车,一面“一心不乱”念佛,好了,出车祸了;如果这样念佛的话,念佛这个法门会被整个社会批评,会被整个社会扬弃,为什么?不合人情。

23 大家都学佛了,整个社会瘫痪了,这还得了吗?你学佛了,你家里人也不要吃饭了,你的太太、儿女天天挨饿,他们一定到外面宣传:千万不能学佛,学佛不得了,都变成神经病!所以一定要懂得这道理。

24 做什么事情都专心去做,那就叫“一心不乱”。

25 吃饭就一心不乱地吃饭,穿衣就一心不乱地穿衣,接待客人就一心不乱地接待,世出世间法样样圆满,念佛对于整个社会才有贡献,大家才觉得佛法这是真正需要的。不能搞错了,这句话听错可不得了。

26 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我们工作的时候,专心工作,把佛号放下;工作做完了,专心念佛,把工作放下。这样,你佛也念好了,工作也做好!

27 诸位一定要明了,你能把佛号放下,办事的时候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办事还是念佛。

28 “我一心不乱地在办事,没念佛!”你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所以,二六时中真的没有间断,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能搞错了。

29 一面工作,一面在念佛,两头都不好,事情没做好,佛也没念好。自己还以为自己很精进,“我这一天的佛号没有断”,其实你两面都没有得到。

30 用劳力而不用思考的,这个工作可以念佛;凡是用思考的,须要用精神专注的,决定不能念佛。

31 再跟诸位说,念佛要“念念相继,无有间断”,念念是什么?是觉念、正念、清净念。

32 “阿弥陀佛”这句话,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阿”是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我样样都觉而不迷,就是阿弥陀佛。

33 我不念这句佛号也是念佛,我觉而不迷,样样都觉而不迷。处事待人接物,统统不迷、不邪、不染,一句佛号也不念,这个人叫真念佛。

34 咱们念这句阿弥陀佛,提醒自己觉正净,提醒自己!

35 念佛贵老实,不夹杂、不间断。这不间断,要很自然地叫它不间断,不是勉强的。勉强,你就做不到。

36 工作的时候,我们把整个精神贯注在工作上,我的工作做好;工作放下来之后,佛号就提起来,这样叫不间断。

37 否则的话,你这佛没念好,工作也没做好,两方面都塌掉。所以,你会用心的话,是样样都圆满、样样都做好,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38 在我们工作的时候,需要用思考的,我们就把佛号放下,认真去做事情,事情做完了,我们要恢复念佛。

39 念佛最重要是心里有佛,口里不念没有关系,心里念。口里念累了,口就可以休息,心里头不能间断。

40 再跟诸位说,我们读经也是念佛,我们读《阿弥陀经》、《弥陀经疏钞》、《弥陀经要解》,这还是念佛,因为经上讲的统统是西方极乐世界。你念净土三经,或者念净土五经、念《往生论》,那个统统叫念佛。

41 你可不能念别的经,你说我念《华严经》、念《法华经》、念《金刚经》,那不是念佛,那是夹杂了。那个经上没有讲阿弥陀佛,没讲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点诸位要搞清楚。

42 我们口念,念累了,我们换换,我们来看经。看经还是念佛,可以调节我们的生理,使我们做到不疲不厌。这方法随着我们自己适时适中地去运用,念佛才会念到法喜充满。

43 现代人生活相当忙碌,念佛法门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这个法门不但适合各种根性,也不妨碍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修起来方便,也比较容易成就。

44 修念佛法门,只要一句弥陀念到底,不要断烦恼就能成功,你们想想,八万四千法门,还有哪个法门比这个更方便,比这个更容易?

45 这个法门要用起来,真的二六时中可以不间断。为什么?坐在这里可以念,站着也可以念,走着也可以念,躺在床上睡着也可以念。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不间断,行住坐卧都不妨碍,你一面工作,还可以一面念佛,它不碍你工作。

46 如果是用头脑、用思惟的工作,你的工作一放下来,佛号就提起来了,功夫还是不间断。

47 真正到功夫成熟了,纵然用头脑想别的事情,佛号还是不间断。真正功夫纯熟,事事无碍,那是高等的了,不是我们现在能做到的。

48 我们现在只好在工作上需要思考时,先把佛号放在旁边;事情一做完,我们要马上提起佛号。这个方法,谁都能做得到,不管什么人都行!

