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活日常 > 人四十年每一个小孩靠什么生活

人四十年每一个小孩靠什么生活

发布时间:2023-01-19 22:10:35

⑴ 你还记得四十多年前,农村生活到底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那时因为家里穷,姊妹多。最小的那个孩子几乎没有新衣服穿。只能靠母亲拿来姐姐或哥哥的旧衣服缝缝补补,这就意味着又有新衣服了。但那时感觉的又好看又满足。而现在我们却买了很多套衣服,却还是觉得没啥合适的衣服可穿。

农村的我们,那时能吃上一顿小麦馒头,这样的细粮,就是一种奢侈,就好像是过新年了。记得那时每次母亲在厨房蒸馒头的时候,我就坐在锅灶前的小凳子上,帮忙添柴,为的只是早点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馒头。现在每到吃饭时,却不知道吃什么了。

农村的我们,那时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28自行车。后座上再坐一个心爱的人,心里装满的都是满满的浪漫与幸福。结婚时,也没有录像,更没有婚纱,只有印着红色喜字的搪瓷脸盆,小日子照样过得红红火火。现在彩礼、房子、票子、车子都有了,我们却问:幸福都去哪了?

⑵ 现在的孩子和四十年前的孩子,谁要更加的幸福

现在的孩子和40年前的孩子相比,小编觉得40年前的孩子会更加幸福。虽然现在的科技也非常发达,孩子们有各种各样的玩具,而且也会玩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但是这些方式对孩子的身体也会产生一些危害,有些父母非常宠溺孩子,会让孩子变得非常嚣张跋扈,而且电子产品也会对孩子的视力产生一些影响。

三、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也许在这一代孩子自己看待,他们会觉得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也非常开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大家也不要总是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别人的问题,大家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已经足够了。

⑶ 40年前后人民生活习惯对比

40年前后人民生活习惯对比:

1、千里之遥一日还

蔡怀庆 新疆某边防连 参谋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唐代诗人岑参《逢入京使》中描写戍边军人思乡之情的诗句。而如今,戍边军人的思乡之情又如何表达呢?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走近新疆某边防连,一起感受戍边生活和思乡小故事。

我们连地处帕米尔高原深处,位于两座海拔近5000米的雪山之间,每天日照不足4小时,所以在塔吉克斯坦语中意为“一线天”。改革开放以前,连队官兵和家里联系只能靠写书信,一来一回几个月,很不方便。

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从固定电话到移动手机,从语音通话到视频聊天,官兵和家人的联系告别了“家书抵万金”的时代。

现代化的生活靠电力支撑。大家可能不敢相信,早些年连队还一直靠“煤油灯”过日子。今年年初,“一线天”通了电。官兵在网络室里开展电子竞技,用手机视频通话,娱乐方式从单一的打扑克发展到如今的多元娱乐。

指导员邢文涛感叹:“回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戍边官兵,巡逻靠徒步,照明靠煤油,娱乐靠扑克,生活条件多么艰苦!现在虽同在千里之外的边疆,但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消除了千里之遥的隔阂。”

战士曲云龙入伍后听说要到艰苦的高原驻防,产生了不想服役的念头。到了连队后才现,电视、电脑、洗衣机、通信基站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

“原以为边疆很苦,没电没信号,没想到现代科技早已走进祖国边防线!”曲云龙兴奋地竖着大拇指。

去年3月,下士唐海胜父亲突发脑溢血,生命危急。请假报告批下来后,他连夜坐车到市里,第二天坐飞机赶到医院,一直陪伴父亲,直到病情稳定。回到连队,他揉着红红的眼睛:“要不是坐飞机,我可能半个月都赶不回家。父亲病重,儿子不能陪在身边,会是我一辈子愧疚!”

对于戍边军人来说,距离是一生的阻碍,一天到家从前就是个梦,如今高科技的航空运输实现了“千里之遥一日还”,破解了边防军人“忠孝难两全”的难题,让我们梦想成真。(侯军治、周海建、张官星整理)

2、宽带成了村里标配

李淑茹 北京市东城区前拐棒胡同 市民

最近,家门口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儿:我们周边的居民第一次吃到了机器人做的饭。

这件事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自从建在朝阳门前柺棒胡同18号院的东城老年配餐中心——“诚和美美”中央厨房开始营业后,我们老年人享受到了就餐服务,不仅可以吃到营养、安全的午饭,还可以享受送货上门服务。

第一次前去就餐,我怀着好奇心来到中央厨房。刚走进大厅,就听到亲切的问候:“李淑茹老人您好,欢迎来到东城老年配餐中心,请您用餐!”一打听,原来是大厅里配备了人脸识别系统,所有在这里登记过的老人,都被机器人“记住了”!我们用的每一个餐盘、碗筷、杯子都在消毒柜里进行过消毒,一点儿也不用担心卫生安全问题。

这个中央厨房配备了各种先进的智能设备,所有原材料都经过冷库冷处理,然后再进粗加工库房,由员工洗、切,把每道菜的克重都称量好,根据每道菜的比例配备好,再由“神秘大厨”进行炒制。

这位神秘的“大厨”就是智能炒菜机器人。它身怀两大“绝活”,一是内置搅拌铲,可以模仿大厨翻炒,全程不需要人工参与,而且食物搅拌比人工更均匀;二是全程没有油烟。炒菜机器人内置了海量食谱,可以胜任大多数家常菜。试吃之后,我觉得味道还不错,很适合老年人吃。

回想起改革开放之初,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用蜂窝煤做饭。每到做饭高峰,楼道里就会充满呛人的煤烟味,厨房的墙壁也会被熏黑。短短几十年,蜂窝煤炉子换成了煤气罐,再换成了管道天然气,电磁炉、微波炉等各种厨房电器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今天的老人们竟然吃上了机器人做的饭!

弹指一挥间,一晃40年。越来越多的新奇玩意儿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我简直无法想象若干年后的我们将拥有怎样的生活。

4、走步走出健康

陈希国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 退休公务员

改革开放40年,家庭生活变好了,生活习惯也变了:

手机计步器促使我多走步,改变了原来懒惰不运动的坏习惯。

以前,我不好运动。有了智能手机以后,我下载了计步软件,开始走步。每天把闹钟定在5点半起床,再设定好手机悦动圈后,我便下楼走步,一直坚持下来,雷打不动,每天必须保证万步左右,同时设了走步排行榜,接受家人的监督:有批评我走得少的;也有为我点赞的。结果走步把血压走稳了,把身体走健康了。

数码相机,取代了打麻将。退休后有时间了,我便恋上了打麻将,每天是东不管西不管,吃了饭,推了碗直奔麻将馆。吸着被动烟,一座就一天,腿也疼腰也酸。

我爱好摄影,儿女们便凑钱为我买了一部数码相机,从此我就天天出去拍照,回来后再用制图软件进行加工制作,发在网上供同行们欣赏。这样就无心再去玩麻将了。说不玩儿就不玩儿,一年多一把都没玩过。相机倒是用得不错,去年为报刊拍的照片就有100多幅,其中30多幅被省市媒体刊用,还有10幅作品被选入影展。

微信视频改变了我和老伴每月都要进城看望儿孙的做法。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老头老太的命根子。儿子住在长春,孙子在那里读书,时间长一点儿看不见就非常想念。所以,每个月我们老两口去长春看儿孙早已形成习惯,既费时间又费钱。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开通了微信,就可以视频了。我们与儿子约好,每天晚上我先给儿子打电话,然后再与孙子视频,天天不落。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互相见面,对话交流,再也不用我和老伴不远百里地来回奔波了。

5、从自行车摩托车到汽车

寇海萍 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 警官

爸爸1972年参军,提干后认识了在兵工厂工作的妈妈,俩人在部队一待就是20年。部队在山东烟台,老家在滨州,部队每4年组织一次集体探亲。虽然爷爷奶奶身边有一大堆孙子孙女,但因为我离得远,他们总是特别想我,所以一有了我的照片,爸爸就赶紧寄回老家。