Ⅲ 慈诚罗珠堪布讲怎么把佛法融入到生活

慈诚罗珠堪布讲怎么把佛法融入到生活
显密双运行为转为道用的方法,是吉美林巴(也即智悲光尊者)撰着的一个方便法门。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否定这也是佛法融入生活,但假如心里没有慈悲利他心和出离心,这样的爱心与慈悲心外道也有,社会上的好心人也有,这只能算是做好事,而不是佛教特有的行为。
要想将佛法融入生活,首先心中要有佛法,如果心里根本没有佛法,那拿什么去融入到生活当中呢?
根本没有办法。所以首先要有正知正见,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样才能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整个生命轮回当中,我们最大的三个问题是:
第一,贪欲心,贪财、贪名、贪所有世间的东西,终日为名缰利锁所捆缚,这都叫做贪欲心,这是我们流转轮回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第二,自私心,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损人利己,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第三个更严重的,就是执着,对任何事物,都患得患失,执持不放。
正是因为这三个祸害,才让我们流转轮回无法解脱。而对治这三个问题的法门,才是真正的佛法。
贪欲心的对治,是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就可以断除或控制贪欲心;
自私心的对治,是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可以减少或消灭自私心;
执着的对治,是证悟空性。证悟空性以后,包括贪欲、自私、执着在内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证悟空性是最关键的。
禅宗经常讲放下、放下,怎么样放下呢?暂时对生活生起一种厌烦心,悲观厌世、脱离生活,躲到山里去修行,这不是放下,只是暂时的逃避。真正的放下,是从根本上知道这一切都如幻如梦,故而没有任何执着与挂碍。
我们必须知道,对任何一个世间的有漏法,无论钱财、名声、地位还是人,只要有执着,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执着越大,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越大,甚至痛苦已经超越这个东西原本给我们带来的幸福,这是肯定的。要断除世间所有的痛苦,首先就要断除执着。
有些印度外道不知道这个道理,也没有去寻找其中的因由。只是盲目地认为,轮回可以直接断除,只要把身体毁掉,就可以成就。所以他们赤身裸体、自我虐待,甚至做出跳楼、自焚等极端行为,这些都是没有找到轮回与痛苦根源的错误观点所导致的。
凡夫一致认为,痛苦来自于外界的人、物或其他事物。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痛苦源自于外界,这谁也无法否定,但真正的痛苦根源并不在外面,而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当中,归根结底,就是执着。
但断除执着很难,尤其是用显宗的保守方法去断除,就更难了,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更好、更快捷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密宗所讲的证悟空性的方法。
二、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不过,即使证悟了空性,外表上也要随顺众生。
莲花生大士曾云:“纵使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也即是说,见解要开放、高妙,但行为一定要保守、谨慎。
开放的意思是说,在证悟空性以后,包括杀盗淫妄、闻思修行等善恶之行在内的任何事物,都是虚幻而不真实的,不存在善恶、好坏、高低、左右等分别,没有任何阻碍,全都是一片空性、一片虚空、一片光明。我们以常识所创造的各种规矩——无论佛教还是其他宗教制定的戒律、规矩、规定、法则,都已经烟消云散。对这种人来说,就没有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界限,他们已经超越了这些约束,所以见解是很开放的。