1992年,爷爷生了一场大病。爸爸于是决定转业,想在老人的有生之年,离得近一些方便照顾。尽管搬到滨州,但离农村老家还是挺远,公共汽车也不方便。好在那时候有了电话,老家有什么事,叔伯们就给爸爸打电话。为了能见到爷爷奶奶,我们每周骑自行车回老家。那时我刚上初中,爸妈总是一个人驮着我,一个人驮着东西。为了能感受旅途的乐趣,减轻爸妈的负担,我用最快的速度学会了骑自行车。之后每个周六的早晨,我就跟着爸妈一起往自行车的前筐和后座装东西,想象着爷爷奶奶看到礼物、看到我时的快乐。

沿着205国道一路骑行,40公里的路程大约要骑两个小时。那时候爸妈年轻,我也精力无限。后来家里有了摩托车,虽然还是风吹日晒,但至少不用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老家的路也越修越好,再也不是一下雨就满地泥泞。

再后来,汽车走进千家万户,想去哪里随时出行。微信带来了划时代的通讯变革,想要见谁,视频通话瞬间搞定。

现如今,老妈最大的爱好就是晒朋友圈——早晨散步时沿途发现的好风景,两个宝贝外孙女儿的优秀表现,还有她细心养的花花草草。她还常常和老爸比赛谁被点赞多。

老爸最大的快乐则是今天又在微信上加了哪个老战友,他带过的哪个兵今天又跟他视频聊天儿了,还期盼着每天晚上两个外孙女儿和他视频通话,甜甜地叫他姥爷。

6、如今种菜多快好省

杜春秋 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稻庄村 村民

我来自中国菜都,我家种菜近30年了,种过辣椒、韭菜、茄子、丝瓜、黄瓜这5个品种的蔬菜。原先种菜既费时费力,又费药费水,产量还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种菜是“多快好省”。

不需要自己育种。育种基地利用营养盆将菜籽培育成巴掌大小的菜苗,这样优选的菜苗具备丰产、抗病、整齐一致的特点,种出来的蔬菜品质也就提高了。我现在都是买回菜苗直接种植,省了育种这份心思。

不需要露天作业。蔬菜是需要精耕细作的农作物,干了不行,冷了不行,风大了也不行。所以我支起了大棚,把它们养进“屋里”,精心照顾。原先靠人力铺草帘子为菜园保暖,现在使用卷帘机、卷膜机等机器作业,省时又省力。原先因为气候原因只能种一茬蔬菜,现在利用温室大棚能收获两茬,甚至更多。

不再农药中毒。原先是自己背着喷洒壶进菜地,一手上下压力,一手左右喷洒,一步一步地打农药。这样连续作业几亩地下来,打农药者很容易吸入过量的农药,造成农药中毒。现在我已经丢弃了老式喷药机,改用电动推车式的打药机,同时佩戴了防毒面具。虽然现在的农药都是高效低毒的,但爱护自己、关注健康的意识可比以前强多了。

不再大水漫灌。原先的做法是把水引进地里,让它自由流动。离着入水口近的地方积水量大,离着远的田地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浸透,费时又费水。现在我们这儿普遍采用了滴灌技术,用水管引导水的流向,并在水管上扎了很多的小细孔,水通过细孔浸透蔬菜的根系,精准、节约、方便。

如今种菜茬数多、产量高、品质好,还省资源。通过这些年的发展,蔬菜种植变得科技感十足,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我们的生活当然也更好了。

……

⑷ 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晚年往往是哪几种生活状态

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晚年往往是哪几种生活状态?

尽管现在我国早已开放二胎了,但我们身旁拼了命生二胎的多数为70后父母,80后和90后父母好像对二胎并不是热衷于,特别是90后父母,也是感觉今生只要一个孩子就行了,但是90后父母辈,其实就是家里老人则很不认同儿女的作法,觉得现在年轻人喜爱把话说太死,如今年青,不要二胎觉得没什么,可是,随着年纪增长,特别是到30岁之后,就会后悔了。

要的是一胎,不想要二胎的父母都是怎么想的呢?

要想好多个孩子都是一个人的随意,有些人可能会是由于经济发展缘故,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由于经济发展缘故,也有许多富人也只要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接纳良好的教育,让孩子能拥有高质量生活,自然我和老公的念头并不等于所有,还有的父母就是很喜欢小孩子,因此借着二胎开放了,如同多生一个,这部也无可厚非,可是仅仅只是为了自己晚年时期准备,而不为孩子的发展考虑到得话,生二胎便是不负责任想法了。

无力感会较为明显

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人到晚年生活尽管十分的充足,操心也比较少,可是老人们都希望能儿女能陪在她身边,只有一个孩子通常还工作忙碌,没法长期陪伴在父母身边,这样一来,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人到晚年通常会无力感比较明显。

⑸ 20年后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的孩子,靠的是哪几个气质,和家庭无关

20年后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的孩子,靠的是哪几个气质,和家庭无关?

“穷养儿、富养女”仍然成为众多家庭育儿的精髓,并且越来越多父母更为认可了。很多家长往往这样认为,假如孩子富养得话,未来可以吃苦耐劳才可以有所建树,在社会上才会有一席之地。但是如果女生要富养得话,未来容易产生依赖感,比较容易在社会上吃大亏。可是不少妈妈说:“一边说着非常容易、一直做难”,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忍心有所差异呢。觉得这么做的得话对儿子有点儿不是很公平,因此下决心将两个娃公平看待,只不过是夫妻二人必须过勤俭节约的生活了。


气质一:学会独立生活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诸事包办代替”,这也是教书育人忌讳。很多学生不会做菜、不容易洗衣服、不容易叠被子,这简直不可思议。这种人可以接受社会的各类考验吗?能有创造力吗?因此,父母要尽早从少年儿童时开始,就教然后让她们单独担负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自立、会做家务活、煮饭、单独做事是人之必定

气质二:学会承担责任

责任是人肩上的“勋章”。因勇于担当,不推卸责任,才可以人很显风采。因此,父母对小孩从小就要开展责任心的文化教育。让她们将来能肩负起与家庭社会的多重义务,成为一个顶天立地小男子汉。

⑹ 为什么老一辈的人养五六个孩子都没有问题,现在的人养一两个都如此艰难

时代不同,生娃的愿望就不一样

老一辈是体力劳动时代,而现在年轻一代,是脑力劳动多过体力劳动的时代,出身背景不同,自然人生娃的理解就会有不同。以前计划大生产年代,是靠双手解放经济,带来收入,人多力量大。所以都希望多生几个多添几个娃儿出点力气。

为了提高家庭的幸福感,很多年轻人并不愿意花费太多的生活成本和精力去生养更多的孩子,就算二胎放开,很多人都会考虑到现实存在的种种障碍,果断放弃这种念头。试想一下,没有老人的支持帮忙带孩子,光靠一个人在外打拼支撑整个家庭的生活开支,生活是多么艰难。再想想奶粉钱,还有幼儿园花费教育成本,就会让许多人心生害怕。

如果给不了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与其不如就好好培养一个孩子。把孩子带到这世上,不是把他丢在一边,就可以快快乐乐地成长,还要付出责任和爱。

⑺ 年轻时赚钱养家,老了挣钱养自己,40年代的老年人为何这般辛苦

因为那个年代的人受传统文化影响,在年轻的时候挣钱养家,而到了老年的时候,为了儿子结婚成家花光了积蓄又不愿意开口向儿子要钱, 就不得不拖着年迈的身体去找工作。虽然父母在自愿生下子女之后就有义务将他们养大成人,但是结婚、生子是每个子女自己的事情,父母并没有义务花光自己的积蓄为子女完成结婚和生子大事。 在子女成年后就应该独立生存,无论是结婚还是养孩子都应该靠自己,父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可以给予子女一些资助甚至帮他们照顾幼子,但是子女不应该道德绑架父母给自己买房或者帮自己看孩子。

阅读全文

与人四十年每一个小孩靠什么生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