但如果行为和见解保持一致,就会出问题。虽然对真正的成就者本身,不会有什么问题。无论在藏地、汉地还是印度,都曾有数之不尽的成就者的行为超越了一切约束。甚至为了打破约束,他们还会采取强制且极端的手法。比如密宗接受五肉五甘露等行为,就是一种超越约束的手段。但其他众生却不会理解这些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的行为,为了保护众生的根基,护持其他众生的心或情绪,所以行为必须要保守。
莲花生大士还说:“外表应当实践经部仪,细致取舍因果有必要。”哪怕内在具备密宗的境界,但外在的行为,也应该按照小乘佛教的别解脱戒来行持,这样细致取舍因果非常有必要。
但见解却万万不能保守,否则就是执着,所以见解要开放。这是莲花生大师在宁玛巴的无上密法大圆满中的要求。
其实,除了宁玛巴以外,所有藏传佛教对密宗行人的要求都是这样的。
三、一举两得之殊胜法门
很多人在闻思,也听了《入行论》、《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以及《大圆满心性休息》等很多非常殊胜的论典,大家都很虔诚,也在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地断恶行善,精进闻思修,可在将佛法落实到行为方面,还是有不足的地方。
虽然通过闻思,可以建立起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可以想明白很多问题,哪怕没有修,但与其他完全不学佛的人比起来,观点还是完全不一样。但闻思的功效也仅止于此,真正的落实,还是要靠修行。
不过,对大多数佛教徒来说,专职修行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比较虔诚的修行人,每天严格地修持佛法的时间一般也不会超过三四个小时,剩下的二十几个小时,都会被世间琐事所困。如果不能将佛法融入到生活中,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就会浪费掉。反之,如果能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为正法所摄持,将会有很多益处:
第一,不会造业;
第二,生活会更有意义;
第三,会更加开心、幸福与充实,生活质量也会逐步提高。
我们曾经专文探讨过《如何将病苦转为道用》,与《如何面对幸福和痛苦》(也即《修行与生活》见《慧灯之光》),这些都是佛法融入生活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如何把包括吃住行卧等等在内的所有行为都转为道用。
行为是什么?就是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吃、住、行、卧在内的一切活动,无论思想的活动还是身体的运动,都叫做行为。
通过发愿,而把一切庸俗、平凡且与菩萨道毫不相关的行为转为菩萨道,就是行为转为道用。
如果懂得如何把行为转为道用,平时也能落实到生活上,则可以在工作、生活的同时,积累很大的资粮,这不需要另外花费时间,在做其他工作的同时,就可以起到一石二鸟之功,所以很重要也很有意义。
四、具体方法
在《入行论广释》与《华严经》中,也专门讲了很多行为转为道用的方法,大家也可以参考。
此处介绍的行为转为道用法门,既有显宗的方法,也有密宗的方法,故而称为显密双运的行为转为道用。
每天从早上醒来开始,到最后晚上睡觉,如何将一天所有的行为都转为道用呢?
(一)苏醒
早上刚刚从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看到世界的时候,该怎么发愿呢?
平时我们从睡眠中醒过来的时候,都是迷迷糊糊、睡眼朦胧的,既没有观点、也没有发愿,匆匆忙忙洗漱完毕,就赶去上班了。但修行人却不应如此,而应首先意识到,从梦中苏醒过来,类似于从虚幻的境界中醒过来;从深度睡眠中突然醒过来,则如同从不知不觉的无明状态中醒过来,来到眼睛所见的新世界当中,这与证悟空性,抵达佛的清静刹土在某种程度上比较相似,所以我们要发愿:“祝愿一切众生能从无明黑暗中苏醒过来,最终成就佛的果位。”这样仅仅依靠发愿,就能积累很大的资粮。
这些机会每天都有,但我们却从来没有这样发过愿,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方法,所以把机会都浪费了。
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清晨。虽然一开始不太熟悉,只要坚持一两个星期,就会习惯成自然,以后每次从睡眠中醒过来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这样发愿。
同时还要发誓:“我今天一定要过成有意义的一天,我今天的生命一定要做到有价值。”意思是说,自己当天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行善断恶、闻思修行等等。
(二)起床
起床与佛陀从法身状态中幻化出化身与报身去度化众生,在某种程度上比较相似,所以我们要发心:
“愿一切众生能够得到法身,并从法身中显现出报身和化身去度化一切众生。”
(三)穿衣
穿衣服的时候应当发愿:“愿天下所有众生具有惭愧心。”如果没有惭愧心,就会不知羞耻、无恶不作;有了惭愧心,就能自觉地尊重因果、护持戒律,而不会造作恶业。
(四)系腰带
系腰带的时候应当发愿:“愿一切众生的善根都能够双运。”所谓双运,也即智悲双运、福慧双运、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谛双运。愿一切众生都能于世俗谛当中行善断恶,于胜义谛当中证悟空性,行持如幻如梦的善根,修持智慧与方便双运的资粮。
(五)坐
坐任何地方,无论坐地上还是坐沙发,都与当年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一座之间证悟佛果有点相似,所以应当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金刚座。”
经过菩萨十地末尾,最后在一座间证悟佛果,就是获得金刚座。
(六)进门
无论上班进办公室的门,还是回家进自己的家门,进门的时候都要发愿:“愿一切众生能够进入解脱之门,进入解脱之城。”解脱之城,也即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的清净佛刹。
(七)入眠
进入睡眠状态,与十地末尾断除包括阿赖耶识在内的一切意识,断除所有念头,进入无念的智慧状态而成佛,也即从十地的最后一个瞬间进入第十一地也就是佛地比较相似。
尤其在《佛教的物种起源》(见《慧灯之光》)中讲过,密宗认为,每天从梦中苏醒,经历白天的工作与生活,再到晚上入眠,也是一个轮回。这个24小时的轮回,与无始以来流转至今的大轮回过程完全一样,只是时间较短,只有24小时而已。所以在睡眠之前我们要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法身的果位!”这样发愿以后,就能把入睡的行为转化为菩萨道。
(八)做梦
因为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和晚上的梦境完全一样,是如幻如梦的,所以有梦瑜伽基础的人在做梦的时候,也应当发愿:“愿一切众生能证悟一切法如幻如梦。”
在宁玛巴的六中阴修法,噶举巴的那若六法,以及格鲁巴的密集金刚等修法中,都有梦瑜伽修法。通过梦瑜伽修法,就能在做梦的初级阶段,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做梦。
在梦瑜伽中知道自己在做梦并不难,意义也不是很大,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做梦的同时要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也像梦境一样虚幻不实。
但这些修法对还没有修加行,至少连数量上还没有完成一遍的人来说,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的基础还没有打好。
(九)做饭(生火)
《密宗概要》(见《慧灯之光》)中讲过,我们看到的不清净现象,源自于我们自己的无明,如果无明不存在或者断除了,地水火风空五大种的真实本质,是佛的坛城。无论看到什么样的火,其本质都是白衣佛母。
在煤气炉一打开,火燃起来的时候,首先在火的中间,观想一个吽(>)字,吽字再变成金刚空行母,也即五部佛当中属于金刚部的空行母。身体黑色,一面二臂,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并以右屈左伸的坐姿端坐于莲花垫上,身上的装饰,是像金刚萨埵一样的报身佛装饰,与密宗其他空行母不同的是,金刚空行母的嘴巴是张开的,并要将她的舌头观想为十方三世一切佛舌的总体。
在做饭之前,先要在煤气炉旁准备一点沙子,然后观想自己从无始以来身口意所积累的所有罪业,都集中于自己心脏当中的藏文黑色(2))字,然后在肚脐下再观想火的种子(<))字,足心观想风的种子(;))字;此字产生风,从而点燃肚脐下的火种子字,燃烧的火焰经过身体往上窜,将心口的(2))字往上推动,并从鼻孔排出,这时观想(2))字变成蝎子进入沙中,与沙子融为一体,然后尽力念诵嗡啊吽,同时观想沙子和罪业通过嗡啊吽的力量转化为甘露。之后念几遍咒语:“嗡班杂尔扎嘎卡卡卡河卡河,沙尔哇巴帮达哈那刚目格日业梭哈”,并用拇指和食指抓一点沙子扔到火里,其间观想自己无始以来的罪业通过咒语的力量转化为甘露,融入到金刚空行母的口中,从而消除业障。之后念三遍百字明,念的时候,要具备四对治力,其后再念:“嗡班匝尔墨”,同时观想金刚空行母回到法界当中,就像佛从法界当中显现色身度化众生,事业结束之后,又融入法界一样。打一个世俗的比喻,就像请一个人出来吃饭,之后送客回家一样,最后是回向。
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忏悔方法,其中有观想、有念咒、有四对治力等很多方便,观想也不复杂。每次做饭的时候若能这样观修,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佛以前,我们做饭炒菜的时候,会杀鸡宰鱼,所以做饭的行为是罪业;学佛以后,我们不再杀生了,做饭的行为不是罪业,但也不是行善,只是无记的做饭炒菜而已;现在学会了这个方法,从此以后做饭炒菜都可以变成菩萨道,这多有意思啊!
(十)走路
本来走路有三种情况——善、恶、无记。区分的界线,在于走路者的动机。如果是为了放生等善事而走路,则走路是善法;如果为了偷东西、杀生而走路,就是罪业;既不是为了行善,也不是为了造恶,只是单纯地走路,或是为了赶去上班等等,就是无记法。
如何将无记的走路转化为菩萨道呢?
印度的恒河很长、也很辽阔,其中有数不清的沙子,所以释迦牟尼佛经常用恒河沙数来比喻很大的数量。
首先观想一尘中有恒河沙数的佛刹,走路的时候,观想自己在转绕成千上万恒河沙数的佛刹,这样就能将走路的行为转化为道用了。
(十一)穿新衣
穿新衣服,特别是穿名牌新衣服的时候,可以念诵咒语:嗡梭巴哇悉朵沙尔哇达摩梭巴哇悉朵吭。即一切法都是空性的意思。同时观想衣服也是空性,然后从空性当中产生一个供品的种子字(Q)),然后再观想种子字变成天人的衣服,先供养自己的根本上师,然后再供养本尊,之后才是自己穿着,这样穿衣服也可以积累资粮了。
《俱舍论》中讲过,人间再名贵的衣服,也无法与天人的衣服相媲美。显密都认为,即使真的将衣服供养上师、本尊,他们也不会穿。但一切法都要观待因缘,都从缘而起。而缘起的关键,就是自己的心,也即是说,一切善恶都源自于造业者的动机。仅仅心里观想供养根本上师与诸佛菩萨,还是可以得到真正供养的福报,可以积累资粮。
既然连穿新衣服也可以变成菩萨道,这样不是很有意义吗?
(十二)洗澡
很多人每天都洗澡,但只是将身体洗干净而已,现在我们要设法把它转为菩萨道。
从凡夫不清静的角度来说,水就是液态的物质,但以八地菩萨来看,水的本体却是五方佛母之一的玛玛格佛母。
沐浴的时候,首先观想玛玛格佛母的种子字(2))。之后再将(2))字观为水的佛母——金刚佛母,然后念诵咒语:班杂尔扎革新当革日梭哈,同时祈祷金刚佛母,加持自己能清静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然后观想金刚佛母化为甘露融入洗澡水,之后再洗澡。
同样,过河的时候,也要把整条河的水作相同的观想。
《生起次第修法》(见《慧灯之光》)中解释过,之所以密宗不直接观想本尊,而是首先在莲花座垫的日月轮上,观想一个种子字,再把种子字观想为本尊手里的法器,然后法器发光,最后才变成本尊,是为了快速消除我们从投胎、出生、成长直到死亡阶段的不清静现象,种子字是消除投胎时阿赖耶识上的习气,然后每个环节都用不同的方法来快速抹掉、删除。
如果没有人解释,大家会认为密宗不但充满了深厚的神秘色彩,而且无比残暴、色情下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即使是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凶恶的愤怒金刚,其内涵也充满了智慧和慈悲,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凶残与色情。因为很多人不容易理解,所以即使密宗修法见效十分快捷,如果没有灌顶,也不能听、不能修,甚至连密宗的法本都不能看。因为此处介绍的不是很深,所以还不算违背密宗要求。
(十三)吃肉
1、前提
以前我们的吃饭不但与菩萨道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还可能和恶趣有关,因为我们的饭食,往往是以伤害其他众生的生命为代价的。
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典中明确指出:肉食我过去没有开许,现在不开许,未来也不开许。并宣讲了很多肉食的过患:吃肉非常影响慈悲心的诞生与成长等等。
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吃肉不好,就将吃素和学佛完全等同起来,说不吃素就不能学佛,这样很多人就不能学佛了,就会中断这种人的善根,佛也没有这样要求,所以我们还是要顾全大局、从长计议。在任何一个问题上,都不走极端,这是佛对我们的要求,否则将欲速则不达。
很多不了解的人以为,密宗可以开许吃肉,因为很多密宗修行人在吃肉。其实,密宗经典和大乘显宗经典基本上一样,根本没有开许可以把肉当成食品来吃。大圆满是这样,时轮金刚更是这样。时轮金刚甚至把肉食的过患讲得比一般大乘显宗经典所讲的还要严重。
但对刚刚学佛的人,要求不能太高,只要他们能做到自己不点杀,不吃活的生命,就已经不错了。很多佛教徒在吃素的过程中,也会遭遇家人、朋友的不理解,甚至会造很多口业,从而造成家庭的不和谐。在这种情况下,若能克服困难坚持吃素当然很好,实在万不得已,密宗也有一些对肉食者有用的方法——通过咒语的力量,把吃肉的罪业减轻,同时还可以利益一些众生。

Ⅳ 如何将佛法的智慧融入到生活、工作中去呢

融入可以,佛法能去除烦恼,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忍怒,不要说他人过失,我们要有宽容心。遇到问题可以换位思考,从他的角度看他这样作的想法。有得比有失,得到的比会失去不要把物质看的那么重。不要看到别人什么的就替别人烦恼
。其实佛学有很多做人的道理

Ⅳ 现代人如何将佛法融入日常生活

我们不管在古代也好或者现在也好,基本需求是一样的,我们都有负面情绪。因此佛陀教法是在不同时空都有适切性,是一切利益与安乐的来源。行走坐卧不离佛法,心里默念佛的训示,行事遵照佛的教导,时时勤习经文,处处劝人为善。


我们修佛不管念诵经典或打坐,主要是修观内心,不论是位在寺庙或山洞里、在城市或家庭,主要是必须要修心,修慈心、悲心、安忍、宽恕等。我想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可以每日生活中引用,特别是接触人群时必须修耐心、宽容、宽恕及慈悲心。身为大乘者,我们最重要的教法是要培养菩提心,菩提心即是觉醒之心,觉醒之心是基于慈心和悲心。慈心是慈爱一切有情众生。我们都有某种程度的爱心,这爱心是有限的,基于自私心,我们喜欢或爱某某人是因为那个人是朋友或是亲戚等等。但是我们在说的是慈爱于所有的众生甚至对于自己敌人在内。当我们慈爱所有时就了解大家都有痛苦,因此我们希望他们脱离痛苦,这就是悲悯心。所以我所说的是不论什么时代,古代也好现代也好,没有人想要苦,每一个人都希望快乐,为了得到快乐,其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内心。我们内心能够不被烦恼控制,且能转化烦恼,这样才能找到究竟真实平和与快乐。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否定这也是佛法融入生活,但假如心里没有慈悲利他心和出离心,这样的爱心与慈悲心外道也有,社会上的好心人也有,这只能算是做好事,而不是佛教特有的行为。


要想将佛法融入生活,首先心中要有佛法,如果心里根本没有佛法,那拿什么去融入到生活当中呢?根本没有办法。所以首先要有正知正见,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样才能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整个生命轮回当中,我们最大的三个问题是:

第一,贪欲心,贪财、贪名、贪所有世间的东西,终日为名缰利锁所捆缚,这都叫做贪欲心,这是我们流转轮回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第二,自私心,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损人利己,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第三个更严重的,就是执着,对任何事物,都患得患失,执持不放。正是因为这三个祸害,才让我们流转轮回无法解脱。而对治这三个问题的法门,才是真正的佛法。


贪欲心的对治,是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就可以断除或控制贪欲心;自私心的对治,是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可以减少或消灭自私心;执着的对治,是证悟空性。证悟空性以后,包括贪欲、自私、执着在内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证悟空性是最关键的。


禅宗经常讲放下、放下,怎么样放下呢?暂时对生活生起一种厌烦心,悲观厌世、脱离生活,躲到山里去修行,这不是放下,只是暂时的逃避。真正的放下,是从根本上知道这一切都如幻如梦,故而没有任何执着与挂碍。


我们必须知道,对任何一个世间的有漏法,无论钱财、名声、地位还是人,只要有执着,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执着越大,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越大,甚至痛苦已经超越这个东西原本给我们带来的幸福,这是肯定的。要断除世间所有的痛苦,首先就要断除执着。


有些印度外道不知道这个道理,也没有去寻找其中的因由。只是盲目地认为,轮回可以直接断除,只要把身体毁掉,就可以成就。所以他们赤身裸体、自我虐待,甚至做出跳楼、自焚等极端行为,这些都是没有找到轮回与痛苦根源的错误观点所导致的。


凡夫一致认为,痛苦来自于外界的人、物或其他事物。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痛苦源自于外界,这谁也无法否定,但真正的痛苦根源并不在外面,而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当中,归根结底,就是执着。


但断除执着很难,尤其是用显宗的保守方法去断除,就更难了,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更好、更快捷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密宗所讲的证悟空性的方法。


不过,即使证悟了空性,外表上也要随顺众生。莲花生大士曾云:“纵使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也即是说,见解要开放、高妙,但行为一定要保守、谨慎。


开放的意思是说,在证悟空性以后,包括杀盗淫妄、闻思修行等善恶之行在内的任何事物,都是虚幻而不真实的,不存在善恶、好坏、高低、左右等分别,没有任何阻碍,全都是一片空性、一片虚空、一片光明。我们以常识所创造的各种规矩——无论佛教还是其他宗教制定的戒律、规矩、规定、法则,都已经烟消云散。对这种人来说,就没有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界限,他们已经超越了这些约束,所以见解是很开放的。


但如果行为和见解保持一致,就会出问题。虽然对真正的成就者本身,不会有什么问题。无论在藏地、汉地还是印度,都曾有数之不尽的成就者的行为超越了一切约束。甚至为了打破约束,他们还会采取强制且极端的手法。比如密宗接受五肉五甘露等行为,就是一种超越约束的手段。但其他众生却不会理解这些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的行为,为了保护众生的根基,护持其他众生的心或情绪,所以行为必须要保守。


莲花生大士还说:“外表应当实践经部仪,细致取舍因果有必要。”哪怕内在具备密宗的境界,但外在的行为,也应该按照小乘佛教的别解脱戒来行持,这样细致取舍因果非常有必要。


但见解却万万不能保守,否则就是执着,所以见解要开放。这是莲花生大师在宁玛巴的无上密法大圆满中的要求。


其实,除了宁玛巴以外,所有藏传佛教对密宗行人的要求都是这样的。


很多人在闻思,也听了《入行论》、《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以及《大圆满心性休息》等很多非常殊胜的论典,大家都很虔诚,也在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地断恶行善,精进闻思修,可在将佛法落实到行为方面,还是有不足的地方。


虽然通过闻思,可以建立起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可以想明白很多问题,哪怕没有修,但与其他完全不学佛的人比起来,观点还是完全不一样。但闻思的功效也仅止于此,真正的落实,还是要靠修行。


不过,对大多数佛教徒来说,专职修行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比较虔诚的修行人,每天严格地修持佛法的时间一般也不会超过三四个小时,剩下的二十几个小时,都会被世间琐事所困。如果不能将佛法融入到生活中,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就会浪费掉。反之,如果能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为正法所摄持,将会有很多益处:第一,不会造业;第二,生活会更有意义;第三,会更加开心、幸福与充实,生活质量也会逐步提高。


我们曾经专文探讨过《如何将病苦转为道用》,与《如何面对幸福和痛苦》(也即《修行与生活》见《慧灯之光》),这些都是佛法融入生活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如何把包括吃住行卧等等在内的所有行为都转为道用。


行为是什么?就是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吃、住、行、卧在内的一切活动,无论思想的活动还是身体的运动,都叫做行为。


通过发愿,而把一切庸俗、平凡且与菩萨道毫不相关的行为转为菩萨道,就是行为转为道用。


如果懂得如何把行为转为道用,平时也能落实到生活上,则可以在工作、生活的同时,积累很大的资粮,这不需要另外花费时间,在做其他工作的同时,就可以起到一石二鸟之功,所以很重要也很有意义。


在《入行论广释》与《华严经》中,也专门讲了很多行为转为道用的方法,大家也可以参考。

阿弥陀佛······

Ⅵ 如何把佛法应用到生活中

佛法离不开生活 ,要是脱离了 就不是佛法.......
在生活中,妻子要尽到妻子的职责;丈夫要尽到丈夫的职责;身为父母要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为人儿女就要尽到孝顺老人的责任。在《佛说善生经》中,佛陀非常详尽地告诉我们:作为妻子要履行哪些职责;作为丈夫要履行哪些职责;作为父母对儿女又要履行哪些职责。这和儒家所讲的“父慈子孝”也是一致的,佛教也提倡孝道,孝顺父母的功德仅次于供养三宝的功德。如果无佛在世时,孝顺父母的功德就是最大的。假如一个人对父母都没有孝养之心,又怎么可能慈悲一切众生呢?
在人际关系上,我们要本着爱心和慈悲心来与人为善,这是一个佛教徒处世的准则。当我们对别人产生爱心和慈悲心的时候,不仅能给他人带去温暖,更能以此克服我们生命内在的嗔恨。关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佛陀提出了四摄法门。什么叫四摄?就是四种摄受别人的方法,如果我们依教奉行,就会获得他人的欢喜爱戴。
四摄法门中,首先就是布施,包括财布施和法布施。所谓财布施,就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以财富和经济手段去帮助别人;所谓法布施,就是以我们掌握的生存技能或所学的佛法去帮助别人。我们学佛之后,多多少少会在佛法上得到一些体验,得到一些受用。我们自己从中得到了利益,就有责任去开导、帮助别人,让周围的人也有机会接触佛法,这才是最大的布施。因为世俗的财富只能暂时帮助他人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而佛法则能帮助众生解脱烦恼、乃至解脱生死。所以,《普贤行愿品》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也就是说,在一切供养中,能够用佛法去帮助别人,所得的功德是最大的。
其次是爱语,要我们带着爱心和慈悲心与人交流,远离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这四种不善的语言。两舌就是挑拨离间;恶口就是以粗暴的语言伤害他人;妄语是以假话欺骗他人;绮语就是以诲淫诲色的语言使人产生烦恼。修学佛法,要培养一种坦诚的心态。当我们说真实语时,在生命中积集的就是真实的种子,这也是开发智慧的根本。如果说假话说多了,我们势必会越来越虚伪。所以,一方面要说真实语,一方面要说利他语,如果对他人无益的话则不必说。
第三是利行。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要对别人有好处、有帮助;凡是会伤害他人利益的事情都不要做。
第四是同事。当别人从事一些健康的事业时,我们应尽力参与或随喜,不要因嫉妒而排斥他人。同时,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凡夫因为我执的关系,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或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别人顺从于己。哪怕在家庭里,无论父母对子女,或者妻子对丈夫,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对方如何如何,而不能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来相互理解、彼此体谅。所以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父母对子女的爱越深,子女的负担就越重、越痛苦,甚至有的子女被父母爱得活不下去,心灵受到极大摧残。同事法门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帮助别人时,要知道对方需要什么,要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去帮助他,而不是想当然地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他。
如果我们能够按四摄法门处世,那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是个最受欢迎的人!学佛,就是以爱心和慈悲心给别人带去欢喜、带去信心、带去利益。
四、我们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对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反映。
因为我们有嗔恨心,所以听到别人的辱骂就会烦恼、会愤怒,会感到深深的伤害。而一个修行人,会将生活中的挫折当做修行的助缘。佛经记载,佛陀在因地为忍辱仙人时,被歌利王截截肢解身体,但不起丝毫嗔心,最终证得佛果。
因为我们有贪心,即使拥有很多的财富,但还在为占有更多而烦恼,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反之,少欲知足的人,纵然过着最简单的生活,也能在简朴的物质条件中发现人生乐趣。正如孔子所赞叹的颜回那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皆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

阅读全文

与如何将佛法融合到生活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